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第44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学习世亲菩萨所造的《俱舍论》。

戊二(宣说劫)分二:一、真实宣说劫;二、旁述。

年以上安立了劫,劫可以说是最长的时间单位。

己一(真实宣说劫)分三:一、坏劫;二、成劫;三、住劫与大劫。

“真实宣说劫”中有四个内容,即宣讲坏劫、成劫的情况,以及如何安立住劫和大劫。此处并没有宣讲空劫,因为空劫比较容易了解,就是坏劫到成劫之间如虚空般空荡荡的什么都不存在的状态,空劫的时间有二十个中劫,并没有什么额外的可以了解,所以没有宣讲。

庚一、坏劫:

虽然我们对成劫、住劫、坏劫、空劫的词句比较熟悉,但是对劫的意义比较模糊。《俱舍论》中把坏劫、成劫的起止时间讲得特别清楚,学完之后我们对此会了解的非常清楚。

多劫坏劫无转狱,直至器世灭尽间。

“多劫”是说劫有多种。科判是“宣说劫”安立了很多种劫的概念,比如安立了坏劫、成劫、住劫,或者以隐藏方式宣讲的空劫,还有大劫、中劫等很多劫的意义。

颂词对于坏劫如何安立呢?“坏劫无转狱直至器世灭尽间”。“无转狱”,是有情不再转生无间地狱。从下面的无间地狱开始算,有情逐渐不再转生到无间地狱,无间地狱中有情的寿量慢慢终结,无间地狱开始空了;然后上面其他七个热地狱空了;再往上是饿鬼、旁生、人间、欲界天等等,逐渐初禅以下没有有情了。这时从无间地狱燃起大火,把初禅天以下全部焚烧干净。

真正的坏劫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呢?从无转狱开始,当有情不再转生无间地狱,坏劫就开始了。按照我们的理解火开始焚烧世界就是坏劫了,其实这只是中间的一段。安立坏劫比较准确的时间就是从有情不转生无间地狱开始,直至最后初禅以下的整个器世间灭尽。在注释中也提到南赡部洲的人寿从十岁逐渐达到八万岁,这时成住坏空的住劫圆满,坏劫开始了,众生不再转生无间地狱是一个象征。

众生不转生无间地狱、南赡部洲人寿达到八万岁、住劫圆满、坏劫开始,四个是同时的。住劫圆满坏劫就开始了,或者坏劫开始,说明住劫已经圆满了,住劫圆满、坏劫开始有两个特征,一是众生不转无间地狱,二是南赡部洲的人寿增到八万岁。

在整个毁坏的器世间中没有有情。这是什么意思?众生不再转生无间地狱,是不是无间地狱就不存在了呢?虽然这个世界毁坏了这里的无间地狱不再有有情转生,但是在未毁坏的其他世界中还会有无间地狱,或者在这里造了转生无间地狱业的有情不会转生在此处的无间地狱,而是通过业力转生到其他不坏世界的无间地狱中去受苦。当新的有情不再转生,以前无间地狱的有情业力穷尽、寿命终结,逐渐死亡,离开了无间地狱。

无间地狱下面的极热地狱、烧热地狱、大号叫地狱、号叫地狱、众合地狱等等乃至复活地狱之间逐渐依次而空,外面的有情不再转生,里面的有情逐渐死亡。前面讲过旁生的大本营是大海,饿鬼的大本营在王舍城下面五百由旬,还有人间存在的旁生、饿鬼,也是外面的有情不再转生,里面的有情逐渐死亡转离这个地方,或者造了其他的业,就会转到其他世界中去继续受苦。以上是恶趣的情况。

然后再讲人间。四大部洲中首先是南赡部洲,最初一个有情通过法性力得到了初禅,一般来讲获得初禅非常困难,必须有很多的因缘和合,比如他要了解禅定的功德利益、修持方法,处于寂静处,通过不断地长期串习,逐渐从九住心到欲心一境再到初禅。在劫末通过法性力比较容易获得初禅。首先一个有情通过法性力得到初禅,然后告诉其他众生初禅的境界特别好,其他的有情听到之后也开始修定,通过法性力逐渐得到了初禅,死后转生到了初禅天,南赡部洲的有情就不存在了。

