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修行人完全忽略了戒律以及出离心、菩提心的修法,而只对本尊修法、生起次第修法、气脉明点修法以及大圆满的观明点等修法情有独钟。其实,如果不打好基础,成就这些修法的机会离我们就还有十万八千里。即使我们夜以继日地修持,也无法真实受益。
要想走解脱道,修学真正的密宗,就必须从出离心、菩提心入手,出离心与菩提心的培养方法,就是外加行与内加行的修法。现在有些居士问:我的上师开许我不修加行,应该不用修吧?我觉得,这个开许等于是开许你不用解脱了!在基础打牢之后,就可接受灌顶,灌顶之后,最重要的就是严守密乘戒。如果在修行过程中犯失了密乘戒,就需要立即忏悔并重新受戒。
本来在此之后也可以修持生圆次第,但现代人所面临的诱惑太多,整日汲汲于名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内心杂念纷飞,烦恼极其粗重,在这种无法令人专心致志地精进修法的年代,想通过复杂的生圆次第修法来解决问题,无异于杯水车薪,是很难从根本上断尽轮回之根的。因此,对我们这些浊世众生而言,就需要一种针对性强、简单易行、力量强大、能够轻而易举地化解我执的修法。这种殊胜修法,就是大圆满的修法。
当然,也不一定所有人都是大圆满的根机。如果不是的话,修持大圆满也不一定能受益。决定根机高低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信心。如果对大圆满有强烈的希求、渴望之情,十分希望能修持大圆满法并最终获得大圆满的成就,就应当是大圆满的根机。
但是,无论修持大圆满还是其他密法,严持戒律都是首要之务。如果不守持戒律,则所有成就的希望都将化为泡影。为了令大家能进一步意识到密乘戒的重要性,今天再从另一个侧面来宣说密乘戒,让大家耳熟能详,从而起到警示提醒的效果。
得到密乘戒的途径,就是灌顶。但是,目前包括藏地在内的很多地方,于灌顶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内地,其现状就更为糟糕。虽然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过,但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这里还是有必要再重申一遍。
在当今的不少地方,灌顶的上师比比皆是,灌顶的机会多如牛毛,大家都对灌顶充满了兴趣。但是,很多人却将与灌顶紧密相连的密乘戒忽略了。接受灌顶的人只知道自己得到了灌顶,至于往后必须守持的戒律,却一概不知。所谓的学密成了一种形式,能得到密宗实际利益的人也就屈指可数了。
第一个问题出现在灌顶之时。接受灌顶的人并不懂得如何得到灌顶,授灌顶者是否具有灌顶的资格以及自己是否具备接受灌顶的条件,却盲目地接受了灌顶。在这样的前提下学密,也就不会获得什么收获与进步。第二个问题,是接受灌顶的人在得到灌顶之后,却不注重密乘戒,仍然我行我素,明明已经犯失了密乘戒,自己却浑然不知。虽然世人喜欢用“不知者不为过”来开脱自己的过咎,但因果报应却是不留情面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在内地缺乏密法方面的系统教育,以及传播密法的方法不当。目前内地的所谓密法,无非就是灌顶、加持摸顶、请宝瓶、做火供、做荟供等等,但这些是否是真正的密法很难判别。因为这些原因,致使不少显宗的高僧大德对密法抱持负面的看法。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法师并没有真正领会到密法的实质含义,另一方面则与密法在内地的弘扬方式欠妥有关。
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代表密法本身有问题,而是修学密法的人没有按照正规的要求去做。要消除这些后遗症的危害,就需要为已经得到灌顶,却又茫然无措的人们补课,使他们能通过各种方式来及时弥补。这是宣讲密乘戒的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也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事先晓以利害,使有意修学密宗的人能引以为戒,防患于未然,从而有助于自己的修行。
由此可见,推广和弘扬密法知识是势在必行的。以上宣说了传讲密乘戒的意义。下面介绍大幻化网三昧耶戒的具体内容。
二、大幻化网誓言的主要内容
大幻化网的戒律包括五条根本戒与十条支分戒,总共为十五条戒。
(一)五条根本戒
1.恭敬上师
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一条也是恭敬上师。二者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宁玛派的很多续部中都一再强调,密宗大大小小的一切成就,都纤悉无遗地依赖于金刚上师的加持。能否从金刚上师处获得成就,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即使金刚上师是真正的佛陀或者金刚持,我们也无法获得任何加持和成就。
