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大车疏》第1 3 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宣讲由全知无垢光尊者所造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本论从“暇满难得”到密乘修法等十三个方面,宣讲了如何使凡夫心入于正法、相续成熟及最后获得解脱的殊胜窍决,是最圆满的道次第。现在我们宣讲的五加行内容,是生起出离心的殊胜方便,这些修法非常有必要。如果再再修持,一定会生起境界和觉受,那时将对世间八法和轮回万法丝毫不再生起贪执,一心一意地精进修持菩提心和空性正见等殊胜窍决。

没有一位大德不是通过这样的修法而成就的。意科喇嘛的弟子,刚开始都是一心一意地修持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等共同加行,内心生起坚定的出离心后才开始到山中精进修行大圆满正法。文革时期佛法受到了很大损害,修行人修法也受到了很大障碍,但意科喇嘛的亲传弟子们没有受到任何破害,临终时全部显现了瑞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彻底舍弃了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在山里修行,基础打得非常牢。作为修行人,我们非常羡慕这样的境界,也希望真正修习佛法的每一位道友都能生起看破世间的觉受,对欲妙享受没有丝毫执著。

如果能安住在这样的状态中,就不会因为外境而欢喜或痛苦,否则修行难以成功。如果内心修持正法、安住在法义中,就会像狮子处于狐狸群中一样,外境对于我们的修行根本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观察自己的相续可以发现,如果再再地串习这些修法,内心中一定会生起出离心,否则觉受就会消散。去年冬天学习《开启修心门扉》时,一再串习法义的道友,相续中的出离心明显再再增上,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没有串习,心就又恢复到了被常有执著所欺骗的状态。所以,在内心还没有生起坚固觉受时,不能放弃对无常、暇满、轮回痛苦等共同加行的作意,要不间断地修持,否则无法生起正法的境界。如果怀疑这个教诫,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不缘殊胜法义修心试试看,相续中一定会和以前一样生起很多世俗心念,从而产生障道的因缘。

所以,每天都要串习如何看破世间、如何生起无常观等实修窍决,否则,佛陀对于胜光大王的教诫就是对我们的授记:临終时十分痛苦、恐怖,死后非常孤独、独自漂泊……

乙七、外内皆为无常:

通过眼见外面的破旧城市而于内心中观想死亡。

通过外面的所缘器世界(如城市)无常来引发内心中的无常观,使内心中生起自己必将死亡的念头,即“外内皆为无常”。

世间(如印度)有很多破旧的城市,以前非常兴盛而现在只剩地基。那兰陀寺曾有包括传承上师、班智达等超过万名僧众讲法、修学、度化众生,是正法发源地,而现在仅剩一片废墟,即使保存最好的佛塔也非常破败。看到这些,我们应该想一想,自己怎么可能不死呢?

四大聚合之心室,虽为动念士所饰,

亦由因缘所产生,乃坏灭性有为法,

犹如旧城无常有,故当迅速修正法。

身体被起心动念(眼识乃至意识)的士夫所装饰,这样一种四大聚合的身体通过因缘和合而产生,本体是坏灭、有为法的自性。就像破旧的城市一样,无论所依(四大聚合的身体)还是能依(起心动念)都是无常的。所以在身心都堪能时,应该迅速修持正法。

“心室”在这里指整个身体,而非心脏或心的自性。“动念”指分别念。心识上有各种善恶习气,通过善因显现人身或天人身,通过恶因显现旁生或饿鬼等身体。我们因为以前值遇、修习过佛法,所以现在获得了能够修持佛法的身体。但因为四大聚合的身体和起心动念的心皆无常,虽然现在发誓兢兢业业地修法,临死不舍弃上师三宝,但这样的心极易变化,完全靠不住。所以,不能放任自流、懒懒散散,认为现在想修法,以后肯定也会继续修持正法,或者认为心现在处于修法的状态,临死时当然也会处在修法的状态,这些都不一定。无论身体还是心识,都是不堪信任的有为法。心就像城市里面的人,城市兴盛时,里面的人也很兴盛;城市破败时,里面的人也各奔东西。以前有很多道友(居士和出家人),刚开始修法时心非常迫切,但一段时间后就慢慢变了。从前可以在诸佛菩萨面前燃指发誓绝对不舍弃正法,后来也会破坏戒律或转入外道。

