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27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分三个主要内容。前面部分主要是讲共同的前行,引导我们生起出离心,打破对今生后世的执著,生起希求解脱的意乐;后面部分是生了出离心想要解脱之后,积资净障,修持内加行。

内加行是让我们的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进一步行持正行大圆满的殊胜修法。这些修法有大乘的皈依和菩提心、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短时间内圆满资粮、迅速得到上师加持、证悟心性的殊胜方便。这些修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前行,但在内心中修行的时候,完全可以作为正行。因为这些修行的方式不是完全按照前行进行安立的,前行的皈依中也有相应于大乘、密乘的意义,发菩提心也同样如此。

自宗的前行修法都比较甚深,逐渐修持后可以不断让自己的心趋向成熟。现在我们学习的是三个修法中的共同外加行,其中有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按照宗喀巴大师殊胜的观点,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主要是打破对今生的执著。众生执著的方式有执著今生的,也有耽著后世的,打破耽著今生主要是观修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后面两个内容是轮回和业因果,主要是打破后世的执著。

思维如何打破对今生的执著,可以通过观修暇满人身的难得来转变。如果不了知暇满难得,就非常可能用暇满的人身追求今生的享受。

这个人身听起来似乎是一个身体,但其实暇满人身包括身、心两个部分,尤其是以心来安立的。身体是通过五蕴为本体的,暇满人身其实就是现在的五蕴,它有一般的五蕴,也有殊胜的五蕴。殊胜的五蕴就是指能够修持正法,能够对今生后世起到关键所依作用的暇满人身。通过了知这个人身难得从而让我们从追求今生五蕴的享受,转变成追求殊胜正法、追求解脱。从这方面让我们放下对今生名闻利养等等的执著。这也称为转心法。

在暇满难得中,我们学习了思维本体闲暇、思维特法圆满,也安立了暇满难得的数量差别,还有难得的比喻等,有些以前讲圆满了,有些讲了一部分。第四个科判安立的是数目差别。

上堂课分析了所有六道众生的数量和人天善趣的数量比较,差距非常大。虽然人和天的数量都比较少,如果从受用的侧面来讲,人身当然比不了天身。天身光明高大,而且受用非常圆满,基本没有粗大的痛苦,而人身有苦有乐。但是从修学佛法的侧面来讲,人的身体远远超胜天人的身体。由于天人太过享受,方方面面太顺了,所以内心不易生起要解脱的思想。

第二,天人的身体不是获得修行佛法的基础戒律——别解脱戒的所依。天人身份无法获得殊胜的别解脱戒律,而人身就可以。这些都是属于遍知佛陀观察后如是确定的。为什么如此呢?从一个角度来讲,别解脱戒一定要有出离心,而天人过于享受、放逸的缘故,很难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偶尔生起也不能够作为别解脱戒的稳固所依。而人身就可以产生比较稳固的出离心,在此摄受下的别解脱戒律就可以完全守持。还有,天人的身体构造等因素也不太适合守持殊胜的戒律。

由此可知,天和人的身份难得,但是人身从修行解脱道的角度来讲,比天界的身份更难得。二者之间并不是比谁受用更好,如果仅仅比受用,可能天人远远超胜于人。但此处安立的是能够修法的暇满人身,人的身份比天人的身份从修行佛法的角度来讲还要稀有难得,尤其是暇满人身。

按照《俱舍论》等的观点,人的身体超胜于其他任何五道。在人道中,如果从四大部洲进行分析,北俱卢洲基本上没有修行佛法的机缘,不是真正的佛法根基。很多地方都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这三洲的人身可值遇佛法,可以修行,而这里面南瞻部洲最为殊胜。虽然南瞻部洲在经论中划分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基本可以肯定现在的地球是南瞻部洲。

在这么多人中能获得暇满人身是很稀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它的因难得,果也就难得。就好像世间的黄金、钻石为什么稀有珍贵?形成这些稀有金属、钻石的因素难以积聚的缘故,所以显现的黄金、钻石、宝石就非常稀少。它的因缘难以具足,从而导致它的果很稀缺。

现在分析在整个众生当中人身难得,而且暇满人身更加难得,也是由于因缘难以俱全的缘故。今天要学这个内容。

这样的暇满人身也并非是偶然或侥幸获得的,而是多生累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的果报。

具有闲暇和圆满的人身并不是偶然或者侥幸。按照我们现在的说法来讲,是不是谁的运气好就会遇到佛法,谁的运气好就能够生起很强烈的信心?在佛法中、在整个世间中,没有纯粹的叫做偶然或者运气,所有的现象都有前因。

但是并不是说因缘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可以改变的。以前没有这个因,通过不断的努力,因就具足了。所以这个因通过发心等其它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从轮回的因变成解脱的因,也有可能从解脱的因变成轮回的因,它本身来讲是无自性的。所以因缘、业其实可以改变的,这是它的特征之一。如果业因无法改变的话,那么我们不管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什么作用。业可以改变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这里面讲这种人身不是偶然或者侥幸得到的,是多生累劫中积聚二种资粮的果报。积聚二种资粮是要得到能发菩提心、了知空性的人身。人身程度也有高有低,有些人身能够接受、修持空性;有些人身能够发菩提心。既能够修空性又能够发菩提心的人身,就是积累了两种资粮——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如果这两种资粮以前都积聚过,现在的人身就可以在这个上面修持福慧。

二资粮主要是前世曾经修过善因的结果,分别来讲就是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这两个方面是修行过的。在修持福慧二种资粮的时候,有些人前世福、智两种资粮修的多一些,今生他的暇满人身就显现成又是暇满又是利根的;有的可能前世福德修的多,智慧修的少,他现在的暇满人身的福报就会多一些,但是了知空性的智慧肯定要少一点;有些可能前世智慧资粮多一些,福德资粮少一些,所以显现上面可能是比较有了知胜义的智慧,但是世间的身体还有受用等可能不是那么圆满。现在能够得到暇满人身,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积聚过福德或者智慧两种资粮,这个不是侥幸的、不是运气,一定是必然的。

既然现在我们的暇满人身是以前修集福资的必然结果,那么现在我们继续修持殊胜的福德和智慧资粮,也必定在后世继续获得暇满人身,而且这个暇满人身的质量越来越高。高质量的人身换成现在的术语来讲就是利根者,有些人根基利到什么程度?过目不忘,或是法义听了就懂,懂了就不忘、很容易相应,一听了之后就证悟了,那种是利根的具体体现。而且怀疑心非常少,信心非常强烈、深厚等等。所有修道的要素在他身上体现的非常圆满。这都属于业果或者因果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的人身是以前我们努力过,那么以后我们能不能获得人身要看现在努不努力。以前大恩上师也曾经在微博中发一条教言,说现在我们的一些福报,是以前我们的善因。下一世会不会继续受用呢?要看现在我们会不会继续修持这种善根。老人家打比喻就像手机一样,现在我们用的手机能打电话,说明我们昨天或者以前充过电。如果现在用完了不充电,明天就用不了。比如说现在很多人很有福报,如果只是受用福报,没有再继续投资善根的话,当善根用完何以为继呢?当你今天手机电用完了,你凭什么说还可以继续用?没有电了就必须再充电才可以用。这是个很好的比喻来说明这样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讲暇满人身?当然这里面很多必要性,生出离心等等,但是这里面也有个理念,就是说我们现在的人身是以前努力得到的,以后还能不能够再一次受用这种殊胜的善根形成的人身呢?就要看我们现在是否继续在人身上面修持善法。如果再继续修,那就还可以获得很多使用这种身份的机会。

