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第1课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来学习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注释,就是上师欢喜之教言论,那么首先我们要了知中观庄严论他具有很殊胜的一种特点,那一般佛法的当中也有这个,就是龙树菩萨他也是可以说是宣讲这个中观的道理,般若经当中直接的意义,是讲这个殊胜的空性,这个间接隐蔽的意义是讲现证,现观的这样一种次第,那么现在我们所安立所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是讲怎么样直接安立,般若经当中所宣讲的这个空性的含义,那么空性的含义呢龙树菩萨就说对于般若经做了解释,就说是造了中论等等这样一种殊胜论典,那么这个中观六论呢我们知道是宣讲自空含义殊胜的这样一种注释,那么在龙树菩萨造了这样一种殊胜的中观论之后呢,也是有这样一种自续派的观点还有应成派的观点,或者就是有的时候安立这样一种中观还有唯识不同的祖 有不同这样的讲解,侧面,那么就说中观庄严论的这部论典,静命菩萨造这个中观庄严论呢实际上就说名言谛当中他都是通过唯识的道理来进行观察的,在胜义谛当中是通过空性中观的道理进行安立的,那么就说这样的安立实际上对于我们了知万法的这样一种意义,或者说趣入万法实相有很大帮助,因为如果能够通过名言的道理了知一切万法唯识的话,实际上非常接近于名言实相,名言当中呢实际上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现,都是唯识的本体,唯识的自性,那么如果能够了知一切万法都是唯识的这个本体的话,就能够帮助我们打破对外境的执着,因为一切既然是唯识所现唯心所现的缘故呢当然就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外境,可以帮助我们打破外境的执着,然后打破外境的执着之后呢,了知一切唯识,如果能够进一步的通过中观的证理观察的抉择就能 趣入于真实的实相,一切万法空性的道理,那么在这个空性的道理当中呢当然真正的空性有很多分类,有很多的本体,但是在安立的时候在观察的时候呢,那么在讲解的方式上面,有些呢是侧重于宣讲单空的,有些是侧重于宣讲大空性的,所以说对于这样一种宣说的不同的侧面,安立了这个自续派和应成派,那么在中观庄严论当中呢我们就知道他的特点,广大的部分是宣讲这个无实有的空性,比较接近于自续派,然后后面也是在自续派 的基础上也是安立了这样一种应成派的一切不住的这样一种,不住一切双运不二这样一种观点,所以说我们呢就知道这个中观庄严论呢既宣讲了唯识的窍诀,也宣讲了中观空性的窍诀,在宣讲的这样一种方式上面呢是,首先是单空,再就是离戏空,所以说如果我们把中观庄严论这个主线,把他的这样一种纲要,这样一做观察的意思归纳的时候呢,我们就知道了,首先是唯实,然后是单空,然后是离戏空,通过这个方面我们就知道通过这样一种心识怎样趣入实相的这样一种殊胜的道理,完全就已阐述来了,所以说我们呢要知道中观庄严论他的这样一种宣讲方式是这样,实际上我们呢在修学的时候也是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方便趣入,也是说中观庄严论当中静命菩萨已经把我们趣入实相的这样一种,第一站是什么?第二站是什么?第三站是什么?把这样一 几个大的问题已经给我们说出来了,那么我们呢就要去体会,我们就要去相应作者他这样一种意趣,慢慢慢慢去趣入,比如说我们首先要了知一切万法唯识,然后要打破唯识的执着安住空性然后再把这样一种空性,就说执着也要打破,安住在这样一种离戏空的证悟当中,啊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中观庄严论的一种次第,或者说依止他的主要纲要的方式都要了知的,那么所以说中观庄严论呢他是非常殊胜的名言谛当中呢通过唯实的,胜义谛当中通过中观,这个方面也是在讲中观的时候有不同的安立方式,其中静命论师他安立这样一种中观庄严论之道,也是称之为第三种安立名言的方式,因为有些时候是通过经部的安立,经部的观点来安立这样一种世俗谛的,有些时候是通过一般的世间的观点来安立的世俗谛的,那么就说是静命论师是通过唯识的观点安 世俗谛,这方面也是非常殊胜的,不共之处。那么首先介绍解释中观庄严论他是这样一种特点,还有呢就是我们要学习中观庄严论应该怎么样去相合于造论者他的安排的次第,慢慢慢慢地趣入,来通过首先是通过闻思来了知生起定解,然后是通过这样修唯识修单空利益当中产生到中观的这样一种境界最后呢,这样一种共同证悟圆满之后就可以成就佛果,直到最后完全可以成就无学的这样一种佛道。那么就说在讲中观庄严论之前,我们呢 首先也是介绍一下中观庄严论的这样一种题目,中观庄严论当中当然后面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对于中观庄严论这方面几个都是做了解释的,现在我们可以说在学习这个论典之初呢是简单解释一下,因为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当中有很多问题首先是需要了知的,首先是中观,那么就说什么是中观呢,麦彭仁波切他的意思很明显,他就说不落一切边的名称就叫做中观,就说一切边都不落,那么不管是平常我们呢讲常也好,断也好,还是说有也好无也好,实际上所有的边都不住呢这个叫做中观的名称,中观也分了很多部分,有的时候是讲他的本基,讲到本基中观的时候我们就说不管一切众生证悟不证悟,了知不了知一切万法的实相本来就是这样一种空性的,一切万法的实相本来就是空性,实际上就是以前我们提到过一切众生每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空性当 ,每天生活在实相当中但是每天都没有发现这样一种问题,这个方面就说我们一般的众生不能够发觉的,不能够发现的,这样一种道理就叫做基,那么就是说这个基呢是完全的一种无自性,完全的空性,这样一种空性,了知这样一种基就叫做基中观,就是我们了知一切万法的本基就是这样一种无自性的,就是这样一种空性,那么第二步就是讲道中观,道中观就是我们了知了基之后呢,要和这样一种基中观相应,要切合于这样一种基中观,那么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修道,就是我们了知了正见了知了这样一种基中观的正见之后呢,慢慢去安住他,或者为了修持为了安住基中观呢,我们积累资粮我祈祷,像这样都是称为道中观,那么也就是说我们慢慢慢慢要把这样一种心和这样一种本基呀去融合,慢慢自己的心要现前部分的这样一种基中观的道理,这方 就叫做道中观,那么后面有一个果中观,那么这个果中观就说是当这个本基全体显露的时候,这个方面就是果,那么就是一方面是本基全体显露了,也就是说本基当中怎么样万法的实相,当修行达到圆满的时候呢这样殊胜的果他就完全的呈现出来了,这样一种圆满的空性呈现出来了,当圆满的空性呈现出来的时候一方面是他的这个殊胜的空性完全已经证悟了,一方面就说证悟空性的时候他的世俗这一部分,他的这个显现这部分该圆满的 也全部圆满了,比如说佛陀的色身哪,佛陀的这样一种殊胜的智慧呀,这个方面是通过证悟空性的时候完全在同一时间当中圆满的,这方面就叫做基道果,中观的这个意思,那么基道果中观的意思实际上对我们呢修行,完全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说我们学习中观也就是为了了知万法的实相,修行中观也就是为了现前本来的实相,所以说我们就知道了一切万法都是这样的,我们呢现在要去学中观还有很多众生无始以来都漂泊在轮回当中,不了知这个道理,我们呢也要让他们呢去了知,要让他们呢去证悟,这方面也就是我们要学习中观的殊胜的必要性,那么当然要知道中观他有的时候就讲这个观字呀,这个观有的时候他就解释成观察,一种理智,一种理智的观察,有的时候这个观就是胜观的意思,就是胜观的意思有时是观察的意思,那么如果是观察的话 就观察中道意,这个中就是中道的意思,前面我们呢讲到了不住一切边这个称之为中,那么不住一切边称之为中,就是说通过殊胜正理来观察这样一种中道意,这方面就叫做中观,或者就是说对于这样一种中道意,通过这样一种殊胜智慧去现前这个观就是通过殊胜的胜观,去打破一切的实执,这个方面就是中观的含义了,也就是中观的含义,所以说所谓的中观含义呢我们呢说在抉择见的时候呢,必须要通过殊胜的正理去观察中道的含义,那么就是说在修道的时候,我们也是对中道的含义,相续当中的智慧逐渐逐渐去证悟他,产生这样一种胜观智,这个方面也就是一种中观论,最后圆满现前的时候这个方面也是有中观的含义。那么对于这样一种中观的含义,我们就知道中观讲的是一种空性,那么要学习这样一种中观,必须要了知空性的意思,如果 了知空性的意思就没有办法真正趋入中观的含义。所以说我们大概要了知一下中观到底在讲什么,中观所讲的意思对我们的修行到底有起了一种什么样帮助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了知的。需要了知之后,我们就知道空性实际上含义是这样的,了知趋入空性之后对我们遣除人执,法执,然后就说是消灭烦恼障,所知障,最后现前空性,实相的意义是非常有必要性的。那么实际上这样一种所谓的中观,下面都在讲这个含义,我们在最初的时 候简单做过介绍,有的时候实际上所讲这样一种中观空性的意思他就说一切万法在名言谛当中他是可以有它的显现,因为名言谛中的一切万法必定都是因缘和合,都是通过因缘和合之后如是显现出来的。这个方面尤其是一般的凡夫人面前,这样一种现相,这样现相的作用完全是存在的,完全是不灭的。但是他正在显现的时候,它的实质,他的本相是不是像它所显现的这样一种物质一样真正存在呢?实际上通过真正的中观正理观察的时候,虽然显现,但是显现的时候本体完全就是不存在,实有的。实际上这样一种亦空亦现,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从某种层次上讲叫空性,这就是空性。所以说有时候了知了空性,如果没有真正去系统学习般若和中观,空性就会被我们误解成什么都不存在,瓶子里没有水,房子里没有人这个就叫空,当然这个也叫空,但这 不是空性的空,不是中观的空。中观的空是说真正显现的时候他是无自性,无自性当中完全可以显现的,这样的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这个方面是一种空性。所以我们要学习空性,要修行空性,首先要准确地认定空性的含义。至少现在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了知的话,至少我们要确立一种观念,就是说所谓的空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这样一种空呢,完全是落在了有无当中的无,这个不是真正的无,这个不是离开戏论的无,这个方面是戏论当中有无的无,所以他并不是真正空性的含义。那么就是说大概就了知,宣讲一下中观,当然如果现在没有听清楚也不要紧,后面我们要通过颂词,通过他的注释慢慢展开去学习,那个时候慢慢就可以了知所谓他的空性的准确含义了。完全就是不存在,实有的。实际上这样一种亦空亦现,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从某种层次上讲叫空性,这就是空性。所以说有时候了知了空性,如果没有真正去系统学习般若和中观,空性就会被我们误解成什么都不存在,瓶子里没有水,房子里没有人这个就叫空,当然这个也叫空,但这个不是空性的空,不是中观的空。中观的空是说真正显现的时候他是无自性,无自性当中完全可以显现的,这样的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这个方面是一种空性。所以我们要学习空性,要修行空性,首先要准确地认定空性的含义。至少现在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了知的话,至少我们要确立一种观念,就是说所谓的空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这样一种空呢,完全是落在了有无当中的无,这个不是真正的无,这个不是离开戏论的无 这个方面是戏论当中有无的无,所以他并不是真正空性的含义。那么就是说大概就了知,宣讲一下中观,当然如果现在没有听清楚也不要紧,后面我们要通过颂词,通过他的注释慢慢展开去学习,那个时候慢慢就可以了知所谓他的空性的准确含义了。完全就是不存在,实有的。实际上这样一种亦空亦现,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从某种层次上讲叫空性,这就是空性。所以说有时候了知了空性,如果没有真正去系统学习般若和中观,空性就会被我们误解成什么都不存在,瓶子里没有水,房子里没有人这个就叫空,当然这个也叫空,但这个不是空性的空,不是中观的空。中观的空是说真正显现的时候他是无自性,无自性当中完全可以显现的,这样的现而空空而现的道理这个方面是一种空性。所以我们要学习空性,要修行空性,首先要准确地认定空性的含义。至少现在如果我们现在还没有了知的话,至少我们要确立一种观念,就是说所谓的空并不是什么都不存在,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这种什么都不存在什么都没有的这样一种空呢,完全是落在了有无当中的无,这个不是真正的无,这个不是离开戏论的无 这个方面是戏论当中有无的无,所以他并不是真正空性的含义。那么就是说大概就了知,宣讲一下中观,当然如果现在没有听清楚也不要紧,后面我们要通过颂词,通过他的注释慢慢展开去学习,那个时候慢慢就可以了知所谓他的空性的准确含义了。

