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五十颂》第1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一心一意而祈祷,遍智文殊金刚尊,

赐与殊胜之加持,智慧融入吾相续。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就是承侍上师、依止上师的殊胜方法。在经典当中,有佛陀和阿难尊者的一段对白。阿难尊者说:“经过多年的学习,我终于知道了大部分功德都是依靠善知识而产生的。”善知识和上师是一个意思,佛陀说:“你错了,不是大部分的功德通过上师产生,而是所有的功德都是依靠上师而产生的。”

对于我们这些在轮回中轮转了这么长时间的凡夫人来讲,想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解脱几乎是不可能的。以前我看过冈波巴大师造的《胜道宝鬘论》,其中也有一组问答。众生依靠自己的能力能够从无始的轮回当中解脱吗?回答是:无始轮回几个字恰恰能够说明,众生没办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解脱,也就是说如果众生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解脱,就不可能产生无始的轮回,或者不会在这么长的轮回中继续流转了。

凡夫人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脱,原因一方面是众生不了知法界实相,没办法认知相续中殊胜的佛性如来藏,也没办法认知流转的因是无明,对于遣除无明的修行方式也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了达。

我们必须依止获得殊胜成就的佛陀或者佛陀示灭之后的菩萨们,还有佛、菩萨的化身,比如我们的大恩上师们等等,因为他们在相续中获得了殊胜的功德,了知实相的究竟意义,也知道如何通过修行而获得解脱,依止如是的上师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确立正见和修行的方法,引导我们获得殊胜的解脱。

这样殊胜的上师就是引导我们趣向解脱的引导者,如同向导一样,以前在很多其他的依止法中也提到过,我们现在的整个轮回就像一个战场一样,殊胜的上师就是引导者。我们处于战场的混乱环境中,怎样才能从中逃脱?要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引导者或者战士,引导我们应该怎样走,慢慢我们就可以从混乱的环境中出离。

整个轮回我们自己来讲非常混乱,在如是混乱的烦恼、业,还有很多痛苦交杂的环境中,想要获得解脱,没有一个引导者是绝对做不到的。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不依止上师而成就的人一个也找不到,根本没有听过不依止上师就可以解脱成就的例子,因此我们一定要依止殊胜的上师善知识。即便是世间的事情,如果没有依靠上师善知识,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通达。

世间的事情都是比较简单的,虽然我们眼睛能够看到,心识能够思维,但是很多事情,如果没有师父去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做。何况说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没有上师的引导,这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在很多密续当中讲,如果我们想要希求殊胜的解脱,一定需要依止上师而产生的。

如果没有依靠上师善知识的引导我们无法获得一切的悉地,上师既要引导我们,同时也具有能够加持我们的力量。因此一方面我们自己要不断地修持,一方面也需要一个证悟者不可思议的力量。就是我们自己努力,上师也在加持我们。两方面的力量一融合起来之后,我们比较容易获得证悟。在修行佛法的时候,如果没有上师的引导,没有依止上师的话,很难获得解脱。

我们依止上师也应该有一个如理如法的依止方法。现在我们就要学习依止上师的正确方法。是不是我们自己想应该这样做、那样做就可以了?这不行,自己分别心的想法不能作为正量,这种方法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这样依止上师到底如理不如理,我们确定不了。我们必须要依靠经典和续部,或者殊胜的大德所造的论典阐释的内容。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的“事”是承侍或者依止的意思,承侍上师或者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方法有五十个颂词。在经论中取名字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是用数字来取名,比如《事师五十颂》是以颂词的数量命名的,还有《般若十万颂》《般若三百颂》《七十空性论》《唯识二十论》等等,都是以数字来取名的。

《事师五十颂》的作者是巴布拉大师,有些地方叫巴布瓦大师,这位阿闍黎,有些地方说就是马鸣菩萨,上师讲的时候,没有说他就是马鸣菩萨。有些地方说是马鸣菩萨造的《事师五十颂》,实际上巴布拉阿闍黎造的《事师五十颂》。

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巴布拉大师是印度的大班智达,在很小的时候学习了很多知识,出家之后精通了显密教法。因为他的因缘,当地的国王并不支持他弘法利生,国王不支持他的事业的缘故,他不愿意呆在当地,想去朝拜一个著名的度母像,于是就乘船出海,想通过坐船的方式去朝拜度母像。在海里遇到了罗刹、非人等等很多的刁难,他就没办法到达目的地。他的船最后被困到了一个海岛上面,出不来了,他就一直祈祷度母,祈祷了很长时间,在他的祈祷力因缘成熟的时候,缘起具足了。

有一天,他梦到了度母。度母说,如果要去你想去的地方,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头就要朝方向睡觉就行了。当天晚上,他把头朝着印度大陆的方向睡觉,醒来之后已经回到了印度。

回到寺院之后,他发现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年长的班智达已经去世了,年轻的班智达不支持他弘法利生的事业,不认可他,他由此产生了很大的烦恼。

他说,之所以现在我的弘法利生的事业展不开,完全是因为这些非人造成的,如果不是这些非人把我扣在海岛上,让我出不来,可能就不会是这样。他就对这些非人产生了嗔恨心,在显现上可能没有证悟,然后他念了很多的猛咒,通过忿怒的修法把整个岛屿摧毁了,杀死了很多非人,做了很多伤害。

他做了这些事情之后,有一天度母现身告诉他,你做的事情,造了很重的罪业,小乘的戒律违犯了,大乘的菩萨戒违犯了,密乘的戒律也违犯了,如果不忏悔,死后就会堕恶趣。他听了很害怕,想要忏悔,就去朝拜五台山。五台山不仅非常出名,也是佛亲自授记的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

在整个南瞻部洲有五大圣地,有两个地方是我们人可以去的,不用通过神通,一个是印度金刚座,另一个是五台山,其他的地方都要通过神通才能去。他想去朝拜五台山,度母说,虽然朝拜五台山可以净除一部分的罪业,但是这个罪业是净除不了的。他问,该怎么办?度母说,你必须造一部论典,对那些刚刚开始学习密法,或者想要趣入密法的人,教导他们怎样善巧地依止上师,如果造了这部论典,就可以清净罪业。

第二天他就依靠续部,造了《事师五十颂》。造完之后,因为加持力非常大,所以从造论开始到现在,印度藏地的修行人一直都在学习。《事师五十颂》成了想要依止上师学习佛法的人的指南,一部标准的教科书。如果我们想知道怎样依止上师,学习这部《事师五十颂》就可以了。

这就是造者的一些事迹,也许就是一种示现吧。有的时候我们说:他既然产生了这么大的嗔恨心,那他写的论典到底有没有可靠性?其实一方面他是依靠度母授记,度母加持的,一方面是依靠续部而造的。而且很有可能是一种示现,示现造罪,示现忏悔造论典。就好像我们知道的世亲论师,无著菩萨的弟弟,他显现上也是佛陀授记的大家公认的大菩萨。

当年他也是因为诽谤了大乘教法,自己想用刀子把自己的舌头割掉来忏悔。他哥哥说,你割掉舌头也忏悔不了诽谤大乘的罪业,但是,如果你造很多宣讲大乘的论著就可以清净。这些菩萨们是这样示现的,我们可以理解他是一种示现。这是作者。

下面我们主要依靠颂词来讲解。另外有一个宗喀巴大师造的注释,颂词和注释都是大恩上师翻译的。

好像是在前几年,上师准备翻译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上师说,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他没有传承,想求传承。但是找不到,在佛学院的大堪布、活佛他们显现上也没有传承。上师就去找齐美仁真堪布,让他在班里面宣布,看谁有法的传承,最后一个很普通的喇嘛,他说他有完整的传承。确定完之后,上师说,我要在他的面前求传承。当时把这个喇嘛吓坏了,佛学院的大堪布在他面前求传承,他死活不干。但是上师说,这非常重要,如果有传承,宣讲很方便。因为齐美仁真堪布是他的上师,给他施加压力,必须要传,最后他在恐怖当中给上师传了法,念了传承。

