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64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帮助我们的心趋向于真实的觉悟,也就是心上的觉悟。现在我们的心属于迷惑的状态,没有了知真实义,而把不真实的执为真实,这个叫迷惑。怎么样打破呢?就是要认识它的本性。

道理上而言,认识它的本性就可以打破迷惑,因为迷惑不真实。没有看到和了解到真实,这个安立为迷惑。如果要打破迷惑,从方法来讲,第一可以缘迷惑本身观察,“这个是迷惑的,如何如何”。同时要了解迷惑的本性到底是怎么样的?了知它的本性更为直接,因为知道真实状况,虚假的东西就自然消亡了。这个更为真实,但是难度也更大。

我们在修行和认知心的本性时,佛法当中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早期的途径,缘迷惑的心本身做一些修改和调整。把我们迷惑的心从很恶劣调整到比较贤善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逐渐把贤善的心修持达到它的本性。这个就是在前行或者初级阶段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准备。

还有一种是中观、如来藏或者密法当中的观点,讲的核心就是心的本性到底是怎么样的。中观告诉我们,“它的本性是空性的”;三转法轮告诉我们,“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具有像佛一样的功德”;密宗当中告诉我们,“心的本性是等净无二的”。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是属于了义的。

我们从见解上要知道,起心动念的心属于客尘、迷惑的状态。它不是心性,而是迷惑染污之后的一种呈现。现在乃至于我们没有达到它的本性之前,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没有离开迷惑。只不过在迷惑当中有一些特别恶劣,错得离谱。就是缘轮回产生耽著,产生强烈的贪、嗔、痴,认为“我实有”等等。这些属于迷惑心当中轮回的根源,恶趣的源泉。另一种迷惑的心,是知道一切轮回不可贪恋,缘轮回的众生发菩提心。这些都是在迷惑的心上面做一些改正和调整,但是并不究竟。单单缘这个没办法真实地祛除迷惑,因为不知道它的本源。

以前讲过的比喻:我们已经把花绳看成了蛇。其实就是一条绳子,而我们把它错误地认为是一条蛇。缘蛇产生了很多分别念和认知,或者依靠蛇为基础引生了很多的习气和执著,这一切都是从蛇的基础出发而产生的。我们首先缘蛇觉得很可怕,或是觉得很可爱,或者怎么样,这就是很离谱的执著、迷乱。后来我们认为蛇并不那么可爱,它有很多过患。然后我们逐渐在分别心上面做调整,生善心,做一些善行,为了后世不堕恶趣持很多戒律等。这是缘蛇为基础做很多调整,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相比最离谱的迷乱分别来讲,要好很多。

在整个迷惑的状态当中,现在我们整个心识、轮回都是类似于蛇的状态。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以轮回的心为基础而引发出来的,恶、善,作善行,作调整,人格贤善,遵守法规,乃至于磕头和放生等。这一切都是基于我们认为迷乱状态存在做的一些调整。但不管怎么调整,还是在蛇的状态中。在轮回当中,如果没有真实地趋入于它的本性,我们做的所有的修行有没有利益呢?肯定有。也许是以后解脱的因,但是不能成为根本的、真实的、直接的因。

哪一天你终于知道了蛇其实并不存在,那就不一样了,本质就不同了。不是缘蛇下功夫,而开始知道它的本性——蛇是不存在的,相当于中观的空性一样。我们知道这一切的心,一切的迷乱的轮回并不存在。而后我们就知道蛇并不存在,其实是一条绳子。这时就真实地了知并直达它的本源了,所谓的蛇的本性到底是什么?蛇空是它的本性,绳子也是它的本性。

当我们知道绳子时,蛇空就在这个上面——蛇本来就不存在。当真正了知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就不再从蛇上面下功夫了,就能直探它的本源,帮助我们打破以前很长时间缘蛇的一种执著,或者缘蛇产生的种种苦乐。这方面就慢慢跟它说再见了,这是一种真实的直接的因。什么时候我们的修行不再是为了今生或者后世过得好,不再是为了获得一些功德,而是真正地了知一切本来是空性的,或者心的本性是如来藏、佛性。这时就开始真实地进入到打破迷乱的修行。

这一切都是一样的。要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解脱道,第一是缘过患,轮回、迷乱的心上面的法我们做一些修行调整;第二个是知道它的本性、本源,这都是使我们的心觉悟之道。知道它的本源很直接,但是难度也很大,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说心不存在,心是佛性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够接受,相信这种观点呢?我们说,“心是没有的,不存在的,“我”没有,其实我们是“佛”。很少有人能够对这个产生定解、起修、然后相应,调伏自己的烦恼。但是如果告诉他们轮回是有过患的,很多人就能够接受。这是相应于我们无始以来习惯了的轮回思想,以此作为趋入点慢慢引导就可以。

两方面都要有,第一个就是最直接的直探本性的教义,我们要学、要闻思、要观修。另外能够相应于我们分别心可以实际操作、实行、理解的,这个对我们来讲也很重要。我们不要把这个当成了义,而要知道只是个方便。虽然不了义,但是必须要经过,而且在经过时不能执为实有。这是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需要有的认知,这个认知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如果这样认知之后,我们不会执著于现在所做的善法是实有的,因为它必定相应于蛇的状态。我们也不能认为它究竟是绳子,所以现在缘蛇做的东西不需要。这也是错的,为什么?因为毕竟现在我们还是处在蛇的迷乱状态中,要完全把这个抛开而直达本性,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两方面都要有,这就是有些地方讲世俗谛和胜义谛,以及方便、方便生都需要,同等重要的观点。我们在修行和抉择见解的时候也是一样。前行当中的这些法,都在说轮回的过患,业因果等,这些是我们的心迷乱以后,基于迷乱状态做的一些调整。但是这个调整只是过渡,就像桥梁一样,它不究竟。不究竟就不依靠吗?不是。如果说桥不究竟干脆我不过了,那也不行。虽然不究竟,但是还要依靠它,这就是我们在见解、修行过程当中必要的一种认知。

刚刚讲让我们的心趋向于解脱,第一步对我们极度耽著的这条蛇观过失。对现在正处在的轮回状态生厌离心、出离心。生出离心就要观察到轮回中迷乱的本性,暂时来讲具有这些过患。我们要去观察轮回的痛苦、观察业因果,乃至于观察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等一切都是为了引发我们修行和出离的意乐。一定要出离,因为轮回的一切不可靠。

通过学习教义可以达成阶段性的目标,如果达不成,后面的这些就很困难。现在第一阶段的目标:如果认真去听闻、思维、观修,好处就是可以相应于我们这个阶段的分别心。它不像空性,对我们来讲太抽象了,但也不是佛陀故弄玄虚,搞一个抽象的东西或丢一个问题让我们困住好几年、在里面挣扎,佛陀没有这个意思。

其实,抽象的就是本性,它无始以来就是这样,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另外一套轮回的模式。这个全新的模式,对我们来讲就是抽象的,但是不是真的抽象呢?其实它本来如此,只不过我们习惯了迷惑而已,对它本身的状态反而觉得很陌生。所以,一旦出现相应于实义、真理的东西,就觉得很抽象、很难懂。

