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世间觉

佛法与成功

网站首页 > 世间觉 > 佛法与成功
曼德拉:用宽恕埋葬仇恨的世界
来源: 蒋骢骁 日期: 2015-04-08 浏览量: 8082


南非当地时间 2013 12 5 20 50 分,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因病逝世,享年 95 岁。此消息一传出,全世界为之哀恸。

从酋长的继承人,到追求自由的民主斗士,然后到受尽折磨的阶下囚,再到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走过了一段坎坷又辉煌的生命历程。

如今,曼德拉已经远去,但他的声望不会随之褪色。他的名字已经成为其毕生所追求的自由、公平、和平共处的象征,他的伟大跨越了不同的国家、民族、信仰、制度和文化,是一位影响了全世界的“正义的巨人”。而他更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世人,暴力难以带来改变,宽恕可以促成和解。

酋长之子揭竿而起

仇恨,曾充斥曼德拉的心头。

因为在他出生的南非,他这样的黑人备受歧视。在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面临种种非人待遇,他们经常被随便搜捕、殴打,甚至遭到枪杀;黑人不能踏足白人的商店、餐馆和娱乐场所;不能和白人同坐公共汽车,不能喝酒,不能经商;甚至公园的长凳也被标上“白人专用”;肤色决定了一个南非人的居住地区、所受的教育、从事的工作以及与生老病死相关的种种待遇……

为求得自由,许多黑人在仇恨中选择了反抗,包括曼德拉。

这位 1918 年出生的酋长之子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

1938年,曼德拉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52 年至 1956 年他在约翰内斯堡当律师。随后,他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4年, 26 岁的曼德拉加入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 ( 简称“非国大” ) 1952 年,他成功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南非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禁令,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 1961 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

仇恨中的曼德拉,也曾选择诉诸暴力。他曾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在当时的种族隔离制度下,曼德拉和非国大都认为,没有武装就很难结束压迫;因为没有武装,非国大曾遭受了惨重的损失,领导人相继被逮捕、监禁。

尽管非国大对大规模暴力采取了克制态度,但在南非当局看来,曼德拉仍是个危险分子。 1962 年,曼德拉遭到逮捕,当局指控他煽动工人罢工和未经许可离境。当年 10 月,法庭判决他入狱 5 年。

曼德拉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结束。 1963 10 9 日,曼德拉及其同伴遭受 4 项破坏和共谋暴力推翻政府的指控。检方要求判处曼德拉死刑。

这引起了国际关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呼吁南非方面释放曼德拉。 1964 年,曼德拉被判处终身监禁。

27 年牢狱折磨

曼德拉后来回忆,在入狱后的几周时间里,“我被完全单独关押起来,见不到其他犯人的面孔,听不见其他犯人的声音。我每天被关押 23 小时,上午和下午各有半小时的活动时间,真是度日如年。关押我的囚室没有自然光,一只灯泡在头顶上一天 24 小时地亮着,我常常把傍晚当成夜半三更。我没有书看,没有书写用品,也没有人跟我说话。我宁愿挨一顿打也不愿意被单独关押了,哪怕是与囚室内的虫子在一起,我也感到高兴,我有时甚至想与一只蟑螂聊一聊。”

1964年,曼德拉离开比勒陀利亚,被转移到罗本岛。那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囚犯们穿着短衣,在持枪看守的监督下采石,谁要是走出采石场半步,都将会被射杀。

狱室不足 4.5 平方米,以曼德拉的身高,只能勉强在牢房里躺下。作为 D 级重刑犯,曼德拉还不得不忍受异常苛刻的关押条件:家属 6 个月探视一次,每次 30 分钟;写信 6 个月一次,不准超过 500 字,所有信件都会遭受严密审查;一年吃两次水果;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戴着脚镣,陪伴他的只有采不完的石头。

在采石场作业时,看守不允许曼德拉佩戴太阳眼镜,导致他的眼睛遭受永久性创伤,这也是他日后不能面对照相机闪光灯的原因。

“要在监狱里存活下去,你必须要找到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满足的办法。”曼德拉在自传中回忆,“例如洗衣服,使自己的衣服特别干净,打扫走廊,使走廊上没有一点灰尘。一个人在监狱外干大事会感到自豪,而在监狱内干小事同样会感到满足。”

20世纪 80 年代,南非国内暴力局势升级,内战一触即发,经济发展也趋于停滞。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一改先前态度,呼吁南非方面释放曼德拉,南非政府随后提出,可以释放曼德拉,条件是他“无条件地放弃把暴力作为政治武器”。

曼德拉拒绝了政府的提议,他表示:“只有自由的人才能谈判,一个罪犯何谈达成协议。”

