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唤上师·悉地藏流》第1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开始学习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所造的《远唤上师·悉地藏流》。这是一个祈祷文,也是一个上师瑜伽的修法。
前面学习《窍诀金钥》的时候,讲到了大乘的皈依、菩提心特别殊胜。今天我们要学习佛法当中,另外一个非常关键的修法,也就是和祈祷上师有关的祈祷文。虽然这个祈祷文的颂词不多,但是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
修持佛法仅仅依靠自力的确难以证悟,无始以来我们漂流在轮回当中,不间断的造恶业,感受痛苦。如果凭着自己的力量可以解脱,不可能至今还流转在轮回中,这一点恰恰可以说明凭借自己的力量,难以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我们现在修持解脱道,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助缘,那就是上师善知识。
从一方面来讲,我们如果没有值遇上师,无法了知佛法的殊胜性,也不知道种种的取舍之道。即使我们开始修行,在修法的过程当中,如何遣除违缘,集聚顺缘,了知自己的清净本性,都需要上师善知识的帮助和加持,因此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必须要有上师的殊胜加持。
怎样才能获得上师的加持呢?此处所说的上师,并不是一般的凡夫善知识,或者仅仅是自己皈依的上师善知识,这里讲的是自己无始以来具有殊胜因缘的根本上师。真正具有殊胜法相、圆满功德的善知识,不单单从佛法上面可以给予自己指导,而且在对自己心性的加持上,具有殊胜的功德。
在经论当中,比如《华严经》中,也是讲到了殊胜善知识的法相和功德,然后在《大圆满前行》《广论》中,对上师应该具足的法相,都有很清晰的阐释。虽然上师应该具有很多功德,但是华智仁波切归纳起来说:“上师必须要有殊胜的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他的所作所为才能真实利益弟子,这是作为上师必不可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作为一位能够将弟子安置在解脱地的殊胜上师善知识,还必须要有非常超胜的圆满证悟。因为有了证悟,他才有力量加持弟子遣除修道的违缘,让弟子认清无始以来的心性实相。因此我们此处真正要呼唤、祈祷的上师,是和自己具有因缘的殊胜善知识。
按照佛陀的教言,上师既是佛陀的化现,也是三世诸佛的总集,从功德的角度来讲,上师的功德和佛陀等同;从恩德的角度来讲,上师的恩德超胜诸佛。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对我们而言,释迦牟尼佛早已入于涅槃,我们没办法见到佛的尊颜,不能在佛前听闻正法、修持佛道,但是让我们进入佛门,懂得修行之道,就是行持佛陀事业的殊胜上师善知识。因为行持佛陀的事业,所以从一方面讲,上师可以说是佛的化现,另一方面也是佛道的开显者。上师和我们有殊胜的因缘,给我们做了殊胜的引导,让我们直接了知取舍之道和修行方法。
我们和根本上师有非常直接的因缘,我们无始以来积累了很多的善根,才在今生当中遇到和自己有缘的上师,上师直接加持我们,指导我们学习觉悟之道,在佛法的修持中,上师善知识是我们修学佛法,证悟实相一个非常重要的助缘。
如果缺少上师善知识的指引和加持,很难获得真正的解脱;如果具足了这样的因缘,很快可以获得殊胜解脱。因为上师代表了佛法僧三宝,所以我们不能以一般的眼光看,好像上师和弟子之间,是一个公司里面上级和下级的关系,因此不得不臣服于你,听你的吩咐。上师和弟子的关系,远远超胜于一般世人眼中的上级和下级。
从某些角度来讲,殊胜的上师善知识,也是自己的佛性流露出来的形象。因为自己和诸佛的佛性无二无别,我们内在的佛性、内在的上师,变幻成外在上师善知识的形象,告诉我们一切诸法的实相,应该怎样趣入实相当中。对于现于外相的殊胜上师,我们要非常的尊敬,对他产生清净的信心。在佛法修行当中,依止上师远远超出了所谓的下级臣服于上级的依止关系。
上师是让我们苏醒内心佛性的殊胜助伴,或者说得究竟一点,我们内在的佛性在因缘和合的时侯,就会显现成外面证悟的上师形象,给我们作引导。如果我们能够产生清净的智慧,有清净的信心,知道外在所显现的上师善知识,不是一个平凡的人,而是具有佛的功德,和自己的佛性无二无别,具有能够加持我们的殊胜助缘。
我们从无始以来遇到根本上师,可以说是一切生世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在很多大德的著作中,都把这个问题讲得非常清楚。对待上师善知识,应该从了知上师的功德、恩德等方面,逐渐生起虔诚的信心。直接观修上师瑜伽,祈祷呼唤上师,就成了我们修习佛道当中,非常殊胜的要诀,这样的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捷径。一方面自己有信心,一方面和具有证悟上师的殊胜加持力二者和合,可以让自己相续当中,感受到佛法的巨大力量。