东胜身洲和西牛货洲的有情也是通过法性力得到初禅,首先有一个众生得到初禅,然后其他有情跟着修持都得到了初禅。北俱卢洲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在北俱卢洲的身份上无法生起初禅,只有从北俱卢洲死了之后,首先转生到欲界天,然后在欲界天中再修初禅,最后生到初禅天去。四大天王天乃至他化自在天之间的有情也是通过法性力得到初禅转生梵众天。整个欲界的恶趣善趣都没有众生了,已经转生到禅天去了。

初禅也是一个有情通过法性力得到二禅,他出定后给其他初禅天人说二禅的境界特别好,其他天人也通过修持逐渐生到二禅天,一禅天以下没有有情了。火只是毁坏到初禅为止,烧不了二禅,一禅以下所有的众生都没有了,不是转到其他的恶趣,就是从初禅天转到二禅天,一禅天以下没有众生。这个过程是从有情不转生无间地狱开始直到最后所有有情转移到二禅天为止,经过十九个中劫,这个时间特别长。

无间地狱的有情寿命这么长,来得及转移吗?中间有十九个中劫,这个时间也特别漫长,有情不是提前转走,就是逐渐转生到二禅天。没有有情以后,世间开始起火,天人也不存在了,不会再降雨水。南赡部洲等地方的万物特别干燥,非常容易起火,过了很长时间出现了第二个太阳,逐渐有了七个太阳。在南赡部洲、西牛货洲等地方,首先从小河水开始,然后是大的江河湖泊,乃至于内外大海的水全部干涸了,世间就开始燃烧。

有些地方说天空出现了七个太阳,有些地方说虽然天空还是一个太阳,但是热度相当于七个太阳,两种说法的意义差不多。不管是有七个太阳出现,还是一个太阳具有七个太阳热度,反正热量足以将所有的水烤干,然后须弥山等等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冒着浓烟,欲界的火往下烧到无间地狱,无间地狱再往下烧。有些地方说把金轮、水轮、风轮等都要烧毁,不仅上面的能依要烧毁,下面的所依也要烧毁,再往上烧到他化自在天,烧毁了欲界的宫殿,再以欲界的火为缘引生了初禅的火。

为什么呢?因为欲界和初禅的火是不一样的,欲界的火烧不了初禅的宫殿,所以只是以欲界的火为缘引发初禅的大火,也就是一禅天自地的火烧毁了自地的宫殿。虽然欲界的火烧不了初禅,但是以欲界的火为缘可以引发初禅天的火,再把初禅天的宫殿烧毁。有情撤离的时间长达十九个中劫,然后火会把整个器世界烧毁,烧了一个中劫的时间,不仅时间特别长,火的力量也特别大,不同于一般世间火,这种火的热量特别高。

以前我们学习其他教言时讲过,普通火热量的七倍是檀香火,然后以檀香火的七倍逐渐递增,最后到了劫末火,劫末火的热量非常高,会把其他的火烧不掉的石头、金、铁等等全部烧毁,连微尘都不剩下。平常的火烧过后会有灰烬剩下,劫末火连极微都烧毁了。

其他的地方说只有粗大的法毁坏了,极微会散在虚空中,然后在成劫时,通过有情的业再把这些极微重新积聚。有些地方说连极微也有被烧毁的情况。后面还要讲到水灭、风灭等情况,二禅天被水灭的时候,二禅天的有情会通过法性力转生三禅天,然后二禅天以下全部被水灭掉。最后是风吹毁三禅,三禅天的有情通过法性力生到四禅天,整个三禅以下会被强烈的风完全毁坏,连微尘都不存在。虽然四禅天不会被三灾毁坏,但它也是要生灭的,在本品最后几个颂词中还会讲到这个问题。

庚二、成劫:

那是不是坏劫之后马上到成劫呢?不是,还有一个空劫。世界整个坏掉之后就到了空劫,之所以不讲空劫的原因前面我们讲到了,空劫没有什么讲的,就是毁坏之后虚空而住,整个世界长达二十个中劫什么都没有。其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些地方说金刚座即便在坏劫也不会毁坏,空劫中也是犹如旋桶,像柱子一样立在虚空中,也许是它特别坚固的原因。在贤劫千佛成佛的时候,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在这个过程中,贤劫千佛已经逐渐成佛、入灭。到了空劫或者下个劫,金刚座还会不会存在呢?还是需要观察的,只是说明金刚座很坚固。虽然其他教言中对于金刚座也有这样的描述,但在这里没有讲把器世界全部烧毁。

