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教言论第2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学习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二规教言论》。

《二规教言论》前面我们讲了一堂课,这里面讲到了二规,第一个就是佛规——出世间规,第二就是世规——世间规。所谓的世间规就是作为修行者来讲,必须要有比较贤善的人格。如果没有贤善的人格,人品很坏的话,就没有办法学习佛法,没有办法把佛法深入到内心。因为出世间的清净善法,一定要以贤善的人品,以世间的善法作为基础,才可以生起来。所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必须要让我们自己的内心贤善、人格贤良,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经常强调人品要贤善,但是没有一种具体的指导,或者没有一个标准的话,我们还是无所适从。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他老人家通过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在论典中给我们宣讲了如果要真正变成一个好人,或者成为一个贤善的世间人,必须要注意的是什么。

下面我们宣讲的《二规教言论》从第二堂课开始讲。

上堂课中讲到了世间的很多人都想要获得自己的安乐,不想要受痛苦。但是因为无始以来善业和恶业的差别,或者自己的行为贤善与否,在追求安乐过程中,有些人如愿地获得了安乐,有些人就没办法获得安乐,反而非常地痛苦,那么这个原因是什么?这里面讲得很清楚。第一,跟前世善业和恶业有很大的关系;第二,跟今生的行为是否善妙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就应该知道:第一,忏悔以前的罪业;第二,今生一定要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或者我们做一个好人、一个贤善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可以得到护法神的加持,在今生中的所愿所求就可以逐渐圆满。

是故凡自知事始,悉为美名而奔走,

哎呀美名虽悦意,然愈追逐愈远离。

“是故凡自知事始”,一般的人,或者现在讲的是人,众生也有各式各样不同的追求,但是人道众生“凡自知事始”,从懂事开始,“悉为美名而奔走”,都是为了自己获得一个美好的名声,不断地奔走。“哎呀美名虽悦意”,哎呀的意思是非常稀有,是一种感叹。虽然这个美名是很悦意的,每个人都想要得到一个好的名声,但是因为没有前世的善业,或今生中没有一个贤善的行为的缘故,“愈追逐愈远离”,越追逐,美名就离他越来越远。必须要了解这里面一定是有这样一种原因的。原因讲到了两种,一个是前世的善恶业;第二就是今世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追求名声就可以得到,而有些人虽然努力地追求名声,但是就好像小孩追彩虹一样,越追逐就越远离,永远追不到。看似非常好、非常悦意,但是没有办法如愿地获得。

“凡自知事始”,这里面把众生的实际情况讲得非常清楚。就好像小孩子刚刚生下来的时候,名声是什么,它的好处是什么还不知道。从懂事开始就追求名声,在团体中、家人面前,或者在其他人面前得到一些表扬、一些好的名声,比如说别人夸他漂亮、懂事、手巧等等,他就很欢喜。等上了幼儿园,如果能得到老师的奖赏,或得到红花,也会觉得很有面子。长大之后,开始上小学上中学等等,也都是为了得到好的名声。

有些人是想要成为一个学习好的人,得到这方面的名声;有些人想在学校里面有权有势,或者觉得人人都怕他,为了这方面名声而奔走。每个人的意乐、想法不一样,想要得到的名声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为了得到学习委员、课代表等这方面的名声而去奔波;有些是想要得到其它的,比如班级第一或者年级第一等等,像这样的名声去奔波的。当我们工作后到了社会上面,也是想要得到一个好的名声。以前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个劳动模范,大家就会非常地高兴。现在有些人则是想得到比如明星或者慈善家的名声等等。都是会有一些追求。

“悉为美名而奔走”,有些人是以自己的身体得到美名,比如说通过选美,通过其它的方式得到名声;有些是以自己的声音,比如选拔好声音等等,一旦选上之后一下子就成名了;有些是用钱财,比如说捐很多钱得到一个慈善者、善人的名号;有些是为了得到教授、学者的这些名声而奔走;有些是在佛法中得到智者的名号,或有些时候如果谁说自己是活佛,感觉就了不得。其实根本没有这些智者实际的功德,就是一个虚名,自己却很在乎。所以一般来讲,是众生无始以来内心中存在的习气的表现,特别喜欢别人知道他的名字。

当有些人对名声太过执著,却得不到美名时,就会想方设法得到一些不好的名声。只要能够出名,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所以在网络或在其他很多地方,有些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一些正常的途径想要出名的;有些则是通过糟蹋自己,或者做一些坏事来出名的。因此,可以看出众生对名声的确是非常希求的,这样的美名虽然很悦意,很多人想要,但越追求越远离。为什么很多人越追求越远离?当然这里不是百分之百所有的人都这样。很多人就是想要得到名声,但是在追求名声的过程中,就是得不到。

全国这么多的选秀节目,真正在其中能够得到名声,或者让别人记住的人很少。很多人想当足球明星、想当歌星,出名的也很少。很多人在追求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努力、很多的泪水,但最后却收获了很多的失望,自己很伤心。所以“越追逐越远离”。

世间人非常追求名声。修学佛法的人的看法是什么样的呢?像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这样讲法,对众生有利益,那么有名声也可以。所以修行者如果真正的法入于心的话,那么名声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种心态是最好的,既不刻意去追求,有了名声之后也不刻意去回避。当然有些大德为了示现,让其他的凡夫人知道名声的害处,刻意地去回避自己的名声,这也是有必要,也是为了利益有情的必要示现。