在大德的注释中讲到,我们修上师瑜伽,或者祈祷上师,有两个条件非常重要。第一,祈请上师的时候,我们要坚信所祈祷的对境——上师,具有加持我的能力。我们怎样才能诚信呢?前面讲过上师是佛陀的化现、三宝的总集,从上师的本性来讲,他有给予我们加持的能力,我们要对上师所具有的功德,产生清净的诚信。相信上师有能力给予我们加持,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对于上师三宝要有信心。第二,我要坚信自己的确需要加持,换句话来讲,我需要帮助。这是两个因缘和合。
第一个,上师具有帮助我的能力。第二个,我真实需要上师的帮助。在自己确实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从内心深处发出呼喊,呼唤上师给我帮助,自己非常希望上师给我加持,上师也有加持我的能力,两种因缘和合,就可以得到殊胜的加持。我们在祈祷的时候,首先诚信上师的加持很重要,然后从内心深处发现自己的确需要加持。为什么需要加持呢?因为我在修持佛法过程当中,总是遇到违缘,或者修法不能相应,没办法了悟佛教真正的意义。作为凡夫俗子来讲,这时候非常渴望得到外力的帮助和加持。二者之间,第一是清净的信心,第二是外在的上师的的确确有赐予加持的能力,这方面非常关键。
如果有了这两种条件,我们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就可以通过最迅速的方式得到加持。在学习教法过程中,我们逐渐可以了知这种重要性。不管是学习显教,还是修持密宗的修行者,都需要祈祷上师,或者祈祷和上师无二无别的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等等。我们要想自己平时所念的阿弥陀佛,祈祷的莲花生大士,都和上师无二无别。如果能够这样做,一方面祈祷了上师,一方面也祈祷了诸佛。上师和诸佛的本体,没有任何差别,产生了这样的信心再去祈祷,就是切中要害的修持方法。
佛法当中,尤其是藏传佛教,对于祈祷上师、修持上师瑜伽,念颂祈祷文、上师心咒,可以说非常重视。我们自己的条件要具足,比如天上月亮的影子要现于地下的水中,地下的水器必须具足,也要具足清净的水。如果有了清净的水、水器和天上的月亮,这时候因缘和合,天上月亮的影子就可以现于地上的水器中。我们要在心中显现上师加持的“月影”也是一样的。第一,必须要有犹如天月一样的殊胜上师善知识,他有这个能力。第二,自己必须成为法器,比如养成出离心,要有度化一切有情的菩提心等等。如果有了这些条件,我们的心相续成为了能够显现加持月影的法器。因缘和合之后,上师加持的影像就能出现在我们心中,我们很快就可以出现道的证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此处我们要学习的是上师瑜伽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祈祷上师的方法,名字叫《远唤上师》。“远”可以理解成远方的意思,就是呼唤远方的上师。这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各种的因缘我们和上师离得很远,这时可以通过祈祷的方式,呼唤远方的上师给自己做加持。如果自己能养成信心,以这样的信心去呼唤。虽然身体距离很远,但是在心上面,通过自己的祈祷、呼唤,上师和自己是没有距离的,可以和上师相应。
还有一种远唤,这个“远”字,代表上师已经入灭了。如果上师已经涅槃,显现上身体在世界上不会再显现,这方面是很远,但是表面上上师的身体入灭,不等于上师的法身入灭,上师的法身永远不会入灭。如果我们通过祈祷文呼唤,显现上住于遥远法界的上师,也会在自己的面前显现智慧身,来给自己做加持。释迦牟尼佛虽然入灭了,如果我们诚心祈祷,就会得到释迦佛的加持。历史上很多传承上师显现上已经入灭了,如果我们通过清净的信心去祈祷呼唤,也可以得到他们的加持。法王如意宝已经入灭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这种词句祈祷,也可以得到他的加持。
另外“远”,也可以理解为深远的意思。从内心深处去祈祷、呼唤,并不是表面上做一做祈祷,实际上内心深处根本没有信心。这种呼唤、祈祷,起不到真实的效果,所以它有深远的意思,发自内心深处的祈祷和呼唤,可以得到很大的加持。
远唤上师是一个总的标题。因为在佛教当中,不单单是法王如意宝,历史上很多大德造过远唤上师的祈祷文。可以把远唤上师祈祷文,放在正式的上师瑜伽修法之前,首先把远唤上师的祈祷文念了之后,再开始进入上师瑜伽的修持。
副标题是“悉地藏流”。“悉地藏” 是一个词,“流”是一个词。“悉地”就是成就,“藏”当然是宝藏。意思是无量无边的成就,犹如宝藏中的珍宝一样多。“流”就是流入我们的心田。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么多的悉地宝藏,流入我们的心田呢?就是远唤上师,通过内心当中呼唤上师的方式,来让无量无边的悉地藏流到我们的相续当中。一方面从显现上面来讲,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师 托嘎如意宝, 对法王如意宝有很大的恩德,所以法王如意宝也造了祈请文,来向自己的上师祈请。另一方面更大的意义就是把这个祈请文留在世间,让后学的弟子有一个向上师祈祷呼唤的所依。
