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12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第一品分别界已经学完了,因为每个人的智慧、精进、根基有所不同,所以有些人收获很大,有些人感觉一般,有些人没什么收获。第一品宣讲了蕴、界、处,后面对于界不同的状态或者分类,讲得比较多。

下面开始学习第二品分别根,对于根进行辨别,前面讲了十二内界均为根。根的本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欲界的凡夫众生,或者色界的圣者具有多少根?对于根的得舍问题,做了详细的辨别。

第二品 分别根

第二分别根品分二:一、根之安立;二、有为法产生之理。

这里讲了两大类,第一是对于根的安立问题;第二是有为法如何产生。有为法中的色法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剩下的心所法,还有不相应行法等等,到底是怎么安立的?后面还宣讲了因果之间的关系,它有几种因?或者几种因缘?然后是果,异熟果、士用果、等流果等等,对果的问题讲得比较详细。我们作为修习佛法的佛弟子,因果的观念,因缘的法则,从刚开始学佛到最后都是贯穿始终的。

如果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没有因果观念,不了解因缘法则,就没有办法修学真正的佛法。虽然现在有些人对于佛法有兴趣,但也只是佛法当中的某一部分,他觉得能够缓解自己工作、生活当中的压力,或者对于类似心灵鸡汤的教言,有一点点兴趣。佛法本身不是这样的,一定要以轮回的观念、三世因果,或者凡夫到圣者之间的过渡,怎么成佛、度化众生等等,才是佛法当中究竟了义的内容。

因果是佛法的基础,如果你没有因果的观念,真正修学佛法非常困难。因为很多人只是看今生当中的因果,对于前后世的因果没有概念,如果没有这个概念,怎么能对佛法的精髓、修行的内容产生兴趣,或者以通达的方式来修学呢?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有些人只能在佛法当中得到一点点的利益,我们作为佛弟子来讲,绝对不能满足于此,应该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想要得到最大的利益,因果是非常关键的,因缘法则的安立,或者对因缘法则的相信、串习非常重要。

在第二品的后半部分,也是讲到了因果的问题,因是怎样的?这里有部当中所讲的“因”和《因明》当中更高一点的“因”,有时候相同,有时候不一定相同。还有“果”的安立,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异熟果或者等流果等等,到底是什么观念?通过几种因得到什么果?都讲得非常清楚。平常我们对于因果,只有比较笼统的概念而已。佛法当中讲,如果种了善因,就有善果,这在《俱舍论》第二品当中讲得比较透彻,如果我们对于第二品的有为法,或者根的安立,因缘、因果之间的关系了解之后,对我们确定因果,产生进一步的定解,或者对了解因果的细则问题帮助特别大。

甲一(根之安立)分六:一、根之自性;二、此处所说根之本体;三、根之分类;四、根之得舍;五、沙门四果以几根而得;六、具根之理。

这些都和根有关,二十二根分别通过六个方面进行安立。

乙一(根之自性)分二:一、根之功用;二、根之定数。

丙一、根之功用:

传说五根四功用,余四各具二功用,

五根八根彼一切,分具染净之功用。

此处有一个功用,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了。在《毗婆娑论》等很多论典当中,“根”有增上的作用,还有自在等不同的意义。

增上比较难懂,这是通过功用理解和翻译的,所以此处的功用就是增上的意思。根有一种不同增上的利用,所以增上和功用内部意义是一致的。根有一种自在的作用,能在它的范围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还有它的利用能够增上,里面都有不同的安立。

“传说”,世亲菩萨对于有部派安立根的方式,有一点不太高兴,不满主要是站在比较高的经部观点进行安立的。我们觉得讲这么多不同的观点有没有必要?把自宗讲出来就行了。其实宣讲不同的观点,还是有很多的必要,对于学习佛法者来讲,知道更多的观点,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根基的喜好,或者上上下下不同的安立,对打开我们的智慧,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第一颂当中,世亲菩萨讲了有部的观点,后三颂讲到了经部的观点,此处从两方面讲根不同的功用。

“传说五根四功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根,注释中写出了二十二根。昨天讲了一点点,今天我们进一步地熟悉,后面对于每一个根都要介绍,所以我们逐渐对于二十二根,了解得越来越多。

二十二根在注释当中,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平常讲的六根,和后面讲十二处或者十八界当中的六根,意义是一样的。我们首先要记的是前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根,然后是男根和女根,前面没有男根和女根,虽然在法本当中出现的少,但是我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在欲界当中,这些是比较普遍的。