成劫即指从初风,至有地狱众生间。

平常我们对于怎样安立成劫也是一种非常模糊的概念,此处的成劫讲的非常具体。二十个空劫结束之后,首先在虚空中慢慢出现一点点微风,这是成劫形成的前兆。真正的成劫是从吹微风开始,空劫连微风也没有,吹微风说明劫要重新形成了,从吹风直至有地狱众生之间是成劫。

“有地狱众生间”,地狱是指无间地狱,从有一个众生投生到无间地狱起,这时成劫圆满,住劫开始了,因此成劫是从一个有情转生到无间地狱为止。坏劫是有情不转无间地狱开始,成劫也是有一个有情开始转入无间地狱。从某些角度来讲,有情从什么地方开始没有,最后形成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地方开始转生有情。这个次第是最后撤离的是初禅天的有情,形成的时候,也是众生最早转生到初禅天,然后逐渐转生到欲界天和人间,人间的有情造业之后,就会有有情转生到无间地狱。空的时候是从下面逐渐往上空,形成的时候是从上面逐渐往下形成的。有情也是这样的,从起微风开始到一个有情众生转生无间地狱为止就是成劫,中间也是经历了二十个中劫。

我们再具体看一下,空劫是大片的虚空。首先微风四起,世界逐渐从空居天开始形成,初禅天最后毁灭,也是最先形成,然后形成了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兜率天、离诤天。二禅天的有情死后,一个转生到大梵天,变成了大梵天,这里只有它一个众生,像前面我们所讲的一样,他觉得很孤单,就想如果有其他的有情和自己一起作伴该有多好啊!慢慢有些二禅天以上的有情业力穷尽了,死后转生到了梵辅天、梵众天。还有转生到他化自在天、化乐天,逐渐到了离诤天为止。有情界、器世界从初禅到离诤天之间形成,有情首先转生到这些地方,再形成下面地居的情器世间。

形成地居天时,也像第三品开头讲的那样,在很长时间中刮大风。首先形成的所依是风轮,然后形成水轮,再在上面形成金轮,金轮形成之后,大地、须弥山、七金山铁围山,就开始形成了,然后是三十三天、四大王天、四大部洲、地狱等等逐渐形成。需要一个中劫的时间,才能形成器世间。

然后就是前面所讲到的,有情投生到光明天,二禅天的众生福报穷尽之后,开始转生到梵天的宫殿中,然后二禅天的有情死亡之后就开始转生梵辅天、梵众天,下面的欲天也是逐渐的形成。后面还要讲有些二禅天的有情死后投生到南赡部洲。刚开始众生的福报非常大,寿量也很长,身体发光、具有神通,然后逐渐生起贪欲,随着贪欲越来越重,世间的各式各样淫欲、偷盗、妄语、争斗等等罪业逐渐开始出现,有情的福报越来越少,天灾越来越多,最后人寿要减少十岁之间。从有情转生到人间,开始造业之后,死后转生到饿鬼道、旁生道,其中有一个众生造了无间罪死后转生到无间地狱。从第一个众生转生到无间地狱开始,这时候成劫圆满了,住劫从这里开始算。

真正的成劫是从吹微风开始到最后一个有情转生无间地狱之间,以此为标准,二十个中劫的成劫已经圆满,住劫开始。我们要清楚有情从无量岁减到八万岁是一个界限,然后一个众生堕到无间地狱又是一个界限,有了这两点说明成劫圆满住劫开始。形成一个器世界要一个中劫,有情世界从一个有情转生梵天开始,到一个有情转生到无间地狱之间,有十九个中劫,加起来共有二十个中劫。

庚三、住劫与大劫:

什么是住劫?大劫又是怎么算的?

