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第22课 讲义 校对稿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注释》,也是《文殊上师欢喜教言论》。那么这个论典呢,分了造论分支和所说的论义,现在在讲第一个科判。第一个科判当中呢分了这个造论五支,由谁所著、为谁而造、然后是属何范畴,全论内容和有何必要。
那么现在讲的是第五个问题,有何必要。实际上这样造这个论典的必要性呢,是为了让后学的这些弟子对于整个大乘的这个要义呢产生,轻而易举的产生定解。然后呢通过这个定解呢,获得殊胜的菩提果位。那么现在呢还在宣讲第一个问题,怎么样对整个大乘产生这个定解的问题。
那么这个呢对整个大乘产生定解的方式和对本论产生定解的方式。那么现在讲的是呢,是这个对本论产生定解呢。从五个方面 ,从五个方面观察。前面呢已经讲过,本论把这样一种真正能够起作用的安立成这个世俗谛。这个方面呢是在名言谛当中承许,自证。第三个问题呢,一切显现是由心而进行这个安立的。第四个问题呢,把胜义谛分为真实和相似两种。第五个问题呢是二谛各自承认互不错乱之必要性。
那么就这样五个问题。五个问题当中呢,其中前面的四个问题已经讲完,今天要讲的是第五。
【其五、 二谛各自承认互不错乱之必要:】
那么就是说对于世俗谛和对于胜义谛就是说各自承认互相不错乱的有这个必要性。那么实际上这个问题呢是从,就是说后得位时候。那么如果说后得位的时候呢,可以分开二谛。分开二谛的时候呢,世俗谛有世俗谛的所取,胜义谛有胜义谛的所取。那么就是说是这个承认世俗谛不矛盾和这个胜义谛的承许不矛盾,承许胜义谛也同样和世俗谛的承许是不矛盾的。所以说二者之间呢必须要互不错乱而安立,有这样一种互不错乱安立这个必要性。那么下面就是分别宣讲。
【正由于入定智慧超离言思,因而完全超越了语言、 分别之境。】
那么首先呢,是宣说这个入定的智慧。那么入定的智慧呢是一种超离,超越一般,一般凡夫人的这个,语言和思维的这样一种对境。所以说不管用语言也好,通过分别来观察、衡量也好,都是无法真正去了知入根本慧定的境界的。
【在尚未如理生起二谛量无垢妙慧之前,也就不可能悟入这样的智慧境界。】
那么实际上这样一种这个智慧境界,必须要如理的生起二谛量无垢妙慧。那么通过生起二谛量的无垢妙慧,那么在这样一种基础上,进一步的进行修持的话,就可以悟入这样一种境界。那么如果对于二谛量无垢妙慧他没有真正的产生,缺乏了这样一种碎目(00:03:12)和碎念, 没有真正的了知二谛无垢量的妙慧的时候呢,真正没办法产生对于这样一种入根本慧定的总相的了知。那么如果没有总相了知的话,那么根本不可能通过休息而悟入这样一种智慧境界的。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就讲到了这个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呢是超离言思的。那么在后得位的时候,过去就是说在这个入这个境界之前,必须要对于二谛量无垢妙慧产生一个殊胜定解。
【就算是诸位圣者,在后得时进行的有无是非等一切破立也绝不会超出言语、 思维的行境,】
那么凡夫人就不用讲了,就算是这个诸位圣者呢,他在入定的时候安住在根本慧定的境界当中。那么后得的时候呢,他就说是要这个给众生宣讲一切万法的法性。他进行辨别一切万法本体的时候呢,这个方面就讲,在后得的时候,要进行一切有无是非的一切破立。那么就是说符合胜义谛的,符合世俗谛的,这个方面呢有暂时的需要,需要立。那么如果是不符合这样一种实相的,不符合这样一种本体境界的呢需要破。所以说这些破和立呢,是对于有无是非的这些法进行破立。那么如果要破立的时候绝对不可能超出这个言语的行境,绝对不可能超出思维的行境。因为圣者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呢,他是这个就是说是离开一切分别的。通过智慧造就一切万法的自相,就是法界的空性自相。那么出定位的时候呢,第一个呢它也是有分别,第二个问题呢也是通过语言来进行描绘。所以说呢在后得位的时候要进行安立,对有无是非及一些破立法,绝不可能超出言语和思维的行境。
【因此关于为他众传授、 开示,口出与反方辩论之语等所说的“这种情况下有、 那种情况下无……”的所有意义,一律是依靠不混淆、 不错谬而辨别法的妙慧观察而表达的,】
那么在这样一种前提之下呢,那么如果要为他众传授这样一种这个一切的世俗谛的这些因果啊,修法,要为他众传授一切万法的本性,要进行做开示。而且呢和对方要辩论。“口出与反方辩论之语”,就是说是因为对于对方承许实有啊,或者是说承许和因果不相符合的语言呢,要这个压服对方,要制服对方,所以这个时候呢“口出与反方辩论之语等”。这个时候呢所说的在这种情况下是有的,那种情况是没有的。那么就是说有的情况下都是在世俗谛的情况下,没有的情况下呢都是在胜义谛的情况下。像这样的话就善巧的安立二谛,善巧的辨别二谛。那么这所有一切意义全部都是依靠不混淆而辨别法的妙慧,不错谬而辨法的妙慧。像这样的话进行表达的。所以如果没有对于世俗谛和胜义谛有一种无错缪,然后是这个不混淆的这样一种辨别的智慧的话。那么就是说有的时候是有,有的时候是无,像这样的话就没办法真正的说清楚。没办法说清楚的话,要制服对方那么也是做不到的。要和这样一种这个,给有缘者宣讲这样一种一切万法的这个世俗和胜义的本性,也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在这样情况下必须要依靠不混淆、不错缪而辨别法的妙慧来进行表达。所以说呢像这样的话必须要分开二谛。就世俗谛有世俗谛的承许,胜义谛有胜义谛的承许。
【所以业因果、 道果之一切法理的破立无一例外均能无有妨害地安立以理而成的真实名言。】
那么所以说呢对于这个业因果的安立,对道果的一切法理的这个安立没有一切例外,没有一个是例外的,都是无有妨害的安立,以理而成的这个真实名言。因为他是依靠这样一种这个无有错谬、无有混乱的这样一种妙慧观察而表达的。所以说安立业因果的时候呢,也能够无错乱的安立真实名言谛。就是说这个如是的这个业,如是的果,这个方面的话就是说如是能够安立名言。还有如果这样修道就能够得到善妙的果,如果那样修道就根本没办法获得这个殊胜的果等等。一切法理的破立呢没有一个例外,都是无有妨害的安立以理而成的真实名言。
【依于获得无余辨别所知万法的妙观察慧眼,必将自在享受现见远离一切戏论、 等性义之智慧所见的境界。】
那么就是说是这个依于获得无余辨别所知万法的妙观察慧眼。就是说在世俗谛当中如实安立一切正确的作意,正确的行为,正确的修法。那么在这个胜义谛,安立胜义谛的时候,一切无所缘。像这样的话实际上,就是这个,通过这样的方式无余辨别一切所知万法。那么一切所知万法在名言谛当中呢有它的显现。一切所知万法名言谛当中有它的作用。所以说像这样的话也必须要通过妙观察的慧眼来了知,胜义谛当中呢一切所知万法,一切是空性的,也必须妙观察的慧眼来进行了知。那么如果说是辨别完之后呢,获得这样的慧眼之后,必将自在享受现见远离一切戏论、等性义之智慧所见的境界。那么这个智慧所见的境界实际上就是所讲的,通过殊胜的智慧照见万法的自性,现前一切万法的自性,获得入根本慧定的这个境界。这样一种前提必须是要在之前呢,对于世俗和胜义必须要如理如实的了知,如理如实的观察,这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世俗谛当中呢你没有好好的作意,在世俗谛当中呢没有好好的取舍这个因果,如果一旦把这样一种因果混乱了。混乱之后呢像这样,这种这个劣慧会障碍胜义谛智慧的产生,会障碍它的产生。如果在世俗谛当中呢,该祈祷的,该就是说是这个观修的,改远离的,该集聚的,这一切这样一种因缘具备的话,那么实际上也能够帮助我们证悟胜谛。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是世俗谛它是怎么样就如理如实的安立它的本性,不加任何的分别,不加任何的增益和损减。世俗谛是怎么样如理如实的安立。它是如梦如幻的,它是一切戏论的这个显现,就如理如实的安立。所以说就是说对世俗谛能够非常准确的认知的时候,那么就对于世俗谛的本身,他没有加任何的这样一种这个其余的增益损减。实际上,它的这样另外一方面,啊,就是说不加任何增益损减的方面,也就是它的胜义的本体。它的胜义的本体就是根本没有有无是非。所以说我们对于这个世俗谛本性呢真正入座,如理如实的观察的时候呢,就了知了了世俗谛它是怎么样显现的。就如是如是的安立,像这样的话,有了这样一种对于世俗谛,对于胜义谛,二者完全没有错误的表达的时候呢。实际上从一个角度来讲,它就是对于二谛双运,二谛圆融,二谛的这个无故的本性,做一个非常亲切的认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能够真正的享受远离一切戏论、 等性义之智慧所见的境界。