然后是命根,命根有一个“命”,有部觉得男根和女根是实体,是分别具有、单独安立的。按后面经部的观点来讲,男根、女根就是身根的一部分而已,没有单独实法的存在。再加上一个命根,命根是法界的不相应行法当中,十四种不相应行之一,叫做命。

平常我们所讲的命,可能比较笼统,只是它在心识上怎么安立的。通过《俱舍论》的观点来讲,所谓的命安立在不相应行当中,为什么安立在不相应行当中呢?我们分析不相应行法的特点,首先不是色法,如果是色法就放在色蕴当中去了;然后也不可能是心法,心法当中包括两类,心王和心所,没有包括在心王中,也不在心所当中,所以它就是一种不相应行。它是能够造作、迁流变化的自性。虽然本体是这样,但是它是不相应的,本身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因为心所和心王是相应的,所以也不是心所法。属于什么呢?虽然可以安立一个命,但本身不是色法、不是心王、不是心所实有的东西。在有部当中这是实有的法,单独安立叫做命根。后面不相应行安立为命,此处叫做命根。因为讲根,所以叫命根,所谓的命根相当于得、时间、生住异灭一样,好像应该存在,但它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的自性,所以在有部当中,单独把比较抽象的东西归类叫做不相应行。它是有为法的自性。

然后命根完了之后就是五种受,包括在受蕴当中。有乐受、苦受、意乐受、意苦受和舍受。身体上面的乐叫乐受,苦叫苦受,后面也要讲身乐受和身苦受。在玄奘法师的唐译中,苦和乐就是身乐受和身苦受,所以乐受、苦受分别是身体上面的乐和苦。我们一定要了解,讲乐受、苦受、身乐受、身苦受的时候,是指身体方面。

然后意乐受和意苦受是心上安立的苦和乐,唐译当中是喜和忧。喜是内心当中的欢喜,忧也是安立在心上的,唐译以苦、乐、喜、忧代替,为了让我们比较清楚地了解身乐受、身苦受、意乐受和意苦受。还有心乐受和心苦受,也是一样的。这两种是在自己心上安立的苦和乐,或者有些地方叫喜和忧。

后面是舍受,身体和心上差别不大,反正就是舍受,没有分身舍受、心舍受,以一个舍受代表身心两种,这是五种受。乐受根、苦受根、意乐受根、意苦受根、舍受根都是属于根。

后面五种信、进、念、定、慧,是我们平常用的比较多的涅槃五根,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一般来讲在加行道的时候,暖、顶、忍,世第一法位,暖位和顶位的时候,他要修五根,然后忍位和世第一法位的时候,修五力,修五根五力都是一样,只不过在五根位的时候,还有违品,自己的信、进、念、定、慧,还会受到违品的改变。后面的五力,五根已经很坚固了,不会再受到违品的转变。

后面就是无漏的三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未知当知主要是见道的,已知根是修道的,具知根是无学道的,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安立。昨天我们提到了,在见道位的时候,以前不了解的、未知的无漏法,对四谛本性的了解等,在见道当中以前未知的当知,肯定会知道的。然后已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道,对四谛的本性已经了解了,然后再再的串习。具知,具的意思有些地方安立为完全了解,阿罗汉、无学道的时候,已经通达了解了,这样就称之为二十二根。从名词上面,我们先熟悉一下,后面还要展开宣讲。

根的功用,既然它有功用、增上,到底有什么样的功用呢?在颂词当中讲,五根四功用,首先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是五根,有四种功用。

第一种就是庄严身体的功用。如果众生的眼根、耳根、鼻根缺失等,在世间当中,共称这个人的身体就有缺陷不庄严,如果有眼根就可以庄严身体。从经部的观点来讲,所谓眼根庄严身体的功用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不存在呢?真正来讲,只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浮尘根可以庄严身体,比如我们的眼球、耳朵等等。所谓的五根当中,净色根怎么庄严身体呢?谁能看到净色根呢?我们在前面也是再再讲过,净色根是一个透明、清澈的自性,不会被人们的眼根看到,经部宗说所谓的庄严身体很勉强。

