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下面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罽宾国就是克什米尔,别名迦湿弥罗。《普贤行愿品》是罽宾国的三藏法师般若奉诏译的。
下面开始讲正文。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
这是承上启下的一段经文。在八十华严的最后,普贤菩萨广大赞叹如来的殊胜功德。然后连接本品的内容,或者为了引发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前面广大地称赞了佛的功德,如果是利根的人就会想:以怎样的方式才能获得佛的功德呢?普贤菩萨下面就开始宣讲十大愿王,通过修持十大愿王就能获得佛陀的功德。
通过前面普贤菩萨的赞叹,是不是已经把佛的功德彻底宣讲完了呢?实际上是根本宣讲不完的。不要说显现上十地菩萨的普贤菩萨宣讲不完,即便是十方诸佛什么都不做,一切时中宣讲佛的功德,也是无法宣讲穷尽的。就像《入中论》中所讲的一样,佛的功德广大无边,佛弟子根本没办法宣讲完,就像大鹏金翅鸟在虚空飞翔,最后回转的时候,是不是它到达了虚空边际的缘故呢?并不是这样,它的力气用完了才回来的。同样的道理,对佛的功德根本没办法宣讲完。
【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
讲记中也提到,善财童子就是法王如意宝的前世。善财童子为了寻求菩萨的修法,经历了很多苦行,寻求了很多修菩萨道的窍诀。在很多论典中也是把善财童子誉为依止善知识的典范,或者在了义的显教论典中善财童子也是凡夫一生成佛的代表。他最初依止善知识,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最后现证菩提果。一生成佛的说法,有时指善财,有时指龙女。
称赞了佛陀的功德之后,普贤菩萨又告诉一切海会的无量无边菩萨,还有当机者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这方面并不是说一些众生、声闻缘觉、有学道菩萨,而是“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是什么意思呢?不可说不可说很多很多的佛刹,两个“不可说”是一个语气词,为了强调数量之多,并不是重复。在很多经论中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等等,就是已经超越了一般众生心量的意思。
佛刹是很广大的,如果把这些佛刹研磨成极微小的微尘,每一个微尘代表一个劫,这么多微尘的大劫。即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续演说”。并不是时停时说,而是一刹那或者一分钟都没有停止过。从这方面观察时间是非常长的,在如无量无边微尘的时间中从来不停止,什么事情都不做,只是宣讲佛陀的功德,仍然是不可穷尽的。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佛的功德实际上没办法宣讲,前面普贤菩萨宣讲的只是佛无量无边的功德中的一部分,根本无法宣讲佛陀所有的功德。这方面需要了解,佛陀的功德没办法宣讲穷尽。
下面开始引出要成就这样的功德门需要怎样的因位修法,用什么修法才能成佛呢?虽然成佛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本论的十种修法堪为一切修法精要。一切菩萨的修法无外乎是行和愿,这十种修法称之为普贤十大愿王。
我们不要认为现在每天念诵、发愿,已经了解了十大愿王。《入中论》中讲过,在初地菩萨的境界中,无量大愿归纳成十大愿王的方式真实发起,八地菩萨才能比较纯熟地修习。通过下面一一宣讲十大愿王的行持方式,我们也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这些绝对不是我们的境界。普贤菩萨对我们宣讲时说依靠普贤行愿力和胜解力来修持。在凡夫位的时候,如果要真正在自相方面发起十大行愿不是很简单的事情,这是非常深的修法。
【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如果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听到佛陀的功德这么广大、不可思议,肯定就会想成佛。“若欲成就此功德门”,“此功德门”就像前面普贤菩萨的广大赞叹一样,佛陀具备了无量无边的功德,要成就佛无边的功德门,应该修持十种广大行愿。虽然只有十个,但是在《十地经》《入中论》中讲,初地菩萨发的无量亿广大愿归摄为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展开就是初地以上菩萨发的无量亿大愿。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这是标出了《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的名称,下面要对十大愿王一一观察、详尽解释。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回向?】
标出十种名字之后,除了最利根者之外,一般的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具体修学。很多海会的菩萨也许都有这种想法,善财童子就代表一切海会菩萨向普贤菩萨提问:“大圣普贤菩萨,怎样修持礼敬、称赞如来,乃至于普皆回向的菩萨行呢?”
