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127节课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本论宣讲了一个凡夫人如何修持菩提心、如何修持菩萨道的殊胜的修法。《入菩萨行论》分了十品,依次是菩提心未生令生起的三品,生起令不退的三品,和不退令增长的三品,最后一品是回向。现在我们宣讲的是第三个部分,不退令增长。

不退令增长分三品,第七品是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都能够增长的助缘——精进,第八品是世俗菩提心能增上的方便,第九品是胜义菩提心能增上的方便。现在宣讲的是第八品——静虑品,讲到断除世间和舍弃虚妄分别念。舍弃虚妄分别念,就是必须要去除对于财富、身体、男女的执著,去除之后,才能够修持寂止,获得修持寂止这种殊胜的因缘。

不管是自己贪着的是男人的身体,还是女人的身体,这一切的执著,对于一个修持菩萨道的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所以要通过方方面面的观察,来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知见。在这个知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串习,最终就能够泯灭相续当中这种和解脱道相违的最粗重的执著。前面我们分析过,如果把众生修道的障碍分为三品,对世间、轮回、欲妙,以及对于男女身体的执著,是属于最粗大的部分。如果这一部分的执著,没有真正地压伏,没有消除,那么我们在修菩萨道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因为这方面的执著,而导致我们的修行没有办法专一。

修行是往解脱的路上走,而耽著轮回、欲妙,耽着男女身体的情欲,是往轮回的方向走,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一方面我们要通往解脱道,另一方面执著在促使我们往轮回的方面靠近。如果不断除执着,而同时想要修持解脱道的话,可想而知,肯定会拖我们的后腿。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修持佛法要想很快获得解脱,获得成就,是有非常大的困难。

现在我们宣讲的是观察因有害这个科判,观察因有害分了略说和广说,现在宣讲的是广说。广说也分了两个科判,无有享用欲妙之机会,这个已经讲完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

丑二(与他罪相联)

耽著对方的身体,其实和其他的罪业或者过患相联,在耽著男女身体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其他的罪业。“罪”可以理解成罪业,也可以理解成过患,和其他的过患、罪业其实是相联的。

分六:一、获得身苦;二、阻碍解脱机会;三、以比喻说明过患;四、空耗暇满;五、痛苦无义;六、痛苦无法比拟。

首先是这种过患、罪业会获得身苦,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无可避免地会遭遇身体上面的巨大的痛苦,这是一种过患;第二个方面是会阻碍我们修持解脱,或者断除我们修持解脱的机会。修解脱道的机会非常难得,如果因为这方面的障碍,让我无法解脱的话,我们必须要通过一切的理论、修行,把这种阻碍彻底地予以铲除;第三是通过比喻来说明;第四是这种过患、罪业,会导致我们空耗暇满人身;第五就是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所获得的痛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对我们的解脱,对我们获得安乐,没有丝毫的帮助;第六痛苦无法比拟,会感受非常巨大的痛苦,这种巨大的痛苦,其实就是贪欲导致的。

寅一、获得身苦:

或人为谋利,因愚卖身讫,

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

或者有些人是为了谋利的缘故,由于无明、愚痴导致把自己卖给其他的人,虽然想要通过卖身的方式获得利益,但是利益还没有得到,自己已经空随业风而去,什么都得不到。

“或人为谋利”,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讲,第一是相和于此处的大科判,主要是观察男人耽着女人,女人耽着男人,耽着男女,耽着对方的身体或者感情。为了得到对方身体,为了享受欲妙的缘故,他必须要去找钱,要去寻找很多资具。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些人由于前世的福报比较大,他比较容易、比较顺利就可以获得;还有些人在寻找财富的过程当中,没有很多办法,所以“因愚”——因为耽着轮回欲妙、耽着对方身体的愚痴,或者想要享用这种欲妙的愚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之下,甚至想到了卖身。“讫”字有很多解释,有“了”的意思,它已经圆满了;还有是“完结”,由于愚昧把自己的身体卖掉,卖完就想获得这种利益,所以是“卖身讫”。

当然,卖身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代就是卖给有钱的人家,做奴仆、做奴役等等。还有一些卖身就是出卖身体的器官,比如说,卖内脏,卖血,非洲有些国家也有卖眼睛、卖眼球的,有很多卖身的方式。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利益,再通过这个利益要达到自己内心当中追求对方、在轮回当中获得快乐的目的。

