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赞》第6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缘起赞》。
《缘起赞》是文殊师利菩萨化现的宗喀巴大师造的一部很殊胜的短小论典。论典的主题是赞叹佛陀,赞叹的方式很特别,即通过佛陀证悟宣说了缘起之道,安立为佛法最不共的特点,这种方式和其他的赞叹不一样。其他可能是从佛陀发心、积累资粮、相好庄严、悲心等方面来赞叹,都是佛陀这类的功德。佛陀成佛最主要的道就是缘起性空,成佛时证悟的就是一切万法的缘起性空之道,成佛之后也是围绕缘起性空之道如是的进行安立宣说,而缘起性空之道也是佛弟子修学的内容中最为殊胜、不共、了义的成就之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义。本论是以缘起来赞佛叫做《缘起赞》,也可以理解为对缘起本身的赞叹。
不仅一般的世间人讲缘起,在佛教的不同场合中也讲缘起。我们学习了《缘起赞》中的缘起,平时也看到小乘、唯识教义中讲到的缘起,有时我们难免会有一些困惑,为什么小乘等宗派没有证悟缘起性空,他们教义当中不是也有这种教义吗?因为在佛法当中,很多同样的词在不同的场合中体现出来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注释当中也有一个很好的窍诀,对很多相同的词句做出正确的判定,分析它的场合非常重要。我们要看这个词句出现在初转法轮、二转法轮,还是三转法轮的场合当中,不同场合所要表达的意义不一样,把这个分析清楚对于我们学习佛法,掌握正确的所诠义是一个很殊胜的方便,也是理解法义的窍诀。
为什么缘起这么重要呢?上堂课我们讲了缘起性空可以遣除一切的增益和损减,不是增益就是损减的观点、修行方式,或者最后的结果等等,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本来没有认为它有叫增益,本来存在认为它不存在叫损减,世俗谛和胜义谛都会出现增益和损减的情况,如果没有如实了知世俗谛,缘世俗谛就会出现增益损减;如果没有如实了知胜义谛,缘胜义谛也会出现增益损减。
虽然讲的时候分别安立增益和损减,但是究竟来讲,增益和损减都是属于增益。这是从哪方面讲呢?不管是增益还是损减都是分别心的状态之下的安立。而究竟的法性是什么?究竟的法性不是分别心,不管我们学中观,还是学如来藏,究竟的法性都是泯灭分别心的概念。无论安立增益还是损减,本质都是分别心,究竟的实相当中没有分别心。虽然暂时来讲有增益损减,但是究竟来讲所有的增益损减都可以叫做增益。因为分别心本来没有,就是一种虚妄的自性,所以我们在虚妄的自性上安立的增益、损减都是没有的。究竟来讲可以说离开了一切戏论,以及一切凡夫众生能够安立的状态。
因此在二转法轮当中,把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的万法抉择为空性。我们如果执著为有,就说这个有是空的;执著为无,就说这个无是空的;我们说亦有亦无,就说亦有亦无是空的;我们说非有非无,就说非有非无也是空的。除了四边之外,再没有办法安立。你尽管安立,但是每个法都不存在。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可以执著什么呢?破掉有无之后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著,分别心本来不存在。我们破完之后,有不能执,无也不能执,到底让我们执什么?不是把有无破掉之后,让我们再去执一个什么,就是告诉我们没有什么可执著的。
为什么不能执著?因为分别心的本性不存在,在究竟的实相空性、如来藏教义当中,本来就没有分别心,如果在二转法轮中,分别心显现时远离四边八戏;如果在三转法轮如来藏教义中,分别心是客尘,这是蛇的状态,本来就没有。既然如此,我们以分别心安立的任何观点都可以叫增益。因为不符合本来离戏的状态,所以乃至于说我执著应成派的大空性、如来藏总可以吧?对不起,统统不行!为什么呢?因为你是通过分别心安立的,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学习缘起性空,主要是打破增益损减,然后就会浮现出一种叫做实相的状态。
我们应该长时间地学习缘起性空,刚开始学的时候,很多微妙的关联我们并不清楚,只是学了缘起性空怎么样,这个不存在那个不存在,其实很多修法和见修行果之间有微妙的联系,我们发现不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观察,当我们学到后面的时候,前面一些该消化的概念消化了,很多问题搞清楚之后,最后我们就可以知道打破增益损减和实相之间到底有什么样联系,我们这样观察学习对解脱到底有什么帮助,这方面的实相慢慢就会浮现出来,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各种各样听闻、讨论、考试,还有很多观修、念咒等等很多修行之后,粗粗细细的增益损减,慢慢不明显,开始消亡了。
为什么呢?相应于实相的智慧逐渐开始浮现出来之后,这时不符合实相的增益损减当然不会存在了。现在众生之所以流转轮回,感受这么多痛苦,就是因为不知道实相才产生了增益损减,所以这一切都是通过增益和损减出现的,一旦我们通过学习缘起性空,打破了增益损减,同时了知了实相。
很多地方也讲过见缘起即见佛陀,如果真实地见到了缘起的本性就是见到了佛陀的法性。对我们来讲,如果能够了知缘起性空可以说见到了佛。这应该如何理解呢?刚开始我们打破了增益损减,知道万法的本性之后,这种相应于实相是以心来见,即只是在在我们意识面前见到了一个所谓的佛的总相,总相只是一个方向。虽然这是指引我们前进的路标,还不是真实的目的地,但是很重要,因为我们在轮回当中折腾了那么久,学习佛法之后又在佛法的修学当中折腾了那么久,这个路标一直没有出现,不管怎么样,现在路标出来了,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大事件。我们跟随路标往下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现在我们学习缘起性空、中观、如来藏等等,还只是在我们的第六意识、分别心面前浮现了一个所谓的实相状态,这是一个路标,有了路标之后就有了方向。我们依靠这个方向,一方面不断地观修,一方面为了证悟它去积资净障,修了一段时间之后,所有的因缘圆满之后,就会见到佛,这就是真正的见缘起即见佛。不是现在我们的意识去见了,那种见是无见而见。所有的分别心息灭了,这时的实相现前假名为见。我们见到缘起真性、无分别心的状态,就见到了佛真实的法身。那时是无分别智,已经现前了实相。这方面对我们来讲很重要,不是说可有可无的,没有见到就是不了知实相。它是轮回的根本,从开始怀疑、学修它,就开始慢慢趣向于实相的解脱了。