【就衡量现空大等性离四边戏论之真实胜义的理智而言,分别耽著二谛也仅是分别念而已,为此在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
那么就说是从衡量,如果是站在衡量现空大等性离四边戏论的角度,这个真是义的理智的角度来说,那么实际上就分别耽著二谛是分别念,分别耽著二谛就是说,有世俗谛,有胜义谛,世俗谛是显现,胜义谛是空性,这方面叫称作分别耽著二谛,那么这样一种分别耽著二谛呢,也只是从分别念面前而安立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有时候就不能说佛陀你安立二谛,佛陀从分别念方面而安立的,实际上从佛陀的角度来讲,没有这样一种承许,佛陀只是永远离开分别念的,佛陀永远也不会有真正的耽著二谛,但是呢就说如果要给具有分别念的众生来宣讲的时候呢,必须要分开二谛,必须要让分别念俱呢,要知是如何知是(11:34),所以就说是分开二谛的这样承许,要不然观待他方而承许,要不然就说自己面前,有这样一种显现,有显现的缘故呢,不了知它的本性,就安立了世俗谛和胜义谛,所以说是站在分别念的角度进行安立的,既然它是耽著二谛分别念里面的境界,所以说要抉择离四边的智慧的时候呢,就所谓的二谛别别的分别根本就没有必要,安立它就没有必要了,所以说呢,为此在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
意思是说遮破一切的世俗自相名言当中成立这个观点,那么为此在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这句话的意思,实际上它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就说是这个一切世俗自相成立,不单单是在胜义当中不存在,在名言当中也是不存在的,这个倒不是说承许了一个胜义,也承许了一个名言了,这个因为在字句上,它直接从字句上,它的这个词句的表达的特点看的时候呢,似乎有一个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好像是承许名言了,那实际上就说呢前面讲过的这个世俗谛也好,胜义谛或者名言谛,二谛都是分别念安立,都是分别念安立,所以说不可能最后在衡量真实胜义谛的时候,还说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它不是说承许一个名言当中,遮破不遮破,好像一个名言的承许一样,实际上就说名言根本不承认,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说世俗谛也好,胜义谛也好,二谛的本性都不存在,那么为什么要说: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呢。
那么实际上因为这个,这句话的意思观待一种名言中不遮破世俗自相成立的。也就是说在后得位,分开二谛的时候呢,这个时候有名言谛,名言谛的时候呢,不遮破世俗自相成立,为了观待这个名言中不遮破世俗自相成立的这个含义呢,在这个地方就说是突出显现说,名言中也遮破,它是有一种语言场合的。讲到语言的时候呢,它有一个专门针对后面一个名言当中不遮破世俗自相成立,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就说不分开二谛的情况下,名言中也遮破。实际上的意思,直接表达就说根本就没二谛,没有二谛在名言当中就说,这些世俗的自相成立显现呢,也完全不承认的。应成派在抉择万法自相的时候呢,就说一切万法的本体在二谛当中都不存在的,二谛当中不存在的,实际上就说二谛本身就不成立。
【相反,站在相似胜义的单空这一角度,以名言量得出的“世俗法相成立” 的结论永远也不能否认。】
那么相反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站在相似胜义的单空这个角度,如果从站在单空的这个角度来看的时候呢,分开二谛了,那么名言量得出的“世俗法相成立”的结论。那么就说是世俗法相在名言当中,世俗法相是成立的,名言谛当中是不能够否认,不能够否认世俗法相成立的。所以说此处前面已经讲过的,前面那句话“名言中也遮破世俗自相成立。”下面我们再分二谛的时候呢,站在名言谛的角度,后得位的角度,是名言中不遮破世俗自相成立。所以说从这个方面看的话,就是讲前面的这个意思呢,是观待下面这个意思的,下面是不否认,前面不是讲了名言当中也否认,那么就说是从站在这个角度看的时候呢,通过名言量可以得出“世俗法相成立”的结论永远也不能否认。所以说自性啊、一切因果的自性啊等等,像这样一切万法的自性成立的结论永远不能否认。
【假设破除而修持单空,势必会偏堕二谛一方,诽谤显现一面。】
那么这个时候是在名言中,就说世俗法相是成立的,这个是分二谛的时候,在名言谛当中,比必须要承许世俗法相成立。那么如果你把这个也破斥了。名言谛当中也不存在说是这个世俗法相的成立的话,那么胜义谛当中当然是不承认的。胜义谛当中万法是空性的,这个已经把这个世俗的显现,这个方面已经否定了。那么现在呢你连世俗谛当中,也没有这个法相的成立的话,就会导致所谓的这个世俗显现,在分别念面前也根本不存在了。分别念面前也不存在了。那么就说分开二谛的情况之下,胜义谛当中也没有。世俗谛当中也没有。这个时候就会成了诽谤名言。所以说假设破除了修持当中,如果这个时候把这样一种名言谛当中的世俗之相,把世俗之相破破除了,修自己的单单的空性的话,势必就会偏堕二谛一方,世俗谛就完全没有了。完全只剩下一个就胜义的空,只是一个单单的空性,单单的空的话,这个时候空不是双运空了,这个时候空只是单单的空,单单的空,它也没有世俗,世俗已经否定掉了,所以说这个时候就会变成诽谤显现一面,只承许一个单单的空,那么对于,就说是显现这面就成了真正的诽谤了,就成了损减,本身呢在名言谛,这样一种理论面前,这样一种世俗的显现是存在的,但是呢你说名言谛当中也不存在,就产生了一个损减,把本来有的东西说成没有,这个时候损减了。
所以像这样就根本不符合于这样一种实相,就会有诽谤显现的过失。尤其来讲的话,对凡夫众生,你不管再怎么说,一切都是单空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在凡夫众生面前,这些显现就是这么明明清清的,根本不需要寻找,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耳朵面前等等,都是可以完全显现出来的。所以怎么样解释这一切显现呢,根本就不符合这个实际情况。所以说就说是在凡夫众生面前,一切的显现就是这么清清楚楚的显现出来,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你还说没有显现,那么只能说明你的理论有问题,不是说就说是这个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而是说是这个理论有问题了。
因为这是分二谛的,已经分开二谛。在后得位分二谛,在名言谛当中,这个世俗法相,这个它的显现,世俗法相的作用的成立,必须要安立,不安立就会偏堕单空,安立就会得到显现。那就成了真正的就说是只是一个单单的空了。
【正是考虑到(此种修法)与天神派修世俗也不存在等《禅定七信论》雷同的这类现象,(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才在《如意宝藏论》中说:“不知此理断空者,虽称远离有无边,不晓离基有顶见,背离佛教成外道,灰涂身成虚空派。”】