“然利犹未得”,虽然想法是这样的,但是在现实当中,往往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利益根本得不到。得不到利益的时候,他自己非常伤心、痛苦,最后空随业风而去。

我们可以从中外的历史,很多很多事情来观察,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身边有很多比较相似的现象。迫不得已卖身想要获得利益的,基本上都是那种比较底层的、比较贫苦的众生。迫不得已才去卖身,如果有能力的话,谁会去出卖自己的身体呢?一般来讲,绝对不可能这样选择。弱势群体本来他手上可以获得的资源、资具,或者财富、机会就非常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迫不得已去卖身的时候,经常会受到欺压或者压榨等很多很多的痛苦,导致弱者更弱。他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因为缺少机遇的缘故,所以导致在获得利益的过程当中,很难如愿以偿。

即便是如愿以偿得到了钱,但是得到钱之后,自己的身体却不行了。我们看到了很多卖肾、卖血的报道,比如,肾就是不可再生的,而血液卖了很多次以后,人也会越来越虚弱。他虽然可以因为卖眼睛等器官得到一些钱,但是他的身体因此而垮掉了,得到的钱,很快也会通过各式各样的因缘而被消耗掉。他自己内心当中所期昐的那种比较稳定的、比较安全的生活,其实并没有办法获得。

从另外的角度来观察,强者更强,因为强者他不是处在社会的底层,他能够拥有的资源、人脉、机遇、财富和地位,本来就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他比较容易获得更多的机遇、获得更多的特权。这样就导致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循环。

当然这也是一种现象。不管是在哪个地方,这种现象基本上都存在。但是我们分析的时候,这种现象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去探究,其实和前后世的因果的的确确有很多的关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有些时候我们分析,可能是某种社会的机制造成的,或者是怎么样造成的。其实真正来讲,没有任何一个人,他的财富或者他的痛苦是从天而降的,这些都和因果有关。这种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情况,表面看起来是特别不公平的一种现象,但是从深层的原因推究,其实和自己前世所造的善因和恶因都有关系。

我们分析这种情况,并不是要发什么感慨或者怎么样,我们学习《入菩萨行论》的目的主要就是调伏我们自己的心,通过这种现象来审视业果,因为审视业果,我们的修行会从中获得一种启发。因为业果的确是不虚的,业果不会空耗,业果不爽。所以,我们现在有自在的时候,就应该认认真真地思维和自己密切相关的这种业果关系。我们不能假装业果不存在,也不用假装业果可能不会这么清楚地呈现在我自己的相续当中,其实自己再怎么假装也是没有用的,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一种把戏罢了。

在学习教法的过程当中,诚信业因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对于业因业果关系,有一种很深层的认知,不管是自己修法的时候,遇到违缘的时候,或者我们做一些取舍的时候,都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去造一些对自他都有利的身口意方面的善业。

前面我们讲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的欲望很强烈,为了获得这样的欲望,他就会铤而走险,去卖身等等;还有一种可能,本身显现上面的欲望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被生计所迫,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通过卖身的方式,来攒一点养家糊口的钱,或者在迫不得已的时候,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去赚一点点钱,暂时缓解一下比较窘迫的情况。但不管是因为在今世当中欲望很强,他去卖身也好,或者迫不得已去卖身也好,从这世和前世的因缘来看,其实都和贪欲离不开干系,下面颂词当中我们还会分析。

在这个情况之下,虽然他自己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利益,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然利犹未得”,他的利益还没有得到的时候,“空随业风去”,他们很多时候得不到这种利益,而最终的结果也空随业风而去。

空随业风而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个就是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努力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没有办法通过自己的这些努力获得想要的幸福、安乐,幸福生活空随业风而去。因为这一切其实都是跟随业风而不断飘摇的,如果自己前世没有造这些福报的因,虽然有了这些行为,但是没办法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就像《大圆满前行》中讲到的“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这个情况就是典型的“精勤如山王”,他很勤奋、非常非常勤奋,能够赚钱的一切方法,都已经想过了,尝试过了,最后连卖身体也想到了,还是没有办法获得财富。所以“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在这一世如此地勤奋,还不如在前世积累一点点像火星那么大的福报,这辈子也不会落到这样的田地。所以,现在自在的时候,闻思修行、积累福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空随业风去”,空随业风什么都得不到,只能跟随业风飘向更悲惨的境遇而已。

“空随业风去”还有一种分析,就是这辈子在自己死的时候,其实也是什么都得不到,自己“空随业风去”,没有自主地趣向后世,继续去感受身体的痛苦。这是第一个颂词里的内容。

