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24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学习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
《俱舍论》分了八品,其中以隐蔽的方式宣讲了无我的道理。虽然在自释第九品无我品中做了直接宣讲,但是颂词中分析蕴界处、有漏、无漏时,也可以知道一切诸法无我,或者五蕴上没有常有、一体的我。《俱舍论》不单单类似于百科知识,通过它学到蕴、界、处、根的名词概念、法相分类等等,不是只有这些,里面也讲了很多如何调伏烦恼、有漏无漏因缘以及对治的方法。
我们学习《俱舍论》要以希求解脱的心,也要把《俱舍论》当成修解脱道过程中必须修学的内容看待。如果以出离心摄受学习这部论典,听一堂课、学习一个颂词都可以成为解脱的资粮;如果以菩提心摄受听闻《俱舍论》,也可以成为成佛的资粮,这和我们学习其他教法的发心、作意都是一模一样的。
己五、遍行因:
所谓遍行烦恼生,自地所摄遍行前。
为什么叫遍行因呢?遍行是烦恼的异名,即遍行烦恼。遍行烦恼本身成为因,前面的遍行烦恼产生后面的遍行烦恼,因为遍行烦恼本身做为产生后面烦恼的因,所以称之为遍行因。
很多注释当中讲,遍行因和同类因是一个本体,只不过同类因的范围广,遍行因的范围窄。同类不管是善法、不善法,或者无记法,都是前后相同的,其中也需要自部相同、自地相同等条件。
遍行因也是同类因的一种,同类因的因和果相同,遍行因也符合这个条件。遍行因前面和后面的烦恼从烦恼本性角度来讲是一样的,遍行因的范围比较窄,只是限于烦恼的本性当中。
“所谓遍行烦恼生”,所谓的遍行因就是烦恼生。“烦恼生”什么呢?即前面的烦恼可以产生后面的烦恼。一切烦恼的因可以产生后面的烦恼自性的果,称为遍行因,属于产生烦恼的共同因。所谓的遍行因是什么呢?遍行因的因就是烦恼。那是不是包括所有的烦恼呢?在苦集灭道四谛中,此处只是把缘苦谛和集谛的一些烦恼拿出来做为遍行因。
其他的也是烦恼,为什么不做为遍行因呢?有的地方讲了,其他的烦恼力量没有这么强大,没办法做为后面所有烦恼的同类因。不具有产生其他烦恼的因的功能。在苦谛、集谛中有一些烦恼,力量很强大,可以做为产生后面烦恼的共同因,其他比如灭谛或者道谛下面的烦恼不能做为遍行因。
这些都属于见断,没有修断。通过苦谛见断中的五见和怀疑、无明七个。苦谛下面有十个烦恼,此处取了五见和怀疑、无明七种。然后集谛下面有执胜取见,即平常讲的见取见,还有邪见、怀疑、无明。从欲界的角度来讲,有十一种烦恼力量很强大,它是苦谛和集谛所摄的一部分。苦谛下面见断有十种,现在取七种,集谛下面有七种,现在取四种,加起来就是十一种。这十一种烦恼可以作为遍行因,虽然其他的也是烦恼,但是没办法作为遍行因。
我们需要了解,缘灭谛、道谛的也是烦恼,还有苦谛、集谛下面的其他烦恼也属于烦恼,但是不做为遍行因。力量比较大,而且具有代表性的,称为十一种遍行因。
欲界、色界、无色界分别是十一种,归摄起来就是五见、怀疑、无明等十一种。只不过三界加起来数字总和有三十三种,遍行因的分类就是这些。
遍行因和同类因既有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就是因果同,属于同类因的一部分;不相同的地方是同类因有五蕴、善、不善、无记,遍行因只是烦恼性的,这也是不一样的地方。
同类因在五部所断中必须要自类相同,遍行因哪一部都可以,比如十一种烦恼,产生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的烦恼都可以,这些作为因产生其他的烦恼,但是必须是自地所摄,前面同类因的种类相同,然后类别是一样的,五部所断中的部也必须要一样,然后地要同一地,这方面有几个条件。