中劫即从无量岁,直至人寿十岁间,

最终上增为一次,彼等寿即八万间。

如是已成此世间,存住二十中劫也。

成坏空劫亦同等。八十中劫一大劫。

此处所谓的劫就是大劫,八十个中劫属于一个大劫。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中劫,加起来八十个中劫算一个大劫。我们住劫的中劫是从无量岁到人寿十岁之间。首先是一个中劫,然后中间有二十个中劫。前面有一个,最后也有一个,中间有十八返,中劫是从无量岁开始算。有情刚刚转生人间的时候,寿量达到无量岁,无量岁的意思我们前面讲到了,不是真正无量的意思,就是特别长。从无量岁逐渐到八万岁,八万岁再减到十岁,就是一个中劫的量。

第一个中劫是没有增减的,只是从无量岁减到十岁就是一个中劫。“最终上增为一次",“最终”是最后一个中劫,即第二十个中劫。第二十个中劫只是增长,从十岁开始逐渐增到八万之间。

“彼等寿即八万间”,就是从十岁增长到八万岁之间。中间的十八个中劫是从八万岁开始逐渐减到十岁,再从十岁增到八万岁,一减一增算一个中劫,一百年减一岁,或者一百年增一岁。现在我们是处于减劫中,一百年减一岁,从人寿八万岁逐渐减到十岁,然后到了人寿十岁时,一百年增一岁,逐渐增到八万之间,一增一减算一个,来回有十八次。从八万岁减到十岁,从十岁再增到八万岁,中间有十八次,加起来共有二十个中劫。

“如是已成此世间,存住二十中劫也”,住劫有二十个中劫,成劫、坏劫、空劫也是二十个中劫。虽然空劫并没有有情一百年减一岁的情况,但是计算的时间方式是一模一样的,成劫、坏劫、空劫都是这样算。每一个劫都是二十个中劫,最后一个大劫是由成住坏空组成的。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中劫,共有八十个中劫,八十个中劫形成了一个大劫。

佛陀修道的时间是三个无数劫,前面讲过六十位数,这是一个阿僧祇,在三个阿僧祇中,佛陀积累资粮,然后通过三个无数劫的积累,就可以成佛。三个无数劫有不同的说法,有些地方说必须要三个无数劫才能圆满成佛的资粮。有些地方从了义的角度说,并不需要三个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有时是从其他众生内心的蕴界处,还有贪嗔痴的数量等等,这样来计算三个无数劫。

有些地方说三个无数劫是从开始发心的时间来算,最初发的菩提心也不是很坚固,其他的方便、智慧、大悲都不坚固,积累资粮的速度很慢。按照这个速度来算,从开始到成佛需要三个无数劫的时间。真正来讲,菩提心越往后修会越深厚,积累资粮的速度也越快。以前几千万年才能积累的资粮,最后一刹那就圆满了,很多地方讲不需要三个无数劫,之所以说三个无数劫是为了打破初学者急于求成的心态。初学者特别着急,想赶快把所有法修完就可以成就了。

菩萨的内心已经安住在圣者的境界中,不存在急躁的问题,对于自己的修法很有把握。对于凡夫人而言,急躁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该做的准备,比如抉择见解,需要很长时间去抉择;积累资粮,需要很长时间去做准备,因为凡夫内心急躁的缘故,想是不是应该把这些绕过去,马上就会得到一个殊胜的果呢?有些该做的准备根本不做,资粮就不够,越急躁越达不到标准。过于急躁就会退失。为了打破众生急躁的毛病,因此说需要三个无数劫来积累资粮。

众生听到三个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就有了心理准备,不会那么急躁。如果时间比较长,我们做的准备就很充分。同样的道理,我们在世间做事情也是一样的。世间很多大的比赛,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等,在很多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因为事情有很多要慢慢地做,这样才有时间准备,落实每个细节,所以筹备的时间长,成功的机率就高。如果这么大一个事情,你要压缩在半个月内做完,很多细节根本考虑不到,很多的事情准备不了。时间很紧根本做不成事情,大事需要很长时间来准备,做准备的时间越长,成功的机率越高。如果你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很短,就会特别急躁。我预计三年成就,现在已经过一年了,还没有看到什么希望,这样越急越做不到。

上师说,学佛应该把时间定为一生,这样我们就有时间准备,出离心、菩提心等等,该修的修、该做的做。这种是心里从容,并不是让你去懈怠,反正有三个无数劫的时间,现在睡懒觉也无所谓,这样也不行。

