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40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继续学习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

我们学到了第三品,前面的十二缘起有点复杂。正在宣讲的器世间内容非常好懂,在整个《俱舍论》中也是很简单的内容。前两节课也是提到了,此处安立的器世间观点,有些和现代人现量见到安立器世间的方式,情况不一样,这不要紧。因为一切有情的业力、习气都不相同,所以在有情面前显现的世界不一样,这也非常正常。

如果整个世界只有人,没有六道其余的有情,也没有圣者,可能只有一个大的标准。虽然你觉得这座山好看,但是别人觉得这座山不好看,只有认为山好看、不好看的差别,其他方面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争论。要是只有人道,地球的存在等方面不可能有很多差别。但是法界中必定有六道众生,除了六道众生之外,还有声闻、缘觉、菩萨和佛四圣。

因为隔了道之后习气和业力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同有情眼中的器世界也会有很大的变化。除了凡夫众生通过功能有限的诸根感知的世界之外,还有圣者净见量的智慧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佛陀的弟子中好多种情况,既有佛菩萨的化身,也有一果到四果的声闻,还有一些是资粮道、加行道具有一定禅定、智慧的凡夫修行者,以及其他的天道、鬼道、人道等众生。

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不同,所以佛陀也是针对不同的根基宣讲不同的法。前面安立的四大部洲、须弥山,或者今天宣讲的日、月等大小的范围,和现在我们的认知不相同也很正常。我们强制性地对比,这个地方相同,那个地方不相同,也没有必要。现在普遍性的说法可以按照科学去安立,《俱舍论》的说法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去安立就可以了。我们学习的时候,就以佛法中《俱舍论》所安立的日、月大小、所依的情况为准,就是非常正确的态度。

戊二(善趣天界)分二:一、与地相连;二、与地不连。

首先是和地相连的一部分,然后是和地不连,纯粹安住在虚空中的一部分。

己一(与地相连)分二:一、四大天王天;二、三十三天。

与地相连的是六欲天中的第一二个天,即四大天王天和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住在须弥山半山腰的位置;三十三天在须弥山的山顶,它们都和须弥山相连。须弥山最下面是金刚地基,从这方面安立与地相连的是四大天王天和三十三天。

庚一(四大天王天)分二:一、依无量宫;二、依山。

第一是依靠无量宫,不一定是依靠山了;第二是依靠须弥山安住。此处“依无量宫”主要是日轮和月轮,比较严格地讲,很多地方也是说日轮、月轮是空居,就是在虚空当中,它们没有依靠地。此处为什么把日轮、月轮安立在“与地相连”中呢?因为它们属于四大天王天,而四大天王天的根本在须弥山,是依靠须弥山而住的。此处总体来讲是依靠四大天王天,而四大天王天是与地相连的。从这个侧面来讲,把日、月划在与地相连的科判中。有些注释没有这样划分,只是把日、月划在空居当中,它的范围是属于四大天王天所摄的。

辛一、依无量宫:

通过无量宫来安立,不是依靠山而立的。按照佛法的观点,日和月上也有无量宫,但是它是在虚空中运行,此处是依靠无量宫而安立它的本体。

日月位于山王半,五十五十一由旬,

午夜日落与正午,以及日初为同时。

首先日、月的位置位于“山王半”,此处主要是从须弥山出水的角度来讲。在海平面以上,须弥山王的海拔有八万由旬。“位于山王半”是日、月运行的时候,在须弥山半山腰的位置,即四万由旬的地方。在三十三天没有日、月,天人自己有光明。在四大天王天以下都可以通过日、月来照明。虽然四大天王天天人的身体也有光明,但是因为日、月处在和他们差不多的位置上,所以在三十三天以上没有日、月了,在四大天王天还有,就是位于山王半。

月亮的直径是五十由旬,太阳的直径是五十一由旬,以直径乘以三就可以知道日月的周长了。此处安立太阳和月亮上也有宫殿。佛法中把日轮的构造称为火晶,火晶可以发热、燃烧。在劫初火晶中可以出火,水晶中可以出水,有时水晶是水晶宝,属于一种宝物。因为日轮由火晶而形成的,所以它可以发热。直视太阳对我们的眼睛也是有害的。月轮是水晶组成的,可以散发清凉的自性,如果我们用眼睛看月亮不会有丝毫的伤害。