但是从修行的角度来讲,名声是一种无记法,既不是好也不是坏,关键是看怎么去用,或者看这个名声对自己会不会有伤害。如果得到这个名声之后对自己会有一些伤害的话,那么很多修行者就情愿回避和远离。但是有些高僧大德弘扬佛法过程中,也会善巧地使用名声来利益有情。比如大恩上师,大家都知道他的大名,都很敬仰他,所以他老人家在微博上发一段文字,大家都会看,“上师是这样说的,应该怎么样去调伏我们的心”,对很多人就有利益。如果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发一段文字,也许这个文字很有道理,但是可能关注的人没有几个,就没有几个人关心他到底写什么。

众生的心态就是有名声的人说的话大家就容易接受。现在世间的明星也是这样的,真正来讲有没有佛法的功德,有没有佛法中的出离心、菩提心、空证见,很多从显现上面看是没有。但是他随随便便在微博上写一段话,大家就开始纷纷转载。有些时候甚至会把他们所说话当成标准去实行。所以名声如果是利益有情的话,尤其是发愿为众生作利益的这些高僧大德,他们的名声越大,就越可以利用这个名声做很多很多对众生有利的事情。

还有一些信佛的明星也是,通过自己的名声劝大家素食,劝大家学佛,这就和我们去劝的效果不一样。首先很多人对他有一种信任或者崇拜,他穿什么大家都跟着穿什么,他留什么发型,大家就跟着留什么发型。如果他劝别人学习佛法,别人也觉得佛法肯定是个好东西。你看我的偶像也是这样去宣传的,他也在信、也在学。所以如果从这个方面来讲,它对于众生有利益,那就非常好。

为什么有些时候,尤其是很多噶当派的教言说,对于修行者、初学者来说,千万不要过度地追求名声?既然名声可以利益众生,或者说从它的本质来讲也不是善也不是恶,为什么有些大德还要让我们慎重呢?关键就是看这个名声在出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去控制它。是它控制我们,还是我们能够控制它。我们能不能驾驭出现的名声。

如果我们驾驭不了,就可能被所谓的名声、虚名所害;如果能驾驭得了,虽然有名声,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当我们有名声的时候,自己很清醒,不是被这个美名、虚名冲昏头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我们的头脑始终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是凡夫人,自己的功德还有欠缺等等。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有名声,但是可以善用它,不被名声所害。这就看我们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如果还没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很多大德说还是要低调,不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出名。

大恩上师以前也曾经给我们讲,尤其是讲法者(法师也好、辅导员也好,或者以后可以给别人讲法的我们也好)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当我们讲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开始想要宣传自己,或者带有宣传自己的口气,或者有这样的心态。上师说:我们在讲法的时候,宣传自己不重要,宣传佛法才重要。这句话我每天每次讲课之前都要想,都要忆念一下上师这个金刚句。的的确确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它的意义很深。

我们这些凡夫人即便把自己宣传地好像吹上天了,有什么用呢?还是一个有漏的凡夫。我们很快得死去,别人很快就会忘掉。所以宣传自己没什么必要,宣传佛法才重要。佛法是永恒的,对众生的利益是非常大的。宣传自己,让别人对自己产生一个暂时的信心,其实对对方,对自己来讲,没有什么必要性。

但是宣传佛法就不一样了。把佛法中的意义如实地给别人开显,让别人对佛法产生信心。如果他对佛法了解了,产生信心了,那么对整个佛法的弘扬,对自己相续中内心的调伏,都有很大的作用。

对于名声,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的教言是这样的。所以名声还是应该了解。但这个颂词本身要讲的内容是有些人越追求越远离的意思。

下面的颂词这样讲:

彼之理由此宣说,往昔福报浅薄故,

犹如汉茶过滤器,留住垢秽漏精华。

什么是“彼之理由”?就是前面颂词最后一句“然愈追逐愈远离”。有些人追求名声,越追求越远离的原因何在?其理由在这个颂词中宣讲。

“往昔福报浅薄故”,第一个原因是往昔的福报浅薄。得到名声从显现上面来讲,就好像得到财富一样。有些地方讲名声是天禄。一般来讲得到名声是一件好事情,大家都喜欢得到美名,就好像自己得到很多财富、权力一样。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讲,它是一种善果,是一种安乐。如果它的果是快乐的,因一定是善法,只有修持善法才能感召好的名声。比如佛陀的名声周遍三千大千世界,不单单是人间知道佛,而且在天界,在整个世间佛陀的名声都是周遍的。为什么佛陀的名声这么周遍?修持了最圆满的善法的缘故。

所以我们名声能够周遍多远、传多远,关键是看我们内心中的善法、善根到底有多深厚。现在的有些明星,虽然他的行为有些时候不那么让人产生信心,或者不一定如法,但是他们的名声的确很大。单单从因果规律来讲,他们现在有这么大的名声绝对不是偶然的,肯定是前世造了善根,造了善法,现在才可以有这么好的名声,或者才有名声广播的情况出现。

所以名声有没有关键看自己以前的福报。如果以前自己曾经造过这方面的福业,今生中就可以如愿地获得美名。有些大德刻意地隐藏自己的功德,但是因为福报现前的缘故,不管怎么样遮掩,他的名声也挡不住。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都是这样的情况,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如果有福报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没有福报就不行。