那么正是考虑到名言谛当中有诽谤显现,不承认显现只是一个单单的空的,就说这样世俗一切的显现法都不存在,和天神派,这个时候讲就是顺势恶道。那么世俗也会修这个世俗也不存在的,这个《禅定七信论》有雷同的观点,直接就说世俗显现法是不存在的等等,和这样一种有类似的显现,有类似的现象,诸如此类的情况,那么无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对这样一种问题做了批判的。不知此理断空者,“不知此理”意思就说不知道分开二谛,不知道就说是即现显现,在世俗谛当中存在的。实际上在胜义谛当中是不存在的,你必须要善巧的分别这样一种世俗是否存在的观点。如果没了知,没善巧了知此理,只是持一个断空,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显现的话,这个方面就成了一种断空了。
我们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显现,那么如果你是在抉择等空大离系的真实胜义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做一切否定的。这个时候说是一切显现不承认,但是如果你在后得位分二谛的时候,在世俗谛当中到底有没有显现呢,世俗谛当中,当然是有显现的。所以说连这个时候都否定显现了,完全成了一个断灭空了,就成了断灭空。
“虽称远离有无边”,虽然在讲这种空的时候呢,你说这样一种空是离开有边,离开无边的这样一种空性的本体,但实际上的话,是“不晓离基有顶见”,实际上成了一种断灭空,虽然你在词句上讲了离有离无啊等等,那你实际上这样一种断空,无论如何它是堕在无边的,它是堕在无边当中,不是一个真正的离有离无的空性见。
“不晓离基有顶见”,那么就是说不晓离基,那么这种离基有时候讲出来,在《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第四品当中,讲这个离基呀,有这个就是说所离啊,有这离离啊等等。。。像这样有很多很多的讲法,离基就是讲如来藏,那么有的时候在此处讲这个离基的时候,有可能是,也可能理解成这样一种这个所离开的法,那么在《大圆满心性》当中呢,离基和所离是有差别的,但是在这样、这个位置的时候呢,那么这个离基就是从如来藏来理解的,是比较了知有显现,如来藏等等这些显现是存在的,如果不了知这个离基的,世俗谛中存在的道理呢,也会成有顶见,这个方面也可以理解。还有一个离基呢,就是上师在讲的时候,也说有一种讲法,这个离基也是所离,离基就是所离的意思,所离的话,就是说你不了知所离的法到底是什么;离开的法所离的这些基础是什么;根本是什么;像这样的话,不分青红皂白的,你看四谛当中,把这些所离的法也离开的话,像这样的话就会成为有顶见。有顶见就是说非想非非想,非想非非想实际上这方面所讲这个有顶的见解,它根本没有任何的定解。它就是在心识面前,观修一切的不存在,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讲的这个非想非非想,这样无色戒的见,所以说我们在抉择空性的时候,哪些是就是说所离的,哪些离基。像这样的话,就必须要分清楚,如果不分清楚的话,全部把这些离开之后,就成了诽谤名言,诽谤世俗的显现了,这个方面就不合道理,所以说背离佛教成外道。那么这样一种观点呢,就是背离佛教的止观双运的观点,就会变成了外道的这个观点。
“灰涂身成虚空派”灰涂身呢,就说是成虚空派。就说是好像一个人的身体上面涂上了灰尘一样的,他的身体被染污了,然后之后呢,就说是不是清净的一个身体了,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是灰涂身,变成了虚空外道、虚空派。那么就在这个注释当中呢,讲到了这个灰,如果要让别人远离的时候,就会把灰撒到了他身上,把身上、把灰撒在这个身上的话,这个人就变成了灰涂身,这样解释的。像这样的话灰涂身成虚空派,那么他这个身体就不清净,就把它遣除掉,这个不是真正的一种这个,我们应该安立的、不是我们真正应该挽留的,应该把它驱逐的。
上师在注释当中讲到,如果要让一个人离开的话,要驱魔啊、或者要不喜欢这个人的时候,就往往把这个灰尘撒他身上,啊你不受欢迎,赶快走开,所以说这个时候撒身他上,灰涂身,他就变成虚空派了。就必须要从内道当中剥离出去,他毕竟是个外道的宗派。所以说不能够安立在内道的行列当中的,要让它从内道当中离开的意思。
无光尊者就说,这样一种断空呢,根本不可能成为一种佛教的宗派,所以这也是在名言谛当中,在后得位的时候,要分开二谛承许以世俗谛当中的一切名言的显现。
【相续中生起远离四边戏论的方法,以初学者循序渐进而悟入为例,以无垢正理首先遣除对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执为实有的耽著对境,】
那么我们的相续当中,要生起远离四边戏论的方法的话,那就是对初学者来就,就必须要循序渐进的,对初学者一定要循序渐进的,那么以这个为例的话,首先通过无垢的正理,比如说呢离一多因,比如说呢,这个大缘起因等等,这个方面称为真正无垢正理,必须要遣除对一切有为法,无为法执为实有。那么如果我们认为一切有为法是实有的,那么说通过离多因、大缘起等等,等等进行观察,一切有为法实际上是无实的。
还有呢,如果把无为法执为实有的话,无为法他自己并没有本性的,这个一切的无为法就必须要观待有为法,有为法是具有生住入灭法相的法,称之为有为法,那么就是说具有生住灭,或者具有生住异灭这个法相称之为有为法,有住,有异,有灭,那么无为法呢,就是说无生,无住,无异,无灭。像这样的话,无生住灭的法就叫无为法。所以说这个无为法很明显,它这个必须观待有为法,如果有有为法,就可以说有为法有生住灭,有了这样的时候呢,无生住灭这个就是无为法,所以说这个无为法的本身,就必须要观待有为才安立,就像前面的无实观待有实一样,所以说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把无为法破掉,无为法执为实有的耽著就可以破掉。
那么破掉这个有边之后呢,属于
【随即遮止“无”等剩余三边的耽著对境,】
那么简单说对于无边的耽著,对于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这样的耽著,那么胜于三边的耽著对境呢,次第次第都可以破除,那么实际上在四边当中,最重要的,最难破的,实际上就是第一个边,有边就是最难破掉的,因为一般的众生相续当中的实执是极其严重的,无始以来串习的实执非常严重,所以说这个时候呢,对于大菩萨们,在抉择一切万法空性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词句,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破众生的有边的执着上面了。破无边的,我们看《中论》也好,还是《入中论》,还是《四百论》等等, 当中的时候呢,就是对众生面前的这些有法的执着,着重打破。
一方面从修道的角度来讲,如果对于有为法的这个实执很严重的时候呢,它会产生很强烈的实执,产生强烈、粗大的烦恼,这个时候就会压不住烦恼的话,修道就会中途成为,很容易在中途变成半途而废的这个结果。这个方面也是一个问题。从修道者角度来讲。
然后,从见得角度来讲呢,最注重把有边给打破之后。后面的无边啊等等,像这样的话,就是势如破竹一样,马上就可以很快就破掉,所以一般的众生对于无为法、对于涅槃,这些执着很少的,一般的众生对实有很执着的,对这些虚空执着的,对这些涅槃的很强执着的非常少,所执着的这些显现的东西,这些有为法执着很深重。所以说如果首先把这样一种有边打破掉之后呢,剩下这个相续当中这个无边等等这个实际上是,一般一方面来讲众生执着比较强,一方面要破的时候,也是比较容易破掉的,所以说着重破有边。然后就是说后面“随即遮止“无”等剩余三边的耽著对境”。
【接着相应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境的殊胜定解而修行,】
然后呢,就说是接着相应不住单方面的执着对境,殊胜定解。什么叫做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境呢?那么这个地方有个殊胜的境界,那么这种殊胜的境界就是不住单方面执着对境的殊胜定解。那么就是说对于这个显现方面呢,也不耽著,对于空的这种对境,也不耽著,那么这个方面呢,就叫做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境,如果说是耽著有边,如果说是耽著无边,这都叫做住于单方面的耽著对境,这个不是一种真正的殊胜定解。所以这个殊胜定解应该是不住单方面,也不住有也不住于无,那么是不是让我们即住有也住无呢,不是这样的,实际上此处一个“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境的殊胜定解”意思就是说,对于有无、对于现空都不执着,对现空都不执着,对于现空一种圆融双运的观点,这方面就叫殊胜定解。那么相应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这种殊胜定解而修行,这个方面就开始见时候就可以修了。
