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释》第04课 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就是《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那么在这个论典当中呢,现在正在宣讲的是,可以说造论的分支。
造论分支当中呢,主要是通过那烂陀寺班智达讲法或者著论的规律呢,宣说著论的五本,宣说著论的五本。首先是介绍作者,第二个是宣讲为谁所造,就是说当记者的情况,第三个呢,是宣讲这个属于什么范畴,第四呢是宣讲全面的内容,第五个呢是讲有何必要。那么现在讲的是,就说是这个宣说造论者的传记,宣说造论者的传记呢,从一方面来观察的时候呢,这些这个传记的内容啊不是特别复杂。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个传记的时候呢,力争要对这样一种这个,静命论师的功德啊产生一个殊胜的信心,然后有了殊胜的信心之后呢,一边学习,一边祈祷,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精进来掌握这样一种论义,一方面通过祈祷力争得到静命菩萨的加持。那么如果这样内因外缘全部具备的话,非常有帮助我们掌握真正的这个所诠的意义。那么对于这一种静命菩提的这样一种传记呢,前面主要是通过经和续部对静命论师做了授记的情况已经做了观察了。
然后呢下面呢也是通过这样一种尊者的智慧超群,戒律清静,还有成就卓越等等诸方面呢进行这个宣说。
那么今天呢就宣讲第三个问题成就卓越。
【 本来,成就的标准必须取决于现量成就圣果的断证功德,但由于这并非普通人的行境,因此依据经中所说:可以通过身语的外相来比量推断是不退转菩萨。】
那么本来呢,就说是要宣说静命论师他就说获得很殊胜的成就,那么就说一个人是不是获得殊胜成就的标准必须取决于现量成就圣果的断证和功德。那么一个人呢相续当中,必须要现量见到这样一种殊胜的法界,见到殊胜的法界的时候呢,有断和证的两方面的功德,也就是说在证悟现见法界的时候,一方面必须要断除一些这个障碍,一方面呢要证悟,获得这样一种殊胜证悟的功德,这个叫断证功德。那么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成就,必须要看他相续当中有没有断证的功德,那么我们要就说是把这样一种断证功德作为衡量一切成就的标准。那么我们自己有的时候觉得是证悟了,我觉得自己是成就了,那么有的时候呢就可以看看你的相续当中有没有这样一种断和证的功德。如果一方面说自己已经证悟了,已经成就了,但是相续当中该断的都没断,该证悟的这些功德也没有证悟的话,那么你肯定不是真正的这个证悟。那么此处就是说呢,我们要衡量这样一种,就说是成就的标准呢,必须是具备断证功德,必须要现量成立。但是呢也因为这样一种这个殊胜断证的功德呢,并不是一般的普通人,不是一般的凡夫人能够衡量的了。所以说呢这个方面依靠经典当中所说的这样标准来进行推断。麦彭仁波切非常的谦虚,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我的行径,所以说还是通过这个经典当中的含意进行观察的。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话,麦彭仁波切这样宣说依靠经中来进行推断,主要是为了维护我们的信心。那么就说是这个麦彭仁波切当然从他那个角度来讲,是可以衡量的,另外他自己也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这样一种本体。但是呢因为很多后学者他不是这样一种成就者,所以说对我们来讲的话,真正就说是这个现量成就胜过断证功德,我们是没办法看到的,所以说就使用了一个我们能够接受的工具,就依靠经典当中所说的来,让我们帮助我们来判断静命论师殊胜的这样一种成就。那么怎么样来通过身语的外相来推断里面的证悟,通过就是说里面殊胜的证悟,他在外面的身和语的外相上面,往往就会显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相来。比如说我们在《入中论》当中也是说过,一个人是不是初地的菩萨, 一方面就是说很难以判断的,但是从外表上看他能不能够非常自在地布施自己身体上的肉,从这个方面的外相可以判断他是不是一个,就说初地的菩萨或者不退转的菩萨,这个在《入中论》当中也是有。还一呢是在这个《大乘经庄严论》当中呢也是宣讲了很多菩萨外现的相,通过外在相貌来推断那里面这样殊胜的功德。此处也是通过静命论师在外面,在众人面前示现的身体和语言的外相,来推断他的的确确就是一个殊胜的证悟者。
【这位大阿阇黎总的调化整个赡部洲的芸芸众生,尤其是教化暗无天日的边地有情(这里是指藏地)。】
那么就说大阿阇黎静命论师,菩提萨埵呢总的呢是调化整个赡部洲的芸芸众生,因为他是一个殊胜的这样一种化身,殊胜的化身的话,他的这个能力很大。那么再就是说我们看不到的时候呢,他调化的是整个赡部洲的众生,那么在能够显现的事业方面,显现的事迹上面呢,他主要是到这个藏地来调化这样一种这个边地的友情。
【尽管大乘二大宗轨的教义早已开创,然而尊者为了开拓将此二宗密意合而为一的第三道轨而特意化现为人相。】