有时候我们想要对上师祈祷、呼唤,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祈祷文,法王如意宝通过彻底证悟万法实相的智慧,从相续当中流出了这个非常具有加持力的祈祷文。平时如果我们要祈祷、呼唤上师,就用它来呼唤。我们对于法王如意宝,可以通过这个祈祷文祈祷呼唤。每个众生的根基、因缘不一样,如果自己的上师,是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以外,其他教派的上师,也可以用这个祈祷文来呼唤。因为里面没有指定哪位祖师的名字,并没有固定祈祷的上师,所以是一个总的祈祷文。如果对自己的根本上师有信心,在了知了意义之后,通过念诵里面的词句,祈祷上师加持。这里虔诚的信心非常关键,如果有了虔诚的信心,仅仅念诵一遍,都有很大的利益。
《大圆满前行》当中,也是引用经典续部的观点说,如果我们向百俱祗的本尊,或者无量无边的菩萨祈祷千百万遍,不如以清净的信心祈祷自己的上师一遍。因为上师是一切诸佛的总集,和自己的因缘最为殊胜,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信心祈祷一遍,或者念诵一遍这个祈请文,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佛和佛、佛和上师之间的功德没有什么差别,我们不需要厚此薄彼,虽然本体来讲,是无二无别的,但是从自己缘分的角度,这方面是有差别的。上师显现在我们面前,说明我们相续当中的种子、善习,和诸佛菩萨法身智慧相应,这样的上师善知识和我们有巨大的因缘。
如果在见到上师相的基础上,以最虔诚的信心祈祷、呼唤,通过更殊胜的增上缘,进一步开启我们相续当中佛法的大门,让外面的加持和里面的佛性结合,这时候就可以产生出离心、菩提心,或者证悟的功德。一切殊胜佛法的功德,都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说这个祈祷文,适用于一切弟子对上师的祈请。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造”,这是法王如意宝为了利益弟子所造的。
下面是正文的第一个颂词:
浩瀚如来之总相,无余有情之依怙,
显密教法开显者,大恩上师垂念我。
颂词中讲到三个问题。第一个,“浩瀚如来之总相”,如来是彻底地觉悟者。觉悟有很多种,有声闻缘觉的觉悟,还有菩萨的觉悟,乃至于外道相似的觉悟,或者世间人说的恍然大悟。真正的觉悟在佛法当中,指见道以上的圣者。究竟的觉悟是什么呢?就是如来的觉悟,佛陀已经觉悟万法的究竟实相。“浩瀚如来”因为在整个法界当中,有无量无边的修行者,通过实修佛法成就了如来之道,所以在法界中有无量无边如来。“总相”是总集之相,就是我的大恩上师。大恩上师在显现上,好像是一般人的样子,实际上他的相续中,具有佛的功德。
这方面也有必要性。因为 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后,见过释迦牟尼佛,亲自在佛前听闻佛法的众生数量非常少,剩下的众生依靠佛的化身,就是佛显现为善知识的形象继续的摄受。一般而言,如果值遇释迦牟尼佛那样,不单单是相续当中,证悟了佛的功德,而且在外相上也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就像我们在照片上、大雄宝殿中,所看到佛的形象。看到这种佛相的人,需要很大的福报善根。一部分弟子具有这样的善根,在佛出世的时候,亲自见过佛,还有很多人虽然有善根,但是他的善根没有这么圆满,这一部分人怎么办?虽然没有办法真实见到佛,但是他有善根,可以修学佛法。佛陀就会化现为善知识的形象,来到这些人的身边,然后摄受他们,教导他们,引导他们趣向觉悟。
虽然殊胜的上师、善知识,外表上显现凡夫的形象,但是他的相续当中,具有超越凡夫的殊胜功德。在《心性休息》当中,也讲得非常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显现呢?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福德善根,只能感召这种形象的上师。如果相续当中具足圆满的因缘,在你面前所示现的,就是像佛那样相续当中具有圆满的证悟,而且从显现上面也具有相好,完全无可挑剔的殊胜上师;如果福报有欠缺,会跟随自己的福报,显现出来一位善知识的形象。因为本身有欠缺的缘故,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上师,并不是像佛那么完美,而是一般人的形象,也会生病,或者显现上似乎也有烦恼等等,实际上从他的证悟来讲,和释迦牟尼佛是无二无别的。因为现在众生的善根有缺陷的缘故,所以显现在我们面前的相就有缺陷。
就像经典中月影的比喻一样,如果地上的水器是残缺的,显现出来的就是残缺的月影;如果它是方形,就显现方形的月影,天上的月亮不会变化,但是显现在地上的影子,会跟随地下容器的清净与否。比如碗里的水很清净,显现的月影也就很清净;碗里的水很污浊,显现的月影就不是很清楚。
难道是天上的月亮有差别吗?月亮没有差别,在于水器的差别。虽然佛陀的功德无二无别,但是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上师,有些像释迦牟尼一样,是很完美的形象,有些显现上不那么完美。并不是上师有不圆满的地方,而是自己的水器——我们的相续不清净,比较污浊,所以显现的影像也不完美。
