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第17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主要宣讲众生如何调伏心、使心趋向于佛法功德的殊胜窍决。通过该道次第的引导,可以使修行人的相续渐次和正法相应。通过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和业因果等四方面的观察,使我们生起出离心,看破今生后世,勤修解脱道。按照宗喀巴大师的窍决,“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使我们抛弃对于今生的执著;“轮回痛苦”和“业因果”使我们抛弃对于后世的执著。

“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已经讲完,今天开始讲第三品“轮回痛苦”。本品如何与前面两品连接呢?暇满人身非常难得,因为不知何时死亡的缘故,又极易失去。死亡后会不会犹如水干灯灭一样,什么都不存在了呢?不会。死亡后还要投生于轮回中继续流转,而轮回的自性又离不开痛苦。因此,我们应该思维轮回中的一切痛苦。

思维轮回痛苦并不只是思维恶趣痛苦,否则我们就会希求往生善趣。实际上,三恶趣和三善趣全部都在轮回中,都是痛苦的自性。所以,对整个轮回生起出离心、修持从中获得解脱的妙法才是我们的目标,而不是抛弃今世的圆满而希求后世的欲妙。所以,思维轮回的痛苦非常有必要,不仅思维三恶趣的痛苦,也要思维三善趣的痛苦。由此才能了解,整个六道轮回的自性都是痛苦,才能从内心中生起六道轮回犹如不净室、犹如针之尖、犹如罗刹洲、犹如火坑的觉受,我们才不愿在轮回中停留一刹那。因为轮回的一切痛苦都来自于恶业和有漏的善业,所以,要超越轮回就必须发起出离心,得到随解脱分的善根,仅修持有漏的善业无法获得超越轮回的果报。思维轮回痛苦有两大必要:第一,使自己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第二,使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佛子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即缘自己的解脱之心和缘众生的救度之心。

轮回痛苦品分四:一、总说痛苦自性;二、分别广说;三、思维轮回痛苦之理;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总说痛苦自性)分八:一、略说痛苦;二、宣说痛苦之比喻;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四、不断受六道痛苦逼迫;五、怨亲不定之理;六、投生无数痛苦之理;七、纵得梵天之果亦终将受苦之理;八、变化之性故痛苦。

乙一、略说痛苦:

如是已证悟寿命无常之后,为宣说轮回自性本是痛苦,首先承上启下:

“证悟”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指对于一切的了知通达,狭义指内心中的初证。这里是指广义层面。

如是三界轮回法,无常变故极痛苦,

苦苦变苦及行苦,六趣众生真悲惨!

因为三界轮回(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中一切有为法的自性都是无常变化的缘故,所以极为痛苦。轮回的痛苦分为苦苦、变苦和行苦,众生都具备现形或隐藏的三苦,恒时被三苦所束缚而无法解脱,非常悲惨!

无论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有情世界,从身体等色蕴到相续中的受想行识四名蕴,从轮回中的享受到我们自己对正法的觉受,在没有获得坚固的果位之前,都是无常变化的本性,因此极为痛苦。

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智者入门》中也讲:下界(如欲界中的人道或三恶趣)中的三苦非常明显;而上界(如欲界天、色界或无色界)中的三苦不明显,或是变苦或是行苦的自性;但从三界众生相续中都没有脱离三苦的习气来讲,一切众生都被三苦所逼迫,只是下界比较明显,而上界不太明显而已。

《教王经》中云:“大王,此有(三有)变化,此有无常,此有痛苦。”

佛陀教诫大王:三有(轮回)是不断变化、无常、痛苦的本性。

为苦苦、变苦、行苦所折磨的此等六道众生沉溺于苦海中(真是悲惨)!

前面讲过全知麦彭仁波切的窍决:六道众生都被三苦所折磨,色界、无色界的天人下堕之后,相续中的苦苦、变苦等习气也会重新现形,开始受到极大的折磨。一切众生只要没有生起对治性,在痛苦真正消于法界之前,都是极为悲惨的自性。

乙二、宣说痛苦之比喻:

以比喻说明产生痛苦之理。

通过各种比喻使我们了知:一切众生都恒时处于痛苦中。

如火猛兽野人中,陷入国王囹圄众,

连续不断受痛苦,仍无解脱时增忧。

如果处于猛烈的火炕中,一定痛苦;如果处在猛兽中,受到惊吓的同时也可能被啖食,极为痛苦;如果处在野人中,担心被捕获受到伤害,非常痛苦;如果被国王监禁而难以释放,非常痛苦……轮回中的众生,或以此种或以彼种方式,一直被逼迫而连续不断地感受一切痛苦,增加了无穷的忧愁。

