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观庄严论释》第十课笔录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学习弥勒菩萨所造的《现观庄严论》。
《现观庄严论》是抉择二转法轮的究竟意趣,二转法轮是抉择万法的实相空性。空性有二部分,一部分是只讲空性,这是在龙树菩萨所造的《中论》等中观体系当中如是抉择,另外一部分是如何修行证悟空性的很多方法,还有很多证悟之后的境界,在《现观庄严论》当中如是的抉择。
《现观庄严论》讲了八事七十义,现在我们讲的是遍智,遍智有十个法前面我们学了发心、教授,现在继续来学习顺抉择。顺抉择分主要是讲加行道,我们知道在资粮道的时候以闻思为主,修行四念处、四正断、四如意足,这是资粮道修行的主要内容。在加行道以修行为主,所修的是五根五力,暖和顶修五根,忍、世第一法位修五力,修行信进念定慧五根,这是属于获得涅槃的基础。如果修了这五个法就可以获得涅槃,所以也叫做涅槃五根。
在前面的时候为什么叫五根?它的意义前面已经抉择了。五力还是这五个,只不过它在违品方面已经胜伏了,所以叫五力。如果是善巧修这五个法就可以获得涅槃,大小乘都是一样的。在其他的介绍加行道的法本当中也有介绍,在我们现在讲加行道的时候,它是通过在加行道当中抉择它的所缘、行相和因,还有抉择它的所断、摄持。从这几个方面来抉择加行道的内容,前面所缘、行相已经讲完了,它的因都是共同的,加行道的四个位全都是获得见道的因。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修持了加行道,就可以获得见道的果位,加行道过了之后,到见道就到了圣者位,圣者在见道之前都是属于凡夫位,只不过加行道是非常接近于胜者果位的一种修行方式。凡夫人要超凡入胜,我们要证悟佛果,或者说在其他法本当中讲,每个众生都是佛,都有佛性,如果能够善巧的修行,去掉障碍,就可以现前佛性。具体的现前方法,在《现观庄严论》等经论当中,很具体的给我们抉择和宣讲。现在我们所学的加行道其实就是靠近见道的很多实际的修法,所以说前面也通过它的所缘行相,比如说在暖顶忍四谛法位当中,每个分了上中下三品,总共有十二品等等的内容已经学了。
现在我们学的是所断的障碍,有所取的分别,也有能取的分别。所取的分别产面已经讲了共有十八种,这些主要是从法执和相应法执的所知障侧面进行的安立。这些都是分别,所取、能取的分别,都是属于现证空性的违品。如果这些障碍不遣除,在我们的相续当中如是的存在,我们就会因为这些障碍无法见道,没有办法见到真实义。为了见到实相,第一,我们要修持相应于实相的正所缘,比如说空性等修法。第二,也要为了证悟正所缘积资净障,对于现前实相的违品,专门要了解,知道这个那个是所断的。在修持实相的同时,也要断除它的违品。这些因缘条件都具足了,就可以经由加行道进入到见道的果位当中,这些分别都是属于违品障碍。
对我们来讲,这些是要了知的,到了加行道,这些是需要通过修行断除的。所有的障碍违品从本性来讲,都是属于虚妄分别,相当于把绳子看成蛇的状态,都是属于本来没有,我们增益出来的障碍。只不过时间特别长了之后,通过逐渐串习,似乎变得非常牢固,财务很难断掉的本性。无论如何它仍然是一种假相,如果我们了知它的实际状态,对于断除障碍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本来就是虚妄分别的。从它的本性来讲,就是假立的。虽然是假立的,但是因缘和合了之后,就会如是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加行道也会讲这些障碍,现在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学习的对象,了知这些障碍通过修法可以对治。而对加行道的圣者来讲,真正可以通过相续当中生起的空性总相智慧去断掉该断的部分。
既然这些在加行道当中所讲的所断,是不是所有的人执、法执在加行道修完之后都可以断掉?也不是这个意思。在加行道的时候,通过他现证该证悟的空性总相,可以断掉相应的一部分的障碍,从压制的方面来讲完全可以,那是不是完全从种子方面断掉?这是不行的。到了见道之后,还要真实的相应于实相而证悟,断掉它相应的障碍;到了修道的时候,从二地到十地之间,也有需要断掉的。最细微的障碍要到佛地的时候才能彻底断尽。虽然在加行道的时候介绍了这些障碍,但是并不意味着当加行道四个位修完之后,这些现在我们所学的所有障碍都会断掉。当我们学习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就会知道,这里有些是属于凡夫的,有些是属于圣者相续当中有的违品。在加行道就可以断掉圣者违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应该这样去了解。
下面我们就如实的学习一下,以后我们要断的障碍是哪些。了知以后我们要断的障碍,虽然我们现在还断不了,但是也可以针对这些障碍现在去做训练。比如我们在修空性的时候,知道这个那个法我们不能执实,它本来不存在,就是假的,需要断掉的,我们在修的时候,现在也可以针对性的以训练的方式去串习,真实去压制,就是在加行道。
“补特伽罗”是众生的异名,也叫数取趣。前面一个科判是法执,相应于所知障。能取的补物伽罗分别主要针对于人执,相应于烦恼障。这是从主要的方面来讲,不是说百分之百。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那会不会障碍成佛?当然也会。所知障主要障碍成佛,那会不会障碍解脱?当然也会。因此里面有些主次的用词我们要注意分别。
通过缘对境补特伽罗实有和假有的对境作为所依,执著补特伽罗实有和假有的能取,也可以分为二种。因为所谓的补特伽罗的执著,比如我执是通过心的侧面安立的执著,我执的所缘是什么?就是我。我有二种,一种是执实有的我,这种对境不一定是存在于外面,只要是心识面前的对境。比如说我们的意识缘意识面前的这个法,也是一种对境。对境有二种,一种对境是在外面的,比如瓶子、柱子、山河、大地。还有一种对境就是我们的分别念。如果从这个我执的侧面来讲,我执是一种能取、有境。它的所取是什么?这种有境的对境就是我。我有二种状态,一种状态是实有的我,一种状态是假有的我。
此处说,由实有假有,能取亦分二,通过它的对境安立为实有的我和假有的我,所以能够执著它的一有境,就是我执也分了二种。一种是实有的我,一个是假有的我。二种都是分别念。第一种是实有,执著实有的就是一般的人,六道凡夫众生他们执著的我是实有的分别,比如说天人、地狱、外道等人道有情都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的存在,有些是俱生我,有些是遍计我,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我不管是俱生的,还是遍计的,都是实有的。我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第二种是假有,比如说菩萨们、圣者罗汉等等,他们已经证悟了无我,菩萨在见道的时候会证悟二无我,罗汉也已经证悟了人无我。针对所谓的我,他们已经知道了,实有的我不存在,二谛都没有,胜义谛没有,世俗谛绝对也没有,所谓实有的我就是一种虚妄分别念。虽然知道没有实有的我,但是他们仍然还会执著有一个假我的概念。比如说把五蕴假立为我,或者说在名言当中认为有一个假我等等,这些假我仍然是一种分别,也是属于补特伽罗的范畴当中。虽然名字用的还是补特伽罗,但是从另外一些观察方式来讲,比如说阿罗汉已经证悟了人我空,剩下的这部分假我到底是不是属于人我?严格来讲,其实已经属于法我了,这是法执、所知障了。因为以前有我执,现在是它的延伸的剩余部分,所以仍然把这些安立一个假我的名称。它也可以包括在这里面去安立、分别,这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安立的。
能取分了实有我和假有我的两种对境,它的有境也可以分为两种,就是说缘我是实有的分别心和缘假我假立的分别心,两种都可以如是地进行安立。作为修行者来讲,如果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有一个共同标准,那就是必须要证悟无我。如果你在见道的时候,证悟人无我的同时也证悟法无我,叫菩萨的见道。只有菩萨的见道有这个特点,如果见道的时候只证悟人无我这是共同乘,就是说小乘的特点,就是是圆满证悟人无我空性。如果要获得解脱必须要证悟无我,否则无法解脱,对我们来讲,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很重要的信息。如果我们真实地致力于解脱,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以前可能我们没有学习过,有些人前面学的是前行等其他的教言,比如无常,一旦学习到无我的时候,我们就要知道最重要的要出离轮回的一个核心的因素出现了。以前为了它出现或者为了接受它,我们作了大量的准备,现在关乎我们是否解脱轮回最关键的因素无我的空正见出现了,出现之后我们就要认认真真地去抉择无我见解,然后反复去观修和串习。
只有证悟无我,才可以获得解脱。一般有情为什么无法出离轮回?外道辛辛苦苦地修了很长时间禅修,把自己的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放在修行上面,为什么仍然没办法获得解脱?就是因为最关键的因素没有抉择到,在他们修行的内容当中没有这一项,所以他无论怎么精进,也是没有办法真实地获得解脱。当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对无我空性产生兴趣的时候,开始听闻、思维、修行的时候,意味着离解脱已经很近了。