还里也有两个和我们现在认知的日月不一样的地方。第一,日月的大小和科学认为的日月大小不一定相同;第二,现在人们没看到月亮上有什么有情居住,甚至还在探索人们移民到月亮的可能性。佛法中讲,月轮、日轮上面有天人的无量殿,里面也有天人居住。

有些人问:“如果有天人居住,为什么宇航员登月没有看到天人呢?”有些人说:“因为宇航员去的是月亮的一边,另一边才有天人。”这个不一定。以前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中也讲过,佛陀在经论当中宣讲月亮上有天人居住,没有说月亮上的天人是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如果说人的眼睛可以看到月亮上的房屋、天人,我们上去之后没看到,这样当然有很大的违背。因为佛陀在经典中,圣者在论典中从来没有说过月亮上的无量殿、有情通过人的肉眼可以看到,所以我们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的,一个死寂的星球。在净见量中存在的无量殿、天人都是依靠月亮而生存。他们是天人,生活也是非常幸福的。

因为有情的业力不同,空间不一样的缘故,所以他们安住的时候我们没办法看到。同样道理,我们在这个地方安住的时候,可能有些有情也看不到经堂,听不到有人讲法,也看不到我们这些有情,有可能在他的境界中就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空间不相同的缘故,眼根相互之间不一定成为所见。这个方面我们也要了解。

日月围绕须弥山转动。此处以太阳为例宣讲,因为围绕须弥山转动,所以四大部洲都有太阳,也有日出、日落,或者午夜、正午的差别。太阳围绕须弥山转动,有些地方处于午夜,有些地方处于日落,有些地方正在正午、有些地方正在日出。按照颂词安立的次第,北方的北俱卢洲正是午夜,东方正在日落,同一个时间中南方的南瞻部洲正是正午,西方正在日出。因为太阳围绕须弥山运行的缘故,所以北俱卢洲处于午夜的时候,我们这里就是正午,东胜身洲日落,西牛货洲日出。现在人们也是通过日出日落计算时间,如果中国正午的时候美国那边正是午夜,正好是十二小时的时差,有些人觉得是不是中国是南瞻部洲?美国就是北俱卢洲?没有这样安立的方式,这是现在的人以他自己的计算方法。《俱舍论》的计算方法是围绕须弥山安立的,这种看似相同的情况是不是正好对应了这样的关系呢?这也是不确定的。其他的日出、日落也可以类推,反正太阳是围绕须弥山而转。一个地方是日落的时候,一个地方正在日出,一个地方是午夜的时候,一个地方是正午,通过旋转的方式去计算也是比较容易了解的。

下面附带讲一讲夏至、冬至,或者夏季、冬季的日晷等等安立方式可以如是了知。

夏季第二月之末,自九日起夜晚长,

所有冬季四月中,变短白昼则相反。

昼夜长为一须臾,日行南北方之时,

因与日轮极趋近,自之影子彼现亏。

颂词大概有五个内容。第一、二句讲到冬季日晷;第三、四句讲到是夏季日晷;第五句“昼夜长为一须臾”,以须臾为单位计算时间长短;第六句“日行南北方之时”,主要宣讲为什么在冬天白天短,而且比较寒冷,夏天白天长,而且比较炎热;第七、八句讲到月亮为什么会有盈亏的道理。

这里讲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尤其讲时间的时候,有印度的算法,还有藏历的算法等很多观点不同的历算方法。此处世亲菩萨主要是按照印度的习惯算的,和现在我们使用的农历或者公历都不相同,我们大概了解一下它是怎么样安立的就可以了。

平时我们说一年有四季,主要是在一些四季比较分明的地方,一年四季每一季三个月,一年有十二个月,春夏秋冬分的比较清楚,有些地方分得很清楚,有些地方分得就不是那么清楚,比如印度只分三季,一季有四个月,这和我们习惯就不一样了。有些地方讲藏地大概也是三季,秋季不是很明显。大恩上师在注释中也讲到了这个问题,有些地方有四季,有些地方只有三季,算法也不相同。因为它的经纬度不一样,所以安立的时候也是不相同的。世界各地的历算方法也不相同。印度有自己的算法,还有农历、藏历、伊斯兰历等等根据当地的情况安立了很多算法。这里所安立的方式和我们现在认定的安立方式不一定一样。我们主要知道论典中大概的意思是怎么讲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佛教中《俱舍论》、时轮金刚、戒律中计算时间的方法都不一样,有些特别复杂。