虽然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如果无法生起对治心,就无法获得解脱。那么如何生起对治心呢?必须知道痛苦的产生来自于业,业的产生来自于烦恼,烦恼的产生来自于无明我执。所以,要从轮回中解脱,必须从根本上打破我执。既要发起善心,也要生起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慧,才能真正从轮回中获得解脱。为了不感受痛苦,从暂时的层面来讲,要舍弃恶业,勤修善法;从究竟的层面来讲,要修持出世间的正道,即空性的智慧。

如是众生感受种种苦厄,前一痛苦尚未消失,后面的痛苦已随踵而至,无有堪忍之时,遭受着无量无边的痛苦。

一切众生都被三有轮回中的种种痛苦所折磨。前一个痛苦还没有消失,后面的痛苦已经随踵而至,这也是苦苦的本性。如果进一步扩大到六道的角度去思维:随着自己的气绝身亡,前一道的痛苦还没有完全消失,后一道的痛苦已经随踵而至,身心从未间断过受苦。

娑婆世界又叫堪忍世界,因为众生相续中的非理作意,不应该忍受的痛苦偏偏要去忍受。既然我们已经感受了很多痛苦,做为一个勤修解脱道的人,就应该对整个轮回生起厌离心。

《宝鬘论》中云:“诸方虚空地,水火风无边,如是许苦难,有情无边际。”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这样教导我们:空、地、水、火、风等五大的自性,在诸方中无量无边。由此可以承许,具有痛苦的有情也无边。又因为无论在哪里都有痛苦,所以痛苦的种类也无量无边。

因此,我们不要认为:虽然现在的身份有很多痛苦,但下一世换个身份就应该没有痛苦了。根据本品及众多论典的教诫:转世到天界有天界的痛苦,转生为人道的富翁也有众多痛苦。圣天菩萨在《四百论》中也教诫到:“胜者为意 劣者 从身生。”无论在哪里,都无法离开痛苦的自性,这就是佛陀所宣讲的四谛法轮中的第一谛“苦谛”:三界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这是真实的道理。由此,我们才愿意生起出离心,不愿留恋下一世的人天善趣,因为它们都不是快乐的自性。

又云:“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

龙树菩萨教诫到:短短的痛苦尚且难忍,长久的痛苦又如何能忍受呢?

我们连手上扎根刺或不小心被火烧到的短短痛苦,都很难以忍受,更何况在漫长的一生中都要感受痛苦呢?整个轮回都是痛苦,怎么能忍受呢?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迅速生起出离心。

《业分辨经》中云:“三有之苦,无有清凉之时,故如火坑;

三有中的痛苦,没有清凉的时候,犹如火炕一样炽热。

恐怖悲惨,故如处于暴怒猛兽、野人之中;

如果处于猛兽群或野人中,我们会感到非常恐怖,因为没有丝毫反抗的能力,身、心处境都极为悲惨。

三大根本苦和八种支分苦,就像猛兽和野人一样,我们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根本不可能拥有片刻的安乐。

难有解脱时机,故如困于国王囹圄中;

如果被国王所监禁,将会难以解脱。处于轮回中的我们也如此,非常难以摆脱痛苦。“囹圄”指监狱。

屡屡涌现,故如海涛;

我们的痛苦,就像反复涌现的海涛一样,一浪接一浪、一波接一波。前一个痛苦还没有完全消尽,第二、第三个痛苦又接踵而至。

摧善趣命根,故如哈拉哈拉毒。

哈拉哈拉毒是一种能够摧毁生命的剧毒。三界中的痛苦也像哈拉哈拉毒一样,能够摧毁安乐。

经文往往会通过比喻的方式,使我们更加容易领会难以说明的道理。以上即通过比喻宣讲了三界轮回无有安乐、唯是痛苦的教言。

如果能完全通达以上内容,就很容易推知:我们现在正处于轮回的火炕中,那么为什么还没有感觉到痛苦呢?实际上,痛苦可以分为苦苦、变苦和行苦。虽然它们的猛烈程度不相上下,但我们通常难以忍受苦苦和变苦,却不容易体会到行苦。所以,必须通过窍诀来反复引导自己的心,反复观修,直至熟悉。只有这样,才会了知:整个三界确实没有安乐之处,犹如火炕。