下面再看第二个颂词:

或人自售身,任随他指使,

妻妾纵临产,荒郊树下生。

这个和前面的颂词有相似的地方,但侧面不一样。“或人自售身”,或者也有一些人把自己卖给别人当做奴仆。“任随他指使”,因为他自己成为别人奴仆的时候,身不由己地受到别人的奴役。“妻妾纵临产”,因为他没有地位,也没有自在的缘故,他的妻子虽然马上要面临生产,他也没有办法,只能任由自己的妻妾在荒郊、树下生下孩子。

这个颂词描绘了一种非常无助、无奈和悲惨的境遇。自售身和前面也是一样,这个地方的自售身,主要是从成为别人的奴仆这个角度来讲的,前面卖身讫,可以从很多方面解释,但是后面这个颂词主要是从成为奴仆的角度。

我们观察,古代的中国、外国、印度等地方都是一样的。一个人成为奴仆的时候,他的遭遇基本上都是比较悲惨的。第一就是毫无自由;第二是报酬非常低微;第三,他经常要做高强度的劳作,最脏、最累、时间最长的苦力。如果稍有不慎,有可能是丢了工作;甚至于很极端的,在古代,一般的奴仆在主人手里面,非常可怜,非常小心谨慎。因为有些主人对于自己的奴仆,有生杀大权,他可以让你活,也可以让你死。在清代的时候有一种包衣奴才,还有以前包身工等等,反正都是诸如此类的这种情况。沦为这种情况,其实他是非常悲惨,连生杀大权都拿握在他主人手上,那其他的自由,更不可能获得。

“任随他指使”,他自己没办法,只有任随他人来指使。为了获得一些钱财和可怜的资具,不得不去给别人当奴仆。以前的长工或者其他奴仆,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当然,也有一些人遇到比较善良的主人,但绝大多数沦为奴仆的人,他们的生活和际遇都是非常凄惨的。因为他没有权力,也没有房子的缘故,那么按照以前印度的规矩,如果是奴仆他妻子要生孩子,或者这个奴仆本人要生孩子的话,她不能在主人家里生产,必须要到外面去。但外面也没有房子,所以只有在荒郊树下把孩子生下。她在生孩子的时候,丈夫也没有办法陪着自己,因为他是没有自由的,只能任由他的妻妾独自地到荒郊树下去生产。

这个颂词和上一个颂词,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上一个颂词“然利犹未得,空随业风去”是说,事与愿违的情况非常之多。第二个颂词中,“任随他指使”体现了没有自由的一种苦,“妻妾纵临产,荒郊树下生”则表达了一种焦虑和无奈的痛苦。所以,这两个颂词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我们会想,如今这些成为悲惨的奴仆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我们学习这个颂词有什么必要呢?其实,《入菩萨行论》的每一个颂词所讲的意义,都不仅仅是针对现在的情况来宣讲的,这些颂词有些是针对现在的情况,有些是针对来世的情况。我们说现在已经变成这样了,所以这个颂词可学可不学,但是《入菩萨行论》不是这样的,这里面的每个颂词都不只是针对现在的情况。

因为轮回的时间特别慢长,并不只是说我们今世怎么怎么样就可以了,它绝对会和来世相连的。寂天菩萨就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取舍因果,去发出离心、菩提心,去修持正法,来希求解脱,那么在这个慢长的轮回中,因为贪欲而感受痛苦的情况,还会降临到我们的身心上面。以前我们在轮回当中,遇到过这个情况,以后不解脱的话还会遇到。

所以,通过这种方式的观察,让我们产生危机意识。现在世间上有危机意识的人,他都会考虑到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比较小心地去面对、策划,使自己不要遇到麻烦。那么作为修行者,更应该有一种更强烈、更长远的危机意识。

现在我们虽然没有变成奴仆,但是,因为轮回过于漫长的缘故,如果现在不解脱,不认认真真去修学佛法,那么总有一天这种情况会再度地降临到自己的身上。这是非常可怕的。

轮回的可怕,一方面是讲痛苦的可怕,但更可怕的,就是轮回本身的意思——轮回。轮回就意味着我们会一次又一次地去感受痛苦,以前遭遇到的情况,自己还会一次再一次地去感受。我们不能说现在我远离地狱了,我远离旁生了,现在我远离了痛苦了,我就万事大吉了。并不是说只要以前感受过一次痛苦,我就不用再感受第二次,没有这样的情况。之所以称之轮回,就说明以前感受过的很多痛苦还会一次又一次降临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不解脱,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