在遍行因中把自类或者自部去掉了,不一定是一个部、一个类,可以相通,但是必须要一个地,欲界是欲界的,色界是色界的,无色界就是无色界的,这方面必须相同。在颂词当中讲了自地所摄,没有类。自类地摄前所生,在同类因中自类自地前面所生都有,此处只是自地所摄,自类没有了。
然后“遍行前”,这个“前”是一样的,应该是在前面,前面产生后面的法是可以的,和前面所摄的具有因的意义不一样,它不是同时的,而是前后次第,从这方面观察叫做遍行因。十一种的特点就是烦恼生烦恼,范围比较窄,一个地所摄,在果前面产生,这些都是遍行因自己的特点。
己六、异熟因:
异熟果的因叫做异熟因,前面讲到了异熟,异时成熟、异类成熟都有不同的安立,时间方面也不是造了业马上成熟,普遍来讲是第二世,这是时间上异时成熟。异性成熟即本体是善恶,果是无记、异类成熟,这方面不一样,异熟的安立首先是成熟的意思,或者是酝酿,然后增长、转变,也有成熟的含义。
异熟因即唯不善,以及一切有漏善。
异熟因是异熟果的因,异熟的意思前面已经解释了。所谓的异熟因是什么呢?“异熟因即唯不善”,所有的不善都是有漏的,不用加有漏不善了,不善是第一个角度。
第二个是“以及一切有漏善”。善法当中有有漏的善法和无漏的善法,无漏的善法没有异熟因,不是异熟因没有异熟果,能够感异熟果的就是有漏善,所以一个是不善,一个是有漏善,两种都可以成为具有力量的因而引发后世的异熟果,所以此处讲到了唯不善和有漏善就是异熟因。
讲果的时候,因是善恶,果是无记,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有漏所摄的,有漏所摄必须要具足善不善。为什么没有无记呢?所谓的无记也就是所谓的因。注释当中讲,因的本体具有力量,有比较强大的功能,还有爱的湿性,如果业或者业因具有力量再加上有爱水的滋润,像种子本身具有产生苗芽的力量,然后加上放在土里浇水就可以生根发芽。业果之间道理同这个比喻差不多,首先要有具力的种子,而不善的业或者有漏的善属于具力的种子,还需要有贪爱的滋润才行。
无记法为什么不是异熟因呢?无记法虽然具贪爱,能够被烦恼滋润,但是无记法本身力量太弱了,相当于种子腐烂或者烧焦、煮熟了,这样种子没有力量了,不管浇多少水,哪怕是给它浇牛奶也不可能发芽。因为本身力量太弱的缘故,所以无记法虽然具有贪爱滋润,但是本身力量太弱的缘故,无法作为异熟因。
比如无漏善法本身的力量非常强大,就像一个良种一样,但是无漏法没有烦恼的滋润,不是断离了烦恼,就是已经离开了烦恼的束缚,所以无漏法不是三界所摄。第一个离开界的束缚,不是三界所摄的法,这些贪爱管不了它;第二个不具有贪爱,无漏法本身没有烦恼贪爱等等去滋润它,种子虽然非常好,但是没办法发芽。阿罗汉相续当中虽然还有业种,但是没有三界烦恼滋润,业种干涸了没办法发芽。从很多的角度来讲,投生轮回的因是业惑,从主要的角度来讲是业,相当于种子一样,但是助缘是惑,就像种子生苗芽的近取因一定是种子,助缘一定是水土。
如果我们中断了烦恼,断除内心的贪欲嗔恚等,虽然有业,但是没有助缘的缘故无法产生。如果把种子放在箱子里面一百年、一千年,缺少水的滋润也不会发芽;如果把种子种在干涸的土地上,也没办法发芽,有些圣者相续当中虽然有烦恼的种子,但不会引发业惑而投生。没有其他的现行,就是因为内心当中努力让这样的因缘不具足。产生烦恼、对境现前,还有非理作意,乃至到八地以前烦恼障的种子都具足,对境经常会现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初地以上的菩萨证悟了空性,没有非理作意的缘故,内心当中烦恼障的种子没办法产生。对他来讲虽然从产生烦恼的角度不会有什么障碍,但是对他证悟佛果方面有没有障碍呢?内心毕竟有种子的存在,肯定会有障碍,所以他还是要想法设法通过修空性把烦恼障的种子慢慢去掉。去掉烦恼之后,才可以现前佛果,一地到七地之间都要修空性,八地的时候烦恼的种子就没有了,只剩下所知障,圣者相续当中虽然有这样的业,但是没有烦恼的滋润,这个业也不会成熟。