我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在一般的人相续当中,有一个认为我存在的观念,叫做俱生我;外道通过很多理论安立的我,叫做遍计我。不管是俱生我,还是遍计我,这些都是假立的,必须要断掉,这是对于一般的实我。对一般的假我也是一样的,也是首先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把实有的我破掉之后,觉得在名言谛当中,似乎有一个依靠五蕴、十二处为基础安立的假我。假我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在究竟的胜义谛实相当中,不管是缘实有的分别,还是缘假我的分别,都不是实际情况,所以也必须要把这些法抉择为空性,就是从这个方面来进行安立的。
如果我们对于空性正见真实了知了,所有的修行将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已经不断在接近它的实相了,越接近实相,导致我们轮回的虚妄因素越来越会被我们剥离掉,我们就会在修行的某一天当中,真实完全地亲证自己的本性。
前面我们也讲过,所谓的事相是因明当中的术语,即实际存在的法本身。有些安立名相,有些安立法相,有些是安立事相,具体的法本身叫做事相。
自在我等体,蕴等依亦尔。
“自在我等体”,是从实有分别的侧面安立的;“蕴等依亦尔”,是从假有的分别进行安立的。
在九种实有分别当中,第一个是自在我,这个我是具有一种自在常有的体性,然后剩余的八种以等字来涵摄。自在我等体,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本体,就是实有的分别念。既讲了它的所缘、对境,也讲了它的分别。具体分别了什么?并不是说什么分别相都没有,应该有它的相。分别的相是什么?比如说自在我、独一无二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它所分别的内容。
蕴等依亦尔,主要是讲假有的分别,假有主要是缘这个我。这里的对境都是我,就是说我等自在我是实有的我,蕴等依亦尔是假我。依靠五蕴等的所依所安立的假我亦尔,这是要破的,或者说也是有九种。第一个亦尔是属于一种分别,第二个亦尔也是属于所断,就像实我分九种一样,假我亦尔也分九种。“依”字既可以作为能依解释,也可以作为所依解释。所依是依靠五蕴等所依安立假我,能依就是蕴十二处等依靠这些安立的能依我如是也分为这样九种。
下面我们看一下实有的九种我和假有的九种我是怎么样安立的。如果我们把要断掉的法一个个学完之后,后面就可以在修行过程当中,针对性的去修行,这些执著一个一个去断。有时候好像只要你证悟了无我,所有的障碍违品都断掉了。一般来讲,真正的现见实相只有一刹那,而现证实相之前的修行,必须要一个个的修,把这些通过修行一个个地断得差不多之后,最后这样的能力已经完全具备时,就可以真正地现见实相。
现在我们还是通过理论去学习,对于到底哪些需要断掉还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哪些是所断,修的时候就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如果你的所修是轮廓,得到的空性也只是一个空性的轮廓而已;如果你修的时候,更加有针对性,比如加行道的时候,能够逐一击破所断,把该破的破掉之后,就没有什么违品了,他所获得的空性总相的见解就会很细致。虽然加行道是一种总相的空性,但是因为它本身有很多内容,以前我们没有学习,觉得加行道就是很笼统的概念,学完之后,对于加行道里面的所缘、行相、所断等等一个个了解完之后,后面我们就可以逐步地通过修行,让我们的智慧变得非常深细和具体。
我们要断掉九种实有能取分别,这些实有的分别念在凡夫人的内心当中非常地明显,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
第一,执著独立自在之我等本体的分别。这也是属于九种当中总的本体,就是说执著一个独立自在的我的本体分别,它是通过本体的方式进行安立的。所谓的我不管是遍计,还是俱生,安立实有的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独立自在。凡夫人认为我是独立自在或者恒常安立的,具有常一的自性。在通过理论来抉择外道实我的宗派当中,尤其是要通过很多的他们的教理来安立自宗、破斥他宗,然后安立实我是一个恒常自在独立的本体。所有的实有的我总的体性就是独立自在,里面有恒常的意思,也有自在的意思,就是说它是绝对存在,而不是观待的,具有一种自在。如果是观待而安立的,比如说依靠某个法假立的,它就不是独立、自在,也不是常有的。就是因为它是独立存在的缘故,所以不是依靠其他的因缘法生成的。如果是因缘法生成的,因缘在变化,这个我就会变化。
遍计我和俱生我,就是说一般平凡人和外道安立的我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一般的人相续当中认为我是存在的,我要这样或者那样,他安立的这个我到底是以什么根据成立的?没有。一般的人都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我是存在的,模模糊糊地恒常、独立。这是没有什么理证安立的,他们没有通过长时间的思维,我从哪里来,然后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没有这样想,反正想当然地认为我存在,这就是俱生我的体性,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当中也讲过俱生我的特点,连普通的众生,比如猫猫狗狗或者苍蝇蚊子都有俱生我执,就是想当然地认为我存在,没有什么理由地安立我存在,这部分就是俱生的我。外道安乐这个我很具体,他们通过很多的理证教证比喻说明这个我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成立的,这个我具有什么样一种体性、特点,按照他们的说法安立得很详尽。
不管怎么样,不管是模模糊糊地认为独立自在的我,还是很确定地通过教理安立的我,反正都有一个共同的体性,就是常一、独立自在的我,尤其是外道的常我,不是通过什么其他的因缘生成的,也不是观待而安立。所有的安立要不然是因缘产生,要不然就是观待安立,既不是观待安立,也不是因缘和合产生,就是一个独立自在的我存在,这是一个总体的我的安立方式。众生都认为我是有的,如果你问一般的人,我为什么存在,是以什么样方式存在的?他也说不出来,反正我是存在的,你看我每天在做事情,为了我奋斗,只是想当然大概地去说一下,真正来讲没有什么理由。
从第二个以后,就在前面独立自在的我的总体安立的基础上进行的详尽安立。相当于一个属于差别的事,其他的属于差别的法,在这个我上面分析的时候,就可以分出下面这些不同的侧面。
第二,执著我是独一无二的分别。上师也讲了,这和独立自在是不同的。前面是从总体的方面讲的,所有的我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就是独立自主的。独一无二就是只有一个我,反正我就是一个,我是独一的,没有很多个我。众生也不会承认有很多个我。比如说修行者也讲前世的我、现在的我,就像前世的我造了罪业,今世的我来受这个果报,或者说现在的我造了罪业,后世受果报。他都觉得只有一个我,没有很多我。一般不修行的人,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老年的我、死时的我,其实就是一个我,没有觉得有很多我,这是独一的,他们认为我就是唯一的自性。独立自主比较侧重于不观待或者常有的法,独一就是说它不是多体,没有若干个我,只有一个我,二者之间有这样的差别。
第三,执著我是作者之因的分别。执著我是作者之因也有很多不同的安立。有些外道认为我就是作者,一切万法都是以常我为作者创造的。有些宗派不认为我是作者,比如说数论外道认为我不是作者,作者是自性。而胜论外道认为我是作者,一般的常见外道有些也安立所谓的我就是一切万法的创造者。
如果把这个我放在世间上,对于一般的人来讲,比如说这件事是我做的,或者说上师讲了我是公司的领导者、创建了什么,属于我是作者。普通老百姓说,这个事情是我做的或者我来做等等,这方面都是执我为作者,这个很明显,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种情况太多了,只不过没有去寻找而已。如果去寻找,都带着我的痕迹在里面。我们修为什么要刻意、专注地去修无我?因为我们从早到晚,乃至于在梦中,这个我都在起作用,就是我是作者,我在做这个事情,都是以我为核心辐射所有的事情。我是一切万法的作者。前面我们讲了,虽然这个作者有些是常我,外道的作者和现在普通人认为的作者的意思稍微不一样,但是执著我是作者的因,我们经常都在现前这样的状态。因此我们就要习惯于针对性地去对治,比如说,针对第一个,我们就要想,我不是什么独立自在的,我就是假立的法、虚妄分别。通过《中论》《入中论》,用五木车因、七木车因等方式来观察的时候,所谓的我根本找不到,纯粹是一个虚妄分别而已。