因此,作为修行人,我们应该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为了避免以后再遇到这种痛苦,现在就要提起心力,认认真真地闻思修行,通过上面的智慧来鞭策自己精进修法。

回过头来说,这些痛苦都是因为贪欲造成的。有些贪欲比较大的人,由于他想要获得男女的身体,想要享受欲妙,就去自售身,最后“任由他指使”。他自己会这样想:如果不自售身,可能连妻妾都找不到,就没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了,而把自己卖给富人,能获得一点报酬,可以取妻生子,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像这样,只是获得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但是付出的代价非常高。贪欲非常强烈的人,他要获得这么可怜的一点点的快乐,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一点上,其实轮回当中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内,其实都是在犯同样一个毛病,把欲妙的快乐无限地夸大,而追求欲妙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痛苦或者以后会遇到的痛苦,却往往是准备不足。所以,我们冤枉地受了很多很多痛苦,而这些痛苦都来自于贪欲。

今生当中这些痛苦,像“任随他指使”,是来自于贪欲。还有一种“任随他指使”是指,如果我们不彻底地斩断贪欲心,还会不自主地飘流在轮回当中。飘流轮回就是随他指使了,随谁指使呢?随业风指使,我们毫无自由。就像我们的身体落在了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当中一样,这时候我们根本没办法控制,只有随波逐流。如果我们不斩断贪欲,在轮回当中飘流,也是毫无自在,随他指使。

欲欺凡夫谓:为求谋生故,

虑丧赴疆场,为利成佣奴。

被欲望欺惑的凡夫他是这样讲:为了存活和谋生的缘故,自己必须要去参加军队,这样才可以谋生、获得活计。“虑丧赴疆场”——他当兵之后,在很害怕丧命的恐惧当中,奔赴疆场,为了利益最后成了别人的佣奴。

下面进一步分析这个颂词。

“欲欺凡夫谓”:“欺”指欺惑、欺骗,被欲望欺惑的凡夫,经常是这样说、这样想,也是这样去做的。一个人的相续被欲望蒙蔽的话,他一切的身语意经常会处于颠倒迷乱的状态。

首先他的心迷乱了,他不知道真正要获得安乐的话,必须要放弃欲望。他的心被无明和贪欲所迷惑,他觉得只有拥有很多的资具,才能获得快乐。因此,他的心是处于颠倒。

第二,他的语言也处于颠倒,因为他的心颠倒了,那么由心推动的语言也是颠倒的。比如颂词中的“凡夫谓”——他是这样讲的:“‘为求谋生故’,必须要去当兵。”因此,他的语言也是颠倒。

第三,他的行为也是颠倒的。他的心颠倒的缘故,那么由心指挥的行为也是颠倒的,比如去杀生、偷盗等。

总之,被欲妙欺惑的凡夫的身语意三门,经常是处于颠倒状态。

同样,如果我们没有调服自己的欲望和贪欲,那么我们心中所想的,和佛法中所提倡的正确的因果取舍之道和修行之道,也绝对是背道而驰的。平时我们口里所说的话,比如要去追求财富,要追求好的受用,我们嘴巴所鼓吹的,和别人所谈论的,也都是这些内容。这也是颠倒的。另外,我们追求欲妙所付出的行为,也是颠倒的。

我们处在颠倒的身语意当中,要进行改正。首先要改正内心的观念,改正之后,我们说的颠倒的语言逐渐逐渐就少了,身体的颠倒行为也逐渐逐渐少了。慢慢的,我们才可以恢复到修道的正确道路当中。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认真观察、思维这些颂词的话,我们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颠倒下去,无法自拔。

颂词继续讲到,“求活谋生故”,为了求活、谋生的缘故,他想到去当兵。

对于当兵,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制度。有些地方,当兵是一种职业,如果你去当兵就会有军饷,有些地方是义务兵,有不同的情况。像中国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当兵可以说是出人头地的一种机遇,当时有人认为,如果想要从农村等落后地区出来,当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当兵之后,可能会有一些发展的前途。

现在还有一些情况,就是说当兵它可以升官,可以得到比较多的钱。比如在美国,当兵的时候,征兵办就会跟你说很多好处:如果你当兵的话,月薪多少,年薪多少,福利是什么,假如你阵亡的话,你家里会得到很大一笔钱,这样的话你的家人下半辈子就不用操心了……等等,说很多。他考虑到这些的时候,就会当兵。