后来上师把传承给我们了。宗喀巴大师《事师五十颂》注释的传承过程很有趣的,当时上师给我们讲了。

这次我们不讲注释,讲颂词。

本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宗。

乙一、顶礼:

正规的论典都有顶礼句、立宗句。做顶礼是显示自己身份的,他如果向上师三宝顶礼,就显示他是佛弟子的身份,所以首先有顶礼。顶礼的必要性:让大家产生信心;自己在造论之前顶礼,也为了让造论过程当中不出任何的违缘障碍;然后也是忆念恩德而顶礼。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因,上师莲足之下敬顶礼。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的正因就是殊胜的上师,现在我是在获得金刚萨埵佛果位的来源——殊胜上师的莲足之下,恭恭敬敬地顶礼。

为什么顶礼上师?因为上师是我自己成就具德金刚萨埵的因缘的缘故,所以对于这种来源,对于恩德巨大的上师必须要做顶礼。

“具德金刚萨埵”,在上师的讲义还有宗喀巴大师注释当中,也提到具德的意思,当然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具有功德,它的隐义,具德就是无二无别的意思。“金刚萨埵”,我们比较熟悉的金刚萨埵,是平时我们念百字明,念金刚萨埵心咒的主尊。这里讲的金刚萨埵是不是那个金刚萨埵?也可以是,但是这里面的意义表现出来的不是指某一尊佛。

因为解释金刚的意思——其实是和真正的大菩提真如无二无别的法身,无二无别的法身就叫做金刚。萨埵就是勇识,勇士,勇猛心识。这个地方萨埵是通过法身所显现出来的报身和化身,所以,这里的金刚萨埵就是法报化三身的意思,不一定是指平时我们念修的那尊金刚萨埵,而是指三身无别的佛果。既然是三身无别的佛果,具德是无二的意思,即无二的法身和色身。

我们就直接这样理解,我自己通过修行成就无二佛果的因是什么呢?就是殊胜的上师善知识。所以,对于这样殊胜的上师善知识,我要对他顶礼。

莲足,在佛法当中,把上师的足比喻成莲花一样,很清净。莲花是清净的代表,很多时候说佛足就叫莲足,好像莲花一样清净。虽然显现上好像是一个普通的凡夫善知识一样,但是他的本性是非常清净的。莲足就代表上师的脚。

为什么要在上师脚下顶礼呢?就是代表特别地恭敬,用我自己最尊贵的头,顶礼上师身体中最下面的脚。在印度有一种礼节,叫接足礼,就是用头面礼足,用自己的头去顶礼自己所尊贵的,有信心的佛、菩萨或者自己上师的脚,表示非常尊敬的意思。

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尊敬?因为上师是我们获得无二佛果的因,他不是给我们找一个工作,或者说给我们一点钱财,让我们能够在世间当中生活地更好。整个轮回你生活地再好,其实也是痛苦的因。所以出离轮回获得无二的佛果,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最为重大的意义就是修持佛法而获得成佛的果位。所以对于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佛陀果位的殊胜上师,当然要表示最大的恭敬。

恭敬代表内心当中没有傲慢,当我们自己很傲慢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去低头表示恭敬呢?绝对不可能的。我们看傲慢的人,他的腰很直,他的头也是昂得很高的,他不可能把头低下来。他如果能够把头低下来,就说明他有一定的恭敬,他稍微点一下头就说明他他的傲慢折服一点点了,他如果能够弯腰、能够顶礼,就说明他内心当中是有某种恭敬的。

此处用最恭敬的方式来顶礼上师的莲足。因为如果内心当中有傲慢心,上师给你教导什么,你根本就听不进去的。如果我们自己傲慢的话,别人给你指点:你这个人要干什么,你应该要这样做那样做。我就会想:你凭什么给我这样讲,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这样讲!所以,如果有傲慢心,别人讲的东西可能听不进去的。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有傲慢,上师告诉我们,应该这样修法那样修法,我们就听不进去,内心有傲慢就不会听上师的教言,上师的教言也融不到我的心中去。

恭敬是接受教言得到加持的来源,如果我有恭敬心,就表示愿意受教,愿意接受你的加持,愿意接受你的帮助,愿意接受你的教诲。所以佛法当中讲,佛法从恭敬中来,上等的恭敬得到上等的成就,中等的恭敬得到中等的成就,下等的恭敬当然只能得到下等的成就,没有恭敬就没有成就。

这虽然只是一种外表的形式,但是表示我们内心当中对于给自己传授最殊胜密法的殊胜上师有很大的恭敬,因为有这种恭敬的缘故,我们内心当中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加持。恭敬心是一种谦下、谦卑的状态,如果自己很谦卑,就没有什么抵触,没有什么觉得自己了不起。特别是在修学佛法上面,我们要依靠殊胜的上师指引才能够成就的缘故,所以,非常有必要在殊胜上师面前这样恭恭敬敬地顶礼。

平时,我们对于殊胜的大恩上师也要顶礼,上师的相片,佛的相片要经常顶礼,来折服自己傲慢心。经常这样做顶礼的话,我们的傲慢心就越来越少,恭敬心越来越强,最后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得受正法的法器。成为法器很重要。

乙二、立宗:

立宗有的时候叫立誓。我要发誓造论,还有为什么要造论的必要性,我发誓一定要把这部论造完利益众生等等,这叫做立宗。

诸多无垢续中所宣说,略而言之此当敬谛听。

无垢即很清净。事师法是佛陀在很多清净的续部当中亲口宣讲的,所以非常可靠,对于广大的续部当中的意义略而言之,我把很多复杂的内容,以比较简单的方式归摄在里面,所以有缘者应该恭恭敬敬地谛听。有缘者应该好好地来听,好好思考,用这个法来实行、实践。

为什么要这样立宗?因为有些人会想:你这个《事师五十颂》,到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有什么来源?如果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成为真正可靠的地方,它有没有清净的来源?所以第一句就讲,《事师五十颂》其实是有清净的来源的。

“诸多无垢续”,像《幻化网续》《大威德续》还有《喜金刚续》等很多很多续部。佛陀讲的显宗的法门叫做经,讲的密宗就叫做续。实际上续部也是经,也是佛陀亲口讲的,只不过所宣讲的内容是密法的缘故,在翻译的时候,把讲密法的内容都叫做续,讲显宗的,像《金刚经》《心经》,这都叫做经。一般来讲,如果是经,就是宣讲显宗的内容;如果是续,就是宣讲密宗的内容。

依止法是在无垢续中宣讲,在显宗的经典当中有没有依止法?也有,《华严经》等很多经典当中也讲了怎么样依止上师的方法。

因为这里面是讲怎么样依止金刚上师的缘故,引用了无垢续部当中的内容,所以来源是很清净的,绝对是可以依靠的。而且,这里面所讲到的颂词,在续部的原文当中都能找得到。

别人会想:既然你讲的内容在续部当中都找得到,那就没必要造论了,找原文就可以看了。回答:“略而言之”。略而言之其实就是讲必要性,为什么要造论?因为众生的智慧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如果让众生自己去翻续部的话,他不一定能够找得到到底哪个地方讲的,这条是哪个地方?那条是哪个地方?众生没有时间去找。

所以,精通续部的上师们,就凭自己的智慧把续部当中的内容拣出来,排次第,然后以很简略的方式归摄,就归摄成了五十个颂词。五十个颂词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习,马上就知道应该怎么样依止上师了。如果让我们去翻续部,可能不一定翻得到那么详细的解释,这些内容在续部当中虽然是有宣讲,但是还是有必要造论。略而言之,就讲了为什么要造论的必要性。