哪里有一个独立自在、唯一的我?这些不存在,所谓的我是作者也没有。因为它的本性不存在,所以也没有把我安立为作者这一说。这些都是要在我们的修法当中逐一去观修的。如果不去对治,它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会起作用。如果它起作用,就会影响我们的修行,自动把我们的修法带入到我执的范围当中,最后我们修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跳出我执的手掌心。
以前我们经常讲,在修行过程当中,如果懂它的对治,可以把这个我当成一个目标去破掉,而现在我们没有把这个我当成射箭的靶子去破掉,在允许它存在的时候,就是把别的法破掉了。如果你去破别的法,这个我作为核心,还在源源不断地给你抛出来很多的靶子,当把这些靶子灭掉之后,它还是在这儿不断延伸别的法。这样一来我们疲于奔命,没有办法获得解脱。我们的时间、精力都花了,该舍的舍了,该抛弃的抛弃了,还是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个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找准它的真实所破。真正导致我们轮回的根本因到底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断掉根本因?如果我们不了解,现在的修行还是在边缘修行。在这个过程当中,虽然你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没有找到真正对治的核心之前,我们所有的修行都是属于边缘化的修行,没有真正切中要害去观修。这种不切中要害的修行,能不能够直接、迅速地相应于实相、解脱道?还是做不到。我们就要刻意地去了知这个我就是所有轮回过患的来源。必须要整合我们所有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尤其是作为人来讲,应该通过智慧的力量去抉择我的本性到底怎么样,集中我们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用所有的资源去对治我。当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有意识地去对治,它的力量就不会这么大,或者我们找到目标的时候,我们所有的修行就是围绕着灭我的,就是走在了正确的道上。
第四,执著我是享受对境者之因的分别。前面认为我是作者,现在认为我是享受者。数论外道这方面就很明显了。数论外道认为我不是作者,而是享受者。作为一般的人来讲,也认为自己是享受者。比如美景、美食的享受者,听声音或者说看色法的人等等。享受对境的人就是我。他们认为我可以享受对境,这方面在不断地加深或暗示我是存在的。
这个我是不是享受者?真正来讲,我并不是享受者。从某些方面来讲,所谓的享受者是谁?眼识、耳识、意识等这些五蕴可以作为受用者,只是五蕴而已,我不是什么享受者。在破我的时候,也专门针对我到底是不是受用对境者进行抉择。比如在《大乘经庄严论》当中,也是针对这个问题做过分析、观察。平时我们认为我是受用者,或者说我在吃饭,其实是不是我在吃饭?其实就是色蕴的一部分,比如嘴、舌头、喉咙等等这部分的器官,它们在吃饭而已。是不是我?并不是。不观察的时候,我们认为我在吃、我在说话、我在听。实际上听的是耳根、耳识;看的是眼根、眼识;吃饭的是舌头、牙齿,这些器官在起作用。我到底在哪里?不观察的时候,似乎我无处不在;观察的时候,根本找不到。真正把无我的观点带进去观察的时候,我没有起任何作用,也根本不存在。以前我们认为我必须存在,你在这个岗位上去观察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有。其他的代替它在工作,我只是冒名顶替的,其实就是眼识、意识、手脚等等在做自己的工作。我在哪里?不观察的时候,认为我也在做事情、走路、吃饭、看东西,好像都是它的功劳一样。分析的时候,完全都是冒名顶替。每个地方都是有一个器官在做自己的工作,完全不存在我,这个方面也有其他的观察方式。
如果我们有了这个概念的时候,再去看别的讲无我的理论时,慢慢学多了之后,逐渐就可以把不同的经论当中,讲到的无我观念、修法整合起来,当把所有学习到的智慧整合起来之后,然后集中火力去对治这个我,逐渐就可以相应于正道。
对治我,我们首先也是不情愿的,觉得恐怖,或者说不习惯。怎么可能说从现在开始我就不存在了?有些时候会不愿意、不敢。当我们通过学习这些教言,尤其是持续性地学习,把不同的经论当中有关无我的本体、支分等等,所有无我的道理、智慧在自己的智慧当中形成一个体系的时候,它就会发挥作用了。现在我们没有形成体系,还是在各自在找整合之前的资源,没有开始整合。我们学这个论,学那个经,好像都是一点一点、一块一块的,好像和我们的解脱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统筹,如果我们有能力把所学习的零星智慧整合起来之后,在自己的相续当中,智慧的体系就会成型。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智慧体系一旦成型了,我们就知道怎么做了。当我们学法,学到一定的阶段,自己都知道怎么去修了。
就像《大乘经庄严论》第十二品中讲的一样,刚开始只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品,把这些一个一个学完之后,最后我们就可以逐渐在里面提炼出和修行有关的东西。整合到了那个程度,我们智慧和福报已经可以支撑自己明确了知修行到底要从哪方面着手去对治,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现在我们刚刚学了三五年,了知的很有限,总是想不明白。这个原因,刚刚我们讲了,虽然每个都是有用的,但是我们的智慧没有把零散的部分组装起来之前,看不出它的形状。就像汽车有很多零件,每个工厂生产的一个,单独看不出什么,所有的做完之后,还要组装起来,组装成一个整车的时候,它的形状就看出来了,这时就可以跑,性能也就看出来了。
对我们来讲,现在属于前期的准备阶段,必须要持之以恒地去做。我们现在似乎还看不到,学习这些东西对于调伏烦恼到底有什么用?实际上没有用的字一个都没有,只不过现在我们还没有到达可以自动把它整合起来的高度。当我们学得差不多了,智慧成熟了,有了这些素材,而且通过长时间的修行,综合的素质、整合的能力起来了之后,自动把你学习的东西整合起来,就可以用了。那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以前学了这么多,没有白费功夫,每个都是有用的。只不过当时不懂,不懂的原因就是条件、时机都还不成熟。
有些道友现在已经有了能力了自己整合了,有些道友还没有,这也不要紧,还要持续地学。因为佛菩萨不会欺骗我们,大恩上师也不会要我们去修没有用的法,学完之后,什么用都没有。我们还要去找其他一个所谓的实修法,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我们觉得学完之后,没办法实修,就是因为不懂里面的道理。就像前面讲的那样还没有整合起来。我们的智慧的体系、自己的系统还没组装好,当它组装好的时候就可以运作了。这时候你就懂了,这个可以修那个也可以修,所学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实修的方法,里面已经包含了。
第五,执著我是束缚染污之所依的分别。认为是我是束缚和染污的所依。因为众生现在还在轮回当中流转,我们还被束缚在轮回当中感受痛苦,有些时候众生认为谁在流转?尤其是承认解脱道和轮回的众生,他们认为既然我在轮回当中流传,应该有一个流转的所依,如果没有一个我,那么谁作为所依呢?想来想去觉得应该有个我。因为我没有修行、没有证悟的缘故,所以说我在轮回当中流转,我被业和烦恼束缚,就像前面讲的一样,就好像我们的身体被别人捉捉住之后,用绳子捆起来,我就被束缚了,动弹不得了,就是说认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被像绳子一样业和烦恼所束缚。
认为我是一个所依,我在轮回当中,被束缚了没有办法。这一世我是人,下一世可能我堕旁生或者再转到天界,反正在当中不断流转。这里面有一个实有的流转者、有一个所依,我就是束缚于轮回当中的所依。如果有我,那我就会被束缚;如果没有我,那就不会被束缚。而现在我正在流转的过程中,所以说说应该有一个我被束缚。
很多修行者来讲,现在正处在这种认知当中,我被束缚了,修法就会解脱。前期来讲,刚刚入门的时候,可以这样认为,也必须有这种观念。即我是轮回者,我现在要修行、解脱。刚开始一定要有,到了后期就不能这样了。假如说我们把修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承认有我,然后入道的阶段,我要发心、解脱,我是束缚者,我要修行等等,第一个阶段应该有这个想法,因为他的智慧还没有到达直接和实相接轨的高度,所以必须认为有我,我在束缚、轮回、造业和受报等等,这些都要有。当你准备好了,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必须要接受所谓的束缚者我就是假立的分别念而已,没有一个束缚者。所谓的束缚就是没认知无我而已,逐渐就要从里面认知实相,认识实相是从认知无我开始的。认为有我的所依就是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被业和烦恼束缚。
现在我们听到这个教言的时候,如果觉得的确应该思维一下或者大概能够接受这个说法,我们就可以深入。如果暂时接受不了,还要再做些准备,要多祈祷、积资净障,为了自己完全能够接受没有一个实有的束缚者去做准备,这样发愿和回向。这也是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终究会面临的一个修行内容。