此处按照注释中的观点去安立冬季的日晷就是冬至、夏季的日晷就是夏至,或者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大概和这方面有些相似。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因为我们是根据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的《俱舍论释》讲解的,作者是一位藏地的大德,所以他把藏历的九月到十二月的四个月安立为冬季,然后一二三四月是春季,五六七八是夏季,也没有秋季,只有冬季春季夏季。有些地方没有春夏秋冬四季或者冬春夏三季,就是雨季和干季两种。雨季经常下雨,干季是基本上不下雨的。

“夏季第二月之末,自九日起夜晚长”。夏至之后,晚上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这和我们平常了解的天文知识、历算方法的安立方式差不多。因为夏至的白天是最长的,晚上是最短的。夏至一过,夜晚慢慢开始加长了,白天逐渐开始缩短。按照现在的角度来讲,夏至这一天太阳已经走到了最北端,开始往南走,叫做南回归线。走到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这时走到了最南端,开始往北走,叫做北回归线。这时白天慢慢加长,夜晚慢慢变短。第一个颂词就是讲这个问题,过了夏至以后开始往南回,叫做冬季日回。

此处“夏季第二月”是六月,此外还有一个问题,“第二月之末”是九号。按照我们平常的观点九号不是月末,月末应该是从二十号到三十号之间。此处从十六号开始算,十六号相当于初一。十五月亮圆满,这个月就过完了,十六号起月亮慢慢开始亏了。

夏季第二月就是六月,“之末自九日起夜晚长”,因为十六号算初一,十六到二十六号相当于上旬,二十六号到六号相当于中旬,六号到十六号之间相当于下旬,九号刚好是下旬,处在月末最后的十天当中。我们要了解这里的算法,这是从十六号开始算的,十六号是第一天相当于初一,从九日起夜晚长了,这是在月末。应该如何理解颂词当中的意思,注释当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六月八号相当于夏至。

还有一种说法,在注释250页第二段当中“但这里将藏历九月确定为八月”。这也是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有时九月不是九月,是八月。有不同的算法,有时虽然是六月,但是注释中说是五月的情况。我们还是按这里讲的六月,或者五月也可以。如果把九月确定为八月的话,那么六月就相当于五月。藏历的五月差不多是公历的六月,藏历和农历之间除了闰月不一样之外,基本上可以对上。现在藏历和公历就是差一个月,所以如果是五月差不多就是公历六月。

平常我们说六月二十一、二十二,一般来讲这两天中有一天就是夏至,和这个时间差不多对得上。夏至的时间也不一定完全相同,由于太阳在转动。大恩上师注释中讲太阳围绕须弥山转动,可以把旋转的一圈分为360个点,一年有360天,每一个点都有可能是夏至。因为从东到西的距离这么大,从汉地到印度之间这么长的距离,夏至的时间不确定也很正常。如果我们只是认定某一天为夏至,在其他的地方不一定是夏至。划定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不一定完全是一条线。因为地方不一样,时间也不确定。我们大概按照颂词安立就可以了,至于印度是这样算的,在汉地、藏地怎么算,这些不是我们考虑的事情,只要把颂词中的意思大概搞清楚就可以了。

六月八号的时候到了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从九号开始夜晚一天天加长,白天慢慢变短,这就是冬季日回。还有一种是从冬至计算的,白天一天一天变短,冬季有四个月,在第四个月中,十二月八号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九号起白天慢慢开始加长,夜晚缩短,这方面和我们现在的观念差不多的。前面讲了夏季日回,夏至之后白天开始慢慢缩短。冬季日回是到了最南端开始往北回,北回归线从这开始算,从十二月九号开始白天逐渐加长,晚上开始变短。第一个颂词中主要是讲这个意思。

