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研讨会

第六届大会文集

网站首页 > 研讨会 > 第六届研讨会
你若放下,便是和平
来源: 于红 日期: 2019-04-04 浏览量: 2773


现代社会,各国政治、社会家庭、大自然、个人内心中,出现了很多“不寒而栗”的现象,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是“我执”在作怪。所以,只有放下我执,对一切众生怀以大悲心,平等对待众生,才会给所有众生带来快乐、幸福、安宁和真正的和平。

关键词: 和平;战争;痛苦;放下;佛教

01 和平种种为哪般

1. 没有战乱的政治和平

和平,在《新华词典》中解释为:“以不存在大的战争和国际事务的普遍稳定为其特征的国际历史时期;政府之间互相友好没有战争的状态。”“和平”的反义词是“战争”。可见,现代人普遍认为,只要没有战争,政局安定,便是和平了。

这是因为,战争,一直和人类的历史相伴而行;战争,是足以毁灭人类的可怕魔鬼。追溯近一个世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再到近些年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每一次的战争,世界都要付出死伤无数生命的惨痛代价。对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战争带给他们的永远是不幸。战争之后留给人们的,总是亲人骨肉离去的悲痛,故乡满地的疮痍,国家经济的倒退,周围环境的恶化等难以平复的问题。

然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很多号称“爱好和平”的国家,都在“不择手段”地研制新型的杀伤力越来越大的武器和装备,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时不时地,我们在新闻中会听到“某某国家将在某某海洋上举行军事演习”之类的消息,这让人们感觉,在这个时代里,很多国家之间的对抗依然存在,表面的和平背后,充满了刀光剑影。

2. 没有争吵的家庭和平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如果组成社会的每个家庭都和睦、和谐了,整个社会便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片安宁的景象。清朝的吴伟业曾在《赠文园公》诗中言:“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

中国古代,人们从小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书籍,其中包涵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尤其是教人如何谦逊地为人处事。再后来,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撰著的《颜氏家训》,被誉为“中国家训之祖”,教人以德立身,以身作则,家门和顺,则家国一体。而近代,亦有《曾国藩家书》,其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持家教子,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这本书在现代的书店里也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各种版本层出不穷。

可见,中国人一向是以“和”为贵的。老舍在《四世同堂》中说过:“中国人是喜欢和平的。”被誉为“世纪的智者”的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说:“中国人向以博大的文化为荣,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在于追求自由而非支配别人。”事实上,在这种文化熏染下的中国人,天生爱好和平,而且尤以家庭和睦为荣。的确,“亲邻善友,国之宝也”。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意识也冲击着现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成为他们工具的工具了,各种追新热潮涌现不断。现代物质文明、市场价值、功利主义,也使得传统的家庭观念被雨打风吹去。

很多人追求标新立异,模仿西方人的热情、奔放、毫不妥协的独立人格;婚姻追求自由解放,婚后为求自己快乐没有束缚,“丁克一族”家庭现象风靡一时;现代教育几乎完全摒弃了女性的“三从四德”,很长时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盛气凌人的“女汉子”比比皆是;传统的枷锁被彻底打碎的今天,许多年轻人皆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追求自我勇敢,自我成功,做事情很少顾及其他人感受,只图自己痛快,跳槽、离婚犹如家常便饭;随处可见的人群中,大多数人每日手不离手机平板,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屑于面对面沟通交流,甚至不屑于争吵。家庭中的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子矛盾,如暗中涌动的潮流,已随之愈演愈烈。

3. 没有烦恼的内心和平

和平,在百度中是这样被定义的:“和平,通常指没有战争或没有其它敌视暴力行为的状态,也用来形容人的不激动或安静。和平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强制性的……”可见,和平除了描述人们周围生活的环境氛围之外,也可以指内心的一种平静、安定、从容。

然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感受到内心平和、安宁、满足的人少之又少。似乎每个人都感到各种各样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痛苦,有心理上的痛苦,有感情上的痛苦,还有工作上的痛苦。经常有消息说有的人跳楼了,有的人抑郁了,有的人生病了 ...... 每个人的理想都很高大上,现实却是冷酷无比,于是总感觉想要的却总是得不到。

4. 没有残杀的大自然和平

曾经,我们的祖先异常敬畏自然,以至于用最崇高的礼仪祭祀天地,企望与自然和平相处。从远古到现在,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一直没有改变,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也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自然,美化着自然。

但是,现代社会追逐“高品质”物质的同时,对自然灭绝式的索取与开发的行为也愈演愈烈,大自然伤痕累累的躯体,正承受着越来越多的人口与所需资源的重荷。

更可悲的是,人类对动物的“战争”从未停歇过。从古到今,人类为了满足所谓的“我”的身体的营养所需,执着地认为动物们可以被杀害为“我”所食,结果,无数动物都躺倒在人们的屠刀和刀叉之下,人类和动物和平相处的景象,也只能是呈现在如梦如幻的影片之中了。