【一旦无有轮番同时遮破一切戏论之边,即获得法界明相的境界。】
通过修行之后呢,一旦在没有轮番同时能够同时遮破一切戏论之边,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获得了法界明相的境界,就是说获得了初地菩萨的境界。法界明相,法界明相的话就是说对法界的自相,已经明明清清的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是绝对只有通过智慧、一个时间当中才可以照见的。否则的话,分别念面前要么然执着有,要么然执着无,但不管怎么样,因为前面已经有了个定解了,前面的定解就是不住单方面的耽著对境,这个方面来自于前面的轮番破四边,轮番破四边之后呢,说到后面的时候,这个时候相当于内心当中有了一种,不住单方面的耽著殊胜定解了,在这样一种总相的智慧上面修的话,修到后面的时候就可以无有轮番的,“无有轮番的”就是同时,能够遮破一切戏论之边,不是首先遮有、再遮无,不是这样的,同时、一个时间当中,就可以遮破一些戏论之边,这个时候就获得了初地菩萨的境界,入根本慧定境界的时候,就是一个时间当中完全照破一切边,能够见到一切万法的自相。
【正如全知索南桑给尊者亲言:“观察实相凡夫慧,不能顿破四边戏,然轮番遮四分已,如理修生见道时,即称通达法界见。”】
“全知索南桑给”实际上就是萨迦派的全知果仁巴尊者。全知果仁巴尊者呢,他的名字,他的法名叫“索南桑给”。像这样的话,他在论典当中,抉择中观见解。辨别中观见解的一个叫《月光论》(胜乘要诀月光论),上师的笔记当中讲,这个叫《月光论》,在这个《月光论》当中呢,也是和这个地方意思相和而进行抉择的。
观察实相,观察实相凡夫慧,就是说在观察实相的时候,这个凡夫的智慧,他不能破四边戏论,他只能够轮番破,那么就是说凡夫的智慧能不能够一下破除四边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凡夫的智慧,分别的智慧总是在破的一个的时候必须要安立一个,或者一个时间当中只能够破一个,只能缘取一个,所以说在破有的时候呢不能破无,破无的时候呢,不能破有,破显得时候呢不能破空,或者愿显得时候不能缘空,或者缘空的时候不能缘显。这个时候呢,就说是他凡夫是说不能够钝破四边戏的。
“然轮番遮四分已”。但是呢轮番的遮除四分,就是首先遮有再遮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像这样轮番的把这个四边都遮破,然后产生一个定解,定解之后呢,如理缘这个定解而修,产生见道智慧的时候呢,即称通达法界见。那么就是说产生见道智慧的时候,就能够顿时的,不需要轮番,一个时间当中破掉四边戏论。这时候就通达了法界见了。就是说已经真正的进入到了根本慧定见当中。这个时候就能引用果仁巴尊者的观点呢,进行安立。究竟的实相应该是这样的。
【 对此远离四边戏论真实无二的实相,前译的诸位智者成就者视之为清净无垢的自宗,通过具足金刚乘的甚深窍诀要点而现前真如的方便——依靠四证因等确凿理证的途径生起定解,加以修行,最终对本来清净、 任运自成真实无二之义已稳操胜券现证的成就者可谓接连不断涌现。 】
那么这段呢实际上是要讲到自宗啊宁玛派的这样一种观点。自宗宁玛派的观点,显宗和密宗结合起来,那么怎么样达到最圆满的实相见的。那么就是说前面已经讲到了,中观见是要轮番破四边。对有无四边,一切四边戏论都必要远离。对此远离四边戏论真实无二的实相,那么真正在实相当中,在从空分的角度来讲的话,他是远离一切四边戏论,这种远离四边戏论真是无二,实相啊前译的,前译就是前译派嘛,宁玛派就是讲这个旧派,旧派就是前译派。前译派上师在讲过,有时候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的安立,但是一般的说法从囤弥扎桑布扎、从最早的一个译师。从桑布扎开始,一直到全知荣索班智达,这个期间呢,就叫做前译。然后从荣索班智达之后呢,从******( 32:37 )开始往后,像这样的话就是后译。
所以有的时候呢这个前译派呢,也可能是指宁玛派的,前译的诸位智者,成就者视之为清净无垢的自宗,就把远离一切戏论,真实无二的实相,把这种实相、把这种观点,安立为自宗清净无垢的观点了。然后这个就是从共同的角度去讲的。通过具足金刚乘的,甚深窍诀要点,而现前真如的方便,那么要具备这个方便,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在显宗的基础上呢,再加上金刚乘的甚深窍诀的要点,就可以现前真如。
那么现前真如的方便是什么呢,“依靠四证因等确凿理证的途径生起定解 ”那么这个四证因呢,是在密宗当中,在幻化网当中呢,讲这个四证因是讲的多的。那么这四证因实际上就是四种理论。那么四种理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显宗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抉择这样一种最究竟法界的,这样一种四种根据。下面呢在注释当中也有一因,一因、现量、文字相、加持啊。就是讲这四种理证,四证因。
首先有个一因呢,一因实际上有时候,也叫一理。那么这个所谓的一因,或者一理呢,他主要是抉择这个法界等性的,他就是空性,前边这个远离四边戏论的,实际上是用第一个因,就是用这个一因,那么如果你要抉择法界等性,就用这个空性的一因,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一切万法都是等性的,没有很多很多的差别,一切的差别都不存在,在这个空性当中,一个法完全就是说一个本体,像这样就叫做一因,或者一理,因也叫理,叫推理的意思。像这样的话就是说一个根据,这个方面就叫通过一因来抉择法界。那么实际上要抉择这样一种法界等性呢,除了中观应成派的抉择方式呢,再没有其他的。所以说在这个很多幻化网的注释当中讲的时候呢,他这个一因讲的时候呢,就是离多因啊,缘起因啊,通过这样一种因来抉择等性。所以这个就是从一因方式来抉择的。
那么在讲的时候呢,第二个应该是文字相,在解释的时候第二个是文字相,那么文字相是抉择什么呢,文字相是个比喻,实际上这个文字相,他抉择的是一种他的明分生智啊。密宗当中有一个,就说是生智嘛,显现明分方面的,前面是空分嘛、等性的,一因主要是抉择法界等性的,第二个文字相,他主要是抉择显现的。这种显现不是一般的这种不清净的显现,这种显现是一种清净的,生智的显现,本尊身呢,本尊的有境智慧啊,怎么样抉择他有,文字上的抉择,文字相他这个比喻啊:
比如说,首先一个阿字,那么一个阿字呢,就是说通过不同的发音部位,然后就显现不同的音,比如说在藏文当中,在梵文当中,嘎、咖,像这样的话他都是有一个阿字的音在里边的,都一个阿字的音在里边,所以像这样讲,有时候就是说他通过一个阿,最原始的这个阿字音呢,像这样就是说这个阿字音,他所有的字母当中都有这个阿字。那么就是说他通过不同的发音部位,就显现了不同的字,显现了不同的词语,像这样的话就讲到了这个文字相啊,他在比喻的什么呢,他要比喻的是一种生智的显现,他就是说在法界本性当中,一切万法就是等性无二的,这个是前面的一因已经抉择说完了,这个是法界等性一样的,但是通过不同的因缘呢,就会显现不同的生智。
但是呢就显现不同的生智的时候呢,他的这个原始的阿字的音,他是没有远离过的。所以说在显现不同生智的时候,他这个法界等性是没有远离过的,不管怎么样呢,反正不管怎么样呢,就是说这个法界等性,和生智二者之间呢,如果说是要抉择法界等性,就通过一因来抉择,如果你要抉择,要对这个名分的这个生智产生定解,用文字相来抉择。这个方面文字相他主要是抉择就是说是清净的智慧。前面是抉择等性,后面文字相是抉择清净的生智方面的。是抉择清净的生智,身体方面就是显现方面的,一切的显现是身体,有的时候在密宗当中讲,一切的这样一种器世界,都是本尊身,一切分别念都是清净的智慧,把这一切都抉择为清净,那就这个是生智了,所以是从现分方面是通过文字相抉择的。