乙三、宣说为欲所诱之比喻: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

这里通过比喻来宣讲:我们如何被五欲所引诱。为什么要在第三品“轮回痛苦”中宣讲呢?实际上,感受痛苦的因就是六根对于欲妙过于耽著。所以,想要离开痛苦,就不能让自己的六根去贪著外境。

“虽有离苦得乐心,现行苦因受苦果”:虽然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他们的行为却恰恰相反,由于身心造作受苦的因,所以依靠业果不虚的缘起而感受痛苦,所欲所行背道而驰。

心识怎样通过执著五妙欲而现行苦因呢?下面通过比喻来说明。

“犹如飞蛾扑灯火,贪恋欲境受诱惑”:哪个地方有明亮灯火,飞蛾就喜欢扑过去,最后被烧死。同样,我们也经常因为眼识贪恋外境(有情或无情)的妙欲而受到诱惑。贪恋一定会引发取舍:对于好的去贪执,对于不好的生起嗔恨,从而引发痛苦和恶业。

讲完色欲后,再宣讲五妙欲中的后四种:声、香、味和触。

“犹如野兽蜂鱼象,为声香味触引诱”:鹿、麝等野兽贪执声音,蜜蜂执著于鲜花的香气,鱼贪著诱饵的味道,大象贪执清凉的触感……最后,五种野兽都因五种妙欲的引诱而丧生。

我们也一样,如果不了知万法本无自性,就会为了满足五妙欲而造业,最后感受痛苦。比如,因对不好的声音进行排斥而生起嗔心,认为呵斥、诋毁的声音实实在在地伤害到了“我”。但是,声音到底是怎么伤害了你呢?伤害了你的身体吗?伤害了你的心吗?实际上,声音传过来时,既伤害不了身体,也伤害不了心。声音是有为法,而心是心法。“他说的话刺伤了我的心”只是一种没有经过观察的名言而已。声音只能与耳根接触,怎么能对你产生伤害呢?之所以这样,仅仅因为我们执著五蕴中有一个“我”。再如嗅觉:贪执檀香等妙香,排斥、嗔恨不好的气味。又如很多人耽著美食,不仅心无法专注于修道,而且造作很多杀生的罪业(如吃猪肉或海鲜等)。归根结底,仅仅被味道所引诱罢了。再如,就像最后陷入清凉淤泥中而死去的怕热的黄河象一样,我们对于卧具、衣服或有情的身体等触觉也很贪著。

“当观五欲惑有情,唯受痛苦永无乐”:应该观察五欲就是这样迷惑有情的,因为耽著五蕴是苦因,业因成熟之后唯受痛苦,所以在轮回中永无快乐可言。

如果自己过于耽著,不知道五妙欲是诱惑、变化无常、痛苦的自性,用尽一切精力和时间去追求,那最后得到的唯有痛苦。所以,要修解脱道的人,必须摆脱对于五妙欲的贪执,一心一意修持正法,才可以真正获得解脱。

此等一切众生由于不知取舍,尽管千方百计欲求享受乐果,但是没有断恶行善怎么能离苦得乐呢?

总说:虽然一切众生都想离苦得乐,但因不知取舍而无法断恶行善,所以无法脱离痛苦、获得安乐。

他们虽然想获得安乐却从来没有行持过善因,

拿我们自己来说,虽然已经进入佛门或已经出家为僧,内心中也确实非常想获得安乐,但到底有没有行持获得安乐的善因?又行持了多少?善因行持后有没有被逆缘所摧毁?这些方面都需要观察。如果一点都没有造善因,怎能获得安乐呢?即使造了一点点善因,也不可能获得广大的快乐。如果没有守护自己的相续,比如生起很强烈的嗔恨心,或对于因果生起邪见,或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所造的善根,或生起了后悔心……如此这般,善因就已经被逆缘所摧毁,又如何能获得安乐呢?我们要仔细观察,要了知这些是感受安乐的逆缘,平时要注意防范,并且励励忏悔。

虽想脱离痛苦,却勤造恶业之苦因。

我们每个人虽然都不想感受痛苦,但是内心中有没有在勤造恶业之因?如身体的杀生、偷盗和邪淫?语言的妄语、恶口、两舌和绮语?意业的贪心、害心和邪见?这样观察时,如果我们一天中、一辈子中都在勤造恶业的苦因,那么想离开痛苦就不可能。