“当谛听”,既然它是来源清净的,是归摄成窍诀的方式,所以,遇到这个法的有缘者,应该认认真真来听受事师法。

这里面所讲到的事师法,主要是讲怎么样依止金刚上师的。因为我们学密法要依止金刚上师,对于给我们灌顶、传窍诀、传续部的金刚上师到底怎么样恭敬才非常合适呢?在座的道友们,有些是已经得过灌顶,入了密乘,已经在学密法的人;还有一些道友虽然现在还没有入密宗,可能以后准备入密宗的。但不管怎么样,都要学习师事法,学习依止上师的方法,只有比较如法的方式来依止上师,才能够顺利地获得加持。

如果我们在依止上师的过程当中不如法,就有可能造下比较大的罪业。密宗成就很快,但是如果我们在学习密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对于最殊胜所依的上师,不知道以怎么样合适的心态、行为去依止,就非常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造下罪业。

很多论典都讲了事师法,《大圆满前行》共同前行当中第六个科判就是依止善知识,讲了依止上师的方法,宗喀巴大师的《广论》当中也有,还有《心性休息》的颂词和注释当中也有。但《事师五十颂》是通过颂词,窍诀的方式做归摄。

如果以前学习过《前行》《事师五十颂》的道友,可以温习一下,学习教法经常温习是很重要的,时间长了如果不温习就会忘掉。没有学习过的道友,通过短暂的时间学习一下就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善巧地依止上师。

甲二(论义)分三:一、依师之方式;二、依止之时间;三、如何堪为法器。

依师之方式,依师的方式这里讲得最多,怎么样依止上师、承侍上师是合适的心态和行为。

依止之时间,依止的时间并不是说在什么时间去依止上师。在本论最后几个颂词讲了依止之时间的意思:在什么时间应该讲《事师五十颂》,在准备得灌顶之前。比如说,我已经选择好了上师,准备依止他灌顶,如果准备依止他灌顶的话,提前就要学完《事师五十颂》,了知怎么样依止上师,然后得灌顶,得完灌顶之后再去学密乘戒律,应该是有这样的次第。所以,依止的时间应该是说什么时候学习《事师五十颂》是最好的。

如何堪为法器,是什么样的弟子才成为法器。

乙一(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总说依止之方式;二、特殊依止之方式;三、依止方式之摄义。

总说依止之方式:总的宣讲怎么样依止上师。特殊依止之方式:特殊依止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之下你怎么依止上师,比如说,你生病的时候,在正常情况下你要做的事情能不能做,如果不做的话有没有过失?就是特殊情况怎么样依止上师。

丙一(总说依止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依师之方式;二、广说依师之方式。

丁一(略说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二、做到恭敬之方式;三、观察恭敬对境与所依。

第一,恭敬上师是非常合理的;第二,做到恭敬的方法;第三,观察恭敬的对境和恭敬的所依、能恭敬的人等等,就是上师和弟子二者之间必须要做的事情。

戊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

如果认为,上师显现上像凡夫人,好像只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有必要这样去恭敬他吗?这里面就讲到了恭敬上师的合理性。恭敬上师的合理性也不是谁臆造通过分别念想出来的,而是续部里面讲的。颂词当中这样讲:

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上师之面前,

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

在得受清净殊胜灌顶的金刚上师面前,在十方世界当中安住的佛,都会在三个时间当中来向上师顶礼。如果十方的佛陀三时当中都要对金刚上师进行顶礼的话,那么我们就更加应该恭敬上师了。主要是讲恭敬上师的合理性,从哪个地方讲合理性的?佛都对金刚上师顶礼,何况是我们呢?大概是这个意思。

再详细地解释一下。“得受殊胜之灌顶”,殊胜就是清净灌顶的意思,按照续部、仪轨当中所宣讲的灌顶的方法,灌顶的次第,如理如法进行的灌顶,就叫清净的灌顶。这种清净的灌顶当然是很殊胜的灌顶了。

大家都知道,佛法有共同乘的小乘,有大乘,这是显宗的教法;还有最殊胜的密乘的教法。密乘的教法,在很多地方讲,加持力很迅猛,在直指心性或者说让我们很快速的成就佛果方面力量非常大。我们要进密乘,真正要获得学习密乘的资格,必须要首先得灌顶。赐予灌顶的是谁?赐予灌顶的就是金刚上师,我们在能够得受殊胜灌顶的金刚上师面前得到灌顶。

对于金刚上师,应不应该恭敬呢?应该恭敬。为什么应该恭敬?下面就引用续部当中的教证讲,“十方世界中所住”,十方就是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再加上、下。“如来三时敬顶礼”,安住十方刹土当中的如来,即已经获得无学道的佛陀在三个时间当中,从各自的刹土到金刚上师面前对上师顶礼。三时:有些地方讲是上午、中午和下午。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上师是一切加持的来源,所有的佛陀都是依止上师而成就的。所以佛陀也会赞叹上师是佛陀的父亲,上师是佛陀的母亲,上师是佛陀的导师等等。

佛陀也是以凡夫人修成佛的,他以凡夫人修道的时候,他是依止什么?他是依止上师而成道的。对我们来讲也是,我们现在是凡夫人,我们想要成佛也是要依止上师才能够修行,才能成佛。从某些角度来讲,上师就是一切三世诸佛之师,他也是佛陀的上师,所以,佛陀成佛之后也要对金刚上师做顶礼。

对于后学者来讲,也是做一个表率,连佛陀在金刚上师面前都要做顶礼,做供养,然后返回各自的刹土当中去。佛陀都要在三时当中顶礼,何况是我们?从这方面讲也需要顶礼。

显宗方面也有一些教证,记得在讲《入行论》的时候,提到过这个问题。小乘阿罗汉虽然已经获得了无学道的果位,但是因为他的发心不大的缘故,所以经典当中有这样的讲法:如果是阿罗汉坐在一辆马车当中,佛陀用脚趾碰一下拉车的绳子,都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是一个菩萨坐在马车里面,佛陀用头去牵引车都可以。

为什么这样?佛陀对于成佛的因非常非常重视。佛陀的因是什么?成佛的因是菩萨,因为首先成菩萨再成佛,菩萨是佛的因的缘故,所以佛陀对因很重视。

还有种说法,菩萨是最早劝佛发心的,比如文殊师利菩萨,他是劝佛最初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逐渐成佛的。为了显示因的殊胜,佛陀对于最初发菩提心的菩萨都是非常赞叹,非常恭敬。《入中论》的颂词、注释最初也是礼赞大悲心。就因为佛陀这么重视因,这么重视菩萨,这么重视菩提心,我们才愿意去发菩提心。

这里也是一样的,金刚上师是佛陀的导师,佛陀是依靠金刚上师而成就的,佛陀都这样敬重金刚上师,那么我们也应该敬重金刚上师。这方面就是讲恭敬上师之合理性。

下面讲第二个科判做到恭敬之方式,即怎么样做到恭敬的方法。

戊二(做到恭敬之方式)分二:一、总说应敬之方式;二、特殊应敬之方式。

第一,总的来讲应该怎样恭敬上师,第二,特殊应该恭敬上师的方式。

己一、总说应敬之方式:

以大信心三时中,手捧具花束曼茶,

合掌供养于上师,恭敬稽首礼其足。

我们应该以很大的信心,在上午、中午、下午三时当中,手捧具花的曼茶罗,合掌恭敬的方式供养给上师。曼茶罗就是供盘。然后在上师面前很恭敬地稽首顶礼上师的莲足。

总的来讲,应该怎么样恭敬呢?这是基本的,总的恭敬的方式,这里就讲到了要顶礼,要供养,包括了这两个含义。

恭敬顶礼和供养的心态是怎么样的?以大信心来进行顶礼和供养,我们对上师应该产生很大的信心。当然对上师产生很大的信心,也不是说一下就能够产生的,或者愿意生就能产生的。一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福德善根,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善巧方便,通过观察、修持逐渐可以生起很大的信心。

