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38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俱舍论》分了八品内容。前两品对于有漏法和无漏法通过界、根的方式进行总说;三四五品是对有漏法的果、因、缘详细宣讲;后面三品是对无漏法的果、因和缘作了详述。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整个有漏、无漏的本体,然后也知道了众生转生在轮回中有漏法、无漏法的种种特性,以此对有漏法产生厌离,对无漏法产生希求。虽然本论没有宣讲大乘不共的修行方法,但是具有大乘小乘共同的比如产生出离,或无我空性等法,而且非常清楚地宣讲了大乘安立法相或者空性本体的基础。

首先我们学习佛法的主要目标是成佛度化众生,作为大乘修行者的基础法在《俱舍论》中也是讲的很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学习本论。其次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菩萨,在《大乘经庄严论》里也提到了菩萨对三乘的众生都是要度化的。既然如此,我们对于小乘根基学习的小乘法,大乘根基学习的大乘法都要去通达,这样才能调化各式各样根基的有情。

我们作为初学者现在还是学习阶段,虽然真正去调化小乘众生、大乘众生,可能能力还不够,但能力并不是无因无缘获得的,也要通过逐渐学习。现在不断地学习,我们的福慧资粮不断地增长,自己内心佛法的习气也逐渐地深厚,在成熟的时候就可以调化众生。佛陀也是在菩萨道中广闻了一切的教法、修习了所有的修法之后才成佛的。我们现在也要对于各种教法都有所了解、修行,逐渐就会成就的。

我们前面学完了有情世间,今天开始学习器世间。

甲二(生处器世界)分三:一、次第与量;二、旁述众生之量;三、别说此二量。

首先对于器世界的次第、量宣讲;然后旁述众生的量;最后是别说此二量,就是对于前面次第与量、众生之量进行别说。

乙一(次第与量)分三:一、宣说所依;二、宣说能依;三、别说众生之处。

“宣说能依”虽然好像是在讲有情,但这是在器世界的基础上宣讲有情,总的科判还是在讲器世界。因为对我们来讲单单一个器世界,没有能依的情况是没有的,所以也会宣讲一些有情界的意义。

丙一(宣说所依)分二:一、宣说风轮;二、宣说水轮与金轮。

器世界的内容比较简单,不是很复杂。主要是宣讲这些量有多少,以及排列的次第。这里是从小乘《俱舍论》的观点宣讲器世界。佛陀在论典中没有讲过器世界,在经典和续部中对器世界的安立是不一样的,比如《时轮金刚》中和《俱舍论》相应于佛陀在小乘经典中安立的器世界是不相同的。

不相同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有情的习气或者内心的根基不同,所以器世界的安立也是有所不同;二是当时在印度流行一种安立器世界的方法,佛陀为了调化众生的缘故随顺有情讲法。之所以这样安立器世界,为了调化众生,还有因为各式各样的有情根基不同,所以他们面前的器世界不一定完全相同。

这里讲的器世界有一部分和人道习气相同,有一部分和圣者所见的境界相同。器世界的很多观点和现在我们认为的地球等观点不一定一致。地球等外在器世间、地理情况百分之百是依靠现在人的量安立的。虽然这是通过各种各样科学仪器观测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准确,但是在佛法中所讲的器世界不是纯粹依靠人的眼睛安立的量。因为有情的种类特别多,有一般的凡夫人、非人,还有圣者,所以佛陀综合了有情各式各样的所见安立器世界。

《俱舍论》中讲到的器世界和现在我们认知的器世界不完全相同,我们不要认为佛陀经典中讲的,或者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讲的完全是错误的,这个不一定。因为佛陀讲法观待的众生特别多,所以有些属于其他道的众生,比如非人或者天人、圣者等等,他们很多现量见到了这些世界。第一个当时大家的器世界观是这样的;第二个很多不同的有情眼中所看到的器世界是不一样的。佛陀针对这种情况综合宣讲了一些器世界的观点。这些内容大恩上师在后面的讲记中也提到过,到时候还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所依中的风轮、水轮和金轮,这是佛法中安立的次第。

丁一、宣说风轮:

器世最下风轮厚,十六洛叉广无数。

器世界最下面的基础是风轮,首先一切万法是依靠虚空的,然后在虚空显现风轮,风轮上面再有水轮和金轮,金轮上面才是大地,从这样的次第逐渐安立的。世界有成住坏空,坏了以后,就是整个的虚空。世界形成的时候是在虚空中吹风,首先是微风,然后越吹越大,在很多年中不断的刮狂风,形成了非常尖利的风轮。平常我们认为的冬天时的狂风大作,这种风和风轮的风不一样。风轮是非常坚固的自性,不单单是一个风的自性,还由种种的元素组成。