还有一点,上师为了度化这个时代的人,显现的时候,他就不能和我们现在的样子太离谱了。为了走进我们,上师会显现和我们一样的身体;为了度化我们,上师显现上也有生老病死。一方面让我们容易接受,哦,上师大部分和我一样,不是一种另类。他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上帝、天神,和我们完全不相干,如果是那样,虽然可以对他产生敬信,但是我们觉得走近不了他,所以上师就显现一个凡夫的样子,形成天然的凝聚力。我们认为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人。另一方面,上师虽然显现上是一个人的形象,但是在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一些显现,我们就会知道上师内在的功德超越凡夫。这就是殊胜善知识的伟大之处。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引导我们慢慢趣向于佛法,令我们没有其余的顾虑,这是引导我们趣向解脱最佳的方式。在依止上师的时候,要了知这样的道理。我们看到上师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并不是上师有什么缺陷,主要是自己有这样的缺陷。比如自己戴了一个有色眼镜看东西,都会受到影响,外面的东西是不变的,我们透过有色眼镜,看到的就不是它原来的样子了。虽然上师本来的功德很圆满,但是他为了度化众生,迁就众生根性的缘故,显现了这个样子。如果我们不了知原因,反而会认为上师的功德不完美,或者上师有什么缺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在很多窍诀、修上师瑜伽的论典当中,对这个问题再再地强调。即便上师显现生老病死,也是为了度化有情的方便示现,有很多密意。有时间我们可以去分析,现在只是大概地讲一讲这个问题。
上师无一不是为了利益有情,即使有些时候显现烦恼的形象,也是为了度化某些具有烦恼的众生,每一种行为都具有殊胜的用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各种各样的众生引导上解脱之路。他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福报大、善根强的人,因为他具有智慧、福德深厚,可以接受上师的种种示现;福报稍有欠缺的人,他对于上师的种种示现就不一定能接受了,开始引生相续当中的邪见。虽然对上师本人来讲,没有丝毫的伤害,但是自己心生邪见,有可能丧失了解脱的因缘。因此在《前行》当中,要求弟子需要具有一种清净观,或者智慧。具有什么智慧呢?对于上师示现的种种行为,他的智慧都可以接受,不会因为外境而产生邪见。出现一种显现,他以智慧观察之后,知道这是上师密意,有度化众生的必要,不会生起邪见,安住在清净心当中。示现另外一种形象,他也可以通过智慧观察,实际上一个弟子解脱之道,就是通过上师示现的很多行为,化解相续当中的邪见、执著、分别念。如果相续中的一切分别念,通过了上师一系列考验,都没有产生负面的作用,就可以和上师相应。
能不能和上师相应,主要是自己相续当中的福德智慧,能不能达到一个和上师相应的标准,上师的功德永远在这个地方。虽然上师的心永远是彻底开放的,但是我们能不能和这种状态相应,要看自己的心有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怎么才能达到这种高度呢?就是串习佛法,比如无常观、出离心、菩提心和对上师虔诚的信心,通过这些修法,把我们内心当中能够引发负面的情绪、分别念,彻底予以消灭,让自己的心处于法器的状态。
前面讲过上师的功德是恒时开放的,我们的心如果上升到这个高度,自然就和上师的功德相应。自己一旦开放了,上师的证悟也是开放的,两者和合起来之后,可以接收到上师的加持,让我们的心处于证悟的状态。
第二个,“无余有情之依怙”,对于一切众生上师的悲心没有丝毫偏袒,他是任何众生完全值得信赖的依怙之处,绝不会有为名为利、奴役众生的欺骗之心。他的功德可以作为众生永久的依怙处,不是说这段时间可以依止他,过段时间变了,不能成为依怙处了。他的证悟永远不变,是一切有情不变的无欺惑依怙处,不像钱财、房子等,只能作为暂时的依靠处,不能作为永远的依靠处,它是会变化的,而上师这样殊胜的对境,是永远的依怙。
第三个,“显密教法开显者”,上师善知识是一切显密教法的开显者。让众生获得解脱的直接方法,就是宣讲教义,显密教法都有所化的弟子,有些人通过显宗可以教化,有些人通过密宗可以教化,所以显宗和密宗都是教化众生的殊胜方便。如果能够圆满通达显密教法,没有丝毫的违背之处,对于显密教法究竟的精华,能够完全开显,随着不同根性的弟子,予以教诲。需要很究竟的智慧,很善巧的方便才能做到。殊胜的上师善知识,具有这样的能力,因为他具有三个殊胜功德之相的缘故。
下面说“大恩上师垂念我”,这就是祈祷了。我们呼唤大恩上师,一定要加持我。平时在藏区,经常念“喇嘛钦”,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就是上师知的意思。从意义上看,就是上师垂念、上师加持。您是浩瀚如来的总相,也是唯一有情的依怙,还是一切显密教法的开显者,具有如是功德的上师,请您垂念我,给我作加持,就像儿子诚心的呼唤母亲,母亲不可能置之不理一样。我在这个地方,呼唤大恩上师加持我,具有如是功德的上师,不可能置之不理。