从修行的角度来讲,现在我们内心当中也有很多业的种子。有时候要控制自己的贪欲、嗔恨,如果内心当中本来就有业,再加上平常我们修行、生活当中经常性的引发贪欲、嗔恨,这样内心当中本身有种子,再加上我们产生很多贪欲心、嗔恨心、嫉妒心等等,内心当中的水每天都在浇灌,可想而知这些本身存在的业不发芽才怪,肯定会茁壮成长,最后非常茂盛,然后就开始轮回了,没有自主了。后面学到第三品十二缘起的时候,会讲到如果我们有了爱取,就会有有,有了有投生后世的业相当于成熟了,已经变成很强大的势力,那时基本上挡不住,后世一定会有生和老死。
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参加金刚萨埵法会等方式,猛烈忏悔以前的业,还有一方面控制的方法就是减少烦恼,通过修持不净观,或者空正见、菩提心,不管怎么样,不能每天随随便便地以不加控制的方式纵容贪爱产生,因为内心各种各样的业,就是盼着这些贪爱的水去浇灌它,所以如果每天还要随着我们的业习产生贪欲、嗔恨等等,内心当中业的种子就会不断增长,最后会变得很有势力。
从生下来开始不断地浇灌后世的苗芽成熟的因缘,小时候贪玩具或者发脾气,随着年龄的增长贪著的东西也在转变,贪异性、钱财、地位、名声,其实从生下来开始,就已经在为后世投生做准备了。
我们现在皈依或者出家了,修法就要在这方面起作用,终止烦恼的水不再不断浇灌业惑种子。一方面我们不能造新的业,一方面要通过金刚萨埵的修法来忏悔,还有通过制止烦恼的方式不要再去滋润它。从这方面观察,本身要在后世成熟的很多业,中间我们皈依修法的力量加进来了。如果这个力量不加进来,我们一世一世就是这样的,已经成了一种模式。不修行的人每一世从生到死之间都有业,然后有很多烦恼的水去滋润它,死时基本上都是顺势投胎,投生哪个地方要看自己的情况。一般凡夫众生根本没有一天自在,轮回的模式早就固定了。
修道者在轮回过程中加入了一种新的力量——修道的力量,如果中间这个新的力量加了进来。对以前的固有模式产生了影响。有些修心法要讲,相续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当于颠覆了轮回的模式,如果我们颠覆了整个轮回的模式,这时朝着解脱的方向慢慢去靠近。在修法过程当中,如果加进去的力量很大可以影响它;如果加进去的力量不是很大,比如修学时我们发的解脱心不强烈,或者对治烦恼的种种因缘不具足,虽然这个力量加进来之后会产生影响,但这个影响可能是后世再后世才会发挥作用,今生当中会不会发挥作用呢?这个不好说。我们把大德的教言和此处的内容对照起来看,为什么要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出离心、菩提心,或者对治烦恼呢?从这个角度来讲有很大的必要性。
无漏法虽然具有力量强大的种子,但是它没有爱水的滋润,也不会发芽,所以无漏的善法不会成为异熟因,也不会感受后面的异熟果。因为异熟果是有漏三界所摄,无漏法不可能成为异熟果。安立异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无记不是异熟因;第二无漏的善不是异熟因,当然无为法就更不是了。
戊三、摄义:
遍行同类因二时,其余三因具三时。
遍行因和同类因具有“二时”,即过去可以有,现在可以有,没有未来,因为未来没有次序。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同类的,未来既然没有次序,为什么我们敢肯定地说,这是它的同类因、遍行因呢?一定可以产生后面的。因为同类因是因果同,因和果要相同的,必须要同类。未来出现的法是没有次序的,怎么肯定后面的法一定是前面的法的同类呢?没办法安立同类,遍行因、同类因都是前面的因和后面的果同类的。未来的法没有次序的缘故,没办法确定是同类,所以只是过去,过去已经确定了,现在的法是这样的,也确定了,这是可以有的,但是未来的法没有次序,就没有未来。
