转识成智
-
作者: 卡塔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40
-
一切法门都是断烦恼、开智慧的方法,都是为了转众生迷妄的意识成为佛的智慧。
但烦恼真能转化成智慧吗?先来看一些转识成智的例子。
佛陀是完全开悟的觉者,净除了一切烦恼,具足了圆满的智慧;或以菩萨为例,菩萨在登地以後,亦能依其高深的觉悟和定力,转烦恼成为般若智慧;此外,当一个人的修持达到四瑜伽的第二阶段——离戏瑜伽时,也能够净除诸烦恼毒而发出智慧,由这些圣者的成就可知,转识成智是绝对可能的,而这些成就者正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因为我们还是凡夫,无法即刻将烦恼转化成为智慧,而籍著效法佛菩萨的行径,便必定能逐渐达到开悟的境界。
然而要转烦恼成为智慧,首先必须认清烦恼是什麽,这就好比要惩罚小偷,就得先要捉到人才行一样,如果人都捉不到,那根本谈不上惩罚了,同样的道理,没有认清烦恼是什麽,也就无法对症下药而将它转化成智慧了。
烦恼是很奇怪的,如果你完全放纵它,丝毫不加以约束的话,那它会变得强大无比而无法控制,但如果你愿意修持佛法予以对治的话,这些烦恼就会变得不实在,一点威力也没有了,所以烦恼有没有威力,完全决定在我们有没有修行。
众生都正受着种种的苦难、争斗与不和,然而痛苦的根源,就是对烦恼的放纵,烦恼毒能使国家社会产生仇恨与不祥和的气氛,但若我们能修持对治的法门,烦恼便失去影响力了,因为它们根本是不实在的,烦恼不但不实在,更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们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我们能修持适当的法门,就能改变它,减弱它的威力,此外,经由修行,我们不但能将自己的烦恼转化成为智慧而得解脱,并且还能将这种种的方法分享给别人,就像诸佛上师传授三乘佛法给我们一样,使别人也能转烦恼成智慧,解脱轮回。
大致上来说,烦恼有五种,称为五毒,分别是:贪、嗔、痴、慢、嫉,当然事实上还能分得更细,这五种不过是最普遍、最常被提及的,导致众生受尽各种苦难的,就是这五毒烦恼,这些烦恼甚至会给国家带来苦难,有时连其他的国家也会跟着遭受不幸,最好的例子就是历史上那些数不清的大小战争,所以五毒烦恼是很危险的,它们能为害的范围大到整个世界,并不只是小小的一个家庭或个人而已,此外,众生堕入轮回,亦是因为这些烦恼所致,五毒烦恼对我们的影响并非仅是一点点而已,其影响已是无穷无量的累积,所以我们常说从「无始」以来,亦就是这个原因,由於五毒烦恼,我们累积了无量的恶业和习气,故始终在轮回中不断的受生。
五毒烦恼的生起是需要外缘的,它不是凭空出现的,烦恼必须在各种因缘条件配合之下才会生起,这些外缘包括五大和五蕴。
五大为地、水、火、风、空。无论体内体外,都有五大的存在,就体内而言,任何坚硬、固体的物质属於地大,而体内水份和湿气属水大,体温的属火大,呼吸气息属风大,而体内的空间则属空大。
在五蕴方面:任何有形像、有形体的东西皆为色蕴,而感觉四周环境的知觉为受蕴,分别敌友、好坏和善恶的为想蕴,对自己认为是好的事物产生贪著,对坏的产生排斥,甚至加以摧毁的是行蕴,觉知前四蕴之存在的是为识蕴。
谈到防止五毒烦恼的方法,以小乘来说,小乘的观念是以远离五毒的方式来防止烦恼的生起,也就是远离产生烦恼的原因。根据小乘的观念,所有引起我们产生五毒的缘,都被视为疾病,小乘行者十分谨慎地避免和病源接近,以防疾病的传染,而如果自己已染有「疾病」的话,他们也会加以防护,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别人,总之,小乘主要就是远离产生烦恼的所有因素。
大乘的观念则是将烦恼产生的因转化成智慧,而在密宗的观念里,一切导致烦恼的情况或因素,甚至连烦恼的本身,都被用来作为获致开悟的途径。
大乘的修行人,都为利益一切有情而付出了极大的心力,他们一刻也不会忘记要帮助众生得离苦,令众生成佛,这种利益众生的心愿是修行人应常谨记在心的,修行人就好像一个立志行医济世的人一样,立志行医的人明白自己的目标,是要救护那些生病受苦的人,因此当他完成医学的学业时,便会从事利益病人的工作,反之若一个学医多年的人,一旦见到病人却逃之夭夭,那他所有的知识便没有多大的用处了,所以修行人要心怀众生,使修行的成就能发挥作用,这样才称得上是大乘的行者。
就一个明了修行之法,并生起坚定信念要救度众生的大乘行者而言,当他快乐的时候,并不会把众生遗忘,他会祈祷一切众生都能和他一样快乐、一样免於任何苦难,这即是大乘菩萨道的转识成智之法,处於快乐舒适的状况时,若仍能心系众生,为众生祈福,自然就能转化心中对喜乐的贪执,并能克服自私的心。