第六,执著我是解脱离贪之所依的分别。前面我是轮回束缚的所依,这是一个实有分别。另一种实有分别是认为我是解脱离贪的所依。以前我在轮回,相当于我被绳子捆住了,受到了束缚,后来过来了一个人帮我把绳子解开,我一下子就自由了。觉得以前由这些业和烦恼把我束缚在轮回当中,一点都不自在。没有办法流转在轮回当中,必须要受苦。后面我开始修行了,通过上师或者佛法等因缘把这些束缚在我身上的业和烦恼全部松开了,通过修行断掉了业、烦恼也灭尽了,我就自由自在了,好像捆在外面的绳子全部已松掉了。现在很多道友也处在这样的认知当中,暂时来讲可以有,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他就会恐慌。如果说没有我在轮回,也没有我后面获得解脱就会觉得恐慌。
到了第二个阶段的时候,前面该准备的准备了,该学的也学了。沉淀了一定的智慧和福德时,就开始趣入到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我作为一种解脱离贪的所依。如果认为我是获得解脱者、成就者等等也是不对的,属于一种实我的分别念。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作为离贪的所依。因此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如果还认为内心深处有一个我坐在那里,指挥或者修行,应该把这个束缚那个贪心断掉。似乎是这样的,真正来讲要获得解脱,应该知道这个指挥的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在里面最后终于释放了,这是不存在的。
《经庄严论》当中讲“解脱唯迷尽”,解脱就是迷乱消尽而已,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在流转和最后获得解脱。有些教言也说所谓的解脱、成佛,就是所谓的我的最终消亡的阶段,即我的终极灭亡。最后来讲,真正的成佛就是说这个我灭亡了。现在我们牢牢执著的我越往后修就会越来越没有力量,认为我存在的分别念会越来越少,什么时候真正成佛、究竟解脱了就意味着以前我们认为的我彻底消亡了,这就是正确的。
有没有一个我作为离贪的所依呢?就是没有的。如果认为我是有一个离贪的所依就是我们要对治的。通过什么对治呢?以空性对治。它是实有的我,我们就要刻意的修无我,再把无我的执著破掉。如果不修无我根本断不掉实有的我。现在我们要学习大量的教言。比如《入行论》当中讲的观察蕴界处或者六界是我等等。反正就是通过《入行论》当中抉择的人我空性的方法修行,或者《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当中,对于所有关于无我空性的教言都要去学。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无我,都要去慢慢的抉择,最后我们就会越来越认同无我就是实相。首先我们要认同和接受无我的实相,真正来讲,应该是无我的,无我才是究竟实相,有我就是错误颠倒的,必须慢慢通过教言不断去抉择。
第七,执著我是涅槃道之所依的分别。认为我如果认真修行,最后就会获得涅槃。涅槃就是圆满的寂灭,圆寂的意思。功德该圆满的圆满,障碍该寂灭的寂灭,就是圆满和寂灭。涅槃有小乘的涅槃无学,最究竟的涅槃就是佛果。这方面主要是从涅槃道而言,就是说我是涅槃道的所依。谁在修涅槃道或者谁趣向最终的涅槃?我。我在修涅槃道,我是涅槃道的所依。如果有我,那我就可以走在涅槃的道上面,能够修持涅槃。
第八,执著前所未见的实相义得以现见是见道之所依的分别,执著修行已见义是修道之所依的分别。这个主要是见道和修道的所依。所谓的见道是见到了以前没见到的实相。前所未见的实相,总有一天我们会见到。现在我们是凡夫,迷惑很深重。如果我们现在持续性修持加行、菩提心、空性、积资净障,实相总有一天一定会现前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所有有关的因我们已经种下了或者正在种,这些种子和因种下去之后,我们持续性地去浇灌、培育,逐渐就会生根发芽。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些很可怜的众生,但是总有一天会变成圣者而现见实相,叫做前所未见的实相义得以现见,这就是见道。所谓的见道就是见实相。认为我是见道的所依,谁是见道者?我。总有一天我会见道,认为有一个实有的我,突然有一天这个我发现了真相。好像觉得在有我之外,有一个所谓的实相,被发现了。这样的实我分别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如果有认为我可以见道的想法永远见不了道。
然后是修道,所谓的修道是对于已经见到的实相继续去串习,所串习的就是见道时见到的实相。因为他只是初步的见,还有很多细微的地方必须要通过不断的串习,让它非常的深入广大。如果在修道的时候,认为有一个修道者。从小乘的侧面来讲,就是从预流果到阿罗汉向之间的修道者;从大乘菩萨来讲,就是从二地开始到十地之间的修道者。他们认为那就说我是所依,我在修道,我在不断的勤作。就像一个人锻炼身体,我在不断的修道、积资净障,认为就是有一个实有的我,在不断的勤作。从我们现在的很多思想来讲,就是安住在这种状态当中,我们所预想的修道,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奔跑、勤作、积资净障,觉得这是修道。这只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趣入空性之前的一种想当然的认为而已、我们通过这样的认知之后,逐渐逐渐就会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真正有一个所谓的我作为修道的所依是没有的。
第九,执著修行究竟的所为是果无学道之所依的分别。“所为”就是目标、目的地。修行究竟的目标就是果、无学道。这是已经到达无学道了。前面是涅槃道或者可以修离贪和涅槃、见道和修道的所依,第九个是已经到达无学道,是不是有一个最后通过自己三个无数劫的努力,我终于成佛了。认为我已经升华到最究竟最圆满的果位。以前都不圆满,以前轮回中的我很可怜,处处都不如意、处处都不自在。以前的我非常的自私,后面通过菩提心让这个我的境界升华了 ,不再是那个我了,现在的我大慈大悲。
后面继续修行的时候,以前功德不圆满的我,到了成佛的时候所有的功德都圆满了,这样方方面面闪闪发光的我,好像已经全部修成了。有些时候我们容易认为最后有一个我最终成佛,这是不对的。成佛的时候,不会真正觉得我终于成佛了,这是没有的。世间人可能通过三十年的奋斗终于站在了人生的颠峰,虽然在世间是有的。但是在佛法的修行当中,没有一个人最后在欢呼,我终于成佛了!这是没有的。如果你在欢呼,肯定是错的。所谓的成佛也是假的,不可能成佛之后还有一个人在欢呼,认为我终于成佛了,哪里有这样的?根本没有。
前面我们也讲了,所谓的成佛之道就是我的终极消亡之道,不可能通过成佛之道,我越来越圆满,成佛之道是通过修行,让我越来越弱、逐渐地消亡,最后修成的时候,我就不存在了。认为我最终会广大无边、闪闪发光,这个是没有的。对于认为我是无学道所依的分别念,我们现在就要了知,如果觉得有实有的我去流转、修行、成佛,这些不对,都要对治,这是属于实我分别。
下面我们再看假我分别。蕴等依亦尔,“蕴等”是什么?圣者阿罗汉或者菩萨们不会认为有实我存在。虽然他们已经证悟了无我,入根本慧定的时候,当然不可能有任何的分别念,但是出定的时候,他们也会把蕴界处等等假立为我。这些都属于分别念。因为菩萨在出定的时候安住在单空如梦如幻的自性当中,所以认为这是如梦如幻的杯子,而且假立我的概念还是有的。针对究竟实相来讲,所谓的假我分别念也不是实相。真正的究竟实相应该是根本慧定的状态。虽然他不会执实有,但是分别还是有的。如果你要成佛,必须也要把假有的分别断掉才行。
加行道能不能断这个?圣者相续当中的假有分别还是断不了的。加行道知道在圣者相续当中的假我,不符合于实际情况,这是可以去修的。就像我们现在学习《现观庄严论》的时候,虽然佛果、菩萨果位都没有得到,加行道也没得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法本了知认为假我的这种分别念也是不对的,不符合于实际情况。这些对我们来讲可以学,所以加行道也可以修。
虽然真正来讲不可能断掉菩萨相续当中的分别念,但是可以知道所谓的假我分别也不符合实际情况。这方面也必须要了知,因为不修假我的分别不存在的空性就没办法登地,所以在他的相续当中,所有的分别念,不管是哪种层次的分别念,必须要打破所有的执著,现见为空性。加行道为什么是串习?所有的分别念,包括缘佛果、度化众生的分别念,如果在加行道的相续当中还保留着,没有破也登不了地。登地菩萨要证悟的是一切法的空性。只要是八识的本体和对境,必须要了知是空性,没有一个剩下的。