第三个理呢是加持理,那么加持理就是说实际上就加持的意思就是说一因和文字互相加持。互相摄受,互相加持。这方面只要讲法界等性,和这样一种清净的智慧,无二无别,互相加持,无二无别,我们要知道,实际上一因和文字,所表达的法界等性,和他的清净现分生智他是没有办法离开的,这个叫做加持。必须二者之间互相的应持。就是说明分离不开他的等性。等性离不开他的明分。像这样二者互相加持成一味。
然后最后一个是现量。最后一个现量的意思就是说,你必须最后要通过个别自证要现证他,去现量了知。这个方面就是讲了现量理,所以像这样的抉择密宗的时候呢,有见、有通过这样一种这个就是说渐次根性的一种抉择方法,前面我们讲的一种渐次根性,还有一种就是说顿悟根性,顿悟根性是另外一种,时间关系呢,我们就不介绍了。在这样一种实际上意思都差不多。只不过他把第一个、把一因和文字啊,把这个法界等性和清净智慧作为一因来进行抉择,然后是文字,然后是加持和现量。
像这样实际上解释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那么这个方面就是要对一切的等性无二法界产生殊胜定解的方式。以后上师如果要是讲大幻网的话,我们在学习大幻网的时候呢,前面一部分他也是抉择一切万法等性的,抉择一切万法等性的时候呢,就是通过中观理,通过很多中观的这个方式来直接抉择一切万法是等性的、是空性的。后面就用了很多密宗的窍诀,就是讲到了这些文字相啊,加持现量啊等等有的时候是从直接的方式来抉择一切显现都是本尊的。有的是从间接的方式来抉择的,所以说在这个幻化网当中,只要真正让我们知道现在所安住的一切全部都是清净的自相,这个是在幻化网当中讲的非常清楚。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就是说这个以前的一部分道理可能也是学习过了,这里边的道理不知道学习过没有,像这样的话以前是96年97年的时候上师讲过这个幻化网。翻译过来之后呢,把这个幻化网的总说,《光明藏论》,这个是有翻译,翻译之后呢一部分道友是学习过,当时呢也是很多道友对这个等性无二呢他是产生定解的。的确他这个论典的加持也是不可思议的,加持了这个麦彭仁波切的窍诀啊,里面讲的这些方式非常殊胜,所以讲完之后就知道了,身体自地为什么一切都是清净的,这个根据在这里边讲的清清楚楚的。如果你不知道根据,只是通过仪轨去修习的话,不知道好像硬生生的把这个不清净的东西观成清净的一样,真正学了幻化网之后呢就说是从他的道理上面去知道,一切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这样的道理讲得非常清楚,所以内心当中,不得不产生定解。
【39:55】所以说内心当中不得不承认定解。就是对密宗的这样一种理论,对密宗的殊胜性,的确就马上产生一个定解了,因为他这个道理上面就讲了,了解这个道理都是在显宗的基础上,就在这个显宗当中的二转般若的空性的基础上,三转的这个如来藏的光明基础上,然后再给你介绍一切万法,一切的显现啊一切的生,一切里面的分别念都是智慧,这个讲的很清楚的,所以说这种法他非常深,啊非常深的。上师仁波切他也有这个讲的这个意思,但是就是说是我们有没有这个福报听呢,这个方面就说是这个还不知道,所以说要听这些非常非常深奥的法的话,也是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心,要具备一定的福报。所以说像这样的话要经常祈祷,祈祷上师啊祈祷护法神,你自己要发愿啊,这个要听这样一种这个密宗的这个因缘要速速成熟,成熟之后呢上师也会讲这个殊胜的法,所以真正到里面讲十一个叙事,从他这个密宗的见解啊,密宗的修行啊,密宗的灌顶啊,密宗的这些等持、事业、他的手印,这些咒语啊,一个一个讲的这个非常清楚。尤其是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讲这个幻化网的时候呢,都是把他的精华,把他的要义全部放在里面,通过就是说大圆满的这样窍诀摄持的方式来讲解,所以像这样讲的时候呢,就是对这个密宗的很多很多,他的这样一种殊胜的见解,清净的见解,像这样的话就会产生一个真正不退的一种信心。不是说像这样让我们就硬性去接受了,他就是在讲根据,为什么是一切万法是清净的,为什么是等性,把这些殊胜的根据讲的非常清楚。所以这个时候讲了,就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产生定解,这个定解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说像这样我们学完之后呢就觉得,看到一些人说:密宗当中没有理论,这个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是不承认的,像这样的话就说有些说:禅宗没有理论,密宗也没有理论,他可能是不是从密宗的一些就说是敲鼓啊、摇铃子啊,像这样的话做一些实执这个方面说,好像没有理论,你去做就可以了,好像这样观三密相应,三密相应解释的时候也是非常简单,但为什么三密相应这些方面就说是,是不是没看到还是没有去理解啊,就说是密宗当中是没有理论的,实际上真正我们看到密宗的理论更深更圆满。对讲一切本性的时候呢,就是说想象当中根本根本没讲到的东西,在这些像幻化网啊,像就说是麦彭仁波切的幻化网的总义嘛,全知无垢光尊者还是有这个三部对幻化网的这个注释,遣除黑暗的方面有三部注释,还有全知荣森班智达对幻化网的一种就说是殊胜的解释,珍宝解释也有的。还有像朱钦仁波切对幻化网的注释啊,还有就说是以前罗钦大译师的幻化网的注释啊,像这样的话幻化网的注释是非常多的,里面也讲这个密宗的这些等性无二,讲得非常非常清楚。
以前我们接触一些道友,一些藏族的这些喇嘛,他们是有个喇嘛和我比较熟,他是学习幻化网班的,他就是有一次呢我说要去转坛城,他说:不用转坛城。我说:为什么不用转坛城啊?他就说:我就是坛城。他实际上当时呢学幻化网,在幻化网当中就是讲这些,这些就是说这个,五蕴怎么样是一个五智啊,就是说五方佛啊。然后就是五大怎么是五佛母啊,这个方面他讲得非常清楚,他如果有定解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的身体就是坛城。你自己你这样安住就可以了,实际上真正就是说是当然我没学过,这些理论我没学过,他一说我就能够理解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我是理解的。所以说,但是呢就是说是他不转我去转话,他不转有他的道理,我去转有我的道理,像这样的话也是有这样的。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通过外在的坛城,我们去转的时候呢,就是说再再的提醒自己,就说这个坛城他的外面他的一种这个显现,这个就是清净的自性,你去转的时候呢,实际上逐渐逐渐和这个本体相应了。他也有一种这样一种,通过转绕、通过顶礼、通过供养一个外在的坛城,他对显露自性相续的坛城呢都有些帮助。所以实际上在这个道理讲了之后呢,真正就是我刚才为什么讲这个例子啊?就是你学到这些教理之后,真正就会产生个定解,一切万法就是清净的,就是等性的,自己就是佛,自己真的就是个佛。像这样的话他是从内心当中产生一个根本不可以动摇的定解。这个完全就是通过这个密宗的加持力,通过这些殊胜的理证,就可以产生一个就是说坚不可摧的定解的。这个学习完之后,这个就知道了。
那么就是说“加以修行,最终对本来清净、 任运自成真实无二之义
已稳操胜券现证的成就者可谓接连不断涌现”。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呢,他最终就可以对本来清净和对任运自成,那么就是说,前面这个四证因它主要是对这个幻化网当中的一些,本来清净啊等等产生定解,后面就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这个是对大圆满,像这样一种最高的这样一种这个见解,产生定解的。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呢,这个是最高的大圆满教法当中提到的这一问题,这个都是从所见的角度去理解的。那么对这些疑问稳操胜券的成就者可谓连接不断的涌现了。
【从他们智慧中流露出的伏藏法数量极其可观,证得通彻虹身果位者也屡见不鲜、 纷纷现世,如同向导一般可作为正果因】
