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31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的上师如来芽尊者讲了很多次的龙钦宁提的前行仪轨。在讲前行仪轨的时候,华智仁波切和他的师兄弟们做了笔记,后来把笔记汇总,形成了现在我们学习的《前行引导文》。它可以将我们凡夫人的心调整到修法的状态,通过修行佛法逐渐地远离凡夫的过患,并生起圣者的功德,调化我们的心,认知心的本性的一个过程。

就像三转法轮的经、论、窍诀当中所讲的那样,每一个有情的心的本性,都是像释迦牟尼佛一模一样佛功德的本性。现在众生的痛苦、无奈、焦虑等,在究竟的实相当中都是不存在的,每个众生正在感受痛苦的当下并没有远离佛功德。

虽然没有远离,但是由于我们分别的执著,佛功德暂时是以隐没的方式存在。如果要真实地去现前、受用本具的佛功德,必须要让佛性当中的功德完全显露。要显露这样的佛功德,必须清净覆盖在上面的障碍,这个障碍的本性就是一种虚妄分别念。

如果这个障碍是真实的话,第一、众生就没办法遣除障碍而现前佛性;第二、如果能够现前佛性的话,也会成为佛的功德和众生的障碍并存的阶段。这样就没办法安立究竟的解脱,因为在享受佛功德的同时,也会感受轮回痛苦和生起轮回的烦恼。按照种种的教证、理证进行分析,所有众生的障碍全都是无自性的、假立的,都是一种迷乱的状态。就好像我们做恶梦,在梦中感受痛苦、产生焦虑、造业等等,其实这一切全都是假立的、无自性的,这说明这种梦境及其产生的因素是可以远离的。因此要远离我们的这些障碍,通过殊胜的引导,再加上不断地努力就完全可以做到。

《前行引导文》中所提到的这些修法,都是让我们远离障碍,现前本具佛性的殊胜引导。可以一步一步地教我们怎么样认知这个迷乱的状态并产生厌离心,在远离迷乱之后对于解脱产生希求心,这两种本性合起来就叫做出离心。

有了出离心后,我们种种的行为和善法就有了非常明确的目标,我们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奋发。这就是我们引导文当中的第一个阶段,让我们对于迷乱的这些法产生出离的意乐,厌离当前种种的苦和苦因,生起解脱的想法。

后面还会通过五加行让我们皈依、发心、积资净障。通过一系列的修行就会知道我们的心是无自性的,心上面的烦恼可以通过修行逐渐消亡、分离掉。最后我们就会知道,心充满了善业,其本性还是离戏的空性。和离戏空性双运的是佛智慧,这个要通过观修后面的正行直接去显发。现在我们前行的部分,主要就是为了以后直接修正行扫清障碍做好准备,这个部分叫做前加行。

准备好之后,我们就会学非常深的、非常了义的教法,即密乘中生圆次第这种大圆满的教法。这些高层次的教法直指我们的心性,让我们能够安住于其中、认知它的本性,在认知本性的当下,一切微细的客尘逐渐就会远离。

因此为了以后能够认证真实的心性,在最直接的教法学习之前,我们不单单要学习并实地修行前行,让我们内心达到法本当中所讲的殊胜的状态,这就是我们修学加行的必要性。大恩上师说,什么时候我们对于前行、对于修心的法要产生了兴趣、信心,那就说明我们种姓开始苏醒,开始真实地修行佛法了。这是我们的心逐渐靠近实相的标志,这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前面我们讲了,学习前行主要是为了现证本具的佛性,这就需要做一系列的准备,方可直接进入殊胜的修法灌顶,或者念咒等等。如果说前面修好了,有了皈依心、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正见、如来藏的见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比如《幻化网》而生起一些密宗的见解。如果要学习安住,就去观修这些仪轨,念诵这些咒语,它的力量就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在我们也在观修,在念颂这些咒语,但是可能没有感觉到观想的仪轨或者咒语到底有多大的加持力,有多重要多殊胜。这主要是因为前面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该有的条件没有具备。因此我们虽然修了很多,但是现在我们还理解不了、没办法直接地产生觉受。

但这个不等于没有用,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一边要修学并具足前面的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修,是因为毕竟已得到了灌顶和这些修法。上师们有时候也让我们修行一些仪轨,观本尊念咒语等等。另一方面我们还是要有意识地去圆满一下以前未圆满的前行的修法,这些修法本来也就应该圆满的。观修本尊念咒语本身有一定的加持力,可以引导我们的心逐渐地趋向于成熟。只不过现在我们内心当中缺少一些因素,所以修的时候比较费劲。因此一方面对于生圆次第等这种高深的修法,我们要一如既往地有信心、有兴趣;一方面我们还是要反观一下,内心当中如果有所欠缺的话,还是应该花时间把欠缺的这一部分补起来。

