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 第23课 讲义 校对稿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继续宣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中观庄严论释 ——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这个论典又分了造论分支和所说的论义。造论分支听过造论五本进行宣说,造论五本当中也分了由谁所著、为谁而造、属何范畴、全论内容、有何必要。现在在宣讲的是第五个问题,对于这个有何必要麦彭仁波切在论典当中讲的非常清楚。实际上就是为了后学的弟子对于整个大乘的教义轻而易举的产生定解,并且由此获得大菩提的果位。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分了三大块进行安立的,首先是怎么样对整个大乘产生定解,第二是解释什么是轻而易举,第三个是怎么样由此而获得殊胜菩提。那么现在在讲第一块的内容。

第一块内容也有对整个大乘产生定解通过听闻、思维和修行,逐渐可以对整个大乘产生殊胜定解。怎么样对本论产生一个定解呢?也是分了五个方面进行安立,首先第一个就知道本论真正安立的所量应该是名言当中能够起功用的法。第二个方面就是名言当中承许自证。第三个是本论当中安立一切是唯心所造的。第四个把胜义谛分为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是属于绝妙的立宗。第五个问题就是讲到了分开辨别二谛,他有这个殊胜的不错乱的必要性。世俗量来衡量世俗谛,胜义量来衡量胜义谛,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无有错谬的安立。前面安立了自宗啊,他在安立这个中观见一切不住,皆为双运的基础上,通过四证理安立密宗的观点,进一步就可以对于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这样最为殊胜圆满的法界修行产生定解,最终可以获得最为殊胜的佛果,像这样就讲到了自宗的一些安立方式。

有些人就说那么这个是不是宁玛派独树一帜的观点呢?是不是只有宁玛派有呢?麦彭仁波切为了让大家知道实际上究竟的经续论典的密意完全是一致的。所以说引用了各大派这些祖师的究竟教言来进行安立。所有的宗派都安立这样一种现空双运的观点。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讲到一切宗派互不相违,一切大德的教言互不相违。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问题必须要知道,一切教派为什么要终极安立一切万法都是现空不住的本体呢?也就是说,这样修行下去才会真正现见最为殊胜的解脱果位。如果没有真正的去修行现见这样一种现空无二的本性的话,实际上是没有最终的解脱道的。逐渐逐渐的都要靠近这样一种最为殊胜的现空无二的自性。前面就对于噶举派的像马尔巴尊者、米拉日巴尊者,还有萨迦派的贡嘎宁波、萨迦班智达,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然后还有第三世噶玛巴的教言等等都进行安立了。今天要讲的是对于觉囊派的祖师他们安立的现空双运的观点。

【证悟自在者多罗瓦大师也曾这样说过:以辨别后得的妙慧观察时,最终果位身智自性如来藏常有、 稳固、 寂灭、 永恒的本性,即是无欺胜义谛。 在决定入定时,修持远离一切戏论。】

这个也是觉囊派当中的一个殊胜的祖师,多罗瓦大师法名叫西勒江森(4:07)。他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个大师,在觉囊派当中有两个祖师非常著名,一个是多罗瓦大师,第二个就是后面这个贡噶宁布。他虽然不是创立了觉囊派,但是他在觉囊派当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祖师,通过他的觉囊派的教义非常非常兴盛,弘扬的非常广大的。他也写了很多这些关于觉囊派他空的观点,我们知道觉囊派他主要是弘扬的他空。密宗方面主要是以时轮金刚为主的,那么在显宗方面是以宝性论为主的。弘扬的是他空如来藏的观点。所以说在这些觉囊派祖师的论典当中讲了很多他空,有必要的时候也曾经对于月称论师的自空的观点曾经也做过一些观察。

但是不管怎么样,他空主要是从名言器境(5:06)量的角度来安立这样一种光明如来藏的自性,那么就是说主要是这样安立的。在安立的如来藏的自性的时候,这里面出现了很多恒常、实有、稳固等等这样的名词。但是要真正从究竟他空的、究竟意趣来观察的时候,所谓的如来藏常有、稳固这些都是佛面前的境界。佛是没有戏论的,不是凡夫分别念的常有,不是他凡夫分别念的实有、稳固等等。实际上,在佛面前这个如来藏的自性它是一个大无为法的缘故,所以肯定是不会变化的,肯定是一种如是如是安住的本来永恒不变的自性。所以这样一种稳固不变,它超越了凡夫的分别念,不是现在我们所安立的凡夫分别念面前是恒常的。如果是恒常的什么什么过失,如果是不灭的有什么过失,这些过失实际上在如来藏的自宗当中都不存在。只不过是觉囊派祖师他安立的“常有稳固”实际上是和大空性一味一体的,它是一种远离戏论的恒常、远离戏论的这样一种寂灭稳固等等。那么这个是它的究竟意趣。

但是因为有些后代的觉囊派的修学者,这些学习者,没有真正的了解如来藏是怎么样状态下的常有、稳固、恒常,像这样是就理解成分别念面前的稳固、恒常。根本不需要是空性的常有、稳固、恒常,所以说像这样就成了很多这些其他祖师的所破之处。

为了让大家知道,实际上这个如来藏的本性也是离戏的缘故,其他很多自空的论师也是有必要对于这样一种他空说了很多辩驳的语言。实际上从两个角度来看的时候,这些多罗瓦大师等等觉囊派的祖师他们安立这样一种如来藏,实际上也是离戏的如来藏。那么其他的自空派的大德在破的时候也是针对,如果你在分别念面前还认为这个如来藏不是空性的,如来藏还是常有的,像这样那就有很多很多过失。

所以为了让我们知道如来藏的本性也是离戏的缘故,很多自空论师做驳斥。但是真正来讲,必须要比较正确的认知他空派、觉囊派的观点,如果真正了之之后,就会对这样一种时轮金刚的教义,对于《宝性论》三转法轮意趣就可以产生一个坚固的定解。