如果对我的呼唤置之不理,说明这位上师不是真正的上师;如果是一个真正的上师,对这样的呼唤一定会如理如实的给我作加持。我们领悟了词句之后,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向上师呼唤,他一定会加持自己的。
佩带清净之戒饰,拥有无散等持藏,
具备无等智慧眼,大恩上师垂念我。
这个颂词主要是从上师所拥有的戒、定、慧,三个方面进行祈祷。上师具有清净的三学功德,首先“佩带清净之戒饰”,这是讲戒学;“拥有无散等持藏”,“等持”就是禅定,拥有定学;“具备无等智慧眼”,这就是慧学。上师是戒定慧三学圆满者,堪能作为我们的依怙处。
佩带清净之戒饰,一般的世俗人喜欢的是黄金、白银等的饰品,这些本身属于有漏法,修行人会以清净的戒律作为自己的装饰,其他的装饰不重要。上师作为引导者,他的戒律更加清净。
《入中论》第二品中,也提到了戒律。戒律分两类,一类叫行戒,一个叫心戒。第一个行戒是什么呢?行戒是外在的戒律,比如五戒、比丘戒,对于戒条丝毫不犯,可以很清净的守护戒律,叫行戒清净;第二个是心戒,行戒和心戒有什么差别呢?虽然心戒外面的行为也很清净,但是要看持戒的时候,有没有我执心在持戒。如果外在行为的戒律守得很好,但是非常得意,认为我的戒律守得很好,其他人的戒律不怎么样。有我执在里面,说明戒律不清净,并不是行戒不清净,而是心戒不清净,因为有我的缘故。在《宝积经》当中也讲过,如果有些人自认为守戒很清净,不毁尸罗,不犯威仪,但是有我,佛说这是第一破戒,似善持戒,他是破戒者,相似的持戒者。这是以心戒为标准,主要看有没有我执。如果以我执去持戒,外在的戒律再清净,也是一种破戒者,带有我执的缘故。
佛教当中持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为了证悟无我,获得解脱。如果以我执推动去守戒,实际上违背了佛陀制定戒律的终极目标,或者违背了戒律的本体和思想。真正的心戒没有我执,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已经完全证悟了空性,如果有这种证悟,他的心戒也清净。二地菩萨不但行戒清净,心戒也清净,完全跟一般的持戒不一样。
上师善知识也是行戒、心戒清净的殊胜大德。一般的人行戒清净,心戒不一定清净,但是心戒清净,行戒一定会清净,所以上师佩带了清净的戒饰。真正的戒律是防恶止非,把相续中的恶业、非法的念头等等,全部遮止就是守戒的精神,通过戒律让自己不要造恶业,在这个基础上修善法。对于粗大的犯戒垢污,比如粗大的十不善业彻底清净;中等的以我爱执修持佛法的污点去掉了;细微的执著诸法、佛陀存在,也是遮止了。从这个角度来讲非常的圆满。
关于三乘的戒律,第一,如果出离心圆满,守持别解脱戒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别解脱戒主要遮止的是世间贪欲,如果修行者的出离心很圆满,对于整个轮回没有丝毫的贪著,所以殊胜的上师善知识别解脱戒一定很圆满。因为他的出离心,早就圆满了。第二,如果相续中有菩提心,他的菩萨戒一定是清净的,菩提心是以利益有情为宗旨,菩萨戒也是为了防止不利益有情,或者是自私自利作意而制定的戒条。殊胜的善知识圆满修持了菩提心,世俗、胜义菩提心的功德在他的相续中圆满获得了,所以他的菩萨戒一定是清净的。第三,如果一个人的见解很高,密乘戒就会清净。因为密乘戒是以智慧来守持的,比如万法都是清净的坛城等等。如果他证悟了清净的见,密乘戒一定会清净。从三个方面讲,殊胜的上师善知识佩带清净之戒饰,戒学方面毋庸置疑,非常清净。
前面讲总义的时候提到过,虽然从本体来讲,上师证悟了出离心、菩提心,乃至于清净见之间的所有功德,但是是不是完完全全在众生面前,示现一尘不染的形象,这不一定。上师显现在世间,他不是为了自我修行达到圆满,主要是以利益有情为目的。因为所利益的有情根基高低不同,所以显现在弟子面前的形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候有调化某些弟子必要的缘故,大德会显现非常清净的行戒;有些大德虽然显现上没有这么圆满,但实际上他的行戒心戒都是圆满的。因为他相续当中,破戒的起因,戒律不清净的烦恼污染,都没有了,所以戒律非常清净。虽然在弟子的眼中,或者以弟子的标准来衡量,有可能觉得上师的戒律不清净,但是这只是作为有缺陷弟子的眼睛,所衡量出来的东西,并不代表上师真的犹如弟子所看到的一样。因为弟子有可能带着变色眼镜,所以看到的东西都是变色的,不是事物的本身,这一点我们要分清楚。不能因为这里说佩带清净之戒饰,就期望上师完完全全和自己相续当中的标准一样一尘不染。有些时候会示现,有些时候不一定在我们面前这样示现。这方面在解释颂词的时候,顺便说明一下。
拥有无散等持藏,上师拥有无散乱的禅定宝藏。禅定是以无散作为自性的,上师拥有无散乱的等持之藏,等持是一种禅定。禅定有两种,一种是世间的禅定,比如世间的四禅八定;还有一种是出世间的禅定,证悟了实相拥有出世间的禅定。从所修持的定本身,比如有菩萨禅定,和世间、小乘不共的,比如虚空藏三昧、狮子奋迅三昧等等,很多不同的禅定。
上师作为佛的总集,他也拥有等持宝藏,藏是众多的意思。《三摩地王经》中,讲了无量无边的菩萨禅定,每个禅定都是以利益众生为出发点,这些禅定都能最大程度的利益众生。我们以前经常提到菩萨拥有的虚空藏三昧,可以在虚空中降下粮食雨、珍宝雨等等,菩萨拥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禅定。