因此分了很多层次,很多前辈安住在这种状态了,很多前辈已经相应了,还有一些正在观修、学习或者产生兴趣。不管怎么样,从某些角度来讲,我们并不需要那种意义上的羡慕,你看那些道友怎么怎么样,虽然我们也需要羡慕佛菩萨的境界,但是对我们而言,毕竟值遇到了这样的教法。出发的时间有前有后,有些走得早一点,现在已经到目的地了,我们出发得晚一点。不管出发早晚,还是别人已经处于什么状态当中,我们或许不可控制地会产生一些仰慕之情,这也不是不好的事情,关键是我们不能总是羡慕别人,他们是跟随这个法义修上去的。为什么我不行呢?我也可以。佛陀宣讲这些法,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这不是一个安慰,的确是可以。我们学的时候要生起信心,再为了达成目标来圆满它的因缘,这是闻思修的次第。
首先是听闻思维,有了定解之后就去修。修的时候有两种,一个是缘起性空的正所缘必须要去修,还有一个就是辅助的积资净障必须要去做。比如在佛法当中,保持身语纯洁的是戒律,很多不能做的就不要做,要做的必须要做,这些也是一个助缘,其中如果哪一个因缘缺少了,不太完备,我们也会出现停滞不前,或者进展缓慢的状态,都是放到这里来讲,所有的都是缘起,哪怕你要证悟缘起性空,也必须要以缘起性空的因缘来修持,性空是一方面,缘起也是一方面。
缘起有很多,展开来讲大恩上师给我们传的很多修行要素都可以包含在内,当我们真正了知了这些高深的教法之后,再回头来看上师给我们传的教法,会知道没有哪一个法和我们证悟实相无关。不管是让我们学修四前行、五加行,还是学修菩提心、中观等等,反正都和我们证悟实相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那时就对现在这些修法真实地重视起来。如果现在我们通过自己的福德能够了知这一点,就要对于正在学的菩提心、加行尽量好好去做。
刚开始就达到一个什么高度也不现实,华智仁波切造前行的时候,是把自己内心安住的境界写出来了,我们学第一遍就达到他老人家的状态是不可能的,或者我们学一遍《入行论》,就达到寂天菩萨的高度,也是不现实的,他们都是通过很长时间不断修炼之后才安住在这个状态的。虽然我们学一二次不可能达到他们的高度,但是尽己所能地精进也很重要,不管怎么样我要用很多时间学习,可能这个阶段只是消化概念,或者搞清楚几个术语、一个科判,只要我们努力下功夫,刚开始我们可能还在科判丑一丑二之间关系中纠结,好像看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后面我们就会知道了,早期纠结这些文字其实对我们后期生起定解而言非常重要。虽然我们的智力有限,现在还看不到,但是因为佛菩萨们早就看到了,所以才让我们认认真真地去学。
有些道友可能不太重视,觉得没啥作用。他说:“学这些干什么呢?还不如打坐、念佛来得更加直接一点,我这是实修,你们就是搞理论。”不管是怎么样,在我们早期的修行都是比较笨拙的,不知道从哪个地方着手,都觉得自己是在真修行,而且有时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一个修行者,还要故意从外在把自己搞得特别像修行者,或者比较着重于外相。虽然这方面也重要,但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佛法修行的义理和核心修行。对我们来讲其实就是依教奉行,因为很多都是我们想出来的东西,而上师告诉我们的要这样做那样做我们就是听不进去,就像上堂课我们讲的一样,就像老年人教育青少年的时候,告诉他们你这样做不好,他们小时候听不进去,当成耳边风,当他长大之后也会对他的子女这样说你应该这样那样。
在修行佛法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有一定的福德,就会知道重视上师的教言很重要,而不是说我觉得自己应该这样那样,如果你真正有福德,就会很重视上师的教言;如果自己的福德欠缺,可能会比较重视旁边的人怎么说、自己的分别念怎么想,但是身边的道友是不是像上师一样对佛法已经证悟了,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很多时候很容易受到旁边人的影响,而上师告诉你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我们听不进去,走了很多很多弯路,因此有福德的人真正来讲他比较重视上师的教言。
刚刚我们讲了这么多,初学者在修行过程中,真正来讲最好还是依教奉行是最保险的,而且依止的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善知识,所以刚开始择师非常重要。就像法王如意宝的心子等等,对于大恩上师他们给我们传的法义和本身的修证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不管你的智慧好不好,依教奉行是初学者最好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以上讲了见缘起就见佛从这方面可以体现。
丁四、建立佛与佛法成为正量而摄义:
我们要建立佛陀和佛法成为正量,真实的佛陀是量士夫也是正量,佛法也是真实的正量。正量就是正确的意思,“量”在因明当中就是正确的心识,它是不欺惑的,具有不欺惑心识者叫做量士夫。佛具有最不欺惑的心识,佛陀的智慧是周遍圆满的遍智。然后佛法成为正量,因为这是量士夫讲出来的殊胜教义,本身可以引导我们产生正确心识的途径,所以叫做正法。我们可以通过缘起性空建立佛和佛法成为正量而摄义。
讲说之中缘起说,妙慧之中缘起慧,
犹如世间之君王,超胜绝伦唯您知。
这就是摄义了。“讲说之中缘起说”,在所有所讲的学说、道理当中缘起性空最为殊胜。“妙慧之中缘起慧”,“妙”是殊胜、善妙的意思,在所有殊胜善妙的智慧当中,缘起性空的智慧最为殊胜。“犹如世间之君王”,就像在世间当中君王是很殊胜的一样,讲说之中的缘起说,妙慧之中的缘起慧,犹如世间的君王一样超胜绝伦,所有的学说、智慧当中,最超胜绝伦的就是缘起说和缘起慧。“唯您知”,缘起性空的智慧只是您证悟了,缘起性空的善说只是您宣说的,这时就知道佛陀非常超胜绝伦,或者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