“其余三因具三时”,具有因、相应因具有三时。具有因当然是互为因果,相应因也是互为因果。前面有个一时,时间、果、善法都是相等的。时间相等,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心和心所同时产生的法,心心所、两种定或者其他的法相、自相都是一个时间,心王一刹那,心所也是一刹那,所以时间是一样。
还有堕一世,都是一世的,过去的法是一个时间,未来的法不管怎么样,也是一个时间出现。它是确定的,同时的因果可以有未来,不管未来的法有没有次序,没有次序也是同时的,已经确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是一样的。不管是怎么样,即便是出现在未来,心和心所一个时间,也是定的,不管后面的法没有次序出现,只要一出现肯定是一个时间、相同的,所以前面已经确定了,具有因和相应因是同时因果的缘故,它可以有未来。
异熟因当然可以有,因为因和果是不同类的,因是善恶,果是无记,不需要观待未来有没有次序。因果如果不是同类,不可能成为遍行因和同类因的法相。异熟因是善恶,果就是无记,不管怎么说可以有未来的法,它不需要观待,是不是和前面、后面同类的?如果不是同类,就不符合法相,这个情况不会出现,所以异熟因可以有。颂词当中直接讲了五种因,还漏了一个能作因,虽然在颂词中没讲,但是间接已经讲了,因为能作因有两种法,一种法是有为法当中的能作因,一种法是无为法当中的能做因。
有为法中的能作因有三时,能作因的范围最广,过去现在未来都可以有。如果是无为法,无为法不被时间所设定的,所以是没有的,或者不固定的。无为法是不是过去现在未来呢?因为它本身不被时间所限定,所以从能作因无为法角度来讲,它不被时间所设,所以是不固定的。以上讲完了六种因,下面我们要学习果,因和果是相对的。
丁二(宣说果)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戊一、略说:
果摄有为及离系,无为法则无因果。
“果摄有为”,这里有有为和无为两种法,有为法中有五种果,即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的一部分,无为法的得也是有为法,还有一个离系果。从这方面观察无为法没有因果,不包括在这些因果中,六因、五果当中没有有为法。果当中包括有为,有为中的果和离系,就是离开的系缚和抉择灭的离系果。
平常我们学习时,《前行》中经常出现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离系果出现的不多。异熟、等流等从十不善业各自的异熟、等流都有介绍。此处对于果自己的名称首先出现了,有为法有异熟果、等流果,还有离系果,因为离系果主要是有漏法的对治,有漏的烦恼灭掉之后,出现抉择灭属于离系果。
“无为法则无因果”,无为法是没有因果的,虽然颂词当中讲了无为法无因果,但是我们也会有疑惑。为什么疑惑呢?有些人会想:无为法应该也有因吧?从无为法的角度,讲第一个能作因的时候,只要不障碍自己产生的法,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法都是能作因,里面有两类,一类是有为法,一类是无为法,无为法不障碍有为法的出现,可以成为能作因。既然无为法是能作因,应该有这样的果,能作因的果是增上果。既然无为法是能作因就有增上果,增上果包括在有为的果中,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不是无为法应该属于有为果的范围?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抉择灭,无为法是抉择灭,抉择灭是离系果,既然是果,应该有因。