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一百零四课

下面继续学习《入行论》。上节课讲了“总说黑白业果”,是说我们要思维黑业、白业各自不同的因和果,了知之后我们就会产生取舍的希求。但这里的希求,主要是针对总体的业果和一般普通的业果。下面讲特殊之果。

丑二(广说彼等特殊之果)分二:一、善业特殊之果;二、罪业特殊之果。

“彼等”是指黑业和白业,“特殊之果”是指白业和黑业当中的一些特殊的果。白业方面主要指出世间的果;黑业方面主要是指堕地狱的果。所有的善果当中,解脱果是最殊胜的;地狱的果是所有痛苦当中最难忍受的,堕地狱之因也是所有恶业当中最严重的。我们要了知善恶业各自不同的特殊的果,产生对造作特殊善果之因、断除特殊罪业之因的希求心。

寅一、善业特殊之果:

因昔净善业,生居大莲藏。

芬芳极清凉,闻食妙佛语,

心润光泽生,光照白莲启,

托出妙色身,喜成佛前子。

颂词的字面意思是,因为以前造了清净的善业,使得我们身居大莲华藏当中,大莲华藏中气味芬芳,触觉清凉,或者说,身处于“芬芳极清凉”的大莲藏当中。投生之后,便以听闻佛陀所宣讲的殊胜妙法为食物。因为“闻食妙佛语”,故“心润光泽生”,我们的心很滋润,身体充满了光泽。“光照白莲启,托出妙色身”,佛陀的光芒照到白莲花上,莲花盛开,从中生出我们这些具足妙色的佛子。“喜成佛前子”,我们很欢喜地成为佛前殊胜的意子。

无著菩萨的注释中,颂词讲了四部分内容,即生处殊胜、饮食殊胜、身体殊胜及生后殊胜。

“因昔净善业”讲到了四个殊胜果的因是“净善业”。“净”是清净或者净土的意思。净善业是指清净的善业,它定会引发清净的果;它还可以解释成净土的业,我们修持净业,定会显现净土的果。

一、生处殊胜:

生处殊胜以“生居大莲藏,芬芳极清凉”体现。如果我们所造的是清净的业,所投生之处就是清净的业所形成的清净处所。

我们是在娑婆世界的欲界中降生,造的是善恶夹杂的业,其中恶业的成分还不少。我们在世间投生,以胎生为例,所投生之处为母胎。很多地方描绘说,母胎处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两者中间的位置。母胎上面是储藏饮食的胃,下面是储藏粪便的肠子等等,胎儿就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处在生熟二藏之间,所以是比较臭秽的。还有,母胎子宫也是非常狭窄和闭塞的环境。所以如果是世间的胎生的话,肯定会面临很多不如意。

很多经论的窍诀中讲,随着母亲的活动,胎儿也会感受各种各样的痛苦。如果母亲所食的食物过热,胎儿会感觉到热铁淋身般的痛苦;如果过冷,他会感受寒冰地狱般的痛苦……所以,在母亲的子宫中,其实是一种苦。在讲生、老、病、死四大苦河的时候,首先讲的就是生苦,住胎和生产时的痛苦都包括在生苦中。所以,“生”本身就是痛苦的。

如果我们造了很清净的善业,比如往生极乐世界的业,就会往生到那里。这里的净土不单单是指极乐世界,随着自己的因缘意乐,也有可能往生于琉璃世界或者其他的净土。因为我们现在熏习得较多的是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们讲的时候,一般用极乐世界代表所有的净土。

我们往生净土,是因为造了善业。学习过《极乐愿文大疏》的人会知道,往生有四种因。

第一个因“明观福田”,是知道极乐世界如此的清净殊胜,产生希求往生的心。观修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和诸圣贤众,这本身就是很大的福报和善根。往生四因的第一个因,就是“明观福田”。

第二个因是“积资净障”。往生任何清净的刹土,都必须要积累资粮、清净罪障。我们需要积累很多善根,还要清净障碍往生的罪业,比如杀生、偷盗,尤其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