第二种就是保护身体。并不是说你的眼睛很大,到外面可以挡子弹,不是从这方面去保护身体的,而是你的眼根可以看到危险的地方。比如前面有很多汽车,或者有坑你可以绕开走;耳朵听到不好的声音,你可以采取保护的措施;鼻根闻到很浓的液化气味道,是不是哪个地方液化气漏了?赶快要采取措施,否则爆炸了不得了。这些可以保护身体。经部宗对这个问题也不太承认,所谓保护身体这一点,主要是识,眼根耳根只是能够缘对境,但真正对保护身体起到作用的,还是心识。当你的根取到境之后,比如看到一个大坑,你不能再走,否则就会摔进去,然后你的眼识产生了别,再把这个信息传给意识,意识分别到这个地方很危险,必须要绕着走,这是意识的分别作用,眼根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究竟来讲,在保护身体的过程当中,眼根有没有起作用呢?眼根起了作用,但是关键性的作用还是眼识和意识,尤其是意识的分别,起的作用非常大。这就是经部宗不太承认保护身体的原因。虽然眼根参与了,但是作用有限。我们不能把它安立为主要保护身体的作用。

产生各自相应识可以承许,就是说眼根、耳根产生眼识、耳识。

然后名言不共因。就是说眼根可以在名言当中不共的了别,比如眼根能够了别色法、耳根能够了别声音等等,名言当中绝对是不共的作用。名言不共因的作用,经部也不承认,认为主要也是心识的作用,眼根、耳根名言当中安立不共的因作用不大,主要是心识安立的。这方面讲五根四功用,从有部派的观点来讲,从四个角度安立五根当中的四种增上、自在,或者不共的功用。

然后“余四各具二功用”,把这些归类就是余四,其他四种分别具有两种功用。“余四”是哪四种?就是男根、女根、命根和意根。“各具二功用”,分别具有两种功用。

两种功用是什么呢?首先是男根、女根具有的功用,第一个区别众生类别。有男根就是男性,有女根就是女性,有情的男女类别可以通过男根和女根来进行区别。经部派这也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呢?如果它能区别男性和女性的类别,色界天虽然有天子和天女,但是没有男根女根。这些后面还要讲,因为男根女根从外表来看,非常的丑陋,色界天根本没有这些。所谓的男根女根能起到区别众生类别的作用,其实是不周遍的。我们从欲界一般的情况来讲,可以区别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色界天有天子、天女,没有男根、女根。色界天主要是通过身体的高大与否等等,从这个角度来区别男女,而不是说从男根、女根来区别的。

还有互相之间的差异。如果是男根,身形比较大一点,女的就小一点;声音男的比较低沉,女的比较尖细。然后可以辨别乳房大小,女的乳房大,男的乳房小。这方面有不同的差异,男根女根都可以表现出来。两种功用:第一个是区别男性女性的;第二个就是互相的差别。

下面讲命根和意根的两种功用。命根有两种不同根本性的功用。第一个,起到同类存在和结生的功用。首先是同类结生,比如前世的生命终结了之后,要延续到后一世,可以通过命根做一个延续的功用,在今生因为命根的缘故,可以结生。还有一个是同类存在,我们今生当中有一期生命,不管你的命根存在不存在,反正它要死,今生当中的寿量没有用尽之前,我们会活在世间当中,谁在起作用,支撑它呢?谁在延续今生生命的存在呢?就是命根。命根存在可以让今生的生命延续下去,所以有同类结生,前世到今生之间可以结生。

第二个,今生的生命形成之后,可以让自己所谓的同类,比如我们投生在人道当中,所谓的人就是一个同类。我们在人道当中生存,有一样的头、手脚等,像这样一期生命一直延续,称为同类存在。让同类存在,就是命根的作用。命根可以保持自己生命的存在或者延续。

意根也有两种作用:一方面是同类的结生;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根本体相通的功用。同类结生和上面的命根好像是一样的。后面经部宗在反驳的时候说,没有命根作为结生的作用也可以,因为意根本身就可以结生。今生死了之后,我们延续后世的时候,通过意根入胎,入胎之后,就开始结生后世。意根有同类结生的作用,还有就是意根起到根的本体相同的作用。所谓的意根可以缘很多法,或者意根可以产生很多意识。

还有意根有比较自在的作用,就是平常我们说的随心所欲等等,当然随心所欲也是在某个范围当中,或者从意根的角度,观待于其他的法,有一种比较自在的作用,平常我们说“意速意为主”,意很快,意在所有的根当中是主要的。所有身语的善业不善业等等,都是通过意来引发的,所以它是有一种自在,有一种作为根的本体相同的功用而进行安立。

“五根八根彼一切,分具染净之功用”,五根和八根分具染净,第三句“五根”和第四句染净当中的“染”一起看,五根具有染污的功用,然后八根是具有清净的功用。所谓的五根是哪五根呢?前面我们所讲的五种受,身乐受、身苦受、意乐受、意苦受和舍受,五种根是染污性的。平常作为一般凡夫人来讲,如果我们的身体,或者身体上面有快乐、痛苦。不管我们的心或者身体遇到快乐的时候,身乐受和心乐受,缘着乐受就会生起贪心;如果是身苦受和心苦受,我们就容易生嗔心;舍受容易引发愚痴心。贪嗔痴和五种受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凡夫人是这样。