世间当中有这样的说法,还有那样的说法,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观点。在很多观点当中,有些人觉得世间是美好的,值得去追求,然后说了很多炒股、发财、崛起的窍诀,外道也有很多应该按照我们的宗义来修持,比如证悟一禅、二禅、三禅、四禅的智慧,或者无色定的修行方式。世间还有很多暂时的知识,告诉我们怎么认识四季等等,有些对我们来讲暂时有作用,有些学说就是引导我们生起贪嗔痴,有些就是分析物体的成分,虽然这方面不一定直接引发我们那种意义上的贪嗔痴,但是从最了义的角度来讲,只要是分别心都是愚痴无明。有些学说是引导众生产生贪欲、嗔恚、愚痴、傲慢、无明等等,有些对我们在世间生存有一定的作用,有些没有作用,有些属于道德规范,应该做一个高尚的人,就像中国传统思想当中,有一部分是告诉人们怎么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虽然所有传统的东西不一定是精华,未必都正确,但是其中一部分也是符合于世间道的规范。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就会成为一个好人,如果整个社会都这样去做就会成为很好的社会,这是有作用的,我们不能一概说没用。
在这么多的学说当中,佛陀缘起性空的学说也可以归纳为缘起,反正只要缘起就是性空的,这没有什么,有时我们重点分析缘起,有时可能分析性空。如果我们知道这个场合中讲的是缘起性空,即便出现的是缘起两个字,也可以把缘起安立为缘起性空,在所有世俗谛当中依缘而生,这样一种本性就是无自性的,无自性当中可以依缘而生,正在依缘而起的时候就是无自性的,而且无自性就是缘起性空。一方面一切万法本来如是,一切万法世俗谛、究竟胜义谛的本性本来如是,这是从作为一切万法的基进行安立的,缘起性空也可以作为一种道。我们了解了缘起性空的本基之后,就会产生一种见解,缘起性空本身可以作为一种道。我们修持缘起和修持性空,就是一切万法本来是现空无二的离戏状态,为了能够现前它我们就要修道。
世俗的缘起是什么?就是我们要修四厌世心生起出离心,也要发菩提心、顶礼、积资净障等等,这些都是世间的缘起。一种证悟实相的缘起之一,是符合于世间作意的身语修行,还有一种我们发菩提心、积资净障时很重要的缘起就是空性。性空本身也作为一个证悟实相的缘起,刚刚我们也讲过。缘起性空可以作为一种道,而且这种道必须是缘起性空的道。假如你把缘起性空完全拆开了,就是大错特错了,拆开的人是没有理解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不可能拆开的,万法的实相就是这样你怎么拆得开呢?如果我们想用自己分别念硬生生地缘起和性空拆开,它不是真正的道。修行的时候,你只是认为念咒、顶礼等等外在的行为很重要,这不是空性的,没办法安住在空性当中,这种缘起不是真缘起,为什么呢?没有空性的缘起怎么叫缘起呢?已经不是缘起了,也不是证道的缘起。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所有的修法中只修空性,因为真正的空性和缘起是不可分的,所以这种空性不是空性,缘起也不是缘起。真实来讲缘起和空性不可分离。修道也是这样,必须要同时具足缘起,即平常我们讲的显现,还要具足无自性的空性,这两方面的定解都要有。我们做顶礼的时候,也必须要引发空性的见解,在修这些的时候永远不要和它的空性脱离,这才是真正的缘起。这种缘起能够证悟实相,否则证悟不了。很多修行者已经意识到了,正在有意识地把空性和显现的缘起尝试着融合。不管他现在做的再怎么差,也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正在做尝试。这样做下去,他的缘起会越来越善妙。如果他真正把缘起性空的修法完完全全的无缝连接,能够真实地圆融无碍的观修,那他证悟实相的所有因素可以说已经具足了。
因此也不能只修空性,只要和证悟实相有关的,比如出离心、戒律、菩提心、积资净障的修法,所有与证悟实相有关的所有显现法都要一个不落的去具足,而且要修得非常纯熟。只有在这样的力量引导之下,才可以真实地靠近于实相,这些是证悟菩萨道的菩萨们给我们讲的。在《入行论》、前行当中都给我们讲了怎样修行、作意的很多修法,每一个都是引导我们趣向于圣地的真实观修,修行的道归摄起来就是缘起性空。如果你把缘起和性空拆开之后,详细观察就会发现,四加行、五加行、六度都包含在缘起性空里面。如果你要证悟的话,这些没有一个可以真实缺少的。
缘起性空是一种道,也是一种果。为什么是果呢?最后证悟的就是缘起性空的本性。刚刚我们说了,通达缘起性空就遣除了增益损减这叫实相。当你最后完完全全通过修道远离了增益损减,就会现前缘起性空的实相。缘起性空既是本基,修道的时候不可缺少,然后证悟的也是缘起性空的实相。因为缘起和性空两方面都修得很圆满,所以获得的果当中,法身果无形无相,报身和化身相好功德圆满,智慧周遍一切,完全是因为缘起性空的修法达到了极致,这时圆满的法身、色身两种果才会真实地呈现出来,哪个阶段都没办法远离缘起。
讲说之中缘起说,犹如世间之君王,的的确确缘起就是世间的君王。妙慧之中缘起慧,妙慧有些是真实的,妙是善妙的意思,殊胜的智慧叫做妙慧。所谓的妙慧有的是比较殊胜的智慧,像有些世间人发现了原子等等,也是世间善妙的智慧,有些是出世间的善妙智慧,还有些是自以为是的善妙智慧。有些人觉得我的智慧很好,根本不是善妙的智慧,这是自以为是的妙慧。不管是真的假的,世间的出世间的,在所有妙慧之中,缘起性空的智慧最殊胜,只有缘起性空的智慧才能了知万法的本性。
就拿我们以前经常讲的绳和蛇的比喻一样,缘起性空是如实照见绳子的智慧,其他都是照见蛇的智慧。你的智慧再殊胜,眼中只是看到了蛇,都是对蛇的眼睛、鳞甲等等做分别。这个蛇存在吗?在黄昏把绳子看成了蛇,再怎么去分析,这种智慧能善妙到哪里去?都是在蛇的客尘上在做分析,和绳子的本相没有关系。而缘起的智慧就是真实遣除增益损减之后,完完全全的直达它的本性,蛇的本性就是绳子。在蛇显现的时候就是绳子,不是说蛇跑掉了之后,或者我们把蛇改造成绳子,是不是做成一条绳蛇,把蛇皮扒下来搓成绳子呢?都错了,不是这样的。
这个绳蛇的比喻我们应该经常思维,有很多东西在里面。真正来讲佛陀的智慧告诉我们,不是说单独有一个绳子,不是先无而后有,也不是和蛇分开的绳子,而是说这条蛇就是绳子。烦恼即菩提,现就是空,世俗就是胜义。缘起性空的智慧就是真正照见绳子的智慧,已经达到了它的实相。不是在蛇上面做很多的分析,现在的很多智慧,包括学习佛法的人的智慧,如果没有真实了悟缘起性空,我们的所作所为只是在蛇的状态上做分析,还是怎么改变这条蛇,是给蛇找一款好的口红、戴一个眼镜,鳞甲涂成黄色红色,把他尾巴扎一个辫子等等,还是在这上面做努力。当我们还没有真正了知缘起性空的时候,修行就是这样的。只是在世间,我们的身心上,看到的轮回法中做很多的调整,这也是慈诚罗珠堪布说我们经常在保养轮回的原因。