我们以前也讲过,大恩上师在这堂课之前也讲过,按照《前行备忘录》和其它地方的观点,要获得暇满人身有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必须守护戒律。有的时候是五戒,有的时候是十善等等,守戒律是获得人天善趣的正因。如果守的戒律很圆满可能是生天的因,也可能是得人身的因。我们现在当然是讲人身了,获得闲暇的因就是守戒。

获得圆满的因是什么呢?圆满的因是必须修持布施。有些地方经常讲布施之后会得到很多的财富,你得到人身了,又有这样的财富受用,在这个基础上不需要过多的劳作。因为以前修了殊胜的因,今生财产方面比较富裕充足,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劳作和操心钱的问题。

有些地方还讲要布施和安忍,安忍可以获得相好等等。但我们在延伸的时候,得人身后还可以具足精进、禅定、智慧的本体。当然有些地方主要指布施和安忍,主要强调这两种。但是如果以前你对善法精进喜欢,今生中你也会有一种威力,这也是精进的果。比如今生做事很顺利,或具有威德、具有能力等等。我们修了禅定心很清净。如果有了智慧可以分辨诸法的自性。

当然得人身主要的因是持戒,得到圆满的因是布施和安忍。得暇满人身的第一个因就是守持戒律,第二个因就是修布施和安忍。通过修布施和安忍会非常庄严、财富比较多等等。单单这两条还不够,这两条能够让你成为一个富裕的人,就像现在我们世间的富裕的人,第一他一定曾经受过戒律(至少一条以上戒守过的);第二曾经做过布施,这个人肯定很有钱,但是他有可能很丑,我们现在也看到一些富裕的人,但一看这个人好像不生信心了,长得怎么这么丑啊?他可能没有修安忍,相貌就可能没那么庄严。有些人可能修了安忍,没有修布施,所以他很庄严没有钱。

有些人又是得到人身了,又有钱,又很庄严的这种,他的这些因素都具有了,但是不信佛法就不算是暇满人身,缺少第三个条件——发清净的愿。修了持戒、布施和安忍,还要发愿以这个善根获得暇满的人身。如果发了这样的愿,善根就朝你所发愿的方面去成熟,你也就可以获得能修持佛法的暇满人身。

如果没有发愿,你虽然修了布施、安忍和持戒,但是不确定得到能够修行佛法的暇满人身。或许成为一般的暇满人身——一个穷人或者富裕的人,或者成为一个丑陋的人。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例。要得人身,大概的来讲,就这三个因素。

这三个因素不是那么容易具备的。尤其守持戒律,很多人没有这个概念。一说持戒,马上想到这是个大束缚。我能不能不守戒律?从某个角度来讲,你守戒不守戒都是自由的。但是,如果你不守戒的话,后世得人身的主因就没有了。后世得人身的主因是守戒;圆满的因素就是布施和安忍;然后还要发清净愿。

很多众生都不具有这些条件。在《广论》等经论里面有讲,人死之后再转人的非常少;从恶趣死了之后转人的极其稀少——恶趣的身份根本没办法持戒的。善趣的人中,真正守戒的人少,能够修布施和安忍的人也少,能够真实发清净愿的那就更少了。所以暇满的人身极其稀少。为什么稀少呢?因太难具足。

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这些条件;有些人知道了,但却想方设法地给自己找不做的理由。只要愿意找,理由总是有的——我今天没有空,这个我做不到等等。只要这样找理由,就说明你内心没有意乐。所以像这种时候上师们就会算了。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给自己不修善法找很多理由的话,在后世是没有理由可找的。那时业因已经成熟了,该有的善因你没有修;不该有的恶因你又做了很多。就像世间很多可怜人,经常生病、没有钱等等;还有恶趣的众生。一些修学佛法的佛弟子中,有些人信心老是摇摆;有些人有信心但家里人不支持、没有自由;有些人没有钱;有些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怪谁呢?只能怪以前你自己没有修这个因。

很有可能上师在上一世的时候,曾经告诉你要这样这样做,但是你给自己找很多理由,没有时间或者怎么怎么样。今生那么就欠缺这些了,这没办法了。现在这种情况是谁造成的?现在这个情况是你自己造成的!以前有的得选择的时候,你没有选,所以现在就怪不了任何人。

现在我们有自由、有得选的时候,就不要再去可以选的不选。而且上师们经常给我们讲,这些因素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我们还继续找理由,认为没有时间、没有空等等,那么以后还是这样,或者比现在还要差。

这个暇满的人身不太容易得到。你自己要去配合,自己要去做。这个方面做得越多,获得的暇满人身的质量就越高,修行佛法就越容易相应。因为这个暇满人身,刚刚我们也讲了,是分了很多档次的。高质量的暇满人身,就是上根利智,这样的暇满人身很容易解脱。上根分三种——上根的上根、上根的中根、上根的下根,也许上根的上根还要分很多层次;中根有中根的上根、中根的中根、中根的下根;下根有下根的上根、下根的中根、下根的下根。这些都是属于人身中的不同分类。

这些分类是谁来分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当然是在我们不了知,在烦恼或者业力的驱使下选择的。我们现在越努力,以后得到的暇满人身质量也就越高;现在我们想方设法地逃避、躲闪,没有花很多时间去认真修行的话,以后就不会得到那么完美的暇满人身。这些因和果之间可以划等号的。付出多少因,得到多少果;如果不付出这个因,也没办法得到这个果;如果完完全全做了错误的因,就会完全丧失暇满人身。

有人会想,既然像你所说的,或者像佛法中所讲的人身这么难得,为什么现在还有这么多的人身呢?如果按照你的观点来讲,现在地球上总共有七十亿人口都是不可能的。还有这么多学习佛法的人,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人身这么难得,还有这么多的人相继得到人身?原因何在呢?

实际上来看,一方面人身的确很难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地狱的众生、恶鬼的众生、旁生、还有其他人道等等,这些众生的基数是很大的。这么多的基数中现在能够显现七十亿的人口,这对于无量无边的众生来讲是非常难的。所以众生基数大,这个是第一个原因。

但是如果所有人都不修暇满人身,基数再大也没有用。这里面有个微细的地方,因为业因果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是说造了这个业,果就马上成熟的。有些业因是很多劫之前造的,但是当时它的力量不够强大,所以还没有成熟。在这过程中,他就堕恶趣了,比如旁生、饿鬼。但是他相续中的善趣因缘或者种子并没有消亡,因为没有遇到消亡的因。也就是说,在这么庞大基数的众生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众生得善趣的业因种子尚未成熟、正在酝酿。当堕入恶趣的恶果成熟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他的善根会成熟,这时他就会转成人身。

所以我们就不能断章取义地引用《入行论》中所言,“只要堕恶趣很难起来”,如果以前没有修学佛法、值遇佛法,那现在就没办法修学佛法,也就会越堕越深。这样就好像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是不是就永远起不来了呢?