多年以来,在修学密法的过程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和窍诀,即使精通了显、密的诸大论典,学富五车、素养深厚,也不一定有任何实际上的价值。
譬如,我依止法王如意宝以后,在五明佛学院待了二十年,其间也学了五部大论等不少经论,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有点儿知识,可这也只不过是懂得了书面上的理论而已,在具体问题上应该如何应对,就必须依靠上师。除了金刚上师的加持与窍诀之外,我们所学的书本知识在关键时刻是无法起作用的,也是很难令我们获得解脱的。对此我们有过无数次的深切感受。
在跟随上师的日子里,我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来自上师的阳光雨露般的关怀。每当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金刚上师的加持更是无处不在。正是因为上师的加持,才使无数人在修心的旅途上能战胜如狂风暴雨般的袭击,解决纷繁棘手的问题,渡过不可逾越的难关。
如果没有上师的加持和窍诀,无论是修行,还是弘法利生事业,都不可能有什么大成就。只有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上金刚上师的加持,才能使我们体会到佛法最深奥的含义。因此,不仅麦彭仁波切等前辈高僧大德为我们再三强调了上师的重要性,我们在实际的修行过程中,也真切地体会到这些道理的真实性。所以,在密宗的所有修法中,都特别注重对上师的信心。
修学密法就是这样的,首先必须找到一位非常标准的金刚上师,之后就必须生起与之相当的信心。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品尝出密宗的味道,体味出密法的意义。在不具备信心的前提下学密,就只能是徒有其名的一种形式而已。所以,能够对上师怀有坚如磐石般的信心,在修学密法上是非常重要的。
此处的所谓上师,包括在宁玛巴续部中所提到的六种上师:①引导师,即引导我们跨入佛门的上师,比如传授皈依戒、居士戒、出家戒的上师等等;②讲解续部师,即传授密法的上师;③窍诀传授师,是指不仅讲解一般密法,而且为自己传授修行次第等密宗精华的上师;④酬忏师,即在犯密乘戒以后,向其忏悔罪业的上师;⑤誓言灌顶师;⑥一般传承师,是指除了上述五种上师之外,使自己稍得法恩的善知识,也即于其前得受过显宗四句以上佛法的上师。
在舍弃其中任何一种上师是否犯失根本戒的问题上,密宗较具影响力的诸位高僧大德所持的观点略有不同。关于这一点,在以前讲十四条根本戒的时候已经讲过。
但灌顶、讲解密宗续部以及讲授密宗修行窍诀的三大恩师绝对是犯戒的对境,如果对这三大恩师存有不恭、舍弃之心,就必然犯戒。在这一点上,各位前辈的说法都是不谋而合的。至于其他三种上师,迄今为止,我都没有看到任何两位上师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例子。
对其他三种上师应持的态度,以前我也讲过。有位上师认为:“密乘十四条根本戒中的第七条—‘诋毁他宗’中的所谓自他宗,就是以显、密作为划分界线的。其中的所谓自宗,就是指密宗;而所谓他宗,也就是指显宗。既然显宗的法都不能随意毁谤,那么显宗的上师也必须得到应有的恭敬,如果不恭敬这些上师,就应当会犯戒。”他的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还是应当以最保守的方式来对待一切上师。
多年以来,我们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在密法方面,除了法王如意宝邀请一些上师来为我们灌顶,或者传授一些重要传承以外,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其他的灌顶,所以也没有更多的上师。仅有的几位上师,都是法王指定安排的。如今,我拥有的灌顶和传承已经足够,所以将来也不打算再去接受新的灌顶。时至今日,这些上师多已离世,仍在世的已所剩无几,所以对我来说,在此方面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在显宗方面,早期学院中的很多道友相互之间都得到过一些传承。因为这些原因,我们现在还是将这些道友视同密宗上师一样地恭敬对待。虽然没有时刻不离左右地尽心承侍依止,但心里却十分小心谨慎,时刻提醒自己至少不能出现不恭敬或伤害对方的行为。你们如果能这样做,就很保险了。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是显宗师父就恣意妄为,以至于在无意当中失毁了密乘戒。在所有的密乘戒中,犯失这条戒的后果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怎样做算是不恭敬呢?