我们以前也提到过,如果要产生信心:一、对于上师的生平,他的传记,他的一些特殊的事迹我们要了解。因为知道了功德我们才能生信心,就像我们对佛生信心。我们对佛生信心是来源于什么?当然是佛陀的功德,我们对于佛陀身体的功德、语言的功德、智慧的功德、弘法利生的功德了知之后,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心了。

就好像我们对于一个产品产生信心,我要买这个东西,这个产品到底是什么样的功能我要了解,了解到这个东西的确好,就愿意花钱去买。我们要依止上师,对上师生信心,也必须要知道上师具有什么样的功德,所以对他的生平必须要了解。

二、我们要对上师生信心,就要经常性的闻思佛法。因为闻思佛法之后生起了智慧,有了智慧之后就可以通过智慧的方式去观察,产生信心。三、还要经常接触一些有信心的道友,如果经常接触有信心的道友,信心就能够增长,如果经常接触没有信心的道友,信心就会衰减。这方面也是受环境的影响,凡夫人的心受环境的影响。四、平时要多祈祷上师,多修上师瑜伽。像这样的话,信心就可以不断地增长。

我们对于上师要以很大的信心恭敬顶礼和供养,心态是以大信心,时间是三时中。按理来讲,三时是应该在上午一次、中午一次、下午一次。但是如果我们和上师距离比较远,可能做不到,要依靠情况而定。虽然离上师很近,但上师说你不需要来这么勤,一次就够了,或者说不用做,如果上师这样讲,你不做也可以。这方面按理来讲,是应该这样做的,时间是三时当中,一天的三个时间段当中都应该这样做。

供品是“手捧具花束曼茶”。它是一个曼茶,但是曼茶里面放鲜花,具有花束花鬘。在印度鲜花很多,一年四季都有鲜花,找鲜花比较容易。有的时候是花朵,有的时候是花鬘、花束,把花束放在曼茶当中,然后供养给上师。

供养方式是怎么样的?合掌,合掌表示很恭敬的方式。合掌供养上师:首先合掌再供养,或者先供养之后再对上师合掌。

“手捧具花束曼茶,合掌供养于上师”,也可以理解成鲜花本身代表曼茶,然后用合掌的方式,把花供养给上师。

供养完之后要顶礼,恭恭敬敬、如理如法地顶礼。作为一个学习佛法的人来讲,怎么样按照自己的传统来顶礼也是很重要的。当然,汉地有汉地顶礼的方式,藏地有藏传佛教顶礼的方式。藏传佛教当中,有噶举派的顶礼方式,还有其他的顶礼方式,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以前在佛学院学法,佛学院有各个地方不同教派的人来学法,在大经堂听课,常常看到来一群修行者对法王顶礼,经常看到不同的顶礼方法。有的顶礼的时候把披单放下来,顶一下放上去,反正很多种顶礼方式。

华智仁波切讲,其实顶礼是表示一种恭敬,每个地方的传统,稍微不一样也不要紧。但是基本的恭敬的心态必须要有,然后按照你自己的传统,自己的传承是怎么样教你的,你就这样去顶礼。

你自己千万不要想:我觉得这样顶礼好,我的手翻几个花可能漂亮吧!然后自己做一个动作。其实这些没有传统的动作就不要去想了,你虽然这样去做了,不一定有很大的功德。因为很多顶礼方式,或者是佛传下来的,或者是大恩上师们传下来的,都有一定的必要,都有一定的密意的。

我们按照传统去顶礼就非常好,功德也大,也是合理合法的顶礼。我看到有些道友顶礼,他是汉传和藏传结合起来的,顶礼的时候,首先是藏传佛教那样顶礼,然后下去的时候翻掌。其实翻掌在汉地的顶礼方式是有的,但是在藏传佛教当中不需要翻掌,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想的,觉得两个结合起来是不是好。也许好,也许不一定好。

自己的分别念不可靠,按照传统是最好的,上师给你传的顶礼方式是什么样的,你就按照这样的方式去顶礼。《前行》当中讲,米拉日巴尊者去顶礼俄巴上师的时候,他说:这个人顶礼的方式是我们上师的传统,缘起很好。他的顶礼很规范,也是有比较好的缘起。

所以我们自己顶礼的时候不要自己想一套,反正按照上师教的方式顶礼就好。

“稽首礼其足”,是恭恭敬敬的顶礼方式。恭敬、顶礼和做供养是总说应敬。

己二、特殊应敬之方式:

特殊应敬是指特殊情况应该怎么样去做。什么特殊情况?比如说,自己是一个出家人,自己的上师是一个在家人,这就是特殊情况。因为按照佛教的一般传统,是在家人顶礼出家人,出家人是福田,他有出家的功德,有守持的戒律,所以是在家人顶礼出家者。

但是在金刚乘当中,一般来讲,谁具有证悟的功德,具有做金刚上师资格的时候,他就可以传灌顶,传密法。但是他不能传小乘戒律,别解脱戒、出家戒不能传,金刚乘的灌顶,金刚乘的窍诀他是可以传的。他具有这样的资格可以传密法,他就可以作为金刚上师。如果一个出家人他是凡夫,他想学密乘必须要依止上师,或者和上师有缘,他的上师有可能是个在家者。

如果自己是一个出家人,自己的上师是一个在家人,像这样怎么办?或者自己是一个比丘,自己的上师是一个沙弥,怎么办?或者自己出家受戒的时间特别长,已经二十年、三十年,但是自己的上师是刚刚受比丘戒的人,他受戒的戒腊没有自己长,怎么办?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是特殊应恭敬,特殊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处理。

这些细节,我们可能会遇到的,但是如果自己本身是一个居士,是一个在家的,你的上师是出家人也无所谓,是在家人也可以,这方面就没大问题。但是如果自己是一个出家者,自己的上师是一个在家人,就要应该按照这里面来实行。

其实上师是在家者的情况在以前的印度特别多,我们看八十四大成就者的传记里面,成就者、上师是在家的也很多。西藏也有很多上师是在家人的情况,汉地不是特别多,但是也有。

如果遇到这样情况,怎么去做?当然前提是,法王如意宝以前讲了,在家的金刚上师最起码要有居士五戒才可以,如果连五戒都没有,那就没有资格做金刚上师了。所以一定是在有五戒的基础上,然后可以是沙弥,可以是比丘。在很多教法当中说,金刚上师叫金刚持,比丘,就叫比丘金刚持,沙弥叫沙弥金刚持,然后居士叫居士金刚持,有这样讲的。

在《时轮金刚》当中佛陀也是这样讲的,虽然同样都是金刚持,都是金刚上师,都是具有证悟的,但是因为比丘相续当中的戒律比较多,比较圆满,所以排位的时候,一般来讲,比丘金刚持是第一,沙弥金刚持是第二,居士金刚持是第三。有这样的传统。

不管怎么样,我们到底怎么样去依止呢?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在家抑或新僧侣,为断世间人诽谤,

陈设佛经等之前,持禁戒者意礼师。

如果自己的上师是一个在家者,抑或是刚出家的新的僧侣,为了断除世间人对教法诽谤的缘故,首先在上师面前陈设佛经、佛像,然后持禁戒者比丘就在上师面前做顶礼,直接是顶礼佛像,自己心中想顶礼的是上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处理这个问题。

再进一步宣讲。因为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金刚上师可以是在家的金刚上师,也可以是新僧侣(新僧侣是刚刚出家不久的沙弥),或者刚刚受比丘戒的比丘,如果自己是一个比丘的话,怎么办?或者自己是一个出家人,自己的上师是一个在家人;自己是一个比丘,自己的上师是一个沙弥,如果是这样情况怎么办呢?