下面普贤菩萨对于十种修法一一宣讲。一方面可以说普贤菩萨已经成就了佛果,显现成等觉菩萨的身份,一方面因为普贤菩萨以前也是通过修持圆满的十大愿王成就的,这是他亲证的境界,所以能够对于这些修法的精要一一宣讲。我们学习经文,慢慢体会,也能相似地了解、修持这样的境界。
第一愿王——礼敬诸佛
【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常修礼敬。】
普贤菩萨首先告诉一切修行人如何修持礼敬诸佛。我们有时候认为礼敬诸佛很容易,不是以顶礼的架势做一个礼敬就是礼敬诸佛了,还要观待很多因缘,比如看你的发心是否纯正等等。虽然这也算是一种礼敬,但是不是能作为成佛行愿上的礼敬,能否归摄到十大愿王中呢?这是不敢肯定的。如果我们要修持十大愿王,必须按照十大愿王的标准修行。
修行礼敬的时候,跟随自己的境界有很多不同的顶礼方式。在讲记当中提到了十种,除了两种相似的顶礼之外,其他的八种方式也可以包括在下中上三种顶礼中。所谓的下等顶礼就是有实执心,通过标准五体投地的方式对于诸佛礼敬;中等顶礼是安住在某种相似的定解中,虽然没有证悟一切诸法的实相,但是大概有这样的见解,对一切众生发起大悲菩提心的方式来做顶礼的;上等顶礼是安住在实相当中,这方面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能礼所礼,安住在实相中;一种是一边安住在无能礼所礼的实相状态中,一边身体也做礼敬的行为。
无论是汉地、藏地,从比较了义的方面来讲,都是一样的。下中上的三种顶礼和清凉国师讲的八种顶礼可以互相对照和涵摄的。我们顶礼的时候,随着自己心力的大小,具有什么样的正见、悲心,就安住在这种心中顶礼,这不同于一般的庸俗状态中顶礼的功德,绝对可以迅速圆满资粮。
礼敬的“礼”主要是身口的行为,“敬”是内心的发心,必须要对所礼的对境有一种恭敬心。虽然表面上非常标准地在做顶礼,但是内心甚至还怀有邪见、轻视的心态,不能算是真正的礼敬。十大愿王的修法是完全了知了佛陀不可思议解脱境界的总相之后,发起了非常深的恭敬心。并不是像世间人对佛陀的认知状态仅仅停留在佛陀以前是一个王子,很了不起,后来抛弃了王位出家了。作为大乘行者对佛的法报化三身功德、无量无边的事业了解了之后,既是无为法,又能任运地度化众生。尤其了解了《华严经》中讲的佛陀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之后,内心中对佛陀功德产生的定解越深,生起的恭敬心也就越深。
我们现在对佛陀的恭敬心,和没有学佛之前肯定不一样,因为学了很多之后,对佛陀的功德生起了定解,一方面生起了比较稳定的恭敬心,一方面也会非常深广。普贤行愿中讲的恭敬心应该是停留在比较高的层次。
按照一般的说法,礼敬诸佛是折服我慢的修法。对于初学者,为什么首先要讲礼敬诸佛呢?如果一个凡夫人内心的我慢没有折服,就不愿意以五体投地的方式,对佛陀、菩萨、胜法顶礼,如果内心还有我慢,后面怎么称赞如来呢?觉得佛陀的功德和我差不多,有可能还不如自己,就不可能去称赞佛陀了。不会为了得到佛的功德以佛为对境去广修供养、在佛前忏悔,随喜一切二乘有学无学、三乘圣者佛菩萨的功德,也不可能认为佛转法轮很稀有而去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只有折服了内心的我慢之后,才会诚心诚意地修持称赞、供养、忏悔等等。礼敬诸佛按照初学者层次来讲,可以折服我慢;按照深层次来讲,礼敬是一种安住实相的修法状态。从这方面观察就是寂灭二障习气、现前无为法功德的殊胜修法。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实际上“尽法界虚空界”两个词是一个意思,一个是意义,一个是比喻,“尽法界”是意义,“虚空界”是比喻。因为法界比较抽象,一般凡夫的内心中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法界,法界到底有多大,是什么样子呢?为了让我们理解,就说虚空界。哦,虚空无量无边、非常广大,有了可以对照的比喻之后,我们就会大概知道尽法界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如果不熟悉法界的概念,自己的所缘境过小,修持礼敬诸佛正行的时候,不一定能够获得圆满的功德。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所礼的诸佛是尽于法界的十方三世诸佛。十方是四方四隅上下,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佛刹中的极微尘数诸佛世尊都是自己顶礼的对境。如果自己的心量,或者正见比较广大就要尽量去理解,也要这样去观想。如果自己的正见实在提不起来、观想不清楚,可以想因为三世一切诸佛同一法身,所以我就观想一尊佛,比如释迦牟尼佛、法王如意宝、上师仁波切都可以。