因包括了六种,肯定六种当中应该有它的因。无为法是离系果的缘故应该有因,不是无因,然后也应该有果。为什么呢?因为无为法是能作因的缘故,也应该有果。颂词当中讲无为法则无因果,我们会在某些方面感到疑惑。当然此处世亲菩萨安立的颂词不会有任何问题,的的确确无为法就是无因果,没有因就是没有六因,无果是不包括在五果中。安立的时候,第一个它不存在六因,因为异熟因,或者同类因、遍行因,毫无疑问不会有无为法,主要是能作因。无为法没有能作因,能作因是指不障碍产生,不障碍产生就属于能作因,而无为法本身没有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出现,不可能有任何的因,能作因也没有,只是不障碍产生而已。
无为法本来不存在,障碍它产生不障碍它产生,就没有意义,如果没有能作因,其他的因更加没有了,没有存在五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抉择灭是能作因,好像应该有果,就是和能作因相对的果。从后面的颂词来讲,和它相对的果就是增上果,它存不存在增上果呢?无为法不存在增上果。因为增上果是有为法的果,所以无为法的本体不可能具有有为法的果。
从真实的角度来讲,它没有因果,大恩上师在注释当中讲,可以假立有因和果。如果从假立的角度来讲,抉择灭是一种离系果,它通过哪种因产生的呢?前面六种因当中都没有,只是通过道谛的力量获得的。从这方面来讲,前面六种因中都没有这个本体,所以我们说离系果通过道谛的力量引发的缘故,从这个角度安立为一种果,但是它不是六因产生的果,六因没有办法产生。能作因能产生这样的一种法吗?像抉择灭是哪个因产生的?前面的因当中都没办法产生。只不过是修持道谛之后,而获得的本体,这方面可以说是一种假立果,它假立为因是可以的。
真实的因是没有的,如果有真实的因,应该有这样因而对应的果,能作因对应的是增上果,无为法有没有增上果?不可能有。从假立因的角度来讲可以说为一种能作因。因为它不障碍其他法产生,所以算是一种能作因,这是从假立的角度,不是真实的角度进行安立的。无为法无因也无果,六因和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士用果都不安立。
戊二(广说)分二:一、果是何因之果;二、宣说各自之法相。
己一、果是何因之果:
我们需要了解六种因各自和这些果是怎样对应的。
异熟果因为最后,增上果因为第一,
等流同类遍行因,士用果因余二者。
“异熟果因为最后”,我们宣讲的最后一个因是异熟因,果中有一个异熟果,它的因就是六个因当中最后一个异熟因,异熟因配异熟果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异熟的因产生的,后面还要说异熟果的本性等等,首先把因和果之间各自对应的方式联系一下。
“增上果因为第一”,这些地方我们都该记的要记,该背的要背。增上果的因是什么?增上果的因就是“第一”,前面第一个讲了能作因,所以增上果的因就是能作因,能作因产生增上果。我们讲无为法的时候,分析了能作因的果是增上果,无为法有没有增上果等等,这方面是没有的。
然后“等流”是等流果。等流果的因有两个,一个是同类因,一个是遍行因,因类因因果同,遍行因是前面的烦恼产生后面的烦恼,因和果是相同的,所以等流也是一样。等流是平等的意思,因和果是类似比较平等的意义,流是流现的意思。因是这样,果也是这样的体性,所以等流果就是同类因和遍行因。我们学习《前行》《广论》等,有受者等流果,造者等流果。比如前世喜欢做什么,今世也喜欢做什么,也是从等流果某一方面的作用安立的。还有前世你造了什么方面的因,后世也有类似的果报,这也是等流。这是从我们受报方面来讲,此处遍行从前面的烦恼和后面的烦恼方面可以理解,前世喜欢做什么,后世也喜欢做什么,如果是这样也有遍行因等流果在里面,所以等流果的因就是同类和遍行。