比如前世我们曾经赞叹三宝、赞叹佛陀、修持清净的语善业,或者经常赞颂别人的功德,由于清净了语善业的缘故,今生就会得到很好的名声。如果我们的前世对谁都看不惯,很傲慢,对上师三宝也不赞叹,对其他人也不赞叹,就没办法获得很好的名声。虽然很想得到名声,但是一点都得不到,越努力好像自己的名声越坏。事与愿违的情况在历史上时有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周围这些人身上也是时有发生。

不是说作为佛弟子就必须要去了解因果,而不是佛弟子的话就不需要去了解因果。因果不是因为你学了佛就有、不学佛就没有,如果是这样,我们大家都不学佛就好了。这不是学不学的问题,因果律是世间中的自然法则。以前的大德在讲因果的时候讲到:因果既不是法律规定,也不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东方的道德规范到西方不一定就适用,西方的一些标准在东方也不一定被接受。所以因果它不是道德规范的问题,也不是法律法规的问题,也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的问题,它是周遍的一种业果规律,是自然的法则。你相信也是这样,不相信也是这样,在东方是这样,在西方还是这样,所以因果的法则是如实的存在。

在了解了因果如实存在的规律之后,我们就随顺它的规律去取舍,该取的该做的做,该舍的舍。如果随顺这个因果法则去做,自然而然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远离不想要得到的。

世间这么多人,我们观察自己也好,观察周围的人也好,真正际遇是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从小到大辛辛苦苦地想尽一切办法赚钱,但就是赚不到,只能勉勉强强吃得饱,吃了一顿没第二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有时候是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小孩上学的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要去看病找不到钱,这个情况很多。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很富裕,想要赚钱也特别的容易。其实这也是他前世做了这些善业,今生中才会自然而然得到这些。就好象农夫在春天播种,到秋天就自然有收获;如果春天的时候没有播种,那么就没办法有收获。

大恩上师他老人家以前在微博上面发了一段教言:现在我们自己感受到的这些善根,是我们以前播下的种子或者造下的善法,以后我们还会不会继续得到安乐,要看现在我们是不是继续去修行善法。好象现在我们大家用的手机一样,今天我能够打电话是因为昨天充了电。那么我还能不能继续打呢?就看你现在用完之后继不继续充电。现在我能够用是因为它还保留有以前充的电,但是不是永远可以用呢?关键看今天你去不去给手机充电。如果明天还想继续用手机来通话,今天你必须要在适当的时间把电充满。

我们用的这些福报来自于前世充的电,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自己的福报善根,那么在后世或者以后能不能继续再使用这些善根呢?要看现在我们去不去充电。如果现在通过修善法继续充电,那么后世就可以有这种善根成熟。这个方面讲得非常清楚,因此福报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往昔的福报浅薄就没办法如愿地获得名声,这个是以名声的角度来讲。

打个比喻“犹如汉茶过滤器,留住垢秽漏精华” 现在我们喝的就叫做汉茶,因为藏地不产茶叶,所以藏区喝的茶都是从汉地运过去的,所以叫汉茶。如果以前去过藏地就会发现,尤其在以前汉茶有一个滤网,当把茶叶放在锅里面熬开之后喝茶的时候,必须要把茶倒在过滤网里,然后茶水就流在下面的碗里面,茶叶比较粗大的根茎就存留在滤网中,这个就叫做汉茶过滤器。

全知麦彭仁波切用这个比喻来说明“留住垢秽漏精华”,要喝的精华的茶水随着滤网漏下去了,留在滤网上面的全都是一些不能喝的、嚼也嚼不动的很老的茶叶,所以根本没办法食用茶叶。藏地喝的大茶不象我们现在喝的龙井、花茶等,喝完茶之后还把茶叶嚼来吃,但汉茶是没办法嚼的。如果喝过大茶就会觉得这个茶很粗、很硬,只能扔掉,所以说“犹如汉茶过滤器”,把这个倒进去之后精华全部漏下去了,留在上面的全部是渣子。

如果以前没有修持善法的话,想要得到的名声和安乐全部都漏走了,剩下的就是不想要的诽谤,或者其他的事事不如意等等。这些东西全部留在我们现在的状态中,那么我们想要的安乐和名声就得不到。这就是最公正的因果律,它不是上帝或者神仙来进行操控、命令的,真正操控我们的就是这个业,并且主动权是把握在每个众生的手上。我们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相信,我们才愿意去做。在整个的世间法则中,因果律是最公正的,做了就得,不做就不得。善法和恶法是一样的,做得少就得的少,做得多就得的多。整个世间最公允的就是因果律,而且完完全全是由自己控制。

如果你愿意去修,并且修得很多,你就会得到想要的;如果你放弃,不去取舍因果,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这方面是非常公正的。所以,修学佛法过程中对于因果产生信心,其实是让我们非常自觉地趋入佛法修行的最强烈的动力。如果对因果规律产生了决定不疑的信解,我们在修行佛法的过程中就会非常地勇猛精进,不需要别人天天来鞭策自己,并且懂得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不做不得,完完全全靠自己的道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懂得一些劝别人修善法或者发菩提心的更殊胜的方便就更好了。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了解,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一是自己没有修福报的缘故,还有一个就是下面这个颂词要讲到的。前面这个颂词是关乎前世因缘,还有一个是关乎今世因缘,关乎今世因缘关键就看我们自己在今世中的行为如不如法,是很贤善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