下面我们讲学习中观对我们修道到底有什么帮助?有些时候一般的人容易把中观当成一种纯学术、把这样一种中观的空性当成纯理论东西,觉得我要去研究,研究之后写篇论文,然后这个课题就算圆满了。但实际上对于中观的弟子来讲,对于佛弟子来讲那并不是你要了知中观大概的意思,然后写一篇论文就完事了,并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中观并不是一种所谓的和一般的宗教含义完全不一样,并不是一种所谓学术的东西,也不是完全的哲学的东西。那么中观到底是什么?前面我们讲了,中观就是万法的实相。这个和所谓的这样一种很多的观点,学术问题,还有很多宗派啊完全是不相同的,因为它就是讲一切万法是如何存在的,它所介绍的东西完全是一切万法的本质,只不过这样的本质一般的众生心太粗,智慧太粗大,没有办法去了知,没有办法现证。所以说像中观师所讲的东西完全和我们是有关的,而且我们本来就存在于空性当中,没有离开中观而单独存在的,所以我们现在学习这个对我们来讲,我们的本基到底是什么?我们的本性是什么?我们从无始轮回到现在,发现没有发现我们到底的本质是什么?实际上完全是没有发现的。

有些在很多修行者学佛的过程中,或者一般的世间人他都会有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怀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虽然有的时候会观察,有的时候世间的人会说你这样去想没有用,你这样是完全没有必要,有的是把它当成哲学。当然可以作为哲学去分析,但实际意义上对我所产生疑惑,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从哪里来的?我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从这个方面如果说作为一个突破口趋入的话就会发现它的实相。实际上我根本从来就不存在,我是根本就没有的东西,我就是一种空性的东西,像这样只是一种假象而已,哦这样慢慢趋入的时候会发现所谓的人我,所谓的法我,所谓我们执著的东西,我们这样起心动念啊,它的实相是什么的?它的实相就是无自性的本体。通过这个方式慢慢趋入就能够了知、发现我们本来就没有离开过实相的,就像黄昏的时候的这条花蛇,那么这个花蛇呢,实际上,我们就说认为是一条蛇,实际上它正在显现为所谓蛇的时候,没有离开过绳子,它本来就是一条绳子而已。只不过我们看花眼,把花绳看成花蛇,通过这个比喻可以了知,它正在现在显现蛇的时候可以显现很长时间,但是正在显现蛇的当下,他有没有离开过它的实相呢?它的实相是什么?它的实相就是这条绳子,它实际上只是一条绳子而已。它怎么样显现它的迷乱都没有离开它的本质,所以说众生也是一样,我们众生在轮回当中漂流,有的时候在地狱,有的时候在天堂,有的时候感受这样那样的痛苦,实际上正在感受痛苦的时候没有离开过空性,没有离开过佛性,没有离开过如来藏,所以这样我们就知道,实际上我们要抉择它,我们要发现这个现相背后的这种实质,那么就要来学习中观。