“为断世间人诽谤”,因为世间人,尤其是在佛法比较兴盛的地方,世间人就觉得,出家人向在家人顶礼这是不好的。为了断除世间人诽谤的缘故,所以要做一些特殊的事情,要做什么特殊的事情?

比如说,上师在法座上面,我是一个出家人,我是一个比丘,我要向自己的上师顶礼的话,如果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我要给上师顶礼怎么办呢?首先在前面放佛像,放经书,然后,我就在经书面前顶礼,我的心里就想,给上师顶礼。

一般的世间人看不到他人的心,他诽谤主要是诽谤行为和语言,如果你顶礼的时候是朝着佛像、经书在顶礼,你的心说:我向我的上师顶礼。如果是这样就可以。这里面讲得很清楚,为断世间人的诽谤的必要,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它的必要,为了断除世间人诽谤的缘故。他的做法,善巧方便就是陈设佛经等,佛经、佛像放在上师面前,然后自己向佛经顶礼。

“持禁戒者”,就是讲出家人或者比丘。“意礼师”,我在顶礼的时候心中想:我向我的上师顶礼,我实际顶礼的是我的上师。其他人看起来好像是在顶礼佛像、佛经,其实我自己心中想我是在顶礼我的上师。这就是持禁戒者意礼师。

如果没有很多人在场,比如说都是上师的弟子,都是有信心的人,或者只有你和上师在一起,那就不要紧,直接顶礼上师就可以了,因为不会引起其他人的诽谤等等。所以直接向自己的上师顶礼,就不会有任何问题。

供养座垫身起立,帮助上师作事等,

具禁戒者皆当行,不作顶礼断劣事。

前面说了,如果在大庭广众当中,自己是出家身份,对上师不能做直接顶礼,是不是其他所有的承侍,对上师所做的所有事情,都不能做了呢?这个颂词当中就分辨差别,也不是完全是这样的。

颂词当中讲“供养坐垫身起立”,我们对自己的上师供养坐垫,上师来的时候自己站起来,或者帮助上师做一些事情等。具禁戒者就是出家人,“皆当行”,这些事情是可以做的。

“不做顶礼断劣事”,但是不要做顶礼,断除下劣的事情。不做顶礼,前面已经讲了,大庭广众当中不能够顶礼。什么叫劣事呢?所谓的劣事,在很多注释当中讲,比如给上师洗脚就是劣事,因为我们觉得洗脚是下劣的事情。

我们知道热带像泰国、印度,很多时候是赤脚,尤其是古代,出门的时候赤脚,然后回来进门之后要在门口洗脚的。他们有一个专门的供品——供洗脚水,在八供当中有洗脚水。

以前宗萨仁波切也是讲过,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供洗脚水,其实供洗脚水就是延续了印度的风俗下来的,他们有洗脚的习惯。以前不知道有没有拖鞋,现在拖鞋很多,过去可能拖鞋不多,赤脚在外面走,路也是黄泥巴土路,走一圈回来,肯定就是很脏了。要进房间肯定要洗脚,所以回来之后,主人就端来水,在门口请大家洗脚。这就是供养洗脚水的来源。

不做顶礼断劣事,如果在这样情况下,一个出家人用水给上师洗脚的话,别人可能会生起讥嫌,诽谤,或者产生一些分别念,所以顶礼的事情不要做,洗脚的事情不要做。除此之外其他共同的事情都要做,比如说上师要讲法了,我去供养坐垫,铺坐垫,摆法座等等,上师来的时候自己表示恭敬站起来,这些都要做。

有些地方讲,上师是法的代表,所以不管是金刚上师,还是一般的法师讲法,来的时候大家都要站起来,有这样的传统。上师以前给我们讲过,上师很谦虚,他说:其实并不是我们讲法者有什么功德,而是代表法的,是讲法的,其实应该是对法恭敬,表示对法恭敬的缘故,所以讲法者来的时候都要站起来,主要是这样的原因。

法座坐得高也是一样的。当然具有像佛一样的功德,证悟的金刚上师,坐得很高也无所谓,但是一般的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人坐得很高,比较容易产生傲慢心。但是不坐高也不行,因为你代表的是法,如果你坐得很低,很多人觉得你的法没什么价值,你坐得很高,来的时候大家都来迎接,供养,其他人就觉得法可能是好东西,是很珍贵的。

当年佛陀在证道之后不讲法,并不是佛不能讲法,或者观察不了众生根基,他就是要表示法很尊贵。所以需要反复劝请佛陀转法轮,首先是梵天来请,佛没有表示什么,他就回去了。然后又来请,佛稍稍答应了,佛答应了他就放松了,开始嘻嘻哈哈回去了。然后,佛陀又不说法了,佛又不说法了怎么办?他不但自己来了,而且把帝释天也请来了。为什么要这样?印度当年最尊崇的就是梵天和帝释天。后来,梵天和帝释天,一个拿法轮,一个拿海螺请佛转法轮,那个时候佛才答应了。

三次请佛转法轮,而且是梵天和帝释天来请的。大家就认为请佛陀转法轮请了三次,而且是梵天、帝释这么尊贵的天尊请佛转法,所以法肯定是很尊贵。请转法轮是为了表示法的尊贵,如果大家知道法的尊贵就愿意去学习,愿意去修持。

上师也经常批评我们,现在讲法太容易了,好像把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来了,就觉得法不尊贵,觉得没什么珍惜的。但是如果上师说:我不传法了,现在不给你们讲法。那就马上开始急着拿法轮,拿海螺请法,又在上师面前哭:一定要传法,一定要传法……。上师才答应再讲法。有的时候上师也是会做这样事情的。

不劝请,佛陀也会讲法,佛陀出世就是为了讲法的。但是讲法太多了,大家不珍惜的时候,上师也是会示现一下。我在佛学院也遇到几次,我都哭过一两次,当时真的很害怕上师不传法。后来想上师不可能不传法,这是马后炮了。当时的确是非常害怕,所以也是祈请上师,在上师面前祈祷,发誓愿承诺,后来上师答应可以再传法。益西上师面前有过,上师仁波切面前也有。

起立或者供品、顶礼这些都是表法特别尊贵。上师来的时候我们站起来起立,也是对法的尊重。

“帮助上师做事等”,上师吩咐你帮助做什么事情。虽然是在家的上师吩咐你去做,也可以去做,这方面没什么问题。上师的事情应该全力以赴去办,供养财物、承侍这些也应该去做的。

具禁戒者:具禁戒者就是出家人,他因为有出家的戒律。“具禁戒者皆当行”,这些都可以做,除了大庭广众当中顶礼、洗脚不能做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做。以此类推,如果不会产生讥嫌,顶礼、洗脚也可以做,但是如果上师说不需要做,你就不要做了。有的时候具有证悟的上师为了让弟子很快时间当中能够圆满资粮就会让弟子做很多事情。

在依止的时候,在《前行》当中讲,三种供养当中,法供养最殊胜,如果你如理如法地修持,以法供养是最殊胜的,然后是身语承侍的供养,给上师做事情,第三个是财物供养,财物供养是最下等的。但不管怎么样,以三种方式让上师欢喜。

普遍来讲是法供养最好,但是有些时候也有特殊情况,给上师作侍者成就快,这种讲法也有。以前看仲敦巴尊者的传记,他有几个弟子,一个弟子专门讲法的,一个弟子专门修禅的,一个弟子专门给上师做事情的,天天给上师做饭烧火的。讲法的人认为肯定是我得到的上师的加持大,上师肯定最喜欢我,因为我天天讲法;一个人讲可能是我,我每天在禅修,在实践佛法,可能是我得到的加持大,成就大;后来是做饭的人成就最大,因为他直接通过承侍的缘故,得到了上师的意传加持,这种情况也有。