我们在理解的时候,有时可以把意义和因之间做一个联系,等流是什么意思?等流的等是平等,因和果之间有一种相同的,流就是流现,因的力量流现在果的位置上,有相同的意义。等流是因中哪一种呢?因当中是同类因,同类因是因果同的,遍行因的因和果是一类烦恼,这方面我们联系一下,等流果的因有两种,是同类因和遍行因,它们的意义非常接近。
还有一种果是士用果。“士用果因余二者”,士用果的因是剩下的两种,即俱有因和相应因,俱有因和相应因是士用。后面还要讲,士用是一个比喻,士是士夫,有的地方讲士夫是有力量的人,或者一个人也可以叫士夫,用就是功用,士夫是有功用的,一个人有力量做一些事情,叫士用。俱有因和相应因都是同时的因果,所以士用果的因是俱有因和相应因。后面对于各个果的法相还会继续学习,此处只是配置一下,士用果和它的因二者之间是怎么联系的。
离系果因为是有漏法的对治,如果你现前了道谛,通过道谛力量现前了抉择灭,抉择灭安立为离系果,主要是通过无漏的力量产生的。无漏的善法到底怎么样的?无漏的善法可以产生离系果,因为无漏可以把有漏的烦恼对治掉,如果把有漏烦恼对治掉之后抉择灭离开了系缚的离系果就会现前,从这个角度安立无漏的法,这些道谛的力量产生的就是离系,但前面讲的是有为的因果,有为的因果中没有这样安立,没有讲无漏、离系方面。
己二、宣说各自之法相:
各自的法相帮助我们了解每个果的法相。
异熟无覆无记法,有记所生众生摄,
等流果与自因同,离系果为心灭尽。
依何因力所生果,士夫作用而产生,
非为前生有为法,唯一有为增上果。
在这两个颂词中把五果的法相,以简明扼要的方式给我们做了宣讲。如果我们能够记住,什么是异熟果、等流果、离系果,对此会了解的非常清楚,而不是似是而非的,大概是这样,大概是那样。与我们分别心确定的法比较起来,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当然可以做为一个正量。《俱舍论》中对异熟果、等流果怎样安立的,我们可以完完全全做为把它一个标准进行学习,这些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首先看异熟果的法相,异熟是讲它的名字。第一个是“无覆无记法”,它是无记的,无记中有有覆无记和无覆无记。没有和烦恼相应叫无覆,无记就不是善恶的,有些和烦恼相应的无记法叫有覆无记。无覆无记的本性是非善非恶,没有烦恼染污叫做无覆无记法、异熟因产生的异熟果纯粹是一个无覆无记法,所以讲异熟无覆无记法。
第二个是“有记所生”,一定是善恶所生的,善是有漏善,当然我们讲的时候不用再加有漏善和无漏善,反正它的因是善恶有记的,如果还要继续问这个善到底是有漏无漏?可以讲是有漏的。有记所生,第一个它的因一定是有记法所产生的,无记法产生不了,无漏的善法也产生不了,所以它是属于有记所生,这方面简别掉了长养生、等流生,属于善恶,善恶是由它的业因产生的,所以说有记所生。
第三个就是“众生摄”。在《百业经》等很多经典中讲:“业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山河大地上,一定成熟在众生的五蕴、相续当中。”安立异熟果是在自己相续中存在的。有时我们造了业,除了在自己相续中成熟之外,还有一些外在的影响。比如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颂词中也是讲过:“成熟外境增上果。”增上果是从成熟外境的角度来讲的,比如杀生、偷盗、邪淫等,除了在自己相续当中感受异熟果、等流果之外,外境上还要成熟。有些人转生的环境、水土、风景、收成等等都非常好;有些人转生的地方非常不好,在沙漠或者险要的高山上居住,经常会威胁生命安全,也没有收成,环境特别恶劣。