如果你有善根,或者说你的善根苏醒了,苦不一定会引发染污,而是引发你的出离心,在大乘当中可能转变成悲心,或者有更深的见解,你通过这些苦乐舍的素材可以观空性。再进一步密乘当中一切苦乐,都可以转变成清净的智慧。从某些角度来讲不确定,尤其是心相续当中的善根苏醒了,或者有比较甚深的见解,对于已经入道的人来讲,五根、五种受是不是变成染污的因缘不确定,但是从一般轮回众生来讲,根本没有这样的见解,也没有这样的福报来转为道用。对这些众生来讲,苦乐舍就是产生贪嗔痴的因。

因为贪嗔痴可以染污我们的相续,所以五根是分具染的功用。八根是分具净的功用。八根是什么呢?所谓的八根,剩余的八种,就是信、进、念、定、慧、未知当知、已知和具知根,具有清净的功用。清净的功用也要分,一部分是对于烦恼有压制的作用,另一部分对烦恼有断根的作用。

信、进、念、定、慧对于有漏的烦恼可以压制,为什么可以压制呢?虽然信精进念定慧是涅槃五根,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涅槃,但是它的本体毕竟是存在于加行道,加行道是属于什么位呢?加行道属于凡夫位。不管是五根,还是五力,都是在暖、顶,或者忍、世第一法位存在的。虽然修行功德比一般的资粮道、凡夫人高很多,我们学《现观庄严论》的时候,后面在《圣贤品》加行道的时候也会学到。他的功德比一般的凡夫超胜很多,但是他毕竟还是属于凡夫位,还没有得到无漏,所以对于烦恼只能起到一个压制性的作用,没办法断根,它是通过压制的方式来清净的。

八根分具净功用,八根当中的前五个信、进、念、定、慧,对烦恼有压制性的作用,然后剩下的三个,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对于烦恼可以断绝。如果是在见道位的时候,对于遍计的烦恼可以断除,然后从修道开始断俱生的烦恼障种子,逐渐对于俱生的烦恼障种子就可以断除了,所以在已知根或具知根的时候,可以断除。后面的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本体是什么呢?三种无漏根,也没有什么单独的本体,在前面十九种当中包含了,无漏根有九种,后面我们还要讲,在这里先介绍下,我们可以慢慢地熟悉。

首先无漏根中有个意根,受根当中,苦受是没有的,它有身乐受、意乐受再加上舍受几种,然后再加上后面的信、进、念、定、慧,九种法就是无漏根的本体。只不过前边的意根主要是有漏所摄的,如果不包括这个,它是有漏所摄,或者前边是通有漏无漏。乐受、意乐受、舍受,在前面的时候,可以成为染污,但是在无漏当中,也可以成为无漏自性的法,然后信精进念定慧在前面主要是属于有漏的,在后面属于无漏的,也有这样的。后面无漏三根的本体是属于前面的法挑出来的九种安立的,我们还要慢慢的学习到,这是有部的观点。

下边看经部的观点。

缘自境与缘一切,起功用故立六根,

身体具有男女根,由此立为男女性。

同类存在具染污,以及清净功用故,

承许命根与受根,以及信等为五根。

于获愈上涅槃等,起到功用之缘故,

立为未知当知根,已知根与具知根。

如果按照经部的观点,这样安立的二十二根,这和前边就不一样了,我们稍许做了说明,就不再讲了。

通过经部的观点,对于前面的六根是怎样安立的?“缘自境与缘一切”,“缘自境”就是讲到了五根,眼、耳、鼻、舌、身,只能缘自己的境,就是缘色、声、香、味、触,没有办法缘其他的境,局限性很大,所以前五根是缘自境的。六根中的意根是缘一切的,不单单是缘法界,还可以缘其他的色声香味触,所以色、声、香、味、触、法,一切的境意根都能缘。从这个方面讲,五根是缘各自的对境,意根是缘所有一切的对境,一切所知都可以缘的。虽然过去、现在、未来也可以缘,但不是从时间角度来讲的,主要是从自己的对境角度来讲,意根是缘一切的。能够缘自境和缘一切分别起功用故,对于自境和一切法都能起功用的缘故。安立为六根。