在唐译注释中也是提到风轮非常坚固。有一个天神,他是所有天神中力量最大的,他用一个金刚造的金刚轮使劲去打风轮,虽然金刚被打断了,但是风轮一点都不会受损。在器世界最下面通过风轮作为基础的。

“风轮厚十六洛叉”,“十六洛叉”在我们的注释中说是一百六十万由旬,它的厚度就样。后面还要讲,由旬是印度测量距离的最大单位。转轮圣王的军队一天行进的路程是一个由旬,相当于从此处到彼处,一天能够走多远就安立为一由旬。那么由旬的单位就不一样了,到底是多远,就不确定。如果走的是平路,一天走得很远;如果走的是山路,或者密林中,一天走得比较短。有些地方说由旬有四十公里,然后也有三十公里、二十公里、八公里的。最大的由旬是四十公里,最小的由旬一般来讲就是平常我们讲的八公里。我们说一天才走八公里,这个速度也太慢了。因为由旬就是跟随不同路段的情况安立的,所以有大由旬、中由旬、小由旬的差别。有的四十公里,有的二十公里,有的八公里。我们可以算一下一百六十万由旬,说明下面非常厚。

“广无数”的“广”是宽度,阿僧祇也是印度的一个单位,我们经常看到阿僧祇劫,阿僧祇翻译成汉语就是无数。无数的意思并不是没有一个数目,无数本身就是一个单位。大恩上师在注释中也提到,好像是六十个零,就是说一后面五十九零或者六十个零,这样的数字叫无数,风轮的宽度是一个阿僧祇。

丁二、宣说水轮与金轮:

水深一百十二万,尔后深度八十万,

剩余凝结成金轮,水轮金轮之直径,

一百二十万三千,四百五十周三倍。

这是宣讲风轮上面的情况,在《俱舍论》的很多注释中都讲到风轮最初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风轮?在佛法中讲到这是有情的业。第四品中也讲了一切有情世界、器世界都是通过有情的业而形成的,所以有情的业是最初的推手。并不是有一个上帝,或者其他力量操纵整个世界的形成,完全是有情共同的业力,首先形成了风轮,风轮上面再形成水轮。

在风轮上方开始下雨,雨点特别大,就像车轴一样,非常大的雨点不断降下,经过很长时间形成了一百一十二万由旬具有金子自性的水轮,水轮里面不是单纯的水。因为要形成金轮,水轮中也有各种要素集聚的,所以后面搅拌水才会形成比较坚固的金轮,否则怎么去搅,也不可能在水中出现金子。虽然我们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个水中本身含有很多元素。首先在风轮上降了很多水之后形成一百一十二万由旬深的水轮。水轮不会到处流淌也是众生业力牵引的缘故。水轮停留在风轮的上方,深度一百一十二万由旬。

“尔后深度八十万,剩余凝结成金轮”,后来在水轮上开始吹风,水里本身具有金子的元素,风不断搅动,相当于把金子的元素从水里提炼出来。然后在水轮上就形成了非常坚固的金轮,也就是平常我们讲的金刚大地。修曼扎的时候,有金刚大地等内容;佛经中讲过,顶一个礼的功德,是从你身体覆盖的地面到金刚地基之间每一个微尘都是做一次金轮王的次数。金刚地基上面还有土石等等才是所谓的大地。

剩余凝结成金轮,一百一十二万中三十二万变成了金刚大地,水轮的深度就剩下了八十万由旬。

“水轮金轮之直径,一百二十万三千四百五十”,金轮和水轮一样大,都是圆形的。水轮和金轮的直径都是一百二十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它是圆形的缘故,如果要计算圆周长以直径乘以三或者三点一四等,此处乘以三就可以了。

首先宣讲了风轮,再宣讲了水轮,水轮上面是金轮,然后是现在我们所处的大地。《宝性论》中也是这样讲的,一切万法依靠虚空而住,虚空上面是风,风上面是水,水上面是金刚大地等等,这方面是相同的。这一切都是有情的业力而形成的。

丙二(宣说能依)分三:一、宣说山;二、宣说海;三、宣说洲。

“宣说能依”就是在所依上能依的山,或者洲等等,此处主要是三轮作为最基本的所依,上面的须弥山乃至于四大洲为能依。

平常我们供曼扎时,或者专门学习器世界的安立,佛教里面的观点都是差不多,只不过《时轮金刚》的有些说法和这个地方不同。

丁一、宣说山:

这里有九个山,须弥山和铁围山是正中和外围的,中间有七个金山,下面逐渐认识一下我们所安住的器世界中山的自性,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山,其他的小山没有讲。这里不是南瞻部洲中的山,南瞻部洲只是其中的一个洲而已,此外还有很大的范围。

须弥山与持双山,持轴山与担木山,

善见山与马耳山,象鼻山与持边山。

尔后乃是一切洲,彼等之外铁围山,

七山为金彼为铁,须弥四宝之自性。

第一个是须弥山,有些地方翻译成妙高山王。须弥山处于正中,最强烈的风搅拌之后形成了须弥山,中等的风形成了铁围山乃至其他七山,下等的风形成了这些洲。

首先是“须弥山”,须弥山山顶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上面是空居天。须弥山的半山腰属于四大天王天,山顶是三十三天,有一部分阿修、修行的仙人住在须弥山上。

第一个“持双山”,这是七个金山中的第一个。为什么叫持双山?因为在山顶有两条让人看到很欢喜的车道,也许是现在的八车道、十六车道,或者笔直的高速路,有些司机看到这么平的路,就见而生喜了。很多地方讲,因为山顶上有两条车道非常庄严悦意,所以持两条车道的山叫持双山。

第二个“持轴山”,可以持车轴一样的山顶称为持轴山;第三个“担木山”,在山上长了很多沉香林的缘故,叫做担木山;第四个“善见山”,因为山特别善妙的缘故,所以叫做善见,大家特别喜欢看到这个山;第五个马耳山,山顶就像马耳朵一样;第六个“象鼻山”,山顶就像大象的鼻子;第七个“持边山”,山顶像轮辐一样的自性,或者有些唐译中说山顶就像一个小尖嘴鱼,所以是持边。

七个山次第从里到外。按照有些地方的描绘,须弥山是一个方形的山,外面也是方形的七个山一圈圈地围绕着须弥山,不是圆形的围绕,而是方形的围绕。在画中也是方形的,经典中介绍也是方的。持边山是七金山中最后一个,外面就是四大部洲,持边山的东南西北相当于四大部洲,隔得特别远。因为越往外的范围越大。

中间的须弥山四边无论按照八公里算,还是四十公里来算,一边就是八万由旬。须弥山在中间,七金山的第一个山围绕着须弥山,须弥山本身有八万由旬,和持双山之间的大海四面都是八万由旬,持双山把须弥山包在中间,这是很大的范围。七金山的第二个山还要把须弥山和持双山再包围在里面,范围就更大了,所以越往外越大。里面是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外面是大铁围山,大铁围山不是方的,它是圆形的,把所有的世界包在里面。

“尔后乃是一切洲”,持边山外面称之为一切洲,有四大部洲、八小洲,还有附属的小洲。“彼等之外铁围山”,在这些洲之外,或者须弥山的外围就是大铁围山,把这些世界包围在里面,保护起来。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这些山的自性。“七山为金”,从持双山到持边山七个山的本体都是黄金的自性。“彼为铁”,“彼”字是铁围山,铁围山是铁的自性。

然后须弥山呢?“须弥四宝之自性”,“四宝”就是东南西北分别由不同的珍宝组成。在我们注释中也提到了,须弥山的东边是银子,南边是琉璃,西边是红宝石,北边是金子,须弥山的本体就是四宝的自性。太阳照在须弥山上,如果照在南面,天空是蓝色的;如果照在东面,天空是白色的;如果照在西面,是红色的天空;如果照在北面,是金色的天空。因为我们靠近须弥山的南边,琉璃是蓝色的,所以呈现了蓝色的天空。

平常经常说供养须弥山,须弥山到底是什么?我们可能只有一个概念就是须弥山很高。我们把手指顶起来就是供养须弥山,其实这是让我们去观想须弥山,因为它是白银、黄金、琉璃、红宝石四宝的自性,而且它是很大的山。后面还要讲,须弥山在海下有八万由旬,海上有八万由旬,每边都是八万由旬。我们是以这么大一块珍宝来供养三世诸佛、灌顶的金刚上师,而不是把两根手指供养。须弥山也不是一个土堆一样,而是一个珍宝的自性。