这与曾经所说的界线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犯此戒条不一定需要身语的行为,只要心中产生以下念头:“自己该得到的法已经到手,从此以后就无须假求于上师,不必再依止恭敬上师”,就算是舍弃金刚上师。不需要身体行为上的打骂,只要产生这样的念头就会犯戒,如果还有行为相配合,其后果就更为严重。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密法中极度强调在依止之前必须观察上师。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内地,时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不经过观察就去接受灌顶,上师灌顶完毕,前脚才刚离开,弟子们就开始肆意毁谤上师,到处宣扬上师的过失,这是非常可怕的。但这种所谓的灌顶,有可能接受灌顶的人根本就没有得到。因为若授予灌顶之人不具备灌顶的条件,或者得受灌顶的人也不具备得受灌顶的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没有得到灌顶。如果没有得到,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如果得到了灌顶,又因为无知而诋毁上师,就会犯根本戒。
有关依止上师的细节要求,在已经翻译成汉文的无垢光尊者所著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疏》,以及《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十分详细,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每个密乘弟子都要对作为金刚上师所必备的条件,及正确依止金刚上师的方法了如指掌,以免发生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
虽然在《大幻化网》中,恭敬上师的这条戒律位于第二,但因为这条戒是最重要的,违犯此戒的后果也是最严重的,为了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此处将其提至第一。
2.不舍无上
所谓“无上”,是指密法的见解或者密宗所证悟的境界。因为这种境界是大小乘、内外密等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一切诸法的究竟实相,所以称之为“无上”。
对没有开悟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简单地说,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中观宗在《中论》、《入中论》中所讲的空性,以及我们以前在开示“人无我、法无我”等时,用简单通俗的语言所描述抉择的空性见解;第二,是以《涅槃经》为代表的第三转法轮的精髓——如来藏,也即心的本性光明。
虽然在讲的时候,二者是各自分开的,但实际上它们却是互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二转法轮所诠释的空性,与三转法轮所诠释的光明二者相结合,就是密宗的境界。这些境界虽然在显宗的经典里也有提及,但却是比较模糊、比较隐讳的,而在密宗里却讲得很透彻、很清晰。无论如何,密宗的境界并没有超越显宗的内容,都隶属于二、三转法轮的范围。以上内容,是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的“无上”。
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密宗的“无上”,就是“一切万法都是佛的坛城”之见解。在这个层面上,密宗的见解与显宗的观点出现了较大的分歧。小乘认为,一切万法是痛苦、无常、无我、空性等等;唯识宗执持万法唯心的见解;中观派认为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空性。密宗这种“有悖常理”的观点,就很难令各方接受。
虽然现在以我们的肉眼来直接观察,看不出万法都是佛的坛城。眼前的一切,均是由烦恼炽盛的众生与不清净的山河大地组成的,而在佛的境界中,这些显现无异于如同极乐世界一般的清净之法,通过生起次第以及托嘎(超越)的修法,就可以现量看到、感觉到这一切就是清净的坛城。然而这是将来的事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境界离我们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但无论多么遥远,我们也应当了知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以上是密宗世俗谛角度的“无上”。