因为没有真实的了悟,我们还认为它的本性就是蛇,不知道蛇的本性是绳子。我们能不能产生哪怕一丝的怀疑,这个蛇是不是绳子?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怀疑过,对于有些人来讲直至佛陀、大恩上师的出现,才知道自己无始以来根深蒂固地执著的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这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幻相,只是一条绳子而已。对我们而言我们所看到的这一切,我们认为是真实的,虽然想要把一切改造的更好,但是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要了知它的本性。
能够照见缘起的智慧就是妙慧之中缘起慧,犹如世间的君王一样了知的非常清楚。为什么妙慧之中缘起慧如此超胜,犹如世间的君王一样呢?世间的君王不是在一个村子里、一个山头上,几十号人当中自封万王,手下的人这个是宰相,那个是大臣,不是这样自立山头的称帝。世间的君主是能够君临天下真正有福德智慧的君王,而缘起说、缘起慧犹如真实世间的大王,或者按照以前来讲统摄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就是这样超胜、无与伦比,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所以超胜绝伦。
这种缘起的智慧只有您才能真正知道,而且证悟了缘起性空之后在佛弟子当中,如实地讲说了缘起性空的道理,这是非常超胜的,可以建立佛与佛法成为正量。为什么佛和佛法能够成为正量?因为佛陀证悟的缘起性空智慧是妙慧之中的缘起慧,犹如世间的君王,它是相应于万法实相的,而证悟之后讲出来的缘起说对应于科判当中的佛法,然后缘起慧对应佛。我们怎么把佛陀与佛法建立为正量呢?因为妙慧之中缘起慧犹如世间的君王,佛陀对万法的实相证悟了,这种了悟一切万法究竟实相的智慧,当然是非常超胜的,所以这是正量的智慧。证悟之后宣讲的缘起说,这种佛陀讲的法就是佛法,也称为正量,超胜绝伦唯您知,这就是建立佛和佛法的正量。
如果我们不注意可能找不到对应的地方,搞不清这个科判说的正量到底怎么样去对应,我们可以这样对应,缘起慧是最超胜的正量。佛陀证悟缘起慧之后,宣讲了缘起性空的学说就是佛法,从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完完全全产生这样的定解。如果内心当中真实对于缘起性空产生了定解之后,皈依佛陀的信心不会变化,这不是从其他方面生起的信心,而是诚信佛陀完全照见了万法的实相然后对他产生了信心。我们也是因为佛法中的缘起性空和自己的本性、究竟解脱的道息息相关,所以对于佛法从这个侧面产生了信心。不是因为《缘起赞》的法本印得这么精美,纸是黄金的,字是琉璃的,所以我尊敬法宝。假如外道的典籍印得更加高档我们就转移了吗?对于佛法产生信心,不是从其他方面,而是一定要对于佛法不共的核心,与我们解脱息息相关的方面产生真正不退转的信心。这时无论外在怎么变化,哪怕对于一张很破的纸上印的法义,内心也不会产生邪见。就像以前噶当派的修行者一样,虽然寺院很破旧,但是他们完完全全是在内心中实践法义,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修行主要是内心有没有法义,不在于外在,但是没有外在也不行。刚刚开始修行的人问:“我的寺院呢?”“没有寺院,随便坐这里修行就可以。”“那下雨怎么办呢?”“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啊!”不能这样。有时没有也不行。有时需要寺院、道场,也需要袈裟、仪式,因为凡夫人的心需要一个所依的地方,如果连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他可能没办法进一步地证悟实相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样对佛陀生起信心。虽然其他的相好庄严都需要,也是让我们生起信心的地方,但是佛陀最殊胜的了悟、安住万法究竟实相的智慧,我们了知了之后,这样的信心非常稳固。
真正来讲,如果在最核心的地方产生了信心绝对不会退失,即便是看到了不如法的情况,或者自己的修行,一个阶段进步,一个阶段退步,一个阶段原地踏步,不管怎么样,自己的信心也不会退失,这样的信心非常稳固,不是说自己的眼睛天天盯着一个感应,虽然感应也能够激发我们修行的信心,但是感应不可能经常有,如果成了常态,我们就觉得没啥了不起了。很多众生都是为了寻找一种新奇的感觉,每天都是感应,没有了新奇,无法支撑你再往下走了。因为觉得这些太平常了,所以我们要发现内心究竟的实相,这才是极其重要的。
乙三(唯有佛教成为解脱者的津梁)分三:一、如来的一切经教皆为得涅槃之方便法;二、因而应当接受如来的一切教法;三、作者因三种特法而对此生起欢喜心。
我们要知道,只有佛教能够成为解脱者的津梁。“津梁”就是一种方便,我们要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种途径。佛陀的教义会成为解脱者的津梁。如果我们按照佛陀的教义如是地实行,一定可以获得殊胜的解脱。
丙一、如来的一切经教皆为得涅槃之方便法:
佛陀所有的经教都是获得涅槃的方便,都是让我们获得涅槃的方便法。
您之所有诸教言,皆由缘起而悟入,
此亦为令趣涅槃,非成寂灭您非有。
这是讲到了佛陀您的所有教言都是由缘起而悟入的,“此亦”,这个缘起也是为了让众生趣向于涅槃的境界,所以说“非成寂灭您非有”。佛陀所有的教言都是趣向于寂灭的,不能作为寂灭助缘的法,在您这里根本找不到。
佛陀出世就是为了让众生寂灭的,都是直接间接地趣入寂灭。佛陀出现于世间所讲解法义,有些直接是了义的,比如般若波罗蜜多、如来藏等等,所针对的受众是上根利智者,他们可以直接领受法义趣入涅槃。因为他们能够接受缘起性空,所以只要一讲缘起性空,他马上可以悟入,所有分别念消失于法界,一下子就会成为圣者,这是直接的引导趣向于涅槃。
还有间接的,一部分弟子的根机没有完全成熟,直接给他讲缘起性空、如来藏接受不了,这时候,佛陀就会给他讲一些方便法引导他,虽然要让他究竟趣向于涅槃,但是暂时来讲无法直接接受。应该怎么办呢?就是首先让他修无常、不净观等其他的修行。当他修好之后,根机成熟了,无论今生来世,在娑婆世界或者极乐世界,只要种下这个因缘之后,所有的方向都是引导他趣向于涅槃的。哪怕是仅仅在佛法当中做一次皈依、守一条戒律、做一次八关斋戒,都是趣向于解脱道的,这是间接的引入。他毕竟基础不怎么好,直接让他去修了义的教法,他修不动,慢慢他的根机成熟了就可以趣入。不管怎么样,佛陀所有的教言都是由缘起而悟入的。
由缘起而悟入有两种解释,第一,佛陀讲了这么多让众生解脱的教言,都是由缘起而生。佛陀成佛是因为修了缘起,所以所有教法的来源都是缘起的教义。第二,佛陀讲到的所有趣向于解脱的法,都和缘起性空有关,不是胜义谛的本性有关,就和世俗谛的修行有关。比如说世俗谛当中依缘而起,佛陀会讲,这个轮回是怎么形成的?这就有缘起了,轮回的形成也是缘起。轮回由什么缘而起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轮回有三界六道,然后每一界的状态、痛苦是什么?一个个地给我们讲。