真正来讲,它就是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些了义的经典、论典和上师们的教言讲了,无始以来的轮回中,真正属于自己的就是我们的本性——空性和光明藏,这是我们自己的状态。除此之外,轮回的一切都不是我们的,都是虚假的。但现在我们颠倒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发现不了。不是我们的客尘、迷乱的轮回(身体、分别念和整个有情世界)都是虚假的,却牢牢执著,这个是“我”,这个是“我的东西”,这个是“我追求的”,处在颠倒迷乱中。现在开始我们要拨乱反正,必须要学习,之后要观修,使我们的思维逐渐回归到本来的状态中。因此,修行佛法并不是创造什么新观念、新修行、新状态、新境界。真正的修行就是回归本来面目,修行的过程。一方面要断除过患、增长功德;另一方面,就是复原本来的样子而已。

怎样才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就是把不属于心性的东西一个个去掉,把本性外面套的面具一层层剥掉。最粗大、最外面的面具就是耽著轮回。我们要真正深入地闻思和实修,之后才能够把耽著轮回、世间八法的思想彻底予以灭掉。还要为了观修这些法要,为了和出离心相应,真正能够得到感觉,专门缘这个积资净障。

虽然正式的修曼扎、修金刚萨埵后面才学到,现在我们有幸学到了比较高深的教法,可以把后面学的东西放到现在学。为了相应业因果,内心生起出离心而积资净障,扫除相应这种状态的障碍,也可以缘这个开始修行。像这样积资、净障、修百字明等,各个阶段都要用。生出离心的时候,因为我们福报不够,也可以通过这个来增上善根和遣除违缘,修莲师心咒或者修金刚七句、供护法也是一样的。为了让出离心能够相应,请护法神、莲花生大士帮助。

当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也可以积资净障,因为菩提心需要的善根更强,为了菩提心的生起而积资净障、祈祷莲花生大士加持等。在修空性的时候需要,修密法的时候仍然需要,很多修法从头至尾都需要。如果各方面真正都做了,我们的善根、智慧、福报越来越深厚了,法义慢慢就可以相应了。

现在我们学四厌世心,生起出离心。其中第四个就是业因果,因果不虚。前面也讲了因果的一些规律、法相等等。因果当中的十不善业(十恶业就是十不善业)分了身三、语四和意三。归结起来就是十种不善,前面的身三、语四已经学习完了,现在要学的是意三,意的三种恶业(不善业)。

戊三(意恶业)分三:一、贪心;二、害心;三、邪见。

这些属于意方面的,有些地方说贪、嗔、痴,痴也可以有邪见,主要是从邪见的角度来讲。

贪心是意恶业第一个,本来十不善业是属于自性罪,但是如果发心贤善,身三、语四可以转变成善业。虽然你做了如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等,但如果发心贤善,它可以不成为罪业,而且可以成为善业。尤其在菩萨乘当中,对把这些能够转为道用的很多窍诀都会讲。

但基本上,意三是没办法的。只要你生起了贪心,这就是贪心,害心和邪见都是一样的。它是自性罪当中的自性罪,因为不可以改变。但是不是真的就完全没办法变成修行呢?也不是。贪心、害心和邪见生起来的时候,如果你有更深的密宗见解,能够知道它的本性,并真实安住它的本性,也算是把贪心、害心等能够抉择为法身或者了知它本性。

但是在平常的讲法当中,菩萨乘当中身三、语四可以通过贤善心,比如菩提心的摄持变成善业,但是贪心、害心和邪见是没办法的。

己一、贪心:

对于他人的财物,心里打着“如果这财物为我所有那该多好”的如意算盘,并且三番五次地思量:我有什么办法才能将这份财产弄到手中据为己有呢?诸如此类凡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都属于是贪心。

平常讲的贪欲心,有对人、财产、地位、名声、赞叹等多种贪心。这里主要以贪财为例进行宣讲,以此类推,举一反三,就知道贪财如是,贪人、贪地位、贪名声也是如是。

对于他人的财物特别想要,就想“如果这个财物是我得到的话该有多好啊!”现在是攀比成风的阶段,看到别人有很多钱、有好车或好住房的时候,“如果这些归我的话该多好”这种贪欲心的意业就会很容易生起来。虽然众生造杀生、偷盗、邪淫这些罪业比较任运,但毕竟还要观待很多因缘和条件。比如说杀生,你虽然有杀生的心,但敢不敢杀还是一回事;偷东西,你想要去拿但不敢去,也要观待因缘。

但贪欲心这个意业,其实简单得多。一个人规规矩矩做事的时候,其实内心早就波涛汹涌了。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深处早就对财物生起了很大的贪心,一直不断地延伸贪欲心的罪业,从这方面来讲就更容易了。

造恶业对我们来讲,本来就比造善业容易,而意业比身、语业更容易、更简单。如果我们从早到晚不注意、不安住正知正念,不知道生了多少个贪心。有些讲法:一念贪心就是一次轮回,一念有可能就是一次轮回的因。像这样到底我们造了多少轮回的业?太多了。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会觉得自己的修行还不错,没造很大的过失。这可能是指我们身和语方面明显的过失没有造,但贪欲心为首的意恶业却是造了很多。

平时,我们为什么要有正知正念呢?只有正知正念是不行的,还要修它的对治。比如修知足少欲之类的。后面讲善业,讲它的对治的时候,我们慢慢了知、观修了,逐渐就会安住在贪心的对治力当中。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财富、快乐、幸福等,就想“这些东西归我该多好”,一直这样盘算——贪欲心是靠近这种对境的,无论是财物还是人。并且三番五次地想,有什么办法才能将这份财产弄到手中据为己有呢?诸如此类凡是对别人的财物生起谋求的心态都属于贪心。

刚刚我们讲了,如果不仔细观察,会觉得自己还可以;若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在造很多的意恶业。越学得深,胆子越小,越害怕。泛泛看一下觉得自己还不错,菩提心也发了,也经常性地修善法、放生等;真正仔细观察,其实我们经常习惯性地产生贪心,已经麻木了,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认为“我只是心中想一下,没有真正行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这种心态无法发现问题,也无法调整。圣天菩萨在《四百论》中讲,众生经常自在地造很多恶业,所以死后绝大多数堕于恶趣。我们为什么待在恶趣中的时间远比在善趣中长,原因也是这样。

我们学习、了解这些,是为让我们公正客观了知自身的状态,也了知整个轮回的状态。我们不注意的话,会羡慕很多轮回中的众生,觉得他们很幸福、很快乐。但是以贪欲心或者害心等的标准观察有情,就知道没什么可羡慕的,因为他们从早到晚,持续性地产生很大的贪欲心,在死后或者后世,这些贪心的业会成熟。上品贪心会堕地狱,中品贪心会堕饿鬼,下品贪心会堕旁生。或者贪欲心主要引发饿鬼业,害心主要引发地狱业,邪见、痴心主要引发旁生业,有这样的对应。有时对应的是种类,有时要看轻重的层次,重恶业肯定是堕地狱,这样安立也是有的。