当然,在这种场合当中,是讲给上师做事情的人他有成就;如果在另外的场合当中,说修禅修的人,他在一心一意的实践佛法,他肯定应该成就;然后,如果不断地讲法,他也是有很大的利益。所以,我们要看什么样的场合,如果要鼓励承侍,我们可以讲这个公案,如果要鼓励禅修、鼓励讲法,就讲别的公案。其实这些都是一样的,说明每个人的根基不一样,意乐不一样,并不是说佛法成就的方式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承侍去让上师欢喜。反正不用勉强。

最早的时候我很想承侍上师。因为以前看能海上师的传记,能海上师在拉萨依止康萨仁波切的时候,给上师背水。我看了觉得很好,应该给上师背水,我买个桶去背水。大恩上师的水井的水不好,水很浑,龙泉水的水很清净,我想背好水上去给上师供养。背了一桶水,好像是三、四十斤,背上去了,上师说:“干什么?”我说:“给上师背水。”“回去看书,背什么水!”当时上师这样讲我也不敢说什么。上师说背都背来了,就装吧,上师的桶还有锅,全部装满了。上师又说:以后好好看书,不用做这些事情。所以我当侍者没有这个福分,没有这个因缘,每次上师都说:回去看书!回去看书!

当时在依止的时候,想做这些事情,后来发现自己这方面肯定不行,没这个素质,承侍上师方面,需要很清晰的头脑,很机灵的反应,我没有。但是有的时候想做点笨事情,做点力气活是可以的,但是上师的意思是还是回去看书。

在佛学院有些时候我们转转经筒,碰到上师,上师说:“干什么?”我们说:“转经。”觉得上师应该夸我们几句,因为自己很精进,但是上师说:“回去看书,干什么这些,要回去看书!”

有一次,好像是佛学院修一个车库,大家都去帮忙劳动,上师也去了,我们也去了,上师说:“干什么?”我们说:“劳动,有功德。”“回去看书!”意思是其他人做就可以,你回去看书。当时真的很不理解,我们在做功德,应该夸我们才对,但是上师好像经常不高兴。

后来知道,真正来讲见解非常重要,如果经常去看书闻思佛法,你的见解起来之后,你所有的修行就带动起来了,但是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做事情上面,可能就忽略了闻思,做事情是有一定的功德利益,但是,你如果把时间用在了这上面,闻思方面就出现了大的损失。

虽然想做承侍,但是一方面自己的素质也不行,一方面也是因缘吧,给上师只背了一次水,之后就没背了,桶我自己用了。

所以这也是需要一定的因缘,有些道友有因缘,有些道友没有因缘,没有因缘就好好的闻思修行,有因缘就做一些事情,这都可以,其实真正来讲,给自己的金刚上师做些承侍,做些事情,功德非常大,自己有因缘的时候,应该以清净心去做,这也是三种欢喜之一,很重要。

戊三(观察恭敬对境与所依)分二:一、师徒需要互相观察之原因;二、观察后当取舍之理。

恭敬的对境有所依和能依,能依当然就是弟子,所依是依止的上师、恭敬的对境等等。

己一、师徒需要互相观察之原因:

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依止金刚上师之前,应该首先观察这位上师,他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金刚上师。传密法的上师叫金刚上师,对境很严厉。一般来讲,传显宗的法也叫上师,大恩上师前段时间讲《幻化网》六种上师之一,讲显宗教法也是上师,但是他不是金刚上师。金刚上师传密宗的,给你灌顶,讲续部,讲窍诀的,比如说给你讲《大圆满》窍诀等等,恩德非常重,非常大,对境很严厉。你一旦在他面前得了灌顶,得了密法,他就成为你金刚上师了,成了金刚上师之后就要非常谨慎小心。

但是如果是传显宗的,像我给大家传一些显宗的法,就没有那么严格。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我给大家传法,这些听众当中,如果没有进入密乘的,他不是密宗弟子,他还是需要把我当作一个高的位置来看待,因为毕竟是上师善知识。

第二种,如果听法的人是得过灌顶的,我也得到灌顶,我们相当于是金刚道友的身份,我给你传法,就不需要守额外的戒律,守金刚道友的戒律就够了。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这样讲的。

为什么?因为传显宗的法,在金刚道友的戒律之外,不需要有单独的戒律。金刚道友互相之间不能诽谤,不能打架,不能争吵。如果我给你传法,我们是金刚道友,如果我诽谤你、我嗔恨你,那么金刚道友的戒律密乘戒我是犯了的,你对我来讲,其实也是密乘戒。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在佛学院大家都是金刚道友,内部传法,守金刚道友之间的戒律就够了。但是,如果是给你灌顶的,那就不一样了,那就不是金刚道友之间的戒律了,你还要守一个金刚上师的戒律,这方面是有一点差别,是不一样的。

金刚上师对境很严厉,如果你对他恭敬、供养、祈祷,他的加持很迅猛,利益很大。但是你如果生邪见或者是诽谤,乃至于打击,过失是非常严重。所以,你要和他结成金刚上师和金刚弟子的关系,必须要非常非常审慎地观察,不能随便地马上依止一位金刚上师。

现在有一种趋势,大家好像是在赶时髦一样——你都有金刚上师了,我也应该有一个。如果我没有就好像是低人一等,觉得不如你,有的时候会有一些不平衡。但是这不是世间赶时髦的事情。

我们那批皈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赶时髦,大家都皈依了,我也去皈依。我皈依之后慢慢开始学佛法,学佛法之后就知道一点佛法的道理,然后慢慢走到现在。现在我的这些朋友当中,因为赶时髦皈依的那些人,现在都没怎么学习,他们还是停留在当时的那种状态。

总之,我们在依止上师之前需要观察,尤其是金刚上师、金刚弟子之间。

上师以及诸弟子,相同失毁誓言因,

是故勇士先观察,上师弟子之关系。

观察有常规的观察和非常规的观察。常规的观察就像这里面讲的一样,要长时间的互相观察,上师要观察你,你要观察上师。但是比较可靠的、公认的上师不观察也可以。以前大恩上师经常讲,像法王如意宝,你观不观察绝对没问题的,如果出问题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法王如意宝不会出任何问题,因为整个藏地、印度的大德,都奉为上师的这样一位大德,你再去反复观察他到底有没有功德就没必要了,就不用花很长时间去观察。

还有法王如意宝认可的一些大弟子,也不需要观察的,像大恩上师,像前段时间给很多道友灌顶的丹增活佛。我们这里讲要观察,有的道友想:完了,我没有观察丹增活佛!这其实就不需要,法王在世的时候,丹增活佛他老人家的功德就非常非常殊胜。我们在佛学院虽然接触的时间不多,不像与大恩上师接触的时间长,但是也知道,他老人家的证悟、行为都是公认的,没有任何怀疑的,他行为特别调柔,而且大家公认证悟很高的,所以说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是其他人,不是公认的大德,而是随随便便一个人介绍的,据说很厉害,或者什么人写个传记,你看了马上去皈依,这有危险的。皈依还没有大的问题,不要很随便去听灌顶,听续部,听一些共同的法问题还不大,但是如果要听金刚乘的密法,就要非常地慎重。