一切痛苦都是从三毒五毒等烦恼中产生,形成集相,以致感受各种苦果

“苦集灭道”中,苦是痛苦的果,集相(包括业和惑)是痛苦的因。惑指三毒(贪、嗔、痴)或五毒(贪、嗔、痴、嫉妒、骄傲)烦恼,通过烦恼引发业,由业引发痛苦。

三毒和五毒的开合不同 :根本来讲,烦恼分为贪嗔痴三毒;从支分来讲,嫉妒是嗔恨的支分,因对于别人的福德善根不堪忍受而生起嫉妒心;骄傲是贪欲的支分,因对于自己的功德生起贪心而骄傲。所以,五毒中的后面两毒也可以包含在贪心和嗔心中。无著菩萨的《大乘集论》中也这样分类。

然而,愚昧的众生却执迷不悟,依然如故造罪,如同盗贼虽受到断臂的惩罚却仍旧盗窃,最后惨遭断头之苦。

虽然通过“集”产生了各种苦果,因果丝毫不昧,但愚昧的众生仍不知取舍、痴迷不悟。现量感受苦果的同时还在造罪业,还不知去回遮受苦的因。就像被国王抓住的盗贼,虽然受到了断臂的惩罚,但手臂被砍断后仍旧去盗窃,最后惨遭更严重的断头之苦。

现在的众生也是如此:虽然在感受苦果,但如果仍然执迷不悟,继续造作更为严厉的苦因,最后就会堕入无间地狱、金刚地狱,会感受类似断头的痛苦。所以,无垢光尊者教导我们:要正确对待现在感受的些微痛苦,应该知道这是自己以前造恶业的苦果。如果受苦时,又因为三毒(五毒)烦恼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罪业,以后就要感受更多的苦果。或者说,如果现在感受轮回痛苦时,我们仍然无动于衷,发不起出离轮回的心态,以后就还要在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下定决心,必须从现在开始修持远离痛苦的因:今生就是我受苦的最后一世,无论如何,今生一定要精进行持上师所传的妙法,一定要断恶行善、修持解脱的妙业,今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终止轮回的痛苦。

《入行论》中云:“众生欲除苦,反行痛苦因, 愚人虽求乐,毁乐如灭仇。

《入行论》中讲:一切众生虽然想除苦,却在行持痛苦的因,一切愚痴的人虽然想求乐,却反而继续造苦因,犹如摧毁仇敌一样摧毁了自己的快乐。

众生到底是如何毁灭自乐的呢?由于贪执五欲使烦恼增强,从而感受痛苦,

无垢光尊者教诫我们:作为初学者,虽然彻底断除对五欲的执著不太现实,但必须要逐渐淡薄。首先,必须了知贪著五欲的过患,下定决心远离;其次,要修持远离的正因(勤修解脱道)。这样循序渐进,在登地时就可以彻底断除。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不同阶段、多个层次来逐渐压服。下面就是认知贪著五欲过患的方法:

犹如飞蛾因贪求色法而扑向灯光以致被焚;

我们在夏秋季节可以现量看到:虽然隔着玻璃窗,但外面的飞蛾拼命想要扑进屋里来。为什么呢?因为它对于灯光(色法)非常贪著。如果电灯瓦数不大,飞蛾扑上去可能不致于死亡。但这里的“灯光”是指以前用的酥油灯、蜡烛或田野间的灯火,很多飞蛾扑到上面时,马上就栽到油中死掉了。仅仅一晚上,就会有几百只、上千只的飞蛾因为贪著色法而全部被焚烧身亡。

野兽因贪恋听闻琵琶妙音而遭杀;

鹿或獐子等野兽非常喜欢听琵琶的妙音,所以猎人就故意弹琵琶,趁这些野兽全神贯注听的时候,从旁边用箭或长矛把它们杀死。

蜜蜂因贪享蜂蜜之源花朵而缚于花丛中闭气身亡;

蜜蜂非常贪著于蜂蜜之源——花朵的香味,频频留恋忘返,常常因花瓣突然闭合来不及逃跑而闭气身亡。《莲苑歌舞》中也讲到:当阿宁在花心吸吮花蜜时,天气突变,当场被闭合的花瓣所闷死。

鱼类为鱼钩上的诱饵所欺惑而遭捕杀;

渔夫很狡猾,在鱼钩上挂一些蚯蚓或其他伴着香料的诱饵,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咽吞时因被欺惑而遭遇捕杀。