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每天该做的都要有条不紊地实行。虽然用六年筹备世界杯,或者八年的时间筹备奥运会,但是并不是说,反正有八年,前面七年都玩,最后一年再去做,这根本来不及,每天都有要落实的工作。我们修法也是这样,虽然时间很长,要在一辈子甚至生生世世中修行,但是每天都要修持戒定慧、闻思修,慢慢它的质量才能保证,因稳固、纯正了,果才会纯正。经论中讲了很多三个无数劫,也是为了让我们心理放松,让我们有一个充分的准备。

成佛要做很长时间的准备,有些东西它急不了,急了也不行。从次第修行的角度而言,首先要把出离心的基础打好,认真修完之后,再修菩提心,质量就会很高,菩提心修完之后,再去修大乘、密乘的修法。如果都是在非常稳固的基础上修法,成就的速度很快。

有些人说密法这么殊胜,我也念了四十万遍金刚萨垛心咒,罪障为什么清净不了呢?其实就是我们太心急,虽然想要修一个很高的法,但是下面的基础没有打好,修起来难以相应。如果真正把出离心、菩提心修好了,在这个基础上去修密乘,就会显现出来很大的威力。因为该有的基础已经有了,所以修起来会特别相应。

现在我们很多时候跑得很快,认为基础的前行、外加行修完了,每天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把50万加行的数量早就圆满了。菩提心每天念三遍就可以了,我也在修仪轨之前念了三遍菩提心,菩提心也是发了。其实念了三遍的菩提心,质量很弱,并不足以支持我们修密法的时候生起的状态。我们修了这么长时间的法,为什么还没有效果?是不是上师没有的加持,或者这个法时间很长,已经没有加持了。有时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修法的时候,前前的次第也需要时间来圆满,所以很多上师非常重视前行,教导弟子一定要修好前行,如果有了基础,可以支撑我们的修法,后面的大法就会很稳固。

不管怎么样,有些没有打好基础的人,肯定会返过来修加行。因为发现没有出离心、菩提心的基础,花了很长时间,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有些人会重新重视加行,开始修四个共同加行、五十万不共加行;有些人不回头,彻底倒下去,修不动就算了。有福报的人碰到困难会回头找原因,可能是自己基础没修好,他会重新开始修;没有福报的人,修不上去就彻底放弃了。这是和三无数劫有关的内容,我们也需要了解。

己二(旁述)分二:一、大劫之旁述;二、坏劫之旁述。

因为前面讲了八十中劫为一个大劫,与大劫有关的内容会在大劫之旁述中讲,后面的科判坏劫之旁述就是讲到小三灾、大三灾等,刀兵劫、疾病劫、饥荒劫,还有火烧、水淹、风吹的情况,最后还要讲到这个问题。

庚一(大劫之旁述)分三:一、佛陀出世情况;二、缘觉出世情况;三、转轮王出世情况。

辛一、佛陀出世情况:

三无数劫现成佛,下减百岁间出世。

“三无数劫”的“劫”是大劫,就是前面我们所讲的八十中劫一个大劫的大劫,这是三个无数劫。前面我们讲到不是真正无数的意思,而是有数的无数,六十位数字是一个阿僧祇,算一个无数。通过三个无数劫的修持,所有的资粮就可以成功。

按照《俱舍论》第四品的观点,佛陀圆满了三个无数劫的修行之后,还要单独通过一百劫来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要以一百劫来修,这是小乘的观点,其他的观点不确定。

“三无数劫现成佛,下减百岁间出世”,前面讲了二十个中劫有增有减,那么佛陀是不是增劫、减劫都有呢?不是这样的。佛陀只是在减劫才会出世,而且要在人寿八万岁到百岁之间出世,所有的佛陀都是在下减时出世的。