从总的趋势来讲,众生在流转中,在恶趣呆的时间多,善趣的时间很少。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考虑其它的因素。尽管在无量无边的轮回中,得善趣的身份很少。但是有的时候也会发善心,有的时候也会守戒律。这些戒律可能力量还不是那么大,但是善心、善根是会慢慢增长的。业因果的增长是一种作用。在增长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其它因素的制约,没办法增长那么迅速;没办法直接显现成善趣果的因。现在虽然没有造、没有修。但是以前的这个因在我们相续中就像一个种子一样。

无始轮回中各式各样的种子太多了,没办法衡量。这里面也有很多让我们转为人身的种子。平常说的一念轮回,就是说当你发起一念时候,这就是一世的果的因。我们在人间的时候,有时发起守戒的心。有时候守戒可能是没有那么圆满,但是总是守过戒;或者是发愿一天不杀生、不偷盗。这些都可以成为后世获得人身的因。但是力量不大。

我们在恶趣中受苦不可能是永远的。有时候这么一想,就堕地狱了,在地狱中又造业,也没有修善法,就继续堕。从大的方向来讲是这样的。但是在地狱中所造的业,不能肯定马上第二世就要成熟了。如果不是第二世成熟的话,那么当你在这一期地狱的寿命终结了后,就有可能是以前相续中善因体现成熟后从地狱上来,在人间冒个泡又下去了,像这样起来翻个转就是因为有善根。因为力量不够大,可能人间待几十年又下去。

所以业因果不是今生造了第二世马上成熟,有时是今生造了,可能中间会隔几世才会成熟,业因果很复杂、业网很广大。即便是在恶趣造中的业会不会第二世无间成熟?有些会,有些不会。所以就有些缝隙让我们得到人身的机会,因以前在人间曾经造过一些善业,这些善业会有作用。

大多数人死后没有把握能生善趣。但今生中造了恶业,是不是第二世一定要堕恶趣这也不确定。因为有时一个业的力量会连续多世成熟,以前造过一个业今生变成人,死后虽然今生中没有造什么善业,但以前的善根还没有用尽,第二世、第三世再转人,这情况也有。不能说造了业下世一定会堕落,很有可能会堕落,因为没有造善根的缘故。但是不是完全确定呢?这个不好确定。所以我们说人身难得,难是难,但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现在,很多旁生、很多人都没有造善根,会不会这批人死完后人就很少了?因为大家都在造堕恶趣的业,到处是杀业、偷盗、邪淫,会不会过几十年后,人从七十亿骤减为十亿,再过一世时骤减为1亿,最后就没有了?这是不会的。因为我们这地方,这些人的业没有用尽还会继续转人,还有一些以前在恶趣中的众生中间有缝隙时出来了,也可以转人,因为基数很大。为什么基数大?是无量无边的数字。总会有些人恶趣的因中断一段时间,善因成熟了就会转成人,所以它是一个个阶段的。

以前造过善因现在要成熟,业因果是不虚的,你造过了会受,没造过不会受。至于怎么样成熟?有些很快,有些可能很慢。但是对业因果的问题很微细,完完全全按照我们思想去决定也很难。这么多人没有造善因,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得人身?就是因为我们刚刚讲的这些。

一些道友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疑惑,经常问这些问题。在学《入行论》时问,在学《前行》时也问。这些众生堕恶趣,好像永远起不来了,确实很难起来,大部分时间都在恶趣中。但是他以前造了善根也会成熟,很多善根的因缘也有。而且佛菩萨会想方设法让他们生些善心、造些善根,只要做点慈善能够发些善心,都会去教诲的。做了就可以让他以后得善趣、得到人身,这些种子因都在不断地种。

总的来讲,得到暇满人身非常困难,但是得一般人身相对容易些,众生的基数太多了。所以总会有些人在前期恶趣的因受尽了,后期恶趣的因还没有成熟,这时他以前善趣的因恰好成熟,这时就会获得人身。

大智者称幢说:“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乃是积福果。”

札巴坚赞尊者——萨迦派的三祖,是这样讲的:“得暇满人身,非由力强得”。得到暇满人身,不是说谁的力量强大、谁的钱多、谁长得好看,谁有权利优先可以选择。而其他人没有钱、没有势就得不到。现在的力量强大和后世得暇满人身是没关系的,关键是内心的福报、善根有多少。从这个角度,佛法中的观点完全是平等的,在因果面前人人平等。

如果你是一个乞丐、一个穷人,力量很弱,但经常发善心,情愿自己损失也不愿意伤害别人,常修这样的善法,那么在后世也可以得到殊胜的安乐。现在有的人,虽然现在显现有钱有势,但是如过没有修善法,后世也不保证能够得到暇满人身。所以得暇满人身不是看谁的力量强大。出家人也不一定下一世能得到暇满人身,在家人不保证在下一世得不到暇满人身。

不管出家人还是在家人,谁具足了因缘就能得到,因缘不具足就得不到,连佛都是这样安立的。佛陀就是因果自在,菩萨们也随顺因果,因为出定时分别心还在现形,还有心识,因果还没有完全超越,但是法心力不会造恶业,所以菩萨们在出定时是随顺因果的。现在众生也是这样,不管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在因果面前,谁做的贤善、圆满,这样以后的人身修行就好。如果没有做这些,不管现在是大法师、大居士,以后不一定就这样。

在佛法中讲平等不是某种意义上的,绝对是从因果方面的平等。佛果是谁精进谁能得到;功德是谁精进谁能得到,如果不精进就得不到。累世积佛果都是积累福德资粮而获得的果,这方面对我们启示是非常大的。所以,在修行佛法时应该多观察、多思维,把法义在内心中反复观、反复思维。对业因果一定要好好地取舍。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人身,不应该浪费。这样心就会越来越强烈,修善法、修出离道的信心、兴趣会越来越大,对世间就会没兴趣,觉得是时间浪费。

所以在分析暇满时经常做对比,如果现在的众生只有十年的时间修佛法,那在这时间中就没有造恶业,如用这个时间造恶业了就没有修善法。造了恶业的同时损失了善法——造恶业时相续受到染污,累积了很多后世受苦的因,损失了善业、损失了以后的安乐,埋下了很多生世受苦的因缘。所以千万不要造恶业,很多连带反应都有。

反过来造善业、修佛法的过程中是终止恶业的,不可能是在修佛法的同时在造恶业,修善法的时间越长,阻止恶业的时间也就长。在修善法的同时,也没有造恶业,这个过程让心更清净。善法的善根会导致后世、再后世、生生世世中能够得到安乐。没有造恶业的缘故,后世、再后世,生生世世中不会感受痛苦。计算后一对比,就觉得不应该造恶业,损失太大了,善法同时也没有做,这个时间越长越明显。

如果一小时中修了善法,这一小时中就造了很多的善业,心清净没有造恶业,一天安住在善法中,那么一天没有造恶业,一天中的善法可以保证以后生生世世的安乐。如果把这一天变成一个月,把这一个月变成一年,或者把一年变成十年、把十年变成一辈子呢?如果这样我们的相续中就很少恶业,全都是善法和功德。如果能在十年甚至一辈子不断地修善法,那么我的心也会越来越清净,善根也越来越多,这就完全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反之如果在一个小时、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甚至一辈子中都主要在造恶业,那么你想想看损失有多大?没有善根可得。不仅如此,由于你在这么长时间中不断地熏习恶业,造成烦恼越来越重,且恶业越来越多。因此你后世的痛苦也会连续不断,这也是一个连锁反应,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时候我们要做个比较,对比之后就会发现这样不行,应该把暇满的人身放在修善法方面,而且这个时间越多越好。这个方面我们一算账的确就知道,不能够耽著这一生,也不能够把人生花在造恶业上面。因为耽著今生的时候本身就是和佛法没有相应。而且多少和杀生、偷盗、邪淫等很容易相应。

这时一观察就觉得这样浪费自己的人生是不行的,不能眼睁睁地让自己堕到恶趣中。很多时候如果愿意去细细地观察,且观想的时候能和它相应,那么后面故事中所讲的这些的确就会在我们身上发生。

上述这些我们都要在观修思维的时候认真地去观想,因为这里面有很深的意义。暇满人身可能给我们的感觉不外乎就是远离八无暇、获得十圆满,然而通过学习这一品,就知道里面的内容非常多、非常深。而且对修行人来讲,关于如何调伏和转变自心,这里面有太多珍贵的教授。如果不去挖掘、观修、体会的话,我们就会放过去,觉得这没什么,观了也没啥感觉。但事实上这里面对转变我们的心有某种很强大的加持。

