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认识烦恼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6-07-30 浏览量: 2994

女众部俱舍系 崔虹

一、烦恼与轮回的关系
凡夫见到悦意的对境时,会生起贪心,如若得不到就产生苦受;面对不悦意的对境,就会生起嗔心,如果嗔心强烈,则会做出打、杀等举动。大多数凡夫不加观察,认为一切过失都来源于外境,而并未认识到真正的根源是潜藏于心的烦恼大贼。
为什么说烦恼是一切过失的根源呢?
《俱舍论》分别世间品云:“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形形色色的世界都是由众生各自不同的业力所产生。分别随眠品又讲到:“有之根本即随眠。”而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根本又是随眠烦恼。怎样来理解呢?借助十二缘起来说明。无明、行、识这三支代表由前世转生到今生;爱、取、有、生这四支代表由今世转生到后世。由前世的无明产生行,此即是由烦恼而造业,由业而产生识,此即是投生;同样,由今生的爱取产生有,此即是由烦恼而造业,由有而产生生,此即是下一世的投生。可见,每一世均是由烦恼发起业,再由烦恼滋润而促使下世业的成熟,因此烦恼是轮回的根本。从而从前生到今生再到后世,这样不断流转于轮回中。如下图:

比如,在公交车上,某甲不小心踩到某乙的脚,但没有道歉。某乙由此而嗔心大起,拿出刀子取了某甲的性命。从近取因的角度,之所以出现此种结局,必定因为二人之前存在业债,才导致今生果报成熟;而从俱有缘的角度,能令杀业形成还需要随眠烦恼作为助缘。外境是有人踩了某乙的脚,由于某乙强烈的嗔心烦恼现前,才会发动思心所做出身语的行动。
从后世来看,由于某乙具足杀人的意乐、加行,并且准确无误的断绝了对方的命根,这样就圆满了十不善业道的杀生业道。如果后行不忏悔对治,那这个杀业必然成熟果报,以嗔心圆满的罪业必然要堕入地狱。地狱业尽以后,如果二人再次相遇,由于某甲嗔心烦恼未除,可能又对某乙再下毒手。就这样,轮回永无止尽的上演悲剧,而众生则冤冤相报,永无了期。
可见,烦恼是轮回的根本因。如果不断烦恼,当业力现前时,则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造业而堕入轮回。如果对烦恼进行详细、系统的学习,便可了知,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而是烦恼本身。
二、认识烦恼
1、烦恼的定义。
烦恼又称随眠。随,随逐有情;眠,行相细微 ,增昏滞故 。《俱舍论》说:“彼等极为细微故,随系二种随增故,及跟随故称随眠。”烦恼行相极为细微,产生的过程不易察觉,如同根本无法察觉具体在什么时间睡着一样;烦恼以所缘和相应的方式增长;跟随有情,系缚有情,令其无法脱离轮回。
2、烦恼的种类。
按照根本烦恼和随烦恼来说,根本烦恼有六种,即:贪、嗔、痴、慢、疑、见。见又分为坏聚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样成为十种根本烦恼。从十种根本烦恼中等流而有十缠六垢,以及不信、懈怠、放逸,共十九个随烦恼。
3、烦恼产生的次第。
首先由于无明,对四谛的真相不了知,从中产生对世出世间因因果果的怀疑,也就是对苦谛的怀疑;之后依止恶知识邪闻思生邪决定拨无苦谛,从而产生邪见;接着产生将蕴执着为我与我所的坏聚见;随后产生执着蕴为常有、断灭的边执见;之后将边见执为能解脱的因,从而产生戒禁取见;再后由于执着此解脱道是殊胜的,而产生见取见;之后对自之见解产生贪执;生起慢心;对持其他见解的人生起嗔心。如是随眠以上述次第而产生。