这里所说的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从密宗的角度来区分,与以前所讲的中观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内涵是不相同的。这里所说的“无上”,就是指密宗胜义谛和世俗谛的最高境界,如果舍弃了无上,就算是犯戒。
怎样算是舍弃无上呢?其实,无上与我们的心是无法割裂的,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舍弃无上。如果有“密宗虽然讲过诸法的本性是光明、是佛的坛城,但这些只是为了度化某些众生,为了让他们放弃一些执著或者烦恼的方便而已,是不究竟、不了义的说法;只有我们的肉眼所见,才是最真实、最准确的,诸法的真实本性不可能是佛的坛城,不可能是光明清净的”这样的想法,就是舍弃无上,这是极其严重的过失。
凡夫人的傲慢心是非常强烈的,很多人都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五根,也就是五种感觉器官来抉择一切。认为自己不能感觉到的,就肯定是不正确的。但这些器官所分辨、判断出的结论,只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当权威,在深奥的层次中是站不住脚的,它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放下一切我慢,尽力守护此戒。
如何护持此条戒律呢?从今以后,无论自己是否证悟,或是否能够理解密宗的境界,都应当时刻提醒自己:“纵然我现在还不能证悟、理解或体会这些境界,但这些都是佛亲口所说的,也是无数的高僧大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证明过的,所以肯定自有其道理,只是我目前的根机以及修行还有所欠缺,才不能体会、领悟到这些,但总有一天,我会领悟到这一切。”至少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才算是不犯戒。所以,即使没有证悟空性,也不算是犯此密乘戒。是否违犯的界线,是以对密宗境界所持有的态度来区分的。
在十四条根本戒中也包含了这条戒的内容,只是没有单独列出而已。
3.不间断密咒及手印
所谓“密咒”,包含了很多内涵,但一般是指我们平时所念诵的本尊心咒等等;“手印”一词的含义也极为丰富,但一般也是指用手所做的手印。
所谓“不间断”,有三种层次。上等的,是在每一个日日夜夜中,时时刻刻都不间断密咒手印;中等的,是在每月的初八、初十、十五、二十五、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等殊胜日里,行持念咒及做手印;最低的层次,也不能超过一个季度,如果超过一个季度,就算是犯戒。尽管书上是这样讲的,但犯戒的真正界线应当是,如有从今以后不再念诵密咒和不做手印的想法,才是犯戒;如没有这些念头,只是因为时间来不及,或者因为匆忙而忘记了,也应该没有犯根本戒。但书上认为,只要超过了一季度或者两个月,就是犯戒。所以,我们也不能去违背这条戒规。可能每日坚持有一定难度,但要求在一季度中不间断密咒和手印应当是不过分的。
有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自己曾经得到过很多灌顶,每个灌顶的主尊心咒都要求念诵,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密咒归为一体,用一个密咒来代替所有密咒。这样一来,只要不间断一个本尊心咒和手印,也就可以视同不间断所有心咒。如果一个本尊的心咒都不念诵,就会犯根本戒。
以上是关于第三条根本戒的说明,这条戒一般不容易违犯。
4.慈愍已入正道者
这条戒的主要内容,是要求金刚道友之间要和睦友爱。虽然违犯此戒的后果不如舍弃金刚上师严重,但这条戒极易犯失,所以也很重要,我们必须加以重视。
此处所谓的“正道”,就是指密法。凡是学密的人,无论是在宁玛派门下,还是在格鲁派门下,只要是密乘弟子,都是金刚道友。虽然经书上说过,因为一切众生都被如来藏所摄,故都是道友,但犯此戒的界线,则是以是否得受灌顶作为衡量的标准。
在同一上师前得受灌顶,或在同一坛城中得受灌顶的道友之间犯失密乘戒,其果报更为严重。
所谓“在同一上师前得受灌顶”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宝处得受了大幻化网的灌顶,而另一位道友又在法王如意宝座下得受过时轮金刚的灌顶,虽然二者得受灌顶的坛城不同,但因为是在同一上师座前得到的灌顶,所以就像是同父的兄弟姐妹一般。
所谓“在同一坛城中得受灌顶”,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一道友在法王如意宝座前得受了时轮金刚的灌顶,而另一位道友又在另一位上师座前得受了时轮金刚的灌顶,虽然二者得受灌顶的上师不同,但因为是在同一坛城前得到的灌顶,所以就像是同母的兄弟姐妹一般。因此,在这些金刚道友之间,就更应当注意团结,以礼相待。