而所谓的假有分别念属于第六意识前面的对境。你不把它破掉,怎么登地?如果保留这是不破的,根本登不了地。虽然菩萨在出定位的时候,他的假有分别念是现证的状态,已经安住在如梦如幻,但是在加行道的状态当中,这就是实打实的概念,必须要把这个概念证悟空性才对。加行道必须要这样修,没有任何不破的东西,所有的法都要去观察,把概念要破掉才可以登地。不管是人我和法我哪一种,分了一千种、一百种,对于所有的种类在登地之前都要修它的空性,证悟无我,人我和法我都不存在。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虽然见道、八地和佛地的时候,现证的都是不一样的,但都是缘这些法去安立这些分别、概念。这些是不同的层次,对我们来讲了知它的本性是空性,这是从见解上面了知的。这是加行道的菩萨要去修行的,该灭的一定要灭。因为在见道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平等地证悟空性,所以当然要把菩萨的假我必须要纳入到需要观修的空性当中,这也是属于一种障碍和违品。如果这个不破,仍然没办法登地。
假有能取分别同样也有九种:
第一,依于设施处蕴而执为假有之补特伽罗的分别。首先以五蕴作为设施处。设施处就是安立的基,这是假立我的基础,安立我的概念这个基础是什么,假我安立在哪里?不可能在虚空当中安立一个假我。只能在现在我们的五蕴身心当中安立假我,就是说如果有假我,一定是在五蕴上面,假我不可能在外在的一朵花上面。我们安立的实有我也是在五蕴上假立的,五蕴是它的设施处。菩萨出定之后的假我,也是在五蕴上假立的。如果把设施处五蕴执为假有的补特伽罗也要断掉,必须要修持假我不存在的空性予以对治。
第二,依于处而执为假有之补特伽罗的分别。这个处就是十二处,即内六根和外六境。“处”就是门的意思,身门,通过眼触和色触可以产生眼识。门就是方便或者因的意思。通过眼根,内的六根和外的六境的因缘可以产生六识。因为它是产生六识的门,所以叫做处。
有一种假有分别念是把十二处假立为我,这是安立假我的一个所依,就是依于处而执为假有的我,这个当然也不可能,上面的假我也是没有的,这个假有分别念也是要通过修空性来对治而断除。
第三,依于界而执为假有之补特伽罗的分别。界就是十八界。十八界是前面的内六触、外六境,和合起来产生六识,加起来总共有十八种界。种子亦名界,种类或者种子。安立的时候,依靠十八界、十二处、五蕴,在《俱舍论》当中讲,这就是广、中、略。喜欢广的讲十八界,喜欢中等的讲十二处,喜欢略的就讲五蕴。里面有重合的,也有不共的地方。依靠十八界,把十八界执著为假有的补特伽分别。十八界是没有的,也是一种分别念而已,必须要通过空性的方式断掉。
第四,将我束缚以十二缘起相流转法执为假有之补特伽罗的分别。他们认为在十二缘起当中有一个假我的分别。十二缘起就是安立众生如何轮回的,安立缘起的必要性主要是破除众生前际的愚痴,就是以前我们怎么来的;现际的愚痴,现在我们是谁,现在我们处在什么状态。还有后际的愚痴。有些人思考人生的时候,经常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很多人不知道到底我是谁、从哪里来的。缘这个而产生的颠倒、愚痴。对治前际、中际和后际的愚痴,就是观十二缘起。这样会很清楚,我到底是谁,从何而来的?里面没有什么,就是一个假立流转的相续。如果有了无明,前际的愚痴,我从哪里来的?我的前世是什么?什么因导致的?前面就有无明和行。前世有无明,也有业。因为无明和业导致了今世的入胎,今世的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今生当中是这样的。我们到底今生当中有什么?今生当中从入胎那一刹那开始,前世带着无明、习气的一种心识投入到母胎当中,今生就开始有了。然后慢慢在胎中有名色位,然后六根开始圆满,出胎之后开始有触,有触之后就有受,有了感受就有爱,有爱就有取,有取之后有有。我们今生当中受、爱、取、有就不断地产生。有了这些之后,后世有什么?如果今生当中这些因缘俱足了,后世一定有生老死。
如果了知了十二缘起,我们就懂得了自己到底是怎么来的,由什么因缘导致我们到了今世。今世我们所有的因缘具足了,一定会到后世的。可以把一切的前因后果,现在的状态了知的清清楚楚。十二缘起就是我们怎么流转的过程,这些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的因一旦具足了,后面的果一定会出生的。我们以前的无明和行的因具足了,就有了今世当中的五蕴,流转的爱取有;如果今生当中我们的受爱取有,尤其是有了爱取,有就会导致后世的业,这些也就慢慢地形成。现在我们正在不断地爱取,这个过程当中,导致了后世的业的有逐渐成熟,当你的生命一终结,就圆满了。这时候已经没办法了,不管你怎么想,一定会导致后面的投生。
有些人不懂众生怎么投生的,因为想不通,所以说上帝造了人,或者说哪个天神不高兴让我投生到了这里。完全不知道这是来自于爱取有,就是通过爱、取和有导致了下一世。只要前面的因具足了,后面的果一定会有,这是十二因缘法。了知之后,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是这样流转的。如果不想流转怎么办?就开始断无明。无明断了行断,行断之后识断。今生来讲,我们要断爱取,爱取就是烦恼,了知它们的本性,不要耽著,没有耽著爱、染污爱、乖离爱等等,就不会有取,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就不会有有了。
对于能够导致下一世投生的业,第一个我们要终止,不要造新的,不让烦恼和业继续产生,再加上通过修空性的方式,如果把以前的相续当中所有的我执在今世当中断掉,就不会再有后世了。即便今生断不掉,至少也是在爱取上面种下了让轮回的次数减少的很多因,在这世当中应该尽量种下去。我们如果在今生当中把断爱取的所有修行都圆满了,有就没有力量了,不会再有有了。什么叫有?强有力导致后世投生的业叫有。有一旦形成了,后世就没办法避免了。我们要尽量避免有的形成,避免有形成必须致力于断爱取,修空性、忏悔。今生当中爱取断掉了,就不会再有有,没有烦恼的滋润,业不会成熟。有些人今生成就了,就把缘起链斩断了,如果斩不断,可能还要流转。即便在今生当中还没有斩断。如果已经种下了大量的修行习气,到了后世,这个习气在流转过程当中,还会苏醒。下一世再修。
在十二缘起流转过程当中,菩萨认为在十二缘起当中有个假我,假我的第一支是无明支,因缘具足之后就出现了第二支行支,认为里面都有一个假我,假我的分别念也是一个虚妄分别。这些对我们认知流转的方式很重要,十二缘起的观察能够有效打破我们的无明愚痴。
第五,将解脱清净涅槃法执为假有之补特伽罗的分别。前面是轮回的相续,怎么轮回呢?观察轮回就是十二缘起,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轮回了,然后是解脱清净涅槃法执为假有的补特伽罗,前面是轮回,现在是清净的涅槃法,有一个假有的补特伽罗。有一个假我修道获得了圣者的果位,也算是一种分别,需要通过进一步修持空性来断掉。
第六,将现见前所未证的法性执为见道假有补特伽罗的分别。把现前见道者执为假有的补特伽罗,就是说菩萨修到见道的时候,就会自然获得胜功德。获得胜功德的时候,在出定位的时候,还是有一种心识现前。现前的时候,他还是会认为我已经获得了见道,实有的我不存在了,他也会认为修行之后获得了见道。在加行道的时候,认为见道时有一个假我作为见道者,这个分别念也是一种障碍,应该要断掉的。
第七,将修行已见之义执为修道假有补特伽罗的分别。这是说把假我作为修道者修道的人,这种分别念也要断掉。
第八,将修行更进一步殊胜执为胜进道假有补特伽罗的分别。安立了一个叫胜进道,胜进道在《俱舍论》也有,分为无间道、解脱道,解脱道过了之后就是胜进道。解脱道之后进一步更上一层楼,获得更殊胜的境界叫做胜进道。“胜”就是殊胜,比前面还要殊胜。“进”就是比前面还要这个进步一些的道的本体。二地以后,安立为修道。从二地到三地、三地到四地,总体叫修道,在修道当中,还可以再安立一个胜进道。因为毕竟是从二到三、三到四、四到五……地地上进,这就是胜进道。谁是获得胜进道的所依?就是假我作为胜进道者。
第九,将道究竟之果执为无学法假有补特伽罗的分别。一个假我最后获得了无学道佛果,这是属于假有分别。现在就是需要了解的。虽然压制烦恼主要是对治实有分别念,但是如果要登地,不管是实我,还是假我,这方面不分别都要对治。现在我们的烦恼很粗重,假有的分别念最多是所知障而已,不会引发烦恼,只是会障碍究竟的实相的证悟。这是善的分别,不会引发烦恼,引发烦恼的是恶分别,还有实我的分别念。如果我们现在内心当中认为这个我还是很强劲,还是有必要修专门修无我空性来对治我,把我执予以压制。加行道和现在我们的压制还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如果对无我能够生起一点点感觉,当烦恼生起来的时候,马上就会知道它是空性的。因为我执并不强劲的缘故,所以会有一分的对治。加行道的压制是把人执或法执、烦恼障货所知障的现行部分,可以压制住,让它不现行。见道之后,对于俱生、遍计的种子逐渐都会断掉,加行道的时候主要是对这些粗大的分别、现行的部分可以压制住,不让它现行。
以上讲完了实有和假有。上堂课我们讲的是它的染污、清净,这节课讲的是实有和假有,主要是相应于法执、人执或者烦恼障所知障,从这方面对应,实有和假有分别念一共三十六种。三十二种增益我们是学过的,以前如果我们没有学《现观庄严论》,对于三十六种分别念不了解,学完之后,再看三十六分别念的时候,就会知道在《现观庄严论》里面讲到了三十六种。所取、能取各有十八种,加起来总共有三十六种。从空性的侧面来讲,不管是实有、假有、染污、清净都要断掉。在《心经》当中讲的不诟不净,就是说染污和清净在实相当中都是不存在的,还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不存在的。无无明无无明尽,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讲都是空性的。