这里首先要把安立冬季、春季、夏季三季,以及十六号算初一这方面搞清楚,然后再看里面大概的意思,第一个夏季第二月之末是什么时候,九号开始变,八号相当于夏至;第二个十二月八号相当于冬至,九号白天开始变长,夜晚开始变短。“所有冬季四月中变短”,什么“变短”呢?夜晚开始变短,“白昼则相反”,白昼开始变长,大概就是这个含义。

“昼夜长为一须臾”,变长变短是通过什么来计算的呢?此处是通过“须臾”来计算的。平时我们说须臾之间,须臾在印度是一个计算时间的单位。在我们的注释和大恩上师的注释中都引用了时轮金刚的观点,一个正常人呼吸的时间,入吸、住吸、出吸相当于一次呼吸。二十四次呼吸相当于四分,四分之一就是一个须臾。现在我们有钟表可以通过分钟来安立,须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安立的。剧烈运动之后呼吸很快,修持禅定呼吸拉的特别长,这些都不能作为计算方式。正常的计算方式就是一个正常人,没有剧烈运动,没有修持禅修,也没有刻意地控制呼吸,二十四次正常一呼一吸之间的时间算四分,四分之一就是一须臾。

“日行南北方之时”,这是在解释为什么冬天比较冷,时间比较短,而夏天比较热,时间比较长,这个原因是什么呢?日行南方和日行北方的时候不一样,比如太阳从北方往南行,前面讲了南回归线,越往南走,因为南瞻部洲的南方很狭窄,周围有很多海水,往南走的时候很多时间都是在大海上运行,很快就通过了,所以感觉白天过得特别快,一天很快就过去了。为什么这么冷呢?太阳在海上运行的时候,因为太阳光直接照在大海上,对陆地是斜照的,没有直接照射,所以比较冷。

到了最南端的时候,太阳开始往北回了,因为北方很宽广,地方特别大,太阳走得比较慢,而且太阳光直接照在陆地上,所以这时感觉很热,白天的时间很长。日行南北方之时,就是说太阳在南方行走时,不仅快速而且主要是照大海,冬天白天比较短、天气比较冷,然后太阳在北方走得慢的缘故,白天比较长,直接照在陆地上的缘故,也比较炎热。

“因与日轮极趋近,自之影子彼现亏”,为什么月亮会有从月牙到满月之间的盈亏变化呢?如果太阳离月亮很近,太阳光照在月亮上面,反射过去的时候,一部分就挡住了,靠得越近挡得越多,最近时几乎看不到,有时候根本看不到月亮,有时候看到像一条线一样的月牙,月亮就一点点,特别特别小,然后上弦月,慢慢开始大起来了。慢慢开始远离的时候,月亮逐渐变大了,开始是半月,最后是满月。太阳离月亮最远的时候就是满月。第二个月重新开始靠近,慢慢又从满月逐渐变亏,最后看不到。

以上讲了依无量殿,日轮月轮之间的关系,附带讲了夏季日回、冬季日回等观点。

辛二、依山:

依山就是依靠山而安立的四大天王天。

须弥山有四层级,间距一万一千也,

分别高出一万六,八千四千与二千。

居于彼处有持盆,持鬘常醉之药叉,

四天王天众天人,七山亦为彼之处。

此处是说须弥山是不是从下到上都是等距、光滑的自性?也不是这样的。有一些说法,在海下须弥山里相当于是中空的自性,有很多的阿修罗住在里面,颂词当中没有提到这个问题。直接提到的是“须弥山有四层级,间距一万一千也”。唐译间距是一万,藏译间距是一万一千,可能是以前的版本不一样。须弥山海平面之上有四个层级,从海平面往上走一万或者一万一千的地方,属于一个天人所居的地方。从第一级到第二级之间,也是一万一千或者一万这样的。

须弥山并不是往上逐渐小,它上下一样,是方的,一万一千间距是高度。然后我们看第三句,“分别高出一万六,八千四千与二千”,这个“高出”的意思并不是说真正的高,而是在旁边出来,比如中间最小有八万,再往旁边伸出来一万六、八千,然后是四千、两千,大概是这样的自性。第一层最宽,比如海平面是第一层,往旁边伸出来的地方是最大的有一万六千,第二层伸出来八千,比第一层小一半,第三层有四千,第二层有两千,这是三十三天。