对法很贪,对功德很贪,是不是贪心呢?这在《俱舍论》中讲叫善法欲,把它和罪业的贪欲心通过一个术语分开了,和轮回的欲贪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贪生存资具,贪轮回的安乐,这叫贪欲。对解脱道的功德以及善法方面贪著,这是善法欲,其中是有差别的。

众生在轮回中流转的时间特别长,所以今生当中,有些众生贪心很炽盛,嗔心不是很明显;有些嗔心很大、害心很重,但贪欲心不是很强大;有些邪见、愚痴心比较重,贪心、害心比较弱,通过以往的习气,会有一个比较突出。贪心、害心、邪见都比较粗重,之间平等的也有。弥勒菩萨的《辩中边论》第二品《辩藏品》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

我们要认知内心中的哪一种烦恼比较炽盛。无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中讲,在调伏烦恼的时候,首先要认知相续中哪一种烦恼比较粗大。如果贪心比较粗大,首先对治贪心——最粗猛的首先对治,其它相对弱一点的放在后面对治。如果嗔心比较粗大,首先对治嗔心,其它的也可以放在后面对治。在《四百论》中圣天菩萨也有教诲:比如贪心重,就经常受一些苦,以知足少欲对治;如果嗔心重,吃苦、打击可能对治不了,就经常吃穿好一点,或者对他温和一点,这样调伏可能会契机。

佛陀和高僧大德们为了我们的烦恼,也是操碎了心!把所有的对治方法、不同的情况都给我们讲了,学完之后都可以找到对治自己烦恼的方法。

这就是贪欲心,它是意恶业。

己二、害心:

第二个意恶业是害心。害心包括了嗔恨心,但二者还是有点不一样。害心是伤害别人的心,分析嗔恨的话,也有伤害别人的意乐在里面。

对他人痛恨在心,满怀愤怒之情而想:

他的起心动念是“对他人痛恨在心”,有时候有根据,有时候没有根据,“满怀愤怒之情而想”:

我应当如此这般损害某某人。

他就想:我应该这样、那样损害他、伤害他,让他感到痛苦、忧伤等,想要千方百计地去伤害别人。

见他人拥有荣华富贵心里便不高兴,并且暗自诅咒:如果这个人不安乐、不幸福、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

这方面很容易犯。因为我们的烦恼不调伏,内心中都有这种害心的种子,只不过没有遇缘,有时候不现行,遇缘就会现行。看到别人拥有荣华富贵的时候产生嫉妒,之后就开始诅咒。这种诅咒的心就是伤害别人的心:如果这个人不安乐的话该多好啊!如果这个人不幸福的话该多好啊!如果这个人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啊!等等。愿别人不快乐,不幸福,没有功德的心,都属于害心。

害心一方面害人,一方面害己,害人害己的心就可以称为害心。愚痴有情是想不到害心会害自己的,他就想害别人,但是害别人的心一生起来,首先是害自己,因为自己产生的心离自己的状态是最近的。害心还没有伤害到别人,首先就把自己给伤害了,让自己的心不贤善。如果是一个大乘行者,当生起这一念害心的时候,已伤害了自己的善心,伤害了应对众生贤善的菩提心、慈悲心,伤害了自己的修行,也会伤害自己的福祉。因为害心不可能带来安乐,只能带来痛苦。

但众生愚痴,不知道这些情况。如果知道可能也会掂量掂量,不可能什么都不管不顾:害心生就生了,而且很多人一起互相鼓励、互相怂恿来生。正常心智的人,知道这是害自己的话不会去做,但是他不学习,就不了解。这种贪心、害心也是愚痴,不了知业果的规律而导致的。我们学习因果不虚就是要对治这种业果愚。我们对治了对业果的愚痴,在轮回中就能够通过取舍因果做正确的取舍,选择正确的道路,得到安乐,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取舍创造修行的基础,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内心中诅咒别人是一种害心。

当别人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在一旁幸灾乐祸。

这也属于害心。当别人遭遇不幸,受到挫折时,自己在一旁看热闹,还觉得很痛快,或者幸灾乐祸,这都是害心。

我们即便自诩很善良,但真正对照法本的时候,原形就在这个“镜子”里面完全暴露无遗。法为什么叫法镜呢?法就像镜子一样,把种种的情况全部显露,我们很多丑陋的嘴脸显现在法镜中。不观察觉得自己很好、很贤善,一对照,我们经常怀着愤怒的心:有时是仇富,有时是仇官,有时对别人有仇视心。

其实别人富裕,那是他自己的,和我们没什么关系。但很多时候会觉得“我得不到,为什么他就得到,社会不公平!”“凭什么别人那么富裕,我就那么穷!”“别人那么快乐,我却这么痛苦!”……这些心理很容易发展成害心,如果不经常观察、调伏自己的心,就非常容易处在害心的状态中。

看到别人荣华富贵就不高兴,诅咒他们倒霉,愿他们的企业破产等等,都属于害心。当别人真遇到不幸时幸灾乐祸,也是害心。佛弟子不注意的话很容易生起,但并不是说不学佛的人就不会,这是自性罪,不学佛的人更容易生起。既然已学习佛法,思维、行为就要按照佛陀制定的标准去做。

平时注意控制害心,尤其是对讨厌的人,容易希望看他出丑和不幸。还有一些所谓的讨厌的国家、民族,更容易。觉得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给我们国家造成了很多伤害,所以当他们遇到地震时就特别高兴,这是非常典型的害心,很容易产生。因为对自方的耽执,对他方的仇视,虽然别人并没有对你做任何不好的事情,但就因为他属于某一个阵营、国家中,他们曾经对我们做过什么事情,就经常怀恨在心。当别人没有遇到事情时盼着别人走下坡路,别人真遇到灾祸时就很高兴,典型的害心。

害心其实是害自己。能害到别人吗?《入行论》中讲,如果只是盼望别人受苦,不成损他因。盼望别人获得很多痛苦不是真正能够让他损害的因。会不会遇到痛苦是他自己有没有这个业,而不是我愿他怎样他就怎样。所以害心伤害不了别人,但一定是伤害自己的。害心没有任何用,真正深度观察时,会发现吃力不讨好,无法伤害别人,只是更深地伤害自己而已。

不学习佛法可能不懂,但也有些善良的人觉得不应该幸灾乐祸,毕竟都是无辜的人,或并没有对我们做什么伤害。的确有些人也看到这一点。学习佛法的人就更不能这样。如果这样去想、去说、去诅咒、幸灾乐祸,非常不合适,根本不算修行者。修行者肯定不应该这样,因为佛陀和上师们早就告诉我们要对一切众生产生慈悲心。

从轮回的业来讲,我们和自己讨厌的、希望受苦的人之间很可能以前是亲属,只不过自己死后投生到这里,受到很多影响之后,对以前的亲属仇视、盼他们受苦、幸灾乐祸。真正静下心想也是很荒唐的,不应该。佛陀早就告诉我们,所谓的亲人、怨敌都是不确定的。