还有,比如古代的将军他就会想:如果在战场上,我多杀敌,就可以累积战功,累积战功之后,我就生官,升官了之后,钱就多了……也有很多很多的考虑。

当然,有些人纯粹是为了发国难财,为了赚钱去当兵的。有些是迫不得已,找不到其他的谋生手段,就只有通过参军的方式来维生的。

所以,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从古至今,中国外国,真正为了利益众生,为了报效国家去当兵的人非常非常少,很多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的的确确是为了报效国家去当兵的,尤其是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但是在报效国家去当兵的这里面,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自利的成分。退一步,这些自利的成分我们就不考虑,就算作真正的报效国家,这种情况也不是很多的。很多人他去当兵,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的,所以他的发心就是贪欲推动的。

当兵之后,毕竟他是凡夫众生,他知道,一旦上了战场,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很有可能自己的生命就交代在那里了。“虑丧赴疆场”,他在这种心态当中很不情愿地奔赴疆场。

如果是有打仗任务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在祈祷:千万不要派我去,派其他人去。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业,既然你选择了当兵,尤其在战争状态之下,不可避免地就会被派赴到疆场当中去。

被派去的很多人,内心当中都是害怕死的。虽然在有些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中,很多人不怕死,但其实,很多人在上战场的时候,都是有怕死的心理,因为毕竟是一般的凡夫人,所以很怕死。总之,“虑丧赴疆场”是说,这时候心里是很恐怖、很忧虑的。

“为利成佣奴”:虽然他是为了得到利益去当兵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成为佣奴。如果在战场上被俘,就只能在别的国家当佣奴,做那些最劳累的活。比如在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战俘被抓到之后,要么就在集中营当中,要么在战俘营当中,要么被被派去做苦力,修公路、铁路,做最苦最累的活,吃最差的饭,病了之后也不给你看病,反正你死了就死了。

像这样,结果要么是死亡,要么是成佣奴。他自己是想要求活、谋生,而去报名参军的,但是他奔赴疆场时的状态,当然是“虑丧”为主了,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死亡,要么就成佣奴。

真正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财富的并不多,即便获得财富,所获得的财富和所感受的痛苦比较起来,也是微不足道。当然,这个颂词主要是讲战争状态下军人的情况。如果是和平时代,当军人可能要好一些,不用担心丧命什么的,但是上面讲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总之,因为贪欲心的推动,他去参军,最后有可能出现上面讲的情况,而这种身苦也是因为贪欲而获得的。

下面的颂词说,

为欲或丧身,或竖利戈尖,

或遭短矛刺,乃至火焚烧。

在这个颂词当中,“为欲”也是他的前提。因为贪欲,他遭受了很多痛苦:或丧身,或者被竖在利戈的尖上面,或者遭到短矛不断地刺自己的身体,乃至被烈火焚烧。

如果一个人对历史多多少少看过,或者关心过的话,其实这样的例子,在古今中外是太多了,数不胜数。而这么多例子都是“为欲”——因为贪欲导致的。

“丧身”当然很多了。像上一个颂词讲的有人在战场上“为欲而丧身”,或者是国家和国家发生战争,自己丧身,或者是去偷盗被抓住而丧身,或者是和喜欢的男女去相会而丧身,等等。

“或竖利戈尖”,这个呢也是一种酷刑了,当然呢这个“利戈”呢是一种长矛,我们理解是一种长矛,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是被刺穿,刺穿在这个利戈的尖端上面,就死得非常悲惨的,这个情况有很多。

“或竖利戈尖”:这是一种酷刑。利戈可以理解成长矛,被刺穿在利戈的尖端上面,死得非常悲惨。这样的情况有很多。

以前我看过一个女人被刺穿的图片,她可能是和另外的男人通奸,抓住之后被处以这种极刑,全身赤裸。在地面上有一根木桩,有茶杯那么粗,上端削尖,下端埋在地下,这根削尖的木桩从这个女人的下体插进去,贯穿她的身体,再从嘴里伸出来。当时看了看了这张相片感觉非常恐怖。在古代这种情况很多,但在现今社会中也还会出现这种情况。还有的是比木桩更细、更尖锐的长矛,像这样被插在上面的情况也非常多。