心是会变化的,该怎么对治呢?华智仁波切在《前行》中讲过:应该知道修法的心是无常的,所以要再再祈祷、再再发坚定的誓愿,再再通过闻、思、修的智慧使心相续成熟,这些非常有必要。

如是观察从前美丽富饶的城市中遍满人流,后来终有一日人去城空。

经典或传记中记载的以前非常美丽富饶的大城市,也终有一天破败了,城中的人或死亡或流落它方。

呜呼!轮回之法皆是前兴后灭,最终只留下人名而已。

一切积聚必定会分散,一切累积必定会毁塌,一切轮回法都不可靠,最终只会留下名字而已。

因为学习《山法宝鬘论》受益匪浅,我前段时间去了造论者的寺院和道场,一个位于山上的寂静处。看到扎嘎仁波切曾经教导弟子们如何舍弃今生,如何好好修法的兴盛道场现在全部成了废墟,除了一只猫之外再没有其他的有情,当时自己的感受非常强烈。同样,虽然现在佛学院这么兴盛,但以后会成什么样也不好说。

这就是轮回的本性,任何人都无法逃避。即使我们的身体现在很庄严,充满了青春活力,但也终有一天会衰败。我们的心识也终有一天会离开这样的房室(身体)而去,独自漂流到后世。所以,执著现在的一切没有任何实义。

同样,为珍贵的衣饰所庄严、种种分别动念所严饰四大聚合之自身这个房室也终将塌毁,仅仅剩下骨骸而已。

我们的身体也被珍贵的衣饰和分别念所装点,但这样四大聚合而成的自身房屋,早晚会塌毁,最后只剩下一具尸骨。很多众生都对外在特别执著:在家人执著西装皮鞋,出家人执著袈裟的布料、颜色和新旧,喜欢吃美味的食物,通过各种执著来庄严身体。

到那时,也许会有些人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是某某的遗骨”。因此应当深入思维此理。

假设将来遗骨还在,也许有人会念着自己的名字说:“这就是某某人的遗骨,他曾经在这个世界出现过,因为何种因缘而死于何时何处……现在只留下名字和遗骨。”但更多的人连遗骨都找不到,名字也早就被人忘光了。现在我们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认为自己很重要,但百年之后,最多也只能留下一个遗骨和名字而已。对于这样的身体,有什么可执著的呢?应该好好深入思考这种无常的道理。

《亲友书》云:“身际如灰干际坠,终究不净无实质,当知一切皆坏灭,各自分散之规律。”

我们的身体现在是能移动、充满血色的,但最终都会由火烧、土葬等变成灰烬。现在身体中有很多水份,死亡后水份将慢慢蒸发而成为干尸,微尘纷纷坠落。这样观察会发现,身体确实通过各种因缘聚集而成的不清净、无有实质的本体,最终也一定会分散。所以,应该放弃贪著身体、贪著感受等轮回法的非理作意,励励修持正法。

我在去洛若乡开极乐法会的路上曾经想过:这么多来自各个地方的僧众和信徒纷纷聚集在草坝子上发愿,在法王如意宝座下灌顶听法,但法会结束后呢?又会恢复到非常荒凉、只有两三间房子的状态吧。果然法会结束时,一个人也见不到了。

我们千万不要仅仅想“我要死了”,想了又能怎样呢?应该因为“我要死了”而修持正法,这才是学习无常的真正启示。

乙八、以比喻说明无常:

尽管在漫长的一生中享受善趣安乐,然而,如梦初醒般瞬间就会趋向死亡。

有些经典讲一生非常迅速,观待来讲,如果能活到七十岁,可以算是漫长的。我们在漫长的一生中享受了善趣(人道)的安乐,但最终会如梦初醒般瞬间消散,趋往死亡。同理,在没有失去人身时,我们可以感受很多快乐,但死亡到来时就不得不马上舍弃今生的快乐而趋向于后世。所以,应该利用人身好好修持正法。

犹如赤风中油灯,刹那无常动摇性,

骤然猛烈之死缘,降临自己头上时,

不能久住定死亡,故应当下修正法。

风中草原上的油灯是刹那无常、动摇的自性,如同我们的生命。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猛烈的死缘,我们就会死亡,无法久住。前一刹那还在享受安乐,马上就会感受痛苦。唐山大地震时,很多众生都在安乐地睡觉,但房屋倒塌一下子就死去了。马来西亚大海啸时,人们前一刹那还在享受,海啸一发生马上就死了。没有一个人敢确定,死缘会不会突然落到自己身上?无论是否遇到猛烈死缘,我们都无法久住,一定会死亡。这是我们唯一的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