02 真正的和平 —— 放下

各国政治、社会家庭、大自然、个人内心中,出现如此多“不寒而栗”的现象,善良的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类要互相残杀?为什么战火永不退去?为什么没有永久的和平?为什么家庭不和?为什么人情冷漠?为什么你总不理解我?究其原因,无外乎“我执”在作怪。所以,放下以自我为中心,才是取得个人、家庭、社会和平的关键所在。

放下,是对已有的不贪恋,对没有的不希求

无量劫来,我们被六根所骗。世间的一切色相通过我们的“六识”(视、听、嗅、味、触、意)进入内心世界,激起了内心对外界对象的强烈渴求与执取。于是,我们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竭尽全力地想尽各种办法要争取到这些所谓的悦意的对象,我们还异想天开地以为,如果拥有了这些就会快乐了,满足了,无所求了,平和了。然而,事与愿违,我们越是得到了渴求的东西,越是想获得更多,更好,再多,再好……我们的内心被无限的贪婪所占据,想象中的快乐没感受到,却每日被痛苦占据着。

“我执”有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不信任”感。 充满“不信任”感的心是不清净的心,是不可能带来和平、宁静的感觉的。

于是,越是执著越痛苦。有的年轻人执着感情,认为那个 TA 是自己的人,一定要抓住,不能放手,也不能让其做令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结果,由此而感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内心不和平,导致家庭不和谐。同理,有些国家执着于世间的某些资源,认为自己应该享用才满足,于是在各种利益的引诱下,凭借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战争拉开了序幕。

可见,我执是带给一切众生痛苦的大魔,我执是把我们与痛苦系在一块儿的枷锁。就像《修心七要》中提到的,自己遇到的一切痛苦,应该归罪于我执,而不是外在的人、事、物。只有在我执被放下时,才能真正地解脱。无垢光尊者在道歌中说:“若不摧毁我执山,永无灭尽迷乱时。”试想,如果我们不是过于执着某一件事,过于陷入“我”的世界中,我们会这么痛苦吗?

03 和平的使者 —— 佛教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放下我执呢?佛教的经典中,有最真的智慧。

佛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存在的一切都是缘起的假相,并没有独立、固定不变的自性。如果我们对一切都做如此分析的话,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执著,而以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了。慢慢的,我们就能洒脱、自在了,内心就平和了。

当我们通过佛法认识到《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时候,原来所有的色相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只不过随着因缘的离合而生灭流变,于是,过去的一切渴求和执取,便成为了不再具有永恒意义的挣扎与停滞,烦恼与困苦,也不再缠绕着自己的内心。

佛教讲慈悲喜舍,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此,人只有舍弃自己,让自己融入整体,做到“无我”,亦即放下我见、我执,才能和谐。恰切地说,人人应该学习佛教的包容性、宽容性,能互谅互让、慈悲待人。

佛教舍心的重点是自他“平等”。所谓的“平等”就是心、佛、众生皆平等,没有差别。世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无论是水中游的、天上飞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所有众生都相互关联,所有众生无一例外都想离苦得乐,故而了知这一事实是利他和慈悲的基础,随后也自然让人以非暴力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类和动物,乃至环境。

“平等”是佛教“和”的根本。 2006 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在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上谈到:佛教的核心就是 ,佛教讲 六和 景象, 六和 的含义是: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口和无争、身和同住、戒和同修、意和同乐,这也正是 和谐世界 的景象。这世界如果都以 六和 为要求,那就没有战争、平等自在了。一诚长老表示,只有将一个人自身搞好了,家庭搞好了,社会才能和谐,世界也才能变得和平而没有战争。佛教的最高境界,即是社会的 终极和谐

佛法揭示给我们,一切外相均是心的显现。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心地观经·厌舍品》里说:“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经云:“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心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生和,社会则和、世界则和。

总之,没有任何一场战争,是以佛教的名义产生的。佛法,包涵了最真、最高的智慧,指引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探索宇宙人生的事实和真相。人人皆具佛性,祈愿每个人佛性开启,一切和平。

结语

《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华严经》云:“慈悲甚弥广,安乐诸群生。”

索达吉堪布在《前行广释》中指出,和平的根本因是大悲心,大悲心是众生安乐之源。

具有强烈大悲心的人,与大家共处时自然有种和睦气氛,否则,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时时为了“我”而奋斗,世界永远不可能和平。弗朗索瓦·费奈隆说过:“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倘若我们的慈悲心极其广大深远,便能给所有众生带来快乐、幸福和安宁。我想,这或许才是真正的和平。

- END -

注:原文略有删改。


上一篇:最有力的竞争,是学会感恩 下一篇:最高级的和平,是人心的平和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