在般若当中讲,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所有分别、概念都是空性的,除此之外就没有了,从色法到一切智智之间,就是从凡夫的色蕴到佛智之间的所有法都抉择为空性。在无自性当中,该取舍的要取舍,名言谛当中该取的取该舍的舍,缘众生的菩提心和缘佛果的发心也要发,在发的同时也要了知这些都是无自性的。在无自性当中,也要知道该生的生、该取的取,对于看似矛盾的方面,我们应该了知没有什么矛盾,这些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去串习,让自己的相续当中达到非常纯熟的境界,就是说二者完全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而且能够相辅相成状态。
比如说我们要成佛度化众生,或者我们要成菩萨,必须要了知本性空。成就佛果是通过空性来相辅相成的,然后你要证悟空性也必须要通过发菩提心等世俗的善根。如果要达成世俗谛的功德,比如说成佛度众生、成菩萨三十七道品的功德,也必须要经由修空性来达成,二者之间不会矛盾,世俗谛和胜义谛之间完全是相辅相成的。这方面必须要作最清净的取舍和修行。就是说世俗谛当中该抛弃的一定要抛弃,该取的一定要取。在取的同时也必须要知道它的本性是空性,只有了知它的本性空,才能达到登地或者成佛度化众生的目标。空性就变成了达成世俗谛当中显现目标的一个利器,必须要有这个,否则根本没办法成菩萨,你不证悟空性,怎么成菩萨?如果你要证悟空性,反过来讲,世俗谛当中的这些法,比如发菩提心,或者加行道时我们要修的这些法都是属于分别念,对于世俗谛的法都要修到究竟,这个时候才可以帮助我们登地、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反过来又可以帮助我们把世俗谛的善根辗转广大,辗转广大的世俗谛也能够帮助我们入到更深的空性当中,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世俗谛、胜义谛或者胜义谛、世俗谛,空性和显现或者显现和空性相辅相成,我们的智慧相应实相就会逐渐达到究竟圆满。
如果认为二者是矛盾的,那就不对了。觉得是空性的,我就没办法下手了,不敢发菩提心了,只能小心翼翼地发一点点。为什么?如果我的菩提心很强劲,就变成执著了,不会这样。执著是执它的本体实有,你可以很强劲地生起求佛的心、度化众生的心,这不一定是实执。我的心很强劲和执实有是两码事。有些时候我们认为修空性,就不敢去使劲去发心,如果一发心,好像很强劲的精进就变成了实执,这不是实执。实执有实执的体性,世俗谛如梦如幻当中的菩提心非常清净,也可以很强劲、猛烈。我们认为猛烈就是一个执著,这个不一定。
有些人觉得如果没有实执,又怎么会这么猛烈?这是不了知空性导致的。有些人觉得如果很强劲地去发菩提心不可能安住在空性当中,也不可能是如梦如幻的。二者并不矛盾,如梦如幻只是它的本性,在名言谛当中,应该发起强劲的追求佛果、度化众生的心。同时也要知道强劲的菩提心本性并不实有。二者之间不矛盾,必须要很强劲的菩提心才能帮助你登初地,如果菩提心不强劲、精进力不够,登不了初地。你要证悟胜义谛,必须要把世俗谛圆满。只有世俗谛当中,所有的条件标标准准地一个一个达到圆满,才能够证悟胜义谛的空性。反过来讲,证悟胜义谛的空性也可以让世俗谛的修行本身达标,二者之间就是相辅相成,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我们逐渐通过学习这个教言之后,就可以慢慢地通达这样的自性。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有学,或者说有些道友学的时候很容易走不出来,对于显现和空性之间、修行强烈的菩提心和实执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明白,所以也没办法顺利的修下去。
五种法前面把所缘、行相、因、所断已经讲完了,最后讲内外的两种摄持。前面讲了加行道方面的内容,摄持怎么样进行安立,它的所缘、行相前面已经讲了,再讲两种摄持。我们要修行,对于内摄持和外摄持必须要很清楚。两种摄持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就是内因和外缘。真正要去修持加行道或者修持获得见道的果位,有两个不可以缺少的因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缘,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
内摄持、外摄持可以作为内因外缘,一个是主因,一个是助缘。主要的修行者是我们自己,这是内在的,自己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为什么是主要的因?因为修道者是我们,修道也是在自己的心上面去现前实相,所以这是主要的因。而外面的摄持是助缘,外在的道场、教法,包括善知识,这些是帮助我们修道的,告诉我们怎么修道和修道必须要有的条件,我们学了之后自己去安住、调整,这方面叫做内外因缘。两个都是必不可少的,哪个更重要?其实都重要。有些人说内摄持重要,因为毕竟修道者是我。你内在的摄持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善知识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或者在修行过程当中没有人指导、及时地纠偏,单凭自己是不行的。
有些人说,我自己不要紧,我的上师很厉害,和佛陀一样证悟是圆满的。如果只有外摄持,内在的条件不具备,他也没办法。我们流转的时间这么长,佛陀、上师们一直不断地在轮回当中投生帮助我们,如果解脱都是凭他们,我们就不可能流转到现在了。只有内外的因缘,内摄持、外摄持都齐全了,内在的因素和外面的条件具备了,就是修道的最佳时机,千万不要错过。如果我们观察现在大概相续当中有些影子、种子,或者已经有了,千万不要错过,应该在这个基础上要再接再厉。所有利于我们的解脱的因素齐全了,这不容易。这方面是佛菩萨的大悲,还有自己在前世当中的努力得来的。前世我们做过这方面的修炼,今生当中达到这个状态,这方面非常不容易,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如果今生当中错过了,以后就不一定具备了。内外摄持同时具足主要还是我们所有的缘起、发愿都在这个时间当中成熟,这个时候就要抓紧时间,这是认认真真对待修行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之后,自己下一世转到边地、堕恶趣,因缘再具足就很难了。
怎么看内摄持?“心不惊怖等”,就是我们的内心当中必须要具备心不惊怖。心不惊怖主要是讲空性,首先对于空性自己的内心不惊怖,一切万法无自性,本体就是大空性的状态能够接受。而且《入中论》中说,不单单是听完之后可以接受,而且特别欢喜,汗毛直竖、眼泪直流。以前修行过的缘故,这个时候对空性特别有感觉。当然,心不惊怖是最关键的,很欢喜,完全能够接受,不惊恐、不畏怖。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我们在《前行》当中学过的,阿底峡尊者对两个比丘读《心经》,讲一切万法空性,这两位比丘很恐怖,这就是惊怖的典型。佛陀在印度讲到比较深的法的时候,有很多增上慢的比丘,听到空性的时候吐血而亡或者生起邪见。在佛法弘扬过程当中,也有很多人听到空性的时候,特别惊怖。这是属于什么?内摄持还不成熟,尤其是我们要开始修实相空性、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心不惊怖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如理如实的去抉择。如果有了这样的条件,善知识就可以给他讲空性,然后我们也可以缘空性进一步去抉择、观察。
在《入中论》当中讲,如果没有出现汗毛竖立、眼泪直流的相怎么办?这时候如果他对上师有信心,能够依教奉行也可以。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次第引导,先给他讲无常等基础法,讲完之后他的根基成熟了,再给他讲空性,这就是心不惊怖。因为相续当中空性习气成熟的缘故,所以对于空性完全能够接受,没有什么恐怖的。
在中国有很多人非常喜欢《心经》,不仅在衣服上印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杯子、念珠上都有。有些人的确是大乘根基,不会很排斥,但是可能都是叶公好龙。虽然看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或者《金刚经》很欢喜,但是一旦知道了里面的内容,可能就不干了。不知道内容之前,非常欢喜,认为意境很高远、特别文艺的状态。这是不知道里面到底讲什么,一旦知道了有可能就开始惊恐了,意味着要舍弃一切了。对于自己所耽著的东西,家庭、爱情、金钱、地位,乃至于修道等等,都要没有的时候,真正能够接受的没有几个人。因为不懂的缘故,所以才觉得很好,把书写《心经》的牌匾挂在家里,非常的欢喜。从一个角度来讲,这样种下了善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能够完全从空性的意义上了知、接受,空不是杯子里面没有水,而是正在显现的当下完全就是没有本性,能够接受,而且不惊恐,这样非常好。如果不但不惊恐,而且就像发现了如意宝一样,觉得非常善妙,这种人的根基非常好。