因此如果我们现在修了,没有感觉,那就返过来再修。这里面的意义一定能转变我们的心。如果没有转变是因为我们修的不够,或者认识的不够深刻。这些基础修法最好能够好好思维,把自己的心真正转变到一心一意求解脱方面,那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再看:

虽然得到了人身,但对于无有正法光明而无恶不作的人来说,甚至比恶趣众生还下劣。

“没有正法光明”就是说没有学佛法,内心没有按照佛法去做取舍。为什么没有正法光明无恶不作的人比恶趣众生还要下劣呢?当然这是从普遍一般意义上来讲,无有光明、无恶不作,说明这个人相续中的烦恼很粗猛。人若有这种力量,造善的力量很大,同样造恶的能力也很大。

如上师在注释中讲到的牛、马,还有兔子等很多有情恶趣的众生,一方面很可怜,一方面它也肯定有烦恼。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恶趣众生基本上不会造业,这个也不敢肯定。谁说它相续中没有贪嗔痴呢?若有贪嗔痴,不造业的情况是没有的。就一般情况而言,虽然它们有造恶业的能力,但与人相比,能力还是很有限的。由于它们没修善法所以肯定会造恶业,但造恶业的能力还是很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是一种高等动物,之所以高级是因为他可以有创造力,且能力也很大。有的人造善法不行,但造恶业还是很大的,所以说有些人比恶趣的众生还要下劣。

如米拉日巴尊者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象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并没有什么珍贵难得的。”

“怙主金刚”是个猎人的名字。以前有些道友不知道,认为“怙主金刚”怎么还会造恶业呢?他是“怙主”啊!都是“金刚”了还造恶业?其实只是他的名字叫怙主金刚。虽然他的名字取得很好,但是在修佛法之前,他的名字和意义没有真实地对应。他以前是一个造恶业的猎人,名字取为怙主金刚。

故事在上师的讲记以及《米拉日巴尊者传》当中也是讲到,这个猎人每天打猎造很多罪业,米拉日巴尊者为了调化他就对这个猎人说,本来佛陀讲了暇满的人身是非常珍贵难得的,但是看到像你这样天天造业、且内心中烦恼粗猛的人,就觉得人身没有什么珍贵和难得的。因为你用这样的人身去造恶业,这种造恶业的人身并没有什么难得和稀有的。由于这个怙主金刚内心中也有善根,所以他听到这个之后就幡然悔悟了,放弃了打猎、跟随尊者修行。

这个故事的道理大恩上师也讲了,第一个是说具德上师的能力很重要,比如他的善巧方便、说法以及威德力。第二个是说怙主金刚的根器也很重要,他是一个利根者。有人会说“利根者”还这么重的烦恼?还要打猎?烦恼重的人是不是就不是利根者?这个不确定。有些利根者可能从外表上看他的烦恼暂时很粗猛,但是烦恼粗猛不等于他就不能成为利根者。

有些地方说越往末法的时候大圆满的光明越来越强盛,有时很多道友们就提问,越往后的时候不是烦恼越来越重了吗?那么大圆满强盛怎么来体现它呢?其实,烦恼重不等于根基就钝。有些人的烦恼可以重,但他的根基同样也很利,这个情况也有的。有些人则烦恼不重、根基也不利。他没有什么烦恼但根基不利,最明显的就是阿罗汉这样的小乘修行者。他已经断掉了贪嗔痴,没有了烦恼,但是他的根基不利啊!他没有办法发菩提心,没有办法接受大空性。所以他这种是根基不利的。

然而有些人的烦恼很粗重,但是根基很利。烦恼和根基是两回事,不能划等号。我们不能说,你烦恼重所以你根基就钝。有些人暂时来看烦恼很粗重,但是根基很利,只要能有个上师把他的根基、种姓突发出来,即使他早期烦恼粗重,仍可以接受很深的、很了义的观点。有些人虽然烦恼很重,但是他对法义如本性无二、空性等都能够理解和悟入。如果能持续的悟入,那么他对这种相应实相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他的烦恼,对他来讲没有了影响,且烦恼越重你就越能够发现他的智慧,因为烦恼就是菩提,对利根者来讲就是这样。

如果你的根钝的话,那就不是这样的了。刚刚我们讲,烦恼轻薄不等于根基利 。比如小乘的修行者、声闻阿罗汉。他没有烦恼了但是暂时来讲接受不了大乘的观点。所以说烦恼弱,根基就一定利吗?这个不确定。那么烦恼粗重,根基就钝吗?这个也不敢确定。

烦恼和根基这两个可以分成四种情况。有些人是烦恼轻、根基也利,比如一些大菩萨;有些人是烦恼重、根基利;有些人是烦恼轻、根基钝;有些人是烦恼重、根基钝。因此这方面有很多种情况。

这个怙主金刚就属于暂时来讲烦恼重、但是根基利的人,所以容易被调化,刚刚我们讲到,这个弟子的善根和前世与尊者的因缘很重要。第二说明有些因缘是不能够错失的,一旦错失就没办法。因为在故事中祜主金刚就想,既然我现在发心跟尊者修法,但家里的事情还没有交待好,我要不要先回去把这个事情交待一下,或把家庭安置一下?尊者说没必要,你不用回去安顿什么,就在这跟我修行。

很多时候因缘错过就没办法了,所以这里也是说明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上师们讲的这些或者尊者们示现的事迹,对我们来讲有很多可以去观察、发现的。我们的很多启示都来自于这些公案、故事、传记中。这些对我们的修行来说很多都是珍贵的指示。

当然我们并不确定,在故事中哪一条会打动我。因为每个人的情况、环境不同、根基也不一样。但是整个传记中,总有一个能找到相应我的地方,这样就知道应该怎样去修行。回过来说,像上述这样造恶的人身不是难得的。

因此说,再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坠石的了。

真正来讲,人身造善业可以很厉害,但是造恶业也很厉害。所以说没有比人身更容易成恶趣坠石的了。完全堕到恶趣的底端。堕于底部,没有办法起来的,叫作坠石。没办法起来就是长时间、很困难的意思。真正来讲,打入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这是不可能有的。在佛法中不可能有永世不得超生或不能解脱的说法。只是说时间很长、很困难,这个可以有。

在地狱中永远起不来的是一个都没有的,一定会起来的,因为这个是业。既然是业,它一定是有轻消尽的一天。虽然说完全打入地狱不得超生,这个实际情况是没有的,但是却很难以超越。如果你造的这个业很重,比如大恩上师在讲记中提到,三五一宗灭佛的这些皇帝力量很大,如果他要大兴佛法,能够造很多的善根。但是他要去灭佛法、去造这些大罪业,也是只有他才能造。下面的人没有这些能力,如果一个老百姓说要去灭佛是不可能的事情。皇帝这样是不行的,但是他的能力大,同时造恶业的能力也很大。

从整体来看,佛法、佛法的僧人、佛像、佛经都是属于人天的眼目。“人天的眼目”就是说如果世间有佛法的话,那么很多人会懂取舍、懂修行、懂得集资净障,这会对众生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你把这个根都给灭了,如把寺院、佛经烧毁了,把僧人杀死或者让他们还俗,让他们没办法修行,这个过失绝对是无法想象的大。