大象因贪执清凉所触而步入湖中导致送命。

前面讲过,湖中有清凉的水和泥,因为大象贪著这样的妙触,步入湖中而导致丧命。

《道情歌集》中云:“三有手印欺诸众。”

《道情歌集》是萨绕哈尊者为了引导众生趋向大乘境界而作的道歌集,其中包含很多殊胜窍诀。

手印具有幻化的本性和强大的控制力,三界中的妙欲(色声香味触法)就像手印一样变来变去,是幻化的本体,但众生却完全不了知,由于贪著而被三有的手印所控制、受到欺骗,最后感受痛苦。

又云:“呜呼愚众中箭言,当观鱼儿飞蛾象,蜜蜂野兽亦复然。

呜呼!你们看看处在一切愚昧众生中的萨绕哈尊者我,是这样作教言的:当观鱼、飞蛾、象、蜜蜂、野兽也因为被三有的手印所欺惑,感受了很多痛苦。“箭”指萨绕哈尊者,萨绕哈翻译过来就是造箭者。尊者以前是位大比丘,后来娶了造箭者的女儿作为空行母来修持密行,名字也改为萨绕哈。

烦恼从五种欲妙中产生,以此漂泊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这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因为对于五种妙欲产生执著而生起烦恼,从这个因缘开始,导致众生漂于无边无际的轮回中,五欲比剧毒更可怕。

五种妙欲是不是一定能引发烦恼呢?不一定。五种妙欲并不具备使人产生烦恼的自性因。相反,是由于众生对于五种妙欲的态度,而引发了烦恼。比如,贪欲心很强的人借由五种妙欲而引发恶业;厌离心很强的人(如修行者)会借由五种妙欲而引发出离心;证悟空性的人会把五种妙欲看作趋入圣义谛的方便;密乘行人会在直接享受妙欲时感受初生的大乐。所以,五种妙欲的本体是无记的,而众生的态度决定了自己是否被其束缚。

无垢光尊者在这里教诫初学者和对五种妙欲极为耽著的人:你们的烦恼就是从五种妙欲中产生的,完整来讲,是从贪著五种妙欲中产生的。

世间人也有“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说法:酒本身没有醉人的自性,但如果对它产生贪著,就一定会被醉倒。五欲也同样:对于贪著、烦恼很强的人来讲,五种妙欲是引发烦恼的根本因。所以,有些大德说:没有必要刻意去舍弃五种妙欲,只要在享受的同时不生贪执。但是,这对于像我们一样的初学者来讲非常困难,还是远离为妙。

在世间层面,剧毒非常可怕,但为什么说五种妙欲比剧毒更可怕呢?五种妙欲难道不是引发快乐的因缘吗?在圆满享受五欲的时候才能安立快乐吧,不享受五欲又怎样安立快乐呢?为什么在佛法中讲:五种妙欲比剧毒还要可怕呢?

关于此理,《致弟子书》中云:“如毒欲妙初享仅生乐,如毒欲妙成熟苦难忍。

为什么把欲妙比喻成毒呢?因为仅仅在初享欲妙时,会产生一点快乐,但果报成熟后的痛苦却极为难忍,比剧毒还厉害。

《开启修心门扉》中,仲敦巴尊者问阿底峡尊者:贪著于现世的五欲,有什么样的结果?阿底峡尊者说:如果贪著今生的世间八法或五欲,顺利的话,能够感受到五欲的快乐。仲敦巴尊者继续问:那么对于后世来讲,有什么结果呢?阿底峡尊者说:后世会堕入地狱、饿鬼和旁生。

这里讲得非常清楚:刚刚享受欲妙时,会产生一点点快乐,但就像一个人吃了含毒的食物,刚开始感觉很美味,但毒发时会感受难忍的痛苦。同样,追求五种欲妙的果报成熟后,会感受极为难忍的三恶趣痛苦。

如毒欲妙愚痴黑暗蒙,难除动摇如毒欲妙力。

欲妙就像毒药一样,让我们变得愚痴,被黑暗所蒙蔽。当我们贪著于欲妙而无法出离时,心智是非常愚昧、 暗钝 的状态,不会生起丝毫出离心和大悲菩提心,也不可能通过享受欲妙而证悟光明空性。对于妙欲的贪执难以去除、难以动摇。

因此我们知道,众生为什么会因为享受妙欲而感受难忍的痛苦?因为对于五妙欲的贪执在我们内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如毒的欲妙有非常大的力量。