实际上一个佛的法身就是一切诸佛的法身,有了这个正见,顶礼一个佛就是顶礼一切三世诸佛,这样作意也是可以的。随着自己修法增上、心量扩大,还是应该尽量靠近《华严经》中讲的层层无尽境界和功德,对自己的观想和修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这里讲到了两种因,这两种因对于初学者来讲尤为关键。修持普贤行愿时,无论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还是普皆回向,这十种修法都需要这两种因。第一种因我是通过普贤菩萨行愿的能力。比如今天晚上我们顶礼的时候,就想现在虽然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可以借用普贤菩萨行愿的神力顶礼。第二种因是深心信解。虽然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内心当中有一种正见,。通过智慧有一种信解心,相信在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处有无量无边的诸佛,每一个世尊都有无量无边的海会菩萨围绕,我自己化现无量无边的身体做顶礼。通过深心信解来做顶礼也可以。第一个是依靠普贤行愿的神力,第二个是通过自己的信心力,以两种因而顶礼的。
“如对目前”,好像这种层层无尽、无量无边的境界已经显现在我的眼前一样,像在我的眼前真实见到,这方面是它的因。
然后是真正的顶礼方式,“悉以清净身语意,常修礼敬”。在这种对境面前,总的来说以清净的身业、语业、意业常修礼敬。讲记中讲清净的身业是不做杀生偷盗邪淫,清净的语业是不做两舌、妄语、恶口、绮语,清净的意业是远离贪心、害心、邪见,这种状态就是清净的身语意业,通过清净的身语意业来常修礼敬。
我们现在已经有这么多烦恼了,肯定没有办法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方面虽然以前我造了很多身语意的恶业,内心不清净,但是至少我正在礼敬的时候,要尽量保持自己身语意业处于一个清净的状态,以最如法的方式顶礼。这方面就是讲到常修礼敬,也就是说下根者如果想不断地圆满资粮,或者三世诸佛恒常安住的缘故,也要常修礼敬。从实相顶礼的角度,恒时安住在解脱境界,或者解脱的因中,如果这样安住就会和诸佛的境界感应,真正得到佛的加持。我们修礼敬时,按照上等顶礼的标准,如果没有安住实相的刹那,就属于散乱位,和佛的境界远离了。
从菩萨的修法来讲,应该常修礼敬,只有初地菩萨才能真实发起这种境界。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境界,做不到身体上常修礼敬,也做不到心里安住这种境界,只能按照信心或者自己的能力发愿尽量去做。
我们修持的时候怎么观想呢?下面就是观想的方法。
【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
“一一佛所”,就是我在每一个佛面前,自己幻化成不可说不可说的佛刹极微尘数身,佛刹本身就是不可说不可说的,然后佛刹中的微尘也是非常多,我的身体又化现为无量无边。
【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
首先我的一个身体化现为无量无边的身体,然后每一个身体也对无量无边的诸佛做顶礼。真正的圣者肯定可以做到,对于初学者来讲,尽量依靠信解力,运用自己的观想力。如果我们能够这样观想,就不会有打妄想的机会,这方面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观想方式。首先要观想自己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微尘数身体,然后每一个身体顶礼的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佛,我们一一观想时,这种观想的质量是比较高的,没有机会打妄想。如果没有这样观想,随随便便地顶礼,有可能一边在顶礼,一边在想其他的事情。这样观想具备很多功德,因为一个身体缘一个实实在在的佛顶礼的功德非常有限,如果自己幻化成无量无边的身体顶礼无量无边的佛,这时再观想我代无量无边的六道众生一起顶礼,功德非常大,还能加上三轮体空的话,就更殊胜了。