这些皇帝造了这么大的罪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比这人身更容易成为恶趣赘石的了。比如希特勒发动战争死了这么多的人,这个业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也做不到这个后果。但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所以就很容易。还有一般的五无间罪,旁生一般也没办法造,但是人可以造。虽然人相对旁生来讲根基利,但是造罪业的力量也很大,这永远都是两面的。

从这方面来说,如果根基钝,那么大的罪业可能造不了。反之根基利就比较容易造罪业,关键在于你怎么样使用他。大善大恶的人都是容易做一些大的事情。中间的一些性格绵绵软软的人,让他做大善做不了、做个大恶也做不了,就这样很普普通通地过去了。

但是这方面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没办法大起大落,平平淡淡过一生也可以。没造什么大的资粮,也没造什么大的恶业。这些上根利智的人也非常可能是造了很大的善根解脱,或有可能造下大的罪业。比如说谤法的人如果口才好,有理解能力就可以去诽谤别人,这样诽谤佛法很厉害,而一般人就做不到。所以人身也很容易成恶趣坠石。

这在提醒我们,现在的我们就是处在这个阶段。要好好利用这个短暂的人身,在这个短暂的一生中。后世是很长的,虽然今生是很短暂的,有没有必要为了今生所有的利益,就把后世的、很多生世的安乐,都放在今生一下子就挥霍掉,有没有必要呢?我们要好好去观察,好好去思考,是这样的。

如今无论是行善还是造恶,主权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

不管是修善法还是造恶业,这个自主权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刚刚我们讲了,有些人可能在显现上面是不太自在,就说是有的时候可能是被家庭束缚,儿女、妻子丈夫不让你去好好修行佛法,这个情况有。但是心呢?如果你自己真正要安住在善法的话,他是管不了你的心的。可能可以限制住你的身体,但是你的心他是限制不了的。所以说不管怎么说这个身体和心中,心占主导。

所以还可以说主动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颂云:此身行善即是解脱舟,我们这个身就是暇满人身,刚刚我们讲了,其实是指五蕴的,身心都有了。暇满的人身如果是用来行善就是解脱舟,就可以获得解脱——能够解脱此岸的、轮回大海的一种解脱舟。

“此身造恶便是轮回锚”,如果这个身体造恶业,就是一个轮回中的锚。抛锚就是这样的,如果要停下来,就要把锚抛下去。这个船就走不动了,是这样。所以说轮回锚意思就是说,你在轮回中抛锚之后你就永远出不了了,你就在轮回当中转,很难从轮回当中出离的意思。此身造恶的也是轮回的锚。此身一切善恶之奴仆——身体,这个暇满人身就是一切善的、和一切恶的奴仆。

如果要造善,就可以让这个身体去造善,这个身体是造善的奴仆。要造恶就驱使这个身心去造恶。所以说这个身体也是奴仆。所以这个方面主要还是说;主动权、取舍权还在这里。佛陀那么大的智慧——遍智。佛陀也只是用尽方法劝我们修善,最好还是修善法,用很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铁了心的不听佛的教言,不管上师再怎么讲,不管佛法、经典到底怎么,反正我就是按照我当前的去做。那也没办法。是这样的。所以意思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现在还是自主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堕恶趣之前,都还是自主的。自主之后我们要多思维、观察。

有些时候该放弃的就放下了,是这样的。有的时候不必要过多的执著。刚刚我们讲了,短暂的人身很容易就过去了。但是后世很长远、解脱道很殊胜,错失解脱道的损失会很大。这方面要观察。

如果我们学完了四加行,再来观修的时候,前后还有关联的。把后面的意思和前面的意思合在一起观修的话,其实有的时候后面的有些意义对前面观修暇满的时候,有辅助作用。而前面对后面也有辅助作用。但是现在我们就学这么多。把当前学好了,慢慢去观察、思维。这方面就可以把我们的心逐渐调柔,当然一次两次不一定马上就起作用。但还是需要长时间的观修。

由往昔积累的福德力,如今获得了具有十八种暇满的人身,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和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在临终时只能是手抓胸口,追悔莫及,那该是多么令人痛心疾首的事!

我们现在十八种暇满的人身,是因为以前积累了福德的力量呈现的。现在我们得到了,但是这只是一个开端。是这样的。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讲,暇满人身是以前的因的果。但是现在这个暇满人身,也是以后果的因。怎么样使用这个人身,关系到以后自己的走向。这不是说得到暇满人身就万事大吉了,这个人身是很容易失去的。

尤其是我们学了第二品无常之后,我们觉得这个人身的确是得到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放弃。我们的人身是借来的,啥时候债主让你还就必须要还,是这样的。所以说是暂时借而已。

从这方面去看就是,现在我们的人身,只是另外一个旅程的开端。那么这个怎么样开端呢?应该去求殊胜妙法精华。那么我们就应该用这个人身去闻、思、修行。尤其是大乘的妙法,应该好好去闻思、修行。听闻,要去寻求听闻的机缘。以前要听闻佛法很困难的。像米拉日巴尊者我们就知道,听闻佛法多困难。上师就在身边,就不给你传法。

有些大德像法王如意宝,为了依止上师听法,背行李走路步行、有的时候走好几个月。以前汉地和西藏的这些人去印度求法,他都是要很长时间的奔波,才能够求到正法。常啼菩萨求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也是经历了如此的苦行。那若巴也是。很多的苦行。

所以说就是说这些方面的话,就说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听闻的时候,要去创造闻法的机缘。现在其实对我们来讲,大恩上师非常的慈悲,用一切的资源来让我们在家里面就可以听到佛法。这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的一种方便。根本不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或高原上。放弃你的工作、家庭,根本不需要,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听法。

所以在这个有机会的时候,听法的时候,尽量百分之百能做到。但是因为这个城市里面修行的人毕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的。所以我们说每个人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舍弃一切就闻思修行,这个也不可能。但是尽量的,有些时候我实在没办法,就是很大的压力,今天这个课听不了。那可能是没办法了。

如果是觉得其它的事情比听法还重要,就很随便地就放弃这个机缘,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知道,不管什么事情,它都没办法和闻思修佛相比拟的。所以要听闻,听完之后要好好去思维、遣除疑惑,然后要去观修。要让这种法义融入我们的心中去。闻思修,这个就是非常殊胜的妙法精华。

如果没有求得殊胜妙法精华,而在追求今生的衣食住行,就是很多人都是在追求今生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在这个方面耗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世间八法中无义虚度枉然耗尽,那么,我们的人生非常可惜,有的时候一回首几十年就过去了。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一天很漫长,一个星期很漫长。尤其是无聊的时候,很痛苦的时候,就觉得一天或者一个月很漫长。但是真正来讲的话,现在一眨眼、一回首之间很多人就说是三四十年、四五十年的光阴就没有了。基本上就在追求衣食住行,追求世间八法,在没有什么意义中已经枉然耗尽了。这个就应该让我们警醒的事情啊!以前看到汉地大德的一个感慨,就说是一眨眼一回首的时候,好像几十年过了。

每天晚上都想,今天又没有得到什么收获,觉得非常痛心疾首。有时候想起来,出家修行脚跟还没站稳,修行还没得到什么消息,几十年就过了。专门修行的大德们,他们容易发生这些感慨。我们不精进的人,觉得没什么,大德们为什么这么说、这样想?我们不会发生这种感慨。

就像世间人讲的一样,小人经常说自己没有过失,“君子常犯错,小人常无过”。小人好像什么过失都没有;君子今天犯了错误,明天又不对,这件事没做对,那件事又没做对,这就不一样。就像一根毛,如果你放在手心上,根本看不出什么,没感觉;但你放在眼睛里面,就会感觉很刺激。修行好的人,越修行就越容易发出这种感慨。修行越不好的人,越加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觉得没有什么可着急的,每天都快快乐乐在生活。