轮回的果由缘而起。以什么缘而起?佛陀说由集谛,就是由无明烦恼和不同差别的业为缘而起的。佛陀讲的如何流转也是缘起,而且讲了哪个是主因、助缘,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根本的迷惑就是无明,然后流转下一世趣入哪一道的时候,投生的主因就是业。缘是烦恼滋润,如果只有业,没有烦恼的滋润也没办法成熟。比如我们要从人道转生天道,或者旁生道,到哪一道去主要是内心造了什么业决定的,然后这种业必须要有烦恼滋润,当然有烦恼肯定会有我执,只有烦恼无我执的情况是没有的。烦恼滋润之后才投生,这是依缘而起。
解脱也是缘起的,解脱果是依什么缘而起呢?依道谛的缘而起,集谛当中有什么道谛就有什么对治法,如果集谛的主因是我执,道谛的主因就是无我空性。如果内心的烦恼是投生轮回的因缘,就有息灭烦恼的法;如果有业,就有忏悔业的方法。反正集谛的因中有什么,道谛中就有相应对治法,当我们以道谛的对治,把集谛灭尽之后,苦谛就灭了,这种状态叫做灭谛,这就是解脱了,这一切都是缘起。
比如你要修道,虽然出离心本身是获得寂灭的缘,但是在道谛当中,出离心本身可以作为一种果。你需要具足什么因缘才能生起出离心、菩提心呢?这时道谛中的某些因就变成果了,比如出离心的产生,必须要观修四厌世心;要生起菩提心,必须观修四无量心、自他平等、自他相换、七重因果教授等等,或者为了生起菩提心而积资净障,这些因缘都要有,乃至于你的善心要生起来也是要因缘的。如果发心听一次《入行论》,听课本身变成了一种果,也需要各种因缘聚集。因为这些都是缘起而生起的,所以所有的教言都和缘起性空有关,所有的法再怎么显现,本性也是空性的,也是和缘起有关。所有和缘起有关的教义都是为令众生趣向于涅槃的。
为什么说此亦为令趣涅槃?刚刚我们讲了,这可以解读成道谛,所有的道谛都是为了趣入灭谛的,涅槃的因缘就是道谛,道谛本身也是因缘。为什么有些人有道谛,有些人没有?因为有没有道谛是具不具有因缘而导致的,主要是能够趣向于涅槃,还要相应无自性。因为它本身就是无自性的,所以已经决定了所有道谛的要素当中,必须要有缘起性空的见解。这一切本来迷乱,如果要真实地去掉人我执和法我执,了知这一切本身是迷乱的,里面缺少了空性能行吗?绝对不可能。
这么多的修法都很重要,每个缘起环环相扣,我们的修行不管世俗和胜义、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都需要,但是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因为一切万法本性是迷乱的,本来不存在,想要了知这些必须要有空性慧,否则没办法。出离心、世俗菩提心都没办法了知无自性,了知无人我必须要人无我空性,了知无法我必须要法无我空性智慧,没有办法通过出离心了知人无我、法无我。
因为空性的智慧是最殊胜的,所以这里讲此亦为令趋涅槃,也是为了让众生趣向于究竟涅槃的。非成寂灭您非有,在佛陀的教义当中,不会成为寂灭法的助缘,不能获得涅槃的方便一个都没有,所以科判当中说如来的一切经教皆为得涅槃之方便法,最后一句颂词就对应了科判。您非有就是说无法获得科判当中的涅槃或者寂灭的方便法,在您的教法当中完全找不到,每一个教义都和趣入涅槃有关。刚刚讲了,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反正都是跟随众生的实际情况。可能在早年,你学了缘起性空,然后你到了中年、晚年就可以证悟;有可能是你在今生当中学了之后,要到下一世才证悟。不管时间长短,现在所学到的绝对和你的涅槃有关。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会经常听到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即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佛陀的教法只要听过一次,就会成为证道的金刚种子,永远不会变化。因为佛陀的发心、证道的过程都和缘起性空有关,他证悟实相后宣讲所有的教法也和证悟缘起性空有关,所以谁接触、听闻、思维、观修了佛教的语言和文字都会成为涅槃的方便。如果你的因缘很重、非常殊胜,成就快;如果你的因缘很浅、不太深厚,成就慢。这只是快慢而已,没有能不能解脱的问题,解脱是毋庸置疑的,这不是讨论的范围。
此处讨论的,或者我们要关心的只是什么情况下成就快。如果对于真正的法义做十法行很精进,每天中都能缘法义去观修,当然成就就快了。如果串习得纯熟,成佛因缘成熟的也快;如果串习的少也会解脱。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很少了,以前听说有些道友就是在星期六学一下,其他时间完全不学。这样行不行?也行,毕竟是少,成熟的时间按常规来讲就会缓慢,除非你是一位上根利智、隐藏的成就者,这类情况另当别论。我们讲的是一般的情况,按照一个星期一堂课的速度,平常根本也不训练,虽然很慢,还是可以解脱。现在学会中一个星期只听一场课的人几乎没有,每天都有功课做,比如念诵祈祷文、做早晚课,每天应该尽量抽时间来串习,这对我们来讲很重要。有的时候看不出什么收效,不管怎么样,只要一直串习,因缘积累的多,即便是不做更多,每天就念半个小时课诵,一个星期当中周六听一次课,其他时间都在念咒,还是不一样的。
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还能够把佛法融入生活,不管行住坐卧,都不离开正知正念、菩提心、空正见,很快就能获得解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佛陀的经教都是有利益的。即便有些人根本不学习佛法,只是到了寺院当中,看到了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或者抄一遍《心经》《金刚经》,戴一个摄颂的挂件,都会种下解脱的善根。不成寂灭的没有,间接地接触这些法义也可以成就。如果你还不满足间接的结缘,想来的更快点,还是应该认真的学习,真正把修行当成一个事情认真去做,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抄经、礼拜、听法的功德这么大?佛陀所有的教义都和趣入寂灭、获得解脱有关,因为佛法都是缘起性空的,由缘起而悟入都可以趣向涅槃,所以不成为解脱方便的一个都没有,这方面我们要了解。
丙二、因而应当接受如来的一切教法:
我们应该接受如来的一切教法。
奇哉您之此圣教,一经传至谁耳畔,
彼等普趋寂灭故,谁不敬受您正法?