在别的注释当中讲到了一个比喻,对空性接受不了的人,以前觉得空性般若波罗蜜多特别好,一旦进入到空性的词句,开始学空性的时候,他会生起很大恐怖,就像他的家里本来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金银珠宝,有一天突然打开,什么都没了,空空荡荡的,觉得非常恐怖,完全接受不了。这种人觉得般若是个好东西,学的时候发现什么都没有了,连我也没有了,感到非常恐怖。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了知空性之后,他对空性的教义如理如实地了知,就像以前有一个空箱子,某一天打开之后,突然发现里面有满满的珍宝。了知空性之后,没有认为毫无意义,而且也会发现这是无尽功德的来源。所有的功德都是从空性当中出现的,空性就是一切福德的来源。如果能够接受空性,观察万法无自性,如理如实地了知万法如梦如幻的时候,不但不会认为以前我的东西都跑了,本来应该有的涅槃功德等都没有了,不会这样认为。反而认为,如果是空性的,他就发现了宝藏,所有的功德从这里开始有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他越学空性越高兴,觉得这是所有功德的来源,一切圆满功德的基础。如果没有学习空性或者不接受的人,他就会觉得本来有功德可以追求,学空性的时候什么都没了。觉得很沮丧、痛苦,有可能也会生起邪见。
我们要发愿心不惊怖,不断地回向、发愿对般若波罗蜜多空性,我们要从今天开始一天比一天,一个月比一个月,一世比一世喜爱空性,真正深入空性的义理,生生世世当中能够如理如实地去听闻、思维、修行、弘扬、证悟空性。因为它是所有功德来源,一切实相真正的本性。如果不了知空性,在轮回当中流转,就是很贫穷的;了知空性之后,逐渐可以登地、成佛,所有精神财富、世间财富通过获得圣者果位永远不会再贫乏。
为什么说了知空性就像打开空箱子之后,珍宝满满的状态?轮回当中只要不解脱都是贫穷的状态,没有什么可靠的功德可言。如果有了空性,虽然以前是一个穷人,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但是自从开始学修空性之后,所有的功德逐渐开始具足,从资粮道、加行道、到见道、修道、无学道,无穷无尽的功德从空性当中都可以圆满。
“等”字包括大悲心。作为一个修加行道的菩萨来讲,内摄持当中大慈大悲心是非常重要。因为大乘佛果、菩萨果是非常开阔的状态。如果没有大悲心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团队、亲人的利益,这种心胸太狭隘,没办法去发现或者接受实相,也相应不了实相,所以大慈大悲心必须要通过修行引发出来。内摄持对于修行菩萨道的人来讲,第一个是对于空性般若波罗蜜多,从义理上高度的接受;第二个是大慈大悲心的生起,必须从理论上了解,然后从修行状态当中生起大慈大悲心。
大慈大悲心在《入菩萨行论》等很多其他经论当中都是讲得很清楚,《大乘经庄严论》也是围绕大乘大悲菩提心的方式宣说的。大恩上师正在讲无量心,我们好好去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慈悲心到底怎么样的,我们都要认真去学,菩提心、大悲心对我们的修行特别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必须通过经论当中开显出来的修行方法去引发,哪些是引发悲心的因,违品是什么,必须要了解,了解之后去修,把这个当成一个主要目标去修,一定要引发我们的悲心。悲和空双运,如果相续当中既有大悲心又有空正见,就是内摄持。作为一个菩萨来讲,自己主要的因缘就具备了,如果两个因缘具备了,支分的因缘特别容易具备。对于内摄持,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生起来。
“等”字也包括大悲。善知识是外在最大的助缘,我们修持、证悟空性,获得菩萨果位或者成佛。外在的最大助缘就是善知识,这是最殊胜的助缘。因为只有标准的善知识才懂大悲心、空性是怎么回事,他们也懂得讲解,可以如理如是的引导,对此他们是非常善巧的。如果找一个不懂的人,就会没办法给你讲,讲不清楚大悲心是怎么回事,最多说恻隐之心或者好心叫做大悲心,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现在学习的是《大乘经庄严论》悲心这一品,以前叫做梵住品,现在是三品合在一起了。这一品就把普通悲心和大悲心分得清清楚楚,我们学完之后不会说世间的善心是大悲心了,也不会随随便便说我有了大悲心。学了之后就会知道大悲心还是有很多条件的,普通的悲心属于有偏袒性,被烦恼染污的悲心。比如说母爱,世间当中有很多歌颂母亲悲心的,当然从世间的侧面来讲应该歌颂。其实这种悲心只是对自己子女的悲心,对别人的子女没有,这是有偏袒的,被烦恼染污摄持了,所以不能叫大悲心,离大悲心还差得远。声闻缘觉的悲心也不叫大悲心,他们是普通的悲心。真正的大悲心有它的条件,《经庄严论》当中把一个一个条件讲得很清楚。学完之后我们就知道大悲心是这么回事,就会对菩萨真正产生崇敬之心,自己也愿意变成货真价实的菩萨,而不是一个觉得自己有悲心的菩萨。
标准的善知识会把这些讲的很清楚,他自己通达空性,就会把空性的教义讲得很清楚。这样的善知识才是外摄持,否则不能叫外摄持,他摄持不了什么,没办法帮助我们生起大悲,他引导的方向也正确,这样就不行,下面讲违品的时候,还要讲这个。
“宣说无性”,就是宣讲无自性。上师要给我们讲无自性。真正标准的外摄持善知识针对弟子调化的时候,也可以看出来他宣讲的重心的确如是。像大恩上师仁波切给我们讲的《般若摄颂》《中论》《中观庄严论》《智慧品》《四百论》等等,就是宣讲无自性的。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弟子变成高素质的修行者,所以不是讲简单的供灯、供水,或是说每天传个仪轨。如果真正要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内摄持者,必须要讲和这方面有关的。如果他不讲这些我们怎么变成内摄持?我们的空正见、大悲心都没办法无因无缘生起来,所以必须要这样去引导,侧重性讲解。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去学院的时候,上师就在讲《入中论》,我那个时候什么都听不懂。连上师讲到哪个颂词,在法本里面都找不到。上师一直在讲,我完全听不懂,不知道在讲哪个颂词。后面上师一直在讲,因为讲了很多,所以我慢慢地对空性等上师老人家的引导懂了一些,大概知道了观察的方法。上师专门讲了《入行论》《经庄严论》等等很多关于大慈大悲的法,就是在引导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相续当中有一些空正见、悲心,知道悲心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上师的恩德。
上师对我们的恩德特别重,他就是外摄持,不只是暂时顶着一个上师的头衔,啥都不做。对我们来讲,他的引导最重要的就是空性和大悲心,所以说宣说无性等为外摄持。他不给你讲空性,天天给你讲发财的法。虽然可能会有一点作用,但是不是直接令我们证悟空性或者说和实相相应没有直接的联系。有些时候因为弟子根基不到,所以上师不讲。有些时候可能是上师自己不懂讲不了,只有讲他明白的法。宣说无自性,就是要让我们这些弟子完全明白什么是无自性,什么是空性的准确定义。而不是似是而非地把一个不是空性的法给我们介绍说这就是空性,人走了空了,把水倒光了,就空了,这些都不是空性。
“等”字是指宣说大悲,一定要给我们强调大悲心的重要性。上师老人家在我的认知当中,就是这样的。不管我认不认知,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他经常提示的一个是大悲,一个是菩提心,作为一个菩萨来讲,必须具有大悲心。尤其是刺激我们出来发心做事情,也体现了大悲。为了把我们培养成一个敢于担当的菩萨,内心当中有悲心,行为上也要相应,所以经常鼓励、批评或者刺激我们,就是挑动我们悲心种子的神经,慢慢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本性当中具备空性的种子,如果没有人提醒,有些时候它随眠的很深、醒不过来。上师反复讲之后,慢慢就苏醒了。虽然有种子,但是地太干了,几滴水也没办法让它苏醒。如果持续的下雨,下透了之后,种子会慢慢的苏醒,开始生根发芽。我们现在不要认为自己学了几年,已经不得了了,还是需要法雨不断的滋润,我们的种性才能苏醒。苏醒了之后,别人挡着你,你都要学修,一定要达到那种程度。现在有些人还不是,上师经常要敲打敲打,我们才会慢慢去学一点。
宣说无性的善知识非常的殊胜,空性是万法的实相,大悲心就是让我们入大乘道的标志。没有大悲心进不了大乘,进不了大乘,也没办法相应于实相。没有大悲心,心量很狭隘,做不到很快的积累资粮。上师给我们讲的都是和这些有关系的教义。大恩上师现在讲的《妙法莲华经》,也是讲大乘的功德,然后宣讲《金刚经》对我们来讲,也是非常殊胜的教义。通过外摄持的上师恩德,我们逐渐把佛性当中的种子苏醒过来。苏醒过来之后,我们可以达到没有人劝请,也可以自主修行的状态。