我们在轮回中应该学会互相帮助。都是众生,都有朴实的愿望——离苦得乐。大家都是轮回中落难的人,不应该互相攻击。就好像大家都是难民,同到一个国家避难,内部间还互相争斗。都知道难民的生活并不好受,还要互相攻击、诋毁、生害心就不合适。只要没出轮回,都是天涯沦落人,都是可怜的有情,应该互相帮助,让大家都过得更好一点。

尤其是发了大菩提心的人,应该担起领袖的责任。首先认知上要有觉悟:应该帮助众生。思想上的觉悟自动把我们推到领袖的位置上,带领他们解脱。自己既然有义务和责任,更加不应该踩别人、幸灾乐祸。作为一个领袖,领导的人受苦了,还幸灾乐祸地说活该,这就非常不合适。这方面好好静下心来观修、思维,一定要把我们很狭隘的害心,用平等心、很柔软慈爱的心、愿众生离苦得乐的心取而代之。这才是一个佛弟子、一个领袖应该有的胸怀。

发了菩提心的人走在前面,要带领很多有情。发心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既然发了这个心就自动处在领袖的位置,虽然现在的确还没有什么能力,但从这个角度来讲,已经走在前面了,就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别人。领导不好当,要负更多责任。发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但当你得到菩萨的名称时,也意味着你的责任更重了,要承担的义务更多了。

老百姓不需要承担很多责任,但在总统这么高的位置上时,责任和义务更大,意味着要付出更多,思想观念要比一般人看得更远,不能再以老百姓的思维当总统。发了菩提心的人应该以菩萨的眼光看待轮回,不应该再以害心,诸如以前伤害过我我不原谅他,或者对已经发了菩提心的事实故意不去想,回避它,这是没有必要的。否则相当于当了总统还是小市民的思想,怎么治理国家?自己的认识都这么狭隘,又怎么带领大家解脱、安乐呢?这是不行的。

所以要学习菩萨的思想、行为,不生害心是菩萨训练班的课程中必须要训练的。菩萨培训班就是要把你培养成菩萨这样的领袖,所有的思想、起心动念都要相应于这种标准。这是要学习、训练的,训练之后自然而然按照菩提心引导身语意,才是对的。

害心对修菩萨道的人来说伤害很大。大恩上师讲《心性休息》、《经庄严论》的时候也说过,贪欲心对于大乘菩萨伤害也大,但不是最大的。如果贪财物、贪人,毕竟还是一种想靠近的心态,但害心和嗔心不是,它们一定是背弃的,不愿意接近、帮助他人的心态。这些对于修行人来说都不对,尤其是害心,本来应该利益他人,发了菩提心后所有人都是利益的对象,但偏偏去踩、去打压被你利益的对象,他受到痛苦的时候,没有悲悯心,反而很高兴,完全不是发心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发菩提心不是喊口号,要真正落实。佛菩萨看到你的行为后,会在很多经典中呵斥:这种心态不好,必须产生很贤善的利他心。当然这不容易,但必须改正,既然选择这条路就应该走好。而且这的确对自他都只有利益没有伤害。如果走上这条路是迫不得已,被别人骗上来或推上来后发现不对,里面很多不好的地方,比如被别人骗去做传销,想方设法逃离,这是对的。但菩萨道不是这样,菩萨道对自他都有暂时、究竟的最大利益。

既然上来就应该好好去做。对情绪、烦恼、害心等等的出离,不应按照轮回的思想和习气引导,也不能用世间的思想引导身、语、意,应该用佛法的思想,尤其是大乘思想来引导。

诸如此类凡是对他人生起损恼的心理都属于害心之列。

它的过患等后面还要讲,这里只是讲它的业相。

害心大概学完了,但因为我们害心很重,所以学完后一定要好好思维产生定解,深深地觉得这是绝对不能够生起来的,是有过患的。而且要真正下决心断掉,一定要和害心斗争。不能够去纵容它、帮助它生长,一定要打压它。乃至于说“我知道这个不对、不能够这样想、不能够这样生”,即便是这样一念心态也是好的,也是反抗的一种标志。但这是完全不够的,它的深度和强度还要加强。

己三(邪见)分二:一、无有因果之见;二、常断见。

庚一、无有因果之见:

认为行善无功、作恶无过的观念就叫做无有因果的见解。

认为行持善业没有功德,作恶业没有过患,这种观念就叫无因果见。

很多人都是安住在无因果见当中,这是非常典型的邪见。有些人知道有善恶、因果之说,但是他不相信,觉得是迷信或者毒术,是毒害人们精神的观点。

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善恶、因果之说,觉得根本没有。所以不管有意也好、无意也好,认为作善法没有功德、造恶业没有过患,这种观念都叫做无因果见。

庚二、常断见:

总的来说,邪见可以分为三百六十种或者六十二种等等。但如果将所有的邪见归纳起来,完全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当中。

邪见的种类特别多,在无垢光尊者的《宗派宝藏论》、《如意宝藏论》等当中就说,邪见广分了三百六十种、或者中等来讲是六十二种。如果把这六十二种再做归纳,或把所有邪见归纳起来,都可以包括在常见和断见这两种见解当中。

不管是六十二种还是三百六十种,都是以常见和断见为基础。当然这里面的三百六十种、六十二种来安立邪见,主要是按照印度当时的状态来讲的。当时印度有很多外道,有三百六十种、还有六十二种等等,主要是依靠这种标准来讲的。

其它的一些可能并不是明显的常见、断见,但是它的本性要么包括常见、要么就是断见。常见、断见可以分为最重的、中等的、最细的。像这样的话,肯定所有的见都可以包括在常见、断见当中。不管是不是外道,是不是印度,都可以包括其中。

所谓的常见,就是认为神我常有,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等等的看法。

所谓常见就是认为有一个真实的造物主(不单单是造物主)。比如说,认为“神我常有”。有些常见外道比如说数论外道等等,认为每一个众生的这个“我”,相当于是表面的“我”。但是在深层次中有个“神我”是胜义谛,是不变的常法。认为每一个有情都有一个“神我”,最后现前“神我”就可以解脱。现在“神我”被蒙蔽了,因此就会生起很多烦恼、业等等。如果通过修行,把这样一种烦恼、业灭尽,“神我”现前,就可以获得解脱、获得很多功德。

对于他们的主尊,比如大自在天派认为有个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有很多种,有一个叫做“大自在天派安立的大自在天”。他们认为大自在天是一个天神,他是恒常的、具有很多功德的、唯一的、清净的等等,是一切有情和器世界的造物主。

还有种大自在天是种天神。这种天神和外道的那种“数论外道或者大自在天外道”的主尊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大自在天也是个有情。他是以前修了很多的福德,然后变成大自在天的天神,他有一定的能力、神通、福德,但不是恒常的、也绝对不是谁的造物主,就是个天神而已。

还有一种大自在天是观世音菩萨化现的。平时我们念的自在祈祷文中有,九本尊中也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化现的自在天,这种自在天是观世音菩萨的本尊,虽然名称叫大自在天,但不像外道所说的那种大自在天,也不是有情、凡夫变成的那种天神。所以说,这里的大自在天主要指刚刚所讲宗派中的主尊,认为是恒常的、胜义谛的、唯一的,所谓一切万法的造物主。