4、烦恼与补特伽罗的关系。
有情之所以被紧紧系缚在轮回中,就是因为没有智慧,将身体、感受、思想、情绪、心识统统毫不区分的执着为“我”,又将外境对立为“他”。世间人由于从不观察内心,还会浑浑噩噩地将情绪认为是“我”,起贪心时要满足它,起嗔心时也不加分辨地认为是由于伤害了我,从而为了满足这个“我”造下无量的身语恶行,给自他带来无穷的过患。
若详细观察,即可发现“我”从来没有出现过。按俱舍观点,五位 七十五法可包含万法,通过观察此,可破除我们粗大的执着。以五位法来分析“我”,色法就是我们的肉身,它由皮、肉、筋、骨、血等36种不净物组成;心法就是五根识和意识;心所法包含46个心所,十根本烦恼和19种随烦恼就包含在其中。由此发现身心由多种法组成,而我只有一个,可见这个身心并不是我;而产生的烦恼也多种多样,刹那变化,可见,烦恼也不是我。
三、如何对治烦恼
再进一步观察烦恼。心识与心所相应就产生了所谓的情绪、感受、思想……当贪心现前时,并非只有我和我贪的对境这两样事物,而是有多种法和合才产生了烦恼;另外,困扰内心的解决方法,也并不是必须通过令我得到这个东西而满足贪心。真实的状况是,贪心只是独立于我之外的烦恼,在这么多法的和合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个整体的我。此时,无论暂时上它是不是还能控制“我”,至少它可以被放置冷静的观察之下了。当生起这样观察的智慧时,就可以将烦恼与“我”渐渐分开。这是对治烦恼的第一步:认识烦恼。
再继续分析烦恼产生的因缘。“由具尚未断随眠,境住非理之作意,此三因中生烦恼。”具足尚未断除的随眠烦恼、与生起烦恼相合的对境、非理作意这三种因,就会生起烦恼。如果能断除非理作意,则可以令烦恼无法现行。由于不了知苦谛真相,而把苦、空、无我、无常颠倒执着为常、乐、我、净,这就产生了非理作意。例如对于美女产生贪心,如果通过修持不净观,以胜解作意的修法生起正知正念,断除非理作意,就可以在面对美女对境时也不生起贪心。同样的道理,以慈悲心的修法断除起嗔心的非理作意,以空性见解断除起痴心的非理作意,如此就可以通过压伏的方式对治烦恼。
而真正对治烦恼是在见道和修道。见道位断除迷理的烦恼,修道位断除迷事的烦恼。见断烦恼的断法,是由于真实了知四谛十六行相,而断除缘四谛颠倒执着的烦恼,如同知道是假人而断除了认为是人的执着一样。比如已经知道了人的身体是不净的,如同看到厕所里的污物一样,就不会再有贪心生起,此时是对于道理上的烦恼已经不再迷惑了。而修断的烦恼属于别相烦恼,因此还需要“历事炼心”。从欲界到无色界九地各有九品修断烦恼,需要一品一品地断除。对治的方法有断对治、持对治、远分对治与厌患对治。比如在加行道缘苦集生起对欲界的厌离,叫厌患对治;在无间道开始断烦恼,到解脱道持离系得;到胜进道令所断惑得转更远,叫远分对治。这样在见道和修道才真实断除了烦恼。
四、结语
随眠烦恼又名漏、瀑流、结合、取。漏是说将众生安置在轮回中;瀑流是将众生冲到三界、五趣、四生;结合是将众生与后世粘在一起;取则是指取受轮回。沉溺在生死之中的有情由于不了知苦集灭道的真相,没有智慧,被这些烦恼逼迫,一丝一毫没有脱离轮回的机会。
佛法中的智慧,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将我们对自身混沌模糊的认知变为清晰明了。愿自他都能依靠闻思修行佛法,对佛陀的智慧生起信心,灭尽五浊恶世的粗重烦恼,脱离苦难深重的轮回,早日证得无上菩提!

上一篇:了知境的重要性 下一篇:虚幻的世界 --从取境方式证知“境…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