那么就说是大乘的二大宗轨教义早就已经开创出来了,第一个呢是中观宗的,龙树菩萨开创的这个中观宗的这样一种道轨。后面呢是这个无著菩萨呢也是开创了唯实的这样一种道轨,所以说大乘的二大宗轨呢是教义早就已经开创了。但是尊者是为了开拓,把这个二宗密意合二为一的第三道轨,特意化现为人相。那么从教的意义本身来说的话,那么就说是这个不管是唯识也好,中观也好他的意义本来就是圆融无二的。但是后面呢因为就说是在弘扬的过程当中有偏重,又是说有些大德在弘扬唯识的时候呢,偏重于唯识来做弘扬的。所以说偏重唯识来做弘扬的时候呢,就少不了对于唯识的这个教义的着重赞叹,然后呢就说其它的教义呢就有一些时候通过辩论来进行遮破的也有。那么中观宗的论师在弘扬中观的时候呢,也少不了对中观宗的意义呢,就说着重的赞叹,着重的弘扬,对其它的这样一种这个教义呢,也是有一方面的这个破斥而遮止等等。那么这些大德呢他是有必要侧重弘扬某个教义,这些大德和大德之间,就说祖师和祖师之间呢是没有矛盾可言的,所以说他们在这个弘扬的过程当中有偏重,这个时候呢,如果是后学的弟子如果不懂得这个密意的话,通过这样一种这个偏重的程度,最后就是说呢我们的宗派是最正确的,其它的这个宗派就是不正确的,是有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呢,就是说是后学的这个人智慧不够,智慧不够的缘故呢,就说是这个真正地认为二者之间是犹如水火一样,没办法相融的,这个时候呢就说在这个弘扬的过程当中,有密意的缘故呢导致了这样一种现状。所以说静命论师呢,看到这个情况之后呢,觉得有必要把二宗的密意合二为一,就说是这个把这样一种唯识宗和中观宗的二宗的密意合二为一,开创了第三道轨。就说名言谛当中呢按照唯识来解释,胜义谛当中呢按照中观来解释。这样一解释之后呢,就说后学者他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就知道了实际上就说是唯识宗和这个中观宗二者呢都是这个,全都是圆融无伪的。对于修学来讲都是需要去了知,都是需要去修学而证悟的。所以又这么大一个殊胜的必要的缘故呢,特意化现在人间,示现为这个班智达的形象,示现为善知识的形象造《中观庄严论》进行弘扬。所以这个方面就是讲到了他的这个,就是很殊胜的一种成就的相了。
那么下面呢是《据史料记载》:
史料记载也有很多这些《巴协》,就说《桑耶寺详志》啊,还有其他的一些,这个大德造的传记当中呢有这样的记载的。
【由于当时藏地的国王赤松德赞尚未诞生于世,世尊教法在北方弘扬的授记时间也还没有到来,因而尊者一直加持自己的寿命,住世已长达九百年之久。由此可以推知,静命论师已获得了内寿自在。】
在这个史料当中记载啊,当时藏地的国王赤松德赞尚未诞生于世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历史当中说,在拉托托日年赞德时候,就是在这个拉托托日年赞,这个国王是在《前行》当中也是提到了嘛。在他的时候呢,静命论师就已经入过一次藏,他当时呢就说是这个准备弘扬佛法带了一本佛经,叫《诸佛菩萨名称经》,带了《诸佛菩萨名称经》呢就进了藏。进了藏时,当时的国王是拉托托日年赞,就说当时藏地的国王呢赤松德赞呢还没有降生,还没有诞生于世。而且呢就说世尊的教法在北方弘扬的授记时间还没有到来,因为这个,因为西藏和这个汉地呢都是属于印度的北方,都是属于印度的北方。所以说佛陀在经典中呢也曾经做过授记,就我的教法以后在北方啊会就广大的弘扬,那么就说北方弘扬的授记的时间还没有到来。
《中观庄严论》听打04课 10-20分钟 刘莹
9:50分钟开始:
所以尊者第一次入藏的时候呢,就没有展开事业。那也进来观察的时候呢赤松德赞国王还没有诞生,啊,当然就是说进来,就说是这个,他也有他很大这个密意,有大的密意进藏,就说是进行观察这些因缘,那么当时的因缘没有成熟,所以说他自己又返回到了印度。返回到了印度之后呢,尊者一直加持自己的寿命,住世于长达九百年之久。就是从他最初降生到最后圆寂呢,就是说他的寿命有九百年,意思是说可以推之静命论师是已经获得了内寿自在的。获得了长寿的持明果位,否则按照一般的人来讲的话,不可能活这么长的时间,但是因为静命论师的确已经获得了内寿自在的缘故呢,他住世长达九百年。这个就是一些传记当中有这样的记载的。
然后后面是宣说静命论师已经获得了外境自在了。
【 当年在桑耶寺开光之际,国王赤松德赞亲眼看见尊者现为文殊金刚。 】
那么这就是第一个,当时呢,就说桑耶寺修成之后,就说是莲花生大士,布玛莫扎尊者还有静命论师他们三大尊者负责给桑耶寺开光。那么给桑耶寺开光的时候,国王赤松德赞就亲眼见到静命尊者就现为文殊金刚,就是显现为文殊菩萨的形象。
【并且所有的佛像都变成了真正的智慧尊者大显神通,变化莫测不可计数,】
那么通过这样一种三大尊者的开光一加持的时候呢,桑耶寺当中的很多佛像就开始变成了真正的智慧尊者。因为从一般的情况来讲,它是一敦泥塑像啊,有些是石头的像啊,像这样的话就是说一种这些土石的质料所造成。那通过这些尊者就说是,迎请智慧尊者融入之后这些佛像全部变成了智慧尊者大显神通,变化莫测,不可计数的在莲花生大士的传记当中啊,实际上有也是有很广大的记载,就是说很多的这些寂静的佛像呢,走出门外,从他们的位置上站起来,然后走到桑耶寺的这个大殿之外的,然后呢就是有些愤怒的金刚,愤怒的尊者身上就真实的显现火焰,那么就有一尊愤怒的金刚他的这个火焰呢实际上就是显现在他走到地上来的时候,那么地上的、地板上就烧胡了,有个烧焦的形状,以前的寺院当中据说是有的,这次我们去桑耶寺的时候没看到,但是就说是以前这有一个被火烧过的痕迹。他就说这就是以前开光的时候,这些愤怒本尊的火焰,显现的时候呢,就留下这样一种神变的迹象。那其他很多显现神变的佛像呢就说在天中飞来飞去啊,走到外面啊,像这样的话,当时赤松德赞国王就担心,担心这些佛像会不会走出去就不回来了啊,像这样的话就显现上面呢是非常担心的,但是后面还是都回去的吧。像这样的话就是说,其他的很多佛像,我们这次桑耶寺去的时候,据说很多这些以前当年显神变的佛像没有了。其中有一尊佛像是长寿佛,长寿佛呢是在大殿里面还有。喇嘛给我们介绍的时候就说当时这尊佛像参与了变化,参与了当时这个显神通的这个佛像还在,好像就这一尊了,当时的这个佛像就这一尊了,就可以还,还可以去朝拜的。看到这些传记就在想象当时的情况,的的确确就会产生一些非常殊胜的一种信心。就是“变化莫测,不可计数”。这个也是菩提萨埵论师他也是说呢一种殊胜的证悟加持这样一种佛像成智慧本尊,智慧尊者的这样一种情况。