然后男根女根是怎样的呢?“身体具有男女根,由此立为男女性”。我们在安立的时候,并不是像前面一样,可以起到区别男性、女性类别的作用,因为像色界的众生,虽然没有男女根,但是也有天子、天女的差别,所以主要是对于男性女性的本体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安立了男根、女根。从这方面讲,身体具有男女性。前面讲在有部,主要说男根、女根是有实体的,真正有一个男根的本体,也有一个女根的本体,但是经部当中说,身体具有男女根,已经很清楚的说明,在经部当中并没有把男根、女根别别安立一个实体,或者个体的法存在,只是身根的一部分,而且是从浮尘根的角度,或者侧面来讲,安立一个男根、女根,主要是区别不同男性女性的本体。

比如男人和女人的喜好,男女喜欢的东西不一样,以前的注释当中,也是讲到了。比如从小孩开始,男孩喜欢刀枪、打仗的东西,女孩就喜欢洋娃娃。长大之后,男人和女人喜好的也不一样,所做的事情也不相同,从很多方面可以表现出来。色界的天子、天女的表现也不一样的,并不是一定起到性别方面的作用,还有性格、外貌、声音的高低强弱、体格大小,关键是他们的性情,男的比较刚烈一点,女的比较柔弱一点。男女的声音,还有喜好的东西,都是不相同的。

穿衣服方面,男的喜欢朴素一点,随随便便过得去就行了,女的穿得很鲜艳,我们一看就知道了。女的喜欢打扮,男的不是那么喜欢,稍微打扮还可以,太多了肯定就不喜欢。男的早晨起床之后,洗洗脸、刮刮胡子,很快就完事了;女的起来之后,两三个小时,都还在镜子前,描眉毛或者化妆,必须打扮好,才会出门,所以女的在家里耽误的时间特别长。

喜好也不一样,在家男女在一起生活,也是这样的。女的逛街的时候,花很长的时间,男的最怕和她们去逛街。逛街的时候,女人无论买不买都要进去看很长时间,男人特别的不喜欢,买了就走了,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出门的时候也有很多不同的差别,男的老是催,女的就坐着不动,她觉得不需要太着急。这方面肯定是性格的关系,通过男根女根,男女的不同性格很多都可以表现出来。

后面是命根,还有五种受根,从这方面进行安立。命根、受根、信等五根。“同类存在具染污,以及清净功用故”,“同类存在”是什么呢?就是后面这句当中,“承许命根与受根,以及信等为五根”。命根就是“同类存在”,命根存在的必要性就是让你以这一期的生命,同类可以存在下去。然后受根就是具染污,和前面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所谓乐受、苦受具有一种染污性,让我们生起贪嗔或者愚痴。

然后“以及清净功用”,就是信等五根,能够让我们相续当中的烦恼得到压制,或者让内心当中的烦恼,有逐渐清净增上的功用,它的自在,或者不同的功用。如果我们相续当中具有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内心就会逐渐地清净,从凡夫道、资粮道、加行道,或者从加行道到见道过程中,凭什么可以获得见道、涅槃?关键就是有信根、精进、正念、禅定、智慧这些条件,我们才可以清净。如果不具有这些条件,我们虽然每天都想要清净,但是因为因缘不具足,根不具足的缘故,获得清净非常困难,所以我们观察内心当中,有没有对于四谛、因果、上师三宝的信心,如果我们有信心,那么是清净的信心,还是具有染污性的信心?

我们有一部分道友,也学习过《大乘经庄严论》,里面的第十一品专门讲了信心,有清净的信心,也有夹杂着怀疑的信心。过段时间大恩上师要讲《大乘经庄严论》,学习到第十一品,就会了知信心也是有很多种安立的方法。我们觉得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了,到底是什么信心,清净的、染污的,还是中间夹杂怀疑的?我们要分别,如果有了对四谛、上师三宝清净的信心,就是获得解脱、涅槃最根本的条件。

我们在闻思修的时候,当然需要精进,世间法尚且需要精进才能承办,何况出世间的法,要和无始以来形成的习气、烦恼做斗争,把这些全部消灭,如果没有精进,对善法没有高度的欢喜,是绝对不行的。

正念也是一样。我们必须要对于善法,时刻保持正念,如果忘失了正念,就会随烦恼而转。禅定可以让我们置心一处。不管是世俗智慧,还是缘无我的智慧,都是要具有的,这叫做涅槃五根。有了这五根,我们可以获得清净;如果没有,无法获得清净,这方面也是讲了五根的因果关系。