身为一个众生,即使是大乘的修行人,也仍然会遭受诸种的逆境、疾病与苦难,但是依照大乘菩萨道的观念,逆境不会带来沮丧,大乘人也不会期望从苦难中解脱痊愈,他会祈愿无论任何的痛苦不幸的遭遇,都能代换众生所有的苦难,使众生因此能免於一切痛苦,虽然这个想法并不会消除现有的疾病或痛苦,但却能消除内心的沮丧,通常人在遭受逆境时,会抱怨发怒,而事实上根本没有什麽好生气埋怨的,相反地,我们应以接纳的心情,来代替不满和烦闷,而心中期望众生都能因此而免除一切痛苦,这就是转识成智。
此外,我们必须牢记: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是分不开的,这些分别的目的不是要引领修行人走向不同的结果,每个人契合的法门会根据其能力和信心而有所不同的,如果你对佛法仍不够了解,那麽就必须从小乘开始,小乘是基础,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佛陀乃是以随机教化的方式来利益众生,使每个众生都能循序渐进的走向开悟之境。
有许多人看不起小乘,认为小乘是粗浅的法门,因此不在乎小乘法门,他们要修最高深的金刚乘,甚至还有人以为修金刚乘能成就另一种不同的佛果,事实上,修行的最究竟成就只有一种,就是成佛。
但为什麽有这样的修行次第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根器都不相同,就像这里有很多人,而每个人的年龄也都不尽相同,有的年轻、有的年老,有些则是中年人,同样的,根器(或说修行能力)也是从小乘而至大乘循序渐进地发展出来的,这就如同每个人都一定要从出生婴儿时期开始成长一样,然而最後的觉悟则必是相同的。修行人对於佛法这种次第阶段必须完全明了,了解了这些基本的道理,那麽无论修行小乘、大乘或金刚乘都会比较容易。
大乘行者修菩提心,行菩萨道,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为众生带来喜乐,为众生承受苦难。大乘的修行人因为明了空性的道理,知道三界虚幻,所以他们能无畏无惧,毫不倦怠地利益众生,他们的菩萨道充满了喜悦和快乐,他们甚至不羡慕更高的觉悟境界,只愿不离众生,解救众生,他们早已不将自身福祉放在心上,这就是明了空性,发大悲心的菩萨心肠。
接下来谈到金刚乘。在金刚乘中,所有的烦恼皆被视为智慧,金刚乘行者将整个轮回观想为本尊的坛城,观一切众生为本尊,因此,便毫无任何妄念去分别什麽是清净的,什麽是肮脏的,因为一切事物都已然清净无暇了,同时也没有必要去思考什麽是好的,什麽是坏的,因为一切都是美好的,透过这样的观想,便能逐渐将五毒烦恼转化成为智慧。
要产生烦恼,则必须有五大、五蕴和五毒的配合才可。
首先我们来谈谈五大,我想再强调一次,五大并不只存在於我们体内而已,它们是充满宇宙之中的,我们只是五大的一部份而已。
根据金刚乘的教法,了悟地大的本质後,地大即是五方佛母之一的「洛卡那佛母」,因此宇宙中的一切地大便不再是不清净的了;同样的,了悟水大的本质後,它也不再是平凡的水大了,而是「玛嘛基佛母」,了悟火大的本质後,火大即是「文达惹·瓦西尼佛母」,了悟风大的本质後,风大亦不再是平常吸进呼出的气息了,而是「三昧耶佛母」,了悟空大的本质後,空大也不再是平常的空大了,而是「达威须瓦利佛母」,当然我们现在无法真正地了解这种道理,但这仍然是一个基本的领悟。
在谈到中阴身时,曾提到本尊(特别是五方佛)的显现,我们都以为本尊是由外而来的,但事实上本尊就是我们自己,自身即是诸佛本尊,你之所以会感觉他们是外在的显现,是因为你有分别相对的心态,譬如分自我和他人、好和坏、大和小……等等,在根本上五方佛即是自身之五蕴,你若能体悟到五蕴之自然清净的本性的话,五蕴就不再是五蕴,而是五方佛了,就像五大为五方佛母一样。
五蕴之首为色蕴,色蕴的本质乃为毗卢遮那佛,因此毗卢遮那佛不是外在的,他是自身的色蕴,受蕴的本质是阿閦毘佛,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份,同样的,想蕴的本质是宝生佛,行蕴是阿弥陀佛,识蕴为不空成就佛,因此在中阴身时,诸佛本尊的化现实际上就是自己的化现,二者亳无分别,但如果我们没有确认那正是自身的本质,而作许多妄想分别的话,那就是愚痴迷惑了。
你可能无法了解五方佛如何显现?你如何能见到他们?为什麽他们就是你自己?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由你自己来看你自己。你在做梦的时候,看到自己和别人聊天或是在散步等等,但是当你醒来後,才发觉其实并没有和别人聊天或散步,只是自己对自己说话而已,所以我们在中阴身的境界中,面对诸种景象时,若能洞悉这一切的本质的话,这就是你能解脱的原因了。