犯此戒条并不需要是这么密切的金刚道友,只要是学密的道友,都属于此戒条的对境。这条戒很容易违犯,大家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现在内地金刚道友之间的情况十分令人担忧。在有些城市,金刚道友之间四分五裂,形成了杂七杂八的很多派别。有的派别是以格鲁、宁玛等教派作为划分标准;有的又是以同一教派的不同传承,比如宁玛派内部所分成的白玉派、竹钦派等等作为划分标准;也有的是以不同的上师作为划分标准。大家各行其是、水火不容,派与派之间互相轻视、争长论短,都认为自己所学的法、自己所跟随的上师是最好的,对其他派别的法与上师都不屑一顾。
某些大德到这些地方去传法或者组织放生,也不得不面临一些尴尬局面:如果住在这一派的人家里,另一派的人就会不高兴;如果在这一派安排的地点传法,另一派的人就拒绝参加;如果跟这一派的人去组织放生,另一派的人就立刻退出……经常讲一些不利于团结的无聊话,从而导致金刚道友之间的矛盾甚至分裂。这种各立山头的做法是十分愚蠢而又幼稚的,金刚道友之间必须杜绝这种想法和行为。我们非常希望佛法或藏传佛教在内地能健康地发展,正确地引导人们的思想,解除人们心中的烦恼、压力、忧虑和无知,进而引人走向幸福、光明;而不希望给人们带来没有必要的争论和烦恼。
怎样做就算是犯戒呢?此处的界线与以前所讲的完全一致。首先必须具有嗔恨心,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如果没有嗔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对方的考量,就像父母打孩子一样地与道友发生争吵,或者说一些不中听的话,就不算犯戒。但是,如果是在以自私心所摄持的世俗嗔恨心的基础上,只要具备打骂中的任何一种行为,并且自己所骂的言语对方已经听见,就算犯戒。仅仅具备嗔恨心,却没有打骂的行为,是不会犯根本戒的。这些界线与《密宗十四条根本戒》所讲的一样,具体细节大家可以参看以前的《慧灯之光》。
大家务必注意,这条戒是很容易违犯的。只要以嗔恨心摄持,与密乘道友之间发生吵架的行为,就会犯此密乘戒。众所周知,类似吵架这种事情是随处可见的,但在金刚道友之间却必须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不懂戒条的要求,还情有可原,现在大家对这些界线都已经十分清楚,如果还明知故犯,就于理不容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谈举止,小心谨慎,安分守己,千万不要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来。
5.对非法器保守秘密
此戒的主要宗旨,就是不能对非法器宣说秘密。
这里所说的秘密,可以分为十种。其中前四种属于永恒的秘密,也就是永远都需要保守的秘密;第五至第八种则属于临时的秘密,这种秘密有时间限制,超过一定的时点,就不需要再保密。
第九种秘密,称为“应密”,也就是通过思维抉择出的应当保守的秘密。比如,在发现金刚上师、金刚兄弟的过失等等之时,以自己的智慧去思考后得出结论:如果将这些说出来,就会让人产生没有必要的误会,并使对方生起邪见,所以不能随意宣说。这种秘密,就属于应密。第十种秘密,称为“委托密”,也即他人委托自己的所修本尊的名称等秘密。这里所说的“他人”,是指金刚上师与金刚道友。只要他们嘱咐自己不要外传,自己就切记不可外传。以上内容,就是违犯此戒所涉及的十种秘密。
这些秘密不能对什么人宣讲呢?就是尚未获得灌顶,或者对密法有成见的人等等。如果对方因此而对密法生起邪见,就算犯密乘戒。如果在自己泄露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佛的坛城等秘密之后,对方并没有因此而惊疑,继而使信心动摇,也没有生起一丝一毫的邪见,就不算犯根本戒。
四种永恒秘密中的第一种,就是前面已经讲过的密宗见解。
对于胜义谛方面诸法本性为空性光明的见解,修学大乘的人一般不会生起邪见,因为显宗经典中涉及这一内容的教证比较翔实。
在世俗谛方面,密宗认为,一切万法都是本来清净的。一切众生,包括一位正在行持杀盗淫妄恶业的人,其本性当下就是佛,可如果不能当下证悟,便只能是一名烦恼深重的凡夫。
对此观点,很多修学显宗的人是难以理解的。虽然对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说法,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可如果将一位高举屠刀的恶棍认定为佛,他们却会惊得目瞪口呆,继而提出异议:这样说来,地狱的众生岂不也都成了佛吗?……对于这些见解,他们认为是愚蠢之至、荒谬之极的。所以,密宗在世俗谛方面的见解,就不能口无遮拦地向其他人随意公开,除了得受过灌顶、正在修持密法的金刚道友以外。
第二种永恒秘密,就是密宗的行为。修持密宗,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伟大行为。为了防止对方产生邪见,这些行为的内容,对已经得受过灌顶,却没有完全理解其内在含义的人,也不能够泄露。只有在他们逐渐了解适应之后,才能有次第地向他们逐步透露。