【 通过诸如此类为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足可证明尊者已获得了外境自在。 】
那么通过这很多的这样神变啊,或者显现无数金刚也好,或者开光的时候让这些佛像变成智慧尊者的显现,以及很多神变啊,使大家在肉眼面前,当时在桑耶寺参加开光的很多圣者也好,凡夫人也好,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都可以证明尊者的的确确是获得了外境自在的,获得了外境就可以自在的驾驭外境。自在的驾驭外境实际上就把这些土石变成这样的智慧尊者,或者就说以显现很多的神变啊。这方面就是外境自在。外境自在的意思就是可以自由自在的驾驭外境。让外境变化,外境就变化,让他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这方面就叫做这个驾驭外境了,外境自在。
【 特别是,能够从容不迫地在谁也无法调伏的此藏土雪域如璀璨日轮般弘扬佛教这一点显然可作为这位大菩萨之成就超胜他人的果因。 】
特别,也尤其是麦彭仁波切,这个地方使用了一个推理,使用一个果因,那么所谓的果因呢就是由果推因的意思,从他的果来推他的因。那么就是说静命菩萨的成就非常的超胜,为什么说他的成就很超胜呢,因为他在藏地做到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的事业,那么就说一般的人在藏地弘扬佛法是做不到的,那么只有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等。他们呢,能够在藏地从容不迫的推广佛法,调服这些藏地的这个有情。让这个藏地的佛法犹如璀璨日轮一样弘扬,那么在游记记载当中就是说了,就说阿底峡尊者等等。他们在进藏时侯也是很感叹,一方面藏地的这些经论非常的齐全,一方面是当时在藏地佛法的弘扬的程度超过了印度了。所以像这样讲的时候都是一种现象,通过这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果来推知谁能展开这么大的弘扬佛法的事业呢,就是说静命论师,莲花生大士等等。那么能展开这么大的事业的确就可以知道,这个是个成就者。所以说呢就能通过这样能够在藏地大弘佛法这个果,来通过这个作为因呢,来推理就知道实际上这些弘扬佛法者全都是最为殊胜的成就者。不是一般的这样一种成就者能够做的到的,是最为殊胜的证悟者,然后具备最为殊胜的这样一种因缘、愿力,才能做到在藏地呢,就从容不迫的就展开弘法利生的事业,所以说这方面就是讲到了他老人家的这个成就,的的确确是非常殊胜的。
下面讲第四条是【品行高尚。所谓的品行高尚也就是指弘法利生的高山景行。】
那么品行高尚的就是指,在能够在人【00:16:38】面前呢,能做弘法利生的事业,在做弘法利生事业的时候呢,被人们普遍的赞叹,品德是非常高尚的。
【 正因为这位亲教师内在的菩提心已经尽善尽美,故而称呼为菩提萨埵的确名副其实,他的这一尊名也犹如日月一般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 那么因为尊者他内在的菩提心呢已经尽善尽美了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这样一种为自,完全都是这样利益有情的这样一种菩提心在相续当中完全已经成熟了,已经达到了一种尽善尽美的地步,所以说呢大家都把他称为菩提萨埵。我们就大堪布就是菩提萨埵等等, 大家都是这样讲菩提萨埵的,有的时候呢叫静命论师,但就是在这个藏地很多人称呼他的时候都称呼为大堪布菩提萨埵,啊就菩提萨埵怎么怎么样,所以说就像这样一种菩提萨埵,菩提萨埵就是菩萨嘛,平时我们讲菩萨就是说他的全称就是菩提萨埵。的的确确是名副其实,他菩提萨埵的这个尊名也犹如日月一样,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当时的确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 本体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这位大戒师住世长达数百年,先后在那烂陀寺、 印度东方以及汉地等广阔地域将佛法传播开来。 】
那么静命论师显现上面是一个大班智达。内在的本体是和文殊师利菩萨是无二无别的,那么这位大戒师住世长达数百年,就前面讲的一样的时长,然后呢是不断的加持自己的寿命住世长达九百年之久,先后呢在那烂陀寺,没来藏地之前呢他是在那烂陀寺的一个班智达,那烂陀寺的亲教师,在那烂陀寺弘扬佛法,然后是在印度东方弘扬佛法,还有呢就是在汉地等,汉地的藏地这些地方弘扬佛法,那么当然在藏地弘扬佛法的这样的记载很明确,那么在汉地弘扬佛法的这个记载呢就不是很明确的,具体怎么样在汉地弘扬佛法的情况不太清楚。
【 当然 , 最主要的还在于 , 创立了二理融会贯通的纯净无垢宗派之轨道 , 以强有力的事势理折服邪说谬论 , 摄受有缘信徒 , 讲经示道 , 辩经析理 , 著书立说 , 再加上智慧超群、戒律清净的无与伦比之处 , 使得尊者的善妙事业遍布整个人间。 】