那实际上就是很可惜的,就像这样的话一直在实相中却不了知,现在终于善根成熟了,现在可以接触到宣讲我自己身心这个现象本质的教法,这种教法就叫做般若,这种教法就叫做中观。所以我们就知道中观空性他是解释每一个众生的身体和心的表相、理念的实质,这种实相,那么这样一种的教法我们说是重不重要?这样的教法殊不殊胜?不言而喻了。实际上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其它的知识都是在表相上去翻来覆去去研究啊等等,实际上很多表相中的东西知道也可以不知道也可以,但最关键的问题就说一切万法的实相、空性必须要掌握。掌握之后我们就是可以趋入去修行。

实际上我们众生流转轮回就因为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来源是什么呢?就是因为不了知万法的实相,会产生所谓的我,我存在,法,法存在。通过人执就会产生烦恼障,通过法执就会产生所知障。像这样有了烦恼障和所知障,众生就流转轮回无法解脱了。现在我们要通过认知万法实相而了知没有人我、没有法我,通过了知没有人我法我,人我法我是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基,如果人我执和法我执一旦通过修行中观,现证空性之后,证悟了无我,这样烦恼障和所知障慢慢跟随就消亡了。如果没有烦恼障的话,众生就不会在轮回当中流转;如果没有所知障众生就会现前佛果,所以我们就知道空性对于遣除人执、法执、遣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就是一个直接的对治。如果没有这样的空性,根本就没有办法去把人执法执打破,没有办法真正去消尽烦恼障所知障。所以说这个在后面的论典当中,全知麦彭仁波切会通过很多的比喻、通过很多的理证、教证让我们去抉择,学习中观的殊胜的必要性,这就是有这么大的必要。所以说和我们的修行是完全密不可分的。我们学习佛法,不管怎么样,不管学习哪个宗派,反正最后你如果要真正去现证法性的话,那离不开这个教法,完全离不开这个教法。所以有的时候,初学这个教法的时候觉得这个空性非常非常抽象,因为毕竟这样一种空性看也看不到,抓也抓不住,就不像外面的柱子,瓶子,我们身体的状态可以感受、看到、听到。空性的教法是非常抽象,在显现的时候无自性,无自性是怎么无自性呢?

这种所谓的无自性,这种所谓的空还不是我们脑海当中的空,这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超出我们的思维了。的确,中观他就是超越我们思维的一种东西。为什么呢?一切我们能够见闻、依触的东西都叫世俗,它还不是一切万法的实相,只是一切万法的表相。不是一切万法的实相,这个实相不是我们的眼根,不是我们的心识能够去观察的到的,能够真正有直接体验的。这样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觉得不可捉摸,因为这个空也不是我们的心识能够了知的空,在很多教言中讲,在我们心识中认为的有这个是错的,一切万法的有不是这种有。我们脑海当中所显现的空这个是错的,一切万法的空不是这种空。到底怎么样是有怎么样是空呢?实际上是打破所谓我们第六意识面前有的概念,打破空的概念,一切不执著的境界稍微靠近空性。就是说我们在第六意识当中可以去观察现,现也是无自性,空也是无自性,这个时候有现空无二的正见产生。这种现空无二的正见到底是怎么样的?如果是从它的方便来讲,它是趋入空性的一种阶梯,我们的心识最初就能够只能够缘到这个位置,现也没有,空也没有,这种空的状态。但实际上真正按照中观的精华来看,通过真正的实相来讲的时候,只要你的心是有所缘的都不是真正的空性。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做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呢?就是把内心当中所谓的分别念熄灭掉,所谓的有和无的分别念熄灭掉,这个时候只能通过智慧去现证,如果你是一直还在用心识去观察,还在用心识去修空性,那就还不是真正的空性。什么时候修空性的心泯灭了,虽然心泯灭了,但是智慧能够真正去体验离开言说的这样一种空性,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空性。真正的空性绝对是离开一切言说,离开一切思维的,这是空性的含义。所以说空性非常非常深奥,之所以深奥的原因,不是一般的凡夫人任何时候能够通过心识去辨别的。一个人再聪明,一个人再有智慧都没有办法通过分别心去缘空性,这个方面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空性比较深奥的原因也就是在这个地方。

哪怕修到了加行道,到了四谛法位了,这个时候离空性已经非常近了,已经是凡夫当位中,果位,四谛法位是已经最接近圣者位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没有证悟空性,这个时候的心都是世俗,都不是真正的胜义。所以说什么时候把执著的心泯灭掉了,证悟它的空性,它的法性现前的时候之后才是证悟了空性。这样一种空性讲菩萨入根本慧论的境界,空性讲一切万法的实相,因此说是非常深奥的。但是这种深奥,并不代表我们永远无法现证,不是这样的。通过这样的修学,把我们粗大的分别心寂灭、再寂灭,最后无可寂灭的时候,完全它的本性、空性、实相显现的时候可以说是证悟空性。

所以我们一再在宣讲佛法当中,修学从一个层次来讲,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念逐渐逐渐熄灭的过程,所以说修出离心也是一种熄灭,修菩提心也是一种熄灭,修空性还是一种熄灭,他都是在熄灭一种分别心。最初的熄灭,比如修出离心是把粗大的执著,把我们对世间八法、轮回很粗大的分别抛弃掉,让你抛弃世间八法,放下今生的执著。如果能够做到,在修道过程中,道次第的修道中,很大的一块执著就放下了。我们就看一个修行者,一个心相续中生起出离心的人,和完全没有修出离心的世间人,他们的内心当中所执著的物体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没有修出离心的人对财富、金钱,很多名誉、地位的执著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他的分别心也是非常粗猛的,而一个相续当中调柔的,生起出离心的人这些执著是完全不存在的,他有执著,还有对修道的执著,还有对度化众生的执著,但是很粗大的轮回这些世间八法的执著在他的相续中没有了,他的执著抛掉一部分后,他离实相,为什么说生起了出离心就离解脱近了一步,为什么呢?实际上从抛弃执著的角度讲,执著越少就越靠近实相,第一步他做到了,所以从修道的角度讲必须要产生这样一种;第二步菩提心也是抛弃,抛弃什么呢?很大一块我要成佛,我要得到成就,我一个人要怎么样这种自私自利的作意通过菩提心完全可以抛弃。我们就说一个修了菩提心的人对于自我的执著非常微弱,一个修了菩提心的人和一个没有修菩提心的人站在一起再做个比较,就会发现没有修菩提心的人、内心当中没有产生菩提心的人内心中的执著还是很大的。是什么执著呢?就像上师经常批评我们一样,老是想到我要成就,我要成佛,我要怎么怎么样,当然比世间上的人的执著要好一些,毕竟是想要成佛。但是修菩提心的人讲他没有这个方面的执著,他都是怎么样利益有情,他的心都完全对一切众生已经敞开了,所以说他的执著更微细,自私自利这一大块的执著没有了,就是想怎么样去利益有情,所以修了菩提心后执著又少了一部分,执著又少了一部分之后又靠近实相了一部分,再往下就开始修空性了。开始修空性后,对一切的显现的法,一切众生也好,佛果也好,一切能够见闻接触的东西完全了知是空性的。所以说如果能够修到这一步的话,内心当中可以抓的,你的心可以抓的,可以执著的东西就通过这样空性就抛掉了。