上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要了解和配合,不能你讲你的,我做我的。上师讲这些就是帮助我们苏醒种性的。因为我们可能有种子,还没有真正变成内摄持的状态,所以上师就是不断的去帮助我们苏醒种姓。不断的讲法义相当于不断的下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只有不断的去教化才行。如果三、五个月、一、两年讲一堂课,对我们的作用不大,讲了之后,两、三天就散掉了;如果经常讲,还来不及散,新的能量又来了。这是他的悲心,也是我们的福报,这些条件不容易,不要认为随随便便就可以有这样的因缘。在有因缘的时候,还是要多珍惜,主要是知道上师的良苦用心,然后我们也要积极配合。上师老人家很用心,我们也很配合,非常容易和上师的心相应,相应之后额外的加持就能够得到。如果上师很在乎我们,我们满不在乎,他的加持入不到我们心中,成就还是比较缓慢。不管怎么样,他是不会舍弃我们的。
反方面逆缘与违品也要断除,这是两方面,前面是从正面讲的。我们具备了内摄持的悲心、空性,然后上师们具备了讲空性、大悲,而且也很欢喜讲这些,这些就是正面宣讲。
反方面讲的是要弃舍的对治品。首先自己要弃舍的是什么?因为对我们来讲,内摄持是空性,空性的违品是什么?实有的执著。所有有关实的执著我们都要去掉。只是喊口号还不行,必须要通过龙树菩萨等大菩萨们的恩德,准确了知空性的步骤和一步步推理的过程。我们怎么样才能打破实有的执著,凭什么我们认为杯子是空性的?对于瓶子、花等等实有的执著拿什么来打破?他们通过一步一步正理的推导让我们知道它是空性的,为什么是空性的?通过一二三四五一步一步的推出来之后,最后一步完成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的确是空性的。
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修对治实执,只要有实执就没办法安住空性正见当中。实执有很多种类,即粗大、中等、微细等等,在很多中观的论典当中,既要破世间人、外道的观点,也要破小乘、唯识、自续派的观点等等,为什么要破这么多观点?这些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实执,从粗大到微细的实执都要破掉,只有把该破的破完了之后,我们的空正见才是圆满的。如果只是空一部分,这方面小乘也有,根本没办法成为真正大乘般若波罗蜜多内摄持的标准。
第一,“弃舍所治品”,从空性方面来讲,就是要对治。如果要对治,我们必须要缘空性学习。现在有很多道友在学《中观庄严论释》《智慧品》《中论》,这些非常好,能够帮助我们逐渐把实执断掉,还有一些道友也在学习窍诀性宣讲的《定解宝灯论》,这些论典特别的殊胜。如果我们认真的学,在相续当中的实执一定可以打破。虽然还没有证悟,但是从见解上面知道没有一个是实有的。不管看到任何法,只要稍加观察,就会知道它是虚幻的。脑海里面蹦出任何的概念,稍加观察就会知道这是无自性的。这方面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学修中观体系的论典达到的。
第二,大悲心的违品就是自私自利心、我爱执。以自我为中心,在修学佛法之前,都是我要升官发财诸如此类的想法;在修学佛法之后,都是我要解脱成佛。有没有想到众生?没有想到。大悲心以拔一切众生的苦为相,大悲心就是缘众生的,违品是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以自我的利益为核心,这一点必须要对治。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从早到晚相续当中的我爱执很强劲,我们经常性的认识还不够,必须要通过悲心的修行去对治,无论上座修行,还是下座的时候,都要缘它的道理反复观察,对治自私自利的心。比如《修心七要》《修心八颂》《入菩萨行论》,这些方面都是打破我爱执的窍诀修法。我们要有兴趣去看,看了之后就要去对治,缘我执下重手去对治。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等等一系列的修法,都是属于打破我爱执,利他的一种修法。如果我们相续当中实执很重、自私自利的心很强,还不算是真正标准的内摄持。因此我们要把标准的内摄持作为目标,然后逐渐向它靠近。
外摄持的违品是什么?所谓的善知识没办法开示大悲心,空性也开示不了,他不能作为标准的外摄持。如果善知识不讲这些,也没有在你的相续当中确定悲心和空性的重要性,只是经常讲一些世间法,不能叫做真正的外摄持。如果自己经常性的依止这些人,自己的暇满人身或者修行的机缘有可能慢慢就浪费掉了。我们选择的时候,也是要选择能够经常给我们宣讲空性,正确引导我们走在这条路上的善知识。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他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
我经常这样想,大恩上师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我们相续当中有一点悲心的种子,知道了悲心的必要性和大悲菩提心的修法,都来自于上师老人家不断的给我们灌输正确的理念。对于空性也是一样,上师不断通过讲考、背考、笔考、讨论等很多方法让我们了解。我们做这些的时候,相续当中的悲心、空性的见解都会越来越清晰,这样会对谁有利益?肯定是对我们这些修行人最有利益。弥勒菩萨这里讲的内摄持就是大悲心和空性,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在相续当中安置这些,弥勒菩萨这里没有讲别的,就是讲到了悲心和空性。
谁能够帮助我们在相续当中安置悲心,、空性,对我们的恩德就是最重的。这个人就不单单是一个讲法的法师了,有些人认为大恩上师只是一个讲课的上师而已,觉得上师对我们的恩德不是很大。其实真正帮助我们安立大悲心、空性重要性,对我们的恩德就是最重的,而不是说打个卦,有事情找他帮个忙或者平时聊聊天。如果自己的善根福报不够,就会觉得这些才是恩重如山的所谓的大恩上师。对于真正给我们安立修行最有效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的人,没有把他执著为珍贵的善知识。
如果我们这样认为,可能得不到最大的法义;如果我们非常殷重、能够感恩,对他所讲的教言非常珍惜,也会去认认真真的学修,最后自相续就能够得以调伏。
我们应该知道这就是摄持,内摄持和外摄持是大悲心和空正见。不仅能够给我们传讲,而且也是通过很多方便让我们在相续当中生起来。如果只是讲,讲完就不管了,这样也不行。上师不是讲完了就不管了,还安排了很多辅助的方面。比如说辅导、讨论等等,通过很多手段让我们在内心当中把听过经论不断加深印象,而且要进一步也生起来。不是说学过就可以了,也要生起来,越稳固越好。
对我们来讲,必须要体会上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只有体会到了之后,才能知道上师的的确确就是标准的善知识,没有任何疑惑的地方。在我去之前,上师已经讲了很多。我去的之后,观察上师给我们讲的法。比如《大圆满前行》《入中论》《中论》《入菩萨行论》《定解宝灯论》《心性休息》等等各式各样的正法,一直不间断,没有做过别的事情。通过长时间的学习,虽然我没有生起证悟,但是经由长时间的熏习,也能够讲几句法,知道了重要性。这就是上师老人家不断的恩惠,所谓的栽培的就是这样,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栽培?没有了。最关键的就让我们相续当中生起这些。
这就是他老人家最不共的传记,有些人问,上师有什么神通或者前世怎么样。虽然这些有是有,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就是让这些平凡的弟子、自私自利心很重的人,知道大悲心、菩提心的重要性,能够生起来一点点的感觉,这就是他不共的功德。然后让实执很重的一大批人,能够知道一点如梦如幻的空性、万法无自性,上师真正的功德就是这些,除了这些,其他显个神通,按个手印之类,我们学习《前行》的时候,也说过有些外道、妖魔鬼怪等等都能显现神通神变。真正来讲,他的前世怎么样,和我们也没有什么关系。有些人说某位上师前世很厉害,很厉害是他前世的事情,和现在有市民关系?他现在对我们做了什么事情?只有现在让我们相续当中成熟内摄持的功德,具足空正见、生起大悲心。对我们来讲,这方面的意义重大。因为意义重大,所以对我们恩德也就重大,这就是不共的传记。标准的善知识法相,怎么观察大恩上师都是具足的,我是这样看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
对此我们应该好好地了知,现在也很方便,只要是上师老人家讲课的时候,除了偶尔讲一些有必要的世间传统,大多数都是在讲大乘的法要,完全是为了让我们的种性相应大悲或者空性,可以很快地成熟。一方面这是我们的福德,我们不要浪费这个福德,它还可以增上。一方面我们知道这是上师的悲心。如果他没有悲心,也不会花这么多时间、精力,让我们舒舒服服、随随便便就可以听到这么殊胜的教言。这方面也不是很容易的。以前的大德们为了求法,经历了很多苦行。现在我们根本不需要,这也是上师的事业以及对我们的悲心体现。我们要了解这一点,否则没心没肺的,好像天天都在学都在听,没有说明感觉,这样也是不对的。虽然我们相续当中的善根可能还没有苏醒,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的殊胜性。有些道友不讲这些也知道,有些道友讲了也没有用,有些道友不讲不知道,讲了以后就知道了。上师经常给我们讲这些,我们也可以给道友们传递这些信息,便于让大家去分析,这方面有一定的必要性。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