那么就说是除了这些殊胜的这样的一种功德之外,他相续当中的菩提心已经圆满了,所以说呢就是非常贤善,还有呢最主要的是,他的这样一种贡献,在于创立了二理,就说是中观和唯识,世俗和胜义,那么这个二理融汇贯通的非常纯净的一个宗派的第三轨道。通过强有力的事势理折服邪说谬论,那么就是说在《中观庄严论》当中呢使用了很多的事势理,“事势理”就说是符合实际情况一些的推理,符合实际情况它本身,事情本身的推理这个叫事势理。往往这种说一切万法的这样的一种本相的这些推理都叫做事势理,所以说一切万法它是怎样的,就通过万法的实相,他的本相进行观察,进行宣说,进行展开的推理叫做事势理。事势理他的这样一种力量是最大的。00:20:03
中观庄严论释第4课 圆颖20-30分钟
哦,力量是最大的,犹如把白色说成白色,把白色安立成白色这样一种来推理,或者一切万法是空性的,就通过推理来安立他是空性的都叫做事势理。一切万法本身的状态,通过他的理论表现出来,那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伪品,不可能有真正的能够就是说推翻他的推理之处的这样一种道理称为事势理。那么通过这样的事势理呢折服邪说谬论,在中观庄严论当中呢就是通过这样一种事势理,折服一切外道的这样一种邪说谬论,还有一些不了义的观点呢都是通过这样一种事势理,加以折服。摄受有缘徒众,那么在印度也是摄受有缘徒众在藏地也是很多,摄受很多有缘徒众。
讲经示道、辩经析理、著书立说,再加上智慧超群、戒律清净等等这些别人没有办法相比的、无与伦比之处,就使得尊者的善妙事业遍布整个人间。通过菩提心推动在人间行持这样一种弘法利生的善妙事业,所以是使他呢,叫做事业遍布整个人间。
【 尤其是依靠往昔的宏愿以及佛菩萨之发心因缘聚合的威德力而来到了谁也难以调化、黑暗笼罩的雪域 , 】
那么依靠往昔的宏愿吧,以前呢他们在修尼泊尔的一个大佛塔,叫做夏绒卡绣佛塔的时候呢,佛塔竣工的时候,莲花生大士的前世,他就是说是这个,还有呢就是讲这个赤松德赞的前世,还有静命论师的前世、还有一个叫做瓦彻月他的前世,一起发愿弘扬佛法,像这样的话,通过这样一种愿力成熟,在发愿以后、在藏地弘扬佛法,像这样的话通过这样一种愿力成熟往昔的、还有不断弘扬佛法的这样一种菩提心的誓愿。还有佛菩萨的发心的因缘聚合的缘故,威德力来了谁也难以调化的、黑暗笼罩的雪域。
【见到了国王赤松德赞,当时,提起与法王(昔世)一同发愿的情景。】
那么当时到了西藏见到了赤松德赞的时候呢,有一次,静命论师他曾经问法王赤松德赞,你想不想得起我们以前一起发愿的情况,赤松德赞尊者当时就是说回想了一下,就说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之后呢,那么就说是这个静命论师就加持他,或就提起了和一起发愿的情况,当时在夏绒卡绣佛塔竣工的时候,竣工的时候呢,就说是赤松德赞国王当时他发愿以后要在藏地做为国王推广佛法,莲花生大士说:“如果你要弘扬佛法,我就负责降魔遣除这些弘扬佛法的这样一中障碍”。所以说这样一种显神通,降魔遣除这些障碍,调伏非人成为护法,像这样的事情是我来做的。当时莲花生大士说我要弘扬密宗,静命论师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就弘扬这样一种戒律、弘扬中观等等的这个显宗。
像这样的话,就是这样发愿。当时还有一个叫做瓦彻月的,这样一个,也是他们的一个兄弟嘛,他就是说,三位兄长这样发愿,他说我做不了什么,如果你们弘扬佛法的时候。我是做一个通讯员,需要联络的需要怎么样的我就去做。像这样的话迎请这些尊者,他就做了很多很多这样的事业。后面也写了一个历史书。这个方面就是当时他们主要发愿的因缘。一提的时候呢赤松德赞就想起来了。当时还有一个牦牛,一头牛是后面的朗达玛 , 当时发愿的时候把它忘掉了,当时也是修佛塔的时候,他背石头也是下了这样的苦力的。当时发愿的时候好像没有照顾到他。他就发恶愿,像这样的话,你们不给我发愿,以后我就要变成这样的国王来摧毁你们的这个佛法,摧毁你们这样的一种弘扬的佛法。他发了恶缘之后呢后面就朗达玛佛。那么当时在树上有只乌鸦,他就说是知道了它这个牛发的恶缘,他就说当你在摧毁佛法的时候,我要降伏你。像这样的话,后面他转生成拉隆(24:10),就说是这个贝吉多杰,后面就把朗达玛刺杀了。像这样的话,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实际上,什么样的因缘他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当时呢,在一起的时候,也是和法王在一起发愿的情景提起来之后呢,赤松德赞国王就想起来了。
【又通过观察国王装束的缘起而对王族的兴衰存亡等作了授记。】
当时呢,也是有一段时间能够、有个时间当中,就观察国王装束的缘起,有的时候这些大德观察缘起的时候,就是说没有丝毫的前兆的,就是说要观察缘起的时候往往就是在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就来观察一个缘起。当时有一天他就观察,他就说赤松德赞国王他穿的衣服的情况,来授记对王族的兴衰存亡来授记,当时呢是国王赤松德赞,他头上有发髻。头上有发髻就说这个菩提萨埵论师就说,你头上有发髻的缘故,你的这个王族啊,是在上方阿里的一带,像这样的话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为上方嘛,头饰上方,上方阿里这一带的话,你的王族还会延续。他下面,就说脚上穿的鞋子,他就说在下方,安多拉这一带的话,你的这个王族,他也会有一种传承的。那么中间呢,就说国王没有捆腰带,他说你的中间腰上没有捆腰带的缘故,你的王族是在西藏中部就肯定会断绝的。像这样的话就看他穿的衣服这样一种缘起,就做了授记。后面就是说朗达玛,灭佛之后的的确确是有一支就到了阿里,就传了这样一种阿里王朝,王朝里面。还有一支呢,到了安多这一带,像这样的话也是把他的王族,血脉呢,也是做了一个延续。中间在拉萨这一带的话王族就没有了。像这样的话,就中断了,有这样一种情况,那么朗达玛应该是吐蕃王朝的最后一代了,他被刺杀之后呢,这一支他就完全已经中断了,那么其他两支呢还在不断的延续。