上师圆满拥有慧学的功德,就是具备无等智慧眼。智慧有世间的智慧,世间人的小聪明,也算一种智慧,但是真正的智慧能够了知一切的显现和万法的实相。一般的肉眼只能看色法,不能看实相,但是智慧眼可以了知世俗、胜义的实相。如果有了智慧眼,可以把有法显现乃至于究竟的实相,了知得清清楚楚,获得了知万法遍智的智慧。如果有了遍智的智慧,会把万法的实相讲得清清楚楚。并且能够了知弟子的相续,用什么方式度化最适合。具有无等智慧眼的缘故,说明上师相续当中的慧学已经达到究竟。
具有如是戒定慧三学究竟清净的大恩上师,请您垂念我,给我做加持。我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对上师做呼唤。
百万智者之顶饰,千成就者之尊主,
摧毁五浊衰败者,大恩上师垂念我。
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做祈祷。第一是上师的智慧,第二是上师的成就,第三是佛行的事业。
第一个“百万智者之顶饰”,有些智者通达某类学问,有些智者通达五明。智者是世间的庄严,如果没有智者,一切都陷入愚昧当中。虽然需要世间的智者,但是最需要的是出世间的智者,他能够了知,并且宣说万法的究竟实相。百万智者就是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意思,无量无边智者的顶饰,他是智者当中的智者。因为智者把殊胜的上师作为顶饰的缘故,说明他们对于上师的智慧钦佩得五体投地。如果仅仅有一两个愚笨的人信仰这位上师,也说明不了问题。不能成为其他的众生生信心之处,但是如果是智者,而且是百万智者作为顶饰,我们知道这是智者群体认可的。他们把上师作为顶饰来供奉,说明上师的确是智者当中的智者。从这方面来赞叹上师。
第二个“千成就者之尊主”,前面是智慧,然后是成就。成就者可以分成世间和出世间的成就者,世间的成就者,比如修禅定获得了某种成就,或者通过提炼药物获得药物成就,通过念咒获得成就,这是世间的共同成就。还有一种不共成就,通过修持殊胜佛法、生圆次第等等,获得了出世间证悟的成就者。前者是共同的成就,不太究竟;后者证悟了空性,属于不共的成就。上师是成千上万成就者当中的尊主。智者当中的智者,成就者当中的成就之王,就是殊胜的上师善知识。不仅有智慧,成就也是圆满的,这是从智慧和成就来讲的。在祈祷文当中,有很多对于成就者的赞叹。比如克珠杰尊者,克珠就是智者和成就的意思,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成就。上师也是具有智慧,具有成就。
第三个“摧毁五浊衰败者”,主要是行佛行事业。佛陀的事业是摧毁一切有情的衰败,让有情能够修持殊胜佛法。殊胜上师摧毁了烦恼浊、见浊等五浊的衰败。因为如果有了五浊,众生的寿命、见解,都是非常衰败,烦恼非常旺盛,无法获得安乐。如果摧毁五浊,能让众生获得殊胜的利益,所以上师也是五浊衰败的摧毁者,行持的是佛的殊胜事业。
法王如意宝曾经给大恩上师造过一个长久住世祈祷文,大家都非常熟悉。里面对于大恩上师的很多功德,也是讲解得很清楚。第一句讲到“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上师已经获得了具德上师的加持,这样的加持已经融入了上师心中,这是他自己通过信心向上师祈祷,显现上已经获得了上师的圆满加持。
第二句“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上师的悲心不偏众生,对于一切众生以没有任何偏袒的方式普降法雨。刚开始的时候,认为上师对于藏族人,用藏语传法;对于汉族人,用汉语传法,我们理解就是这样不偏众生的,后来上师的事业完全展开之后,对各式各样的众生都能普降法雨。对于净土根机的人,开显净土;对于密乘根机的人,开显密宗;对于文化不高的人,开显简单教法;对于知识分子,开显深奥教法,这样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让很多的人接受了佛法。上师曾经说过:“佛法如果要兴盛,必须要开展佛法教育。如果不宣传佛法,很多人无法了知佛法的深奥之处,也没办法真实修持,所以要弘扬佛法,必须要去推广佛法。”上师做到了不偏众生普降大法雨。
第三句“三学之藏索朗达吉尊”,“三学”就是刚刚讲到的戒定慧,戒定慧三学的宝藏,后面提到了上师的名字。第四句“祈请身寿不变久住世”,法王主要是让我们祈祷上师的身寿不变永久住世。最后两句是“愿以发心皓月之光明,五浊黑暗消于法界中”,祈祷以上师内心清净发心的光明,把五浊的黑暗完全消失于法界当中。此处讲的是摧毁五浊衰败者。
具有这样功德的大恩上师请您垂念我,加持我的相续,让我在修习佛法的过程中,顺利和法义、您的智慧相应。发自内心的呼唤,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呼唤,上师以智慧观照,一定能给我们做清净的加持。
下面进一步从智悲力三者进行祈祷。
了然照见一切法,如母慈爱诸有情,
十自在藏自驾驭,大恩上师垂念我。
第一句讲到了智慧,第二句讲到了悲心,第三句讲到了力量,就是智悲力。我们学习《宝性论》时,都知道智悲力圆满的是佛陀,这是佛功德的三个侧面。作为佛陀化现的殊胜善知识,也完全具有智悲力圆满的功德。