然后从他们的智慧当中流露出来的这个伏藏法呢,就是说证悟之后从他们相续当中流出的伏藏法数量是极其可观的,一方面这个伏藏法呢,他是从这个,有的时候莲花生大士呢他会把这些伏藏法,由于时间没到的缘故呢,或者就是说利益后代有情的缘故,把这些殊胜的修法,他就埋在这些岩山当中,一些这个山洞当中啊,或者就说是岩石当中啊,有的时候是埋在海里面,有的时候是这个就是伏藏在虚空当中,像这样的话时间成熟之后,就会出现这个伏藏师,然后把这些从这个从岩石当中取伏藏。
法王如意宝也从岩石当中取伏藏,还有我们在看过录像当中的法王如意宝,是在青海、是在莲波湖当中呢,也是取这个金刚萨埵伏藏的时候,当时在录像当中也是非常清楚的。当时龙多活佛一直在旁边嘛,龙多活佛还有这个色达的这个多昂活佛,他也在旁边嘛。像这样看的时候,我们在录像上面看不到,看不清楚。好像法王就是这个,好像在水里面在抓着什么,当时就龙多活佛说:他是一个宝箧,是从水里慢慢慢慢这样过来的,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们也看不到,活佛的意思就说是从这个,当时他在旁边法王旁边,他就是直接从水里这样过来,法王是抓在手上的,像这样就是取出一个金刚萨埵的伏藏。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像这样,现量当中可以见到的。
还有直接从虚空当中直接取伏藏的,以前也是有一些伏藏师,也是在这个,从这个色达到下面的时候,当时在水电站那个附近有一座神山嘛,这个时候呢突然一伸手,虚空当中取一只神箭,像这样的话格萨尔王他们的这个神箭就是取出来的。像这样就是直接从虚空当中取出来这个伏藏法。
还有一些就是从这个智慧当中取出来的伏藏法,智慧当中取伏藏法最明显的代表全知麦彭仁波切。像这样的话敦珠法王在他的这个,在他的这个麦彭仁波切传记当中《敦珠法缘》嘛,敦珠法王他有一个宁玛派的这个佛教史,后面一个就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他就说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呢,他就说从岩石当中啊,他从外面没有取过伏藏,显现上没取过伏藏,但是对于众生这些有必要的教法都是从智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个叫做意伏藏。所以说像这样的话,虽然从外在上面没有取,但是他所安立的这些,所写的这些论典很多修法呢,就是不可思议的伏藏大量涌现出来。所以说他就说麦彭仁波切,这个成了一切伏藏之王,一切意伏藏之王的,像这样的话也是高度赞叹的。所以说这些大德呢,有必要的时候,他是从智慧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法王如意宝一方面也是从外在这些岩石当中啊,从这些这个水当中啊,湖当中取伏藏。一方面就是说是从智慧当中也是大量流露出了很多很多的意智伏藏法。像这样的话数量也是极其可观的。然后这个方面是一种成就相。然后呢,证得通彻虹身果位者也屡见不鲜、纷纷现世,而且呢通过修持这样殊胜的这个教法,证得了殊胜虹身果位的人也是屡见不鲜,纷纷现世的,如同向导一般可作为正果因,那么这些,这样一种果位,这样一种示现的这个事迹,可以作为一个向导,作为向导一样可以帮助我们产生一个定解,帮助我们产生定解。他们修持的这样一种现空无二啊,他们的这样一种教义啊,他们这个成就的果相啊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作为向导一样的作用,那么向导一样的作用引导我们的心产生定解,所以说他可以作为正果因。他可以作为就是说安立一切万法这样一种殊胜自性的这个正果因,就是能够帮助我们产生这个殊胜的定解,或者通过果来推因。上师在注释当中说:是不是果因,那我们观察,实际上就是说,像这样讲的时候呢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果,就是说证得虹身的人屡见不鲜,相续当中流露伏藏者的这个就是说,大量于伏藏的数量及其可观,那么成就者接连不断出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这个这么殊胜的相出现呢?
就说明他的这个所修持的道是及其清净的,所修持的道是及其清净的,而且就说是这个,早前益西彭措堪布在讲这个《新月释》的时候在定解宝灯论的时候呢,也是讲到了这个真正的虹身成就的法,是大圆满当中才存在的,大圆满当中存在。所以说从这个方面讲的时候呢,真正一生当中成就虹身果位的,只是大圆满当中才有,所以说他的这样一种这个见,他这个修法可以从这个方面推知,他的这样一种见解是最为清静、最为圆满的一种见,最为圆满的见。
所以说从这个方面作为这个果因就可以推知,那么他有这么多,大量出现这么多的这个成就者的原因是什么呢?他修持了这样一种道很取胜,所以说从这个果来推他的因的时候,也可以知道他的这个见解是非常纯正的,一方面就是中观当中的离四边的见解,还有呢就说讲到了这样一种这个,密宗当中的这个本来清净的见啊,任运自成的见啊等等,像这样的见解呢完全也是可以信赖的,所以说呢就在麦彭仁波切讲完这个离四边的戏论之后呢,顺便的提到了一点点就说是这个密乘当中前译自宗的,在密乘当中怎么样依靠四证因,来现前本性清净无二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以修行,对本来清净任运自成产生定解之后呢,获得这种殊胜的成就,好证得虹身果位等等。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明啊,就是这样一种自宗的见解非常的清净。
【若有人问:那么,这是宁玛派别具一格的观点吗?】
有人问了,这个是不是宁玛派别具一格的观点?下面麦彭仁波切说:“并非如此”。不是单单宁玛派别具一格的观点。宁玛派当中把这个观点作为主要的观点,也是宁玛派当中主要的观点,但是其他的这样一种佛经啊、续部啊、其他的六庄严,还有其他的藏地的大德,他们在暂时的时候,有其他的承认,但是究竟的时候,都是这样承认的。所以这个方面这样,下面这一段也是要说明一切的宗派,一切的佛经论点,一切的宗派全都是圆融无碍的观点。通过各大派祖师的教言,来安立一切宗派互不相违,一切宗派都是互不相违的。
所以说这个提问:他实际上“这个是不是宁玛派别具一格的观点?”一方面这个是宁玛派的观点,但是其他的很多很多新旧派,它都是承认这个的,所以最后,最终通过这些教证、理证,来成就一切宗派都是圆融无碍,千万不要对其他的宗派产生这样一种邪见,对其他的祖师不要产生这样一种邪见,是这个意思。
【并非如此,佛陀在所有甚深经续中再三宣说】
首先第一个是佛陀,那么这个观点是佛陀讲的。首先佛陀在所有的甚深经续当中再三宣说过的,经典当中也是对于等性方面,是《般若经》、《三摩地王经》等等,这方面讲了殊胜的等性、空性的。还有就是在像《如来藏经》、《大涅槃经》当中也是讲到了光明这部分,虽然讲的略,就说是讲得是一种间接的讲,但是讲是讲过的,经典当中是这样讲过的。还有就是讲了续部,密宗续部当中也是像《时轮金刚续》,还有讲这样一种《密集金刚续》,还有很多这样一种续部当中也是讲到了等性无二观点,续部当中也是再三宣说过。
【六庄严等诸位智者以直接间接的方式广泛弘扬的远离四边戏论,】
还有就是讲佛涅槃之后,南瞻部洲六庄严,那么这些智者呢,有的时候是直接方式宣讲,有的是间接的方式宣讲,广泛的弘扬远离四边戏论,所以这个也是六庄严的意趣。
【实是大成就持明者身体力行的实修法门、 一切智智必经的唯一大道,】
那么就说一切大成就者和持明者他们身体力行实修的法门就是离四边的戏论,这样的修法,你要证悟一切智智必经的唯一大道就是这样离四边的修法,就是这样的。
【所以她是一切新派旧派的意趣核心。】
所以说这样的修法是属于新派和旧派的一切宗派的意趣核心,究竟的观点都必须讲远离四边的戏论。
那么我们对于这些,这个问题产生定解,所以下面是全智麦彭仁波切引用这些各派祖师的他们自己的教言作证明。
【下面引用(前辈大德的教言)教证简要说明此理:
大译师吉匝亲言:“究竟殊胜见,双运皆不住, 三世佛密意, 许智悲脱离, 堕边应遮故。……” 】