也是对于王族的兴衰存亡做了授记,【并传讲了十善、十八界、十二缘起的法门。】
当时呢也是给这些众生宣讲十善,宣讲十八界、宣讲十二缘起的这些法门。但在历史书当中呢,因为宣讲这些有十二处十八界啊十善等等的触怒了当地的非人鬼神,然后就开始做很多障碍,当时桑耶寺正准备奠基的时候,白天人们把石头从山上挖下来砌起来,晚上呢这些非人就把这些房子拆了,把这些石头全部放到以前的地方。像这样跑了好多次之后。
静命论师他就【审时度势地说:为了降伏暂时以寂静相无法调伏的所有天神鬼怪,务必要迎请莲花生大士。】
为了就是说,弘扬密宗的缘故,莲花生大士能够进藏来调伏,这样一种鬼神的缘故呢,所以说静命论师也是,就是显现上面说我的菩提心呀,我的寂静法续(27:16)呢 我的菩提心已经修圆满了,但是通过寂静法目前没办法调伏这些妖魔鬼怪,必须要用愤怒法来调伏。必须要以密宗来调伏。所以说通过这样一种缘起,就请国王赤松德赞派人去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士。当时就派了使者当中其中一位就是法王的前世多吉敦炯,像这样的话,国王当时还有点疑惑,那么静命论师说莲花生大士天上天下整个南瞻部洲无与伦比的一个最为殊胜的成就者,他就有点疑惑了,这么大的成就者,我能不能请得到呢,菩提萨埵就说一定请得到,因为莲花生大士也是当时发愿的几个兄弟之一。有缘力所系。所以如果你去请肯定请得到。所以多吉敦炯尊者到了莲师面前把这个黄金供品一供养之后,一祈请马上莲师就答应了,马上就进藏就开始调伏要这些非人,所以一路上尽量调伏很多很多非人,把他们安置在这些佛法当中让他们护持佛法。现在我们在护法仪轨当中,很多很多的护法神也是当时莲花生大士进藏的时候调伏了他们。把他们作为护法神,现在我们也是对他们供养让他们护持佛法的。所以说通过这样一种缘起呢,也是祈请莲花生大士入藏。
【(莲师入藏以后,)静命论师与莲花生大士一道对桑耶地势作了一番详细考察之后,对已竣工的殿堂及佛像等举行了开光等仪式。】
那么就是说莲花生大士入藏之后呢,通过调伏把这些非人调伏之后,那么就修建桑耶寺就非常顺利。很顺利没有一点障碍,最后就修成了。当时静命论师与莲花生大士一起对桑耶寺、桑耶寺附近的这些山势,地势也是作了一番详细的考察然后对于已经竣工的殿堂和佛像等举行了开光的仪式。
【让预试七人出家。】
下面有这个预试七人,不知道能不能够,最初藏人能不能出家持戒呢,命令七个很聪明的这样人呢,出家持戒,观察他们能不能守持戒律,他们通过之后呢,后面就是说明西藏人能够出家,最初的这个七个出家人,叫做预试七人。预试七人出家的经堂是在桑耶寺有这个经堂。桑耶寺经堂当中我们去的时候也是当时看到预试七人的这些塑像,我们就想到当时是静命论师,他们就是在这个殿堂当中给预试七人剃度,然后给他们传戒。所以说有这样的缘起,我们只要念清净戒律的咒语,也发愿守持这个清净戒律,然后在桑耶寺也是想到当时我去朝拜的时候,今年的冬天去的时候,想到桑耶寺,莲花生大士他们弘扬佛法的地方,最初在这弘扬佛法,还尤其是静命论师在这儿也是讲经说法,所以说想到马上开春的时候要开讲《中观庄严论》
(30:10)
所以说也是在这个地方发愿祈祷静命伦师加持,能够就说是真正的通达中观庄严论的意思,能够就说是这个讲解这个中观庄严论,当时也是这个目的。也是在这个桑耶寺这个佛像面前也是做了一些发愿,做了一些功德。所以说这样一种很多殿堂,像贝若扎那大师他的住处还有他翻译经书的地方,还有就说是这些赤松德赞,他闭关的地方,还有预试七人出家的地方,这样很多很多地方现在桑耶寺还有的。当然有些是以前的、有些是重建的。
【 从而建立起佛教根本的清规戒律 , 为诸译师教授翻译风格并讲解林林总总的内外一切法门 , 通过讲经说法与听闻的方式抉择所有佛经与论典的密意。 】
然后就是说这个僧人他是出家之后建立了这样一个三宝,三宝就开始有了,因为像这样的话就说以前如果没有出家人的话,这个僧团没办法建立,僧团不建立的话这个三宝就不圆满,那么就说是僧人出家之后,那么真正的寺院就形成了,所以说就建立起了佛教根本的这样一种清规戒律,佛教的根本在于戒律,如果没有戒律的话这个佛教很快就会衰亡。所以说释迦摩尼佛他的教法能够在现在还住在世间,还在弘扬他,就是因为当时佛陀制诫(31:13),制诫之后,就是把这个传戒的仪式啊、守持戒律的方法保留下来,保留下来之后呢,后面的佛弟子一代一代的去受戒,一代一代去持戒,所以说呢,戒律在世间上存在,那么佛法就在世间上就存在,那么如果什么时候戒律没有了,那么佛法马上就会衰亡,就在释迦佛出世之前呢就很多有几尊佛嘛,他们就没有制诫,没有制诫佛陀圆寂之后马上佛法就隐没。就是这样的。
所以说显现上面释迦摩尼佛是在五浊黑暗之时成佛度化众生的,但是在佛陀涅槃之后佛法还能够这样顽强的弘扬,实际上也是因为佛陀制了戒律的缘故,佛陀制了戒现在有众生持戒佛法就不会马上衰亡,所以像这样这个叫做佛教的根本的清规戒律的意思。
为诸译师教授翻译风格,然后培养108个翻译家,然后给这些翻译家教授这些翻译的风格,讲解林林总总的内外一切法门,通过讲经说法和讲闻的方式抉择所有佛经和论典的密义,这个时候呢佛法当时是非常非常的兴盛的。
【就这样,使佛法的万丈光芒普照整个藏区。 对于那些与此佛教背道而驰的外道苯波教徒,则通过颠扑不破的理证予以一一制服, 最终使之徒剩虚名而已,依此使佛教纯正无瑕。】