实际上全知麦彭仁波切和一个大德在辩论书当中也是曾经提到过,他就说这些觉囊派的大德像多罗瓦大师,还是多罗那他尊者也好。实际上这些大德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德,佛陀在经典当中也授记真正能够圆满的讲解他空的、真正能够圆满讲解如来藏的这些人是佛的化身。菩萨都没办法真正的去讲解这样一种圆满如来藏、圆满他空的观点,所以说也是有这样一种教授的。很多大德在承许观点的时候,都有很多很多对于如来藏方面的安立、赞叹等等。佛陀在《涅槃经》等等这些观点当中也是提到过,如果你认为一切万法是无常、苦、空、无我的。像这样的话就不是狮子吼、是狐狸鸣。如果安立如来藏的恒常、如来藏不变的自性,这个是狮子吼,像这样也是直接有这样赞叹的。像这样我们应该知道,佛陀究竟意趣他是承许如来藏的究竟圆满的现空双运,如果真正要圆满的现空双运这个显的这一部分,肯定就是除了如来藏之外其他的任何一个法没办法真正的、究竟的和空性双运。因为前面我们凡夫人面前的这些山河大地,这些都是众生的业所现前的,这些都是众生不清净的依他起所现前的。所以说它绝对是变化的、绝对是无常的,它是一种客尘的自性,所以说它不能够和空性究竟双运。那么谁才能和空性究竟双运呢?只有离开了一切变化的客尘法之外的,这个如来藏的自性、如来藏的光明,才能够和真正的空性双运。所以全知无垢光尊者他老人家在《心性休息大车疏》当中也曾经提到过,二转法轮也是暂时了意,三转法轮如来藏观点究竟了意,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他主要是从抉择的这个方式观察的,抉择的方式二转法轮只是抉择圆满法界的一部分,圆满的法界是现空无别的这样一种自性。而就说是自空的观点是抉择了空性这部分,对于光明如来藏这部分没有抉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是抉择了法界的一半的缘故。

在空性的基础上抉择如来藏的光明,所以说这个方面才是圆满法界。抉择他的方式就叫做究竟了义,有这样一种安立的方式,所以说我们就知道这样一种觉囊派的这些大德,他们安立的这样一种观点啊,如来藏恒常不变啊等等这个观点,如果真正能够了知他意趣的话,我们就知道她这个观点是非常殊胜的,有了这样一种这个观点做基础的话,修持这些生起次第啊,圆满次第啊,要修持这样一种这个大圆满的本性啊等等,实际上就是一个圆满的基。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如来藏光明作为他本基的话,有些修法还不是最为圆满殊胜的修法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知道他空派的这些大德祖师安立的观点非常了义,非常的究竟,有些呢很多地方呢,在破斥这样一种如来藏,破斥这样一种如来藏常有啊,破斥觉囊派这些大德的观点呢,要么就是有利益,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这个就是说如来藏恒常或者他空派这个究竟意趣观点的。那么在论典当中,多罗瓦大师他是这样讲的:“最终果位身智自性如来藏常有、 稳固、 寂灭、 永恒的本性,即是无欺胜义谛。”

那么这个地方讲的很清楚,他是以辨别后得的妙慧观察,辨别后得的妙慧观察就是说:不是站在入定的角度进行观察的,而是站在辨别后得的、妙慧境观察的时候。也就是说通过名言量,通过清净的名言量来对于如来藏本性进行观察的时候呢。最终这个果位身智的自性,那么就是说这个所谓最终果位身智的自性就是一种究竟的起现,究竟的显现,因为这个最终果位的自性呢,他是一种大无为法的自性,佛陀的这样一种身,法身啊,或者说等等佛陀这样身,佛陀这样一种智慧都是远离了一切的客尘之后,如是如是显现的,就是在如来藏的本性当中,如何如何具足,然后在遣除客尘之后呢,就如是如是的显现。所以这样一种身智自性是最终的果位身智自性,那么这样一种如来藏的本体呢,他是一种恒常、稳固、寂灭、永恒、就是无欺的这样一种胜义谛,无欺惑的一种胜义谛,然后上师也在笔记中讲,所谓的这个常有呢,他是没有自生、他生等等,也就是有了自生他生有了这样一种生的话,他本性可能就不是恒常的,所以说远离了自生他生,安立成常有,然后说从不是有为法的角度安立成稳固,从离开了一切戏论的角度,安立成寂灭,从他永不变化的角度,安立成永恒,就是这样。

我们就知道无为法的本性,大无为法的本性,如来藏的本性,绝对不是这样一种无常啊,非稳固啊,就是说还有就是说这样一种其他戏论等等,不是这样自性,他确实是常有不变的一种法。因为这个是大无为法的本性的缘故,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他造的殊胜论典《如来藏大纲狮吼论》,在《如来藏大纲狮吼论》当中呢,也是使用了很多理证来推论,如果你安立这个如来藏,安立这个佛陀的身智是这样一种这个无常的话,有很多过失,过失是非常大的,没有离开这些行苦啊,还有就是变化等等。会有很多很多过失。所以从他这个清净名言量来讲,必须要把如来藏安立成恒常不变的法。这个实际是无有欺惑的,那么什么是欺惑呢?

变化的法就具有欺惑性,前面一刹那还存在,后面一刹那就不存在了,所以说像这样一种变化的法,这些有为法都是欺惑性的,那么就是说真正无欺的自性,唯一就是这样一种不变的如来藏,所以说他也是这样一种无欺的这个胜义谛的本性,这是从辨别后得的妙慧,从清净名言量的角度观察的时候呢,他的胜义谛就是这样一种如来藏常有。

“在决定入定时,修持远离一切戏论。”那么如果在决定入定这样一种胜义的理论观察的时候呢,那么就是说一切万法的戏论都是远离的。修持远离一切戏论,所以说也是承许如来藏的这样一种本性呢,他也是一种远离戏论的。如来藏的常有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常有,所以说像这样的话这个方面一切戏论是谁具备的呢。像真正来讲的时候呢,所谓的这个戏论,就是如来藏还没有完全显现之前的这些所有有为法的状态。这个有为法的状态乃至于在十地菩萨得时候,都会还要具备比较微细的戏论法,因为不管怎么样呢,十地菩萨如果你还没有真正的全体显露如来藏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相续当中还有这样一种客尘,没有完全离开、二取啊,还有就是讲这个二藏的微细这个习气,还没有离开,那么这些微细的习气以下的都称之为这样一种这个客尘,都是称之为这个客尘的,所以乃至没有这个客尘之前呢,究竟如来藏全体的这个本性就完全无法显现。那么如果就是说再讲的粗点,相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些所有法,八识啊、八识面前一切的法,都称之为戏论,都是戏论的法,都是这样一种这个客尘的法,所以说他在凡夫面前,如来藏是不显现的,如果真正显现如来藏的时候呢,这个客尘法是不显现的。二者之间是绝对无法同时存在的,无法同时存在。所以说要显现有法,就不可能显现如来藏,如来藏显现的时候就不可能显现有法的。像这样的话,就是讲,那在决定入定的时候,修持远离一切戏论,不可能有丝毫的戏论存在,这个方面就是讲到了,不管你的有无是非,在你面前所有属于这个分别念的戏论法,客尘法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安立离戏,从这个角度安立一切本空。