当然,并不是说修行佛法一定要把每个人搞得非常慌张,或者怎么样,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的心态不要太过懒散。如果没有生起这种紧迫感和修行意乐,的的确确就在无义虚度中耗尽了。你看,出家人说脚跟还没站稳,几十年就过去了。这些大德们,非常容易去反省、警醒自己,觉得不能空耗时间,连这些经常一心一意修行的人,都觉得很难了,何况没有长时间和上师在一起闻思修行的人、一般城市里的修行者。

我们到底是不是虚度、多大程度虚度自己的人生呢?高僧大德都有这种感慨,都觉得这很难;那我们没有达到这标准的人,难道真比他们修行还好吗?这是不可能的事。这方面来讲,应该多思维法义,法义每一句话都很殊胜,每句话都能击中你的心。如果你自己没感觉、没思维,觉得好像很简单——前行很简单。

上师经常说,一个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人,看前行都没问题,词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它的意义,对我们的修行、心的调伏,作用很大。如果你不精进,就发现不了,挖不了这个大宝贝。如果你精进了,就可以挖掘出它的宝藏。尤其是越闻思、修行,内心当中的感觉会越明显、强烈。

如果真的枉然耗尽人生,“在临终时只能手抓胸口、追悔莫及”。在临终的时候一回首:马上要死了,做没做什么?没有做什么。世间人也会后悔莫及,说我没赚到钱,或者我还有很多事情没做。有些人刚赚了钱,还没享受就这样了,很追悔莫及。不学佛法的人是这样。学佛的人可能是另一种观点,本来佛法这么好,可以帮助我在临终时对治这种恐怖,但我没有好好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这是 种让人痛心疾首的事。

我们在观想的时候,要观想现在我已经到临终了。假如我现在正在打坐,我就故意想:现在我已经临死了,就观想现在是已经临死的状态,临死之后有多大的把握?就比如说,现在临死,往前推几年,遇到佛法多少年了?遇到佛法后,精进了多少?有没有把佛法当成最重要的事来对待?你就把当前的心态作为临死的心态,反观一下过去几年的所作所为,这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假如这时候真要死亡怎么办?我没有修很多啊!我没有很重视啊!这时就会觉得非常害怕。但这只是一个演习、预演而已。

预演很有必要。如果没有这样预演,就提不起真正要精进的心。经常去预演,每次打坐都想我现在是在死亡的最后关头了,现在什么都要抛弃了,现在我所执著的身体、钱财、房子、所有的东西,像我死了一样,不管执不执著,它都是要离我而去的。假如现在要死了,这些东西到底对我有多大用处?对我有用处的佛法到底有多少?有没有认真去对待?经常这样修,心就慢慢地转变了。

每一次就这样去预演。如果这样,你提前去做准备了,每次在预演中发现不足,修改不足的地方,然后去补充。真正死的时候,该做的都做了。不要刚开始时,好像死亡不会发生,一切都很好,但等到真正的死亡到来时,你再回首一看,该做的事情都没有做。

所以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应该把当前的心想成临死的状态,我现在马上要死了。再反观、回头看一下,我以前所执著、放不下的这些东西,哪个是真实放不下的?哪个是对我有用的?没有!真正有用的佛法修了没有?真正应该努力的地方努力了没有?有没有得到很大的把握去对抗死亡?这时就发现差距很大,自己该努力的地方没努力,就从这方面来提醒我们精进的心,这还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这里描述的是没有修法的众生要死亡的状态。这段话也可以当成我们今天一座的修法,我就要观现在就临死了,我到底做没做以前该做的事?有没有善巧使用暇满人身?现在马上要死了,我执著的这些东西有多少用处?我放不下的东西有多少用处?应该有的东西,我到底有没有?到底有没有努力?努力了没做到也没什么,毕竟尽力了。但可以努力,还有很多时间可以用的,为什么没用呢?反复这样去想,自己就可以警醒起来。这还是很有必要的。

《入行论》中说道:“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入菩萨行论》中讲,既然现在得到了暇满人身,如果不修行善法,没有比这更大的自欺欺人了。“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愚痴了,这就是最大的自欺欺人,最大的欺骗自己。

我们自己所做的事情,要为自己负责任。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任何的行为,以后都要承担后果的。所以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我所做的事情,以后我要承受那种果报,我准备好了去承受这种果报吗?这个果报是什么?好好去想一想、观察一下佛经中所讲的后果。

好的后果当然可以,我准备好了,好的后果我要去准备。不好的后果准备好了吗?现在做杀生、邪淫、偷盗的事,它的后果准备好去承受了吗?这么长时间地狱的痛苦,准备好去承受了吗?得好好去想一想!所以如果得到了暇满人身,没有去修善法,的确就是最大的自欺欺人、最大的愚蠢。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好好去观察、思维。对于调伏我们的心,帮助的作用、加持力非常大。

可见,今生就是决定永善或永恶的关键一步。

今生(就是现在)是我们决定以后永远贤善、永远解脱,或永远恶劣的关键一步。

当然这要从某个阶段来讲。大的方向,永善是从解脱角度讲的,如果精进,今生中,比如修了净土,往生极乐世界了,永远就解脱,不可能再轮回了;或者今生成佛了,可以永远解脱了;或者今生中修了很大的善业,可能生生世世中获得暇满人身。从永善的侧面讲,真正的永善是解脱。真正的永恶的意思是什么呢?从某个角度来讲,没有永恶,不可能有永恶。不管这个恶是从恶趣、恶业,还是整个轮回叫恶,不管哪方面,都没有叫永恶的。但可以说它的时间特别长,叫永恶。

现在你的决定,比如造一个很大的罪业,有可能很长时间在恶趣中漂泊,没办法出来,这叫永恶;如果精进修法,有可能今生还有几年、十几、二十年,你抓紧时间修行殊胜的上师瑜珈、修加行、或是修净土,几年之后,可能你死了之后,什么时候死,往生极乐世界的时间就到了,就永远可以获得安乐了。

轮回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关键看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掌握方法后有没有去行持,如果行持了,说短真的短。几年之后,或一两年之后(死了之后)就到极乐世界了。就这么简单,极乐世界去了后,就永远不会再堕恶趣、再轮回了。这个不是永善吗?有时候获得解脱的时间可以说很短,当然要长也长,如果浪费了暇满人身,还会继续漂流,时间会很长。这方面我们要好好思维。

我们要深深思索: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来世也很难再度获得这样的闲暇人身。

我们要想,如果今生没有得到坚固地(坚固地在括号中说是佛果),如果没有获得佛果,来世也很难再度得到暇满人身。

这个我们要做解读,有可能道友会疑惑,今生当中如果得不到佛果,后世就得不到暇满人身吗?当然这是不一定的。坚固地有很多种,最高的坚固地当然是佛果了,如果得到佛果,每一世都是暇满人身,即便得到佛果后转到恶趣了,还是暇满人身。因为根本不可能有无暇的状态。

所以说得到佛果之后,只有一件事情要做,那就是度化众生。最高的坚固地是佛果,完全可以周遍下面的。第二坚固地指的是一地以上的菩萨。一地以上的菩萨也是很坚固,因为他不会再退失轮回了,他的境界非常的坚固。如果得到了圣果了,后世都是不可能堕恶趣的。