《西藏生死书》中讲:世间人对于死亡一般持两种态度,一是根本回避不谈,认为死亡不吉祥;二是认为反正要死亡,还不如现在好好享受,想也没有用。索甲仁波切认为这两种态度都不对。虽然现在可以暂时不去想死亡,好好享受欲妙,但因为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当得知马上要死时,会特别慌乱、非常焦急,没有一点安全感。

作为佛教徒应该怎么做呢?应该正视死亡,每天反复观修。当真正的死亡到来时,就像多年没见的老朋友一样,非但不会惊恐,反而生起欢喜心。这并不是因为学佛就愿意死、非常消极,相反是一种抓紧一切时间修法的积极心态。否则为什么很多大成就者在知道即将死亡后反而更精进地止恶行善呢?如果我们内心中真正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定解,就一定不会睡懒觉,一定不会在世间八法中放逸,而是身语意全部精进地断除一切恶业,修持一切善法。

这才是佛陀宣讲死亡无常的密义所在。

例如,和风吹动的草原上有一盏油灯,偶尔刮起一场狂风时,油灯便会熄灭。

这里讲了两种情况:第一,微风吹动的草原上,油灯是动摇的自性,左摇右晃。和风也有助于火势增长,帮助灯油迅速地燃尽。第二,一旦刮起狂风,油灯就会马上熄灭。

同样,应当观想:自己犹如油灯动摇般的寿命被夜以继日的无常和风吹动而趋向衰老,迅速死亡,无有余地,

和前面的比喻相对应:犹如草原上被和风吹动的油灯一样,我们的寿命也夜以继日地被无常的和风所吹动,趋向于衰老。即使骤然的死缘没有出现,自己的生命也在顺境中一天天、一年年地趋向于衰老死亡,无有余地。

并且定会受到狂风般病缘或损害的威胁。

末法时代的五浊恶世中,谁没被病缘威胁过?谁没被其它的损害威胁过呢?以前环境好一点时,偶尔还会有人一辈子都不生病,也不会受到任何损害。现在的世界这么污浊,新病毒一波接一波地向众生袭来,地水火风或恐怖分子等各种损害也在威胁着生命。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突然死亡。

《致弟子书》云:“如为狂风所吹之油灯,寿命瞬间住准亦非有。”

《致弟子书》中也这样教诫:好像被狂风所吹的油灯马上就会熄灭一样,我们处于地水火风、外魔、病缘、自己的业力等狂风的威胁中,谁也没有把握自己下一刹那不会死亡。

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是处于狂风中的油灯,马上就会熄灭。为什么呢?如果我们的业力不重,就不会生于现在的娑婆世界,就不会直到末法时代还没有被度脱。

佛经论典中再再讲,谁也不能确定自己下一刹那不会死亡。这是经过佛陀的智慧观察,经过很多大德、成就者再再地体验而得到的准确答案。这样的教义看似简单和容易推翻,但真正去观察时,就会越来越体会到它的千真万确。到底有没有下一刹那绝对不会死的理由呢?根本找不到。

如果听到法义后马上反驳,认为这个结论很勉强,只是一种说教,就说明没有用心去好好观察。在闻思修时,我们一定要以教言为准,让自己的心去靠近它,去观察它的合理性,这样才能逐渐趋于正道。

乙九、终舍一切故为无常:

因为最终必将舍弃一切而离开人世,所以应当观修无常。

我们最终死亡、离开人世的时候,必将舍弃一切,所以应当观修无常。既然最终一切都要舍弃,为什么现在要贪著呢?

很多世间人因为没有修习无常,把一切牢牢执为常有,贪得无厌:不满足于得到维持生命的基本资具和温饱,还要奔小康,还要更高的标准,钱越累积越多,房子和车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有生之年中总是拼命地追求外物……从没想过这一切毕竟要舍弃,无法拥有。

修行人必须要和世间人不一样。仲敦巴尊者讲过:法和非法的界限是什么?和世间相顺的是非法,和世间相违的是正法。我们的身心到底是和世间人的做法相顺还是相违背?一定要好好观察。如果你也非常耽著房屋、衣服和种种享受,这就相顺于世间法,一定是非法;如果逆流而上,不贪著世间人所贪著的外物而一心修持,这就是正法。

因为无常,因为死时全部都要离开、全部都要抛弃,所以必须修持善法。修持死期不定尤其具有强大的力量,一定要去体会修法的核心关要:如果今天晚上就会死,家里的家具、存折是谁的?我能带走吗?为了积累这些东西自己造了多少罪业?多少次违背了正法?一一观察下去,就会慢慢打消非理作义。

眷属受用与亲友,美貌韶华财种姓,

皆需弃舍独自亡,无助益者随善恶,

尔时依处唯正法,为何今不勤修持?

