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略说万法的无实与显现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6-02-26 浏览量: 4284

女众部中观系 释圆君

“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这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对静命菩萨《中观庄严论颂》最精要的概括,也是对诸法实相最真实的描述。其大意是:如果世上之万法中有一丝一毫的成实存在,则我们所了知的一切万法永远都不会现前,任何一个有情将永远无法见到、听到或感受到它,而正因为万法中并没有一个实有自性的法,所以才会有这个纷纷扰扰的大千世界了了分明的存在。本文试着对此颂词进行一些剖析和论述。

一、何为成实

如果有任何一法不依靠他法而独立自主地存在,这种法即可说为成实。此处说的成实,也有诸如有自性、自性成立、实有、自体有、自相有、实相中成立、胜义理论堪忍等不同表达。

遍观万法,都找不到一个法无需观待他缘而单独存在。如果有一法有自性,那这个法应该不依靠任何因缘就能存在,也不会随任何因缘的影响而改变,恒常不变的这种法,就可以称为实有法。

二、无实之理

在没有学习空性正理之前,我们总是认为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即使看到了万事万物的瞬息万变,仍然会有种实有常恒的错觉。可实际上,粗略的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什么法是真的实有、常恒的呢?沧海桑田,万法随因缘而变,没有一法成实。

稍加辨析就会发现,我们所执着实有的,一是外境,二是心识。对于外境,我们会认为自己生活的器情世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每天喝水的杯子、用的电脑、住的房子、开的车子等等都是实有的;对于心识,有人认为自己有颗常恒的心,带着自己的记忆、观念、能力等可以流转到下一世,像穿越小说中所描述的灵魂,可以在新的一世利用新的身体,活得轰轰烈烈、风生水起,开创美好的新生活。那我们就来仔细看看,无论是外境也好,心识也好,有哪个是真实实有的呢?

我们每天接触的万事万物,从粗大色法到心法,有哪个是不可分的呢?只要可分,就不是实有的一体,到真的不可分时,就是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那如果组成外境和所谓的灵魂的基——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不存在,粗大的色法和心法也就自然土崩瓦解了。

首先分析无分微尘,如果组成色法必须要无分微尘的集聚,那就可以用“六尘绕中尘”的观察方式来分析。在一个无分微尘的东、南、西、北、上、下六方都各放置一个无分微尘,如果中尘和六尘相对,说明中尘是可分的;如果不相对,那六尘就只能和中尘融为一体,无法组成粗大的色法,即使三千大千世界的微尘积聚,因为实有的缘故,最后都会融为一个最小的无分微尘。《唯识二十颂》云:“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此外,无分微尘只要存在,就一定会占据空间,就可以分出不同的面,这样就成为可分而不是无分微尘;除非它不存在,占的空间为零。

从缘起上观察,如果实有的无分微尘存在,那么因为实一故,它就不是因缘而产生的,更不会随因缘而有任何的迁变,这样的法又如何可以组成万法?即使组成了实多,那这个实多一样不会变动,那又如何起功用?任何一个法要起功用,就一定会有改变,比如要提水,手必定会弯曲并用力,因此一切起功用的法都不会是实有的法。

以上说明,没有一个实有自性的外境存在,杯子也好,车子也好,房子也好,一切都只是暂时在名言中假立存在,如果认为这些法真实存在,那只是经不起推敲的妄念而已。

其次分析无分刹那。如果要成为心识的相续,就需要有无分刹那不间断才能构成。下面观察两个无分刹那是否接触。如果部分接触,那么在一个无分刹那上就存在接触和不接触两部分,应成为有分刹那;如果全分接触,则两刹那就融合为一个刹那,无法形成心识的相续。如果不接触,取一个无分刹那 B ,它前面有一个无分刹那 A ,后面有一个无分刹那 C ,假设在 B A 之间有一段空白 ab1 B C 之间有一段空白为 b2c ,现在观察 ab1 b2c 是否接触。如果不接触,那说明中间的 B 是可分的,因为有 b1 b2 两端故,那 B 就不是无分刹那了;如果接触,那 b1 b2 就并为一点,哪里还有 B 的存在?综上所述,所谓的无分刹那在胜义中根本不存在,本来就是无实空性的,连组成心法的基都不存在,又哪里有一个所谓实有的灵魂在流转?一切不过是名言里假名安立的而已,根本没有实有自性的灵魂会去穿越,会去流转,一切都只是如梦境一般的存在。