这个大译师吉匝就是讲噶举派的大翻译家玛尔巴,玛尔巴尊者他的名字就是叫吉匝,像这样的话就说此处用吉匝,平时我们熟悉的名字就是玛尔巴译师(米勒日巴尊者的上师),他是在教典当中这样讲,“究竟殊胜见,双运皆不住, 三世佛密意”。那么真正究竟的殊胜见是一切都是现空双运,一切皆不住的这样一种自性。就是现空双运的,皆不住就说一切不住,极为不住,极为不住就是远离一切戏论就叫做一切皆不住。所以说这个就是三世诸佛的密意,现空双运,一切皆不住,这个是三世诸佛的密意。“许智悲脱离, 堕边应遮故。”如果你承许智和悲脱离了,现和空脱离了,像这样的话堕于一边当中,这个是用来遮止的。所以说应该智悲双运,应该就说应该现空双运,这个方面就是佛的密意,如果你承许智悲和悲心是脱离的,像这样的话就不是佛的密意,应该遮止,这个方面是这样讲的。
【藏地成就之王笑金刚也言】
笑金刚就是米勒日巴尊者,他的密名就是喜笑金刚。像这样成就者之王是米勒日巴尊者,他的道歌之中也是这样讲的:
【现空若无别,见解至究竟……有显现实法,无空性法性,无别一味体,自他证非有……】
米勒日巴尊者他是这样讲过的:“现空若无别,见解至究竟”。那么如果能够了知现空是无二的,你的见解就达到究竟了。“有显现实法,无空性法性,无别一味体”那么实际上这两句当中,有可以说是:有显现实法和无空性法性,这方面都是相对应的。
首先有和无对应的,第一句当中有个“有”字,第一句当中第一个字是“有”,第二句当中第一个字是“无”字。那么这个有和无,它是无别一味体的。然后显现和空性这是一对,那么显现和空性这个是无别一味体的,那么在一般的凡夫面前,显现和空性它就是分开的。第三个就是实法和法性无别一味体的,那么就说实法和法性,那么一切这样一种实法和它的法性也是无别一味体的,那么必须要了知这个有、无;显现、空性;实法和法性,这些都是无别,都是一味的自性。了知了这样无别一味自性之后,修证,最后“自他证非有”。不管是自证也好,他证也好,一切这样心识的本体都是没有的,远离一切戏论。所以自他证上师解释的时候,自证、他证,这些心识的本体都必须要离开,因为他毕竟不是分别念的对境,毕竟是智慧的自性,所以说自他证非有,离开一切承许,离开一切戏论的。
【 文殊菩萨赐予萨迦派祖师的《离四贪窍诀》中云:“若生执著非正见。”】
那么这个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教言,文殊师利菩萨当时赐予萨迦派的祖师贡嘎宁波,他的一种离四贪的窍诀,在离四贪的要诀当中第四个要诀,就说离开第四个贪执的要诀就是讲到“若生执著非正见”,那么如果你产生了执著就不是正见,不管是什么执著都不是正见,像这样的话就讲到了第四个。
那么下面也是离四贪窍诀当中有一个译本,像这样讲的时候,就是这么简短的论点,它把所有的修法次第都包括了。“那么若执著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著世间,则无出离心;执著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著生起,正见已丧失”像这样就讲到了离四贪的要诀。还有一些翻译的方式就说:“耽著此生非佛徒”。他是这样翻译的,说耽著此生非佛徒,就说如果你耽著此生的话,这个不是佛教徒,这个地方翻译就你不是修行者。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你不那么耽著今生的一切的世间八法,一切的妙欲,如果你耽著此生了,那就不是修行者了,也不是佛教徒了,是这个意思。
那么第二个就是“耽著轮回非出离”,那么如果你耽著轮回,耽著世间,你对今生,轮回当中的今生,对于后世轮回的安乐,你如果耽著的话,不是出离心,就没有出离心了。有没有出离心,它是对今生,对后世它必须都是要打破的,我们在修持出离心的时候,尤其是观修到第三个修法轮回痛苦的时候,一切的善趣、恶趣的所有所有都要生起厌离心,都要产生厌离心。所以今生的执著和后世的执著都必须要打破,如果耽著世间、如果耽著轮回,是没有出离心的,那么这个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就说是耽著自利非菩萨,那么如果你耽著自利那就不是菩萨了,如果就说真正的菩萨他就说必须要放弃自利,必须要修持利他,所以说耽著自利这不是菩萨。然后是耽著实执非正见,那么这个地方讲,如果你有实执这个就不是正见,没有正见。所以说这个《离四贪窍诀》实际上是非常殊胜的,它就就是短也很短,但是它加持力是非常大的,这是文殊师利菩萨亲自赐给萨迦五祖当中的贡嘎宁波,赐给他的。所以说我们知道如果是耽著了今生的话,那不是佛教徒。我们要作为佛教徒,那么就说你必须要有佛教徒的相,如果没有佛教徒的相,那就不是佛教徒,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罢了。
那么你怎么样做到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呢?你不能耽著今生。耽著今生的名闻利养,耽著今生的享受,耽著今生的人间的幸福,如果耽著这些不是佛教徒。就必须要打破放弃今生。这个才是真正的作为一个的佛教徒。第二个方面就说不能耽著轮回,如果耽著轮回就没有出离心,如果我们要生起出离心,真正开始要求解脱的话。那么必须要打破对轮回的执著。如果对轮回还有执著的话,那么就是没有出离心的。那么第一个、第二个,就说第一个主要是放在耽著今生方面的,你必须要打破。第二个是对今生后世,对整个今生后世都必须要打破的,就是这样。第三个就说耽著自利非菩萨,如果我们要进入大乘就不能耽著自利,如果要耽著自利就不是菩萨,任何没有一个耽著自利的菩萨。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如果你要生起菩提心,要成为一个菩萨的话,必须要生起广大的利他之心,清净的利他之心。第四个当然就说如果你要在菩提心的基础上,你要修空性的话,耽著实执非正见。那么就说你耽著实执就不是正见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实执,反正就是有一点实执都不是正见,这个方面也是直接讲出了一切万法正见的这个问题。
【对此,雪域智者之王萨迦班智达曾经讲解道:“若问:哪一方是合
理的呢? 】
“哪一方是合理的?”如果问的话就说对显空哪一方是合理的?
【无论观待任何补特伽罗,现分为世俗,空分为胜义,现空无二无别分为双运,】
那么就是无论观待任何补特伽罗来讲显现的这一部分就是世俗谛,空性这一部分是胜义谛,现空无二无别这一部分称之为双运,显现空性无二无别的称之为双运。引用教证说明:
【正如《五次第论》云:】
《五次第论》是龙树菩萨造的,那么在这个《五次第论》当中说呢
【‘显现与空性,了知各自分,何者真圆融,称之为双运。’】
这个方面也是讲到了这个显现、空性、双运的意思,‘显现与空性,了知各自分,首先,各自了知显现这一部分,是世俗空性这个一部分是胜义谛,然后何者真圆融,如果把这个显现和空性真的圆融了,这个叫做双运,什么叫真圆融呢?而不是说有一个世俗和一个胜义凑到一起这个叫双运的,不是这个意思,真正能够了知显现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显现的时候呢,这个方面就称之为双运。
【对于此三理切实通达,即是所知之处;】
此三理就是显现理、空性理和双运理,那么对于此三理切实通达了的时候呢,即是所知之处;那么这个所知呢就是讲“基”、就是讲“见”,基道果当中的“基”,见修行果当中的“见’就是这个,所以对于这个如实通达之后呢,这个所知之处就是“见”或者“基”了,
【通过方便与智慧双运的方式加以实修,即是道;】
那么有了“见”之后呢,修行的时候是通过方便和智慧不脱离,方便和智慧双运的方式来进行实修的 ,这个就是道。方便很多时候直接解释成大悲心啊,菩提心啊这些法的,智慧就是双运这些法的,所以大乘道就是大悲和空性的双运的等化方式来修行的。所以说通过方便与智慧双运的方式加以实修,即是道。
【证悟后暂时经行地道、究竟获得三身,即是果。】
那么就是说基道果当中的果呢,就是证悟了道之后暂时的时候呢,经行基道果的五道,然后获得十地吗,然后五道当中的前四道,究竟获得三身这个是无学道,那么这个方面就是果,这个方面有暂时的果和究竟的果,暂时的果就是暂时经行地道,究竟的果就是获得三身,有些讲法报化三身这个本体就是果,
【这一法理正是一切不违教理了义三藏的意趣。】
那么这个法理就说一切不违教理了义三藏的究竟意趣所在,这个方面就是萨迦派的这些贡噶宁波尊者和萨迦班智达,他们在讲现现空无二、双运的道理,下面就是这个格鲁派的祖师啊、宗喀巴大师他怎么样承许的呢?