我们认为自己是正常人,而正常人需要依理而行。无垢光尊者的每一个颂词都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理由讲得清清楚楚,为什么现在不精进修持呢?内心中到底是什么在阻碍修行?就是贪著世间八法、执著自己不死的心。关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好好思维。

有些人非常执著眷属,认为在眷属中呼风唤雨、一呼百诺是一种享受。但死的时候眷属能不能跟着呢?一个都带不走。即使国王、将军等死时也带不走一个眷属,自己又能怎样呢?

有些人非常执著衣服、房屋、饮食等受用,虽然享受时很悦意,但死亡突然到来时这些能否跟随我们呢?那时马上就会成为别人的。

有些人非常耽著亲友,认为自己离不开父母、妻儿和朋友。但无论在世时彼此如何舍不得,死亡时都必须要分离:对方死时,我们被迫和他分离;我们死时,对方被迫和我们分离。很多修行人在毅然下定决心修法时,就会彻底斩断和一切亲友的联系。《开启修心门扉》中讲:在世间人的眼光中,这是绝情、没有良心,但在佛陀、菩萨和同修道友的眼光中,这是非常优秀的修行人。如果在修行时放不下这些执著,就会障碍修法。从修心的层面来讲,耽著亲友是非常大的违缘。这里只作窍诀性的讲解,《山法宝鬘论》和《开启修心门扉》中对此有详细剖析,我们有必要翻阅一下真正的修心教言。

有些人非常执著自己美丽端正的容貌,不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去修法,或不愿意舍弃俗家而修行。但衰老或死亡时,美貌是否能够继续存在?再美貌的尸体,人们看到了也会纷纷远离。有些人非常执著青春,但当死亡到来时,青春也必然会离我们而去。

很多人执著财富,拼命去积累。但死亡时这些财富也将全部留在人间,而自己孤苦伶仃地飘于后世。

有些人执著自己的种姓高贵。但死了之后我们是什么种姓呢?尸体是没有种姓的。印度的种姓制度比较明显,藏地据说也有一些比较好的种姓,像法王如意宝的种姓中世世代代都会出现高僧和证悟者,仁波切讲德巴堪布的种姓也很好。汉地的高干子弟或书香门第也可以算是一种种姓吧。

我们在很多方面都对外境很执著,这些都会成为修行的障碍。无垢光尊者很清楚,所以引用很多佛经来教导我们:最终一切资具受用都会离我们而去,自己不得不独自面对死亡。

“无助益者”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最终一切都会离去,没办法把他们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二是这些在死亡时,对我们毫无帮助。相反,我们在世时,通过眷属、受用、亲友乃至于种姓等造罪,反而是障碍解脱的最大助缘。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惜造众多恶业,去追求这些最终毫无用途的东西干什么?“随善恶”指临死时,一切都带不走,唯有善业和恶业相跟随。如果恶业跟随,就会牵引自己堕到恶趣中感受痛苦,所以临死时必须要善业随身。

死亡时只有正法不会舍弃我们,真正的依止处唯有正法,受用、眷属或恶业等都没有丝毫帮助。这里的“正法”不是指外在的寺院、经书或道友,而是自己相续中的善业。我们的心在死亡时会不会有正法和善业呢?这需要观察。突然具备是不可能的,必须从现在开始去掉恶业,唯一修持正法,这样相续中唯有的正法才会牵引自己到达善趣或极乐世界等解脱地。现在修得越多,死时就会越安乐;现在修得少,临死时就会恐怖和痛苦。米拉日巴尊者讲:“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我们也可以现量观察到,很多造了严重罪业的世间人或出家人,死亡时非常痛苦、后悔和惊恐。相反,投入一生来修法的高僧大德们,死时非常快乐自在,随意示现殊胜成就的瑞相。

归摄无常的修法,主要分为三大要素:一是思维决定要死亡;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死期不定;三是死时唯有正法才有利益。通过以上三大修行要点,我们应该督促自己现在就开始精进修法。虽然以前造了恶业,但从现在开始励励改正的话,还有时间和机会。否则,临死时后悔一定来不及。