“于获愈上涅槃等,起到功用之缘故,立为未知当知根,已知根与具知根”,后面的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是无漏三根,前面属于有漏法,后面属于无漏,无漏的未知当知根“于获愈上涅槃”。因为从见道开始,逐渐开始获得涅槃道了,从见道乃至于最后获得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和具知根是于获愈上涅槃,这些方面起到功用。首先,未知当知根安立在见道当中,见道是已经获得无漏,但是无漏是无漏,只是见到了四谛,还没有通过修行的方式,百分之百的圆满证悟,所以见道只是获得涅槃的第一步。安立未知当知根,是为了获得已知根的,因为已知根是修道,我们要进入修道,必须要以见道作为基础,所以要获得已知根,必须要以未知当知根作为基础。

为了获得已知根,此处安立了未知当知根,已知根是属于修道,到了修道之后,通过见道当中见到的智慧不断的串习,不断的观修,内心当中修道的智慧越来越深,对于俱生的烦恼,俱生烦恼障的种子等等,可以逐渐地灭掉,所以修道位逐渐地增上,离获得涅槃越来越近了。

为了获得已知根,而宣讲安立了未知当知根,然后为了获得具知根安立已知根。修道圆满到无学道,到无学道就是具知了,完完全全了解了,没有什么剩下的。因此已知根也是获得具知根的基础,如果首先有了已知根,最后可以获得具知根。获得具知根之后是不是就完了呢?具知根还没有完。具知根是获得什么呢?是获得最究竟的涅槃。获得具知根还不是涅槃吗?涅槃分两种,一种叫有余涅槃,一种叫无余涅槃,这是纯粹按照小乘的观点讲的,如果获得具知根,你的烦恼灭尽了。从小乘的观点来讲,叫做获得有余涅槃,有余就是你内心当中,三有的烦恼已经没有了,但是还有余,余什么?剩下诸根、诸识等等,有漏的身心存在,还有余,会受它的影响,产生一些痛苦等等。

虽然在小乘当中,已经没有什么可证得的,但是阿罗汉还是很精进,平时禅修、打坐还要做的,叫做有余涅槃。最后远离三有的业全部消尽了之后,因缘一到他会舍弃身心,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去世,他死了之后,因为心早就解脱了,烦恼没有了,只有以前造业形成的有漏身体,还在束缚他,没办法获得最究竟的自由,唯一的束缚来自于他的身心。当他去世之后,有漏的身体离开了,到了一个究竟的状态当中,叫无余涅槃。无余涅槃,按照小乘观念来讲,是挥身灭智了,身体也没有了,心也没有了,在没有身体,没有心的状态,获得最究竟涅槃的果位,最究竟的解脱,没有任何束缚他的东西。轮回当中的痛苦烦恼,这方面没有了。首先是烦恼灭尽,心解脱,然后可能身体上面还会有痛苦。比如目键连尊者,他在被殴打的时候,还会有些痛苦,但是当他趣入到了无余涅槃的时候,不会担心下一世的投生,没有烦恼,没有身体,没有心,也没有痛苦,什么都没有,这在小乘当中是最理想的状态。

如果在这种状态当中,不起任何的心,身心都没有了,意思就是安住在涅槃当中永远不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是有情众生在这个法界当中消失了,把这个人刨除出去了,从今以后法界当中就没有这个众生存在,这是小乘一种比较终极的解脱。从大乘的角度来讲,这样安住根本利益不了众生。虽然从小乘的观点是无余涅槃,但从大乘的思想来看,还有很多剩下的还是有余,真正的无余是佛果,但是真正达到了佛果的无余涅槃,悲心已经圆满究竟,也不可能住在这种状态当中。虽然从更高的观点来看是这样,但是从小乘自宗的观点来讲,已经获得最究竟的涅槃。

这里有一个“等”字,在注释的最后提到了所谓的等,获得涅槃起到功用的缘故。“等”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未知当知根,对于断除见断有增上的功用;已知根是对于断除修断,有不同的功用;具知根对断除所有的烦恼,具有不同的功用,前面是分别对增上获得涅槃有一种功用是无漏三根,然后还可以表现未知当知根对于断除自己见道的见断。因为已经获得见道了,所以通过未知当知根来断除见断。在修道当中有修断,修道所断通过已知根来断除,后面通过具知根把所有烦恼断尽,获得阿罗汉果位。

丙二、根之定数:

心之所依彼差别,留存以及增烦恼,

资粮清净尽彼数,如是诸根亦复然。

为什么要安立二十二根?既不能多,也不能少。

今天我们只讲有部的观点,颂词为什么要讲根之定数呢?就是讲到二十二根,从这个体系安立的时候,数字是决定的。众生的根基无量无边,是不是二十二根呢?大恩上师的注释也讲了,当时佛陀针对某一位婆罗门观察,宣讲二十二根对于他的根基非常合适,而且这个众生也能代表一大批的众生,比如像我们这样的众生,佛陀看到了这种必要的缘故,当时对他宣讲了二十二根,这种说法对于其他的众生,也有一个示范的作用,所以就在佛经、菩萨的论典当中,一代一代传下来,我们现在也在学习二十二根。