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

护法诸天耻笑彼,失却助伴如僵尸。

这个颂词讲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的有些行为不如法,也不会如愿得到名声、快乐等等,字面的意思是这样的。对我们有恩的父母、上师、长老等利益过自己的人前,不知恩不报恩的话,“护法诸天耻笑彼”,就是说护法神,还有一些天神对不知恩报恩的人经常耻笑,就会远离、不愿意接近。这样的话不报恩的人就失去了帮助他的助伴。这里的“僵尸”不是我们平常认为的僵尸片里在大地上行走的那种僵尸,而是指僵硬、没有生命的尸体。

颂词里讲到我们的行为不善巧,可能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如果前世的福报欠缺,但是今世我们的行为比较善巧,也可以得到护法或者天神的帮助,改变现在不好的情况。善巧不善巧体现在哪里呢?这里就讲到了报恩不报恩。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现在之所以有这个身体、生命在世间中生存,或者说能够学习佛法,都是来自于父母的大恩——生养之恩。

我们能够出生在这个世间,来自于父母的恩德。我们生下来之后,自己是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如果谁都不管,可能最多一两天就会死去,或冻死、或饿死,或病死、或被其它野兽啖死等等,没办法生存,所以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而且还会教育我们,我们能讲话、和别人沟通,最初也是来自于父母的教育。父母是我们在人间的第一位老师,所以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非常大的。

《父母恩重难报经》中佛陀也开示过,如果一个人把父母放在担子里面,挑着父母围绕南瞻部洲右绕一圈(南瞻部洲有很多胜地),他会得到很多功德。即便把自己的脚掌、膝盖都磨没了,也报答不了父母的恩德,所以父母的恩德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大的。

真正要报恩就是让父母学习佛法,或是取舍因果,这是报答他们恩德的殊胜方便。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中,修菩提心的时候要知母恩、念母恩,但有些人怎么也念不起来。因为绝大多数的父母对儿女都很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和子女之间有特殊的一些不好的业缘,从来就没得到过父母的关爱,而且母亲经常打他,给他痛苦,要念母恩的话,根本想不到,没办法相应。有些大德说:如果你对母亲没办法相应,就想父亲,想你觉得最亲近的人的恩德,这方面善巧开示的也有。

还有一个问题,我自己在观察的时候,即便是生下来之后,自己的父亲或者母亲对自己很不好,思维他们的其他恩德,我们可能产生不了很强的定解。但是我自己想,有一点就够了,这一点是什么呢?就是他带给你的现在能够修学佛法的身体。如果没有带给你这个身体,我们现在不可能坐在这个地方听法,不可能对佛顶礼,不可能有耳根听闻殊胜的正法、有眼根看到殊胜的佛像,转绕、依止善知识、打坐等等全部都不行。

我们想一想:即便是我生下来之后,每天都在打骂我,一点慈爱都没有体会到,但是凭她给我这个能够修正法、能够发菩提心的身体,这个恩德就已经足够了。仅思维这一点就完全足够了,其它都不用想,父母对我们的恩德真的非常大。

《入行论》第一品讲,发菩提心有两个所依,一个是身依,一个是心依。身依就是暇满的人身,这个暇满的人身是谁给的?不是孙悟空那样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是化生的,就是胎生的。胎生是谁给的?就是父母。

我们在学《大圆满前行》的时候知道暇满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前世的业是一方面,但是父母的这个缘也很关键,没有父母的缘,就不可能通过其它方式降生在这个世间,这个恩德就非常大。暇满人身的身依就是父母赐予的;心依就是我们的善心。善心的基础就是要有心,要有相续才能说有善心,才能生起菩提心。现在我们能够发菩提心、修大乘(大乘的力是很大的)、修空性,这些全都是因为有了善报的人身,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

我们如果不好好想,只是把目光盯在父母没给我一个很好的条件:别人父母很风光,给他留下了很多钱,我父母啥都没给我,一直对我很不好很冷淡。如果只盯着不如意的事情去看,就体会不了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到底有多大。甚至于有些时候,好像美国是哪个地方,如果有人觉得他这辈子很不如意的话,就会把父母告上法庭,没有经过他的允许把他生下来了,然后怎么怎么样。价值观不一样,思维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恩德最大的莫过于父母,这样去对待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

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必须要了解。在菩提心七重因果教授中,第一个必须要知恩、念恩、报恩,然后修慈心、悲心、增上意乐,然后是菩提心。逐渐思维这个问题,我们自己才可以知道,无始以来的众生都曾经对我的恩德很大。怎么样对他们产生一个报恩的心,怎么样报恩才是最究竟的?只有担起利益一切有情的重担,自己努力的做。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很大。

第二个就是上师对我们的恩德很大。在没有遇到上师之前,我们自己是不懂得修行的,不懂得这个身体可以拿来发菩提心、修解脱。谁告诉过我们这些呢?没有人告诉我们。一般世间人只是告诉我们身体可以用来跳舞、锻炼、长很多肌肉,他没有告诉你身体可以用来修法。而上师告诉我们身体可以修法,可以作为发菩提心的所依、修很多的善业,必须要制止身体造很多罪业,心要怎样调伏,怎样安住禅定、安住法性、安住本来如来藏的自性等等。这一切的一切,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是大恩上师赐予的。