公认的大德,没有观察很长时间也可以,如果不是公认的大德,观察时间要长一点,对自己有好处。

“上师以及诸弟子,相同失毁誓言因,”如果不先观察,金刚上师和弟子都有可能在相同的情况下失坏誓言,失坏密乘的戒律。

“是故勇士先观察,上师弟子之关系。”勇士就是上师和弟子,应该先观察上师弟子的关系。比如说我要去听金刚乘,去听灌顶,听密法,我首先要观察一下,这位上师到底具不具备灌顶的资格,他有没有传甚深佛法的资格。观察一两天不行,观察一两次也不行,“我都看了一两次了,放生的时候看了一两次,看来还可以,应该没问题。”这不行,这样远距离的观察一两次远远不够。因为短时间当中,距离又比较远,互相之间没什么交流,一般来讲是观察不出来的,你必须要很长时间观察。

续部当中讲要互相观察六年时间,你要观察上师六年,他要观察你六年,有的时候观察十二年的也有。因为这是很大的事情,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你必须要观察很长时间,如果一个人伪装,不可能伪装这么长时间。他如果专门为了你伪装,为了欺骗你一个人伪装六年,甚至伪装十二年,他能这样伪装也是很了不起的,很厉害的。

刚开始观察,我们觉得可以,对他有信心,但是时间长了之后,通过跟他说话,跟他接触,做事情,观察他的菩提心怎么样,他对法义的理解怎么样,他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是怎么样,像这样慢慢去接触,长时间观察之后,这么长时间他都是很稳重的,而且他方方面面都可以,就可以去拜师,这是可以的。

上师也要观察弟子这么长时间。大恩上师也讲过忽必烈和八思巴尊者,他们也是互相观察的,忽必烈说:观察了你六年,觉得你可以作为上师。但是八思巴尊者说:你观察我六年,我再观察你六年。后面是不是观察这么长时间,我也不知道,反正是有这样的一段对话。意思就是说要很慎重,弟子要观察上师够不够资格给我传法,上师要观察弟子够不够资格被我传法。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里面是有一个誓言,有个戒律,如果上师在不观察的情况下,把密法传给了一个非法器,对方破了誓言之后,上师就会有泄漏密法的罪业,泄露密法的誓言他会破掉;如果弟子没观察上师,诽谤上师,他就会破坏掉十四条根本戒,或者说在五条根本戒当中诽谤金刚上师的过失也非常严重,所以,如果不观察的话,上师和弟子会相同的失毁誓言的因,上师也会失毁密乘戒,弟子也会失毁密乘戒,是非常危险的。

《大圆满前行》当中引用莲花生大士的教言:“不察上师如饮毒,不察弟子如跳崖。”如果你不观察上师,就像喝毒药一样,有这个危险性;如果上师不观察弟子,好像跳悬崖自杀一样的感觉。

如果不出问题还好,比如说你运气好,你前世的福报,没有观察就依止一位上师,但是这位上师恰恰就是真正的证悟者,很贤善的上师,这样就没任何问题。但是如果你刚开始不观察,后面开始诽谤,生起邪见,就是危险的事情。所以,与其后面发生这些事情不如刚开始的时候多打听,多观察。如果一点都不观察,不打听,只是听别人说,哪个师父在灌顶,马上就去接受,一点都不观察,这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对教法不负责任,对上师不负责任。

真正观察六年的人,现在时代估计找不到,但是六个月你都不观察也不行。反正不管怎么样,多方打听他的表现怎么样,他的寺院情况怎么样,一段时间观察之后,再决定是不是要接受他的密法。这方面需要非常谨慎。

现在汉地这方面出现很多问题,主要也是因为刚开始的时候没有观察的缘故。没有观察上师,只是听一个人说很殊胜,怎么怎么样,然后就去灌顶,灌完顶之后就发现好像有过失,没有说得那么厉害,慢慢就开始生邪见,然后远离,诽谤,自己造下很大的罪业。其实没有必要这样。

上师经常讲,要学佛法,一定要学佛法。为什么一定要学佛法?因为佛法当中讲了很多你必须要注意的,必须要做的,如果你不学习,什么都不懂的话就会做很多错事,最后就会后悔。但是如果学了之后,你内心当中就知道,在《前行》《事师五十颂》当中是怎么讲的,必须要谨慎观察,慢慢去接触,观察完之后,才可以去依止。

“勇士”是什么意思?“勇士”是指双方面,一个是传授密法的金刚上师叫勇士,然后听密法的弟子也叫“勇士”,这个地方勇士是说上师和弟子。勇士上师、勇士弟子先要观察,上师和弟子之间能不能够结为师徒的关系,尤其是要结为金刚上师之间的关系。

一般普通的上师当然也不允许去诽谤,但是对境没有像金刚上师那么严重。《前行》中的金刚萨埵修法当中讲:金刚萨埵百字明你念十万遍,一切罪业可以清净。大恩上师讲,一切罪业是什么意思?一切罪业就是指可以忏悔的罪业,但是如果你诽谤金刚上师,想清净罪业是很困难的,不能通过这个修法忏悔,你必须要通过地狱当中受痛苦的方式才能把罪业消尽。当年也是这样讲的,所以过失是非常严重的,我们要特别谨慎。

如果已经依止了,之后发现有什么过失,我们要把它观成清净的功德:他也许是给我们示现的,也是为了调伏我。像这样对自己没有害,距离上面你可以远一点,但你的心中不要生邪见。心中要尽量保持清净观,虽然他表面上可能有些过失,但是我们想也许是调伏我。

因为有先例可寻,在印度的八十四成就者,很多外表的行为都是很不如法的,但是内心当中安住像佛一样的功德。我们就把这些作为例子:以前那些成就者,他虽然外表上显现不如法,但是他的内心当中是很清净的,我的这位上师可能也是和这些成就者一样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怎么让我生信心,显现上可能做了一些违背佛法的事情,但是,他肯定是证悟者,是为了调伏我的意趣。如果这样去想,自己就不会产生很强烈的邪见,或者去诽谤,至少可以保护自己。

所以上师经常讲,如果已经依止了,就要经常对自己的上师观清净心,如果没有依止,就尽量多接触多观察,这方面很重要。

己二(观察后当取舍之理)分二:一、所舍上师之法相;二、应依上师之法相。

观察完之后,该取的取,该舍的舍,取就是依止,舍就是不要依止。

庚一、所舍上师之法相:

什么样的上师不能够依止,要舍弃的?上师里面有很多冒牌的,所以我们也要知道,不是他穿什么衣服他就一定是一个好的上师,不一定是这样的。这里面分具有功德的、不具有功德的;具有条件的、不具有条件。必须要去观察了解,什么是需要舍弃的。

具慧弟子切莫依,无有悲心憎恨害,

骄傲贪执爱炫耀,不护根门之上师。

具有智慧的修行者、弟子,千万不要依止:没有悲心的修行者,憎恨心很强烈的修行者或者上师,还有经常害别人的上师,内心当中傲慢很强烈的、贪欲心很强烈的、很喜欢炫耀自己功德的,还有不守护自己根门的上师。这些都要舍弃。

这些上师我们不能依止,因为依止这些上师对我们修法没有任何利益,没有任何帮助。最好的结果就是自己的功德不增长,差的不但功德不增长,而且让自己连续不断地产生很多很多的过失,最后堕入恶趣当中,非常可怕的。

所以,具慧的弟子千万不要依止以下种类的上师:1、无有悲心。因为作为一个上师,最起码的条件就需要悲心,一个上师有了悲心,他才可以考虑弟子的福祉,才可以考虑弟子的修行问题,怎么样让弟子解脱,怎么样让弟子获得利益。如果没有悲心,他是不会考虑这些事情的。

如果你依止的上师没有悲心,他怎么会考虑你的修行?他怎么会考虑你的解脱问题呢?他不会考虑,所以没有悲心的上师不能够依止的。

2、憎恨。如果嗔恨心很大,很强烈,内心当中不可能有很高的证悟。这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