对于这种根基的情况来讲,二十二根的数目是决定的,所以根之定数不能少不能多。为什么说不能少不能多呢?因为有些人如果通过增上、功用的角度来讲,还有很多可以安立为根的,比如无明可以安立为根,无明缘行、行缘识,主要是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无明为什么不安立为无明根呢?因为无明对于产生行起到不同功用的缘故。前面说眼根、耳根可以对产生眼识、耳识,有不同的功用,无明也可以产生行,在十二缘起当中,无明缘行、行缘识,所以无明可以安立为无明根,行可以安立为行根,识可以安立为识根,十二缘起都可以安立为根。为什么不安立为根?一个是它可以起到产生行功用的缘故。

还有一个口、手、足、私处也都成了根,这是外道的观点。以前我们在《智慧品》《入中论》等很多地方学习过数论外道的观点,数论外道有二十五谛,二十五谛当中也安立了五根,口、手、足、私处。私处包括两个,大便道和小便道。

前面是佛教内部的观点,为什么不把无明安立为根?它也有增上的作用。口手足是数论外道的观点,口就是舌头,可以安立为一个根,口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舌根,主要是舌头可以说话,言说可以安立为一个根。手可以拿东西,脚可以走路,这方面也有作用,大便道是排泄的作用。在注释当中说,小便道可以淫欲,产生乐受,也有一定的作用。这些为什么不安立为根呢?此处的回答是不单单有作用,而是有特殊的必要,安立为烦恼和清净的根本,和解脱道、流转轮回、还灭轮回,有直接关系的缘故,所以只是把二十二种法安立为根。其他的虽然有功用,但是它对产生、消灭烦恼的作用不明显,就不安立其他的了,或者有一些根包括在里面,也存在这样的安立。

“心之所依彼差别”,“心之所依”讲到了六根,首先安立六根是心的所依,就是我们的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的所依。讲到了六根也是众生的根本,众生具有眼根、耳根等等,把这些安立为众生的根本,属于根本性的东西,是众生实体的基,成为心识的所依,安立为了眼等六根,所以它是属于根本存在的东西,一定要安立,或者六根是染污的基,最后也是解脱的基,所以必须首先安立六根。

“彼差别”是具有六根的,通过男女根来安立差别,这不是具有六根吗?具有六根就是为了辨认众生的类别,到底是哪个类别?这是男性,那是女性,虽然都具有六根,但是我们要辨别男女,所以为辨别具有六根众生类别的缘故,安立为男根、女根。

然后“留存”,留存就是命根。虽然具有六根,但是你如果不能留存在世间,也没有办法,安立不了,所以为了让众生留存在世间当中,六根要在世间延续,留存在世间必须要有命根,命根是让众生留存的。

“以及增烦恼”,“增烦恼”五种受根,就是身乐受或者身苦受等五种受,它是生烦恼的,六根增上就是在六根上面增上烦恼,或者五种受能让眼根、耳根等,具有诸根的众生能生起、增上烦恼,属于烦恼的本体。

然后是“资粮”,资粮安立为信进念定慧,五根可以成为我们消灭烦恼的资粮,它是积累资粮,积累资粮干什么呢?信进念定慧可以积累资粮,成为涅槃的基础,可以消灭烦恼获得解脱,因此安立为五根。“清净”是把烦恼清净之后,最后可以让自己的六根完完全全的清净,没有烦恼的影响和染污。

“资粮清净尽彼数,如是诸根亦复然”,不是根据生起烦恼的次第,就是通过清净烦恼的次第,这些本体、助缘,或者资粮等等,通过这方面安立的二十二根,所以其他的口、手、足不安立为根,对于根本性烦恼和清净的基,或者自己本体的数量方面,没有真正增上关系的缘故。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具有根的一部分作用,但是安立二十二根是有特殊的必要,尤其是怎么漂泊轮回,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这是最关键的。佛陀虽然是遍知,可以了解所有的法,但是佛陀所宣讲最主要的法,就是四谛法要,里面包含了最主要的东西——轮回的果和轮回的因,获得解脱的果和解脱的因,不外乎就是这些。