通过前面的意义,我们就可以知道。宗大师说非常稀有,这和世间所有的知识、智慧不一样,永远没有这样和我们如此息息相关的教义出现。我们遇到般若教义之前,也许会认为这件事情、那一个人或者某个因缘的出现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真正来讲,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呢?弥勒菩萨在其他教言中也讲过,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就是本性,此外的东西都不是我们的,比如身心就是因缘和合之后暂时显现的状态,当你这一世死了,身体抛在了这一世重新投胎,还是你的吗?和你没关系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身体和我们息息相关,但究竟来看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身体就是我们借用的。
那思想是我的吧?你的思想也是随因缘的变化而变化,这一世的思想到了下一世就不是你的了。根登群佩大师也举过一个例子,他说,众生在变成驴的时候吃草觉得很香,可能也会分辨这个草是国产的,那个草是外国的,什么品牌都能品得出来。如果它的神识从驴的身体中出来投生为人,所谓草的芳香就吃不出来了。上一世驴的思想,你认为这是不会变的,在投生之后,你转成另一道的众生,那种思想就和你没关系了,因此思想也不是你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和自己息息相关的都是假象而已,虽然暂时可以这样说,但是究竟来讲都不是我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是现空无二的本性,这个佛性永远没有抛弃我们。
为什么说真正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呢?因为般若本性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现在出现了这个信息,我们接触了佛教,甚至于接触到中观、如来藏,这些教义和我们息息相关。为什么息息相关?我们要认识到本来的自性,现前自己的佛性就要靠它,其他的每一世中各式各样的奋斗都不是我们的。弥勒菩萨也讲了,我们对真正属于自己的佛性没有重视过,反而对不是我们的东西非常珍爱,这就是颠倒。
现在通过佛陀、大恩上师的恩惠,我们慢慢开始认识到了这是真实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本性的就是般若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圣教,“一经传至谁耳畔”,不管是传到谁的耳朵里面,“彼等普趋寂灭故”。不管是旁生,还是人,即便十恶不赦的大坏蛋、恐怖分子,还是非常刚强难化的一个人,不管什么样有情的耳中只要听到了圣教,从此种下了解脱的种子,这是一种殊胜的缘起。“谁不敬受您正法”,谁不敬受佛陀的正法呢?都会敬受佛法。不管怎么样,有佛法的地方就是好,有很多寺院,寺院中不仅有佛像,也会播放一些心经、大悲咒的佛乐,去旅游、朝拜的人都会听得到,这样就种下了善根。如果我们家中的人刚强难化不肯信佛,他听到之后也会种下善根,现在可能一下扭转不了,不一定马上苏醒佛性。既然接触到了,肯定离解脱不远,从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有些偏远的地方根本没有佛法,去旅游的人能听到这些法音吗?根本听不到。
从这个角度而言,有佛法的地方也许闻思修行不一定圆满,末法时代越来越差了,毕竟佛法的教言还在传播,这就是众生的福分,尤其是佛法兴盛的地方,比如汉地、藏地、泰国等就有这些因缘,有很多的佛塔,还有经书、法音流传,众生肯定多多少少会熏习到一些善根,这些资粮以后都会成熟。
如果直接理解一经传至谁耳畔,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的教义,传入了上根利智者的耳中,就像六祖大师一样,听到之后有一种不同的感觉,马上可以开悟。有些人听到《金刚经》《心经》就有触电一样的感觉,这是善根的萌发。有些人非常明显,内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马上就有不一样的境界。上根的人只要一听,就可以趣入寂灭;中根的人听完之后有了兴趣,就开始了闻思修行;下根的人听了之后就会种下善根。反正佛法对于上中下的根器都有利益,可以普趋寂灭。我们应该接受如来的一切教法,对于以般若波罗蜜多为首的所有教言都要平等恭敬,这些都是趣入寂灭的等流因。
丙三、作者因三种特法而对此生起欢喜心:
作者宗喀巴大师因为佛陀教义中有三种特法,所以对于佛陀的教法生起了欢喜心。
折服一切攻击者,上下前后无相违,
能赐有情之二利,此教令我增欢喜。
前三句颂词分别是三种特法,因为“三种特法而对此”,“此”就是佛陀的教义。“令我增欢喜”,就是生起了欢喜心。
下面我们看三个特法当中,第一个是“折服一切攻击者”,佛陀讲到的引导众生趣向解脱,尤其是缘起性空的法义可以折服一切攻击者,也就是说任何人想要推翻缘起性空的教义,说万法不是缘起的,或者缘起的法不是空性。任何人想要从这方面攻击佛陀的教法无有是处,没办法让一切万法不是缘起空性。永远不会对缘起性空有丝毫的伤害,缘起空性的教义反而可以折服攻击者的所有言论。
在有些中观注释中讲到,就像一堆火非常旺盛,有些人觉得火太旺盛了,想把火压灭,就往里面加了很多柴,所有加进去的柴不会让火熄灭,只能让火越来越旺盛,同样的道理,当佛陀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时候,很多的外道、世间人想出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缘故,所以很多万法不是空性的。最后每个理由都变成了空性,无论什么理由一观察就会变成空性,除了越来越增长一切万法空性的定解之外,想要成立诸法不是空性的永远没有是处。就像你要把火灭掉,投了一根干柴进去,除了使火势蔓延之外,没有其他的作用。
当听到佛陀说一切万法是空性的时候,有些人会举例说,柱子、瓶子、我等等这些法都不是空性的,所讲的任何一个法,最后观察都会变成空性,说得越多变成空性的法越多,不会有其他的结果,从这方面讲,可以折服一切攻击者。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佛陀的嘴巴多么厉害,或者佛法的逻辑多么严谨,而是相应于万法的究竟实相安立的。怎么证明万法的本性不是这样的?没办法安立。因为缘起空性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如果想要推翻它说这不是空性的,不管有再多的理由加进来,也没办法让万法变成实有,不是缘起的情况。因为安立的是万法的实相,所以能够折服一切攻击者不相应于实相的言论。这是主要的根据。
第二个是“上下前后无相违”,佛陀教义当中上下前后的教法不相违。什么叫做上下和前后的教法呢?“前后”就是早期和后期,比如一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就是前后,这是从时间来排的。或者佛陀老人家在四五十岁和七八十岁时讲法的时间有前后的,佛法前后不相违。“上下”就从了义与否而言的,比如三转法轮讲的如来藏、二转法轮讲的般若波罗蜜多和初转法轮讲的四谛可以安立为上下。首先把越是靠近实相的教法假名为上,然后把从下面开始修的,离实相比较远的基础法要安立为下,或者上根利智者的修法叫做上,下根、中根者的修法叫做下和中。