这个方面修佛法当中,他不是在一步一步累积。当然从一个侧面来讲,积累资粮好像似乎是在一步一步累积什么东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修佛就是抛掉东西,抛弃执著,前面我们通过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三步来分析就是这样的。当你修空性时内心能够安住在一切无所缘的进步【27:29】,安住在一切无所缘的进步的时候,实际上什么都不执著,真正他就从道理上面完全了知,胜观上了知一切不执著,这个时候最靠近空性,最靠近实相就是这一点。当然如果还要更快来一下的话,就是密宗的窍决了。让你把空性的执著都打破掉,这个时候空性的执著也没有了,显现的执著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实相一下子就迸发出来,通过修密法一下子就能够把内心当中的实相一下子现见了。这个时候是什么状态呢?什么分别心都没有,一切世间众生的分别心全部熄灭这个就叫做证悟空性。证悟空性就是这样,不是说现在通过我现在的分别心去证悟一个空性,哪天终于发现了,终于把空性抓到了,没有这样一种能取所取的,实际上真正证悟空性代表所有的分别心寂灭,所有的所谓的我的观念完全死亡,这个就叫做证悟空性。所以没有一个我最后证悟这种说法,所谓的证悟空性就是我、自我的终极死亡的阶段,一切分别心完全熄灭的阶段这个时候就叫做证悟空性。所以我们发现,要去掉执著,修空性就是打破执著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没有比空性理论更直接地让我们能够放弃的东西。所以我们知道,通过这样的方法分析之后,我们就是要熄灭熄灭再熄灭,就是把分别心逐渐逐渐从粗到细,从细到无。所以说真正修空性的时候为什么要放弃,要怎么样去安住,要安住空性,实际上把修空性的主要的主线抓到了,把它的核心东西抓到了,这个时候再去用功,你就知道怎么样去用功。否则如果你没有把最主要的东西抓住,我修佛法到底在干什么,我修菩提心,我修空性,空性对我的修法到底起了什么样的帮助,如果这样的问题抓不到的话,学习很长时间实际上还是要走一点弯路的。当然有的时候弯路是必不可少的,真正来讲,对每个众生来讲,没有一个最直接的东西,即便上师把最直接的东西告诉我们,我们都要去走弯路,我们还是要走弯路。为什么?这个直接的东西,上师说修完之后说这个是最直接的。但是我们在去体验的时候,我们的心去体验这个法的时候,还要把法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行,所以这个也是自我摸索的道路,还是要去体验。所以为什么说有的时候在抉择见的时候要抉择见。