第三种永恒秘密,就是本尊的名字和本尊像。
第四种永恒秘密,就是修行的瑞相。也就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验相。
后面这两种秘密,是对任何人都不能讲的,即使对方是金刚道友,也应当三缄其口。密宗甚至认为,如果自己的金刚上师不善于保密,自己担心将这些秘密向其表白,他可能会在上课或者聊天的时候向其他人泄露,也可以对金刚上师保守这些秘密。不是因为金刚上师不能听到这些秘密,而是因为他可能会告诉别人。如果别人知道这些秘密,自己的修行就不会有进展,就会停滞不前。当然,如果上师性格严谨,能够严守秘密,则告诉上师也无妨,因为他是金刚上师。但对金刚道友,就千万不要讲出自己本尊的名字、身形以及修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内地很多居士对这个话题都非常感兴趣,经常乐此不疲地聚在一起谈论这些内容。比如自己梦见身色庄严的佛菩萨,见到奇异的光芒,或者见到一个美丽的天人等等,说得手舞足蹈,天花乱坠。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看到的是幻觉,那就只不过是一种无利无害的现象而已。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去执著它,也没有必要向他人炫耀,让它自生自灭便可。如果真正是修行的瑞相,就更不能向除了上师以外的任何人透露。讲出这些内容,会对自己的修行造成障碍,使自己的修行受损。若是为了欺骗别人,而胡说自己见到了本尊、空行母等等,因为是在撒谎,则有可能犯妄语戒;若是实情,则切切不可外传。虽然这样讲出去,对整个密法不会构成损害,但却会成为自己修行的绊脚石。
学佛就必须脚踏实地,不要随意向他人夸耀外道所津津乐道的诸如看到光、看到彩虹、感觉到气流等等之类的所谓感受,讲出来不但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会自招其损。
以上四种秘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秘密。
关于临时的四种秘密,我们可以用一个比方来说明。比如,如果某人准备与三四位伙伴到山上去闭关一个月修习本尊的话,其修行的地点、时间、在同一坛城中共同修行的同伴,以及修行时所用的供品及法器,这四个内容都属于应当保密的范围,在闭关没有完毕之前,不能向他人透露。一个月的闭关结束之后,就不需要再保密了。
针对这一规定,荣森班智达认为,在密法已经为世人所接受并普遍公开的时代,泄露这些秘密也不成其为问题。可是密宗早期的传播不是很普及,世人对密法都心存戒备,在那种环境中,就应当保密。
在修行的时候,最好还是保守秘密,否则可能会带来人与非人的扰乱与障碍。所以,这四个内容在定期的修行没有完成之前,最好不要公开。
以上四种,属于临时的秘密。
第九种秘密前面已经讲过,就是可能会因引起人们的误会而对佛法、金刚上师、金刚道友不利,或者会给众生带来损失的种种自己认为应该保密的内容。
第十种秘密为委托密,是由金刚上师或金刚道友特意嘱托应当保密的事情。
以上十种秘密中无论哪一种都不能向未得灌顶的人,失坏誓言又不愿意忏悔的人,以前修习密法后来又退出的人,不信密法的人,以及不信因果、不信轮回的人透露。如果任意透露,对方一旦生起邪见,自己就犯失了根本戒。即使对方没有生起邪见,自己也会犯支分戒,此戒条与十四条根本戒中第七条的规定是相似的。
这些秘密并不意味着密宗里有什么问题,只是为了让人们慢慢地适应密法,在不伤害众生的前提下传播密法。因为密宗有一些显宗所没有的内容,而只听过显宗的人,就不一定能接受,就像禅宗刚到中国时和有些新的科学理论刚刚出来时,很多人不接受一样。
以上内容是《大幻化网》的五条根本戒,在《大幻化网》的颂词中说过,这五条戒包含了所有的密乘戒以及别解脱戒,任何人只要能清净护持这五条戒,就密宗而言,便算是戒律清净。但于此之上的大圆满戒律中却认为,这五条戒只包含了《大幻化网》以下的所有三昧耶戒。
以上介绍了根本戒的内容,下面讲支分戒。
(二)十条支分戒
支分戒分为两组,每一组有五条戒。其中,第一组为不舍五毒,第二组为不舍五甘露。
1.不舍五毒
所谓五毒,就是指贪、嗔、痴、慢、嫉五种烦恼。
所谓“不舍”,应当这样理解:小乘认为,贪嗔痴等五毒,是实实在在的、必须断除的烦恼;而菩萨乘认为,贪嗔痴等五毒,不一定是必须断除的烦恼,如果有菩提心的摄持,以菩提心为前提或者助缘,就可以将烦恼转为道用;密宗的境界是很高的,它认为,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贪嗔痴慢嫉,所谓的贪嗔痴慢嫉,一旦证悟的话,就是佛的智慧,所以不需要舍弃。