为什么呢?因为劫上升的时候,有情不太容易产生出离心,所以不堪为法器。下减的时候从法性规律来讲,这时大家都容易产生出离心,能和佛陀宣讲的法相应。虽然上升时也有八万岁到百岁之间,但是从整个规律来看,劫慢慢变得越来越好,这时候有情的心以法性力的缘故,不太容易产生出离心,难以和佛法相应,因此佛陀在增劫不会出世,只有在减劫,而且一定是在人寿八万岁到一百岁之间出世,比如拘留孙佛在人寿八万岁出世,伽叶佛在人寿两万岁出世,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时出世,过了百岁就不会有佛出世了。为什么呢?因为过了百岁之后,五浊越来越兴盛,众生的根基太下劣了,不堪为法器,虽然佛陀的化身可以出世,但是真正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导师身份的佛不会出世。

辛二、缘觉出世情况:

缘觉增减皆出世,麟角喻百劫得果。

“缘”是缘十二缘起,通过顺观逆观十二缘起成就。他在尸陀林看到了尸体之后,就想老死从哪里来?从生来。生从哪里来呢?从前世的有。前世的业逐渐有了取、爱、受,然后反观过去,最早的因是无明,是因为无明而有的。如果要断尽轮回、断尽老死怎么办呢?首先破无明,无明一破行就灭了,然后是识灭等等。通过顺观逆观十二缘起就可以证悟阿罗汉果。

缘觉也叫独觉。因为他出世到最后证果既不需要导师,也不需要道友,一个人就可以了,所以不管佛出世不出世,他以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证悟。他发愿在佛不出世的时候成就独觉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益众生。佛陀考虑的是利他,升劫和百岁之后的众生根基不堪能接受佛法,因为佛陀是以广大利他为出发点的,所以这时不会出世。而缘觉不是以广大利他为发心,他主要是自利,考虑自己怎样获得阿罗汉果,然后做一点点利他,不会考虑其他的情况,比如众生是不是堪能接受佛法的根基等等,因此独觉在增劫减劫都会出世。

独觉有两种,一种是部行独觉、一种是麟角喻独觉。颂词中有一个“麟角”,因为麒麟或者犀牛都是一个独自的角,所以叫做麟角喻。麟角喻就是独自的意思,没有导师,也不需要道友,独自一个人修行而成就。

另一种是部行独觉根基,麟角喻独觉的根基是利根,部行独觉属于钝根,虽然需要依靠一些道友,在大众中修行,但是他也有独自证果的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部行独觉曾经证得声闻三果,最后一次也是一个人独自证悟。最早独觉也是依止了声闻、菩萨或者佛陀的导师。有些人认为独觉是不是无师自通,没有上师自己成就的呢?独觉是最后一世不需要依靠导师,前面应该依止的导师都要依止。只不过他发起了一个独觉的心,在种姓当中有声闻、缘觉和菩萨种姓。缘觉种姓有不共的地方,一方面来讲他想要独自解脱,一方面来讲他特别喜欢寂静,一个人独来独往。

以前益西上师讲课时说一些道友,经常一个人在家里,最后是不是想变成独觉,离开大众只做自己的事情。如果真正有独觉这么好的出离心、这么深的智慧也可以,其实就是不想和大众一起,想一个人待着,从现在的角度来讲就是很孤僻的人。为了让弟子知道依止上师、和合道友的好处,以前上师们也会对一些道友做出针对性的批评。

麟角喻就是一个人出世,不需要任何的助伴,独觉的福报特别大,智慧也很猛厉,根本不害怕一个人在世间当中,也不会担心转生到无佛也没有僧众的世界自己会迷失。

“百劫得果”,独觉在一百个大劫中积累资粮,前面讲到他是精通六事,智慧方面对于蕴界处方面都是善巧的,然后积累福报方面,也是百劫中积累资粮,最后在无佛的时候出世。独觉得到的阿罗汉果比声闻证悟要深。因为声闻主要是圆满证悟了人无我,缘觉除了证悟一个圆满的人无我之外,还证悟了半个法无我。因为证悟比声闻要高,所以称为中佛。积累资粮的时间也是长达一百个劫,不仅仅低于佛的证悟,他和菩萨的证悟也没办法比较。菩萨见道就证悟了圆满的二无我,有很多善巧方便。