然后上师现在再再提醒,你要打坐,你一定要打坐,你一定要去体验那个佛法。如果不体验佛法,讲了这么多东西都是上师的。上师把这个东西讲给我们了,还是上师的,这个法还没有变成我们的。要想变成我们的,必须要通过闻思去抉择它的正见,然后通过打坐去体验它。像这样的话,我们修中观同样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修习中观相应的,实际上,中观一相应,它实际上就是寂灭我执相应,和寂灭我执相应,就是和无自性、不执著相应。所以说,真正中观能够相应的人,相续当中粗大的烦恼绝对不可能有。一方面说我中观学得好,我中观修得好,空性修得好,一方面你的执著还很严重,绝无是处,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出现的。中观就是直接对治这样一种烦恼,直接对治我执的东西,所以说我们现在学了很长时间的空性,烦恼还很粗重,就说明还没有和空性真正地去结上一个殊胜的缘,还没有真正跟空性去相应。所以空性是最直接的教义了,如果我们能够体会的到,这个就是最殊胜的窍诀;如果体会不到,我们就会不负责任地说,这是一个纯理论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就应该找一个怎么怎么其他一个更圆满的东西。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的。你修密法最后会发现,没有空性的基础,没有中观的基础,根本没办法去真正掌握密宗精要。因为密宗的精要就是在空性的基础上才能够真的去修持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这样一种空性,对于我们修行来讲,密不可分。的的确确,我们现在有机会来讲闻,这样一种中观的空性的时候,一定要下很大的工夫,因为这个就是最关键的,能够寂灭我们烦恼的就是空性。实际上,我们学习过中观的人,以前闻思班学习过空性的人,他会有一种想法,就是这个空性,这个中观不复杂。中观不复杂,实际上我们说中观不复杂,有时我们说中观好理解,只不过是它的词句上面,我们觉得似乎好理解而已。那么它的意义是不是好理解呢?这个意义非常非常的深,真的是非常深。我们学习中观一遍又一遍,学习下来的时候,这个空性怎么还没探到底呢?好像还没有把空性的底探到。如果是学《俱舍》啊,如果是学《因明》啊,你只要好好学,比较聪明,下份工夫,你就能探到它的底,“噢,就这样一种俱舍的意思,就在这儿就已经终结了,完全我能掌握了。”“因明的理论就这儿就掌握了。”像这样的世间的东西,它有一个底可以探。中观无底可探。我们越学越觉得深奥,越学越觉得深奥,老是觉得,我的脚踩不到它的地面,是什么原因呢?噢,实际上就像前面分析的一样,所谓的中观的意思,它讲的是菩萨根本慧定境界,它讲的是实相,分别意识永远探不了它的底的,分别心永远探不了它的底。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方面觉得中观词句简单,但它的意义老是抓不住,老是觉得我把这中观怎么就用不上呢,在修行上用不上呢。实际上,它有它相应的地方,它有它不共的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中观肯定是圣者根本慧定境界,只有根本慧定才能去现证它。只有根本慧定才能去现证它,所以我们要再再地学习,再再去体验空性这样一种殊胜的意义,再再去修学它的殊胜意义。为了证悟空性,必须要积累很多资粮,再再地做祈祷呀,再再地学习呀,像这样才能真正去,我们说学习很多年之后呢,在分别心面前,可以比较准确地认清楚它的相,比较准确地认知空性的相是什么。就是说世俗谛当中和胜义当中,它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稍微比较准确地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还要去磨合,还要去磨合,很多相续中对二谛的疑惑,慢慢慢慢都要遣除掉。最后就说产生一个非常清净的正见,在这个清净的正见上,才可以说真正地起修。如果真正把中观的精华掌握到了,那么很多就说如来藏光明也好,还有密宗也好,像这样的话都可以有一个比较殊胜的修行的基础了。这方面我们就讲到了这样一种中观,实际上呢它功德很大,一方面不是非常容易掌握到它这样一种奥义,我们讲这个意思就是说,有些道友已经学习过,当然每个众生的根性,每个道友的根性是不相同的,我也不敢说你还没有真正地探到底,谁敢说呢?又看不到别人的相续,看不到别人的心,不敢说。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也好,对于大部分人也好,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中观简单,只不过就是词句上,你学多了,就是词句上推过去,推过来,推理稍微掌握一点之后呢,觉得这个简单而已。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际上,它这样一种意义,的确是我们分别心没办法去完全掌握的。所以我们就要通过另外一种学习态度,更加恭敬的学习态度来接触空性,来接触中观。什么时候你证悟了,什么时候才说你懂了中观。没证悟中观之前,都没办法说我们懂了中观了。所以要么还没懂中观,像这样的中观是非常非常深奥的。这个方面就是中观的,般若的一个大概的意思。有的时候把这个意思作一个表述会有点帮助的。还有就是讲“庄严”。这个庄严实际在《经庄严论》当中,麦彭仁波切也有注释提到,在后面的注释中也提到了,庄严有三种庄严,一个叫自性庄严,一个叫美化庄严,一个叫作开显庄严。那么这个方面就是说,庄严的意思有自性,还有一个是美化,然后还有一种是开显,有三种意思。所谓的自性庄严就是说,它的本性就是非常善妙的,它的本性就是非常善妙的。这个是讲什么呢?就是一切万法的实相,它的本性,本身就是一种庄严,这就是自性庄严。你不需要通过词句,也不需要通过什么,反正它自性就是庄严的。打比喻讲,就像一个美男子,长得非常漂亮,他的本性就长得漂亮,他的身材也好,他的容貌也好,都长得很好,这叫作自性庄严。第二个叫作美化庄严。美化庄严就是说对这个自性庄严的东西,通过词句去阐释它。比如前面这样一种自性庄严,我们就可以理解成学习基中观嘛,就是本来的实相,它本来就是这样的现空无二。后面这个美化庄严呢,通过很多词句去描绘,通过很多词句去描绘它,像这样就是一种美化庄严。打比喻讲,就是前面那个美男子,他又戴上了很殊胜的饰物,戴上很好看的帽子,戴上很好看的项链,穿上很漂亮的衣服,美上加美。像这样就说,它对本体这样一种美化的作用,这个叫美化庄严。所以对于很多基中观的意思,通过很多教证、理证,通过很多比喻,像这样就是对它这样一种所诠义呢有一种美化。第三个就是开显,开显庄严。开显庄严就是说,他一方面长得好,一方面又穿了饰物,就说中观的空性来讲,本来它就非常殊胜,再加上它的文字,那这样一种文字,比如《般若经》,《般若经》就是这样一种通过文字来了知所诠义的,那要把《般若经》当中空性的意思,要把它开显出来,这个叫开显庄严。比如说《中观庄严论》,《中观庄严论》它就属于开显庄严。它就把这样一种空性的含义,把般若,把这样一种中观的意思开显出来,让大家更清楚地了知,这个方面就是一种庄严。比如说《现观庄严论》《经庄严论》《中观庄严论》,它这个庄严都有这样一种含义的。所以这个庄严有美化的意思,有开显的意思。打比喻讲呢,就像刚才那个人,他也长得好看,又穿了饰物,那怎么样开显出来呢?你站在镜子面前一看,“噢,这么好看。”像这样,自己就对这样一种自性呀,或者对美化庄严就能完完全全了知,产生欢喜心,产生很大的欢喜,这个镜子就是开显。镜子就是能开显这样一种殊胜、美妙的容貌的这样一种物品,这个叫作开显。所以我们对中观的意思能够产生极大的欢喜心,就通过这样一种论典,通过《中观庄严论》来开显,最后就对这样一种中观产生极大的高兴,极大的欢喜心:“噢,原来一切万法的实相是这样的。”像这样就会产生非常殊胜这样一种欢喜。我们学了《中观庄严论》以后,和前面的比喻再进一步对照的话,我们本体,每一个众生的本体就是实相,没有离开实相,所以中观不在外面。中观不是在外面哪一个山头上,你找到了,出来报告你证悟了。所以说,所谓的实相,它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我们的身体在走动的时候,我们心在思维的时候,它就是一种自性庄严,它的实相就是一种现空无二的光明。噢,这个通过学习中观了知了,它的实相是这样的。然后,我们通过词句再去观察,通过推理的方式去观察我的身体,身体无自性,我的心,心无自性。通过这方面去再再地观察,通过文字去观察,然后通过《中观庄严论》名言当中唯识的,胜义当中空性的,通过这个方面来开显它,最后我们就知道了,我们现在正在起心动念的时候,没有离开实相,所以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有恐怖了。为什么不会再恐怖了呢?因为我们恐怖的根源,为什么会恐怖?恐怖的来源主要是无知,无知才会恐怖,如果就是你了知他的东西为什么还会恐怖呢?就像我们在黄昏的时候看到一条花蛇,就因为他无知我不知道它是绳子我才会恐怖,我才会对这个蛇产生很大的恐怖。那么如果我发现它不过是一条绳子而已,这个时候我就不会再恐怖了,所以说为什么我们会在轮回当中会恐怖呢?有的时候就是再就是说没学习佛法之前,世间上的人很恐怖,恐怖失去亲人,恐怖失去这样一种财物,恐怖死亡,修行人恐怖害怕我戒律守不好,害怕我的禅定修不好,恐怖就说我的破戒,恐怖就说我怎么怎么样,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或那样恐怖?就是不知道一切万法的实相是怎么样的!如果就是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实相就没有恐怖的基了,啊就把一切万法的东西看的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器世界上的东西在显现的时候它的实相是怎么样的?我们把他的本相看清楚了为什么还要恐怖呢?绝对不会恐怖的!所以说我们在学习这个,在念这部心经的时候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无有挂碍,那这个意思完全是般若完全是空性,他能够给我们带来殊胜的实效,所以我们学习空性之后呢就对一切万法实相的看清楚,看清楚了就不会再恐怖了。啊就不会再恐怖了。所以说以前我们在没学空性之前呢,我们对这个恐怖对那个恐怖,老是有一种恐怖的情绪,多多少少都会有,但如果你真正的把这个空性的意义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能够显现出来,啊这个时候就不会再有恐怖,啊就不会再有恐怖了,就说你的这个身体,身体好也好,身体不好也好,那么在我们以前的时候,我就会担心我的身体开始衰老了,我的额头上的皱纹开始多了起来,像这样的话我的牙齿开始松了,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恐怖了,或者就是我的心里你看我的心又产生烦恼了,我又产生了一个贪心,又产生一个嗔心,这都会产生一种恐怖,但是如果你了知空性之后,噢你就会从这样一种当中你就会了知产生这个贪心你马上安住他的空性,马上认知他的空性,产生一个嗔心你马上认知他的空性,这个时候就是不是一个就说一种恐怖了,这个时候你就想怎么样会主动去了知它的实相,这个时候就会不会再有真正的恐怖,所以说如果能够了知的时候,粗大的恐怖就会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对治掉了,当然,这样一种比较微细的一种恐怖通过证悟空性是完全能够遣除,因为对于实相有完全现见的缘故,所以像这样一种中观庄严论如果学习之后呢,一旦反观内心,如果能够活用,能够活学能够活用,如果对于空性能够掌握了,你就时时的观察,啊你起心动念,走路的时候,坐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起心动念的时候都能够以空性来实行的话,啊实际上每天都生活在这样的实相当中,每天活在当下,实际上就不会有这样一种很多这样一种不必要的恐怖,啊不必要的恐怖根本不会产生的,这个方面就是说我们能够必须要了知的,庄严对我们修行来讲的。