从这方面看,我们可以把最小的作为须弥山本身的宽度,从旁边伸出来宽一万六千的地方,高出的意思就是旁出,往旁边突出来。四层天间距的高度是一万一,然后往旁边伸出来,最下面一层是一万六千,然后是八千、四千、两千。

伸出来的地方里面居住的都是天人。“居于彼处有持盆”,这是四大天王天,天人住在须弥山的半山腰,他是住在山洞里面还是其他的地方呢?这里就解释了,不是有很多山洞,山洞里有很多房子,就是从旁边生出来的本体。第一层居住的是持盆药叉,持盆药叉是四大天王天的手下,有时候说药叉是鬼神之类,有些是财神药叉,他们都是保护四大部洲的。持盆药叉手上拿着盆子,里面装满了甘露。大恩上师在注释中讲,他们的盆子是用来舀海水的。如果海水涨得很厉害,担心会把须弥山淹没,他们就用盆子把水舀出去。此处说,手持盛满甘露宝盆,如果盛满甘露宝盆就不一定是舀水的,可能里面有很多甘露。

第二层居住的是持鬘药叉,手里经常持有珍宝的花鬘。第三层居住的是常醉药叉,经常被美酒迷醉。第四层就是四大天王天的住处。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宫。在须弥山第四层伸出去两千由旬最小的地方,四大天王和众天人居住在里面。日月围绕着须弥山的半山腰走,属于四大天王天所管辖的。

“七山亦为彼之处”,七山就是七个金山,须弥山上面有四大天王天和众天人居住,然后七金山上也有很多四大天王天的眷属,天人分布在七金山中安住。按照有些说法,在所有的世界当中,四大天王天的地盘最大,除了须弥山有一部分,还要七金山的范围也是很广的。

庚二、三十三天:

须弥山顶卅三天,彼边八万由旬也,

方隅四层之彼处,手持金刚护神居,

中央称为善见城,边长二千五由旬。

一由旬半金自性,大地庄严具弹性,

于彼处有尊胜宫,边长二百五由旬。

外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与喜林苑,

彼等林苑之四方,距离二十为妙地,

东北之隅大香树,西南隅为善法堂。

这是讲到了三十三天的大概情况。“须弥山顶卅三天”,须弥山的山顶是三十三天。在三十三天的四边,每边有八个天神,四八三十二,再加上中央的帝释天王就是三十三个天神。有一种说法是以前有一个人倡导修一个善法,好像是修一座佛塔,一个人倡导三十二个人帮助,最后他们的福报成熟之后,主要倡导的这个人变成了帝释天王,其他三十二个从旁协助的人变成了他的眷属,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三千大千世界中,这么多的三十三天,每一个都是通过这样的因形成的,也不一定,至少有一个地方是这样的情况。在佛陀讲的一些公案当中,也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因此倡导修善法的利益很大,协助别人把这个善法完成,利益也很大。这是三十三天的一些前因后果。

“彼边八万由旬也”,在须弥山的山顶上,四边的每一边都是八万由旬。“方隅四层之彼处,手持金刚护神居”,在山顶上的四个角有四层楼的居处,就是“方隅四层”。“四层”就是属于四层楼的建筑一样。“手持金刚护神居”,这里有手持金刚,有些地方把金刚手菩萨叫做手持金刚,此处是不是三祜主中的金刚手呢?虽然名字一样,但不一定是金刚手菩萨。金刚护神是保护天人的。佛菩萨会不会示现为天人的保护神呢?虽然有这种可能性,但是从金刚手菩萨居住的杨柳宫来看,和这个地方当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且他也是一个本尊的自性、佛菩萨的本体,应该不是这个地方所讲的护神。

“中央称为善见城”,三十三天的正中央有个善见城。因为特别庄严,所有人都喜欢看,看了之后还想看,所以称之为善见城。这是这里最好的城市。“边长两千五由旬”,它的边长是两千五百由旬。注释255页第二段讲到“每一边有两千五百由旬,周长二万由旬”,估计是一万由旬,我不知道两万由旬是什么原因?四边每一边两千五,应该是一万,这里写的两万。有可能是打错了字,算的时候不是两万,应该是一万比较合理。我们也不是说要改过来,大概知道一下就可以。