因为众生的业非常复杂,所以有些人不管外面再好,但是一辈子就是离不开家乡。别人看这么差的环境,什么都没有,要跑二十几公里外才能打到一点水,有的人还是不愿意离开,觉得这个地方最好了。有些人的业是决定的,不管怎么样,他这辈子一定要在这里这个业受完,根本不愿意离开。外面再好,别人带他走不愿意去,去了也不习惯,觉得还是这里好,习惯了每天到很远的地方打苦水来喝,认为这里最舒服。有些人不是这样,虽然生在这个地方,但是内心有些善业,后来他就到外面去了,离开了这个环境。
业果之间的关系特别复杂,按照凡夫人的分别念分析这个业是怎么样的?以很粗糙的方式去推知很困难。佛陀也说,一般的凡夫人不要通过分别念去思维业因果,否则会生起邪见。这么复杂的业网,到底是怎么样成熟的?很难了知。连十地菩萨都没办法完全了知,只有佛才知道所有业酝酿、成熟的情况。
虽然这方面非常复杂,但是我们要了解业总的原则,要知道什么样的业投生什么样的环境,这些大概的方向对我们做取舍很有帮助。我们要真的去观察某人到底具有什么业?这是很困难的,几乎没办法。我们大概知道,杀生、偷盗的业是什么。对于自己制止恶业、修持善法、出离轮回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众生摄是很重要的,众生受报的时候,不管是恶趣善趣,都是自己去感受异熟果。
苦乐本身也是无记的,只不过在感受苦乐时会引发烦恼。比如快乐的时候,自己洋洋自得、产生傲慢,通过这种发心开始造新的业,但是我们痛苦的时候是无记的,安乐的时候也是无记的,这些果报是无记的。我们的眼根、耳根、身根也是无记的,内心必定会有烦恼,也可以和烦恼相应,果报本身一定是无覆无记法。
下面我们介绍等流果,“等流果与自因同”,等流果和自己所造的业因有相似的地方。注释当中也提到了,它是自相续同类后面产生的法,要除去初果圣者以外的一切有为法。什么叫一切有为法?有为法分两种,一个叫做有漏的有为,一个叫做无漏的有为,此处的有为也可以包括无漏有为。
为什么要除去圣者呢?因为在见道的第一刹那之前,一直是凡夫有漏的相续,然后在初果的第二刹那,相续转变为无漏相续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绝对不是等流。凡夫人的相续等流在这里终止了,因为从有漏一下转变成无漏,从凡夫转变成圣者了,所以必须要除去初果。初果圣者相续第一刹那的法必须要去掉。以前我们学的时候也是有一刹那的,什么是一刹那?一刹那就是在见道的第一刹那开始,这时相续变成了圣者,这不是等流,前一刹那的因是凡夫有漏的因,第二刹那属于圣者无漏的相续。怎么可能是等流呢?自相续前面的同类没有产生后面的法,前面的同类都是有漏的,第二刹那获得圣者的第一刹那,开始转变成无漏了,这是绝对没有等流的,除此之外都是等流,圣者第一刹那之前的法都是凡夫的有漏等流,然后第一刹那之后属于圣者相续的无漏等流,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
此外的有为法,有为法前前和后后之间是相同的。有为法当中,如果是有漏法,它的本体、种类、地,总的来讲是相同的。如果是遍行因,遍行因果是等流果,产生的等流果是相同的。然后烦恼的本性也是一样。如果同类因,种类、地要一致,和前面的安立一样。无漏法单单是本体相同,因为无漏也是等流,前面和后面的法也是有为的自性。
无漏和无为一定要搞清楚,有时把无漏和无为混在一起了,刚刚不是说没有因果吗?怎么又变成有了?无为法的确是这样,但是无漏的相续前面和后面的还是可以有相续存在的,它属于无漏有为的自性。从这方面安立,它是本体相同的。
“离系果为心灭尽”,“心”是智慧的意思。通过智慧灭尽了什么?把有漏的烦恼通过智慧的力量断尽。通过智慧的力量断尽显现的状态、显现的抉择灭,叫做离系果。因为离开了系缚之后,这种灭显现出来,从这方面安立,通过智慧力,就是道谛的力量灭掉了所对治的法之后,现前的抉择灭称之为离系果法相,就是通过智慧力和心灭尽有漏法,可以称之为离系果。