【至尊宗喀巴大师也正是为了用慈悲之手救护不具备以理观察的定解而一味迷失在离戏的字面上结果对实执无有任何损害导致误入歧途
的那些初学者,才暂时强调说以观察所引发的无自性执著相极为重要,】
那么这个方面就是给我们介绍宗喀巴大师的著作呢,他有两个部分的,一部分著作相应于这些初学者,对于无自性、对于完全离戏的自性很难以直接通达的这些初学者,为了救度他们、为了让他们逐渐逐渐能够对空性产生定解呢,所以在一部分的教义当中讲到了一些单空的说法,讲到了一些无自性方面的安立,这方面是有的,像这些广论这些胜观方面啊,他就说《入中论》注释,《中论》里的注释等等,像这样一种论典当中讲到一些单空,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是为了用慈悲之手救护不具备以理观察的定解,一味迷失在定解字面上,对实执无有任何损害的、这些误入歧途的初学者,因为他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吗,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又有智慧又有方便又有悲心,所以说见到这些一味迷失在离戏的字句上,不具备一地观察的定解,一味迷失的离戏啊,空性啊,一切不住啊,双运啊,大等性啊,像这样离戏在、迷失在这些字面上,结果呢就说是内心当中对离戏产生不了定解,对实执没有任何损害,他虽然就嘴巴在讲离戏,空性,但实际上对相续当中的实执有没有损害呢?没有一点损害,导致的最后误入歧途,这些初遇的,为了救度这些,暂时的强调空性执着很重要,观察引发了无自性的执着非常重要,所以他强调观察,一定要观察。必须要通过观察引发无自性的定解,引发空性的定解,引发无自性的执着是非常关键的,就是这样的无我的执着很关键,空性的执着很关键,那么后面这些人,通过宗喀巴大师很善巧,在论典当中也是使用大量的文体证,很多很多就说教证,还有很多这样一种辩论,通过很多这样方式让大家知道,噢如果你最初的时候对空性没有一个执着的话,实际上是不合理的,所以必须最初要对空性产生实执,那么如果一旦对空性产生实执了,对空性产生一种执着了,然后就不实执了,对空性产生一种执着之后呢,那么实执对一切万法的实有的执著,这方面就会有损害,就会损害到一切万法的实执。所以像这样的话,他是通过空性来对治实执,那么在这样对无自性的执着产生之后呢,再进一步的引导,就可以打破无自性的执着。驱入到究竟空性当中,所以这个是的的确确是非常慈悲的,救度这些众生,真是能够入道,真是能够和空性相应的一种殊胜的引导方便,那么这是暂时的教义,那么下面讲了,
【而在最究竟的教言中写道:】
而这个最究竟的教言是《三主要道》,《三主要道》是宗喀巴大师的一种的和离四边的戏论是完全相应的一种修法当中,还有《现观庄严论》的金鬘论也是讲到这个问题,还有写给他的上师仁达瓦的一封信,一封信当中汇报他的见解的时候,也是提到这个问题,所以这些方面称之为最究竟的教言。他在最究竟的教言当中写到: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第一个颂词讲到了这个,什么样见解没有证悟佛的密意呢?何时分别各执著,那么对于缘起显现和空性别别执着,分开执着,何时分别各执著什么呢?第一个是执着无欺缘起之显现,然后再执着远离所许的空性,就把这个缘起显现和所许的空性分别执着了。如果你分别执着的时候,尔时未证佛密意。你这个是没有证悟没有了知佛的密意,
【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这个是第二个颂词当中所讲到的究竟见。那么究竟见呢,一旦无有轮番时,不需要轮番,现见无欺的缘起的同时,断除一切执着相,那么在见到无欺缘起的时候,就能够了知一切万法的空性,这个不需要轮番,现即是空,空既是现,就是不需要轮番,尔时见解即圆满。这个是没有别别执着二者,不需要轮番去了解二者,这个就是见解圆满的了。这个就是圆满的见解,至尊全智宗巴喀大师他是在究竟见当中也是讲到了必须要远离一切戏论的正见。下面是
【吉祥自生金刚尊者亲口说道:】
吉祥金刚呢他也是第三世噶玛巴尊者,他的名字叫让炯多杰—自生金刚,他也是这样亲口说的,这个论点好像我以前也看过,有汉译本。这个是以《大手印愿文》,在《大手印愿文》当中,他也是这样写的,
【“非有佛亦不照见,非无一切轮涅基,非违双运中观道,离边心性愿证悟。”】
那么在这个《大手印愿文》当中是讲的,这个“非有’我们在断句的时候,首先是断句的是“非有”两个字,他要提出一个宗旨,因为众生执着有边吗,他就说非有,为什么说非有呢?佛亦不照见,因为佛也没有照见过的原故,如果就说一切内心显现法如果是存在的,一切这个实相是存在的,佛智慧应该是最圆满的,佛应该照见,但是佛也没照见的缘故,啊可以确定是非有的。如果有佛能照见,佛不照见的缘故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叫非有这个意思。
非无 一切轮涅基,那么是不是完全断灭了空呢?什么都不存在呢?非无它是否定无,不是说这个无肯定是有无的,像这样为什么一切轮涅基?因为这个心性呢,他是一切轮涅之基,这个显现的心性,他是轮回的基和涅槃的基,或者是如来藏也好,心性佛性也好,像这样的话,他是一切轮回和涅槃的基,一切的轮回也是因为对心性错误认知,显现轮回,然后就说对这样一种心性如理认知这个是涅槃。所以说,你对于这个样一种心性有错误认知和正确认知,导致有轮回涅槃的显现。所以说这个心性不是没有的,啊非无。
非违双运中观道,那么非违也是这样的,或者上师讲非双运,非双运的意思是什么样子的呢?就说我们不能理解成,有一个有无好像是有无双运的,不是这种的双运,那么实际上这个双运不是真的双运,不是这样的双运的。或者从他的体裁看是,前面是非有非无,然后第三个非违,什么非违呢。实际上这个地方就是说空和这样一种有,他不是完全的相违的,因为他前面讲过了非有也讲了非无吗。所以说这样是不是违背的呢?是不是互相违背的呢?啊,非违双运中观道,如果就说能够双运空和有,能够双运的话,这就是中观道。这个方面理解他的意思,因为这个地方讲到了双运中观道,后边讲到离边心性愿证悟。离开一切边戏的心性,就是发愿啊,证悟啊,证悟这样大手印的本性,证悟这样一种心的本性,这个方面就说讲解的时候呢,实际上他的意趣完全是一样,和前面的离边的空性,这个方面是完全无二的,当时讲的时候就说稍微有点靠近于三者,靠近与这样一种实相,现证二谛的相,它实际上这个里面讲的时候,他的这个离戏啊,或者就是说非有非无四边都是一个意思,和中观离戏的中观的角度来讲是一样的,实际上讲离戏的时候呢,肯定是和法轮的意趣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这个方面是第三世噶玛巴自生金刚他的究竟观点,实际上也是这样的。
自生金刚我们也知道,是在大圆满传承当中也是一个传承上师,因为他的大圆满方便的窍诀呢,是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啊就是讲根嘎嘛扎(1:11:32)尊者,首先是自生金刚他去根嘎嘛扎面前听了很多大圆满法,他在弘扬大圆满方面非常的广,后面无垢光尊者在根嘎嘛扎面前去听法,求这个大圆满教授,后面无垢光光尊者也是在第三世噶玛巴,在他面前,也听过一些大手印的教法,所以也算是无垢光尊者的上师,也算是无垢光尊者的道友吧,反正他们两个大圆满上师都是一样的,有一个大德是说,真正把大圆满广泛弘扬的两位上师,一个就是第三世噶玛巴,他就说广大的弘扬,第二个就是大圆满教主,就是全知无垢光尊者,他对自宗的大圆满的这些殊胜的意趣啊,像方便的话就说是很深的地方来进行安立,而且把这些这个有系统的进行归纳,归纳在《七宝藏》啊《四心滴》啊,归纳在《三休息》《三等息?》(1:12:29)啊,等等,归纳这个当中呢,做的善巧弘扬的,所以说这个第三世噶玛巴自生金刚他也是非常非常著名的一个尊者呢,就在那个青口那边,上次我们去了青口那边,很多他自显的这些他的身相啊、还有他的脚印啊,还有很多刻相啊,就因为他当时在求法,他的广大圆满方面、在那边也是非常多的,我们去的时候也看到很多关于无光尊者的、莲师的一些,还有讲到这个噶玛巴尊者,他的一些胜迹,也是很多的,在这个《大手印愿文》当中呢,他也是讲过了一些不住的双运的这样一种的离戏的中观见,这方面意趣也是无二的,这方面讲自空的论师的这样的,后面还有觉囊派的论师,他后面是他们所讲到的现空无二的观点呢,这个是后面再讲寂天论师的,就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