遍入天也是一样的。有一种外道宗派(遍入天派)认为他们的教主也是恒常、唯一、万法的造物主,给他赋予了很多这方面的称呼。还有一种遍入天是无常的一个有情,有一定功德、福报的遍入天的天神。还有的遍入天有可能就是菩萨化现。我们主要讲的是第一种,认为大自在天、遍入天是造世主等的看法,都是属于常见派。

常见派要比断见派好一点。因为常见派认为有轮回、有解脱,所以他鼓励修善法、鼓励断恶。但是他们的善恶标准不一样,比如说,有的认为把大批的牛杀了供奉天神是善业,那当然就不对了。但他们也有一些戒律,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相信前后世、因果,这是可取的。但是他们在所谓造善的时候,有些明明不是善法却认为是善法、或是戒禁取见等等,像这样的话也会产生很多的罪业。这方面就是邪见当中的常见。

断见,也就是指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前世后世、因果不虚及了脱生死等均不存在的观念。

断见就是认为一切万法是自然而生的,从没有因果的角度来讲是断;或者有情死了之后不会再有后世,没有前后世之说,人死如灯灭一样,像这样的话就是断灭;造了善和恶之后没有果报,也是断灭的。所以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的修道等都不存在。

第一个科判中的无因果见和这里指的断见基本上是一样的意思,为什么要分成两种呢?无因果见和常断见有什么差别?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分有五种见,包括邪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和萨迦耶见。五种见当中邪见是第一个,并把无因果见纯粹定义成邪见。所以说按照《俱舍论》的分法,无因果见就是邪见。《俱舍论》中的边执见就是常断见或者有无见。边执指有两边,常边是一边、断边是一边,所以叫边执见。

因此,在《俱舍论》的五种见当中,真正的邪见就是无因果见。常断见并立起来安立的叫边执见。所以说常断见可以和无因果见分开来。

但是《俱舍论》当中的邪见是狭义的,它只是五见当中的邪见。广义来讲只要是不符合于实际情况的都可以叫邪见。常断见符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所以叫邪见。《前行》所讲的邪见分二,其中无因果见是《俱舍论》当中狭义的邪见,常断见是《俱舍论》当中的边执见,但它是外道见,也是属于邪见的种类。从“邪见可以分为三百六十种”这个侧面来讲它的范围就广了,所以就可以把边执见分为常断见。

常断见也有粗大、中等、细微之分。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注释》当中也把常见、断见分了很多种。最粗大的当然就是数论外道的常见和顺世外道的断灭见等等。还有就是属于小乘的、唯识的、乃至中观自续派的这些,它相应的是中等的、微细的常断见。但那种常断见和这里的邪见已经不是一个等次了,虽然名字取为常断见,但是从出离心、菩提心、还有空证见来看,它是针对最高标准来讲的一种常断见。如果相对于最粗大的来讲,那肯定不是常断见。所以在佛法当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分类。

所有的外道见都可以安立为邪见,因为没有相应于中道和无常(世俗谛的实相),没有相应于空性。从这个侧面来讲所有的外道见都可以叫邪见,都不相应于真实义。常断见可以解释为邪见。但无因果见的邪见,从《俱舍论》中的五见来讲是真实义的邪见,常断见在五见中叫边执见。

这里最粗大的断见和无因果见一样。有些外道的断见说今世的因果还是有的,今生打工赚钱、种庄稼得果都有它的因果,但不承许轮回、前后世的因果。有些是一概不承认,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但这漏洞太大了。外道中最下等的就是断见。因为虽然可以见到很多因缘果法,但他们觉得不存在,所以所有的见当中最恶劣的就叫断见。

上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刚才分析了无因果见和断见之间的差别。这种可能的根据做了分别。断见就是指认为一切诸法自然而生,没有因果、前后世、因果不虚、了脱生死等,这些概念都不存在称之为断见。

比如《黑自在书》中说:“犹如日出水下流,豆圆荆棘长而利,孔雀翎艳诸苦乐,谁亦未造自性生。”意思是说,持断见的人认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不是谁牵引而上的;

“犹如日出”,断见者认为太阳不是谁用绳子从东边牵起来的,没有看到谁,而是自然现象。

河水向下流淌也不是谁人引领下去的;

水下流也是无有因果的,自然而然的。很多大德讲这里面有很多漏洞:如果没有因果,为什么太阳不从西边出来?水不从下往上流?其实里面都有一定的因缘。我们可以看到的因缘就是坡度、引力,其实这就是个因缘,是因和果。但如果说没有因果,是自然而然的,肯定说不通。

所有的豌豆都是圆形也不是谁人抟成的;

豌豆的圆,也没有看到是谁用豌豆机、刀子或者机器把它修得很圆,抟成的。

一切荆棘刺又长又尖、非常锋利这也不是谁削造的;

荆棘树的刺很长、很尖、很锋利,没看到谁去削它,他们认为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但肯定不是。

如果没有因缘,为什么所有的法不这样?如果所有的法都没有因缘,为什么单单这些树是这样的,单单豌豆是圆的,而其它的不是?它有自己的前因,如果没有前因也不会无因无缘长成这样,否则为什么不长成其它样子,单单长成这样。所以如果没有它自己的不共的因,不会长成这样。

如果没有因,地上所有的地方都应该长豌豆,那为什么不长?没有这个因素。为什么雪地不长鲜花?没有这个因缘,有因缘才长。如果没撒种子怎么长?种子撒在合适的地方就是因缘。否则如果没有因缘所有地方都长遍了,因为根本不需要观待因缘就可以长。中观有很多观察破斥的,漏洞特别大的这些问题站不住脚。所以没有因果是绝对不可能的。

孔雀的羽毛五彩斑斓、绚丽多彩这也不是谁绘制的,而是因为它们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

孔雀的羽毛、尾巴五彩斑斓,也没有看到谁用画笔给它们画成这样,而是因为它自己的本性就是如此。他们就觉得这些是没有因缘的。

当然,从世间角度来讲他们觉得有世间的因缘,但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因缘就更深了。一般的人能够看到比较短的、浅显的因缘果报。但是有一定禅定的,或者做过一些研究的人就可以看到一些比较微细的,比如科学家们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基因、染色体,他们可以观察到那种因缘。如果是佛教的学者或圣者就可以看到业因果,前因后果,以前造过这个业形成这种习气,是业的力量等等。智慧越深对因缘的理解就更加深层,很愚钝的人根本看不到,连短期的因果可能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就认为本性如此。

同样,世间中显现的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也都是由本性造成的,因此他们一口咬定往昔业力、前生后世等并不存在。

他们把无情界的无因无果的思想放在有情界来观察,同样认为世间当中各种喜怒哀乐、善恶吉凶等现象,也是“本来就是这样的”本性造成的。他们一口咬定所谓的导致喜怒哀乐,善恶吉凶的前世业力,前生后世等等,其实并不存在。