上下前后无相违也是佛法的一个特点,为什么呢?在一转法轮中说五蕴存在,二转法轮中说五蕴皆空,三转法轮讲如来藏不灭,这些看起来好像是矛盾的,实际上下前后没有矛盾。为什么没有矛盾呢?佛陀是针对不同众生的状态来讲的,就像一个人的病很复杂,因为病人需要,所以作为一位良医给他看病的时候,早期和后面开的药不一样,或者医生给这个人开这种药,给那个人开那种药。如果药不一样。我们能不能说这是一个假医生?你看你开的药都不一样,不能这样说。真正的假医生才只开一种药,此外不会开其他的药。我在出家之前认识一个医生,他只会拔火罐,无论肚子痛还是头疼,只要火罐能粘得住的地方都是拔火罐,再也没有其他的技术,不懂看病的人就是百病一药。
虽然大家喜欢一种药搞定所有的病,但是一种药治不了所有的病,肯定要开很多种药。因为每个人的病不一样,所以药量、服用时间都不同。有些人要吃补药,有些人要吃泻药,这方面也不一样。用不一样的药恰恰说明他的医术高,首先能够判断出不同的病,然后针对不同的病给出不同的药,在给出不同药的时候,他也会告诉你怎么样吃,哪个时间段吃,再隔一段时间调整药。一位高明的医生会把这些微细的地方看的很清楚。
佛陀针对不同的根基所给出的教义不同,恰恰可以说明佛陀的高明之处,他不是以为众生反正都差不多,而是完完全全了知众生不同的根基,这个状态修这种法,那个状态修那种法,根据根基、时间的不同给出的修行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上师调化我们的时候,早期著重让我们修四加行,中期著重让我们修菩提心,后期著重让我们修密法,各个时期都有侧重。你处于这个阶段就修这个,讲其他的你也修不了;如果你到了那个时间还不告诉你了义的修法,也是误人子弟了,因为他明明可以接受还不给他传,说明他可能还不是一个真实的善知识,可能心很好,能力还不够。佛陀的教义也是一样的,早期、中期和后期,还有上下的教义都不一样,所以说上下前后无相违,真正观察的时候只有了义不了义,并没有矛盾之处。这方面只要学佛法之后就会知道这个问题了。
第三个是“能赐有情之二利”。佛陀的教义出现在世间当中不是对众生没什么利益,佛法对自己有利益,而且对他人也有利益,可以圆满地赐予有情的自他二利。不是说虽然可以赐给你利益,但是这个利益有限,我只能给你这么多,以后你自己要好自为之、自求多福。不会这样讲,他完完全全有能力给你最圆满的功德。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你来配合,如果你不配合,佛法没办法直接让你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佛法有能力你去配合就可以。我们不能说,都是我自己在做,佛法存不存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这样的。虽然你很想奋斗,但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必须要有导师;也不能说既然你这么能耐,那我啥都不做了。佛陀完完全全有能力把你引导到最高的位置上,但是这个过程需要你自己去走。佛陀有方法也愿意帮助你,你自己不配合也达不到那种高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他有能力引导你,你也要配合他,这样就能赐予有情二利。
佛陀有这个特点,我们此处是说对佛陀的教义生起信心。如果谁现证了缘起性空,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自利,然后他证悟缘起性空之后也可以传授给其他有情让他们也能证悟。如果其他的有情不是法器怎么办?这个不要紧,他早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让你成为法器,到了那个时间点就会给你传这个法义。如果自己证悟了,肯定有方法让众生证悟。因为证悟缘起性空之后有很多殊胜的方便,智悲力圆满了方便太多了,所以能赐有情之二利,这是因为缘起性空证悟所以也能让众生证悟法义。
“此教令我增欢喜”,宗大师说因为这三个特法的缘故,“此教”是佛陀的教义,尤其是缘起性空的教义,“令我增欢喜”,所以让我生起很大的欢喜心。这种欢喜心来自于对佛法特色的了知,对我们而言也应该对佛陀生起信心。以前一位道友也是问过法王如意宝,他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对上师生起信心?”法王如意宝当时说了几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闻思修。为什么闻思修能够对上师生起信心呢?因为在闻思修之后你的智慧会增长,可以接受很多让你产生疑惑,有可能在心中形成疙瘩的问题。没有智慧时你消化不了,当你通过闻思修行令智慧福德增上了,可以一下子消化掉。无论上师怎么做,自己都不会退失清净观,能够保持住那种信心。
虽然在其他的因素中,也有看传记、接触有信心的道友等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闻思修行,通过闻思修行信心就会增上。对我们而言,如果要对佛陀、佛法、上师生起信心,还是要在法义上多做闻思。我们有了智慧之后可以用智慧去看待一切问题,所有的矛盾都可以通过智慧去解决。为什么我们想不通的时候,觉得这个问题解释不了,非常的困惑,有时候去问一些有智慧的人,他说了一两句话你就没什么问题了。为什么呢?他就是用智慧化解了你的疑惑。如果我们有疑惑时,询问一个有智慧的人就可以化解;如果你自己有了智慧,还会有这种疑惑吗?绝对不会有。有智慧的人信心很稳固,这也是大恩上师让我们经常闻思修的原因之一。
通过学习佛法增长智慧之后生起的信心非常可靠。他不会再盯着上师今天讲课是不是飞进来的?观察上师在坐垫上是不是离开了两三寸,没有坐在上面啊?他根本不观察这些。因为自己内心有这种智慧,就有能力在平常当中见到不共的功德。大恩上师有这么大的智慧、悲心,很多道友经常要求讲一下上师的功德,很多功德是明摆着的,他根本看不见,希望听到的是上师在什么哪个地方显个神通、挖个伏藏,这些才是他生信心的对境。我们告诉他,你看上师培养了这么多正知正念的人,大力地弘扬佛法,让这么多人一起修加行,这就是很大的功德。他觉得这不算什么,好像我也做得到。虽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真正来讲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不管怎么样,比如说今天很多地方都在集体学习,不仅仅是我们这里,在一天当中多少人生起智慧啊?有无数的人同时生起了智慧,菩提心的力量产生之后,又有多少人得到了间接的利益。每个星期都是这样,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的。如果你有了这种智慧可以观察到这些,这时生起的信心是非常稳固的,完全能够看到让人生起信心的核心之处。而不是今天佛陀飞起来三米,明天又增上飞了五米,宗大师没有在《缘起赞》中这样赞叹佛。因为佛陀见到、宣讲了缘起性空,宗大师说我生起了信心,所以他是从核心上产生信心的。我们生起信心也是一样的,应该跟随上师智慧的教言,外在的东西可能也需要,上师偶尔显个神通,我们知道一下生起信心也可以,最主要还是对教义有信心。我们的智慧增上了之后,信心非常稳固,没有人可以动摇那种信心,这个方面非常重要,所以此处说此教令我增欢喜。