在引导我们的心趋向解脱的过程中,引发出离心是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出离心是对于今生、后世都要看破放下,要对这些产生厌离心,知道这一切是没有意义的。不管是耽著今生还是耽著后世,对自己的解脱都没有意义。我们要完完全全地生起一种智慧,知道我们现在内心耽著今生、后世对于究竟的解脱,对众生的利益没有真实的帮助。所以说我们要逐渐看穿并逐渐放下。

我们现在学的是共同的外加行,第一个是暇满难得,第二个是寿命无常。第一个方面是指暇满的人身是修行殊胜佛法最好的所依,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第二个方面,既然珍贵难得,就要用这种暇满人身做最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修行佛法。暇满的人身可以对我们生生世世远离轮回产生非常大的所依的作用,知道这一点我们就会非常珍惜它。

通过后面的学习又知道了轮回痛苦和业因果,把这些修法修了一圈。有些道友会说,到底我是先把暇满难得修到量之后再修寿命无常,还是说不管对于瑕满难得有没有生起觉受,都要按照制定的计划修下去?其实两种方法都有的。我们按照大恩上师的引导慢慢修下去,可能前面在修暇满难得的时候,并没有产生法本当中所讲到的殊胜的量和界限。但是当我们慢慢学到后面的这些引导,反过来也会对于前面的修法如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等有促进作用,会让我们对于暇满难得的必要性了知得更清楚。

比如说观想轮回痛苦,如果真正对于轮回中善趣恶趣的种种痛苦有了更深更细的了解,在第二轮修暇满的时候就会知道,轮回这么痛苦啊!永远可以远离轮回痛苦的就是证悟,这种证悟的法性、远离轮回痛苦的所依就是暇满人身。现在我居然得到了一个能永远远离轮回痛苦,能在对于业因果进行取舍的基础上,修持殊胜解脱道的善业所依的人身。这个时候就会对所谓的暇满人身的意义有个不共的了知。

在刚开始修暇满难得时,我们不知道它对修佛法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学到后面这些殊胜的法,包括轮回的整个概念以及出离轮回的必要性、菩提心、殊胜的皈依,乃至于空性等等,不知道这些修法的功德和巨大的力量的话,就没办法体会后面这些修法都是通过暇满人身作为所依的。而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能够修持这么殊胜教法的暇满人身,再回过头观的时候,就会知道第一瑕满人身的确难得,第二既然瑕满人身这么珍贵,是修持最殊胜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所依,这样就会很欢喜。因为如果善巧地使用,就意味着为了永远离开轮回模式而做的很多的修行,在暇满人身上面完全可以落实。

所以说后面的法如果知道得越多越深,对前面法的领悟就会越不共。后面的法对前面的法是补充,前面的法是后面法的基础。这四个加行之间都有关联,只不过我们要反复去学。学完四个加行并了知它们的教义之后,再修每个教义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其他的三个修法来对这个修法做补充。这个时候我们所观修的就会更充实,因为联系到了其他的修法的内容,修起来的话就会更容易相应。

暇满难得我们已经学了,但我们还要不断的观想。现在我们学的是寿命无常,分为七个科判。前面讲到了整个器世界的无常,通过观想外界器世界的无常来触动对自己寿命无常的了知。前面讲了暇满难得,这么难得、能够做这么大利益的人身,其实会死亡的,而且这个死亡的时间是不定的。所以说如果真实的了知无常的话,对于这么好的法,我们就不愿意再拖延了。因为一旦拖延,一旦错失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第二次得到人身来修持善法。

进一步的修无常可以鞭策我们精进起来,可以对治我们的懒惰懈怠。这种无常的修法非常好,因为它有紧迫感。我们内心中生起了紧迫感之后,一旦想起了无常,就觉得如果用这样的暇满的人身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到来,死亡到来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对死亡有益的事情,就非常可惜。所以要反复通过观无常来鞭策自己精进,放下对今生没有必要的执著。

前面观修了器世界的无常和总的有情界无常,也观了高僧大德、佛陀等这些圣者们都是无常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第四个科判。

丁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

世间尊主是指没有离开轮回的这些世间的尊主。无色界没有色法的身体,是安住在各自的禅定当中;无色界也没有王国,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天界的地盘,没有国王、眷属等等,所以无色界不存在这些尊主的问题。

但是在色界,色界以下的欲界包括欲界天人、欲界的人,乃至于旁生,阎罗界等等,都会有一些尊主。在得到各自尊主位置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所谓的功德、权威和能力等等,这些东西都是一般的人比较向往的。如果得到这些尊主的果位,就会有些特权,会过得更幸福,自己好像更有能力。所以很多有情对于世间的尊主,都会有一种羡慕心和向往之心。我们在向往羡慕的同时会忽略,实际上世间的尊主也是无常的,所以羡慕他也没有什么用。

大恩上师,华智仁波切经常讲他们在修行的时候,对于世间的高位,世间尊主的位置,很多有钱的人,长得好看的人等等,没有什么羡慕心。为什么没什么羡慕心?因为内心中生起了无常观,知道这一切都是无常的。虽然暂时是这样的,但是究竟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一种状态不可能保持长久,一定会丢失掉。这种得到又丢失本身就是不可靠的,让我们厌离的地方,我们也没必要为了这样一种得到最终会丢失的所谓的世间尊主的果位,把自己的暇满人身用在追求这个上面。思维世间尊主,要知道我们所羡慕的、追求的是没有用的,即便是在世间当中功德这么圆满的人也会死亡,所以死亡是平等的。