当然,从凡夫人的角度而言,绝不能说五毒是佛的智慧,但证悟之后,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这一切就是佛的智慧。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如何行持呢?虽然通过我们修行境界的逐步提升,最终能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万法的原貌就是佛的智慧,但如果修行达不到这一层次,就永远不能体会或者触及这种境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所以就必须先断除烦恼。以贪心为例,密宗也允许修持不净观,这种见解虽然与万法皆为佛之坛城的观点相违,但在尚未达至该境界之前,也可以用显宗不净观的修法来对治贪心,而不能信口雌黄地说出贪嗔痴应当存在,因为都是佛的智慧,修持不净观纯粹是愚蠢之举等等之类的话。
因此,请大家不要误解,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现在就不必断除烦恼,而只是将证悟之后,如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的境界稍作描述而已。
2.不舍五甘露
五甘露的内容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接受五甘露呢?因为这是密宗特有的、用以快速破除众生执著的一种方便。显宗推翻原有执著所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保守方式,而为了能更快捷地达到这一目的,针对具有一定密宗见解、修行基础以及承受能力的人,就有接受五甘露的要求,使其亲身体会到一切万法皆为平等,所谓清净与不清净只是心的执著这一真理。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密宗特有的行为之一。但是,密宗也极力反对强迫初入密道的弟子接受五甘露的做法。
针对这一戒条,在实际行持中应当如何处理呢?无垢光尊者等上师在论著中说过,当没有达到一定境界之前,首先可以享用以前辈成就者的甘露做成的甘露丸。现在的很多甘露丸中都含有少量的这些成分,如果服用这些甘露,就不算违犯此戒。如果没有这样的甘露丸,则可以在每日或者殊胜日吃饭的时候,将食用的饭菜等食品观想成五肉五甘露,这样做也可以算是接受五肉五甘露。
这十条支分戒比较容易守持,而根本戒的守持难度相对而言较大。如果违犯了支分戒,虽说有很大过失,可与犯失根本戒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如果破失了根本戒,并拒绝忏悔,就会对今生来世造成极大的危害,并使修行的功德受到破坏,甚至全盘毁灭,这是相当可怕的,所以称之为根本戒。而破失支分戒,只会因破戒的严重程度而使修行功德受到不同层次的破坏,但却不会受到根本性的毁灭,所以称之为支分戒。
三、结语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大幻化网》的根本戒与支分戒,作为学密的人,即使将来没有学到大圆满、生起次第等修法,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必须要遵守密乘的戒律,最好不要违犯。如果在迫不得已或故意的情况下破戒,就必须快速忏悔与恢复,这一点尤其重要。
有的人对此满不在乎,随意违犯戒律,之后又不励力忏悔,这是最危险的。这样不但会使长劫的修行善根付之一炬,而且等待他们的也将是万世不得超升的金刚地狱。
很多人在法王如意宝座前得受过灌顶,无论灌顶之时观想是否清楚,以殊胜上师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一定能使我们所有人都得到灌顶,这一点毋庸置疑。剩下的事,就是护持戒律了。如果在得到灌顶之后犯了戒,密乘戒的优点就是,如找不到任何上师,通过观想金刚上师,就可以在上师座前重新接受灌顶。至于接受灌顶的方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上师瑜伽修法”的最后,就有领受灌顶的相关章节,通过这一方法,即可恢复密乘戒。
小乘别解脱戒在这一点上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没有破戒后的恢复方法。密乘戒超胜于其他戒种的长处之一,就是具有殊胜的忏悔与恢复方式。
如果能够清净持守密乘戒,即使今生不能得到解脱,在不久的将来,也必然会获得成就。这是作为正量士夫的佛陀亲口所说的。佛陀是绝对不会打妄语的,而我们也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
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密乘戒可以使我们快速成就金刚持的果位,也可以将我们打入惨不忍睹的金刚地狱。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何去何从,任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