缘觉是在一百劫当中得到阿罗汉果。他会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情,也具有四无量心,不是完全没有悲心,既有利益众生的心,而且他也有四无碍解。他有四无碍解的缘故,说法的能力也很善巧,他有神通也可以回忆以前在佛面前听闻过的正法。他既有悲心,也有法义词辩四无碍解的智慧,还可以忆念佛陀讲法的情况,为什么不讲法呢?在《贤愚经》中,独觉度化众生的时候,比如他去化缘,施主给他供养,为了利益施主的缘故会显现神变,开始在虚空中行走、身体出火、出水,施主看到了很生信心,发愿以后我一定要遇到圣者,就像他一样,或者以后遇到比他更加殊胜的导师。最后通过这个发愿遇到了释迦牟尼佛等比缘觉更殊胜的佛陀,听法获得了解脱。或者自己发一个独觉心,以后也通过显现神通的方式,首先引发施主的信心,然后去发愿,通过这种愿力去救度他们。

缘觉虽然有四无碍解,也证悟了阿罗汉,但是不喜欢讲法,他的习惯就是这样。他也不喜欢有很多眷属,喜欢独来独往。如果讲法,会涉及很多很多人,他不喜欢很多人围绕着他,显完神通之后就走掉了。不需要很多的拖泥带水,对他而言就是这样。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利益众生是有限的。只是让他发愿,后世能够有值遇佛陀的善因缘就可以了,最后自己的事业圆满就入灭。

辛三、转轮王出世情况:

诸转轮王现世间,不越人寿八万间。

金银铜铁转轮王,次统四三二一洲,

二不共存如佛陀,他迎自往布沙场,

预备兵器胜无害,能仁相正明圆胜。

“诸转轮王现世间”,转轮王可以统摄四大部洲,因为以修持或者弘扬十善业道为主要的目标,所以转轮王死后都会转生天界。转轮王统摄的人民大多数也是行持善法,因为转轮王的威力特别大,所以在他的善巧方便下,很少有人不修持十善。能够成为转轮王的眷属都有一定的福报。在世的时候修持十善业道,死后基本上都是生到天界。

有些凡夫转轮王,因为以前修持十善业道,有很大的福报,所以成为转轮王之后,也修持十善业道。还有一些转轮王是佛菩萨的化身,如果显示善知识的形象直接宣讲佛法,很多众生根基不够,那根基不够是不是就不利益他们呢?不是不利益他们。让他们暂时得到安乐,也是佛菩萨要做的事情,佛菩萨就会化现成转轮王,让众生修持十善,暂时把他们安置在天界当中,这也是佛菩萨的事业之一。

“不越人寿八万间”,不会超过人寿八万岁,八万岁以后转轮王不再出世。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够,所以从人寿无量岁到八万岁之间,这时转轮王会出世。以后的众生福报不够遇不到转轮王。虽然也有个别众生修持十善的情况,但是不会出现所有有情都成为转轮王调化的对象,而且没有巨大的福报,金轮宝也不会出现。前面我们讲中阴的时候,有特殊的一个例子就是转轮王投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时间投胎,他就会在中阴一直等待,到了人寿无量岁到八万岁之间,他才开始投生,成为转轮王,这就是不越人寿八万间。过了人寿八万岁,不会再有转轮王出世。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年阿私陀仙人给佛陀授记说,太子在家会成为转轮王,出家会成为佛陀。这个授记也是不了义的,也许他老人家没有学习过《俱舍论》,不知道八万岁之后不会有转轮王出世。净饭王也希望佛陀不要出家,成为转轮王。佛陀是人寿百岁出世,根本不会有转轮王。因为仙人学识毕竟有限,所以阿私陀仙人可能是从佛陀的相好的角度判断的。他说在记载当中,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成佛,一种情况就是成为转轮王。阿私陀仙人按照这个授记说,因为他有相好,所以在家会成为转轮王,出家会成为佛陀。佛陀可以在人寿百岁出世,他一定会成佛的。即便当年佛陀不出家,也不会成为转轮王,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堪能成为转轮王调化的对境。

“金银铜铁”,是四等转轮王,第一等金轮王,第二等银轮王,第三等铜轮王,第四等铁轮王。转轮王分为四等,能力也分为四等。金轮王对于整个四大部洲,都有能力统制,能够摄服;银轮王可以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两洲;铁轮王统治南赡部洲。金银铜铁次第统摄“四三二一洲”。