第三个因是“发菩提心”,要往生大乘净土,一定要发起菩提心。佛经中讲极乐世界衣食无忧,不需要交通工具,可以自由地飞行,具足一切殊胜。很多人听到之后就想:“我一定要告别娑婆世界的苦日子,到极乐世界过好日子去!”作为大乘的修行人,往生极乐世界并不是为了自己去过好日子,而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是以更快速、更保险的方式,获得度化众生的能力。在极乐世界修持,获得殊胜的能力后,马上返回现在的世间中,以更殊胜的身份和功德来利益更多的众生。所以,必须要以菩提心摄持。

第四个因是“发清净愿”,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从而获得度化众生的殊胜能力。

四个因缘具足之后,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汉地的净土宗也讲过很多关于信愿行的内容,有信心、愿力,还有实践,具足这些因缘之后,我们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

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所致,所以极乐世界的众生,生处不是胎生,而是比胎生更殊胜的“莲花生”,在莲花当中降生。而且这种胎藏,不像母胎,而是广大的莲花花蕊。有人会想:“莲花中这么小,我怎么能呆在里面呢,难道不会感觉非常闭塞吗?”其实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像世间的大宫殿一样,非常殊妙高大,也就是“身居大莲藏”。莲花藏非常地芬芳,在里面身心舒适,是非常清凉悦意的环境。我们知道,当到了好的环境中,我们的身心自然非常惬意,所以到了极乐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非常悦意的。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等经典里面讲到,极乐世界没有丝毫的痛苦,一切都是心想事成,是非常殊胜圆满的净土。如果现在我们修持殊胜的因,将来的生处就是芬芳又清凉的大莲藏,想到这些我们就会产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求和决心。因此,为了往生,我们必须认真修持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

如果我们不太想往生,那么无论往生有四因还是五因,即使只有一个因,我们也不会上心。什么时候真正想往生了,我们就会去关注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比如我想要移民到美国,我就会去关注移民的手续和条件。如果对移民美国没有兴趣,条件宽松也好、严格也好,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当真正有意乐了,你就会关心它的种种条件。

同样,如果对极乐世界殊妙的功德没有什么兴趣,那么对往生的因,也不会有兴趣。如果觉得极乐世界确实好,不仅自己会摆脱一切的痛苦,而且在极乐世界中,也能够保持现在的发心、菩萨行不会退失,就会想一定要往生到那里去。

作为修行者的我们,学佛皈依之后,对于世间生活方面的艰辛,多少还是有忍受能力的。但学佛者很难忍受的一点,就是自己在菩提道当中退失,作为出家人,担心从出家人行为当中退失;作为修行者,担心从修行正法中退失……而阿弥陀佛保证,如果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是绝对不会退转的。

我们了知很多功德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想要去往生极乐世界的决心。然后我们就会关心它的因是什么,做到没做到等等,从而产生希求。这以上就是“生处殊胜”。

二、饮食殊胜:

颂词有两句:“闻食妙佛语,心润光泽生。”我们人间的饮食,有些取之于植物,有些取之于动物,还有些是合成的。饮食如果是取之于动物,会有很多过患;植物也是一样,有的是转基因的,有的是农药很重。总而言之,生活在现在的世间,给人的感觉是很没有安全感,这其实是众生的共业越来越污浊的显现。我们饮用的水源饮料、吃的米面,以及其他动植物,这些本身有很多过患,食用之后对身体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最后还会变成粪便排出去。而且在娑婆世界,为了获得食物,必须要去劳作,付出很多的艰辛,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

如果在净土中,就不用考虑这些问题,不必为寻找饮食而去操劳,食物也不用担心有毒素、副作用,也不会有粪便等肮脏的排泄物。我们在净土中“闻食妙佛语”,食物是“听闻佛法”,不需要寻找世间的食物,不再需要 段食,以无常、四谛、六度四摄、五道十地等妙法语为食。

我们完全依靠听闻佛陀妙音说法,就可以达到“心润光泽生”。这分了两部分,首先“心润”,听闻了佛法之后,我们的内心很滋润,很愉悦;然后“光泽身”,是指自己的色身充满了光泽。总之,饮食是无与伦比的殊妙,对我们身心都好。

我们学习教法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方法就是对比。我们对反差极大的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进行反复对比之后,发现娑婆世界种种的过患,极乐世界种种的功德之后,自然而然会对娑婆世界产生厌离,对极乐世界产生向往。进而,对往生极乐世界的善法行为产生希求,有了希求就会精进。