当然,有些时候表面上显现嗔恨心大的,不一定嗔恨心大。比如米拉日巴尊者的上师玛尔巴尊者,他老人家显现上是脾气很暴躁的一个人,但是一方面,米拉日巴尊者与玛尔巴尊者两者之间是有宿缘的,他不会生邪见的。他显现上脾气很暴,经常打米拉日巴尊者,经常让他去干事情,几次把他从听法的行列当中撵出去,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做了很多次让米拉日巴尊者很没面子的事情。

像这样脾气很暴躁的一个上师,表面上显现很暴躁,但是实际上他是为了调化米拉日巴尊者。他后来讲: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调伏他,为了让他清净罪业。如果有这样圆满的上师,他显现上脾气很暴躁也不要紧。但是如果他真的不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他的嗔恨心真的很大,绝对不能依止的。

3、害。害是什么?经常喜欢害人,伤害别人的。如果伤害别人,连基本善良的品质都没有,怎么可能作为金刚上师呢?不可能,所以,经常喜欢害人的,有害心的,就不能够依止。

4、骄傲。骄傲就是很傲慢,上师很傲慢,傲慢的相续当中不会留存功德之水。所以,一个人很傲慢的话,怎么可能生起殊胜的功德呢?自己的心很谦下的时候,能够产生功德,如果一个人的心很傲慢,就注定没有功德,傲慢的人和有功德的人,完完全全是相反的。

以前我们也分析过这个问题,有功德的人,他内心当中么没有丝毫傲慢。佛陀功德最圆满的,没有一点傲慢的,菩萨的功德很圆满,没有傲慢,他们有资格傲慢,有傲慢的资本,没有傲慢心。但是,傲慢的人是没有傲慢的资本,反而非常傲慢,他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一无是处。你说他和佛能比吗?和菩萨能比吗?和这些修行人能比吗?都没办法比,但是他反而很傲慢。

佛菩萨有功德不傲慢,为什么?因为有傲慢就成不了佛,有傲慢就成不了菩萨,你必须要把傲慢调伏了,你才能够成就圣果。所以,傲慢的人肯定是没有圣果的,没有这种功德的;如果没有傲慢的人,他肯定内心当中有殊胜的功德。所以骄傲心强的人就不能够依止。

5、贪执。贪执心很强烈的人,贪欲心很大,也不能够依止,因为对财富、名声非常贪执的话,他内心当中证悟的功德无法生起来。

6、炫耀。炫耀自己的功德,有一点点也要炫耀,没有也要编出来炫耀,像这样心术不正的上师不能依止。

7、不护根门。根门就是自己的六根,不守护自己的六根,六根非常散乱。比如说自己的身体经常到处晃来晃去,或者自己的眼根不经常去观修,而是去看其他散乱的因。像这样不护根门的上师也不能依止。

但是,按照前行的观点,有些时候事情很难观察的,虽然这里面讲了,你这些要注意不能依止,要抛弃那些,要依止这些,但是,真正的菩萨都喜欢隐藏自己的功德,而凡夫人喜欢伪装功德。以前大恩上师也讲过,菩萨喜欢装成凡夫,凡夫喜欢装成菩萨,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我们看的菩萨可能是凡夫装的,我们看的凡夫可能是菩萨装的,到底怎么办呢?我们就不好去区别。所以,遇到一位很有宿缘的上师是很重要的,你和他有前世的因缘,就可以依止。

但是如果没有遇到,还是需要观察。不管怎么样,虽然可能是假装的,但是假装的总会有一点点被你发现的,他装凡夫装得再像,可能也会表现出他不一样的地方,他的慈悲心,他的智慧等等。比如说,大恩上师经常说他是一个凡夫人,但是我们看他的事业,他的智慧,他的慈悲心,再怎么说我是凡夫,也肯定是……,我们都看出来了!(众笑)

虽然大恩上师经常讲我是一个凡夫人,他不说我是什么菩萨,不说自己修证很高,但是我们跟上师接触,上师和弟子之间交流的时候,很多很多小的事情,越接触越观察,他的智慧,尤其是悲心,每个人都知道他悲心非常非常强烈,根本就没办法掩藏住他的悲心,而且是持续性的。所以有些时候想,像上师这样的善知识,他虽然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凡夫人,但是很多功德自然而然就显露出来了,只要我们去观察,其实很多功德明摆在这儿了。

很多道友让我说一说上师的功德,我说,我知道的你们都知道。的确是这样,自己去观察嘛,上师的智慧是怎么样的,上师的悲心是怎么样的,你从这些方面去生信心,那生起来的信心是很难退的。

如果你只是看表面上的一些东西,虽然当时信心生起来了,但是可能很容易退失。但是这些功德就在这儿,你随时去观察,他的悲心就在这儿,他的智慧就在这儿。所以,只要留心去观察的话,没有不生起信心的。

只要我们长时间去观察,还是可以找得到上师。凡夫人装菩萨再装得像,刚开始你装得像,但是不一定一直装得像。不管怎么样,如果遇到自己具缘的上师最好,没有遇到的话还是要观察。通过这里面所讲的这些,比如脾气大,不管你是不是装的,首先看你脾气大,我就留一个心眼,我先不依止,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如果你是装的或者大家都说他是装的,后面的事情观察之后再说。

刚开始的时候,如果观察到了的确贪欲心大,脾气大,我首先就不依止,这样对我自己没什么伤害,我也不依止你,但是我也不会不诽谤你。但是后面慢慢去观察的时候,这些可能都不是他自己真正的过失,而是调伏众生。

作为一位上师,他要调伏不同的众生,他要调伏贪心重的众生,有的时候自己必须要显现有贪欲心的样子;有的时候调伏嗔心大的众生,自己必须要显现有嗔心的样子。所以,如果完完全全没有一点过失的,就像神一样的,虽然我们可能看得很完美,但是,不能作为我们依止的地方。我们就没办法依止他:怎么依止他?他已经是这样了,这么高高在上了,我怎么跟他学!如果他有点过失,我们说:你看他也是从凡夫慢慢学习,慢慢修行,慢慢成就的,那我也可以。

为什么佛陀有的时候也显现与一般人一样,有些时候也生点小病,如果他太完美了,我们说:你这么高,你已经是佛了,我怎么跟你学!所以,这些上师,佛菩萨显现世间当中,虽然功德很圆满,但是他的任务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圆满,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功德,而是为了度化众生的。

而众生的根基意乐都是不一样,所以,如果你显得太完美了,我们就直接失望了,我没办法跟你学,你一上来已经是佛了,怎么跟你学!但是如果他显现和我们一样,有的时候有点小脾气,有的时候有点小贪心,有的时候有一些小动作,我们感觉有亲近感,有一点亲近感我们就愿意跟他学,慢慢就这样引导的时候,逐渐他就开始学习佛法,开始修行。最后就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知道,上师他是这样的,悲心很强烈,为了引导我们才故意装的这样。

有的时候看有些父母,年龄都很大了,然后装成小孩子一样,跟小孩子玩。他为什么那样?他其实没那个兴趣的,但小孩子喜欢他这样,所以,他喜欢就需要这样去做,有一定的必要、有一定的利益。

有的上师显现也是这样的,我们看好像有过失,但有的过失不是真过失,有些过失是真过失,这方面我们需要长时间去观察、去思维,自己的智慧增长了之后,慢慢对这些就会有一些了解。我们在学的时候,观察的时候,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对我们依止上师帮助很大。

本来要把下面应该依止上师的法相讲完的,要依止一位具相的上师。

这是学上师的,上师说找一个好的地方结尾,刚才停了一些,结束的地方是所舍上师的法相,我们要找一个好的话题来做结束。上师经常是这样,可能是给我们示现吧,要让我们学的,有些时候我们也学一下。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