他们是从这个方面进行安立的,也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邪见。他们认为这些和前后世的因果没有什么关联。所以现在很多人遇到不好的事情,就说运气不好或者很倒霉等等,但是真正了知因缘的人就知道“未做不遇,已做不失”。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果说明以前曾经做过这个因,只不过这样的因比较隐蔽,而且时间拖得比较长,所以不一定能够在我们可见的范围当中找到。

我们经常会认为,“我又没有惹你,我又没有怎么样?”还会努力地思维,“我没有见过这个人,没有对他做什么伤害,为什么他突然对我这么坏呢?”有些时候在几个人当中就单单对你一个人很不好等等,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其实佛陀、还有圣者、智者们早就讲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因后果的规律,业网非常广大。所有的有情和器世界之间都有一个业网的联系。这个联系甚至于比整个世界上每天打电话的网络、无线电波还要密。如果你能描绘出所有电话之间的网络关系的话,非常像比蜘蛛网还要密无数倍的一种状态。我们的业网(每个有情之间的业网联系)比这个还要复杂得多。这方面我们是看不到的,也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联系。这个电话和那个电话之间的联系,不懂的人根本想不通,懂的人知道有基站,用什么样的转换方式就可以联系到。

我们对于业果之间的迷惑也是这样的。“为什么我和他之间的联系我却看不到?为什么我觉察不出来?”这是很隐蔽的。很隐蔽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了解。除非我们通过修行得到一定的禅定和一定的心性的认知,才能发现比较细微的东西。如果没有修行,通过我们比较粗大的感官、眼根、耳根没有办法直接发现。只有通过教证、道理让我们知道,的确在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因缘果报,很多互相之间的业网联系非常复杂。

有些人讲“业网极广大”,像这样轮回当中,自己相续当中的业网非常广大,不知道这个因缘到底是怎么样,根本搞不清楚。十地菩萨也没有办法彻底地知道业因果的关系,因为他还有一定的所知障没有完全消尽。

佛陀遍知智慧现前之后,可以很清楚地了知业因果,于一刹那之间照见。佛陀会讲一部分对于众生有用的、对解脱有帮助的业因果。佛陀讲的这一部分,并不是把他所看到的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对我们来讲也用不上。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处理这么广大的信息量。佛陀把对我们修行最有用、最关键的东西讲了一部分。比如说,十善、十不善,还有修行的道理等等。我们开发本身的智慧之后,佛陀没告诉我们的那一部分,也可以了解了。

我们如果认为他们的宗旨千真万确并且随之而行,或者,虽然没有随行,但认为佛的经教、上师的言教、智者的论典等不是真实的,满腹怀疑或者妄加诽谤,这些都属于邪见。

如果认为他们的说法千真万确而且随之而行,心里生起认同、嘴里也是这样讲,这就是属于邪见。虽然没有随行,但是认为佛陀讲的经教、上师们关于修行、因果取舍的教言、智者们宣讲这些道理的论典都是不真实的,生起怀疑或者开始诽谤,都属于邪见。这些在世间当中也是特别严重。

我们现在刚刚从这种邪见中皈依佛法,内心还残存了很多这方面的习气,这个也是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我们必须要经常性学习这方面的道理,以前不知道的要知道,通过祈祷、集资净障或者讨论等等方式把它确定下来。只有定解才能破怀疑,如果没有定解,心中还会有疑惑,邪见的种子还是挥之不去。还是需要非常谨慎地、很精进地去做。一方面需要认真地学,还有一个方面,要经常亲近有正见的人,尽量地远离、避免和有邪见的人交往。因为我们现在的见解并不稳固,如果经常去和有邪见的人接触,刚刚得到了一些正见,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邪见对我们伤害非常大,下面还要讲。

在《宝鬘论》当中讲:如果认为轮回存在、前后世存在,叫做因果正见。“有了因果正见的人,不会堕恶趣”,龙树菩萨在《宝鬘论》当中是这样讲的。因果正见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是保住善趣的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如果心中认为因果不虚、前后世存在,有此因果正见的话,也不会堕恶趣。

十不善已经学习完了,下面做一个归纳。

在十种不善业当中,要数杀生和邪见这两种罪业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

十种不善业一个一个来仔细讲的时候,会发现罪业都很重。比如杀生,很多论典中专门举了杀生果报的例子,我们觉得不得了;讲偷盗的时候,把偷盗的例子一遍一遍地讲,我们觉得这个过失也很重;讲邪淫、妄语、两舌的时候,每一个看起来都是心惊肉跳的感觉。十不善业每一个都会直接引发非常严重的痛苦。

这里虽然讲十不善当中,杀生和邪见两种最重。但是凡夫人的心有种特点:当说这两个最重的时候,自然就觉得那些不重、可以造作。比如说,上师讲大乘的时候:“对大乘经论来讲,嗔心的罪业最重”。我们自动解读成:贪心没事,对修行没有伤害。不是这样的。有的时候强调“这个对我们来讲过失很严重”,并不是自动解读成“其它的无关紧要了”。但是凡夫的分别心就自动去解读,觉得这两个是最重的,那么偷盗、邪淫可能就没问题了。如果产生这种思想,把讲偷盗的过失再翻出来看一下,就知道仍然很重的。

只不过在所有的不善当中,这两种对我们伤害应该是最明显,所以这两种罪业最为严重。如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在杀生之上就没有其它的罪业了。“十不善中邪见重”,所以杀生和邪见的过失最重。有的人会想:到底哪个更重?两个都是最重的。讲的时候这个句子好像是矛盾的:杀生之上没有他罪,邪见可能是超不过杀生的;十不善业当中的邪见最重,杀生又超不过它。其实这就告诉我们,杀生和邪见这两种罪业是非常严重的。

下面讲到底为什么杀生和邪见的罪业如此之重,根据是怎么样的。

除了地狱众生以外,谁都贪生怕死,而且每个有情最为珍爱的莫过于自己的生命,因此杀生也是罪大恶极,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

每个有情都贪生怕死,“除了地狱众生”,为什么?因为地狱的痛苦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地狱的有情每时每刻都想死,想马上转生出去,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有些地方说,地狱当中万生万死,那种死是假死。比如复活地狱当中,互相杀死后有声音说愿汝等复活,就又活过来。那个是假死、不是真死。地狱有情希望的是彻底地死了之后投生到饿鬼道、旁生道去。但那是不行的,乃至于罪业没有清净之前,想死也不行。地狱众生痛苦太严重了,就是不想活,觉得死了好。

除地狱有情之外,其它有情都是贪生怕死的。每个有情最为珍爱自己的生命。有些教言当中讲,为了身体可以舍弃财产。财产虽然我们很喜欢,但是如果你的身体要受到伤害,情愿舍财免灾,不要让我的身体、家人的身体受到伤害。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只要人还在、身体还齐全,还可以去挣、还有希望。为了身体可以舍弃财产,为了生命可以舍弃身体的一部分。身体已经很珍爱了,但是为了生命,我们可以断只手、断只脚,或者做个手术把器官取掉一个。这个我们可以接受,只要能够活下去。从这方面看,财富、身体的分支和生命比较起来,生命是我们最重视的。杀生剥夺了别人生存的权利,是罪大恶极,因为直接威胁到生命。这是杀生过失为什么这么大的原因。