另外还有石刑,以前我也听说过这类报道,在一些伊斯兰国家当中,他们的教规和法律非常严厉,大多数国家不允许通奸,一旦发现之后,有很多处置方式。大概前几年,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当中有两个人通奸被抓住了,被当地的宗教法庭判处用乱石砸死,当时西方很多国家觉得过于残酷,进而开始营救,结果好像是有一个被营救了,有一个没有被营救而被处以极刑了。所以,在这些国家当中因贪欲被处以极刑、被砸死的情况也是很多的。

“或遭短矛刺,乃至火焚烧”——或者被抓住之后,用短矛猛烈地刺入身体而死,乃至于被绑在木桩上被火焚烧而死。

因此,贪欲引发的痛苦非常多,各式各样。当然,在整个世间、整个法界当中,众生的死法不可能只用一个颂词就能够代替,这里只是一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去观察和寻找,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这么多丧生的方式,这么多悲惨的死法,这么多身体的痛苦,其实就一个“因”——为欲,就是一个贪欲而引发的。上面讲的因为贪欲而引发的痛苦,只是在人间可见的,比较猛烈的、粗大的痛苦,而“为欲”引发的比较中等的、细微的痛苦就更多了。其实,只要我们还在轮回当中,只要还没有调伏贪欲,那么这种事情和这种痛苦迟早会降临到我们身上,我们肯定要为贪欲去买单的,因为因果是公正的。

那么如果说是这样一种情况,就说是你造了这些、因为贪欲,你或者丧生、或者不丧生,那么这些判决是某个人说了算的话,那么可能还有希望,因为这个世间上的法律再怎么公正呢,它都是、毕竟是人在制定、人在执行,所以如果单单是这样的话,可能还有点办法可以解决,但是呢这些因为贪欲而导致的后果它不是某个人来制定的、来执行的,它其实就是讲到了其实这些都是它的一种规律,没有任何人来执行,但是它是最公正的。它不受任何这样一种人的影响,除非自己忏悔,通过这种忏悔的力量去影响它,否则的话这样一种情况,绝对会出现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说是我们因贪欲造业之后,丧生或不丧生,这些判决是由某个人说了算,那么可能还有希望。因为这个世上的法律再怎么公正,毕竟都是人在制定和执行。单单是这样,可能还有办法解决。但因贪欲导致的后果,不是某个人来制定执行的。而是一种因果规律,没有任何人来执行,但它却是最公正的,不受任何人的影响。除非自己通过忏悔的力量去影响它,否则,果报绝对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其实,我们现在正在行持以后被丧生、被利戈刺、被短矛刺、被火焚烧、被石头砸死等之因——贪欲。有了贪欲并因贪欲造了罪业的话,这些果报有可能于后世就在我们身上降临了,所以这些内容并不是和我们无关的。

我们现在捧着书在看、在学习、在思考,好像这些人死的惨状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这些人,不管是因为以前的贪欲也好,今生的贪欲也好,他们的果报已经成熟了,而我们的还没有成熟而已,就如同一起服下毒药的人,有些人毒发身亡了,有些人身体里面的毒暂时没有发作,而我们很可能就是后者。所以,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绝对不可以想这和自己没有关系。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里所讲到的内容,都和我们有直接的关系,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成熟。但不成熟不等于没有,现在不成熟不等于以后不成熟。所以,我们不能像无事一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对治,什么正法都不修持,什么罪业都不忏悔,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我们学习这些颂词,其实就是要学习到对我们调伏烦恼有用的智慧,拥有这种智慧之后,或直接去调伏,或间接地对我们修法起到一种推动作用,无论如何都是很必须的。

上师在注释中也提到,现在很多人是在家学习佛法,有时候很容易处于两难的境地。我们行持的很多事情和工作可能是造罪业的,可能是违背因果取舍的,如果我们去做肯定会造一些罪业,如果不做又会丧失生存能力,没有办法生存下去。有时候我们说,既然罪业这么大,就换个工作吧?但其实在现在社会中,随随便便想要换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能够换一个无罪的工作,当然最好;如果换不了,我们就尽量少造罪业;如果连这个也避免不了,就只有去忏悔。

当然,因为这种工作,也有可能引发我们修道的强烈欲望。为什么呢?因为自己处于这种状态中,内心非常纠结痛苦,也许一些懂得修行的人就会这样想:轮回的确是没有意义,自己已经造了业了,现今处于这样的环境当中没有办法,只有努力修法,才能从中解脱出来。因此,如果已经处在这种没办法改变的情况,我们就只有多去忏悔,然后尽量地以此为缘,引发我们出离轮回的决心和修持解脱的动力。如果能引发起来,那么这个不好的工作,从这方面来讲,也会有一点意义了。