上师有很多种,有些是赐予灌顶、密法窍诀的金刚上师,有些是讲一般显宗法要的上师善知识,有些只是给自己皈依的上师,有些是给自己传戒的上师等等。上师有很多种,但是上师对我们的恩德的确很大。

大恩上师以前也讲过,有些人学习了藏传佛法之后,觉得找到给自己灌顶的上师之后,对以前引导自己学佛的显宗的上师就开始远离、失去信心,甚至不理不睬、开始诽谤等等,这很不应理。这是不知道恩德不知道报恩的人的想法,你现在之所以能够学习更深的佛法,最初引导你入门的还是很重要的,有的时候更重要。

如果没有当时他引导你入门,你怎么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呢?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现在得到了更大的法义的,就把以前给我有利益的上师忘掉。觉得现在这个上师功德很明显,就是佛的化身,以前的那个就是一般的人,只不过是帮助我皈依而已。千万不要这么想:他只不过帮我皈依。要知道能够修持佛法,第一步就是皈依,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你善心的生起是通过他,正式进入佛门也是通过他。所以我们在遇到自己信心最大的上师之前,还有有法恩的善知识、上师,或者帮助自己皈依、授戒、给自己指点迷津等,很多上师对我们恩德都很大。所以对于这些善知识、上师也需要知恩、报恩。

“长老”是说一些有功德的人。或者是有些家长、部族的长老。当然,中国真正有长老的地方不多,长老是说他的功德比较超胜,或者是学佛团体里面的长者,僧团里面的长者,他的戒腊、出家的时间、受戒的时间很长,这些长老对我们也有一些呵护、帮助。

“等”字意思还有很多。前面讲了,其他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在学习、工作,或者一个人在外面漂泊的时候,陌生人曾经帮助过我们,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我们现在能够在这个团体里面学习佛法,要感恩介绍我们进来、认识这个学会、认识这个学习佛法机缘的这些人。虽然这些人可能现在学得还不如自己好,但是现在自己能够学成这样,完全是来自于他当时的恩德。

我们有时想,他只是做了一个很小的因缘而已,是我自己相续中的福报,还有大恩上师的慈悲勾招,才有幸遇到了佛法,和这个人关系不大。其实这个人在整个环节中,起到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帮助作用。如果一个人品很贤善的人,他就不会这样想:引导我、介绍我学佛的人,是个无足轻重的人。他就会觉得他对我的恩德真的很大,虽然他现在可能已经退步了,已经不在学佛了,甚至于现在开始诽谤佛法了,但是我今天之所以能够走到这一步,就是他的恩德,我应该知恩报恩。我现在可能不会认同他的不好的做法,但是他对我的恩德这一点不能忘,我应该通过回向、发愿、替他念经等方式报恩。或者说还有很多,我们现在在一起学习的人,有机会的时候就要报恩等等,这些都是要做的。所以,一个知恩的人对于利己之人应该报恩。

但是,这个地方我们反过来讲。“父母上师长老等,利己人前不报恩”。对于父母、长老,如果完全不知道这些人的恩德,也不报答恩德。当然有些时候是知恩而报不了恩,自己还没有能力报恩。比如佛陀、大恩上师对我们恩德那么大,我现在要报恩的话,还没有这个能力。没能力是一回事,要知道谁对我有恩德,哪怕是曾经帮助自己一点点的也要知恩。比如我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也碰到一些修学佛法的人,对很早很早以前、几十年前曾经帮助过他一点点的人,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还让我去打听那个人。因为当时帮助他之后只留了一个名字,那时还没有手机,只知道他的名字、大概的岁数,但是后来就没见到了。因为对他学法帮助很大,所以也是通过打听想知道这个人现在怎么样,如果找到的话,想要报答。

所以,如果人品贤善的人即便是几十年前帮助他的人,现在还是念念不忘,还在想机会要报答他的恩德。所以对我们来讲千万不要那么健忘,我们需要健忘的是别人伤害我们的情况、或者其他的一些方面。比如说谁谁说了我的坏话,谁谁伤害过我,这些事情应该健忘,但是别人对自己有利益方面的,不能够太健忘。一定要经常思维,这个人在前段时间给我帮助过,在合适的时候应该报答他。所以首先我们要知恩,然后在机缘成熟的时候报恩。

“利己之前不报恩”,将会导致什么情况?那就是:“护法诸天耻笑彼”。在世间上来讲的话,这个人不知恩报恩,那这个就是很下贱、很恶劣的人。在护法神、在天众的眼中,也会耻笑这个人。不知恩报恩的人,护法神看不起你,白法的天神也看不起你。被耻笑的人我们是不愿意接近的。当我们对一个人非常看不惯、耻笑的时候,我们是不愿意接近他的。关于白法方面的天神,在汉地的劝善的因果书中有很多,有些是管自己的福禄、财运等等的,这些方面的天神在很多因果故事中都有记载的。还有一些是藏地或者汉地的护法神。