不过怎么样,堪布也讲过,我们在修这些法的时候,有使用的机会就要尽量使用,最好今天晚上就运用这样的观想方式,自己代一切众生,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一切地狱、饿鬼、旁生、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一切众生和我一起顶礼,这样观想是消除我执的殊胜方便。如果能安住在自己内心的罪业,或者能礼所礼都是无自性的状态当中顶礼,肯定会有一种收获。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自己要顶礼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虽然我们顶礼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但是从普贤愿王的侧面来讲,就是虚空界尽我礼乃尽。这是从反方面讲的,虚空界是根本不可能尽的,我的顶礼也不可能穷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因为虚空界不尽的缘故,所以我礼敬诸佛也是绝对不会穷尽的。
分开实相顶礼和现相顶礼比较容易理解,如果从实相顶礼的意义观察,不一定要做这些五体投地的行为,反正安住在实相、诸法自相就可以了,或者因为菩萨求取佛果的心态非常勇猛的缘故,所以即便是虚空界尽,我的顶礼还是不会穷尽。在《庄严经论》中,这些菩萨的作意我们也是一一学习过的,他们在修习布施、持戒等资粮时,即便最后所有的众生全部度尽了,菩萨修布施的意乐也不会穷尽,或者佛陀修持的意乐最为圆满,根本不会穷尽。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前面讲虚空界尽,而且“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一切众生的种类完全消尽,众生不管是有漏业,还是无漏业全部消尽了,众生的烦恼全部消尽,我的顶礼才尽。而众生界乃至于烦恼无有穷尽的缘故,我的顶礼无有穷尽。这是讲菩萨的心态和修法,因为有很多的方便、善巧,所以在初地时能够真实发起来。现在我们至少要有这样一种心态,对于修法不应该产生满足心。普贤大愿中都讲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的顶礼才尽。我做了这么一点顶礼有什么了不起的呢?修了这些法不值得满足,应该继续修下去,乃至于现证佛果之前,都要一直精进,这种殊胜的作意必须要生起来。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就是说每一念每一念相续没有间断的意思。自己在念念当中都是没有间断的,而且身语意业无有疲厌,没有疲倦,也没有餍足。不会认为现在非常累,想要休息,觉得我已经修了这么多、足够了,这些想法都不应该有。我们内心中的烦恼这么深、业障这么重,却认为已经修得差不多了,这种想要偷懒的想法是不对的。我们的福报非常浅薄,礼敬诸佛能够清净罪障、圆满资粮,对自己的今生后世、一切众生有大利益的缘故,不应该有疲厌的想法。
讲记中从比较了义的境界说,绝对不会疲厌,如果你用有生灭的心去缘,肯定会有疲厌,或者没办法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如果用智慧去缘就不会,现在我们很明显没有这种境界。那怎么办呢?只有通过世俗作意的想法来对治自己的满足感和不想修的想法。以前有些大德说国,认为自己不用修,正是更需要修的标志。如果什么时候想不需要修了,差不多了,生起这种想法说明你还要励力地修行。因为这些圣者功德越大越是不满足,直至成佛还是不满足,所以我们满足了,认为差不多,就是一种狭隘的心,这是魔障。还要励力地修,这是尤其需要修的表现。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出来,礼敬诸佛的行愿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也许认为《普贤行愿品》简单,其实它的修法非常难。现在我们只有依靠普贤菩萨的行愿力,通过胜解力来礼敬一切诸佛,相似地去生起它的因,以后在初地才能真实发起。
第二愿王——称赞如来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
这是称赞如来,“称”是称述,“赞”就是赞扬的意思。我们在赞叹的时候,首先把佛陀的功德称述出来,然后再赞叹,有很多的赞佛偈。比如《华严经》中普贤菩萨广大赞叹佛的偈颂,还有很多大德造了一些赞佛偈,都把佛的功德叙述出来,然后通过赞美的词句进行赞扬,我们念诵这些就可以。法王如意宝也说,如果通过自己的分别心去造赞颂上师诸佛的颂词,有一个清净的心,想通过礼赞如来的方式来清净语业,遣除修道的障碍,得到无碍的辩才等等,有很多殊胜的必要,不一定是圣者,我们也可以写一些诗歌赞叹上师、三宝的功德。通过这种因遣除修道的障碍、违缘,获得上师诸佛的欢喜摄受。