“这也是极其深奥的要诀。”所以这个方面也是非常深奥的这个要诀的自性。所以一方面安立了如来藏的显现,一方面安立了它的这个离戏的这个角度,从入定的角度安立离戏,从这个后得的角度,从清净名言量来安立如来藏的显现。所以二者实际上是这个,就是说是这个完全是没有差别的,完全是一位一体的,只不过呢,就是说他衡量的方式,一个是站在入定的角度衡量一个是站在后得的角度衡量,但是衡量的本体呢,就是一个法。那么这个如来藏一方面来说他是离戏的,远离一切戏论的缘故,他是本空的,一方面就是他的这样一种这个本空的时候,他也是恒常自性,恒常不变的自性,这个方面我们要好好地去思考,好好的去思考。所以就是说这两个方面就说是离开了戏论到底是什么,如来藏的恒常又是代表什么,如来藏的这个本体他是一种显现,他是一种显现,他是一种法界的自性,一切众生本具的这样一种这个显现,那么这样一种显现本来就是本空,因为他离戏的缘故,一切的戏论在如来藏范围都不存在,所以说像这样的话他就是如来藏的本性,实际上他就是一种这个离戏的本性空的一种如来藏,这个方面是可以安立现空无二,现空双运的这个观点,这个方面还可以下去还可以好好地思考。

【所以这也是及其深奥的要诀,】

麦彭仁波切也是对这个评价也是非常深奥的要诀啊,也是抉择了真正的现空无二,远离一切戏论的观点,下面是引用第二个大的祖师观点来进行安立。

【此外,密主珠瓦滚波怙主亲言:“如是世间愚昧众,于如兔角无所有,抑或谛实作假立,堕入常边与断边。 缘起离断空离常,缘起而生故空性,空性之故现一切,空性缘起无有二。”】

那么这个密主珠瓦滚波尊者呢,实际上也是平时讲,多罗他尊者,多罗他尊者呢也是觉囊派一个宗性(17:56)的祖师,他也是在大概五世达赖喇嘛那个时代吧,像这样的话,比稍微前一点点,可能第五世达赖喇嘛是他一个亲戚,是他侄儿怎么样,好想有这样一种安立,当时很小,五世达赖喇嘛很小的时候,珠瓦滚波尊者已经是一个大德了,他是这个小孩的时候就显现上不高兴,用鞋子好像打他的头,这个小孩以后要坏我的宗教,要坏我的这样一种教法。像这样,是这样授记的。

五世达赖喇嘛当时是通过观想得灌顶的方式而领受了他这个加持,后面就是说有必要性的缘故呢,好像也是这个对觉囊派方面就是做一些这个限制,在中国方面做一些限制也有的,也有这样一种安立的,所以像这样的话,多罗他尊者呢他也是说过的,如是世间愚昧众呢,就是世间当中愚昧的众生呢,不了知现空无二的究竟观点。于如兔角无所有。

那么“于如兔角无所有”这句话呢,是对于空性的一种见道认知,错误的分别空性,那么如果给他讲空性的话,如果说一切皆空呢,那他就理解犹如兔角一样什么都不存在,犹如兔角一样,他就觉得这个所谓的空性,就像兔角一样什么都不存在,落入一个断灭,落入断灭当中。

抑或谛实作假立,如果跟他说有,前面说就是如果跟他说无呢,空性呢,他就理解成兔角一样什么都不存在了,那么如果给众生说有呢,抑或谛实作假立,他又分别成了一种既然是有了的话呢,那么就是谛实的,实实在在存在的,他就把空和把这个有啊,完全分成两段。如果是没有,如果是空呢,他就觉得不可能有显现了。那么如果是有呢,绝对不是空性的,像这样进行安立,做假立。这个假立呢,有分别的意思,是分别的意思,。那么就是说分别把这个空,分成兔角一样,无所有。把这个有呢,分别成谛实,以谛实做假立,所以他就分别这个所谓的有呢就是一种谛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存在的法。所以这个方面就是世间的愚昧众呢,对无对空也没办法正确认知他的相,对有呢也没办法认知他的相。

实际上所谓的这个空呢,他就是说这个无自性,空无自性的意思,所谓的这个有呢,就没有谛实。说以一种显现有的意思,所以像这样的话就说是对于现和空都能够正确认知,那么如果把空认定成不存在,什么都没有,把这个有呢安立成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法。这个完全是已经错误的分别了,堕入常边与断边,如果这样分别的话,堕入常边,也就是说如果你把有,分别是谛实的话,就堕入常边。,那么如果你把无、把空性啊,分别成兔角一样无所有就堕入了断边了,这个方面就是指出了一切众生的错误之处,那么下面这个颂词,是安立他的正确观点。

“缘起离断空离常,缘起而生故空性,空性之故现一切,空性缘起无有二。””那么就是说是实际上一切万法在名言谛当中是依缘而起,有缘起的缘故呢,离开了这样一种断灭,因为在我们众生面前,必定有这样缘起的显现,所以说绝对不是断灭的,是缘起离断,空离常呢正在显现的时候呢,他是无自性的空性,所以说离开了恒常。

缘起而生故空性,那么一切万法因为依缘而生的缘故呢,这个所产生的法本身就是空性、空无自性的,那么如果是有自性的法,那他就不能够缘起,那么如果是依缘而起的话,就说明这个法的本性,他没有自性,他没有自性,才要观待缘起,而观待他缘,如果这个法他本身有自性,如果他本身有自性的话,其他的因缘你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就是有没有对他来讲都没有关系。所以说他就成了一个恒常不变的法了,但是呢就是说这个法,你必须要依靠这个缘,你才能生起。你没有依靠这个缘你不能生起,说明这个法就没有自性了,也没有自在,没有自性。所以说他这个本性,就是空性的,这个方面呢就缘起而生的法,可以指一切法,比如说我们的身体啊,我们的心啊,像这样的一切的这样一种轮回的显现呢,所有的法都是依缘而起的,所以说没有一个法是实有的,一切万法依缘而起的缘故呢都是空性的。