前面讲到通过器世界的无常,来知道我们这个有情界,我们自己的寿命是无常的。这个理念主要是说器世界和有情界平等,都是无常的。只不过器世界叫无常,我们叫死亡,但都可以叫无常。第二个问题是说整个有情界和我的死亡是平等的。第三个问题我们知道了佛菩萨、圣者和凡夫人在世间中显现的无常也是平等的。第四个是世间尊主和老百姓的死亡也是平等的。不管我现在是不是在高位上面,我现在是一个一般的人,还是说我现在是一个小官,世间尊主和一般的人都会无常的,这是平等的。得到了世间尊主就不会死,这个情况是没有的。

在这个方面就很细致地帮助我们分析,让我们知道其实我们所羡慕、所追求的这些也是无常的本性。不会说因为很穷的人就会死的快,世间尊主就不会死。的确有死得快死得慢的差别,但是都要死亡的这一点是完全一样的。所以这个也打破了一些人的观点,他们认为世间尊主不会死,因为他们吃得好穿得好,或者这些天人不会死,因为他长生不老。

对于寿命短的人类来讲,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天人已经在世间上了,我们死的时候觉得天人还在世间上。所以就会感觉天人是不是长生不老,只生不死呢?通过一般人类的眼光。我们看不到天人的死亡,是因为我们寿命太短暂了。所以大家也向往长生不老,而在世间当中也有些天人的确寿命很长。有时候给我们的错觉,有些众生是长生不老的。但是在更有慧眼的人,比如佛菩萨的智慧眼来观察的时候,或者说上面的天人观察下面的天人的时候,这些天人虽然认为自己的寿命很长,但其实在更长寿命人看起来,他们的寿命也是无常的。所以通过佛的遍知来观整个三界的有情,全都是无常的自性。

就好像朝生暮死的虫子,我们可以很轻易地知道它的一生。就会觉得它的寿命很短暂,我们的寿命很长。但是我们的寿命如果和天人的寿命比较起来,天人看我们就像朝生暮死的虫子一样。我们已经觉得几十年上百年,但是在天人的眼中,因为他们的寿命更长,所以观待我们的寿命就很短暂了。

四大天王天和三十三天比较,三十三天和夜摩天比较,越往上寿命越长。在寿命更长远的有情看起来,前面的这些都是无常。释迦摩尼佛在世间存活八十多岁,按照前面一种理论,佛陀就没有办法了知比他寿命还长的天人的寿命。但这是不一样的,佛陀是遍知者,虽然在世间示现的寿命只有81岁,但是他遍知的智慧可以周遍三世。通过佛陀殊胜的智慧,他完全可以了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三世的事情。所以佛陀以经验告诉我们,虽然这些帝释天等天人的寿命很长,但是最终还是会死亡的。让我们觉得不死的这种错觉,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寿命太短,看不到他们的死亡而已,但其实他们仍然会死亡。

通过这个方面就可以打破认为这些天人会不死的执著。如果我们认为有些天人会不死的话,我们就不会死心塌地地想要求解脱。我们会觉得某某天人不会死,如果我想方设法找到了一个升天的方法,可以长生不死的话,那我就不用操心了。但是通过佛的遍知告诉我们,即便我们所羡慕的这些所谓的长生不死的有情,其实只不过是造了一些寿命比较长远的业,他还是要受死亡的支配。通过学习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打破认为有些世间尊主是不会死的观点。

一切众生生而必死,这是周遍的,不周遍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彻底的告诉我们,所有有情包括世间尊主在内,都是会死亡的。世间众生的希求不一样,有些可能喜欢世间的权利,有些喜欢寿命长,有些可能喜欢金钱等等。但是不管怎么样,无常的整个完整的体系教育告诉我们什么都是无常的。不管是寿命、高位、积聚、财富、亲情、感情等等,整个世间当中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所以就让我们打破对各式各样法的执著。没有必要追求,你追求到之后,最终还是要放手。如果真正想得到安乐的话,就应该追求永远不会离开的这种解脱的安乐。这个解脱的安乐如果一旦得到的话,就永远得到了。

让我们观察无常,是让我们看破世间的假象。因为我们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不知道真实的意义。如果我们观察完真相之后,就可以修持能够获得解脱的殊胜法义。

寿达数劫、威德圆满的诸位天神和仙人也不能摆脱死亡。

这个是总说。世间尊主有很多种,有天界的尊主,人间的尊主等等。天界的尊主寿达数劫,这些天人越往上寿命就越长。因为越往上,他们所造的善业也就越多,寿命最长的可以达好几个劫。威德圆满,是指四大天王天的威德超胜人间所谓的受用,三十三天的天主的受用又超越四大天王天,夜摩天的受用超越三十三天的天王的受用等等。所以相对来讲,天王的威德是圆满的。他们的身体很高大可以发光,可以有神通飞来飞去,这个衣食受用都是圆满的。因为他们自己修善法的缘故,本身身体也有一种威德力。