“护法诸天耻笑彼”,护法神远离他、不愿意接近他,这个人就失去了助伴,只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打拼,就犹如僵尸一样,孤苦伶仃,没人帮助他,被任何人抛弃了。尸体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接近的,当我们看见尸体的时候,就想要远远地躲开。那么不知恩报恩的人,就和尸体一样没有任何人愿意接近。

为什么大恩上师要给我们讲,让我们学习这个《二规教言论》,其实我们慢慢去品味、慢慢去思考,它虽然不像《入行论》、《大圆满前行》是很明显的解脱道,让你发菩提心,修习成佛的次第或者空性等等,所以我们可能会忽略这个法。但是这个法,对我们打好修学的基础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做到了,反过来护法神就会经常帮助我们,平常的违缘、障碍、灾难等等不知不觉就被消灭掉了,肯定会有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状态出现。

所以一个人在世间想要得到这些,其实也和护法神有没有帮助你有关,是你一个人在打拼呢,还是有很多人在帮助你。如果你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孤苦无依飘零的话,肯定很多事情想做也做不了。但是,如果你到了一个环境中,有很多朋友,或者你的人脉很广,那么你想做什么事情就是比较容易。同样道理,我们要修学佛法,或者在世间中要成办很多事业,如果有很多护法神、天人在帮你做,自然而然很多事情就很顺利。但如果没有,失去了这些外缘帮助,我们想要做这个事情就很困难。所以这方面我们一定要了解,为什么“护法诸天耻笑彼”,他就会是一事无成,因为“失去助伴如僵尸”。

鲜廉寡耻且轻视,今生来世之因果。

言谈发誓难足信,见证智者心生厌。

这也是不善巧的一种行为,前面是讲不知恩报恩,现在是讲其他几种。“鲜廉寡耻”是说不知道羞愧、不知道惭愧的人,还有就是轻视今世和来世因果的人,对今生后世的因果也很轻视。

“言谈发誓难足信”,这种人不管说什么话、发什么誓言,都难以让人相信,因为他太不可靠了,难以被别人认为是个可靠的助伴。

“见证智者心生厌”,他在发誓言的时候的见证者,或者智者,对这个人也是心生厌倦,就觉得这个人完全不可靠。在世间上谁愿意接触一个不可靠的人?如果要做生意,你的这个合作伙伴他到底怎么样?可不可靠?你自己都要分析观察。如果他的人品、经商的头脑都很可靠,那么我们和他一起合伙也很放心,即便自己没赚到钱,也不会有什么其它的想法,因为他人是很可靠的。如果不可靠的话,我们就会想这个人会不会把钱卷走?会不会在私下打很多小主意等等。如果我们知道他不可靠的话,那绝对不愿意跟他合作。这个地方也是一样,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在别人眼中是非常不可靠的人。

表现在哪个地方呢?“鲜廉寡耻”,就是不知羞耻不知羞愧。知惭有愧是一个善心所,是一种善心的状态。我们应该知道羞愧。惭和愧我们以前学入行论的时候也曾经提到过,它分别是对自己方面惭,自己认为很不好的事情,不能做,这种状态叫做惭。愧是针对于佛,针对于其他人,在别人面前觉得这个很不好,这个叫作愧。

如果有了惭愧心很多不好的事情都会尽量避免,不敢说是百分之百都不做,但是尽量会避免去做。即便是造了罪业,但是有惭愧心的话,他的罪业也因为惭愧的加持力而减弱,不会很强烈。而且忏悔的时候也比较容易忏悔清净。

所以大恩上师告诉我们这些法其实是很重要的。作为我们来讲,有的时候不得不造很多罪业,因为自己内心中这些恶业的习气很强烈,有的时候管不住自己。当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要知道,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佛不高兴的事情,是上师不高兴的事情,是违背佛法的。我现在的确是很惭愧,我不想去做,但是我是没办法做到不去做。如果我们内心中有这种惭愧心,罪业一下子就减弱了,如果要忏悔的话,这种罪业也容易忏悔清净。就怕无所谓的心态,反正佛虽然这样讲了,但是我做了也无所谓,没事的。这种无所谓的心态,虽然造很轻的罪,但是罪业也会变得很重,关键是他的心态加重了他的罪业的深度。

所以,我们自己在修法过程中不能无所谓,虽然自己可能做不到,但是千万不要有无所谓的、轻视的心态。无所谓就是轻视,轻视佛陀安立的业果,轻视佛陀安立的戒律,这个是不行的。如果有这样轻视的心态,他的罪就加重了,忏悔起来很难清净,但如果没有的话,罪不重,也容易清净。这个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惭愧心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所以经常要观察自己,引发一些惭愧心,就是比较好的功德。

“且轻视,今生来世之因果”,而且对于今生来世的因果,也是非常轻视的。惭愧,就是不知道廉耻。这个人人品很下劣,轻视今生后世的因果,前面是行为也不好,现在 是世间正见也没有 。龙树菩萨在《宝鬘论》中讲,如果一个人诚信前后世和因果的话,这个人就有了世间正见,通过世间正见的加持,他是不会堕恶趣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轻视今世来生因果,他就不具备世间正见。佛经中还讲:不见后世,无恶不作。一个人如果不相信前后世,很多罪业他都会做,就会无恶不作,这是从普遍的角度来讲的。因为他根本考虑不到,不知道前后世的因果。