“了然照见一切法”,是说上师的智慧圆满,一切法可以分为如所有法和尽所有法,如所有法就是万法的真如实相;尽所有法就是万法的显现,不管清净的显现,还是不清净的显现。对于如所有法照见的智慧,叫如所有智;对于尽所有法照见的智慧,叫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是佛的两种清净智慧,了然照见一切法的是遍智,不仅最隐蔽、最究竟的实相,能够完全照见,而且对于显现的法也能照见。一般凡夫的思维,只能对法的某一个方面、很粗浅的层次,大概有一点了知,对于究竟的实相,或者法的方方面面,不能真实了知。如果有了清净的遍智,既能了知万法的究竟实相,也能了知粗细显现。了知万法实相的缘故,不会有丝毫的执著;了知万法显现的缘故,也可以跟随众生的根基意乐,宣讲各种不同的缘起教法。这方面就是讲到了上师智慧的殊胜功德。
“如母慈爱诸有情”,讲的是上师悲心功德,犹如母亲疼爱独子一样,上师的悲心也完全周遍于一切有情,一个都不漏。因为上师有这种悲心的缘故,我们才能成为上师摄受的对象,现在有了学习佛法的殊胜机缘。我们进入佛门,不是自己运气好,也不是偶然的机会。虽然自己需要善根,但是也和上师相续当中,无缘的大悲心是分不开的。
很多大乘的经论当中都讲过,菩萨或者上师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只要和众生结缘以后,绝不会放弃这个众生,乃至于把他度化成佛为止。这一世如果不能度化,下一世又显现在我们的身边来度化,下一世度化不了,再一下世又显现成上师善知识的形象度化我们。通过这样一世一世的努力,我们的善根逐渐成熟了,自己也从一个完全不懂得修行之道,或者完全对修道没有兴趣的人,产生了兴趣,逐渐做点善法,听一两句法,生起想要修法的心,开始真正修法,乃至于获得证悟。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这方面也是因为殊胜的上师善知识,一世一世跟随我们,我们投生哪个地方,他就追随到这个地方,投生到我们身边来度化我们。殊胜的上师善知识有些显现成一种具有很多弟子的尊主形象,有些也会显现成一般人的形象,给我们宣讲解脱的方法,情况有很多。因为他的悲心圆满周遍一切有情的缘故,所以我们对于上师通过清净的信心祈祷,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加持。
然后是上师的力量圆满,体现在哪个地方呢?“十自在藏自驾驭”,“十自在藏”上师具有十种自在。在《经庄严论》等很多大乘论典中都讲过,有寿命自在、业自在、神通自在、法自在等等十种自在。“自”是自在的意思,完全能够驾驭十自在藏。
对凡夫来讲,只是学习而已,只有达到佛位的时候,才能对十自在藏自在的驾驭。如果有了十自在藏自在的功德,可以通过这种功德去调化众生。比如神力自在,可以在有缘的众生面前,自在地显示神通神变。有时候我们就会想,上师的神通是自在的,那为什么不显现呢?上师的神通自在和具有神通就随便显现,这是两回事。只能在某些因缘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显示神通,不是随随便便显示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虽然一切众生都很希求神通,对神通表现出了非凡的热情,但是如果随便示现神通,众生会认为有神通就是佛法。神通只是修持佛法的附带产品。如果你认真修持佛法,神通迟早会出现。虽然修佛法可以出现神通,但是专修神通,就不能出现佛法证悟。为了避免众生误入歧途的缘故,上师在度化众生的时候,主要以讲法为主,然后在合适的情况下,偶尔示现一下神通。
神力自在、财富自在、业自在等等,都是利益有情的殊胜方便。因为上师相续当中这些功德是自在的,已经圆满具足了,所以我们不能通过外在的显示,来评论上师是不是具有圆满功德的人。上师的内心当中,具有这样的能力,是否示现主要是观待众生得度的因缘。如果在这时候对众生的得度有利,就会适当示现;如果对众生的解脱没有利益,干脆就不示现,或者你问他,他也说没有神通。为什么?因为对于众生的解脱,在这个阶段当中,没什么利益,通过示现的方式,有可能让这个修行者入于歧途,把真正应该追求的佛法本意放在一边,却把不是特别重要的神通神变,作为主要追求的目标了,就不是上师出世度化众生的本怀了,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知。
具足圆满智悲力的殊胜善知识,请您垂念我,加持我,我在这个地方向您深切的呼唤,呼唤你的智悲力和具足的殊胜智慧神通,能够对我予以加持。
无遗断除诸二障,获证四身胜王位,
利乐大海之源头,大恩上师垂念我。
此处通过断、证和事业三方面来祈祷上师。第一句是断德,第二句是证德,第三句是事业。在佛法当中,断证的事业对于我们这些修持者非常关键;对于修持圆满的佛、上师,相续中的功德来讲,也是很主要的功德。
“无遗断除诸二障”,跟随不同的情况,众生有各种不同的障碍。比如《辨中边论》第二品辨障品当中,讲了九种障碍,三十七道品、觉分的障碍,或者六度、十地的障碍等很多的障碍。弥勒菩萨说,一切障碍归纳起来,就是烦恼障和所知障。断除二障实际上是断除一切障的意思。因为一切障包括在烦恼障、所知障当中,人我执引发烦恼障,主要障碍解脱;法我执引发所知障,主要障碍成佛。
我们要解脱,必须要断烦恼障;如果要成佛,必须断所知障。断除了所知障和烦恼障,可以暂时获得解脱,究竟成佛。因为上师圆满修持了人无我和法无我的空性,所以二障都断了。不单单是断了现行,也断了种子,不单单是断了种子,最微细的习气都断除了,和佛一样,完全断除了习气。这些障碍一点都不剩,完全断除了。
断德和证德实际上是同等的,如果相续当中的障碍没有断尽,证悟不会圆满;如果障碍断尽了,证悟也会圆满。如果圆满断二障,就可以圆满获得证悟的功德,所以第二句讲“获证四身胜王位”。如果断除了二障之后,可以顺利地获证四身胜王位。