心若详察诸毒与欲境,欲妙过患非如毒易忍,毒发一次毒性即灭尽,欲妙他世亦会转成毒。

如果详尽观察中毒和欲妙的过患,就会得到以下结论:欲妙的过患不像中毒一样容易忍受。人中了剧毒后,会痛得在地上打滚,乃至于被活活痛死,但是欲妙的过患更为难忍,远远大于毒药发作的痛苦。毒药发作时,几秒钟、几分钟就会身亡,无论是从时间还是苦痛的煎熬程度来看,都不是很严厉;但如果因为欲妙造了大罪而堕入地狱,就会像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的教诫一样:每天用300根短矛猛烈刺我们身体的痛苦,根本无法跟复活地狱的痛苦相比。

当我们不小心服了毒药,剧毒发作一次后,毒性就灭尽了,不可能再次损害我们,更不可能进入我们的相续,跟随到后世去让我们再次中毒。但欲妙的毒要严重得多:我们从贪著欲妙开始中毒,这个毒并不在身体中保存和发作,它在我们的相续和心识(阿赖耶识)中以一种非常坚固的方式保存。今生中我们也许因为贪著欲妙而被杀头、剖腹、殴打或感受其他痛苦,死后它还会跟随我们的心识,当我们再次投胎转世时,毒还会重新发作,令我们堕入地狱、饿鬼、旁生中,或在人道感受痛苦。在贪执欲妙的业没有彻底消尽之前,生生世世毒害我们。

倘若毒中掺毒可息灭,殊胜密咒解毒药可疗,方便运用毒能利于人,剧毒欲妙永远非如是。”

中毒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治疗,而执著欲妙的毒无法消除。

中毒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治疗呢?第一,毒中掺毒。一种毒药中再掺另外一种毒药,以毒攻毒,反而可以将毒药变成良药。第二,殊胜密咒解毒。通过念诵殊胜的密咒,也可以使毒性消失。第三,吃药。如轻微中毒后可以服用绿豆水等良药来疗毒。

一个懂得方便运动毒物的良医,不单可以使毒物不害人,反而会更好的帮助人,比如把毒蛇的毒液变为良药。执著欲妙的毒却不是这样,除了已经证悟欲妙本性的大成就者,对于尚未生起出离心的普通人,只要以贪执心去享受欲妙,这个剧毒就永远不会得到缓解。

本品“轮回过患”中,主要讲针对下士道和中士道的修法,不是利用空性来转换执著或菩萨边享用欲妙边利益众生等殊胜修法。每个人都有自知知明,所以要经常观察:我们的相续到底有没有达到能够将毒转为利益的境界?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将享受欲妙变为修行资粮的能力?如果没有,就不要冒充大成就者的行为,这样只会自欺欺人、伤害自己。如果贪著妙欲,就永远无法从轮回中获得解脱,生生世世都无法从痛苦中出离。虽然想离苦得乐,但是我们的行为却使自己生生世世遭受痛苦,这样根本行不通。因此,今生中完全有必要舍弃欲妙、感受苦行。

乙四、不断受六道痛苦逼迫:

众生接连不断流转于三有中感受种种痛苦。

天界人趣阿修罗,旁生饿鬼及地狱,

轮回六道如水轮,周而复始苦无边。

前两句介绍了六道的名称,第三句从比喻的方面讲“六道像水轮”,第四句讲众生周而复始感受无量无边的痛苦。

六道轮回中,天界(天人)、人趣和阿修罗是三善道,旁生、饿鬼和地狱是三恶道。六道轮回犹如水轮一样周而复始,所以,处于其中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也无量无边、无法消除。

《宝鬘论》中云:“三道之轮回,无初中末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

龙树菩萨的《宝鬘论》中这样讲:三道(三界)中生死的轮回,犹如旋火轮一样没有开始和结束,此道和彼道互为痛苦之因。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不能从轮回中脱离,就会周而复始地感受痛苦,无量无边。而学习教典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这种现状:首先,我们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来看颂词中所讲的六道轮转过程,像车轮一样周而复始,痛苦无量无边;然后,把自己带回现实,现在处于人道中,如果不修解脱道和对治道,痛苦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死后还会到另外一道去感受痛苦,如果现在不解脱,何时才能解脱呢?这时才会了解,整个轮回的自性都是痛苦,才可以从内心中彻底发起要最快从轮回中解脱的决心。生起决心后,肯定会一心一意地去修持殊胜的正道,引导我们内心从轮回中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