那么通过这个方式呢在藏地佛法万丈光芒已经完全普照了,对于那些和佛教背道而驰的外道苯波教徒呢就这样,他老人家和这个前面不是给赤松德赞讲了么,如果说要比神变的话莲花生大士全部收拾了,像这样的话如果要辩论呢我的这样一种这个智慧我的因明智慧完全可以把它们一一制服,所以当时呢就说是莲师他们进藏的时候苯波教还不像现在这么衰败,当时还是有市场的,当时还有一些力量的,所以说呢就说莲花生大士呢也和这些苯波徒比赛这些神变,然后呢就说是这个静命论师呢也和他们比辩论,像这样通过这个颠扑不破的正理呢,把他们这些外道苯波徒一一制服,最终使之途胜虚名而已,依此使佛教非常非常的存正。
【尊者在即将圆寂之时,也留下了如此珍贵的遗嘱 :通过法体安放的缘起可预示出藏地出家僧众的状况; 】
那么后面呢就说是尊者在藏地弘扬佛法的事业他已经要圆满了,圆满了时候他示现圆寂。示现圆寂的时候呢示现首先是被马踢伤了,示现了被马踢伤了之后呢,就是在这个上师说好像是在桑耶寺圆寂了,那么在圆寂之前呢留下了这样珍贵的遗嘱,第一是通过法体安放的缘起可以预示出藏地出家僧众,静命论师说如果说我圆寂之后呢那么如果把我的这个法体的面相朝向印度的话,如果是朝向印度这一边呢,以后藏地的这个出家人,他的这个数量不会多。但是他的这个质量会很清静,那么如果说把我的这个面相不朝印度朝其他方向的话,藏地的出家人数量会很多但是呢不一定很清静,就是这样的。后面呢,上师讲后面就是说有些大臣等等想到藏地的出家人数量多比较好,所以说就把这个伦师的面相啊、安放的面相朝其他地方了,朝其他地方了后面的的确确是这样的藏地的出家人非常多,数量上非常多,但是呢后面慢慢的出现很多如法、和不如法的很多情况,这个都有。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通过法体安放的缘起预示出了藏地以后出家僧众的情况,这就是第一种这个遗嘱。第一种遗嘱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第二个方面就说是:【 有朝一日见解上出现争执不休的局面时要迎请班智达班智达嘎玛拉西拉(即莲花戒论师)来清源正本,重建清净教法,并(命人)将此信函交付班智达莲花戒。 】
那么第二个遗嘱呢就说是有朝一日在见解上面会出现争执不休的局面,如果已经出现了这个局面的时候一定要迎请嘎玛拉西拉尊者入藏,让他来清源正本,从建清净教法,然后命人把这样一种信函交给莲花戒伦师,首先呢就是给他做一个嘱托,当然后面就说是静命论师在圆寂之后,还不是,时间不是很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些争执,见解上面出现了争执,主要就说是汉地禅宗的这个摩诃衍那,摩诃衍那,他呢在藏地推广一切不执著,就说是对善法、对恶法全部不执著的,像这样也不用著众生于上面的善行等等,像这样的话只是不作意不起念头,不思善不思恶像这样就可以顿超菩萨地成佛,还有写了很多其他这样的论点,就不修正法睡觉成佛论,还有些好几个论典,以前在讲《定解宝灯论》的时候也好,有好几个他论典的名字,像这样的话就说也是写了这些,当时在内部就出现了很多这样一种争论,虽然争论的时候有一派呢就是秉持这个静命论师的弟子呢他就觉得应该按照中观见解,像这样的话来进行抉择正见,然后呢就说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互相脱离、互相辅助来进行修持,逐渐修持,然后呢就说是这个摩诃衍那派呢,就说是不用这些,像这样闭着眼睛打坐就可以成佛,像这样的话就出了两种不同的见解,当时莲花生大士是在哪个地方闭关嘛,怎么样,反正是不在场。
赤松德赞国王还在,还有就说是这个静命论师的很多弟子也在,像这样的话就进行了辩论,后面呢就说是这个突然想起授记的时候马上赤松德赞国王就派人到印度去,迎请莲花戒伦师入藏。那么就说入藏之后呢和摩诃衍那进行了辩论,有些地方说辩论长达3年之久,像这样有些时候也比如这样讲时间反正就说辩论之后呢,通过各自的这样一种陈述各自的这样一种教理,后面呢就说是莲花戒论师呢,要通过这样一种殊胜的教证、理证,发了很多过失给对方发了很多过失,后面呢就摩诃衍那没办法无言以对,这个时候呢就是国王宣布,就是这个莲花戒论师胜利,然后把这个大和尚摩诃衍那呢,送回汉地,当然就说是这个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对于这个摩诃衍那他自己的身份,到底当地是什么样的,有很多很多的说法,这个方面就说在很多历史书上都有的。那么后面呢就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下来了,确定下来的时候就说是在这个见解上面一定要依照龙树菩萨的中观宗,以这个龙树菩萨的中观宗作为他这个正见,然后行为方面呢,必须要依靠就说是这个静命堪布、萨霍尔堪布的行为,在念这个前行教法兴盛发愿文的时候呢,也是有一个颂词就是讲这个经过,最后呢钦定了中观宗龙树菩萨的见解和静命菩萨萨霍尔堪布的行为,像这样的话通过这样的方式当时这个颂词是称赞赤松德赞国王的,他主持的辩论,最后呢就是钦定,在藏地应该如此弘扬见和行,见解和行为不相脱离的弘扬,所以说重新建立了清净的教法。像这样一种情况作了殊胜的一种授记的。
【 至此 , 尊者无碍彻知三世的情形已昭然若揭。 ( 从以上的字里行间 , 我们不难看出 ,) 尊者尤以大慈大悲教化藏土群生的深恩厚德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
那么就说是这个尊者无碍彻知三世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从前面的这样文字我们看出静命论师菩提萨埵尊者,他对这个大慈大悲教化藏地众生的、深厚的,的的确确是令人,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 其中所提到的这位莲花戒论师,其实就是静命论师的得意弟子 , 他对尊者有关中观与因明的论典也作了注疏。 】