众生处于什么轮回的状态,然后众生的轮回是通过什么因缘导致的?讲了苦谛和集谛,然后说痛苦可以灭掉,讲了灭谛,让众生对灭谛产生希求心,要获得灭谛,必须要通过道谛来灭除集谛,所以宣讲了道谛,这是解脱的因果。因此佛陀是遍知的,主要通过四谛来进行表示的。佛陀也知道其他无明、口、手、足等有增上的功德,但是为什么只是安立二十二根呢?这里也要通过众生流转轮回的最根本、最主要的东西安立,所有其他的也可以安立为根,但是在所有的根当中,最主要的摄集在一起安立为二十二种。解脱的方面、轮回的方面,生烦恼的,清净烦恼的资粮、本体全部包括在内安立二十二根,它是有一定必要,不是随随便便的。佛陀是不是讲漏了很多法?这个也是根,那个也是根。佛陀确实是遍知,但是为了安立这种必要性的缘故,只是制定了二十二根。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讲得太多,一般的众生也是没有办法接受,众生的智慧、时间、精力都有限,如果讲二百二十种或者两万种根,讲是讲了,我们谁能记得住?谁也没有办法了解,所以以不多不少的方式进行安立,我们既了解它的核心,又能知道修行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所以说了二十二根。

佛陀的遍知真正是不可思议的。来了一个有情一祈请,佛陀就给他讲一个法,完完全全随他的根基讲,讲完之后法放在这里永远不会变化。我们现在拼命地学习、领悟、消化,还是很费劲的,大菩萨可以把佛陀讲的意义的理解写出来。佛陀以没有任何造作的方式宣讲佛法,二十二根只是其中一个法而已,《俱舍论》中的法都是从佛陀的智慧流露出来的,佛陀的智慧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我们学佛,发誓成佛,佛陀的智慧、佛、佛果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后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佛?我们也要想,这不是现在凡夫的分别念能够了解的,现在我的智慧差的非常远,不要说和佛陀相比,就是现在我们学习《俱舍论》,还是比较费劲的,所以还是需要不断的发菩提心,不断地积累资粮。

有很多积累资粮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听闻、思维、修行的方式积累资粮,可以通过给常住发心的方式积累资粮,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积累资粮。现在我们离成佛还很远,显现上打开自己智慧的因缘还不具足。

前面讲了,整个佛法都是因果之道。具有什么样的因缘,就会具有什么样的果。如果我们的智慧没有打开,果没有显现;如果我们的心灵没有获得解脱,果没有显现,肯定的资粮不具足的缘故,如果资粮、因缘圆满,果一定会圆满。一方面我们要从智慧方面多去观察,该听闻的听闻,该思维的思维,该修行的修行,智慧资粮我们要尽量去圆满;另一方面福德资粮,我们也要尽量圆满。

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机会,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心中就会麻木,有一种疲倦,不想再做,做的时候也是很勉强去做。这时候就浪费了很多可以提升我们福德资粮的机会。既然我们在做,就发一个清净的心,把它做好,然后通过自己所学到的菩提心,或者空性等等。以为了成佛、度化众生的心,摄受我来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本身能成为自己增长福德无穷的因缘。我们每天这样做,福德不断地增上。如果我们的福德因缘增上了,内心不可能不发生转变。我们的心态,对空性、法界的法义方面,比较细致广大的认知,逐渐也会有所增长,所以福德一增上,智慧也增上了,我们的罪业,烦恼也会减少。

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现在我们学习还是要从方方面面进行趣入的。一方面我们该学习的应该学,另一方面对于平时积累福德,还是应该重视。现在我们的福德不是特别多,已经装不下了,自己相续当中的福德,开始溢出来了。其实还差得很远,如果真的溢出来,我们现在肯定成为一个圣者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修福德,但没有什么动静,说明肯定还差得很远。

不管怎么说,很多人自己都能找到一个积累福德方法,如果已经找到了,就应该尽量去做,作为我们成佛,或者度化众生的最根本因。如果有正确的意乐发心,果慢慢就会积聚。现在我们一方面在求学,一方面也是在积累资粮,应该了解这些问题。学习论典、修行法要,都是必不可少的。时间长了之后,没有什么消息,没有获得改变,我们会稍微的疲厌,这不需要。真正懂得了因缘的法则,如果我们没有现前果,没有现前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因还不够。我们还是要继续去做,什么时候因具足了,心态会自然改变,所以因一具足,果自然就得到了。如果因不具足,我们天天求果,虽然想法是好的,但是肯定得不到。因为因缘不到,果一定得不到的,所以需要一定时间。我们不断地累积,最后可以逐渐的转变,这个问题也需要了解。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