有时候会说某个人是好人,虽然不相信前后世因果,但他的所作所为好像也并没有无恶不作。但是世间中的恶和佛法中的恶的范围不一样。有些行为在世间中不是恶的,在佛法中是恶。比如说杀鱼、杀鸡,世间中有谁认为是坏事?是恶业?没人认为这个是恶业,只要别杀人就行了。如果你杀死了好几个人,别人说你是个大恶人。如果你去杀生没人认为是恶业,但是这个标准放在佛法中肯定是恶业了。

所以如果不见杀生的因和杀生以后的果,就是无恶不作。从这方面来讲,如果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恶和不恶的差别,怎么能说这个人很善良?怎么能说他虽然不相信因果,但绝对不会造恶业呢?你说他不会这样,是因为标准不一样。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如果不相信前后世因果,不知道十恶业和十恶业果报的话,的确很多恶业是无法避免的。

“言谈发誓难足信”,这些人在说话的时候虽然指天发誓,但是没人相信他。因为知道这是个不知羞耻、不相信前后世的人。比如有些人做了坏事就发誓,以前在汉地民间也是很流行赌咒发誓的。当一个事情真的讲不清楚的时候,就会跪在地上指天发誓,如果我做了这个事情,天打五雷轰什么什么的,或下世变成什么的。

在以前尤其在藏地,如果把话说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别人就相信他了。因为藏地普遍有因果观念,虽然不敢保证百分之百的人都不会因为这个去钻漏洞,但这毕竟是普遍的民俗。如果说:上师三宝为我作证,绝对没有偷东西,别人就会相信。你若再去追究就有问题了,就是不在理了。

以前汉地古代的时候,也很流行这样赌咒发誓的方式,如果一个人做到了这种程度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一切放到这上面来了。但如果大家都知道他本来就是不可靠、知羞耻,也根本不相信前后世的人,如果他说我偷东西,后世就会变成一头猪,别人就会说,你都不相信前后世,你却发誓以后会变成一头猪,这根本就不能成为让我们相信你的根据。所以像这样说一些话或者发誓 ,“难足信”。

“见证智者”,就是当我们发誓的时候,我们说:以上师三宝作证,或者以《大藏经》为证,这个叫见证者。以前藏地老百姓在发誓的时候就说(现在发誓也是这样,因为佛学院名声广播),以五明佛学院的大经堂为证,我绝对没有做什么事情。在藏地的传统中,如果你以什么为证发了这个誓之后,自己真的是欺骗了,确实做了或者偷了东西,却以佛像、大经堂为证,如果是这样,你的罪业已经造了,不管揭穿或者不被揭穿,要忏悔罪业就必须要修一座大经堂,有这个规矩在。如果以《大藏经》为证,但是别人发现你已经撒谎了,就必须再去买套大藏经;如果以大经堂为证,就必须要再修一座大经堂。这就是几千万的问题,不是几块钱几十块钱的问题,就有这个传统在里面。所以,如果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不可靠的人,即便这样去发誓别人也不相信。

“见证智者”,在藏地有时解决纠纷会起疑心,就把一些有名望的高僧大德、活佛、堪布请来作证。如果你这个人让见证者也心生厌烦,还请来他们来作证,相当于你自己一点都不可靠。“见证智者心生厌”,连智者、见证者都不愿理,这个人就根本没有一点点威望,他在村子里面也好,在一个圈子里面也好,因为已经完全没有威望了,想要做什么事情,几乎都没办法成办,处处碰壁毫无疑问。

所以,如果他在人间碰壁,也肯定得不到护法,或者天人的帮助,他的一生想要顺利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不是鲜廉寡耻、很轻视前后世因果的状态。如果是的话,有可能慢慢就变成这样一种情况了,所以很多事情做不成,也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颠倒利害随意行,得势诸天亦役使,

失势恭敬怨敌故,守神战神皆不悦。

这个颂词的意思:“颠倒利害”就是把该利益的、该伤害的或者对自己有利和有害的做颠倒认识,随意的去行持。“得势”,当自己有势力的时候,连这些护法神、诸天的天人都想要去役使他们为自己做事情;一旦自己失去了势力之后,连自己的怨敌都会恭恭敬敬地去顶礼,如果这样做“守神战神皆不悦”,这些护法都是不欢喜的。

这里的守神和战神,按照藏地的说法,当一个人降生在人间,有几个天神会跟随他一起降生,在他肩上的叫肩神,在他身上的叫身神;能够令自己的胆气很壮,或者做事顺利的叫战神,不仅男人生下来有,女人生下来也会有,每个人都有俱生的天神。有些人做事情很顺利,是因为他的战神等守护神很厉害;有些人做事情很软弱,没有什么势力,是他的战神没有能力保护他,也有这种关系。

什么样的行为会让自己的守神、战神等俱生神都不高兴呢?因为战神不高兴就不愿意保护他了,所以这是什么样的行为呢?这个地方讲到了“颠倒利害随意行”。本来在世间中谁对自己做过利益,自己要了解;谁是伤害自己的人,也要了解,这些必须知道得清清楚楚。从纯粹世间的角度来讲,对利益自己的人必须要报恩,对伤害自己的人也必须要有所表示。

