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40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继续学习不认真修学就会堕入恶趣的道理,今天通过理证加以说明:
癸二、理证之依据:
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刹那之间造下的重罪,可以让我们在历劫中住于无间地狱,何况无始以来,我们所造的罪业无量无边,已经积累了很严重的堕恶趣因缘,失去善趣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刹那造重罪”:前面分析过“刹那”有两种——时际刹那和成事刹那。“成事刹那”是指做一件事情从最初到结束。有些注释中解释,造无五间罪主要是指成事刹那。比如说杀母的无间罪,从开始准备杀到最后杀死结束之间,叫做一个成事刹那。在一个刹那中造下杀母的无间罪,将于一个中劫中住于无间地狱,感受无间地狱的强烈痛苦。
“时际刹那”就是时间刹那,一弹指有64个刹那,是很细微的时间概念。第一品讲到,对菩萨生嗔心,有多少刹那嗔心就堕多少劫的地狱,这个刹那就是指时间刹那。如果对殊胜对境生起恶心,因为对境殊胜之故,依靠殊胜的对境造了多少刹那罪业,就需要在这么多的劫数中住于地狱。所以造恶业、造重罪、造定罪是很容易的事情,我们很容易在刹那中就造下了罪业,而且历劫住于无间。何况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积累了很重的罪业,失去善趣就更不用讲了。很多罪业累积在我们的相续中,还没有成熟果报。要消掉这些罪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没有成熟之前猛烈忏悔;第二种就是堕地狱,通过受苦的方式消业。两者比较起来,虽然忏悔的时候比较痛苦,但这种痛苦比起通过地狱猛火清净罪业就轻多了,相比之下是非常快乐的一种消业方法。
我们应该认真观察、思维这些问题。有时侯我想:为什么佛经中讲得这么清楚,而我们就是不去遵照实行,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因果很微细,堕地狱等很多事情通过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所以,我们从骨子里面还没真正接受这种说法。虽然佛经、论典中反反复复讲得清清楚楚,但在我们的内心中还没有完全接受、相信这种说法,所以还是不能正确取舍因果。
但是我们在做世间事情的时候往往很精进,什么原因呢?比如去上班我们会很精进、勤奋,因为那种因果很浅显,一个月发一次工资,或一个星期发一次,时间很短,这种因果就容易体会到。一个月精进工作,到月底就会拿到钱,做工是因,拿钱是果。这种因果就很清楚,所以你很愿意卖命。但是,佛教中讲的因果很隐蔽,造善业获得解脱、造恶业堕恶趣,这是很隐秘的因果,对于初学者来讲比较难接受,所以我们做善法总是不如做世间法那么精进。
对我们而言,做世间法的因果很明显:如果偷懒、迟到就会被扣钱,它关系到你的切身利益,扣钱的因果直接能感受到,自然会很自觉地遵守,因为害怕出现恶果。但不管是善因得福德,还是恶因受地狱火烧的痛苦,对很多人而言都不是可以直接体会到的。这不是一个月的事情,也不是一年的事情,他认为:“这是死了之后的事情。”所以,对我们而言,内心中没有完全接受,多少会有些疑惑,所以处理这个事情时就不会精进。
怎么办呢?历史上曾有一些修行者示现神通开晓因果。比如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目键连尊者就用神通把他们带到地狱中去,他们亲眼见到地狱就立即精进了;佛陀以神通把弟弟难陀尊者带到天宫和地狱去看,他也立即精进起来了,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虽然我们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因缘,但还可以通过其他的因缘,如多观修、多祈祷和诚信佛语的方式,尽量在相续中种下因果不虚的正见。多观察,因果正见自然能生起来,就可以真正精进。
佛法的根本就是信仰因果不虚,如果我们真正对因果不虚产生了决定的信受,那没什么不能精进的。我们现在不能够精进,就说明对于业因果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接受,或者接受的程度不深。“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我们相续当中按理来说是积累了很多罪业的,这些罪业一旦成熟暴发,是没办法承受的。但现在我们好像没事一样,天天还在追求世间的快乐,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行佛法上。我们还需要在佛法上多下工夫,才可以打消我们相续中的疑惑,从而产生精进。
然仅受彼报,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复生余多罪。
前面讲过受果报的情况,造下一个重罪就会堕入地狱很多劫,何况是无始以来的罪业,肯定会“积重失善趣”。但这个颂词讲单单感受以前的果报,还是不能够脱苦,为什么不能脱苦?因为受恶报的同时,又产生了很多其它罪业,这些罪业又要成熟它们的果报,所以,受恶报的同时又造了罪业,造了罪业又受果报,受果报又造罪业,像这样恶性循环,很难从恶趣中获得解脱。
上师在《入行论讲记》中讲,复活地狱的众生堕地狱之后,看到其他众生时,就像看到杀父仇人一样,立即产生难忍的嗔恨心,由于业力所现,随手就抓起兵器,以极大的嗔心互相砍杀,一方面他在感受地狱的痛苦,一方面又在内心当中产生很强烈的嗔心罪业,受罪报的同时还在造很多新罪。这是讲地狱众生。
饿鬼道的众生在感受强烈痛苦的同时,仍然经常产生悭贪之心。悭贪之心也是一种烦恼、恶心。或有些大力神,在受痛苦的同时经常产生害人之心,这是在受恶报时“复生余多罪”的事例。