对我们来讲,可能杀害一个众生没有什么,但是对它来讲,生命就是全部。也许杀一个众生,只是我们吃一顿饭而已。或者只是它们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一点困扰而已:蟑螂、老鼠跑来跑去,让我们感觉有点不舒服;蚊子吸一口血,我们觉得有点痒,担心疾病传播。但是你把它打死,它的生命就没有了。

就是因为众生对生命是最珍视的,所以杀生的罪恶如此之重。反过来讲放生护生的功德如此之大的原因,也就可以理解了。当我们经常放生有点放麻木了,感觉没什么了,或者现在很多人觉得放生是杀生的一种,这种邪说出现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想放生是不是对的?就开始怀疑放生的利益了。有些人根本都不懂原因,就是从现象上发表一些这样的言论而已,但是佛菩萨的经文中把这个问题讲得特别透彻。

对于每个有情众生(当然地狱的众生,看不到也做不到。饿鬼可以说也见不到,能够帮助他们的机会都很少),这些在我们身边即将被宰杀的旁生,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我们可以去帮助它们,哪怕就是一天一条生命这样帮助它们都是很好的。杀生过失很大就是因为它们最珍爱自己的生命,只不过它们不会说话,不会抗议,不会有这样的表达途径而已。如果能抗议、能说话,它们也有很多话要讲:你们人类不要认为自己强势就想怎么就怎么样。可能人的能力大,它们能力弱,但是不能因为这个理由就可以无视其它生命,随随便便经常杀害,这不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如果有能力杀生就是对的,以前二战,那些种族灭绝的时候,希特勒觉得犹太民族是很低劣的民族,应该杀完,那就是强者对弱者典型的心态。如果旁生弱就该杀,那不就和那时一样了吗?没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了。

其实对每个有情来讲,死亡的威胁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都是极其恐怖的,想法设法都要逃离。这些鱼、泥鳅被杀的时候为什么拼命挣扎?它们就是很害怕,如果能躲、能逃肯定要想方设法,但是人的力量的确有点大,想要逃也很困难,就像集中营中的人,他们每时每刻都想逃出去但没有办法,因为看守的人势力太强大了。所以杀害众生罪大恶极。了解这些之后,再去放生就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认知。放生的功德的确大,因为在挽救一条众生的生命,因为它非常害怕死亡——这时就可能有其它的认识。

因为罪业大的缘故,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偿还五百次命债,这其实属于等流果。那他的异熟果是什么呢?

此外,《念住经》中说:“杀害一个众生,需要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

一个中劫的时间特别长,不是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几万年的问题了,它是非常长远的时间。这是杀一个众生的异熟果,直接的果报是地狱中住一个中劫。在地狱中住一个中劫受苦之后还没有完结,他即便从地狱中出来,投生在人间或者投生成旁生等等,还要被杀五百次,就是杀一个众生就要被杀五百次抵偿它的命债,他的异熟果、等流果是绵绵不绝的。这只是杀了一个有情,如果杀了很多众生那就不敢想象,这个过失很严重。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发誓断杀生,最好是受不杀生的戒律。不杀生只是没造这个恶业,但是受了戒律它就变成善法了,变成一种对治,这完全不同。所以要知道杀生的过失有多大,通过这些教证、他的罪业和果报,包括他偿还的异熟果、等流果就可以了知。

尤其是依靠塑佛像、印佛经、建佛塔等善举为借口而造杀生等恶业,罪恶更为严重。

尤其是要修建三宝所依,修善法,比方塑一个佛像,钱的来源是杀生,杀很多众生,把贩售得来的钱建佛像、印佛经、修佛塔。表面上是建了三宝所依,但其实是为此杀了很多有情,这样的罪业是更加严重的。

帕单巴尊者说:“依恶建造三宝像,将被后世风吹走。”

通过造恶业建造三宝所依、三宝像,“将被后世风吹走”,意思就是后世要堕恶趣的,过失是很严重的,这样的善业不做也罢。这说明杀生等罪业很严重,即便是把杀生得到的钱拿来做善法,其实罪业还是很严重的。可能也会有点功德,毕竟想要造佛像等的心有功德,但是他的过失是非常严重的。功德会成熟,肯定不会特别的大,但是会有一点。这里没有提功德,是主要在讲杀生过患的缘故。

我们了知它的过患之后,再回忆起来今生中杀了很多生,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忏悔。像这样杀人、杀很多旁生,或虽然没有去杀人、堕胎,但随喜别人堕胎、杀人、杀生等等,其实已经造很多罪业了,如果不清净的话都会成熟。现在还好,在罪业成熟之前,在更大的异熟果成熟之前,我们听到了这些教言,知道了它的过失,也知道了忏悔的方法,应该认认真真的忏悔。

过段时间金刚萨埵法会到来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认认真真地去做忏悔。如果有些道友去学院参加,也不要到处去朝拜、转山,就好好地去忏悔,转山和朝拜等以后再安排时间。这种大众共修的机缘很难得,有条件的人就好好参加法会,或者为参加法会的人提供服务、发心,这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浪费修法的时间去做其它的事情。虽然也有利益,但是相比之下,可能专门忏罪更直接一点。有些人没有机会去,在城市里面的分会场,也可以认真去参加。如果无法八天都参加,早晚或其它时间抽出来参加,认认真真去做忏悔,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学这些恶业、学它们的果报时就觉得还是要忏悔的,不忏悔肯定不行。如果时间长了不学的话这个观念又会麻木,会觉得没有什么,做了恶业也没有谁来收拾我。但是等到果报成熟时,再想改变已经没办法了。众生的顽劣就是在这些地方体现的。给你机会你不抓住,等到犯事情的时候,再痛哭往往来不及了。上师们也经常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不要造罪业,造了就应该抓紧时间忏悔,好好修持忏悔的法,这是非常关键的、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人自以为把上师、僧众迎请到家中以宰杀众生的荤腥血肉供养他们是在行善,实际上这种做法必将使一切施主、福田的相续都染上杀生的罪过,施主供养食物成了不清净的供养,对于福田来说也已成了邪命养活,这种罪业远远超过了所行的善事。

这一段在讲杀生的时候基本讲过了,在藏区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以前交通等不发达,有些人经常在请上师、僧众应供时宰杀众生做血肉供养;有些上师们在汉地的时候,有弟子也招待上师吃这些点杀的活物。这就是因为不懂、不知道。当然如果是有能力的圣者另当别论,但是如果没有能力,供养者—即施主和所供的福田—上师僧众都会染上杀生的过失。虽然做了供养有一定的善业,但是为此杀害很多生命的恶业,已经远远超过了所行的善事,这是需要了解的。如果我们不了解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了解之后就不会再造这样的罪业了。