如果这种情况无法避免,我们就应该想,如何才能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其实佛在世的时候就有类似情况,现在有些客观情况也一样,很多大德也在论著中讲,无论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学佛。屠夫可以、妓女可以,乃至黑社会的人、乞丐,都也可以学佛。这些身份看起来是矛盾的,屠夫每天都杀生的,妓女每天是邪淫的,黑社会的人每天是伤害别人的,但他们也都是可以学佛的。

我们处于这样一种环境中,每一个人、乃至我们出家人,都没有办法保证说,自己从早到晚没有罪业、很清净,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一个相对比较矛盾的环境中学习。不管怎么样,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但不杂罪业的修行者在我们这个欲界当中非常少,几乎没有。每个修行者几乎都要杂罪业,有时候是生活所迫,有时候是自己的业力所迫,虽然知道不好,但是没办法控制自己,还是要做。

但是我们不能说,因为自己在造罪业,所以学佛是没用的。其实我们可以把这个作为更加迫切地想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的动力,深深体会到自己在轮回中真的非常不自在,即便是想要修法都没办法很自在地修行。所以就只有一个方法,赶快地去修持解脱道,或者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中,与诸大善人俱会一处,没有造恶业和产生烦恼的因缘,在这种环境中修行佛法,就不会担心退转,也没有矛盾,像想学佛又不能造恶业这样的矛盾,就没有了。

这样去观察去思维,可以从正面做一些引导;否则,因为我们前世的业力,有时候不得不去做一些伤害众生的事情,如果不懂得这样思考,有时候会陷入很大的纠结烦恼当中,很可能没办法选择学习下去,这是没有必要的。

前面我们分析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引发自己更加强烈的寻求解脱之心,尽量多忏悔,这样还是会有很多解脱机会和解脱希望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所造的善业应该强于所造的罪业,这个是有办法的。以前我们学习《亲友书》《俱舍论》时都有讲到,有些业可能成为重业,有些业造了之后不会成为重业的情况也有。如果我们修佛法时,勤发菩提心,对善法有很强烈的修行欲望,并经常地修行、串习,这样一来,修习佛法的善业将会成为重业。

我们还可以用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方式,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通过念佛法门,可以压伏自己今生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这在很多往生经论法门中提到过。如何在无法避免造业的情况下,还能获得解脱呢?这是个很好的选择。

还有,我们应该尽量地让这些罪业成为轻业,虽然自己在造罪业,但是不要让它成为重业,比如不要有主动造罪的意趣。那么被迫造的有没有罪过呢?有,但比起很有兴趣地去造,还是差得很远。此外,造业之后,要以惭愧心和后悔心去对待它,这样也可以让它成为轻业。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们还是有解决办法,并非真正处于矛盾中而没办法出来。在这样一种困境中怎么突围,怎么让自己还能好好地去学习佛法?这方面还是可以做一些取舍的。我们应该尽量往这方面思考。

寅二、阻碍解脱机会:

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

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贪欲心大的人追求欲妙、男女,这会阻碍自己修行解脱。此处以求财为例,求财的时候有积财、护财、耗尽财富的痛苦,应该知道财富有很多祸害。因为贪执财富而导致心思涣散的人,想要从轮回和痛苦中脱离,将会遥遥无期,很难有解脱的机会。

此处以耽执财富、金钱为例谈到很多过失,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个是我们没有钱的时候要去找钱,去积累财富,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我们要去找工作,要去观察到底赚不赚钱,积财和打拼的过程很辛苦;

第二个是护财,得到财富之后要操心怎样去维护它。很多人通过炒股或者其它做生意的方式赚了钱,就要想如何不让这些财富贬值缩水,这种保护过程也很麻烦。还有一些人通过一番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和资金,要维护它正常地运转下去,也是必须要想尽办法解决的问题。这种护财的过程也是痛苦的。