有些世间当中有威德力的人,即平常我们讲他有一种气场。这些人在世间中显现上是官位高,有钱,有势力等等。福报浅的人到了这种有威德力的人跟前,就会有一种压迫感和畏惧感。这个其实就是威德。这种有威德的人内心当中有一种福德和善根,有种能力可以震住其他人。有威德力的人很多,好的坏的都有。坏的就是一些黑社会,不管做什么事情,他有一种威德力可以震住他的一些小弟,或者其他的一些人。有一些高僧大德,很多人自然而然对他恭恭敬敬的,这个也是一种威德力。还有一些官员和富人,也是有一种威德力。还有一些人他可能什么都不是,但他还是有一种威德力,只要他一出现,其他人的气势慢慢地就会被他所隐蔽。天人的威德力是很大的,人类没办法和他的威德相比。所以说这个也是一种威德圆满。

威德圆满来自于善法的修行。在《宝鬘论》中所谓的威德是六度当中的精进。如果今生中精进的话,自然而然可以得到一种威力。有这样一种讲法,布施可以得到财富,持戒得以升天,安忍得相好,精进得威力。如果我们精进的话,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威德。或者经常帮助别人,或者放生护生,也可以得到威德。还有的人出资修破败的佛塔,给佛塔刷白漆等等,他也可以得到一些力量和威力,塑佛像绝对是可以得到威力的一种正因。

“威德圆满的诸位天神和仙人不能摆脱死亡”,这些天神和仙人也是不能摆脱死亡的。暂时看起来寿命很长,威德很圆满,好像方方面面都是十全十美的。在我们这些欲界的小老百姓面前,他们寿命这么长,威德也这么圆满,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但是其实他们也是要面临死亡的。他们在死亡的时候也是很悲惨的很可怜的。

诸如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世间尊主可谓万寿无疆,他们可以住留数劫,伟岸身躯高达一由旬及一闻距,其身所拥有的光彩甚至比日月更胜一筹,可是他们也同样免不了一死。

梵天主要是初禅天的天主,帝释天主要是三十三天的天主,其他的大自在天、遍入天等等,分别都是属于欲界的天主,也有说法说大自在天是属于色界天的天主,这有不同的讲法。在印度人的信仰中最崇拜的几个天神是梵天、帝释天、遍入天、大自在天等等。这个都是他们最崇拜的,现在也是很崇拜这些。佛教中说这些天人是通过修持善业,可以转到这种梵天、帝释天当中。对这个事实本身,佛陀也好,佛法当中也是客观上存在,我们也承认。有些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也是佛菩萨的化身,有些是通过修持善业形成的。

还有一些外道观点中的大自在天、遍入天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所谓的大自在天、遍入天等等,是具有恒常不变的自性,是常依的一切万法的造物主等等。这种赋予了这么多便利条件的大自在天,在中观当中经常被破斥是不存在的。因为这是外道的错误的观念加在所谓的大自在天的天神上面。但是通过业力形成的,有一定的威力的大自在天是存在的。大自在天本身不是造物主,也是无常的,不是唯一的。外道观点中的造物主、恒常又唯一、又是作者又要起作用的大自在天不存在。

有些天人是属于善业形成的,的确是天神,他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不是皈依处。还有一种是佛菩萨化身,我们可以作为顶礼处和皈依处。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大自在天等,但其实是观世音菩萨或其他的佛等等的化身,对这些天神我们可以皈依,可以念诵他们的咒语。还有一些是通过众生的遍计造出来的,被赋予了很多周遍、恒常、唯一等等特点,这些天神是不存在的。

天人示现的这些世间尊主可以说是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的意思是说,他们的寿命很长,可以留驻数劫。当然这个是指他们中途不夭折的情况。那么他们中途会不会夭折呢?在《俱舍论》中讲,整个三界当中,除了北俱芦洲的寿命是定的,其他的都有夭折的情况。如果这些尊主不夭折,他们可以留住数劫。伟岸的身躯高达一由旬和一闻距,像我们人间当中,长个两米一几就觉得是非常高大了。但是这些天人的身高都不是用米来计算,都是用闻距和由旬来计算的。

在前面也讲过,一个闻距有些地方算的是八百多米,九百米,将近一千米。四大天王的身高好像是五百米,有些是一百多米,两百米的也有。普普通通的一个天人有一二百米的身高,就像我们城市当中一栋二三十层的大楼这么高。还有的天人身高五百米,或者一闻距也就是一千米或者是八百米高的一个巨人。还有的身高高达一由旬。关于一由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是说八公里是一由旬的,还有说十六公里的。八公里就是八千米,基本上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所以说天人非常高大,有威德力。我们这些人在他们面前相比连蚂蚁都不如。这么高大这么圆满的,很富裕长得也很好看,按照我们现在的讲法就是超级高富帅。然而这些天人还是要死亡的。