乙四(随念如来之深恩)分二:一、作者随念如来之理;二、劝诫众生应当随念如来。
因为前面讲了这么多功德,所以作者开始随念佛陀了。
丙一(作者随念如来之理)分三:一、随念佛陀在因地为法而苦行;二、随念此法若佛前亲自得受多么荣幸;三、随念已说甚深缘起义而生欢喜。
丁一、随念佛陀在因地为法而苦行:
佛尊您为证此法,曾经无数无量劫,
屡屡舍身及性命,忠爱亲人诸受用。
佛尊您为了证悟缘起性空这么殊胜的甘露妙法,曾经在无数无量劫中屡屡的舍弃了自己的身体、性命、忠爱的亲人,还有很多的受用。为了求法和证悟做了很多的苦行。
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苦行呢?第一个说明这个法本身值得他这样去做,投入很多的苦行;第二个他做这些苦行也是为了我们做的。当我们看到佛陀因地的事迹时,比如《白莲花论》中有很多佛陀因地修持六度的公案。看到佛陀布施、持戒的时候,我们要想:佛陀当时求法就是为我现在而做的,如果佛陀没有苦行,我现在根本听不到法,所以佛是为我而做的,应该这样去想。不是说佛陀一个人在那里修行,好精彩,好感人啊!从来没想过佛陀做了那么多就是为了我们现在有法可以听,能够真实了知殊胜的法义。我们这样去想就会非常感恩,佛陀。佛陀当然不存在我们对他是否感恩的问题,关键是我们会对佛陀产生信心,也会对佛法本身非常珍惜。既然佛陀可以为我们做,那我也可以为其他众生去做,以前佛陀为了我做,我现在为了其他众生做。因为世间还有这么多众生没有成佛,没有修行佛法,现在好了,我知道了,就为他们去做。这也是我们要在感恩之后生起报恩心、利他菩提心的必要性。因为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前面讲佛法值得我们这样做。
佛陀为了证悟,抛弃了一切的耽执,也是证悟的一种途径。虽然很多外道也修苦行,但是这些苦行没有契合于究竟本性的缘故,很多都是没有意义的苦行。不仅仅是外道,现在世间很多为了生活而挣扎的人们也做了很多苦行,他们苦不苦呢?非常苦。有的人苦行之后得到一些钱,有的人苦行之后得不到钱。现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反正前几年农民工年底讨不到薪水的消息非常多,这两年好像听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解决了?但愿是解决了。
很多人做很多苦行得不到收获,而佛陀在因地做了这么多苦行,因为他的发心正确,所有的修行都契合于缘起和解脱,所以每一次苦行都会成为他证悟缘起性空的方便,这是切切实实的殊胜方便,没有哪个苦行没有意义。当然还有很多没记载的,佛陀为了证悟缘起性空的法,在三个无数劫中屡屡地舍弃了自己的身体。求法的过程中,甚至为了半个颂词,做了很多舍弃自己身体的苦行。有时为了求法舍弃自己的性命,有时是在求法的途中舍弃生命的。就像以前有很多藏地和汉地的人在去印度求法的路上就去世了,根本没有到达目的地,这方面也是为法苦行而舍弃了自己的性命。这些为法苦行舍弃生命的人成佛之后,在他们的传记当中可能也会描绘这一点。
还有很多忠爱的亲人他也舍弃了,离开了他们,或者为了法的缘故舍弃、布施掉他们的也有。然后他的钱财、象马、国土、王位等等很多受用也是舍弃了。我们看佛陀传记,尤其是《布施品》中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布施品》也是最广的,每次发愿就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其实也是暗合缘起,成佛之道离开了缘起性空是没办法的。佛陀是为了这些而成佛的,佛陀因地为了我们能够学习缘起性空之道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这不是随随便便的,不是知道了就可以,其实没有那么简单。这么深的缘起性空之道,是佛陀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苦行,抛弃了很多珍爱的东西之后,慢慢把执著打破了,相应于缘起实相,成佛之后才宣讲,然后还要通过他老人家的发愿和佛陀座下很多大弟子的承诺。承诺什么呢?承诺一世一世的护持教法。如果没有护持这些教法传不到我们这儿来,在过程中慢慢就干了,就像一条往沙漠里面流淌的大河,越流越少,最后干了,没办法流下去了。佛法流传的过程不是随便的,我们能够听到佛法也不是那么随便的。正是有很多佛菩萨化身的大德,通过他们的发愿力一世一世的转世来护持它,一代一代的保护到现在。现在大恩上师翻译、宣讲出来,然后让我们来学习,其实我们能够坐在这里听闻、思维缘起性空之道非常不容易,我们一定要珍惜。
这么好的教法传了下来,刚刚讲了我们也值得为它这样做。如果我们发现佛陀这么长时间证悟的,这么多的大德一世一世护持的,传到我们手上的是一文不值的东西,传下来又怎么样,根本没有作用,我们也不会有感激之情,这个辛辛苦苦保护下来东西就是一个赝品,一文不值,那就不值得了。不是这样的,佛法对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或者解脱都有至关重要的殊胜引导作用。佛陀经历了无数的苦行,才得到的法要。我们在学习缘起性空的时候,经历一些苦行也非常正常,应该有这样的心态,我为了这个法经历苦行,这是应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我们也知道佛法完完全全值得我们投入苦行,另一方面自己可能在一段时间中学不动,这也要忍耐,不断的祈祷三宝、集资净障,总会学通的。
当然我们现在和佛陀的因地是不是能够完全划等号呢?不一定。佛陀的因地有很多世,也许他老人家某一世当中的情况和我们差不多,那时也在困惑,觉得迦叶佛讲的中观或者摄颂、缘起赞这么难懂,是不是不学了?也许学到《智慧品》也不想学了。虽然也有可能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但是他的上师、道友劝他还是学下去,肯定还是好的,他坚持下去最后就成佛了。我们也会遇到这样情况,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来自于内在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学不下去也会不想学了,这时可能上师、道友们也在不断地给我们打气,慢慢我们可能就走过来了,坚持下来之后就会觉得幸亏当时没有退失,其实也没有那么难,有时候就是心里的坎,一段时间也就过去了。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本来就是缘起法。
以前我们讲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本来就是因缘和合之后形成的障碍,因缘和合之后障碍也会消失的,不会有永远不变的状态。只要我们真正有信心、有勇气,绝对可以冲破任何的障碍。既然无数的佛陀都冲破了,那我们也可以冲破,而且方法是有的,障碍也是无自性的。了解这些之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们对于佛法的观修,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提示。佛陀在因地为法苦行,我们现在也是可以随学佛陀,就是这样去了解。
今天我们课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