1988年,曼德拉迎来 70 岁生日,引发了全球关注。英国广播公司还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为他举办了致敬音乐会。 1989 年,德克勒克接任南非总统,决定无条件释放所有非国大在押人员,但是曼德拉除外。

1989年 11 月,柏林墙被推倒,德克勒克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商议是否合法化非国大并且释放曼德拉。尽管遭遇反对,但德克勒克当年 12 月还是与曼德拉会面,并“友好”对话。

1990年 2 月,南非政府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合法化先前所有遭禁的政党。至此,曼德拉超过 27 年的牢狱生涯终于结束。

用宽恕化解仇恨

当你面对 20 多年的无故压迫,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你通过抗争最终掌握了权力,你会如何对待昔日的敌人?是用手中的权力报复,还是选择宽恕?曼德拉选择了后者。

1990年 2 11 日,时年 72 岁的曼德拉走出监狱,他穿过等候的人群,前往开普敦市政厅并发表讲话。在这次历史性的讲话中,他承诺致力于国家和平以及种族和解,非国大的武装抗争将“只作为对抗种族隔离暴力的防御手段”。

他顶住来自黑人解放阵线内部的强大压力,坚持与政敌进行马拉松式的多党谈判,以实现南非的民主与和平;不是“把白人赶入大海”,而是呼吁黑人“将武器扔入大海”。

1994年 4 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 5 月, 76 岁的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白人失去了政权,许多人处于恐惧中。在黑人占多数的国家,仇恨裹挟下的报复,往往会是满地血腥。但曼德拉的胸襟,让世界震撼。

在隆重的就职仪式上,曼德拉邀请了在罗本岛看守他的 3 名白人狱警出席典礼。其中一个叫格里高的狱警自曼德拉当选总统之后就生活在恐慌之中,因为他在罗本岛的时候曾用铁锹打过曼德拉,他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就职仪式上的。

曼德拉把 3 名狱警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政要,他说,“今天有很多尊贵的客人,但是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有 3 位跟我在罗本岛共同度过艰苦岁月的狱警作为我的朋友也到场了。我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是他们 3 个帮助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曼德拉站起身,向这 3 人致敬。之后,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的时候,曼德拉又握着这 3 人的手说:“当我离开囚禁我的牢房,走向通往自由之路时,我突然发现,如果我不把仇恨、痛苦抛在身后,我将会永远生活在监狱中。”

对曼德拉钦佩的不仅有黑人,还包括许多白人。 1990 2 月,曼德拉从监狱释放,在乘车前往开普敦的路上,看到许多白人举家站在路旁,等候一睹他的车队,其中一些人甚至举起紧握的右拳向他致意,这情景令他吃惊,因为紧握右拳是非国大的敬礼方式。

斯人已去但精神长存

还有一个故事感动了很多南非人。当时,橄榄球在南非一直是白人的运动,也是种族隔离的一个象征。 1995 年,南非羚羊队与新西兰全黑队在南非争夺橄榄球世界杯赛的冠军。曼德拉号召黑人为羚羊队加油,并且还将羚羊队的球衣穿到自己身上。

最终,羚羊队获得冠军,曼德拉为队员们颁奖。

黑人总统把左手放在白人队长的右肩上,然后握住他的右手说:“非常感谢你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白人队长看着他的眼睛说:“不,总统先生,应该感谢您为我们国家做出的一切。”

由于在消除南非种族隔离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曼德拉与前总统德克勒克分享了 1993 年诺贝尔和平奖。

曼德拉的人格和魅力,使他的政治生涯达到巅峰,他在南非的威望如日中天,在世界的声望也一路飙升。可是,他选择急流勇退。

1997年 12 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 1999 6 月的总统竞选。 1999 6 月,他正式去职。“我已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落,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曼德拉说。

卸任后,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曼德拉大力兴办学校,同时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

他积极活跃于国际舞台,成功化解了各种危机。英美和利比亚的洛克比事件,经他调解,解开了死结;布隆迪内战,在他的斡旋之下,最终成立了联合政府。此外,在中东、在苏丹、在东帝汶、在安哥拉、在斯威士兰……在几乎每一个发生冲突的地方,都留下了曼德拉匆匆来去的身影。

曼德拉的外交方式是极具个性的,他说:“所有领导人,不论他们在某一问题上立场如何,都应该采取温和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坐到一起,以缓和局势,减少暴力。”这正如他当年面对种族隔离政府时采取的态度。

2009年,第 64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每年 7 18 ( 曼德拉的生日 ) 定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世界和平与自由作出的贡献。

人们钦佩曼德拉,因为他的勇敢斗争和奉献精神,更在于他用宽恕化解仇恨的勇气。他用宽恕避免了内战,成就了一个新南非的崛起。

(摘自《环球》 2013 年第 14 期)





上一篇:亚马逊总裁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典礼… 下一篇:松下:将事业变成一种宗教信仰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