反观自身的时候也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下面就是这个 ,论呢就是当然知道改救的两个作用,作用呢就是改造,论典呢殊胜论典,真正的论典必须有两个功用,一个是改一个是救。改是什么,改就是改造的意思,我们现在相续当中充满了烦恼,充满了三毒,我们就要把这个烦恼三毒改造成三学,把这个贪嗔痴改造成戒定慧,论典他就有这个力量,就能够把我们这样一种三毒改造成三学,我们就是说这样一种论典只有佛法才有,其他的论典没有这样功效,没有办法把我们贪嗔痴改造成戒定慧,所以我们就看世间上这个论或者那个论,学完之后看看之后自己内心当中,要不然产生贪心,要不然产生愚痴心,产生邪见无明,这个方面不是殊胜论,啊不是殊胜论,真正的殊胜论,佛教中的殊胜论典肯定有一个功效把你的三毒改造成三学的,这个叫改。救呢就是救护,那么这个论典他能够帮助你,能够把你从轮回当中救度出来,能够把你从轮回救度出来,这个方面就是救护的意思,这个方面就是总的论典的含义,如果把这样一种改救的改造和救护放在中观庄严论当中,他也有他不共的他自己的改和救,那么自己的改是改造什么呢?我们内心当中人我执法我执通过学习中观庄严论完全能够改造,改造成二我空,以前是二我执,现在是通过学习空性之后呢改造成二我空,这个方面就是这个论典当中他不共的东西,说总的论他有改救,把三毒改成三学,那么就说每个不共的论典他对于改比如说入行论,他的改是什么呢?就把我们自私自利的作意改造成利他的菩提心,这是他不共的,那么就是说中观庄严论能够帮助我们把这样一种认为外面存在实有东西,把这样一种心态改造成唯识,把就说一切人我和法我改造成二空,啊这个就是他的改。啊这就是他的改造的意思。就呢当然就说我们学习空性决定能够让我们从这样一种执著当中救度出来,把我们从烦恼障所知障这样深渊当中救度出来,这个方面就是他的这个论典当中所谓论典的含义,那么就是中观庄严论注释,这个庄严论我们知道是静命菩萨所造的,他下面要讲的传记,那么他下面讲的这个中观庄严论的注释,他的标题是让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论,文殊上师欢喜的教言论,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文殊上师是讲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师蒋阳钦则旺波,因他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当时也是很著名的是在那段时间当中有很著名的三位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一个就是蒋阳钦则旺波,一个就是贡则仁波切,一个就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大家平时就是说三个文殊怙主,三大文殊怙主就是这样讲的,所以说文殊上师是指麦彭仁波切他的根本上师蒋阳钦则旺波,欢喜的教言论,当时是在造中观庄严论时候之前呢是他的上师把很多印度和藏地的注释,中观庄严论注释都交给他,让他就是说写一个相合自宗的这样一种注释,这个首先就是说他的上师给他下的一个命令下达的这样一种任务吧,麦彭仁波切后面说接受之后呢,把这样一种中观庄严论密意全盘托出,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说,一方面是让上师欢喜的教言,他写的这些东西写的这些注释呢,就是祈愿让他的上师能够产生欢喜,所以叫做文殊上师欢喜的教言,后面就说他把这书写完之后,的确他的上师非常高兴,的确很欢喜的,所以是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论,标题是这样的。全知麦彭仁波切注,那么就是说这样一种注释,他的颂词是静命菩萨写的,那么这个注释是全知麦彭仁波切造的,啊全知麦彭仁波切我们大家知道的,说是在宁玛派当中说在后期在近代真正能够中兴宁玛派教法的,对于就是说不管显宗也好密宗大圆满也好,做了很大的贡献,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在涅槃之前说了:本来是我不是一个凡夫人,本来是一个大菩萨,为了弘扬宁玛派教法,特意显现这样一种凡夫身份,特意显现这样一种形象到世间当中来,弘扬这样一种殊胜的了义的这样一种教法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大家公认的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啊,啊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所以说像这样的话也有一个法王仁波切写的有这个传记,敦珠仁波切写的传记,很多大德对这个麦彭仁波切都写了这个传记,在这个很多授记当中都提到了他的老人家这个殊胜的功德。所以说像这样的话很多大德也是通过麦彭仁波切的加持现前证悟,像这样的传记当中以前有一个竹巴仁波切,竹巴仁波切吗,他就说就是有一次修法的时候通过麦彭仁波切,在他的定境当中麦彭仁波切就显现给他加持之后,多生累劫的资粮一刹那就圆满了,一下子就获得了殊胜的证悟,实际上这样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我们修行者也是这样的,我们就是说做了很多无始以来的也是修了很多的资粮,积累了很多的善根,但是这个善还不太成熟,他的善根要成熟就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或者就说你慢慢修行慢慢修行水到渠成,一下子就成熟了,善根一旦成熟之后呢,你就会显现一种果,这种果是什么呢?这种果就叫做证悟。实际上你的证悟他是一种果,这种缘起的果,那么他的缘起的果来自于他的善根的成熟,那么有些时候就是说一个人相续当中善根的成熟他可以通过一个具德上师的强力加持,一刹那之间那就说很多劫乃所积累善根一刹那成熟,所以说有时显现顿悟了,很多人就是说一下子根基成熟顿悟了,因缘成熟一下顿悟了,这个时候就说是他的善根在这个时候成熟了,所以此处竹巴仁波切后面通过麦彭仁波切他的加持证悟法性,很感激,所以就说在他的寺院当中刻了很多麦彭仁波切的教言的金板,刻金板留住他老人家的注。这样像法王仁波切也是在15岁的时候,就在15岁的时候呢就说祈祷麦彭仁波切,念诵麦彭仁波切祈祷文100万遍,然后念一遍祈祷文磕一个大头,一百万大头,然后就说一百万遍麦彭仁波切祈祷,念了一万遍直指心性的颂词,然后就证悟了法性,通过这个麦彭仁波切的加持而证悟了这样的大圆满的。所以这个方面传记当中写的清清楚楚,还有很多大德也是通过麦彭仁波切加持,就说显现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开显不可思议的智慧,啊开显了不可思议的智慧,所以说像这样我们说作为传承弟子来讲也是要对麦彭仁波切产生殊胜的信心,啊就是经常祈祷,的的确确就是很多大德对我们有不共的加持,但是呢法王也是讲过,在我们的传承当中,就是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的加持是最不共的,法王他以前也讲过,他说是像这个其他的无垢光尊者啊,啊像这样一种荣素班智达啊。像这样话都是非常具足的大德,但是他老人家说呢,好像就说是这个,对他们都是平等看待,但是真正信心最大的,经常祈祷的还是麦彭仁波切。所以像这样他显现开悟的也这个,通过麦彭仁波切加持而开悟的。有些授记呢,有些授记直接就是说法王仁波切就是麦彭仁波切的化现,也是这样的一种,有这样授记的。所以说有这样一种殊胜的这样一种传统,这个我们在学习法要的时候呢,很多道友都是通过麦彭仁波切的加持,麦彭仁波切的论典,对于这个佛法产生了不退的信心的。还有一些呢就通过祈祷麦彭仁波切呢,开了智慧的,通过麦彭仁波切现见了心性的,这个方面也是非常非常多,所以说平时呢我们也要精进地去祈祷,这个是大概的,最简单的方式介绍了麦彭仁波切的这样一种功德。下面是翻译者索达吉堪布,公议的时候我们很多也就是说是我们的根本上师索达吉堪布,像这样的话也是,就说是这个,就说是这个具有很殊胜的功德,实际上就说,有的时候我们在讲的时候呢,就怕这个上师要呵斥啊,等等,反正就是说很多道友都有他自己的,内心当中都有很多关于上师的这个很多的故事啊,像这样互相一聊的时候就知道很多这样一种感受,很多这样一种产生信心的地方。那么就说以前呢,益西彭措仁波切堪布也跟我讲过,实际上真正知道,你去观察的话,像索达吉堪布的话,索达吉上师的话,就说是仁波切,他也是的的确确绝对不是一般的人。他就说是,你要知道他就是这个文殊师利菩萨,也是麦彭仁波切无二无别的,他就这样讲的。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当时没跟他说为什么,他没跟我讲为什么,当时我们在聊的时候,他就说是你要知道是这样一种原因。那么就是后面有一天的时候呢,我就说,仁波切他是文殊菩萨,他说你是从什么根据,我说是,他说你说的,他看了一下就没说什么,他说就这样的吗,他说这个根据吗,当时,我当时就说是没有好好地思考,我就说这个你说,当时没办法。那后面回来我想的时候,我说上师这样讲,肯定有他的这样一个密意吧,他应该肯定是有的其它根据,否则的话不会这样说的。后面慢慢,慢慢我去想的时候,哦,就说他老人家当时也是给我就说说了一下,他说你去想一想,法王仁波切给索达吉堪布造的这个祈祷文就知道了。哦,我一想的时候,第一就是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像这样的话就说是,这个具德上师啊,就法王仁波切的加持已经完全融入心间了,那我们再想的时候,法王是谁呀,法王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法王就是麦彭仁波切的化身。就像来这样讲的时候呢,如果说具德上师加持入心间的时候呢,噢,他从这个根据来讲的时候呢,和文殊师利菩萨也好,和这个麦彭仁波切也好,也是完全无二无别的,无二无别的。所以像这样来讲的时候呢,也是这个通过很多很多方便吧,直接间接的话就说,让我们对自己的上师必须要产生一个信心。当然像仁波切的话,他显现上面也是,在我们面见显现上也是很低调的,也不是说自己有什么样一种神通啊,证悟啊,也不是说自己是哪个哪个,谁谁谁的这个大化身啊,都不讲,而且有的时候也是很呵斥这个方面,但是就是越接触,越慢慢地去观察的时候,就是从很多表相上面,像他的智慧也好,殊胜的这个慈悲心啊,菩提心啊,像这样的话就是说是,就是活生生的教法的代表。就说我们如果要看出离心,就在他上面去找,如果你要去找菩提心,要诠释菩提心,你去看上师的事业,老人家讲话,这方面全部是活生生的菩提心,就在这儿,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空性啊,或很多很多方面,或者说是对上师的信心,你要看对上师的依止的标准,哪一个是对自己的上师依止的标准,你就看仁波切怎么样依止法王的,像这样的话就说是,有的时候我们以前也是很长时间依止上师的,有时候也是法王的,所看到的这些东西是完全就是不一样,和我们就说平时依止上师的方式完全不一样。就像这样的话,也是很多很多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是通过这样一种这个,很多的话就是说是上师给我们示现了很多诸如此类的应该怎么做,应该怎么,一方面是就说摄授我们讲是他的教言,啊这个言传,还有就是身教,身教是更重要的,言传身教嘛。所以像这样的话就说是,实际上也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怎么样去体验,怎么样去把这个出离心啊,把菩提心,怎么样体现出来,让别人真正能够体会的到啊,这个就是菩提心啊,这个就是生起菩提心的菩萨,这一方面一下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像这样的话就说是,就说是这个慢慢去体会吧,反正每一个道友来讲的话,就说都可以去靠近,都可以去观察,实际上我们就说对自己的上师也必须要产生这样恭敬心,经常去祈祷,尤其是在依止的时候,尽量做到依教奉行,这是非常关键的。好,下面我们就讲一下,它的这样一种祈祷,它的顶礼句,啊顶礼句。那么这个顶礼句呢,首先是顶礼释迦佛,再顶礼和文殊师利菩提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再顶礼的是这个静命菩萨,静命论师。颂词当中首先顶礼释迦牟尼佛,

