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法与科学

佛法与宇宙

网站首页 > 佛教与科学 > 佛法与宇宙
相信,从理性的怀疑开始
来源: 堪布索达吉仁波切 日期: 2019-02-18 浏览量: 5040


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

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

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

01

有些人对佛教半信半疑,而在这个世界上,先起犹豫最后还是走向正道的人也有很多。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生最终的目的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因这个信条的驱动,他在哲学、逻辑、生物、心理、政治、经济、美学等广泛的领域中取得了令人炫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著作。

他的一生警示着世人,人不只能局限于动物般的对生存的奋斗,醇酒、美女、名车、别墅等不应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人的可贵应在于他的觉醒与思考的能力。

而一个人要获得这种觉醒与思考的能力,最初的源动力乃是由于怀疑,正如大文豪莎士比亚所说:“怀疑是大家必须通过的大门口,只有通过这个大门口,才能进入真理的殿堂。”

怀疑可使人从愚鲁转成睿智,从闭塞转成开明,最终拨开生活中的层层迷雾,获证人生最真实、究竟、圆满的本来真理。

02

世界上的人们一般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不怎么有智慧的人,他们在做事情时不经详细考察和思虑,就直接随随便便地去做;

另外一种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详详细细的观察后才开始实行,这就是比较有智慧的人。

如果属于这类有智慧的人,无论你是信佛教的还是不信佛教的,当你对这个世界上的许多现象进行观察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怀疑,然后促使你去研究,深入研究过后,才可能得到正确完美的结论。

这在佛教也不例外,比如你首先对佛教教义产生了怀疑,然后去进行接触了解和研究,最后也就得到了一种成果或结论。德国的哲学家阿伯拉尔说:“怀疑把我们引向研究,怀疑使我们认识了真理。”

03

玛辛达在《幸福的蓝本》中曾讲过这样一个伟大学者的故事:“第一批将巴利语佛教文献翻译成英语的学者之一,是一位基督教著名神父的儿子。他选择这项工作的最初目的,是要证明与佛教相比基督教所具有的‘优越性’。他的这个任务虽然失败了,但他取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还要大的胜利——他成为了一名佛教徒。我们一定不能忘记这个令人愉快的机遇,正是这个机遇促使他从事这项工作,使数以千万计的西方人也因他而得以接触到珍贵的‘法’。这个伟大学者的名字,就是雷斯•戴维斯博士。”

我们佛教徒都认为释迦牟尼佛所宣说的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是哪一个朝代,任何一个有理智的科学家去进行观察和研究,都是不能推翻的;如果佛所说的理论教义真正是能被推翻,那佛教徒也不会固执成见,我们自己在真理面前也只能低头。

04

不管是信佛教还是不信佛教的人,你都应该去研究佛经。作为佛教徒,研究佛经教义当然是应当的;而作为不信佛教的人,认为佛教是迷信、不科学的人,如果你想否定佛教的观点,那也应该进一步地研究,因为你认为佛教是不合理的,那你必须要知道佛教的道理,否则你就没有权力来否定,也没有能力来破斥它的观点。

只要真正地去研究佛经,你对佛法的一些道理和内容就会生起理解,而这样往往会使自己获得许多意想不到的利益和好处,有许多人也就是以这种方式逐渐地趣入了佛门。

比如几年前有一位美国的研究生,在准备数年后考博士学位的论文时,他拟定论文题目是有关宗教中佛教的内容,目的是想对佛教的观点进行反驳和否定,于是他开始到佛教圣地的印度以及不丹和锡金等国进行考察,并深入研究佛教典籍,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佛经里那些博大精深的内容就渐渐印入了他的心,最后他不但不诽谤和驳斥佛教,而且论著的内容也变成了对佛教里深深的轮回学说的论述研究,结果他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成功地获取了博士学位。

05

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智慧结晶,至今仍保存在卷帙浩瀚的《大藏经》中,从古以来的各国家各民族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从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智慧食粮。比如除汉文《大藏经》外,还有巴利语、梵语、藏文、西夏文、蒙文、满文、缅语、泰语、日语等等文字的《大藏经》供各国人民学习研究。

当代西方科技先进的国家更是掀起了研究学习《大藏经》的热潮,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日本的京都大学、立正大学、台湾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日本花园大学国际禅学研究所、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以及英国、法国等世界上有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大力地推进佛典《大藏经》的研究利用工作。

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宗教研究院于 1994 年还成立了佛教电脑资讯库,目的是为了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把佛典大量输入光盘,以便为世界各国研究《大藏经》的人们提供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手段。

如果是一个有理智的怀疑者,为何不对这些客观事实进行观察思维,甚而进入佛教,寻找那些你认为是迷信、是不合理的观点呢?如果你能客观公正,相信你的考察研究之旅定会有无限风光!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刨根问底(2):一切皆归于心【连…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