空性之故现一切,那么就是因为一切万法是无自性的缘故,才能够现一切。为什么是这样安立的呢。因为一切万法如果有自性的话,就不能够缘起了。每个法都有自性,那么他当然不能缘起,不能够显现一切万法,就是因为一切万法的本性空的缘故,本性空当中才能够缘起,无自性的缘故才能依缘而起。如果就是说有自性的,比如说种子生苗芽的时候,种子也是有自性的,他就永远不会变化的,永远不会变化就永远不会依缘而起了,你其他的这些水土就对他起不了作用,就不能改变他。因为他是有自性的缘故,他是实有的缘故,所以其他的法对他没有没办法起作用。这个种子生芽就没办法依缘而起。所以说像,就是因为他这样无自性的缘故,依靠缘就可以改变。依靠缘改变之后就可依缘而现一切,所以说像这样讲了空性之故现一切,空性缘起无有二。实际上讲的时候呢空性和缘起没有两个法,空性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性,讲的时候呢,哦空性缘起,缘起性空,这样讲了实际意义上,空性和缘起他就是一个意思。空性就是缘起,缘起就是空性这个方面讲了,现空无二的观点。

【以上述教言为例便可知晓,诸位大德所说与佛陀、 成就者的意趣完全一致。】

通过前面这些大德亲口所说的这个教言呢,就可以完全知道,一切这些大德各宗派的大德,所讲的和佛陀的经续当中所讲的意趣,一切成就者的意趣完全是一致的,没有什么差别的。

【然而,侧重有无之一方的所有论著实是摧毁染污法与建立清净法的殊胜善巧方便,就究竟实相而言,并非如是成立。】

那么就是说这些意趣啊,每一个大德相续当中的证悟的意趣,虽然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呢为了摧毁染污法,建立清净法,他在安立的时候呢,有侧重,有一些呢是侧重于有,有些呢是侧重无,像这样的话就说这些论著呢,都是为了摧毁染污法。那么就是说摧毁染污法是侧重什么呢,侧重无的话,就可以摧毁染污法。比如说有些大德,侧重自空,月称论师啊,或者其他的一些论师呢,就是侧重自空。侧重自空的时候,他是完全为了摧毁染污法。为什么呢,就说是因为我们面前,凡夫面前他的所有的境界都是落在有无当中。凡夫的所有分别都是落在了是非当中。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不是有就是无,所以说这一切的染污,这一切的分别,都是属于一种染污,都不是这个法界的本性,如果让我们这样非别下去只能够在有、在无、在是、在非当中,只能够在这个两边当中跳来跳去,永远跳不出这样一种束缚的,所以说呢就讲自空。一切法的显现的时候他的自性本空。不是依靠其他法来空,而是在显现的时候他自性就是本空的,这样建立的时候呢,我们就可以摧毁有无的这样一种执着,实际上就是说所有的染污法他都包括在有无当中,一切的染污法都是有无的自性。一切染污法都是通过有无实质而生的,所以说能够真正的了知啊。正确的了知空无的空性。这个时候就可以摧毁一切的染污,因为一切的分别,他就是一切的染污吗。能够就是说通过空性的这个自空的观点把我们的所有有无的执着能够摧毁的话,就相当于摧毁了一切染污法。实际上这一切也是三转法论当中的客尘这一部分。就是客尘的部分。

所以说它是通过空性来进行摧毁的。般若的自性啊,汉地的大德就是再再讲,般若他就是破执的,破执所谓的执就是客尘,就是客尘的自性,所以如果你把客尘远离之后呢,他这个清净的如来藏就能够显现出来,清净的法相就会显现出来,所以像这样的话主要是通过空性来摧毁染污,那么建立清净是通过建立有,那么有方面就是如来藏方面的教义,如来藏方面的教义,他是建立清净法,他主要是从正面给你建立,他就讲他空吗,他空的话就是说如来藏的自性是不空的,什么空呢,如来藏方面的他法空,这个如来藏上面的他法空呢,这个他字就是客尘,就是客尘,就是一切的戏论,所有的客尘,所有的戏论在如来藏上面都没有,都不存在所以说他就把这个染污法,把这个所有的染污法去掉之后,如来藏是建立起来了,他就是主要是在如来藏教育当中啊,在这个他空当中,它主要是使用了一个能净因,这个能净因,因为他一切万法的佛的本性呢,他是天然具足的,所有的众生都具备最为圆满的这样一种三身五智的自性,每个众生都具备,那么就是说不显现这样一种圆满的佛性呢,就是因为有这个客尘。他就是把这样一种客尘全部扫除之后呢,如来藏的光明就能够显现出来。他就是通过能净因。

那么怎么是能净因呢,就是把他的客尘怎么样把他远离掉就可以了。而不是说从新修一个资粮从新去修成这样一种佛,如果这样的话就非常麻烦,因为每个众生的本来具备这样一种佛性。现在要做的事情呢,只是把他的客尘扫掉就可以了。那么真正能够扫掉他客尘的最究竟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修空性。修空性就是远离一切客尘的最为殊胜的方便。所以这个是二转和三转法轮这个意思,从这个地方就可以有一个结合了。实际上我们就是说不管你是二转法轮修空性,三转法轮修如来藏也好,实际意义上只有一个法界。只不过二转当中他不讲你这个本来具备如来藏光明怎么怎么样。他不跟你讲而已,他就是说如果你修空性,如果你修这样一种福德资粮,你会现前果位。啊你会现前果位,好像给我们一个感觉了,是因缘而产生的这个果。但是真正来讲的话,他不可能说二转法轮当中的这个佛果,他是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三转法轮的佛果呢哦,他是一个无为法的自性,不可能有两套法界的,只有一种法界。最究竟了意来讲,那么就是相续当中都具备无为法的如来藏,只不过二转的时候呢,他有必要他不给你讲的这么深。他就是说如果你去积累资粮,你就可以成就,那么这个放在三转法轮来讲的时候呢,就把他划在能净因当中,划在能净因当中,对的,你就需要修资粮,你需要去修空性,你需要去积累资粮,那么这个是什么呢,是能净因。这个是亲近客尘的方便,他给你解释就把这个完全解释的清净客尘的方便,为什么他只是亲近客尘的方便呢?