以前以语言所造的,比如谤法罪、妄语、恶口、离间等等语业都可以通过称赞如来得以清净,最终能够获得无碍辩才。如果具有智慧造一些赞佛偈,肯定比写一些世间的诗歌殊胜。像以前的李白等大诗人本来文采很好,如果能够写一些赞佛偈,功德肯定非常大。没有意义的世间诗词,写也可以,不写也可以,对自他没有很大的意义,有时候虽然这些称之为精神食粮,但是没有办法帮助众生获得解脱,反而会让众生生起染污心。自己的文笔好,有时间应该写一些赞叹佛陀上师功德的赞叹文,这样非常好。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这和前面一样的。“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十方三世的刹土是无量无边、不可计数的。我们想到刹土的时候,最多想到地球,或者周围方圆几十公里,再也超不出这个范围。虽然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无量无边,但是这些刹土每一个微尘上都有一切世间极微尘数佛,就在最小一个极微上有所有世间微尘数的诸佛安住说法。每一个佛的周围皆有海会菩萨围绕,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菩萨团团围绕诸佛,这是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境界。
首先是观想我所称赞的对境,这一段话就是称赞的对境是什么样的。非常广大的佛、殊胜的菩萨等等,下面就是它的因。
【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
我们现在没有能力通过自利真正的现前知见,那么通过什么来现前知见呢?“现前知见”的意思是,现前知和现前见道,就像我们面前的这些瓶子、柱子一样,不是以其他隐蔽的方式,就是在面前如是现见,这种了知的方式就像知见色法一样。虽然没有知见的能力,但是“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的方式,通过发起胜解信的方式来现前知见。通过普贤菩萨的加持力,或者通过甚深的胜解力现前知见,这时就如是观想一切诸佛,或者了知经文所讲的无量无边刹土的状况绝对是有的。虽然我现在没办法知道,但是要生起胜解信。
下面是通过什么相来赞叹。
【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声海,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
这样观察的时候,通过甚深的胜解现前知见,然后“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出过”就是超出的意思,超过辩才天女。“辩才天女”讲记当中讲过有一个善口采女,她说一句话,相和于百千种乐音,一种乐音相合于百千种妙音,她具备这样的舌根。我们要发愿使用超过辩才天女的微妙舌根赞叹诸佛。
虽然现在我的声音很难听,或者只有一个舌头,念的也只是一句赞佛偈,但是我发愿通过普贤菩萨行愿的威神力、自己的胜解力加持,因为在华严境界或者《华严经》中讲圆融无碍的法,一个音声具足一切音声,或者一个法具足一切法,所以我们如果有这样的正见,也相信一个普通声音具备一切音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具备这方面的正见,也可以这样去发愿,以胜解或者普贤菩萨的加持力,在我念诵赞佛偈的时候,能够获得这样的效果。什么效果呢?得到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赞叹佛陀的效果,我们就要这样发愿。
辩才天女的一个舌根可以出百千种音声,我的一一舌根也可以出无尽音声海,然后一一音声出一切言辞海,每一个音声中又幻化出或者具备无量无边世界上最好的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无量无边微尘刹中具备的无量无边诸佛功德大海,如果能够从这方面赞叹、观想、修持,当下就会清净很多语业,具备很多功德。
【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
“穷未来际,相续不断”,乃至于未来际之间,因为未来没有边际,所以我穷未来际赞叹一切诸佛的修法也是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然后我赞叹一切诸佛的言辞海周遍于一切法界,每一个佛面前都已经周遍赞叹。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
这也是赞叹无尽的发愿,我发愿或者立誓乃至虚空界穷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赞叹诸佛才会穷尽。
【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因为虚空界乃至于烦恼根本不会穷尽的缘故,所以我的赞叹也不会穷尽,也就是告诉我们修持普贤愿王没有穷尽、不会终止,一直要如是地修持这种殊胜的修法,然后和真正的普贤愿王契合的时候,就是根本无有间断、没有疲厌。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