第三个就是耗尽的过程。财富怎么用,财富耗尽的时候怎么办?像这样也有痛苦。

因此,有初、中、后三个阶段,从最初找钱到中间护财,到最后避免耗尽的过程都是很痛苦的。

在这个过程中,找不到财富固然痛苦,但找到钱之后,他还是有痛苦的。找不到钱的时候,这种阶段的痛苦是不一样的,他没有钱他很想得到钱。而有一点点钱的时候,他的痛苦和前面又不一样了。前面是没有钱去找钱,现在是有钱,开始产生保护的心态。有了钱之后,又想如何让它扩大,想方设法避免它缩水、避免它倒闭。这个时候,很多众生他是从早到晚都在想办法:怎么样让它不要倒闭,怎么让它赚更多的钱,怎么样去面对别人的竞争,怎么样在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怎么样壮大……总想这些。所以找不到钱固然痛苦,找到钱之后也还是痛苦。

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有一匹马就有一匹马的痛苦,有一包茶叶就有一包茶叶的痛苦。观察世间的很多事情,的的确确就是这样的。

因此,“应知财多祸”,应该了知这些财富给众生带来了很多灾祸。当然,我们前面提到了,财富本身并不是灾祸,而是我们对待财富的态度。当财富遇到我们的贪执之心的时候,就可能演变成为灾祸,而在一些有智慧的人、或者圣者手中,它不会成为灾祸,因为他的心是开放的。

“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就是说因贪执钱财导致心涣散的人,想要从痛苦当中脱离出来,是很困难的。他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恶性循环,今生中因为贪欲而寻找财富的过程中有很多痛苦,在得到很多痛苦的过程中,又引发更强的贪欲,贪欲又驱使他去追求,像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脱苦遥无期。如果我们看不淡贪执,不把它减弱,我们就找不到真正解脱的机会。

当然,此处是以财富为例,上师在讲记中也提到可以把它换成男女——“积护耗尽苦,应知男(女)多祸,贪男(女)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对于男女,如何“积护耗尽”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最初没有得到男女的时候,自己在追求过程中会有痛苦,这相当于“积”的过程;得到之后,要考虑怎么样去保护她,不要让她被别人夺走,这就是“护”的过程,这个时候总是担惊受怕,也是痛苦的;而“耗尽”则是害怕她生离或死别,害怕自己喜欢的人远离了或者不再爱自己了,缘于此我们也都会感受痛苦。所以“贪男(女)涣散人,脱苦遥无期”。

因此,不管贪人也好,贪财也好,贪名也好,还是贪地位也好,如果我们的相续被贪欲所控制,真正要从轮回痛苦中出离是很困难的。其实也是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如果修行人想要解脱,就必须要放下对轮回的执着。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想要解脱,同时又想获得轮回的财富或欲妙,这本身就是矛盾的,就像水和火不能放一起。一个是想要从轮回的一切苦与乐当中解脱的心态和方向,一个是贪执我想要拥有的这些东西。如果一个人相续当中出现这两种心态,想要在这种心态当中,离开或者摆脱轮回是很困难的,脱苦遥无期的原因就在这里。

这就是提醒我们修行者,如果真正想要获得解脱的话,必须要做详尽观察,轮回到底是什么状态,解脱到底是什么状态。只有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很清楚了,自己再做评判和取舍,才会知道轮回的确是多祸的。轮回当中就是充满各种痛苦,没有任何可留恋之处。通过系统观察轮回过患,就会产生这样的心态。然后再去观察解脱的种种安乐,观察完之后,确定下来,的的确确解脱的安乐要远远超胜轮回当中的一切安乐。

只有把这个问题在自己内心中完完全全确定下来,我们才会有放手轮回的机会。否则,我们对于解脱道本身的安乐,就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而且我们还会认为轮回当中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追求,值得我们去拥有。我们认为其中有些东西可以让我们获得快乐,我们自然就不愿意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佛。因为我们并没有认知到,学佛解脱之后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如果我们对这个很模糊,就不会愿意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学佛上面,我们肯定会把追求世间的快乐放在第一位,学佛往后排。

宗萨仁波切他老人家在《不是为了快乐》这本书当中也是讲,很多学佛的人,安排生活中的轻重次序的时候,修持佛法往往都是排在最后一位的。把所有的事情,比如工作、家庭、社交、旅游、购物等排完之后,最后一位才是修法,修五分钟或者十分钟。如果是这样,想要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可以知道,是很困难、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上师老人家在讲《入行论》或其他地方开示时,再再说到应该把佛法放在主要的位置上。

因此,我们应该把“排在最后的佛法”的地位往上提,提到主要的位置上,而让其他的成为次要,只有这样,我们修行佛法才有一点希望,否则成就佛法非常困难。

这节课就学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