“一由旬半金自性”,“一由旬半”是高度,高一点五由旬。这些宫殿是“金自性”,这些不是镀金的,里面用石头砌的时候包一层铁瓦,然后在上面敷一些金箔纸,看起来金光闪闪的。三十三天不是这样的,这里的金子多的不得了。帝释天手下是四大天王天,四大天王天有七个金山,随便哪一个地方挖一点都够了,根本不需要用一些假金子做装饰,都是真正黄金的自性。

“大地庄严具弹性”,大地也是黄金的。因为天人福报大的缘故,这个黄金是有弹性的,总的原则就是特别舒适,有点像极乐世界的大地压陷抬反一样,踩下去陷下去,脚一抬起来自动恢复原状。虽然现在有些沙发踩起来似乎也是这种自性,但是我们踩在上面是站不稳的。三十三天有弹性的大地绝对不可能踩上去之后老是摔倒,这方面天人肯定觉得不舒服,第一个是舒适;第二个就是压陷抬反,他们福报很大的缘故都是特别舒适的。极乐世界的福报更大,有相似的地方。我们也没有真正见到过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三十三天也没见到过,虽然也没办法对比,但是福报越大,从原理上来讲肯定会更加舒适、圆满。

“于彼处有尊胜宫”,善见城中有一个尊胜宫,尊胜宫是最好的,尊胜是超胜一切,这里是帝释天住的地方,帝释天是三十三天的主尊,他的房子是最好的。“边长二百五由旬”,边长二百五十由旬,这方面就是描绘尊胜宫。在注释当中还描绘宫殿里面有多少层,其中有几个房间,房间里面有多少天女等等,现在我们也只是大概了解一下。如果我们真正看到了,哇,这个地方很舒服。我们修前行的时候,这里天界也是需要出离的地方。虽然讲它的好处时好得不得了,但是如果要讲它的过患就觉得这个地方也是不能待的。虽然暂时看起来非常好,但也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福报显现。转生到三十三天之后也不是永远解决了生死的问题,仍然要轮回,天人也是凡夫,仍然有烦恼,有时候也会产生很多的罪业。

因此大恩上师说,我们学习时也不能对天界产生贪欲心,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起来,只是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也觉得肯定远远超胜我们的。如果哪天去参观一下,肯定就和难陀尊者一样,去了就不想回来了,这个地方太好了,肯定就不愿回来。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也是应该厌离的地方,以前我们也是很多次转生过这个地方,不仅仅是参观,参观完之后,导游说时间到了,大家上车就回来了,不是这样的。以前我们转生到这个地方,做过帝释天王,也做过天人,又怎么样呢?最后福报消尽之后,还是照样轮回,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出离心是从比较宏观、长远的角度,让我们对整个轮回产生厌离心,追求这些暂时天界安乐,也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而且如果用我们广大的善根福德去换这样一种时间很短的福报,我们算一算也是划不来的。我们一方面了解他们的自性,一方面也要了解他们还是属于轮回的范畴,里面的有情还是凡夫众生为主。

“外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与喜林苑”,然后是“外众”,善见城外面有四大林苑,即众车苑、粗恶苑、杂林苑、喜林苑。第一个是“众车苑”,众车苑中有很多非常舒适的妙车。天人依靠自己的福报,如果自己的福报大就有一部很好的车,如果自己的福报小,车就差一点,即便最差的车,也比我们现在的车都好。以前是马车,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车,肯定不会是烧油的汽车,很多宝马、奔驰等等在天界跑来跑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虽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妙车,但是一定是很殊适的车。

具体什么样的车我们也不太清楚,会不会所谓的与时俱进呢?应该不会。因为他们的福报很圆满,所以也不需要用机械、工艺去驱动自己的交通工具。而我们福报不大的缘故,才会使用这样的交通工具,在使用中还有很多危险性、污染环境等等。如果天界的环境都被汽车尾气污染了,那就惨了,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第二个是“粗恶苑”,粗恶苑中有很多武器。三十三天经常和阿修罗打仗,天人平时不带武器,没有佩剑、佩刀。他们所有的武器都在粗恶苑中,如果他们不去粗恶苑,心是比较调柔的,一进入粗恶苑之后,心马上粗暴起来了。因为要去粗恶苑取武器,通过粗恶苑本身的力量,天人进去之后,想要争斗的心马上产生了,就开始和阿修罗打仗。为什么叫粗恶苑呢?虽然里面也是很好的园林,但是里面有很多武器,天人进去之后心会变得比较粗暴,称之为粗恶苑。