还有一种凡夫的坚固地,今生修得的善根非常坚固,修持善法成了决定的善业,其它的因素影响不了他,他在后世一定会得到暇满人身,这是没办法逆转的。这也叫坚固地。所以“坚固地”有以佛果为首的最高的坚固地,然后是中间菩萨的坚固地,还有在资粮道、加行道的坚固地,以及现在我们这种相似的坚固地。就是说你该做的都做了,戒律守持了,积资净障、该忏悔的忏悔、该发愿的发愿,这些都做了,你的相续中的这种业是不可逆转的,下世一定会成熟到善趣中。这种坚固地可以这样讲。如果我们没有获得这种坚固地,来世也很难获得暇满人身。

所以我们要解读一下这里面坚固地佛果的意思,佛果坚固地是最高标准。这个坚固地往下的标准还有很多。有可能是指修行很坚固、不可逆转,虽然是凡夫人,但是你的决心很大,修行不会退失,在后世也有把握获得暇满人身。但是如果这些都没有——如果没得到佛果,那你有什么可以傲慢、有什么可以放松修行的呢?初地菩萨也没有获得,有什么放松的呢?为什么不去精进呢?资粮道、加行道坚固地也没有,你凭什么要去放松呢?如果连凡夫的坚固地都没有,那就更加没有资格去放松了。如果你现在这些都没有得到的话,来世很难再度得到这样暇满的人身。

一旦转生到恶趣之中,那么根本没有正法的光明,而且对取舍之处懵然不懂,后果只能是越来越向下堕入无边无际的恶趣中,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必须百般努力。

这个意思刚刚我们分析过了,一旦转到恶趣中,根本没有正法光明,除了偶尔一些恶趣的众生。比如前世有一些善根的人,转生为一些学习佛法的道友家里面的宠物,上师讲课的时候把它放在电视机面前,让它看看上师、听听佛法。有的时候用摄颂、系解脱给它加持,或者给它吃点甘露丸、念念佛号,这个方面还有一点机会。但是它们理解不了。这还是比较好的,但还有很多根本没办法。如果所谓的正法光明是闻思修的话,闻可能会有一点点,但是也不是自主地想听闻,是被动地听闻。

当然这也算是一种善因了,还有很多连这种善因也没有。这么多的宠物、旁生,有几只能够转到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天天听到佛号,天天可以在上师讲课的时候,看到上师的样子?这些的确是非常少的。想要自主地求解脱道的是没有的。对“取舍之处”——该做的不该做的懵然不懂,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根本不知道。

尤其是取舍之处,指的是因果方面的取舍。旁生一般的取舍还是有的,比如说这些地方不能便便,拉屎是在那个地方,经常示范它也懂。但是因果方面的取舍它不会有,懵然不懂。如果不懂取舍,没有集资净障,后世内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是自在的,也没有通过善恶去对治、去取舍,所以后世从总的走势来讲是越来越往下走,堕入到无边无际的恶趣中。

从整个大的方向来讲是这样的,但是偶尔会不会起来呢?刚刚分析了,中间还会起来,就像盲龟值木的比喻,一百年中从海底总有一次上来。从大的走势来讲是往下的,即便上来了最后还往下,是这样的。我们也不能解读成只要堕恶趣,就永远不可能获得人身,也不是这个意思;但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总的趋势是往下走的,主要从这方面解读。

既然这样,从现在开始就要百般努力,现在就是永善永恶的关键起点。如果你现在好好精进,以后就是永善;现在懒惰放逸,以后就是永恶。现在就是非常关键的时候,很多大德教言中讲,世间人现在乐未来苦,什么意思呢?只盯着眼前的享受,把很多精力、资源投入到追求今生的财富受用上,今生乐是有一种乐,“后世苦”,未来是苦的,因为没有做善业、没有忏悔的缘故。修行人现在苦、以后乐,现在苦——放弃很多,跟自己的烦恼斗争、很多种苦行,以后就步入到永恒快乐中,这些问题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是要思维的地方。

在观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加行发心、正行无缘、后行回向三殊胜来摄持。

下面讲观修,前行引导文主要是让我们观修,从而改变我们的心。观修时三殊胜很重要,前期一定要发心,发心最基本的是发出离心,一定要解脱。当然出离心对我们来讲是不够的,我们要发菩提心,不但自己解脱也愿意众生都解脱,不管现在有没有生起真实的菩提心都要发起来,就像现在不管我们是否生起出离心也要发,不管现在是否能到极乐世界也要修一样的,心量大力量就大。

发心的时候要用菩提心摄持,首先发心为了度化一切众生,要利益像我一样的所有众生出离轮回,所以我要修持正法。“正行无缘”,无缘的意思有很多种,就是说比较单纯的无缘,一切无所执、一切无所缘。缘就是缘取、执著的意思,无缘就是无执著,但是这是相应于无分别智,相应离戏的空性和离戏的光明,这是比较高层次的无缘,初学者做不到。

还有一种专注叫无缘,就是不缘其他的杂分别念,只缘当前所观修的法。没有缘其他不好的作意,上师说专心专意就叫正行无缘。只是专注于当前观修的文字,专注这个法义而不断去修,其他思维如家庭、工作一概不想,这叫正行无缘。如果偏离了就再拉回来,这要不断地训练。

当然我们打坐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没有底子和功力,修的时候慢慢就不知道修到哪里去了,会观修家庭、公司、旅游等别的事情,过了十分钟或二十分钟才发现,怎么观修这个了?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不要紧,什么时候反应过来,什么时候再拉过来。刚开始会很挫败,觉得修行没有质量,但这是每个修行人基本上都要经过的,没有什么丢人的,修行就是这样慢慢成熟的。这个时间越来越短,也许就是第一次或者一段时间会在十分钟后反应过来,或者两分、三分钟后反应过来,但是只要反应过来就马上拉回到法义上面。逐渐训练到一走神就知道不对,就要马上拉回来,最后就会很专注。通过不断的训练会越来越专注。

有些道友问我到底观修前面的花,还是观修法义?都可以,作用是一样的。如果观修法义,就注意力缘法义去修,只要一散乱,再放在所缘继续观修。观花、观石头也是这样的,就是修寂止。现在我们暇满的、无常的心很猛厉,我们要让法义在相续中浮现的强烈,而且力量必须要很强大,这方面叫正行无缘。

这个时候你就要很专注,尽量不要想其它的,即便是想了也要尽快的发现,把他拉回到我们的所缘中。这个时间有的人可能要几个月,有些人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这个中间不要放弃。心识是可以训练的,如果我们持续训练,我们的心一定会达到很自主的状态,最后我们的心就调柔了,这叫堪能。想要专注法义它就会专注,就像听话的孩子,你让它怎么样它就怎么样。

所以我们的心会被训练得很调柔,你想让他怎么样就怎么样,你想发菩提心它就发,你让它发出离心,它就法出离心,让它打坐就打坐。完完全全你想做什么它就做什么,这叫心调柔,通过正确的训练就会达到。

后期要把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总的来讲回向众生成就佛果,为了度化众生自己发誓成佛也可以。先总回向,再分别回向,暂时来讲回向自己的戒定慧、信心、闻思修都不要出障碍。暂时来讲对自己修行有利的可以回向,但是总的目标回向众生都能成佛,要有这种三殊胜来摄持。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必须屡次三番地观修并付诸于实践。

华智仁波切讲,对于这些道理要屡次三番地观修,而且尽量在平常的生活中赋予实践。观修是要屡次三番地进行,不能认为观过一次了,是不是就可以不观了。如果你生起这样的状态就可以不观了,而且不是一定要观的怎么样,但是如果你没有生起的话,还是要反复地观。

但是比如现在我们修行的时候,上师也讲并不是一定要修暇满修到这种界限后,再去修无常。如果长时间修一个法修不动,我们的心会很枯燥,这时候换一换口味也可以,换无常就开始修无常,再修轮回痛苦、业因果,一轮完了再修第二轮。这样有什么呢?内心会逐渐感受到法义,感觉就会慢慢生起来,修的越多,修法之间的影响就越大,有些其它的修法可以帮助暇满的修法,或者可以帮助无常的修法。都可以互相之间有所帮助、有所注意的,在观修之中慢慢就会找到这里面的关联。

经过这般实地修行,在自相续中对暇满难得生起定解的界限到底是怎样的呢?