天人的身材这么高,身体拥有的光彩甚至比日月更胜一筹。日月只是在须弥山的山腰运行,照亮下面的四大部洲和这些小洲,山顶上没有日月。为什么日月的光不往上照?因为天人自己有光明,自己会放光,所以他就不需要日月的照明了。而且这些天人身体所发的光明比日月更胜一筹。即便是这么圆满的,让众生这么羡慕的天人和世间的尊主,还是免不了一死。

《功德藏》中说:“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

《功德藏》是智悲光尊者所造。《功德藏》中讲到梵帝,梵就是梵天,帝就是帝释天;自在就是大自在天;还有世间的这些转轮王有四等:金轮王统摄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摄三大部洲,铜轮王统摄两大部洲,铁轮王统治一个南瞻部洲。世间中的转轮王,无法摆脱死主魔的伤害,也还是要死亡的。

再者,具足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虽然依靠神变的威力可逍遥自在畅行空中,但是到了最后他们也无法逾越死亡的命运。

换一个角度来讲,有些天人和仙人具有五种神通。有天眼通,能看到我们根本看不到的很远的、很细的、有阻隔的东西。我们肉眼功能非常有限,太远看不到,太细也看不到,有墙壁等挡住的话也看不到。天眼通就不受这些局限,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此外还有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具有五种神通的这些天人还有仙人,通过神变及威力可以逍遥自在地在空中畅行无阻。但是即便有这种能力的五通仙,最后还是没有办法逾越死亡的命运。

这些天人和仙人通过前世的业而得到某种功能,但是这种功能本身和不会死并没有挂钩,因为这些功能并不是让他们不死的因缘。只不过是通过修行的一些特殊的能力,或者说有些前世的业力,在获得这种天人或仙人身份的时候得到这种功能而已。他可以依靠这个功能,让自己的五蕴的身体在空中飞来飞去,可以穿墙,可以做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这些没办法让他摆脱死亡的命运。

所以我们修行佛法时,想追求得到天眼通、天耳通等等,这些是没有用的。一方面来讲这些神通通过修法不太容易得到,一方面得到了之后对我们解脱生死没有用。一但死亡之后,辛辛苦苦修来的功能也会丢失掉。对自己摆脱死亡这种怖畏本身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所以最后还是要死亡。

用一个教证说明:

《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诣于无死处。”

这些仙人具足五通,能够自由自在地飞行于虚空中。但是这种五通仙不能够用他的神通“诣于”,即飞到不会死亡的地方。所以说不死的地方是没有的。

虽然有些时候说某某村庄、某某地方多少年都没有出现过死亡,这并不等于你到了这不死,只不过不知道出于何种因缘这里面没有出现死亡的现象。不出现死亡的现象不等于,一到那去我就不会死。这个地方可能是不会出现死亡的这个现象,但是你要死的时候你就会离开这个地方。有些地方一二百年没有出现过死亡,给人的错觉好像这个地方可以不死。如果不死的话也真的好了,但是实际上到了这个地方的人,如果他真的要死亡到来的时候,自然而然会离开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没有出现过死亡,但是不能保证就可以让自己不死亡。

所以说不能“诣于无死处”。虽然仙人有神通,可以飞来飞去可以飞的很快,但是却飞不出三界和轮回。三界轮回是他自己的业形成的,它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界限,不是说只要使劲练神通,飞的快就可以飞出三界,这个情况是没有的。三界是我们的习气形成的,只要你内心当中三界的因不断的话,再怎么样苦练神通也没有办法飞到一个不死的地方,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

极乐世界可以不死,但是必须要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否则单单通过修持世间的这些是不会往生极乐世界的。极乐世界已经超越了轮回,因此也不是整个三界中的一个不死之处。

即便有些仙人的威德圆满、寿命很长、具有光明、身高也很高,这些人也会死;有神通的可以在空中畅游的人也会死,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其实都会死亡。

我们要仔细思维,第一对于这些所谓的暂时的圆满我们也不会有羡慕之心;第二通过观修这一段的内容就可以完全打破我们的幻想,即幻想有一种仙人可以通过修持某种法术而不死,这也就是一种幻想而已。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来长生不死都是不可能的,这一点佛陀的智慧早就观察到了。即使是帝释、梵天都会死亡。

在这个人类世界也是一样,财富力强高居于首的所有转轮王,以及印度圣地的众敬王沿袭下来的统治南赡部州不可思议的君主,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厚为数不少的国王虽然曾经纷纷降临于世,可是如今都已成为了辉煌的历史。

讲完了天人的尊主再讲人间的尊主。首先讲印度,因为佛法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首先讲一下印度国君的情况。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印度的历史非常长,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国王。“财富力强高居于首”,首先是转轮王,刚刚讲到有四等转轮王。第一等是金轮王,统摄四大部洲,有轮王七宝,运作起来之后,他自己不用勤作,所有的事情基本上就可以承办。