纯粹从佛法角度来讲,必须要知道谁对自己好,对我们好的人必须要报恩,对自己不好的人也必须要了解。应该知道他对我不好、对佛法不好,对我们的道场经常制造违缘的。知道了以后,用不用去报复呢?不能报复。因为我们毕竟是学佛的人。不能报复不等于不知道他对你做了什么,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这是必须要清清楚楚地知道的。

如果你分不清楚,对自己好的人,没有表示;对自己不好的人,也没有表示,你又不是一个大成就者,没有证悟一切万法平等性。如果是一个平凡人,从他的层面上来讲,你必须要了解人规,对自己好的不好的必须分清楚,这是不能颠倒的。虽然我们对伤害自己的人不能去报仇,但是对利益自己的人一定要报恩,二者一定是有所不同的。

在《二规教言论》的后面还会直接讲到,如果对于利益自己的人不报恩,对伤害自己的人不报仇,这个人会怎么样。大恩上师说这是纯粹的以世间规律来讲的,现在我们毕竟已经趣入了佛法,不能完完全全按照世间法则来处理事情。就像这里所讲的一样,虽然你不能报仇,但是也必须要知道谁对我不好,否则你就相当于一个浑浑噩噩的人,这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很难承办的。谁对我好,谁对我不好,我们必须要了解。

如果一个人得了势力之后,就开始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得势诸天亦役使”,本来世间上对于天神应该要恭敬祈祷。在自己得势之后,把本来应该恭敬祈祷的天人当成奴仆一样去使唤,这方面就是完完全全的颠倒了。

有时候学习佛法的人也是一样的,本来上师或者其他对自己有恩德的人,应该是自己恭敬顶礼的对象,如果有些修行者不善巧,不懂得佛法的含义,稍微给上师做了一些事情,或者做了一些供养,他觉得自己给上师做了这么大的供养,现在上师要听我的话,这方面就是完全颠倒了。

同样的本来诸天、天神、护法应该是我们恭敬的对象,有些人得势了之后,他的心智颠倒了,觉得好像连天人都可以役使,能够成为我的仆人一样。一旦失势之后,他连伤害自己的怨敌也要恭恭敬敬,从人品的角度来讲非常不合理。

对伤害自己、伤害家人的怨敌不用恭恭敬敬,因为这个地方必定不是在修忍辱,也不是以大乘的菩提心对待的时候,只是从世间人品的角度来讲,谁对你伤害,谁对你利益必须要分清楚。在这个层面上颠倒了,当然是不行的。如果这样做说明这个人没有道德底线,所以守神战神皆不悦,他们不高兴就绝对不会加持他。

不敬三宝信心微,彼于人前及人后,

为事先后不同故,护法诸天意生厌。

这里也是讲了一些护法神不高兴的因。《二规教言论》在大恩上师最早翻译出来时,我印象最深的是大恩上师讲过一句话,他说整个《二规教言论》或者本论前面的部分,讲到了很多护法神不高兴或者高兴的原因。上师说,这段话相当于怎样供护法,怎样获得护法加持的“说明书”。

我们怎么做能够尽快得到护法的帮助、加持?如果往相反的方面去做,就是得不到加持的原因,这里讲得很清楚。大家平时都很喜欢供护法,希望通过供护法得到护法的帮助,我们也要知道,虽然可以给护法供酒、食品,但是不能想,只要我供了,就像在世间,给这个官员已经塞了钱了,他就必须要给我办事情,并不是从这方面去贿赂护法。不管自己的行为怎么恶劣,只要供了护法什么事情都会搞定,没有这样的。护法神帮不帮助你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行为方面是不是很善巧,假如你不敬三宝,又不知羞愧,虽然天天供护法,但是不一定会得到帮助。

这里讲得很清楚,“守神战神皆不悦,护法诸天意生厌”,如果这样的话,你供再好东西他们也不会帮助你的。虽然你把东西摆在供桌上,他们也不会要,你再怎么呼唤,他们都不来。善巧地供护法、获得护法加持的很多窍诀,这里都讲了。如果我们平时对上师三宝有信心,再加上知恩报恩、知惭有愧,这些都做到了,我们再供护法的力量就会很大。一旦得到护法的加持,在我们平时修法、度化众生的过程中,或者我们在世间做很多事情,比如说自己家庭、事业方面的事情,都会得到护法的加持,比较容易成办。

“不敬三宝”,有些人对于佛法僧三宝根本没有恭敬心,信心非常微弱。“彼”,就是这个人在人前及人后为事,先后不同步,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在人前的时候,说尽了好话;背后的时候,就抵毁、拆台,经常做这样的事情。这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也得不到护法的加持,护法诸天意生厌。

我们觉得耍小聪明好像没有人知道一样,天神、护法神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们具有天眼,能够把你的心和事情的前后看得清清楚楚,虽然有些事情我们在人前可以遮掩,但是在护法神、佛菩萨面前是永远没办法隐藏的。如果我们具备了这些条件,对于三宝不恭敬,信心也很微弱,尤其我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就得不到护法、诸天的帮助。

我们在世间做人,或者修行佛法的时候,有些规则是应该去维护的,佛法和世间传统中都有一些好东西,虽然有人认为这些落伍了,必须要抛弃的,但是有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的确确不能丢,像知恩报恩等等,都是必须要去做的。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很多的帮助。此处说“护法诸天意生厌”,就是得不到加持的一个原因。

这节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