因为佛性本来就已经圆满了。你再去修持什么资粮,不可能让佛性更加圆满的,不可能让他更加圆满,所以现在只是清净客尘,只是清净客尘,所以说很多人他学习到这个教法的时候,他就知道,实际上如果真正了知了这样一种法界的话,我就是去修持金刚萨埵,把相续当中的所有这些染污,所有的分别都能清净掉的话,那么就是说显现了本来清净的空性呢,本来清净的光明就显现出来了吗。的确就是这样的。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事情,不管是我们显现上的念金刚萨埵、忏罪也好,还是显现上面的我们去修曼扎圆满资粮也好,都是能净因。全都是清净客尘的方便。因为究竟的法意来讲没有怎么在圆满的了。你去修曼扎,你去修曼扎你对你本来圆满的佛性也没有什么增上的。你不修也没有什么损害的。也没有减过,就说低于众生的如来藏也从来没有减少过。那么就是说成佛之后如来藏也从来没有增加过,他就是这样的。只不过呢,就是说增加的减少的只是这些有法。有法这个客尘越来越重,你就好像显现这个很苦难的众生了,你相续当中的这样一种就是说客尘越来越少,好像就说你变成修行者了,你登地了、你现在是八地了、你现在是十地了。实际上就是说从你登一地乃至十地到成佛,它只是你相续当中的客尘越来越少,相续当中客尘越来越少像这样你的这个光明就显现得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假立说:哦,你现在是一地、二地、三地、四地,就是只有这样的问题而已了。所以说就是说有些是从有的方面侧重建立清净法,它都是从不同的侧面有这样一种建立,都是一种殊胜的善巧方便。那么对于具有分别心实执的众生来讲的话,要不然就是摧毁染污法方面讲,要不然就是建立清净法方面讲。

但是呢“就究竟实相而言,并非如是成立。”这什么意思呢?那么这个意思就究竟实相当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有的建立和无的建立,有和无的建立都是一种方便,都是一种善巧的一个过程,那么就究竟实相当中并没有真正通过分别心安立的无遮啊、通过分别心安立的非遮,这方面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究竟的实相来讲这些都是分别念的状态都是不存在。就是如果你一旦现前了这个实相的时候呢,哦,你们就会回头一看的时候呢,前面通过文字啊、通过侧重的方式建立的所谓的、无的摧毁染污法方面的无啊、建立清净法方面的有,都只是一种过程都是只是一种方便而已,都是过河的桥都是过河的船,所以如果你过了河之后呢这个桥、这个船对你来讲那就没有必要了,再不需要了。

所以说就是说最初的时候我们就是说知道:哦,这个月称论师这些《入中论》当中它主要是从摧毁你的染污法,来给你建立一个自空,像觉囊派的他空方面呢就是说《宝性论》他空方面呢,它可以建立如来藏的有方面就作一个方便的。像这样让你趣入这样一种究竟实相的方便。一旦已经到了究竟实相的时候呢:哦,所谓的有啊、所谓的无啊,像这样话就说是都不需要了。所以从这个方面、从另外角度讲,也是可以反映一个问题啊,因为有的时候呢,就是说作为修行者来讲,作为学宗派者来讲,他往往喜欢在自宗、他宗的方面争论不惜,那么如果是守持自宗自空派的观点呢,他就说他就想方设法的建立我的自空的观点,对于他空方面就是想方设法的就是说有这些破斥的;那么如果是建立他空方面的观点呢,哦,如来藏是有的,然后就开始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对于自空方面的观点作一些破斥。那实际上,我们如果站在这个角度,站在这个高度来看的时候呢,它都是这些自空也好、他空也好,都只是一种殊胜方便善巧而已,都只是一种作为船、桥的一种方便而已。就作为修行者来讲,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船、桥上面,应该放在它究竟的实相方面,你就到彼岸,它只是这样一种方便而已,那么你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争论,就是说我的是自空、你的他空,什么怎么样。。。实际上这个不是主要,当然就是说你要辨别这个宗派的观点,你要建立清净的定解,你不辨别你不争论也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把所有主要的精力放在上面就不对了,就不对的。

所以像从这个角度讲的时候呢,这个方面麦彭仁波切实际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们指出来,究竟实相而言并非如是成立,并非如是成立这个角度,第一个角度它就是说究竟实相这个不需要了;第二方面就是说从究竟实相而言,这些都只是方便而已,所以说我们就不需要太过于执著。本来我们学自空,学他空都是为了打破执著的,但现在呢在自空和他空方面开始产生执著了,这个方面就不是佛菩萨宣讲这个意义的本怀了,已经错误的领会了佛菩萨的意思。所以说我们现在要懂得你怎么去使用它,怎么去善巧使用它,而不是在上面去安立一个我这个宗派殊胜、你的宗派不殊胜,这方面不是这个究竟含义了。

【比如说,畏惧三有痛苦、喜乐寂灭的这两种心对初学者来说需要生起,可是作为诸大菩萨,彻见有寂等性时,惧怕轮回、喜爱涅槃的心念也务必断除。】

打比喻讲呢,比如说呢就是说畏惧三有、喜欢涅槃这两种心对初学者来讲需要生起来的,因为凡夫人他对于这样一种三有呢,他还没有真正产生一个想要出离的心嘛,所以这个时候呢佛菩萨就告诉我们要修四加行、要修持四厌世心,你要观察轮回的痛苦,你要观察业因果,像这样话你观察完之后呢:哦,你对于三有痛苦啊产生一个畏惧心,对于这样一种喜乐寂灭呢产生欣喜心。所以佛菩萨在讲的时候呢,往往是首先给你着重的强调轮回的痛苦,然后再给你强调离开轮回痛苦之后的这个寂灭安乐,让我们有这样一种对比,如果只是给你讲三有痛苦,不给你讲一个涅槃道,那我们就一直陷在轮回当中无法自拔了,越观想越痛苦但是你根本没有一条路,但是现在佛菩萨给你说:这个三有是痛苦的,那么离开三有轮回之后有一个安乐、有一个寂灭的涅槃,这个时候我们就是一方面就是要畏惧三有轮回,想要出离方面有一个目标,所以这两种心态呢对初学者来讲必须要生起的。但是呢,就是说作为大菩萨,当你修道已经到大菩萨的阶段的时候呢你就彻见了有寂等性,有寂等性,这个有就是三有的意思,寂就是寂灭的意思,就是说已经彻见了轮回和涅槃完全是等性的。这个时候所谓惧怕轮回啊,喜爱涅槃的心念也必须要断除,肯定必能断除的。因为前面就是说畏惧一个喜乐它是把三有和把这个寂灭做成两个地方,一个是可厌离之处、一个是可欣喜之处,那么后面在有寂等性当中的时候呢,三有和涅槃都是平等的,既然是平等的,那么哪里有一个所谓的惧怕、有个喜爱的心念呢?是没有的。所以说最初这个心念它作一个方便,一旦到了某种境界的时候这个也需要断除的,这个是作比喻。主要是对前面这个问题作比喻的,就是说不管是侧重有的他空也好、侧重无的自空也好,这个都是一种善巧方便,那么就究竟实相来讲,这个地方所谓的两种自空、他空的安立的方式都是要远离的,不能够牢牢地执著这样一种自空他空不放。