我们平时会说,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在佛塔、佛像面前顶一个礼,你身体所压的范围从现在的大地乃至于往下到金刚地狱之间的所有的微尘,每一个微尘就是做金轮王的一个次数。顶礼一次的功德还要超胜于此。金轮王是通过修持善法得到如是的转轮王果位。在整个世间当中,金轮王不用操心,绝对可以让他的臣民安住在十善业道。他做很多的善业,但还是会死亡。

像我们很熟悉的我乳转轮王,他已经统治了四大部洲,又统治了四大天王天界,到了三十三天又和帝释天王平起平坐,还不满足想篡位,想独霸三十三天的时候,生起一念恶心,就从天界掉到南瞻部洲,最后说了一个偈颂就死了。偈颂的意思是说不能过于的贪心,否则就会变成像我这样的下场。反正都会死,有的转轮王可能死的比较平和,有的转轮王死的比较悲惨,就像刚刚所讲的这个我乳转轮王一样。所以说还是都会死亡的。

除了这些转轮王之外,很多佛教史中讲,印度圣地是第一个有了人类的,人们是从光音天下来的。前面我们讲了有情众生是无常的,整个世界毁灭之后又重新形成。首先是器世界形成,众生是从二禅天开始下到一禅天,然后慢慢又开始下到南瞻部洲等等的各地。

刚开始大家的受用、福报都很圆满,不需要有这些种子。后来众生的贪欲心、烦恼越来越重,就开始出现了自然稻。贪欲心重了之后,大家就想把自然稻放到自己家里去,不用天天跑去采,慢慢就形成了房屋、仓库。然后就开始分割田地,之后又出现了偷盗的情况。这个时候大家觉得有必须要雇一个人帮助看守稻田,于是就开始选举。谁的道德好就把他选出来做公仆。那个时候是真实意义的公仆,就是帮助大家看管粮食的,给他取一个名称叫王。所以最早的王其实就是公仆,现在我们说的公仆可能还是有这个意思吧。

当国王推举出来之后,每一家人给他六分之一的财富,雇他来当国王,负责协调、看管等事情。这个就是第一代国王众敬王,他是很有道德的一个人,众人都恭敬他所以叫众敬王。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有王了,之后就逐渐沿袭下来。当然后面王的权力越来越大了,刚开始时就是每一家人出六分之一的稻谷,雇他当公仆一样的国王。后来王的权力越来越大,就演变成一种独裁的君主本体。

从众敬王沿袭下来统治南瞻部洲不可思议的君主很多,还有曾经著名的三巴拉王,三十七赞扎王等等,在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厚为数不少的国王。这些国王的财富非常多,因为一方面他有权力,可以通过特权收很多的赋税,另一方面他本身也有福报。

虽然这些国王曾经纷纷降临于世,现在都已经变成历史。有些国王在历史中有记载,有些在历史中根本没有记载。这些国王一代代地出世,在位时都觉得自己权力很高,很了不起,但是只要他的业消尽之后就会死亡。他的儿子,还有其他人,就开始接替他当国王。老百姓觉得不合适,就会起来造反,然后又重新推举出一个国王来。

世界上有权有势的国王也最终会死亡,这方面是说印度的情况,古代是这样的,现代也是这样的,变成总统还是要死亡的。以上是从印度的角度来讲。

在西藏雪域,自从除盖障菩萨的化身国王涅赤赞布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现在都已不复存在。

从西藏的角度来讲,第一代国王除盖障菩萨的化身涅赤赞布,大恩上师的讲记中讲的比较清楚。他以前算是印度过来的,因为身相怪异被驱逐,到了藏地之后,当地的人把他奉为国王,叫做肩座王。后来也出现了很多的国王:天座七王,这个‘天’大恩上师也解释了,主要是七个国王死后都是升天的,在地上没有坟墓;地贤六王死后主要是埋在地里,中德死后主要是埋在水里;初赞五王是名字中都带‘赞’的国王,有五位;然后幸福十三代,像这样他们是非常幸福的有十三代;佛法兴盛时还有极乐五代。

藏地真正的国王王统是赤热巴巾,过了之后就是朗达玛,朗达玛国王统治时期整个西藏还是比较完整的,属于王族统治。后来朗达玛被菩萨拉隆·贝吉多杰刺杀之后,西藏的王统就不再存在了,当然小国王还有,但是大的国王没有了。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也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都有记载,这些国王也做了各式各样的事情,有些不好,有些好。不管怎么样,现在也不复存在了,只是在历史中有些记载而已。当然,这些国王也会死。

(观音菩萨的化身)法王松赞干布在世期间,依靠幻化的军队征服了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的大片领域。

这里是介绍一些能力比较大的西藏国王。第一个能力很大的藏王是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他修造了寺院,佛法在西藏的奠基基本上就是从松赞干布开始的。比如修镇肢寺、镇节寺,迎请觉沃佛的佛像到西藏等等,那个时候逐渐有了正法,有了好的开端。在世间法上,松赞干布依靠幻化的军队,征服了上至尼泊尔、下至中国的很多领域,占领了很多的领土,其威德力也是很大的。