除非是有起死回生能力的圣者,一般人相续没有不被杀生罪业染污的可能,上师们这样做也一定会危及自己的寿命与事业。

除非是那些大圣者,例如帝洛巴尊者吃鱼,还有很多上师们显现上做猎人、屠夫等等,做杀害有情的罪业,但他是有能力把它们超度的。标准就是杀了之后可以让它重新复活,如果你有这个能力也可以。

有时上师能够杀死,但是没办法超度。以前有一位宁玛派的传承上师,他修学金刚橛,修到可以把天空中的乌鸦杀死。他的上师告诉他,你可以把它杀死,但能不能把它复活?他说这个能力我没有。上师说没有这个能力还会造罪业的,什么时候你把它诛杀了,还可以把它复活,这时候你就有了超度它的能力,就可以行持这种事业。否则,没有圣者拥有的这种起死回生的能力,一般人杀生肯定会被罪业染污,而且这个不是一般的罪业,是特别大的。如果上师这样做了也一定会危及自己的寿命或事业,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因此,除非的的确确能够将所杀众生的神识超度到极乐世界,否则必须竭尽全力断除杀生这一恶业。

所以,除非真实有能力把被杀的众生超度到极乐世界,一般人应该竭尽全力断除杀生。如果迫不得已或不注意当中造了罪业,就一定要忏悔,不要让罪业染污自己的相续,就是做了之后要让它清净。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说过,有些人一边杀生一边念阿弥陀佛,觉得我要超度它。这里讲得很清楚,这样到底有没有真实地把它超度到极乐世界去,还是就是念了一个阿弥陀佛超度的心咒而已呢?虽然阿弥陀佛本身有能力,但你并没有真实地把神识超度到极乐世界去,而是表面上觉得超度它了。所念的佛号和咒语如果没有真实地把它超度到极乐世界,那当然是自欺欺人了。

所谓的“一边杀一边超度”,对一般人来讲是很可笑的事情。的的确确能够超度它时,圣者们在有必要的情况之下会做,但不是经常做。因为经常做的话,很多有情不理解,有时会产生邪见。所以很多有能力的上师显现上也是教导有情护生、断除杀生等等。一般众生所谓的一边杀生一边超度,其实不一定能够超度有情,因此这时就要竭尽全力断除杀生,这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避免杀生,如果实在不能避免,就要想补救措施,什么补救措施?比如惭愧心,一定要有惭愧心,有了它之后罪业马上就会减弱。因为“惭愧”是一种大善法的心所,如果我们做了杀生、偷盗、邪淫等罪业,发自内心地惭愧,觉得佛陀、上师讲了这是不应该做的,但我做了,非常惭愧。惭愧心一产生就可以把罪业降低,再马上针对这种罪业念一些忏悔。刚刚做的罪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清净,如果拖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清净。这是一种补救措施,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这样操作。

上面讲的是杀生的重大过失。

再来说一说邪见,对于某个人而言,即使相续中生起了一刹那的邪见,也将失毁一切戒律,而不能列入佛教徒的群体中,也不算是闲暇的人身。

邪见的过失为什么这么重呢?因为有几种毁坏戒律或让戒律消失的因,其中一个就是邪见。如果生起邪见,戒律就会失坏。有时是破戒,有时是舍戒,有时就是邪见。只要邪见一生起来,戒律就没有了,因为所有戒律都以正见为基础。如果基础没有了,生起了邪见,那所有戒律没有基础,都会轰然倒塌。所以对某个人而言即使在相续中生起了一刹那的邪见,也会毁坏一切戒律。

所有的戒律如皈依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的基础都在正见上面。如果生起一刹那的邪见,一切戒律都会毁坏。当然“这一刹那的邪见”看着很严格,在这里是指很严重、很明显、很强烈的一刹那的邪见。而不是平常我们稍微有一点,但不是很猛烈的那种怀疑的心,那种力量不足以摧毁戒律的基础。但那种很肯定的、特别强烈的邪见,哪怕一刹那生起之后都会摧毁戒律。

摧毁戒律之后就不能再成为佛弟子,暂时会被清理出佛弟子的行列,这时的人身也不算是暇满人身,为什么他的罪业这么重呢?因为邪见的罪业很重。在《四百论》里讲:“宁毁坏尸罗,不毁坏正见。”如果“破戒”和“生邪见”必须二选一的话,那就是选择“破戒”不选择“生邪见”。这并不是说破戒没有过失,也不能在内心当中自动解读成随便可以破戒,只是两者比较起来,“破戒”的过失不如“生邪见”的过失大。如果破了戒,你有正见还可以忏悔,但如果你有了邪见,第一戒律没有了,第二有邪见不可能忏悔了。这样比较起来,宁可破戒也不失坏正见,原因是这样的。

一旦相续已被邪见染污,从此以后,即使是奉行善法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而且造罪也没有忏悔的对境。

一旦相续被邪见染污之后,从此之后即便是奉行善行也不能踏上解脱之道了,而且造罪业后要忏悔,也没有忏悔的对境了。有了譬如“没有解脱、佛菩萨没有能力”等邪见之后你想忏悔也没有对境,但是不是永远就完蛋了呢?是不是生了邪见之后,以后再修善法也没有办法解脱,没有解脱的希望了,或者就没有忏悔?不是这个意思。

乃至于没有舍弃邪见之前,你做所有的善法都是没有解脱道的,想忏悔也没有对境。但是如果舍弃了邪见,重新恢复了正见,那个时候开始修行,所有的功德在正见的基础上可以累积,可以有解脱道。在恢复正见之后,要忏罪也有了忏罪的对境。因为恢复正见之后你可以有重新获得暇满人身和受持戒律的机会,重新踏上解脱道和忏悔的机会就都有了。

将“有正见”和“有邪见”两者对照起来看,生起邪见的过失的确很大。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非常小心,平时要经常发愿回向,“愿我从现在开始生生世世不生邪见,一刹那的邪见都不要生起来”,让我们修行和闻思的善根如是发愿回向,“请上师三宝加持我,永远不要生邪见”,如果生一点点的邪见就马上认识到并把它消尽。这里毁坏戒律的是很严重的那种邪见,如果没有生起很重的邪见之前要马上忏悔,然后也要经常闻思修,接近有正见的人。从这个侧面来讲,经常要和道友共修,因为很多道友在一起,都是有正见的,可以帮助我们生起正见,遣除邪见。如果经常接触有邪见的人,相续中的正见也会慢慢地染污、退失,最后就会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生邪见者。

虽然以前接触佛法的善根以后会成熟,还会重新生起正见,但中间很多生世可能就会在邪见中度过,生邪见,造罪业,堕恶趣,感受不必要的一种痛苦。我们可以远离的,但没办法还是要去感受,这就没必要。所以修习佛法还是要把基础打牢,打牢之后就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如果基础打不牢不知哪一天就生邪见了。所以应该要闻思修行,听闻、思维,然后通过修行的方式积资净障,让自己心中没有生邪见的土壤,这就非常好。那么不生邪见的土壤怎么培育呢?要不断地闻思修、祈祷,经常看因果故事或教理,做很多的努力,慢慢地邪见就不会生起,正见根深蒂固,这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的课就学习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