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

令解三有之束缚,佛陀释迦狮前礼。

那么就是说是在这个做顶礼的时候呢,上师他也讲了,在这个,做顶礼句的时候,他的方式有好几种,比如说在这个三个顶礼句当中,就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做了顶礼的。第一种顶礼就是说,在谁谁谁,具备什么功德的谁面前做顶礼,第一个颂词是佛陀释迦狮前面顶礼,他直接就在这个颂词当中讲到了,在谁的面前顶礼。第二种顶礼的方式就是第二个颂词,通过祈祷庇护我的方式来做顶礼的,有时候我在上课之前,我就念无垢光尊者的祈祷文,祈祷无垢光尊者加持我,就说是常护我,像这样的话也是一种顶礼的方式,就是庇护。祈祷殊胜的对境庇护我,这个是一种顶礼的方式。第三种顶礼方式就是第三个颂词所体现出来,愿某个大德,愿佛陀,愿这个某个大德的事业尊胜十方,愿获得全胜,这个方面就是一种顶礼的方式,第三个顶礼句很明显的,愿静命论师,就说是获全胜。在《大幻化网》的这个麦彭仁波切的注释当中,对荣素班智达的顶礼也是愿他获全胜,像这样也是一种顶礼。还一种顶礼方式在这里面好像没有,就是愿谁谁谁赐予我吉祥,像这样的话也是这样一个方式,顶礼的方法都有了。那么首先是第一种呢,就是在释迦佛前顶礼,那么在释迦佛面前顶礼呢,像这样的话是通过宣说佛陀的功德,意念佛陀的功德之后而做顶礼的。那么佛陀有什么样殊胜的功德呢,在这个颂词中讲道:

“宣说稀有缘起道,无与伦比殊胜者,令解三有之束缚”,这三句就是我们所顶礼对境的功德。了知了顶礼对境的功德之后呢,就在他的足下恭恭敬敬地做顶礼,那么佛陀到底有什么样殊胜的功德呢,“宣说稀有缘起道”,这个就是最为殊胜不共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就是说是这个,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出世之前,也出现了很多很多自称能够宣说解脱道的这样所谓的导师,所谓的这样一种这个本师,但实际上他们所宣讲的这样道呢,都是相合于我执的,都和人执或者法执都有关,或者说俱生我执有关,或者说遍计我执有关,所以说如果你没有真正的去宣讲打破我执的道理的话,那么就不是殊胜道,因为通过这样的法修下去,是没有办法解脱轮回的,没有办法解脱轮回。那么佛陀出世之后呢,通过他老人家最为不共的智慧,宣说了缘起道,这种缘起道就是最为稀有的缘起之道,最为稀有的缘起之道。也就是前面我们在讲中观的时候也提到过,在名言谛当中呢,一切诸法依缘而起,这个叫做缘起,依缘而起。然后就是说六道众生显现六种不同的显现,都是依缘而起的,依靠各自不同的因缘而起的。佛菩萨证悟了这样一种这个殊胜的智慧是依缘而起的,也是依缘而起的。我们现在能够坐到这个地方来,讲解或者来学习佛法,依缘而起的,这个也是一种缘起。每一个道友的相续都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不同的结果呢,都是依缘而起的。所以像这样的话就是说,在胜义谛当中完全平等平等,佛和众生完全是平等的,一切的这样一种差别都不存在,这个就是胜义谛当中一切平等。当然在名言谛当中呢,你有什么样的因缘,你就会显现这么样一种果,这种果就是一种缘起的显现,就是一种缘起的显现。那么所以说在胜义谛当中完全是平等,无自性的,只有在无性当中才能够有缘起的显现,才能够因缘和合。如果就说是,不是这个无自性就没有办法缘起,缘起他就有的时候,这个缘起就代表无自性,缘起就代表现而空,空而现这样的道理,所以有的时候讲缘起性空,有的时候性空缘起。实际上不管从哪个方面讲的时候呢,佛陀发现了,佛陀证悟了这样一切万法的这个实相,然后就把一切万法的这个实相的道理,通过经典的方式表述出来了,就是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佛经,现在能够看到佛经。所以说,佛经就是佛证悟之后,所宣讲出来的,对于他所证悟的实相的一种表述,完全的一种描述就是佛经了,就是佛经。所以说这样一种佛经当中所以讲到的缘起道,非常稀有。一方面讲到了胜义谛当中,万法不立,一方面讲到名言谛当中呢,就说依缘而现。那么但是这个依缘而现,就说明它本来无自性才能够依缘而现,所以说这也能够讲道缘起,那么就没有一个所谓的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法。我们觉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实实在在的法,这个不是缘起,它是有自性的,缘起是无自性。所以说,就是说,通过宣现缘起呢,就说是把一切众生的根本,流转的根本,就是这个人执和法执,就完全能够连根拔起。为什么能够产生人执和法执呢,就前面我讲了,这叫做无明啊,众生就是通过无明而流转的,因为无明而不了知无人无法而妄执为有人有法,这个方面就是通过无明而产生,如果宣讲稀有缘起道的话,就可以从彻底上帮助众生打破人我二执然后就能证悟空性,所以佛陀宣讲缘起道对于整个众生来讲最大的恩德,就是宣讲了最为稀有的缘起之道,那么为什么他会宣讲这么最为稀有的缘起正道呢,就是因为佛陀现证了亲证了这一实相,所以说你能够亲证了这一实相才能宣讲这么殊胜的缘起之道,如果你没有亲证是没办法宣说的,所以一方面说宣说了稀有缘起道,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佛陀已经完全证悟了万法实相,所以才能把世俗和胜义当中的问题看得这么清楚,无与伦比殊胜者,佛陀就是无与伦比,整个其他外道整个其他修行者没有办法能和佛陀相比,就是无与伦比的殊胜者, 令解三有之束缚 ,这个方面就讲到佛陀他的事业,佛陀的事业宣讲了的缘起道之后,通过他的不共加持,不共的这样一种善巧方便,就能令接触佛陀依止佛陀这样的众生解脱三有的束缚,从三有的束缚当中完全解脱出来,这个方面就是佛陀所做的事业,所以现在我们要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也必需要依靠佛陀的教法才能够做得到,所以这个时候了知佛陀殊胜功德之后,佛陀释迦狮顶礼,在佛陀释迦狮子前恭恭敬敬做顶礼,下面讲第二个顶礼,第二个顶礼是讲顶礼文殊师利菩萨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

忆名能毁无始来,长久卧心有暗敌,

与童语日文殊尊,无二恩师庇护我!