【因此,当分析究竟实相时,具有四法依的行人,修成远离四边戏论本性后,能打破与之相违的一切。】

所以说分析究竟实相的时候呢,必须要依靠四法依,那么具有四法依的行人,他最后依靠四法依就能够修成远离四边戏论的本性,那么如果一旦修成了远离四边的等性就能够打破和这样一种离四边本性相违的一切四边戏论,都能打破。所以说四法依它是作为大乘的一种标准来衡量了不了义的标准,的确就是这样的。那么就是说通过四法依呢,它逐渐逐渐地就能够把我们的心引向在究竟的实相当中,所以这个四法依我们在学习《解义慧剑》的时候呢把它的次第已经学习过的,实际上我们再回头来看四法依的时候呢,它纯粹就是一个把一个修行人、把一个大乘修行人从最初的一个凡夫人引导向一个圣者的过程。

我们就可以看一下,首先第一个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法不依人这个条件如果做到了,我们的心就说是只是依靠法、不依靠人,你的所有的这样精力啊你就放在法上面了,就是说依靠法上面,对于人方面呢,可以是长的好看的、长的不好看的,或者人本身呢他有可能是显现上清净不清净都可以,但是呢就主要是要依靠法,依靠法的话就让我们的心就说是在法上面去依止了。

那么法方面有两种,有义的法和句的法,那么就说依靠法了,现在我们依靠法了,依靠法之后呢你还不行,还要就说标准还要进一步的放高放宽,这个时候就依义不依句,那么这个法有义的法和句的法,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呢依靠意义上的法,因为这个句呢毕竟只是点出意义的一种方便,我们依靠词句呢要了解意义,所以第二个就要把重点放在意义上面,依义不依句。这个时候现在我们这样一种智慧就更深了。

第一步就说我们离开了这个依人我们依靠法了,虽然我们就开始入道了,我们心开始在法上面去就去着重去修行,第二个呢就法上面呢一个是句一个是义,首先我们要依靠句,但是呢这不是主要的,后面还是要依靠句来了解意义。那么意义呢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就放在意义上面,心就更细了。像这样的话意义它有两种,了义的和不了义的,我们这个时候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法它只是一种方便,一种方便让我们趣向于了义一种方便。个时候如果我们老是在不了义的法上面去打转的话,这个时候对我们的心就说趣向于究竟实相它是种障碍。那么如果在有能力的时候你依靠了义的教法。了义的教法是最直接的给你指出一切万法的本性的。比如说万法空性啊、如来藏啊等等。像这样话就是说你如果了知到万法空性的实相,般若究竟的实相,实际上一步你就跨入这个了义的涅槃(39:50)当中去了,所以这个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那么第四步呢,我们对于了义已经了知了.对于了义的法已经了知之后怎么办呢?依智不依识,也就是说你对于了义的了知,一种是通过心识来了知的,一个是通过智慧来现证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啊这个时候就给你开出一个条件,最细的一个条件依智不依识.对于这样一种了义的法,不要停留在、老是通过分别识去了知,现在呢就是说我们很多对于这个了义的法呢他有一种领会。有所了知,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怎么办?啊不是说我现在我的分别念,我第六意识已经了知了了义了,已经足够了,不行,佛陀说不行,要依智不依识,就是说你现在的这个了义。你是通过心识去了知的,你心识了知的了义法,总是有偏差的。你还是放在世俗当中。这个时候就是你要通过智慧来现证。啊通过智慧来现证这个了义,通过智慧的现证了义是什么。打比喻讲,初地菩萨的境界,初地菩萨的境界他对这个了义的法界,他是通过智慧的现证的,所以说依智不依识。

如果能够到达第四步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已经成圣者了,啊基本上已经成圣者了。他是依靠智慧就是说显现的了义,而不是通过心识去辨别了义。最初的时候是依法不依人、然后是依义不依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所以说从这个观察的时候呢。所以麦彭仁波切说:具有四法依的行人,修成远离四边戏论本性,就能打破与之相违的一切。所以说像这样的修法的时候,必须要对四法依呢他有一种准确的认知,认知之后呢我们就慢慢慢慢的做,按照四依四不依的标准去做,我们的心就逐渐靠近了义。然后我们的心打破,就是甩开分别心, 真正的安住在智慧当中,尤其是在第三步到第四步过度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时候,啊比较困难的时候,因为前面他都是属于一种在世俗当中,都是分别念的一种境界。啊基本上是这样的,那么到第三步到第四步的时候呢,必须要依智不依识了。啊依智不依识,依智不依识呢,你必须要对这样一种相续当中产生这个了义的观点啊,了义的见。你必须要去实修,现证,这个方面就是需要比较长时间去现证的。但如果一旦真正的产生了这个第四依的时候呢。这个时候呢,智慧当中的了义境界就会显现,啊就是对这个问题讲的。 那么,下面对于这样一种问题再进一步作分析,

【也有个别大德内心已达到究竟远离四边戏论的境界,但鉴于某种必要显现上却着重于有无的单方。】

这是一种情况,有些大德 内心当中已经彻证了远离四边戏论的境界了,但是鉴于这个所化等等有某种必要,显现上面就着重于有无的单方,他的显现上面有些侧重于有,有些呢是侧重于无,侧重于有的,就像觉囊派的一些他空的论师,他就侧重于讲如来藏的恒常啊等等,讲多了一般众生如果不知道讲多了之后呢,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就觉得哦就是说一切如来藏是恒常的,就慢慢慢慢就和分别心的恒常就开始相应了,这是不对的,那么有的时候呢大德是侧重于啊就是说侧重于单。无的单方,侧重于讲单空,侧重于讲自空。好像就不提这些显现,不提这些如来藏,像这样的话就是讲,讲多了之后呢,一般的人如果不理解他的意趣 ,就觉得这个法界,究竟的法界就是一个空。不可能有,不可能有如来藏光明哦等等。像这样话就是说是鉴于某种必要,他有的时候这个必要是阶段性的必要。他在这个阶段必须这样讲,啊如果这个阶段他不这样讲的话,啊就是说其他的众生无法了知,啊无法了知。或者有的时候是从整个环境来讲,啊这个环境呢,这个环境当中这个很多人呢,没办法理解,没办法理解他只有去讲就行了,所以说就是说侧重于有无的单方。这个方面是内心当中证悟,但是讲的时候必须这样讲的,