(文殊菩萨的化身)天子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也统辖了南赡部洲三分之二的领地。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从佛法的角度来说,他迎请了寂护 论师、莲花生大士、布玛曼扎等等,真实地将佛法在西藏建立起来,弘扬了正法。松赞干布时期主要是修寺庙,翻译了少量经续,真正的僧团,佛法的弘扬还没有开始,后来赤松德赞期间开始大规模弘扬。从政绩来上看,赤松德赞统辖了南赡部洲三分之二的领地(南赡部洲有很多种说法,有些认为是指整个地球,有些认为是指印度;三分之二的领地可能就是比较大吧,是不是三分之二也有些不同的观点)。

法王赤热巴巾时期,在印度恒河岸边竖立起一块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界限的标志。

赤热巴巾是金刚手菩萨的化身。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赤热巴巾在位期间,非常恭敬修行人和僧人,继续推广佛法。在世间政绩方面,他在印度恒河岸边竖立了一块铁碑作为印度与西藏界限的标志。从地图上看,印度恒河离现在的西藏边境还是很远的。当时他的统治范围可以达到那么远的地方,恒河就相当于一条界河一样,这边是西藏,那边是印度,所以当时藏地的国土面积是非常大的。

而且他也收服了印度、中国、格萨、达苏等许多国家作为附属国。从此之后,每逢新年宴会,各国使臣需要在同一天内聚会拉萨城,举行献礼进贡等等仪式。

赤热巴巾的威德力也是非常大的,他让很多国家作为附属国,向他进贡。当然,有的进贡是一种怀柔政策,有的是因为被征服了必须进贡。不论如何,新年宴会上各国使臣都要在同一天内在拉萨集会,举行献礼进贡等等的仪式。

以上描绘了对世间和佛法贡献很大的三怙主化现的国王的功绩。

尽管他们曾经拥有如此威力,然而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无有任何留存下来。

他们虽然有这么大的威力,也是诸菩萨的化身,但是现在这些也已经过去了,他们早就已经去世了。他们的功绩只是在史书上有记载,如《西藏王统记》和《白史》等等,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从藏地的角度来讲的。

从汉地的角度来讲,以前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国王,像历史上传说的三皇五帝、商、周的皇帝、秦始皇等等,还有汉武帝,再往后还有唐朝的一些英明的君主,以及明朝和宋朝的皇帝等等,很多看起来很有能力、很大财力的国王,不论是他们自己的能力,还是征服和保家卫国的能力等,但这些皇帝除了存在于历史记载中之外,都已经死了。

国外的也一样,无论是罗马大帝、拿破仑,还是其他人,历史上他们曾经存在过,但最后也是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死去了,除了在历史当中有记载之外什么都找不到了。

所以,从这方面我们就要仔细地观修、观察,观察完之后就知道其实世间的尊主也只不过是通过自己的业力,成为尊主而已。尊主的位置本身没办法抵挡死亡,如果世间尊主可以抵挡死亡,那我们可以追求世间尊主。这些世间尊主在位时间有长有短,但最后都死了。

如果思维上述的道理,那么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自以为是何等何等的优越,但与以上诸位先贤比较起来,简直就成了蜂巢一样。这样的世间欲妙又有什么恒常性、稳固性可言呢?

我们思维以前这些国王、转轮王、天人、尊主的威德、财富和受用。和他们相比,现在我们牢牢执著的、放不下的这些住房,不论是三层的别墅,还是两百平米的住房,或者其它类型的房子;以及这些受用、眷属,比如手下有几个眷属、或者几十个上百个员工眷属,或者说在这条街、这片区域中的权势无人能比,自以为是何等的优越。但是,现在所拥有的一点点的受用、住房,若以此产生傲慢心的话,就是目光短浅,或者没见过世面的表现。

你都没有想过,还有很多人的受用远远超胜我们。我们有些时候,自以为是何等的优越,哪怕自己得不到的时候也非常想要去追求。但是,如果和以上这些先贤比较起来,我们觉得装修得非常豪华的房屋,和以前这些国王的房屋或建筑比起来,就像蜜蜂住的巢穴一样很简陋。没办法相比,更不要说和天界的房屋比。

以前的皇帝所修的宫殿,比如中国的故宫,还有以前印度国王住的一些宏堡。这些宫殿很大。据导游说,有些宫殿每根柱子上以前都镶着钻石,我们就想本来这个房子修得就非常漂亮,而且每一个柱头上面、每一面墙上面、每个窟窿上面以前全都是钻石、宝石(红宝石、蓝宝石),但英国人来了之后,这些东西就全都撬走了,有人这样说的。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宝石,这么富裕,真的想一想看一看这些情况之后,回头看一下自己所执著这些东西,的确不值一比。