在究竟实相中,一切都是清净的,如果我们明了万物的清净本性,就没有什麽需要被清除了,甚至於会带给个人乃至世界许多苦难不幸的五毒烦恼,事实上都是智慧。
无明是最具威力的「毒」,它能使众生产生妄想而无法觉悟万法之清净实相,但事实上,无明即是五智之一的「法界体性智」,所以没有什麽所谓的无明,一切就在於我们是不是能了悟其清净的本性,此乃唯一的关键,除此无他。
同样的,嗔恨之毒是十分难以忍受的,但如果我们能体悟嗔的本质,就能明了它即是「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一种无所不知的智慧,就像一面镜子,一切事物都能在镜上显现出来,而不需藉助其它东西来显现影像,譬如只要你站到镜子前,你的脸孔马上就会出现在镜子里,大圆镜智的境界是遍知一切的,它即是嗔的清净本性。
贪能使众生堕入饿鬼道,但若能明了贪的本质,它便不再是烦恼毒了,而是「平等性智」,有了这种智慧,你便能视一切万法皆为清净,超越平凡心识的相对和分别,而到达一种平等无别的境界。执著会使众生堕入人道,受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及爱别离等种种痛苦,然而若明了了执著的本质,便能了悟它即是「妙观察智」。而嫉妒之心能使众生堕入阿修罗道,它的本质却是「成所作智」,在成所作智之境,你能实现一切众生愿望,提供一切他们所需要的。你也许会奇怪,「我慢」呢?事实上一旦我们产生了智慧,超越了相对分别的心态,就根本没有所谓「我」了,那来的自大傲慢呢?
在究竟的层次上,五大、五蕴和五毒的本质各为五方佛母、五方佛和五智,这也就是金刚乘的修行观念,但要如何修持才能达至这样的境界呢?修行人要注意到,如果心中仍然厌恶轮回的污秽,而贪恋涅槃的清净的话,那就仍然不能了解金刚乘的修行,因为金刚乘的修行是要超越相对之心,而我们若视轮回为污秽、涅槃为清净的话,就已经产生了相对之心了。
同样的,如果我们觉得男身本尊比较具威力,而女身本尊比较柔弱的话,那我们也不是遵照金刚乘教法修行的行者,我们只不过是依照着自己的分别妄想在修而已,因为感觉男性强壮、女性柔弱的心态,即是相对分别的心境。
在金刚乘的修行中,任何有形的、形而下的事物,都被视为觉悟之阳性能量,而任何虚幻、形而上的,则被视为觉悟之阴性能量,为了将此两者形象化,在金刚乘的某些佛像彩绘或塑像中,有时我们可以看到男身本尊与女身本尊作性交结合的双身相,许多人就很容易因此而误解它的意义,以为性关系可以导致开悟,然而事实上,如果性交能导致开悟的话,那所有的众生早就成佛了,因为众生不是都一直沈溺在性欲的喜乐当中吗?但众生却从未曾因此而了悟原始本然的佛性,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性交就是金刚乘的修行之道,这些双身本尊的形像乃是开悟之阴阳两种能量的象徵。
你若能明白这种种道理,就能很正确地修持金刚乘。当你在打坐的时候,你可以观想无论你身在何处,那里即是一佛净土,而自身即是本尊,记住,不要认为这只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事实上此地非净土,自己也不是本尊,要知道只要你坚信这儿是净土,它就是净土,只要你认定自身即为本尊,你就是本尊,这并不是捏造的妄言,而是符合佛法的真实语,因为藉此你可尝试着认出你的本来面目!而这正是超越相对分别之执著心境的金刚乘法门。
金刚乘十分高深,威力也十分强大!但我们都是初学者,故应该依照自己的根性来修,修金刚乘,第一步就是要明了我们自心究竟的本性,经过上师在自心本性上的引导後,我们便可开始修习金刚乘基础法门,切记!不要滞留於「主客、自他、好坏」的分别对待中,初学者一定会生起许多的烦恼妄想,但若能适当地运用对治之法,一切就会比较简单,这有效的对治法就是不要对妄念下辨断,不要因辨断它是好的,就贪执,不好的,就压抑,若烦恼妄念生起,在当下就直观其本性,不要去作分辨。
这种直观的能力,即是经由修习「直观自心」的禅定而来,如果你常修此法,就能明白直观妄念之本性的意义,当念头生起,直观它的本性,不作任何辨断,念头会立刻消失,这就是转识成智之法,就像用手在水面上写字一样,当你手离开水面时,字亦立刻消逝了,同样的,当心中生起烦恼妄念时,如果贪执和压抑皆离开,烦恼妄念也就消失了,然而毕竟我们都仍有习气,烦恼妄念随时都会出现,但应试著去不执著、不拒绝,而直观它的原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