然后七金山也是黄金的自性,铁围山非常威严,铁围山里面是四大部洲。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我们把思想打开,有时我们思想很狭隘,观想不到很多东西。学完这些知道了须弥山的本体。我们有时供养了几千块钱觉得功德很大,供曼扎时觉得供养一座山有什么呢?其实须弥山里面都是红宝石、黄金的自性,它的本体特别大,而且是七座金山,有多少吨的黄金根本没办法计算。如果了解了这些自性再修法就会不一样,质量会非常高。

密乘中把这些现成的东西做为供品,这还只是一个世界而已,从须弥山再往上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再往上是四欲天,再往上就是禅天界。后面要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大的地方,我们把这些作为供品供养上师诸佛,一刹那中圆满的资粮比世间这些可怜的供品圆满得多。

八万由旬没水中,如是上方亦八万,

八山高度半半减,彼等厚度亦等高。

山的高度是多少呢?“八万由旬没水中”,不管是什么山,所有的山都是八万由旬在水里。因为所有山的山根都是在地上形成的,所以它们在水下都是一样,下面是平的,九个山从须弥山到铁围山大海之下都是八万由旬这么深。

“如是上方亦八万”,这是指须弥山,须弥山最高,须弥山是水上八万由旬,水下八万由旬。“八山高度半半高”,其余八个山的高度一半一半地减。因为须弥山最高,七山中的第一个持双山第二高,如果须弥山出水八万,持双山出水减一半就是四万由旬。持轴山是两万由旬,担木山是一万由旬,善见山是五千由旬,马耳山两千五百由旬,象鼻山一千二百五十等等,最后减到铁围山,都是一半一半往下减的。

“彼等厚度亦等高”,高是这么多,那么厚呢?厚度也等高,有多高厚度也是这么多。须弥山出水八万由旬,它是四方形的,东南西北每面是八万由旬,厚度和高度一样。以此类推,持双山、持轴山等高度是多少,厚度也是这么多。

丁二、宣说海:

这里介绍的是九山八海。因为两个山之间夹一个海,所以有九个山八个海,其中七个是内海,一个是外海。

彼等七间为七海,初者八万由旬宽,

彼为内海边三倍,余海半半而递减。

剩余水即外大海,三十二万由旬宽。

首先是七个海,七海是内海,加上外面的咸水海共是八个海。从须弥山到七金山的八个山中间夹了七个海。首先须弥山到持双山之间有一个海,然后持双山到持轴山之间有一个海,逐渐往外算七间有七海。

“初者八万由旬宽,彼为内海边三倍”,须弥山和持双山之间是第一重海,这些都是香水海,水是甜的,不是咸水海。这里是龙王游戏的地方,没有其他的众生。有些地方说天人和阿修罗打仗时,阿修罗被天人杀死之后尸体顺着须弥山滚下来,全部掉在香水海中。虽然说南瞻部洲对着须弥山,但是中间隔得很远,有很多重大海和山。初者八万由旬宽,须弥山到第一个金山之间第一重海有八万由旬。须弥山是方形,第一个七金山也是方形,相当于是两个正方。从须弥山的外侧到持双山内侧海面宽度是八万由旬,东边、南边、西边和北边每面都是八万由旬。

彼为内海边三倍,虽然须弥山的外侧只有八万由旬,但是从外面的持双山来看,范围就很宽了,因为是把它包起来的,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有多少呢?“边三倍”,每一方是八万由旬,须弥山本身是八万由旬,然后须弥山到持双山之间的距离分别有两个八万由旬,加三倍,比方说持双山东边的海岸有多宽呢?八万乘以三就可以了,即二十四万由旬。因为须弥山在海中间,本身八万由旬,从须弥山到海岸两边都是八万加中间的八万,如果要算持双山的距离八万由旬乘以三就可以了,就是二十四万由旬。西边南边北边都是二十四万由旬,这是边三倍的意思。

“余海半半以递减”,其他的海一半一半递减,第二个海是四万,然后是两万、一万慢慢递减越来越窄。虽然如此,但是范围越来越大了,因为两个山夹一个海,越往外山的面积越大。

“剩余水即外大海”,从持边山到须弥山之间有一个海叫外大海。四大部洲就在咸水海中,七金山最外围是持边山,持边山外面是大铁围山,大铁围山是最外面圆形的一座山,和它最接近的是持边山,中间的大海叫做咸水海,四大部洲在这个海中。外大海“三十二万由旬宽”,整个就是三十二万由旬。

以上讲到了三个轮,首先是风轮,风轮上是水轮,水轮上是金轮。上面安立了须弥山乃至铁围山九个山。九个山之间有八个海,其中七个内海都是香水海,最外面的一个外海叫做咸水海。四大部洲就是在海中安立的自性。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