那么其中提到了莲花戒论师呢,就是静命菩萨的高足,得意弟子啊,他对尊者有关中观方面的论典作了注释。《中观庄严论》,哦对《中观庄严论》也有这样一种,难释吧。有些就是,就是比较不好懂的难点,做了,专门做了一个难提示,还有呢就是对于这个因明方面呢,也有个真理释,像这样的真理广释。有这样因明方面的一种论点,注疏。所以想这样的话,
40.44
平时我们讲静命师徒,就是讲静命论师和莲花戒论师。后面有些传记当中说,后面辩论结束之后,莲花戒论师在西藏住段时间,后面是大和尚的弟子吧,好像是大和尚的弟子,他的几个徒弟想到这个情况,辩论失败之后,就说刺杀莲花戒论师,通过这个方式示现圆寂的,以前我看过《布顿佛教史》,《布顿佛教史》当中对这个有记载的。像这样的,好像这个方面,最后他示现圆寂的。
【 综上所述 , 这位亲教师最初在藏地开创佛教之宗轨 , 中间大力广泛加以弘扬 , 最终层出不穷地示现护持这一教法的化身 , 乃至佛法住世期间源源不断。 】
那么就是说,综上所述,亲教师静命最初是在藏地开创佛教的宗轨,那么就说是剃度、出家人出家、建立清净的僧团,然后呢,就说是讲解很多很多殊胜经典和论典的密意,所以说是开创了佛教的宗轨的。中间呢是大力的广泛加以弘扬,通过辩论啊、著论啊、讲解等等培养僧才的方式大力弘扬佛法,最终他老人家示现圆寂之后,最终还层出不穷的示现护戒这一教法的化身。他老人虽然示现了入灭,但是后面他为了护持藏地的佛法层出不穷的,就是源源不断的护持这一教法的化身,他是示现为堪布的形象,然后住持这样一种殊胜的佛法,乃至佛法住世期间源源不断。
【 诚如阿底峡尊者所说 : 正是在藏地树立起佛教的这位伟大亲教师才使亲教师的源流代代延续、 一脉相承 , 乃至未来佛法住世期间,凡是化现为亲教师身份的诸位大德,实际上与尊者静命论师均是一味一体。 】
阿底峡尊者是曾经这样讲的,那么就是因为最初在藏地弘扬佛法、树立佛教的伟大亲教师,才使亲教师的源流,“亲教师”就是现在的堪布,亲教师的这个源流呢,代代延续、一脉相承。他就是说呢,乃至未来佛法住世期间,凡是化现为亲教师身份的大德,实际上和静命论师是一味一体的。就说这个大德、这些殊胜的成就者,他在弘扬佛法住持佛法的时候,他的身份不一样。有些成就者他的身份就是咒师的身份,就化现成密咒士。像这样的话,以在家形象来,就说是修持密宗、弘扬密宗,他就说示现的身份是密咒士的身份。有些时候示现成亲教师的身份,像这些宗喀巴大师啊、还有就说像是法王如意宝啊、仁波切啊等等,他们呢就成就者,又示现的是亲教师也是示现为堪布的身份。所以像这样的话,实际上就说是示现为亲教师身份的诸位大德,这些成就者和静命菩萨是一味一体的。从这个方面做的安立。
【 因此毋庸置疑 , 藏地佛法得以住留完全来自于这位大师发心与宏愿的威德力。 】
所以说呢,通过这些方方面面的观察,我们也知道了毋庸置疑藏地的佛法能够创立、能够弘扬、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也完全是来自于静命菩萨的发心宏愿的威德力。
【 可是 , 在千差万别的人们心目中 , 却认为这是由各自的一位上师及寺院的事业所致 , 这也是情有可原的。 】
本来呢,就说这个藏地的佛法能够这么圆满、完整的保留下来的话,就说是,和静命菩萨发了他大愿,不断的示现这个化身来护持,当然还有莲花生大师他也是不断的在加持,他们就说,前面说过了,那么就说是静命论师他对于藏地的悲心非常非常大,所以说不断的示现化身,到藏地来这个护持这些佛法,帮助藏地。还有在有些传记里面讲,莲花生大师他对西藏人啊,对藏地,他也是悲心非常的猛烈,所以说也是不断的派人下来转世。不是在嘛哪个传记当中有嘛。在这个以前看过阿琼堪布的传记当中,哦不是阿琼堪布!有一个传记当中讲的,当时第三世多哲钦仁波切,他小时候学习佛法、学法的时候被他的老师经常打的叫、打的哭。像这样的话,有一天华智仁波切,不知是哪个就大德看到了,就把他这个上师、他的老师骂一顿,他说你这样对待这个殊胜的化身,第三世多哲钦非常了不起的,像这样的话,给他派一个其他的老师教他。后面就说是,华智仁波切,还是谁,给这个第三世多哲钦活佛说,以后你不要转世,以后圆寂之后你就直接往生极乐世界,你不要转世不要往生铜色吉祥山了。为什么不要往生铜色吉祥山?你到了这个地方以后莲花生大师还要把你派下来。像这样,因为莲花生大师他对藏人,就说他悲心太重了,所以说这些成就者到了这个地方之后,一段时间就派一个、一段时间派一个。就说以后你不往生极乐世间还给你派下来,还要被这些暴躁的老师打。像这样的话,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些莲师啊、就是这个菩提萨埵,他们对于藏人悲心非常重,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有这样一种不断的护持佛法的情况。
所以说,现在藏地的这个佛法能够很圆满的保留下来,也完全是因为这些大德的加持力,他们发心宏愿的威德力所导致的。可是在千差万别的人们心目中,却认为这是由各自的一位上师和寺院的事业所致,这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千差万别的人们心目当中就觉得佛法能够这么兴盛的弘扬,完全是因为我的上师完全因为是我们的寺院事业很发达,所以说呢,佛法才能够这样保留下来,这样保留下来,才能够这样去弘扬。这个也是情有可原的。就说实际情况不了知。所以这样想也是情有可原。那么麦彭仁波切他没有讲多的,他就打个比喻让我们来推理,让我们自己来推理这个情况。
【 比如说 , 包括刀能理发与衣能着色在内,完全来源于佛陀事业的加持 , 但人们却对此一无所知。 】