“依何因力所生果,士夫作用而产生”,这叫士用果。“依何因力”,通过什么因的力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不管是任何因的力量产生的任何果,都可以叫做士用果。不管是同时产生、无间产生,还是有间隔产生。
不管以什么因的力量产生的任何果,都可以叫做士用果。为什么叫士用呢?士夫作用而产生,它是通过士夫的作用而产生的。士夫通过劳作,比如一个农夫在田里劳作之后,得到了庄稼的收成,通过士夫的劳作之后得到的,叫做士用。果叫做士用果。平常我们讲的士用果有这样的含义。什么样的因产生什么样的果,任何因的力量所产生的果,都可以叫做士用果。
此处分了三类,我们可以理解一下。第一个叫做无间生士用果,就是没有间断的意思。中间没有隔其他的法,叫无间生。前面的利用产生后面的法。通过下面加行的心产生上面等持。比如你要得到初禅,加行通过自己的勤作、利用,然后生起了上面的等持,叫做无间生。或者通过世间胜法位的加行,无间获得见道也是士用果。它是无间生的士用果,无间就是连续不断的意思。通过下面的努力产生后面,中间没有隔断叫做无间的士用果。凡夫获得圣者果位,可以是一种无间生的士用果。
第二个叫做同时生士用,同时的士用就是前面俱有因等等,这方面的相应因、俱有因产生的果,它是同时的。互相之间影响、公用,就是同时的。
第三个叫做间断生士用果。第一个不是同时,第二个不是无间的。同时和无间简别之后,就是间接性生的。间接性好像种庄稼一样,种子是春天播下去的,果实在秋天收获。
有些地方通过这个理论说异熟果也有一种士用果的含义。因为异熟果是前世造业,隔了一世之后,在今生成熟的,这也可以叫做一种间断生士用果。完完全全都是一样也不一定,因为有些异熟果的意义是比较特殊的。比如无覆无记的本体,或者因一定是善恶等等,这方面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一种是获得的士用果,获得抉择灭的得。抉择灭的得绳是通过获得产生的,不是通过因的作用。抉择灭的时候,它的得绳已经有了,所以抉择灭的得绳属于获得而产生的,而不是通过因的作用而产生的。前面讲了产生的士用果,通过任何因的力量产生任何果,这是第一种。第二种不是通过因的力量而产生的。是通过获得的力量产生的。我们必须要了解这方面不同的差别。
下面我们看增上果,“非为前生有为法,唯一有为增上果”。“非为前生”就是它的果不可能在前面。已经产生了,因在后面不行。非为前生的有为法,这个“有为法”,前面说了除了自己之外都叫做能作因。能作因所产生的果叫增上果。前面产生的有为法不算,因为果在前面,因在后面,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增上果,所以非为前生,把这个简别掉之后,“唯一有为”,就是这里面没有无为,无为法没有增上果。所有的增上果都是有为的。所有的有为法只要产生了都是增上果,从这方面也可以如是的安立。
士用果是任何因产生的,好像什么呢?增上果也有相同的地方,在注释当中也是讲过了。士用果通过某种作者产生的,然后增上果只要不障碍,即没有通过其他的法障碍产生的。这方面有不同的差别。因此唯一有为就是增上果。不是前面产生的,一定是在因之后产生的。
唯一的有为法,不管是同时的,还是后来产生的法,一切的有为法都属于增上果。观待的这些因,产生后面的有为法都是这样,没有障碍自己产生的所有法的果,都可以称为增上果。有些地方也是说,增上果是总的果,士用果是别的果,士用果当中可以存在等流、异熟的意义在里面,这些相应的意义里面都有。士用果是比较宽泛的,但是它的定义就是任何因所产生的这些果。士夫作用而产生的叫做士用果,而且还要对应自己的因。前面我们说什么样的因对应什么样的果,内部的一些原则我们也需要了解。虽然因之间有某些地方比较相似,但是还是有不同的意义在里面。可以从各自的法相做一个区别,内部有些地方意义也有重合的地方,我们要通过善巧的辨别来了知。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