“二不共存如佛陀”,“二不共”的意思是一个时间当中,世间不会出现两个转轮王。因为他们的福报都是不共的、无与伦比的,所以在一个时间段当中,转轮王出世了,只能有一个,绝对不会再有第二个转轮王。两个转轮王碰在的情况是不可以有的。

“如佛陀”,在一个世间只有一个佛,不会有两个佛教化。并不是说在这个时间段中世界上只有一个佛,比如在娑婆世界的三千大千世界中,人寿百岁时释迦牟尼佛出世了。只有他会显现,汉地讲的八相成道,或者藏传佛教讲的十二相成道,他会示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以导师佛的形象出世,此外不会有第二尊佛显现导师的形象,佛是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一个世界不会有两个转轮王,一个教法之下也不会有两个导师。那么其他的人修行佛法会不会成佛呢?虽然通过修持佛陀讲的法可以成佛,但是不会成为十二相成道的佛,不会出现两个大师。成佛以后不会显现十二相成道的事业,也不会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好。虽然成佛以后内证具有佛功德,但是不会显现相好等等。即便是佛在世的时候,像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舍利弗尊者、维摩诘居士等等都是古佛再来,不会显现佛的形象,他们显现菩萨、声闻、居士的形象,秘密的度化众生,不会以佛的形象度化。

如果显现两个佛,这个也是佛,那个也是佛,到底听谁的?有情也会迷惑,因此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迦叶佛教法灭了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教法灭了之后是弥勒佛,在这个时间段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当中只有一个导师,不会有两个。在十方世界当中,比如极乐世界、琉璃世界里面都有导师,因为已经超越了这个范围,所以可以有其他的佛。在娑婆世界的一个时间段中,只有一个导师,不会出现第二个。即便有其他的佛,也不会显现佛的形象度化众生。

“他迎自往布沙场,预备兵器”,这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四种轮王胜伏世间时的不同情况。“他迎”是金轮王的福报最大,他不需要趣向其他地方,因为金轮王的威德力很大,所以其他小国的国王、臣民,会自动地把他迎接到自己的国家中。迎接他的时候说,我们臣服于你,接受你的教化等等。他根本不用动,其他的八万四千小国,会亲自到来迎接他前往他们国家,做最大的王。

“自往”,银轮王的福报差一点,要亲自到其他的国家,去了之后当地的人民全部臣服于他。

“布沙场”,铜轮王慑服其他的国家,去了还不行,必须还要把战阵、四大军队等沙场布好,这时对方就会臣服于他,也不需要做战。

“预备兵器”,因为铁轮王的福报在四个轮王中是最小的,即便把沙场布好也不足以威慑对方,所以要把兵器拿出来,做出准备攻击的样子,这时对方害怕了,会臣服于他。必须预备兵器,通过四种方式取胜。“胜”是取胜,通过四个方式取胜。

“无害”,四种方式不会对一个众生有所伤害,因为转轮王是通过十善成就的,也是弘扬十善的,所以他不会伤害一个众生。只不过是通过这四种方式慑服对方,让对方听自己的话,然后对他们宣说断除十不善道,修持十善业,他们才会去修行。轮王出世的时候,不会对众生有任何的伤害。虽然有些地方说阿育王属于铁轮王,但是看他的福报或者出现的时间都不符合,只是一个名相上的铁轮王,不算真正的铁轮王。

“能仁相正明圆胜”,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转轮王有三十二相,佛陀也有三十二相,二者之间有没有差别呢?二者差别很大。阿私陀仙人看相时看到了太子有三十二相,其实佛陀和轮王的三十二相不一样。佛陀在三无数劫中修持善法,最后专门用一百个大劫来修相好。修了三无数劫的善法,资粮基本上已经圆满了,再修一百个劫相好的时候,修持相好的善法质量特别高。

佛陀的福报绝对是转轮王比不了的,修持相好的时间很长,质量也很高。佛陀的“能仁相正明圆”,“正”是他的每个相出现的位置都特别的正,而转轮王不一定那么正,可能稍微有一点点歪。“明”是明显,佛陀的三十二相特别的明显,转轮王的相不那么明显。“圆”就是圆满。佛陀的相好特别圆满,转轮王的相好不像佛那么圆满。二者比较起来,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非常的正、明、圆,转轮王就不如佛陀,有很大的差别。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