首先就讲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然后讲到了和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恩师,他的根本上师,愿根本上师加持我庇护我,那么文殊师利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忆名能毁无始来,长久卧心有暗敌 ,忆名这个忆名就是能够忆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名字,你就忆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名字,一忆念你就观想一忆念他的名字,通过他的加持力就能够摧毁无始以来长久躺卧在我们心中就是三有黑暗的这个怨敌,三有黑暗的怨敌,三有黑暗的怨敌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明,就是一种无明愚痴,一种痴暗,众生之所以不解脱就是因为内心当中有痴暗长久卧在我们心中,那么谁能够遣除呢,文殊师利菩萨能够遣除,前面我们在讲《胜利道歌》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作了描绘了,有了义的文殊,有显现上面的道文殊,像这样的话已经作了观察,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他是智慧的代表,他就是智慧的代名词,无始一切佛陀这样一种智慧显现成为文殊师利菩萨,所以如果你能够忆念文殊师利菩萨实际上就是一种法性,实际上就是一种实相,实际上就是一切万法的本性,实际上就是一切万法诸佛的智慧,所以说你能够忆念文殊师利菩萨就能够马上摧毁长久躺卧在我们心中的愚痴黑暗,就能够这样摧毁,所以我们如果要想修习佛法要想开智慧,就念文殊师利菩萨的祈祷文,念文殊师利菩萨的心咒,再再猛力的祈祷,像这样的话你的智慧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之后,马上就能增长,很迅速就能增长,像这样的话他的功效是完全不相同的,功效完全不相同,所以说我们如果在闻思的时候,尤其在闻思的时候要想开智慧的话,每天必需要祈祷的,这个是不用讲的,每天必需要再再反复的祈祷文殊师利菩萨,加持我们内心的智慧开发,然后就能很容易很轻松的能够理解经论当中所诠释的意思,还有就是我们真正要摧毁内心当中的我执的话,也要通过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加持,通过他的加持来照亮我们的实相心性,我们一下子发现了一切万法的实相原来是如是如是的,这个也是需要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也是需要长久的依靠长久的依止,所以说 与童语日文殊尊 ,那么这个童语日实际上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一个名称,童就是童子的意思无有衰败,文殊师利菩萨没有衰败从来不会有衰老,所以就恒时显现十六岁童子身相,这个童就是童子,语就是语言,日就是日轮,童语日其实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一个名称,一个名字, 与童日语文殊尊 ,无二恩师和文殊师利菩萨无二无别的恩师,请您庇护我,请您加持我,这个方面就是和文殊师利菩萨无二无别的根本上师作了顶礼,下面就是对静命菩萨的顶礼,对静命论师的顶礼,

邪见暗中各种狡猾伎俩动如闪电恶语舌,

依胜梵王利刃理智斩断蒙文殊剑灌顶者,

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之群兽,

闻名丧胆无所畏惧语狮子尊愿您获全胜,

这个方面就是愿静命论师愿获全胜的方式作顶礼的,这个方面讲到了 邪见暗中各种狡猾伎俩动如闪电恶语舌,依胜梵王利刃理智斩断,斩断之前 这个是一个完整的意思,斩断之前是一个完全的意思,断句就在这个地方断,首先就讲到了邪见暗中各种狡猾伎俩动如闪电恶语舌,这个方面就讲到了很多外道,或者讲到很多众生这样一种不共的执著习气,首先讲邪见暗中,众生他通过一种邪见无明作为基,狡猾伎俩就是这样一种作意,后面有一个就是这个恶语舌,就是你内心当中有邪见蒙蔽,然后有一个狡猾的这样一种作意,在嘴巴里面,在舌头上面吐出了很多这样一种恶语,能够显现恶语的舌头,这个就是一般的外道也好,一般的我们的众生他就是通过邪见然后通过狡猾的伎俩发起,然后通过又有邪见蒙蔽又有狡猾的伎俩发起,然后就说很多很多这个恶语,这个方面的恶语是一种广义上的恶语,广义上的恶语,狭义上的恶语就说你骂人这个方面就是一个恶语,这个地方是广义上的恶语,广义的恶语就包括宣说所谓的有人有法,对于缘起作诋毁,像这样就是属于恶语,这个方面就讲众生他在邪见黑暗当中通过各种狡猾的伎俩显现,动就是显现犹如闪电一样的恶语的舌头,能够显现犹如闪电一样的恶语的舌头,这样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一种伤害,那么这样一种恶语的舌头通过什么样的来斩断呢,下面讲:依胜梵王利刃理智斩断,胜就是超胜的意思,梵王利刃是什么意思呢,梵王利刃就是讲梵天他手中所拿的宝轮,这个就是一种利刃,那么梵天手中拿的兵器,这样一种宝轮呢,说是见什么就摧毁什么,非常非常锋利见到什么就摧毁什么,那么就说静命菩萨的智慧,他的理智超胜了梵王的宝轮,那么前面各种各样的邪见众生他的这样一种种种恶语的舌头依靠静命论师超胜,比梵王利刃还要超胜的这样一种理智殊胜的智慧完全就可以斩断,我们在《中观庄严论》的论典当中,在注释当中就把各种各样的外道各种各样的邪说完全斩断,而且使用的理智是非常非常尖锐的,这样一种很尖锐的理智就超胜了梵王的利刃,像这样的话通过理智来斩断,那么后面一层意思, 蒙文殊剑灌顶者,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之群兽,闻名丧胆 ,蒙文殊剑灌顶的是谁呢,那么就是静命论师是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的,已得到文殊师利菩萨宝剑灌顶,因为文殊师利菩萨他的宝剑就称为智慧宝剑,如果你能够得到智慧宝剑的灌顶当然智慧就是无与伦比的,所以这方面就讲到了静命菩萨是完全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宝剑灌顶,完全得到了文殊师利菩萨的加持,那么得到这样灌顶的人呢, 令印藏等倚傍我见山峦苯波外道, 这个时候就把印度和藏地很多外道比喻成群兽,比喻成一般的狐狸等等很多的野兽一样,因为这个静命论师在印度出世,在藏地弘扬佛法,在藏地有段时间弘扬佛法,在印度也弘扬佛法,所以说静命论师在印度也是通过这样一种殊胜的智慧令倚傍我见山峦的外道,把他们给制服了,什么叫 倚傍我见山峦 就是很多外道内心当中的我见非常非常的深厚,犹如连绵的群山一样,这么坚固,倚傍我见山峦很多外道他是依靠这个我见,他没有办法打破我见,他觉得一切的教法一切的修行都应该以我存在为基础,或者说神我也好,或者说胜我也好,他觉得这个我应该存在,这个是倚傍我见山峦那么就是印度很多外道也是通过静命论师的这个智慧给折服了,苯波,就是到了藏地之后静命菩萨通过他的智慧调伏了很多苯波徒,通过智慧把他们调伏了,他们这些印度和藏地的外道都是倚傍我见山峦的,他把他们比喻成群兽一样,静命论师比喻成雪山狮子一样,雪山狮子他一吼的时候所有的群兽是没办法忍受的,闻名丧胆,无所畏惧语狮子尊,无所畏惧因为他的智慧达到了极致的原故,对于辩论对于调伏外道完全是无所畏惧的, 语狮子尊 ,文殊菩萨又叫语狮子,像这样的话这个方面也是把静命论师语狮子尊,完全得到文殊菩萨的摄受,无二无别的,愿您获全胜,愿您完全超胜这些外道,制服这外道,这个方面就是对于这样一种《中观庄严论》的作者,静命论师作一个赞叹作一个顶礼。今天我们就暂时学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