这样实地修行之后有没有一个界限、一个标准呢?什么样算是达到量了?暇满人身的修法在我们自相续中产生定解的界限到底怎么样?这里面有个公案来说明。

应当像金厄瓦格西一样。见到金厄瓦格西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修持善法,善知识仲敦巴不禁关切地说:“弟子呀,身体的疲劳还是要消除,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的。”

金厄瓦格西、仲敦巴都是噶当派的大德,噶当派是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仲敦巴创建的修心的殊胜宗派。阿底峡尊者的弟子仲敦巴,在他的弟子中,金厄瓦格西是非常精进的,从来都是彻夜不眠,全心全意地修行,什么时候都能看到他在修行善法。上师就比较关心:弟子啊,你的身体这样长期地做,消除疲劳的必要性还是要有的,否则会导致四大不调,劝他劳逸结合,该休息的时候休息。

金厄瓦格西回答说:“身体恢复固然应该,但我一想到此暇满难得时,就觉得无有空闲休息。”

金厄瓦格西回答是发自内心的,而且他有这种能力,他说身体恢复还是很重要的,但是一想到暇满很难得,就觉得不应该浪费,没有空闲休息。哪怕第二天让他休息了,可能这段时间没有修什么善法,他也觉得不行、认为没有完全利用时间,是这样的。

有些人赚钱就是这样的,只要是赚钱的机会一个都不会放过,不管是赚多少,只要赚钱就行。所有赚钱的机会他都利用。金厄瓦格西只要是修善法的机会,他都是一点也不要浪费的,哪怕休息睡觉都不愿意,这就是一个高标准。

金厄瓦格西总共念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终生从未睡眠过。

金厄瓦格西精进地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不动佛心咒有两种,一种是不动明王的咒,上师在讲记中也提过,这样的好像次数不那么多;还有一种寂静不动佛的心咒比较长。他一生当中念了九亿遍的不动佛心咒,就从这些精进中念来的。

对有些人来说,一百万或一千万念不完、没有时间念。对我们来说时间是很少的,但是对格西来讲,休息的时间是没有的,他不愿意休息、不愿意放弃修行这样正法的机缘。所以说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一生中念了九亿遍不动佛心咒。以他这种珍惜暇满人身的心态,九亿遍心咒绝对不是数字的堆砌而已,绝对是高质量。因为修佛法、念咒质量高不高,主要看你内心中的状态。尊者是这么强烈地对人身珍惜的状态,这种心态念下来的九亿遍不动佛心咒,绝对是百分之百高质量的。

反而我们自己这样的心态念下来,对暇满人身、寿命无常,对这些以这种心态念下来心咒,那可能就是数字,有的可能连数字都不能圆满的。所以如果从内心当中了知,所有的也就变化了。终生没有睡眠也不能说从他生下来就没有睡眠过,不是这个意思。他可能是从什么时候认识到暇满人身的难得了,估计修法之前还是睡觉的,然后上师给他教授暇满难得,他哪一天认识到这么暇满难得,然后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可能从那个时间起就没有睡觉的意思。

听上师讲了这个就是高标准,对我们来讲目标有点高远,我们也做不到。即便是想做,一定要学金厄瓦,精进两三天之后就受不了了,最后睡下去的时候,一下子就把以前所睡的觉全部补完了,什么也不做,全部都是睡觉了,这有可能的。所以上师告诉我们,初学时细水长流很重要,有个稳定的心很重要。

这个公案告诉我们的是达到定解的高标准。但是除了高标准之外还有中标准,对我们来讲还有初级标准。这个方面要按照我们自己修行能力的增进而去相应,而不是说看到这个之后,马上就是热血沸腾了,一定要去模仿,最后做不到就开始走向失败。怎么可能一辈子不睡觉呢?现在八小时睡觉都不够,现在让我整夜不睡那做不到,干脆我就放弃了。

所以我们不要堕两个极端,一方面要知道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意思,大恩上师在其他地方教诲我们初学的人,不要太过于热情。后面学得时间长了之后,也不要太过于冷漠、麻木。循序渐进地细水长流,这决定是佛法中专家们的建议,要保持一个比较守恒的状态。

刚开始我们也不要达到什么状态,保持这种心慢慢地、次第地学,该学的学、该修的修,慢慢地调伏自己的心。刚开始达不到这么高的标准,没有神通、神变也不要紧,只要把基础打好了,上师说怎么样做,我们就怎么样做,慢慢地去依教奉行,这样做就可以。上师说你该休息,那么我们就休息;不能认为金厄瓦格西的上师和他讲了,他都没有休息,那我也就不听你的话,我也就不休息。这样是不行的。

格西的修行已经达到了某个高度,他自然而然就有这个能力。一方面他的心力很大,一方面他有这个能力,我们有可能心力也达不到,也可能刚开始有这个心力,但身体跟不上,身体垮了、心力也就跟着垮了。所以我们要知道,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慢慢地向这个目标靠近。反正我们资粮不够,我们知道有这个目标,靠近他,到底怎么样策略地靠近?我们要好好地分析观察,要慢慢地走,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这个目标的,所以这个方面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这样的。

在相续中没有生起这样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修持。

在相续中没有产生这种高标准的定解之前,我们务必要精进,何况我们有的目标没确认就说我们很精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越学习越会反观自心、发现我们的心和法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们就会下决心去填补空隙,慢慢地靠近法义,通过正确的闻思修引导,我们逐渐可以达到的。

下面一个求加持的偈颂,是一个暂停偈,本品的结束语。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这个颂词是求加持的,也是本品的结束。华智仁波切谦虚地说自己虽然得到了闲暇的人身,“而乏真实法”,却没有用暇满的人身修持真实的正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虽然进入了佛门,但还是执著于非法的行为。“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华智仁波切说,我和像我一样愚痴的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愿上师三宝加持我们相续中获得暇满人身的实义,像这样精进地、诚心诚意地祈祷。

为什么我们说这是一个谦虚句呢?我们知道华智仁波切他老人家功德不可思议,造前行时他的内心中证悟是圆满的,所以不可能说他得到了闲暇而乏真实法,入佛门之后耽非法行也不可能有,完完全全是一个真实的法行者。

虽然他是谦虚,但是也是从他的谦虚词中间接地说出了我们的状态。把这个颂词放在我们的身上,那完完全全每个都是严丝合缝、对号入座的。我们虽然得到了闲暇,但是“乏真实法”,因为的确我们没有善巧地使用暇满的人身,去修持真实有意义的法。“虽入佛门”,有些是出了家的,有些是皈了依的佛门的,但是耽著非法行还是很厉害的,“我和像我一样”,这个我就是我自己,不是华智仁波切,我和像我一样愚痴的有情们,“获得暇满实义”,就说是内心中早日生起暇满难得的觉受,通过暇满的人身获得真实的法义。祈祷大恩上师加持我和我的这些道友们,早日在暇满人身上面实现真实大义。不断地观修,不断地求加持,在我们修行的时候,平时也要这样地去念诵,这样念诵也是提醒自己不要放逸的意思。

暇满难得之引导终。

以上我们就学完了暇满难得引导的第一品,四厌离心的第一个学完了。我们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