这些人曾经富裕过,但是现在又怎么样呢?还是该死就死了。这些建筑用这么多东西装饰起来,人死了之后慢慢传下来,最后还是被别人撬走了。撬走了的人觉得自己拥有了这么多财富,可他死了之后这些钻石宝贝又归别人了。这些没什么可靠的,即便我们去追求,很多时候也追求不到;即便追求到了,总有一天还是要放弃的。如果我们在放弃的时候,执著很大的话,比如我们在死亡的时候放弃会非常痛苦,那么这种很痛苦的状态,也会成为继续流转的因。

“这样的世间欲妙又有什么恒常性、稳固性可言呢?”整个世间的欲妙没有什么恒常、稳固,从寿命来讲也没什么稳固。所以我们不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追求这些东西上面,即便你成了一国之君(但是现在整个世间基本上也没有这种所谓的国王了),也能把所有的东西归一个人所有,造出很好的宫殿、吃最好的食物、穿最好的衣服、用最好的交通工具出行,但是你还是要死,死了之后这些东西都不再是你的了。

所以,你辛辛苦苦得到这些东西,其实是没有用的,何况一般的人根本得不到这些东西,有很多时候是处在妄念中,没办法用自己非常可贵的、有限的生命去修持殊胜的正法。

我们应当深思并观修以上的道理。

虽然对我们来讲应该深深地思维、观修以上的道理,把这些问题观想好、吃透。但思维世间尊主观无常和我们的修行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关联呢?

当然有关联,因为我们很执著这些东西。所以,首先要观想:如果我们执著,以后我们要得到这些东西,要得到帝释天王、成为转轮王、成为某某国王。那么我们就要想:得到了又怎么样?得到了这里所讲的,结局除了最后成为历史、传记之外,什么都没有。而且在高位的时候也非常容易造恶业,因为有集权,这方面是没什么可羡慕的。即便你羡慕这些,也是无常的,而且会造很多罪业。然后再思维:其实我们自己有限的生命追求这些东西到最后也没什么用,最后来讲还是会抛弃的。

如果我们对这些王位,对今生当中的富裕等这些东西很有兴趣去追求的话,我们也可以想:反正今生当中都要死,死了之后这些东西就没什么用了,但是我们在追求这个的过程当中,白白浪费了很多的暇满和时间。当然作为一般人来讲,如果你修行没有上去的话,得到了之后没有兴趣是不可能的。关键我们要想:得到了又怎么样?拥有了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在轮回里周而复始?得到了抛弃、抛弃又得到,这个模式本身就让人厌离。如果得到之后永远不会抛弃的话,这也可以值得我去追求,但关键是你得到了之后最后还是不归你所有,只是暂时借用而已,最后还是要还的。

还有一个就是寿命无常。这么多拥有这些好东西的人,有些寿命是很长的,有些寿命是很短的,不管怎么样他们也会死亡的。所以,即便成为这样的人,还是会死亡。而死亡到来的痛苦、四大分离的痛苦、死后的痛苦、死亡时的恐怖等等,这些用什么来抵挡呢?所以,好好思维之后,我们对这些就会逐渐没有兴趣了。

要想的越细越好。有些人大概地想,反正我对这些没有兴趣,我对国王没有兴趣,我对王位没有兴趣。但是得到转轮王位、得到富裕的世间尊主之后的这些细节的受用,比如说钱财或者其他的东西,可能是我们喜欢的或者比较有兴趣的。所以我们要仔细想,想的很细致,每一个其实对我们来讲没有什么意义,真正来讲这些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稳固性的,真正恒常稳固性的就是解脱。所以我不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不稳固、不恒常的、得到后还会造罪业的东西,没有必要。

无始以来我就在这个心态当中流转到现在,现在还是一无所有,如果现在我还去追求的话,以后若干劫当中仍然还会重复这种模式,仍然解脱不了。现在我好不容易有一点点想解脱的心念,遇到这样能够让我解脱的正法,我应该好好抓住这个法,然后在这个法上面反复去观,把正法变成着重追求的目标。

现在对于修行佛法方面,有些道友极其的执著。虽然高级教法当中说我们不要执著,但是现在我们显然还没有到达那么样的高度。如果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说我们不要执著这些,那很可能就会放弃对整个佛法的修行。我们现在内心当中的习气都是无始劫来追求的东西,它们根深蒂固,只要你放松了对佛法的追求,肯定会回头追求、执著那些世间八法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刻意地去观想,这就是观察修,在观察出离心时就是要励力地、反复刻意地观修。这个时候你就不能修禅定,不能去修寂止。必须把所有能够开动的都开动起来,然后相应这个法义,很深、很细、很广大地去思考:这些东西的确没有用。观想的法义越深刻自己才知道耽执这些没有用。这些都是无常的、都是要抛弃的,真正有用的就是修行正法。

这个时候观的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强烈,所以慢慢地通过这样的观修放弃今生的耽执,真正开始用有限的生命修持临死有用的正法。而且所修的是不耽执世间八法的正法,那么这个时候修的质量就很高。这也是我们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和寿命无常的关联。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