世间当中以王位最尊,四身的王位属于佛法中的胜王位,四身就是平时我们熟悉的法报化三身,再加本性身。法身主要就是佛陀本质的功德,佛陀具足无形无相的法身功德。报身是什么呢?一地到十地远离了戏论的菩萨,通过他们的智慧不能看到佛的法身,只能见到佛的法身示现的报身。化身是什么呢?佛陀在声闻缘觉、众生面前示现化身。三身本来是一个本体,只不过要观待三类。观待佛叫法身,菩萨见佛叫报身,一般的众生和声闻缘觉见佛叫化身。实际上都是一个,但是从三个侧面来安立三身。从三身一体的角度而言,叫本性身。除了四身,没有其他更殊胜的证悟。
“利乐大海之源头”,从事业的角度来讲,让众生获得利乐大海的源泉。一切利益众生的事业,都是从上师相续当中流现的。“利”是暂时的利益,“乐”是究竟的安乐,让众生获得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安乐。上师通过殊胜的事业,能够如是的安置。比如给我们传法,我们按照法去实践。会获得两个大的收益,第一个会获得暂时的利益,增上生的人天福报;第二个可以获得究竟的安乐、解脱或者成佛的果位。一切利乐事业的源头是哪里?就是殊胜上师给我们传讲正法而得来的。
具有如是断证事业功德的上师,请您垂念我,我在这个地方真心诚意的祈祷、呼唤,愿您相续当中断证的功德融入我的相续,愿我也能够获得像您一样利益有情的事业。
三传承师之代表,寂猛本尊之遍主,
三处空行之商主,大恩上师垂念我。
此处是从三根本的角度祈祷上师,第一句是上师,第二句是本尊,第三句是空性。这是密法当中的三根本。
“三传承师之代表”,“三传承师”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了,第一叫如来密意传,第二叫持明表示传,第三叫补特伽罗耳传。
此处并不是《窍诀金钥》中菩提心的三大传承。三大传承是传法的一种方式。如来密意传就是如来上师对于如来弟子,上师和弟子都是佛,他们在传法的时候,不需要讲授和听闻的方式。他们相续的密意是一致的,完全证悟了,这时候他们传法已经圆满了。持明表示传,一部分已经证悟实相的持明者,通过表示的方式传法。比如做个手势,或者拿块水晶一照,传法就圆满了。证悟者并不需要费很多的口舌,传法者通过一种表示,法就传完了;听法者通过这个表示,他要接受的法,都已经通达了。补特伽罗耳传就是一般口耳相传方式。上师用口讲,弟子用耳朵接受。上师相续中具有三大传承,所以他是三大传承上师的代表,一切上师的总集。
“寂猛本尊之遍主”,本尊当中有寂静本尊、威猛本尊。寂静本尊就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四臂观音、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等;威猛本尊是大威德,或者金刚橛等很多愤怒的明王。
寂静本尊和威猛本尊有不同的功效。一般来讲,修寂静本尊就能调伏烦恼。如果我们相续当中根深蒂固的我执,修寂静本尊不能奏效,可以通过修愤怒本尊的方式予以遣除。“遍主”是主尊的意思,上师也是一切寂猛本尊的尊主。我们祈祷上师就相当于祈祷了一切的寂猛本尊。
“三处空行之商主”,“三处”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主要是三界,有时候也指人界、天界、龙界。“空行”是指空行本尊,虽然有时也会赐予成就,但主要是遣除违缘障碍。以前商人去大海取宝的时候,会有一个引导者,就是商主。上师也是一切三处空行的引导者,相当于依怙。因为上师圆满具足了所有上师本尊空行的功德,所以在祈祷文当中说,上师就是本尊,上师就是空行,上师就是护法,具足一切功德。如果能够一心一意的祈祷上师,就是祈祷三根本,能够获得一切功德和加持。
具有如是功德的大恩上师,我在这个地方祈祷,请您以清净的智慧眼观照、加持我们。
如海佛陀之补处,如海妙法之源泉,
如海僧众之君主,大恩上师垂念我。
这个颂词是讲上师是三宝的总集。第一句是讲佛,第二句是讲法,第三句是讲僧。我们平时也说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如海佛陀之补处”,一尊佛入灭之后,现在的菩萨会成为佛的补处,他要补佛之处。比如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涅槃之后,谁会顶替佛的位置,弥勒佛去顶替他。弥勒菩萨补这个处,成为贤劫第五佛。从一个角度讲,上师是佛的补处,实际意义上也是和佛的本体无二无别。
“如海妙法之源泉”,从法的功德来讲,如大海一般妙法的源泉也是上师。因为上师是佛的缘故,证悟佛果以后,会诠讲妙法。或者说上师就是佛,尤其针对我们宣讲如海一般众多的妙法。这个源泉来自于殊胜上师。如海妙法之源泉代表法,也是法的本体。
“如海僧众之君主”,僧众主要是修行的助伴。一切僧众当中的君主就是殊胜的上师,上师具足了佛法僧的殊胜功德。具有三宝功德的大恩上师,请您垂念我,给我做加持。
我们学习这篇祈祷文的时候,把前面所讲的要点记清楚之后,如理如实地去祈祷,就可以获得加持。以上主要是从上师和佛一样的功德方面去祈祷。后面部分主要是藏地一些教派的教主、大成就者,他们的功德与上师无二无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做祈请。
这节课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