比如说呢,刀能够理发,我们就说现在这个剃刀,它能够把我们的头发剃下来,能够让我们显现僧像。刀能够理发这一点,还有就说是,布能够染上出家的颜色这一点,“衣能着色”就说是,你出家,你要在,以前是染衣,现在实际上也是染衣。像这样的话,比如现在我们的这个袈裟,能够染成这样一种枣红色,或者就说是,印度的衣可以染成这样一种黄色的,或者就说是,能染成坏色的,能够显现出家这个颜色的坏色衣,是完全都来自于佛陀事业的加持,是佛陀,就释迦牟尼佛他事业的加持。所以说刀能够理发,衣能够着色,但人们却对此一无所知。人们认为刀能够理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个衣服能够染色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哦这个没有什么稀有的,没有什么奇特的。当然,我们现在如果每个人的想法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剃刀能把头发剃下来,这个当然就是没什么稀奇的。现在这个衣服能够染成这样的颜色,也没什么稀奇的。但实际上你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刀能够剃发,然后衣能够染色,这是佛陀的加持。人们对此一无所知这个情有可原的。这个很正常的事情。
这一点通过最后法灭尽的情况就能说明这个情况的。也是在《布顿佛教史》当中有一段记载,就是讲最后这个法灭尽的情况是怎么样。实际上,当时的时候呢,上师的意思就是讲到,他说最后的时候头发就剃不下来了,这个刀子就没办法把头发剃下来了。这个出家人,就是说有些是最后法灭尽的时候,还有一些形象上面出家人,形象上面出家人怎么办呢?这个有些地方说是,用这个,有些时候这个国王啊,有些时候这个佛法要灭尽的时候,国王很伤心,看不到出家僧众了,很伤心。后面有些大臣,他就是为了让国王高兴,剃发也剃不下来,有些他就用火烧,烧头发。用些呢就是是用牛皮翻过来,然后戴在头上,装出家人。在比较远的地方,国王能够看到的地方走来走去,国王一看好像还有僧人,就比较高兴,有这样的。还有一种,最后到了末法的时候,所有的僧衣全部自然变成白色,没办法,再怎么染染不上去了。如果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法就要灭尽了,像这样的话,法要灭尽了。所以说我们就知道刀能够理发、衣能够着色是佛陀的加持力所致的。但是谁又对这个情况能够产生真正的定解呢?很少有人产生定解。
所以说藏地的佛法能够这么广大的弘扬,完全是因为静命菩萨的加持,他的发愿力所导致的。这个方面就是主要的因,当然这个就是说有些差别的因,比如说某位上师他的这个事业广大,比如寺院呢它的事业很广大,这个方面也是一些差别因。主因就是因为静命菩萨的加持力所导致的,所以麦彭仁波切的意思就是对这个,他老人家的恩德必须要了之,必须要产生一个深深的感恩之心。
【 这位大师的功德声誉以及胜妙功勋在整个大地无所不及 , 犹如日月一般众所周知 , 并不是像如今藏地有些人只是侥幸荣获了震耳欲聋的名声那样 , 而是在印度圣境内外道数目可观的班智达如同千锤百炼纯金般经过再三观察而确定无疑认定为上师的。 】
那么就是说,静命菩萨他的功德声誉和胜妙功勋在整个大地是无所不及的,犹如日月一样众所周知。不是像如今的有些人一样,不管是藏地也好汉地也好,侥幸的获得了一些震耳欲聋的名声。他不是侥幸的获得这样的名声,而是当时在印度圣境内道和外道的,这个班智达的数目非常非常的可观。因为他们当时一些,不管是内道也好,外道也好智慧非常的清净,所以说一学习之后很容易掌握这样一种论典,很容易成为智者。所以当时在印度圣境内外道数目、数量可观的这些班智达当中,如同千锤百炼纯金一样的,经过再三观察而确定无疑,认定为是上师当中的上师的,像这样的话,班智达当中的班智达的就是这个静命论师。所以他并不是通过一个侥幸的因缘,通过宣传自己、包装自己,然后变成一个所谓的有名声的人,不是这样的。的的确确是在很多很多智者当中通过别人再三观察,大家都公认他就是一个殊胜的上师。
【 在当时的印度,一个强似一个、 一个胜似一个的大智者大成就者不计其数,之所以法王(赤松德赞)幻化的诸位班智达一开始就能在全然陌生的地方轻车熟路毫无疑义地寻找、 迎请到尊者,这完全是由宛若众星捧月般遍及四面八方每一个角落的这位伟大宗师无比美名自身的光芒无碍照耀之威力所感召的 】
那么当时在印度的话,有很多智者、很多成就者,一个强似一个一个、一个胜似一个,那么就是说是,赤松德赞国王当时派的这个班智达,他一到这个全然陌生的印度,能够在这么多的智者当中一下子就找到静命论师,完全是因为静命论师本身的功德,或者就当时大家都对静命论师非常的推崇,大家都在传颂静命论师的功德,他的尊名。
所以说这些班智达一去了印度之后,不需要费很多力量,一下子就找到了。这完全是因为静命论师本身他具备非常非常殊胜的功德,在阿底峡尊者的传记当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当时像精进狮子啊,还有很多译师去印度迎请阿底峡尊者的时候,当时印度的很多人就对他们保密,不给他们讲阿底峡尊者是谁,然后后面他就观察,观察之后,通过阿底峡尊者本身的一些功德,然后他自己受到尊崇的情况,一下就认出来了阿底峡尊者。所以说像这样真正的这样一种智者,成就者绝对不是说通过一个侥幸的因缘获得这样名声的,是他们自己相续当中圆满的证悟、还有这些菩提心的功德,还有这样一种清净戒律的功德、还有大家受到普遍的尊崇的功德,像这样的话在智者当中一下凸显出来。让寻找他的人能够找得到的。所以这个方面完全是因为静命论师本身具备非常圆满的功德的缘故,所以说呢,就成为一个最为殊胜名声、非常广大的殊胜智者、殊胜的成就班智达。就这个情况。今天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