【另有一些远离四依之人,将偏执一方之道误认为是究竟实相,无有丝毫入定境界,只是耽著词句的破立戏论,如此定会招来经中所说的喜欢言谈的诸多过患,甚至舍弃正法,诽谤自方他方所敬仰的大德,造下弥天大罪。】

另外一些人呢是远离四依,远离四依前面我们讲到了,依法不依人,他颠倒过来了,依人不依法、依句不依义、依不了义不依了义、然后是依识不依智,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远离了四依了,远离四依呢,就偏执一方之道,把偏执一方就误认为是究竟实相。比如说,就是说远离了四依,他就是说哦我的自空的观点,我是他空观点,像这样的话,就偏执了一方方面了。偏执了有和无,他就把这个有和无就是说误认是究竟实相,他自己也没有丝毫入定境界。为什么就说是一定要强调一个没有丝毫入定境界呢。如果真正已现前了入定境界,他能够完全能够现证一切的有无,一切的这样一种自空他空的完全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这个取舍地方,但是他也没有这样一种通过究竟的见趣分析清净的理论去分析观察过,也没有丝毫入定的境界。他只是耽著词句的破立戏论,啊只是耽著词句的破立戏论。他内心当中把偏执一方之道误认为是实相了。所以说他就开始在耽著词句方面就破立啊戏论。对意义方面根本就没有了知过,所以说他如果是建立有的时候呢,他建立如来藏是实有的时候呢,他就根本不承认空性,怎么是空性的呢,他就觉得如果如来藏是空性的,这个如来藏就根本就不存在了吗,如来藏根本不存在那肯定和《如来藏经》啊,从《涅槃经》当中这些,讲如来藏恒常的这个教义就矛盾了。所以说他单个词句方面呢就是说,狠狠的破这些空性的观点,狠狠的破《般若经》啊,破这样一种这个其他的这样一种 《入中论》里的观点。他就是落在了文句上面了,那么有些呢,就是落在了空方面了,落在空方面,像这样只是词句上的一种了知而已。他就说如果你要建立有,而且这个如来藏的这个有是恒常的有,是实有是恒常的有,这个怎么和《般若经》的教义怎么去圆融,根本没有丝毫圆融机会。因为就是在《般若经》这样中论当中讲一切都是空的,你现在又讲一个恒常的法。中观当中所破的就是一个恒常,中观破的就是这些实有,所以说你还是说有一个实有的如来藏,绝对不可能是真正的佛教。像这样的话,就是说单独词句方面呢他就喜欢这样去辩论。耽著词句的破立辩论,这个时候就会招来很多过患,招来很多过患。所以像这样如此定会招来经中所说喜欢言谈的诸多过患,甚至舍弃正法,就是说是造下了谤法的罪了,这个方面非常危险。诽谤自方他方所敬仰的大德,造下弥天大罪。

【如果有人想:诽谤他人倒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又怎么会诽谤自方的诸位大德呢?】

那么,因为前面这句话是说,诽谤自方他方所敬仰的大德,有人想如果是诽谤他人的是可以理解的,但怎么样就变成了诽谤自方的大德呢?下面这段话就是解释这个问题的。有的时候有些人,表面上是在赞叹自方,但是呢就是说是别人有智慧的时候呢,在听的时候呢就是在诋毁自方,啊就是在诋毁自方,下面这一段就是讲这个,就是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他的一种赞叹往往就变成了一种诋毁了。

【带有片面性眼光的那些人,表面上吹嘘自方的补特伽罗至高无上,实际上却是莫大的诋毁。】

那么有些人用片面性眼光,片面性的眼光,表面上吹嘘自方的这个补特伽罗、是自方的修行者是至高无上,但实际上真正从有智慧的人看起来的时候呢,他就成了莫大的诋毁了。

【为什么呢?譬如,诸外道徒对于各自所推崇的本师自在天、 遍入天等大肆赞叹他们享受美女、 摧毁他众的嗔怒猛烈无比、 狡诈手段如何高明,这在智者看来,完全是出于烦恼污垢的驱使而评论的,因此纯粹是诋毁之举。】

打比喻讲呢,比如说外道徒,大肆赞叹自己所推崇的这些本师、自在天、遍入天,赞叹他们怎么样享受美女,美女就是说,这些我们的本师啊怎么样就说享受美女。他享受的美女有多少多少,然后呢怎么样享受,比如说是前段时间上师讲了《胜出天神赞》,《胜出天神赞》这个在前行笔记第一册当中也有,像这样讲的时候呢,就是说是自在天他为了就是说引诱这些天人的妻子啊,经常赤身裸体的在他们面前走来走去的,像这样话就说是这个,后面就是说很多仙人的妻子对他的这个男根,产生了这个贪欲了,就是说仙人就愤怒了之后呢,念咒语,念咒语之后,他所诅咒的时候,他们男根就像大象鼻子一样垂到地上来了,就像这样一种讲法。所以说这个方面就是说外道徒呢,就赞叹自己的本师,赞叹自在天他怎么怎么样,就是说是去引诱美女的,怎么样享受很多美女的,这方面就是说是赞叹他的贪心很强。实际上就是说你这样赞叹的时候,别人看到时,哪是赞叹啊,纯粹就成了诋毁了嘛,纯粹就成了诋毁了,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了。还有一些人就赞叹遍入天他的嗔恨心怎么怎么大,遍入天怎么又把谁杀了,然后就是说大自在天他通过他的三尖剑怎么样摧毁了飞天的三层城市,像这样话就说是,他们好像是对这方面赞叹,赞叹他们非常的嗔怒很强。这方面也成了诋毁了。然后呢就是说赞叹呢,狡诈的手段多高明,这个在传记当中也有,在《胜出天神赞》当中也有,就是讲遍入天呢,他呢通过狡诈的手段骗取了飞天呢大块大块的土地,就是这样的,那么当时就遍入天显现一个很矮小的人,他到了飞天的飞天王面前去,想要求得一席之地,那飞天王一看你长这么矮小,你能要多少东西吗。他说我要我身体这么大的一块地就够了,他说那可以呢,没问题呢,给你呢,给你呢之后,他马上显示神变,把整个大地覆盖着,像这样话就是说飞天没办法。只有把这个地让他,像这样的话讲的时候呢。就是狡诈的手段怎么样高明的开始大肆的渲染这个问题。大肆的渲染这个问题时候呢,实际上这在智者看来,就完全是出于这个烦恼污垢的驱使而评论的。他们内心当中就是一种无明烦恼吗。他把就是说该诋毁的地方当成一种,就是说功德的炫耀,当成功德的炫耀,所以他是出于烦恼污垢驱使而评论的。所以说就只能对他的本身只能是一种诋毁了,根本就没有调服烦恼。贪心这么大,嗔心这么大,相续当中有这么多的狡诈的手段,这个不是别人应该信仰之处。但是呢没有智慧的人,往往把这些作为他炫耀的资本了,有些人凡夫也是这样,凡夫他就像也就是说在谈论时候呢,就是说自己怎么怎么厉害,没有什么说的,就把以前自己杀生的手段啊,偷东西怎么厉害啊,跑的快啊,像这样话作为一种炫耀资本。像这样的话就是说自己烦恼很粗重而已,没有什么其它的可以炫耀的。相同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不注意的话在赞叹自方的时候,实际上在别人眼光看的时候,哦,你在诋毁你的这个大德。你在诋毁你所信仰的大德,所以说像这样讲的时候,麦彭仁波切的意思就是这样的。