死亡时,今生的眷属、受用等一切皆无济于事,必须离开人间,随着善业恶业而流转,此时唯有正法能够救护。

死亡时,我们曾经牢牢执著的眷属、受用等一切都无济于事,只能自己孤苦伶仃地离开人间。恶业造得多就堕入恶趣,善业造得多就转生善趣或获得解脱,那时唯有正法能够救护自己。

很多人因为贪著眷属造下了罪业,比如两个寺院为了互相拉居士争得不可开交。什么原因呢?对眷属过于执著,这是很大的障道因缘。《开启修心门扉》中有这样的公案:仲敦巴格西有一位弟子,以前是三藏法师,后面开始管理寺院,最后在一次纠纷中死亡。仲敦巴格西非常痛心地说:如果我的弟子早死三年,他还是三藏法师的身份,可惜后来他的心被寺院和眷属缠住了,最后在痛苦的状态中死去。这个公案对于我们是很大的鞭策:如果没有自知之明却有了名声,自己的过失别人不会讲,而没有的功德别人却加油添醋地说,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能保护自己的修法和道行吗?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也讲:很多修行人在独自坐山修行时,非常精进如法,也有很多禅定功德,可是一旦被请下山讲法就马上堕落了。藏地还有一个跟佛法关系不大的公案:一个人非常聪明,在调解别人的纠纷时很有智慧和善巧,但他最后得了一种热病,为了治病趴在太阳下曝晒。有人看到说,你以前这么有智慧,为什么现在却这么愚痴呢?得了如此严重的热病还在太阳下面晒。他回答说,我确实愚痴,但这个下场也跟你们有关。因为以前你们过度赞叹我的功德,我的心才会转变成为如此愚痴的状态。

我们也要经常对照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对于眷属、赞叹、利益的执著?如果有就很危险,因为这些都属于世间八法之一。世间八法和修行的心完全相反,如果执著这些,善心就会越来越少,道心慢慢减弱而非法的念头逐渐增长,最后连保护别人或真正想修法的心都完全消失了。我们千万不要变成这样的人。

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反复观察、思维无垢光尊者的教义。当认为死亡无常、舍弃今生的法义具有很大加持力,使内心产生触动的一刹那,我们才真正开始和法义相融合,自己贪执世间八法的行为才会慢慢改变。遇到对境时会自然而然地想:死的时候这些东西对我有没有用?会不会依靠这些而造恶业?所以,应该抛弃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

上师仁波切也提到过:寺庙的拉雪堪布看到他印了很多修心法门的书并嘱咐大家好好学习,赞叹说当一个人开始重视修心法门的时候,就说明他的修行很好,心开始悟道了。

《教王经》云:“国王趋入死亡时,受用亲友不随身,士夫无论至何处,业如身影紧随后。”

佛陀对国王也这样讲:一旦趋入死亡,你的受用、亲友无法跟随,但不管自己的心识到哪个地方,业都像影子一样跟在后面,从而显现各种器世界和有情界。

《德施请问经》云:“杂业寻受用,养活子与妻,极痛苦亡时,子妻非依处。

这里主要讲唯有正法是依靠处。

“杂业”指善恶业夹杂,有时我们是如理如法的寻找衣食受用,有时是通过杀生、偷盗等造恶业的方式获得受用。尤其有妻子儿女的人,因为肩上有家庭的责任,又生活在互相攀比的社会。如果自己的妻子儿女吃穿很差,会认为没有脸面,就拼死拼活去挣钱。在这个过程中,还能保持善心和因果取舍吗?不过当痛苦的死亡到来时,妻子儿女根本不是依止处。虽然为了他们付出了这么多,业也只能自己去承受,他们无法分担。

如做种种事,子妻亦将舍,独自受苦果,时无代受者。

不管自己做了善业还是恶业,死亡时都要舍弃妻子儿女,一个人去承受苦果,没有代受的人。

父母兄弟妻,仆财眷属众,死后无跟随,诸业随其后。”