旁生也是同样的情况:一方面受恶业成熟感召的果报堕到旁生道,受恶报的时侯又在造其它恶业。比如食肉动物在感受恶趣苦的时侯,必须要以捕杀其它动物才能生存,旁生杀生也是杀生,也是恶行,仍然会积累杀生的恶业。
我们觉得食草动物以草为食,经常被其它猛兽欺负,应该不会造罪业,但真正仔细观察,它还是会造罪业。比如它被其它猛兽追赶、撕咬的时侯,内心中会有嗔恨心;为了所谓的地盘、领土、交配权,看起来很温顺的食草动物也会互相打斗,这些都是属于造罪业的情况。所以即便是食草动物,也有很多造罪业的机会,在遭恶报的时候,还会造其它罪业。
以此分析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造恶业多,堕恶趣的时间就长,所以多数众生处于恶趣当中。
恶趣众生是不是绝对没有办法从恶趣中出来呢?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转生善趣。虽然它长时间在造恶业,但有时侯也会生起善心,做一些善行,有这些善行就会有善果。但是从普遍的角度来讲,它必定是恶多于善,投生恶趣的机会、时间要多得多。
以盲龟遇木轭的比喻来讲,盲龟一百年上浮一次,上浮一次代表它生一次善趣,从一百年只上浮一次的比喻可知,众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恶趣,很少的时间在善趣,虽有生善趣的时侯,但是多数时间都在恶趣。我们如果堕入恶趣,同样也是大多数时间在恶趣,少部分时间在善趣,这又何苦呢?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暇满人身,完全可以避免堕恶趣的后果,我们不能被动地到了那步才去想改变,现在就可以改变,不能等到堕恶趣之后再去改变,这是没有必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想到堕恶趣的可怕、恐怖,现在开始就要精进地取舍。
辛三(得后不勤而舍)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壬一、略说: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现在已经得到闲暇的人身,如果没有依靠此身修持善法,在所有自欺当中,就没有超过这种自欺的了;在所有的愚痴当中,也就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事情了。因为得到了暇满人身,就有了修持善法的最好工具,修持善法最好的机会已经获得了,不修善法就是最大的欺惑、愚痴。
《亲友书》讲过:获得人身不修善法,就好像得到了一个黄金盘用来装粪便一样。黄金盘有其殊胜的价值,装粪便完全可以用其它容器。同理,暇满人身就像黄金盘一样非常珍贵,用人身去造恶业是很可惜的事情,暇满人身可做旁生做不了的善法。比如说粪便可以用陶罐去装,但陶罐就不能打成价值高的黄金首饰或者塑成佛像,而金盘就可以。旁生等身份做不了修行出世间道、发菩提心的善法,而暇满人身就能发菩提心、修持殊胜的解脱道。既然我们得到这么好的身份,用这个身份去做下劣的事情就不合理了,应该用此身份去做最殊胜的善业。因为殊胜的善业以其它的身份不可以做到,必须是暇满的人身才能做到,而我现在已经得到了暇满人身,当然可以修持最殊胜的善法。如果得到暇满人身不修善法,这是最大的欺惑、愚痴。原因就在于此,讲得非常清楚。
壬二(广说)分三:一、思维愚笨之果报;二、呵责彼本体;三、观察彼因。
癸一、思维愚笨之果报:
下面两个颂词第一个是思维死亡时的痛苦。第二个是思维死后的痛苦。首先是死时的痛苦:
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已解此”是已经完全了知舍弃菩提心、违越学处的过患,但是因为愚昧所致,还在懈怠懒惰中虚度光阴,就会在临终的时侯产生极大忧苦。
中阴教言讲,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今生当中经历的一切事情,都会像放电影一样重新又放一次,那个时侯回忆得很清楚——哪怕你在某个地方吐了一口痰,这个事情当时很快就忘掉了,但在中阴的时候都能回想得清清楚楚。所以,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在临终的时侯都可以回忆起来。那时会想到:我已经了知了菩提心的殊胜、违越学处的过患,但是因为愚痴,对于取舍之处没有真正去观察,因为怠惰而虚度光阴,没有努力修学,因此产生很大的忧苦,生起后悔莫及的感觉。
下面这个颂词讲死后会产生的痛苦:
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
今生如果没有认真修学,造下堕地狱的罪业,一旦堕入地狱之后,就会被地狱狱火所焚烧。一方面地狱火的温度非常高而难忍,另一方面时间非常长,中间不会有停息。世间火烧到一定时候人就死了,神识离开身体,痛苦就不会再有。但地狱火烧身不是这样,不会把你烧死,会一直长时间保持最为痛苦的状态——不会昏迷、窒息,更不会死去。
“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这是指感受“身、心”两种痛苦。第一是地狱火烧身的痛苦要长久感受。第二是后悔的火烧心的痛苦也要承受,身、心都会痛苦而没有快乐。
学习这个颂词时要这样思维:现在我们是以一个快乐者、自在者的身份来学习这个颂词,似乎颂词中的情景离自己特别远,没有丝毫关系,但如果我们真正懈怠懒惰下去,没有认真修行,一旦堕到地狱之时,颂词所描绘的情况就会真实再现在自己身上。现在地狱中,仍有无数众生正在感受痛苦,正在承担以前所做恶行的后果,为此付出代价。如果我们不认认真真修行,就会变成第二批受苦者。这不是佛恐吓我们,我们观察后知道因果不虚的道理,那么,如果我们在修行佛法时没有谨慎取舍、没有思维果报,一旦荒废时光,累积了很多罪业,临死时痛苦就会降临在我们自己身上。
所以,对颂词的内容要做身临其境的观想,只有这样才能体会颂词当中殊胜的加持。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