【同样,此处所说的这些人,其实已承认了自方的那些修行人并没有通达佛陀在所有最深经续中再三说的“以观察究竟实相的理智无有欺惑、 不可否认而成立的离四边戏论之本性”。】

那么同样的道理呢,就通过这个比喻,通过外道他赞叹自己的本事成了诋毁一样。同样的道理,此处所说的这些人,有些是赞叹自方的这个如来藏怎样怎么样实有的。我们的祖师怎么样说这个如来藏是根本不空的,绝对是堪忍的,绝对是恒常的。我们的祖师是这样说如来藏的,所以说了不起啊!

还有一些说我们的祖师怎么样讲单空的,单空是怎么怎么样殊胜的,根本不可能有这些如来藏,如来藏不了义。像这样讲的时候讲很多很多。实际上就是说他们这样讲的时候已经承认了自己所赞叹的这些修行者并没有通达佛陀在最深窍决所讲的这些本性。佛陀在最深的境界当中再三就讲了:以观察究竟实相的理智没有欺惑、不可否认而成立的离四边戏论之本性。这个方面是必须要去建立的,离四边的本性必须要建立的。

所以说你讲他空的人,你看你所赞叹的大德他是不是有这个标准。如果你说你这个如来藏不是离四边戏论的,如来藏是恒常的,或者都在戏论当中,那么你是在诋毁你的大德根本没有通达佛陀经典中所讲的意趣。那么就是说从自空的角度来讲的话,你说就是说根本没有所谓的如来藏啊等等,如来藏不了义啊等等,像这样的也是佛陀在经续当中所讲到的离自边的如来藏自性,也是做了诋毁了,就是说他根本没通达的意思,所以说实际上就成了一种诋毁。

【正是为了遣除曾出现、 将出现的如此劣道,(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中云:“论说修胜无念智,深寂离戏之实相,违其劣道今猖狂,欲解脱者当弃之。”】

无垢光尊者在这个当中讲的很清楚了,论说呢,就是殊胜论典当中讲到了修行必须要修持这个殊胜无念智,要修持深寂离戏的实相。“违其劣道今猖狂”但是呢就是说和这样的一种论说,在论典当中讲的有的时候是大论,讲经典,有的时候就是讲这样一种论典。实际上在经论当中都说的是要修持殊胜的无念智。要修持深寂离戏的实相,但是违背经论的劣道现在非常猖狂,想要解脱的人必须要抛弃。这个方面就是说考虑到会出现很多这样劣道的缘故。无垢光尊者早就已经劝诫修行者要抛弃这样的劣道,必须要对深寂离戏的实相,对于无念智的这样一种本性产生一个定解。

这些也是最后附带讲了一切的高僧大德究竟意趣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我们在了知,尤其是在遇到不同宗派的时候也必须要产生,通过一个就是说是公正的观点,不要对自方,对他方的大德做个诽谤。其中最后这段也是告诫我们,必须要对佛经论典当中最了义的观点做一番了知,否则的话在赞叹自方大德的时候有可能就成了诋毁了,有可能就成了诋毁了,这个方面非常非常注意。以上讲第一个大问题,下面讲第二个大问题。

【所谓的“轻而易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是轻而易举对整个大乘产生定解,那么所谓的轻而易举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指能够迅速引生定解。】

那么就是讲能够很迅速地引生定解就叫做轻而易举地引生定解。

【换句话说,不费吹灰之力对大乘教义获得定解,即称为轻而易举。

那么换句话讲的话,不费吹灰之力对于整个大乘的教义能够获得定解,像这样就称之为轻而易举的意思。下面再进一步展开讲。

【这部论典词句简明扼要,意义博大精深,也就是说,观待极其丰富的内容,此论实在是短小精悍,却如同火上加薪般能无余扫除包括唯识宗在内的内外道假立宗派的所有过失,以极其尖锐、 势不可挡之理证、 观察二谛之正量,对诸如《中论》与《释量论》所包括的细致入微、 最为甚深的一切法义精髓无不予以阐明。】

那么也就是说这样一种论典呢,就是说只有九十七个颂词。这七个颂词的话词句是简明扼要的,意义呢就是包括了所有的大乘的精华,意义是博大精深。观待及其丰富的内容来讲,你这个论典是非常短小精悍的一个内容,如果你通达了这九十七个颂词,相当于轻而易举地整个大乘的内容全通达了。那么这个论典词句很短小,但是呢就是说他的这个意义呢就犹如火上加薪一样,能无余地扫除包括唯识宗在内的内外道假立宗派的所有过失。这里面破斥了外道观点,还有小乘的一些承许微尘啊,承许刹那啊,还有唯识宗当中承许自证啊等等,这些所有内外道假立的宗派的所有过失全部都扫除。通过最为尖锐、势不可挡的理证、观察二谛的正量,对《中论》当中的这个精华,对《释量论》当中的这个精华,最为甚深的一切法精髓全部予以阐明了。

【其中的推理与词语极其分明,因此说轻而易举便可通达。】

那么这个里面推理是非常分明的,词句也是很分明的。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个词句,轻而易举就可以通达这个意义了。

【诚如《中观庄严论自释》也说:“以明确的教理在 此 宣 说 , 能 点 亮 如 牛 王 般 佛 陀 之 妙 语 明灯……”】

《中观庄严论自释》静命论师也讲过,通过明确的教理在这个地方宣说,就能够点亮犹如牛王一般,佛陀的这个妙语明灯。很多赞叹呢都把佛陀赞叹成牛王。像这样的话,就是说能点亮如牛王一样佛陀的妙语明灯。所以说这个方面也是讲到了轻而易举的意思。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