依此类推,父母、兄弟、妻子、仆人、财物、眷属等,死的时候都无法跟随自己,只有业形影不离。

尔时积累深重罪业的人们会出现被往昔所宰杀的众生和阎罗狱卒用轮子、索束缚牵引的显现。

罪业深重的人在死亡时,曾经宰杀的众生会来索命,手拿铁轮、钢索、锁链的阎罗狱卒也会牵引自己到中阴去。

《入行论》云:“若今赴刑场,罪犯尤惊怖,口干眼凸出,形貌异故昔。何况形恐怖,魔使所执持,大怖忧苦缠,苦极不待言。

《入菩萨行论》第二品忏悔罪业的内容中讲到:即使赴刑场执行枪决的罪犯也会因为惊恐而导致形貌全部变化,更何况临死时被形相极为恐怖的魔使抓住呢?那种极大的怖畏和忧愁苦不堪言。

谁能善护我,离此大怖畏,睁大凸怖眼,四方寻救护。四方遍寻觅,无依心懊丧,彼处若无依,惶惶何所从?”

谁能善护我远离这样的怖畏呢?虽然睁大眼睛向十方遍寻救护,但因为被恶业遮障,根本看不到大悲心充满的诸佛或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如果我们证悟了心性,阎罗法王就是根本上师,就是普贤如来的化身;如果没有证悟而且罪业很重,阎罗王就是极大痛苦的来源。所以,并不是在外面哪个地方存在佛菩萨,也不是哪里绝对是不好的场所。如果我们的心清净,此地就是清净刹土,否则,佛陀看起来也是有过失的人,是生起邪见的对境。一切都是随我们的心而显现。

中阴界也完全体现了这样一种真理:当相续中恶业充满时,哪里都找不到佛菩萨和皈依处;当内心中充满善业时,根本不需要寻找,根本上师或阿弥陀佛就显现在面前,一刹那就可以往生到清净刹土。只有现在多修善法,临死时才有救护,否则找不到救度处。

死时忆念正法也已迟,如同犯法者落到刽子手的掌中时方寻觅救护者一样。因此必须从现在起即忆念正法。

死亡马上到来时再忆念正法已经来不及了,完全没有力量。就像犯了国法的人落到刽子手手中,刀已经架在脖子上或子弹已经上膛时,才开始寻找救护者,才悔不该以前去做违法的事,但已经来不及了。应该在没有造杀人、偷盗等罪业前忆念不能犯法。我们也一样,现在有这么好的上师、道场、道友,自己的身体好,心也堪能,应该在放逸、造罪业之前就忆念,一旦阎罗王来了怎么办?地狱的影像显现了怎么办?我落到地狱中又怎么办?

上师仁波切也讲过龙思的故事:这位出家人刚开始在佛学院好好闻思修,但后面因业力显现而还俗娶妻,最后因违法而被枪毙。枪毙的时候他开始回想以前上师的教导,后悔走了这条路,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上师再再教诫我们,千万不要做非法的事。出家人也应该多观察还俗的过患,虽然有时自己的心会不堪能,但还是不敢还俗。为什么呢?还俗之后的压力太重了,为了生活要造很多罪业,死的时候只能自己一人去承担。如果只想到快乐,不考虑过失,一旦选择错误就会后悔莫及。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反复教诫;无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现在就要开始忆念正法,不要耽著琐事。忆念是趣入的意思,使内心成为正法的状态。

《入行论》云:“未肇或始做,或唯半成时,死神突然至,呜呼吾命休!”

在还没开始做或事情刚刚做到一半的时候,也许死神就突然来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会提前考虑好,不会等到死神来时才后悔。世间也有“不见棺材不不落泪”的说法,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这样的人,不要到了临终果报现前或下地狱的时候才后悔。

也就是说,三宝与善法才是真正的皈依处。《净施请问经》云:“父母亦非吾依处,亲财韶华亦非尔,唯有具足功德者,此等沉迷者依处。

父母不是依靠处,内心具足善法功德的人才是我们的真正依靠。

吾愿为佛舍身体,生命受用皆舍弃,唯有皈依三宝外,无有余众吾皈依。”

唯一将三宝作为自己的依止处,将全部身心投入到修法中去。虽然烧毁污秽的身体来供佛也是一种方式,但这里主要指舍弃生命和受用而一心一意地修法。噶当派的殊胜教言讲: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壑:心不能依靠世间八法等非法,唯一应该依靠于正法;修法要依靠于贫穷,在富裕状态中修法非常困难;最贫穷的状态就是死,因穷而死;死的时候依靠壑,即山沟。没人来埋葬、没人开追悼会也可以。如果有这样的心态,没有修不成的正法。

为佛法舍弃身体、受用及生命等一切,一心一意皈依三宝,其他都不是皈依处。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