进一步思维,这些外境和心法,有哪个法是无需因缘成立的?又有哪个法是不会随着因缘而改变的呢?因为没有,所以可以确定,世间上根本不存在一个成实的法。

那为何说“万法若有一成实,诸所知成永不现”呢?因为成实的法就非观待因缘而生,且不会随因缘而改变,不会有任何差别法(反体)的存在。所以如果一个法是成实的,那这个世界上就只能有它这一个法了,因为只要有另外一个法,那就存在此法是非某某法这样的差别法存在,就说明它已经不是成实的了。从能缘的角度观察,谁能了知这个法存在呢?如果另外有一个了知的心识存在,那又变成有新的差别法存在,还是无法安立它成实的自性。所以,如果真的有一个法是成实的,那这个世界永远只能有这一个法,那将成为一个僵死的世界,永远不会有变动,也永远不会有谁去了知,也就是“诸所知成永不现”了。

三、显现之理

又说:“万法无一成实故,无边所知了分明。”为何说因为万法是无实的,所以一切的显现就可以被了了分明的见到、听到、感知到呢?这就是《心经》里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即佛陀所宣说的最殊胜的教义——缘起性空。

首先认定何为空性。前面所说的无实,经常会被误解成什么都没有的空无。但实际上,空性是指一种能让任何事物显现、改变或消失的无限可能。用相似的比喻,如同现代物理学家认为所有亚原子现象的产生起源于一种“真空状态”,尽管看起来是空的,但这个真空状态却是非常活跃的,充满产生一切现象的潜能。同样,因为是空性,所以因缘聚合时一切都可以显现。

空性也是空性的,所以可以缘起,缘起和空性是一本体、异反体的关系。《佛护论》中说的“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就是这个道理。缘起分胜义缘起和世俗缘起:世俗缘起指万事万物都是依靠因缘而起,因缘聚合而不起的法,或不是因缘而生的法,在这个世界是没有的;胜义缘起则指这样因缘而起的法在胜义中远离四边八戏等相状,而这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性。华严宗综合各家关于缘起之学说,概括为四种: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法界缘起。

而在《中观庄严论》中,静命菩萨创立了瑜伽行中观,即名言是用唯识宗的观点安立。这时的缘起究竟如何安立的呢?譬如照镜子的时候,里面只会出现脸的形象,而不会出现其他;脸做何种表情,镜子都会如实反应。脸就比喻自心,显现由心造、以心而假立。对应意义来说,阿赖耶识上有什么样的种子,在种子成熟后就会显现外境;对外境起惑造业又会在阿赖耶识上熏下新的种子,这样周而复始,轮回不断。

总而言之,因为万法皆空性,所以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才有了一切的显现。

四、学习中观的意义

“空性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通达全知麦彭仁波切的这个颂词后,就了知了中观的含义,了知了缘起性空的奥秘。在世俗中,如梦如幻的业因果、前生后世、见闻觉知的一切所作所为等完全合理,而在胜义中将万法全部抉择为远离一切戏论。此种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自心——现在的一切瞬息万变,如梦幻泡影般无实。举例来说,深爱的人也许死后转生为一只老鼠,在家里跑来跑去、咬坏东西,这时过去的爱恋已经转变成厌恶。详加观察,这一切如同一场游戏。因为有实有执着,有你我他的分别,才产生了种种烦恼和痛苦。当了知名言中如同梦幻,胜义中本来空性的时候,就明白包括烦恼者也是空性的,那又有谁会烦恼呢?心不参与,诸障自除。因此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建水月道场,断如幻之恶,做空花佛事,度如幻众生,成梦里菩提。

上一篇:密宗是否为佛说 下一篇:简议佛教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