第三个是“杂林苑”,杂林苑中有很多不同的娱乐设施。天人到了这里随着自己的心意都得到满足。

第四个是“喜林苑”,里面的各种五欲基本上都是臻于圆满的自性。

“彼等林苑之四方,距离二十为妙地”,“彼等林苑”即众车苑、粗恶苑等四方距离二十由旬处还有空地、妙地,天人在这里游戏、摔跤等等,天人没有什么事情做,就是放逸、享受,基本上每天都是都做这些事情,他们的玩法是各式各样的。

“东北之隅大香树”,三十三天善见城的东北方有一棵大香树,有些地方说是一个大香树树林,里面有很多的香树,这是特别浓郁,非常舒适的妙香,这种妙香顺风可以飘散一百由旬,逆风也可以飘散五十由旬。一般的香逆风我们是闻不到的,只有顺风的时候,从上面吹下来风,我们能闻到上面可能有香树、鲜花。如果自己站在反方向,风从另一面吹过来,我们就闻不到香味。

这里为什么说逆风香气也可以吹到五十由旬呢?在极乐世界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有些地方解释是说,香树的枝叶遍布五十由旬,站在五十由旬的范围内,都能闻到它的香味,这是逆风的意思。其实世亲菩萨的意思不是这样的,世亲菩萨说,这样不能解释逆风,虽然我们在人间这样解释是可以的,但是三十三天的福报很超胜,不能用人间的普通方式来解释,否则就不是超胜了。三十三天的殊胜之处就在于,即便是逆风香气也能吹到五十由旬,这方面很超圣。

“西南隅为善法堂”,善见城的西南方是善法堂。有些注释当中讲,天人会在这里开会、碰头。比如初八、十五,四大天王天会派一些大臣去四大部洲巡视,看哪些人在造业,哪些人在行持善法,然后有些时候,十五这一天,好像帝释天亲自去巡视四大部洲的情况。巡视之后,看到人间在造业,就想自己应该通过什么的方式制止人间不再恶业、增长善法呢?天人很希望人间的人修持善法。因为人间如果修持善法的人很多,天人的福报也会增上,而且天人和阿修罗打仗的时候,如果是人间的福报大,天人经常会打胜仗。如果人间经常造恶业,阿修罗的力量就大了,天人的力量就小了,经常会失败。

一般来讲,天人和阿修罗打仗,从地势的角度来讲,阿修罗也处于劣势,他们是仰攻,从下面往上面攻打天人;天人在上面,是俯攻,占了很大的优势。还有三十三天的香象力量很大,天人的力量很大,身高也很高。天人受伤。只要不断头,用甘露涂一下就恢复如初。阿修罗只要击中要害就会死,方方面面天人都占上风,就像美国打伊拉克一样,根本不是一个档次。如果人间的罪业很重,天人的力量就很小了,阿修罗的力量很大,天人也会战败。天人很希望人间能够修善法,经常巡视的原因,就是看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用什么方法去劝诫呢?派一个化身去,还是做一个什么预示或者哪个人托梦,让他把修善法的意思传到其他地方去。他们会想很多办法。因为和自己的幸福息息相关的缘故,天人很关心人间是否修持善法。

善法堂还有一个意义,虽然天人经常性放逸,但是有时候也会在善法堂中赞颂三宝,听一些出世间的法,善法堂也有这样的自性。就像有些富人,虽然经常性的放逸,但是偶尔也听一两堂课,或者上师的讲座。毕竟他们以前是修持善法转生到天界的,还是有一定的善根、习气。虽然他们很放逸,生活太好了,长时间闻思修行很困难,因为有善法堂在这个地方,有时候还是会在里面赞颂三宝的功德,听一下出世间的教法。基本上不会产生很大的效果,他们不会经常性这样做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