再怎么讲极乐世界的因,我们讲的核心仍然是精进。因为希求极乐世界,我们自然而然会精进起来。所以“闻思妙佛语,心润光泽生”,就讲到了饮食殊胜,远远超胜世间。

三、身体殊胜:

“光照白莲启,托出妙色身”,讲身体的殊胜。

娑婆世界胎生的人类众生,十月怀胎,或者九个月零十天,怀孕期满之后,小孩就要出生。孩子的出生对于母亲以及小孩来讲,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有可能母子都会因难产而死,难产的时候,医生会问丈夫及家人,你到底是保大人还是保小孩?意思就是说,保小孩,大人就会死;保大人,小孩就会死。所以这很难,要不两个都死,要不就死其中一个。

降生的过程也是非常痛苦的。《大圆满前行》中讲:“当通过产门时,好似被一个大力士拉着脚拽出来摔在墙壁上一样痛苦。从经过整个盆腔中间出来的过程中,就好像通过铁斧头上的铁孔一样痛苦。”那种挤压和痛苦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对于小孩和大人,整个都是非常痛苦的过程。

出生以后,小孩子身上沾满污秽,护士需要给他清洗擦拭身体。他自己是没有能力存活的,通过喂养母乳、奶粉等其他营养品,身体逐渐地发育,这个过程也是很艰难的。小孩子不一定能体会到什么,但对于父母而言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然后逐渐地,他才发育成熟。

长大以后自己有了独立思维、独立挣钱、独立生活的能力,到了这个时候,人生基本上已经耗去了三分之一,逐渐开始走向另外一种痛苦:生病,衰老,死亡。所以,人世间就是从一个苦到另外一个苦,就像去做按摩,按摩某个部位的时候感觉非常痛苦,换了另外一个部位的时候,之前的部位不痛了,被按摩的部位开始觉得痛了,反正受苦之后又是另外一种苦,不断地变化。

所谓“生老病死苦”,首先是生苦,然后是老苦,病苦,死苦;或者要么变苦,行苦,苦苦;要么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整个世间都是从一种苦换成另外一种苦,有时很多痛苦同时出现。因此,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分析这个娑婆世界时,会觉得确实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但为什么我们会留恋呢?因为我们愚痴,把这个充满痛苦的地方当成非常安乐的地方,就像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厕所里面的蛆虫,我们会认为这么肮脏的地方有什么好留恋的?但对于蛆虫而言,它并不会对这种生存环境产生厌离。以佛菩萨的眼光看起来,轮回里全是痛苦,没有什么好留恋的。如今有如此珍贵的佛法,通过修习佛法可以到达很殊胜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不去追求殊胜的佛法,却希求转生到如此痛苦的娑婆世界,继续被世间八法、世间妙欲所转呢?为什么要制造受苦的因呢?一分析就会发现,迷恋世间的确很愚痴,如果没有学习佛菩萨的教言,这种情况还会不断地重复,今生当中我们在造后世轮回痛苦的因,到了后世又要造后世轮回痛苦的因。总之,如果没有佛菩萨与上师的引导,我们会永远在轮回中流转,从一苦趋向另外一苦,变着法子地受苦,在痛苦当中乐此不疲地投生。

再来看“身体殊胜”,净土中没有前面所讲的母亲生产时母子的那种痛苦。“光照白莲启”,转生净刹之后,阿弥陀佛从身体和眉间放出光芒,照射到大莲藏中,清静无垢的白莲花就自然开启了,然后“托出妙色身”,具有相好妙色的身体已经形成。莲花打开,自己就花开见佛,这个过程不仅没有丝毫痛苦,而且充满了欢乐欣喜。

对我们而言,学习佛法这么长时间,能现量见到过佛的庄严相好,一次也没有。如果往生极乐世界,终于可以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那种欢喜和期待与从母胎中生产出来的苦比较,简直是天壤之别。不仅出生过程充满快乐欣喜,生后的身体也是清静妙色庄严,没有任何污秽需要清洗,生下来之后,也不需要通过饮食喂养而慢慢长大,从莲花中出生后,便圆满了一切功德,可以自在飞行,身体完全和其他的佛子一模一样。通过对比,我们就会对身体方面的殊胜产生欣喜,对能够获得殊胜身体的善法产生希求,有了希求之后,自然而然就会精进地行持。这里,“光照白莲启,托处妙色身”是讲身体殊胜。

四、生后殊胜:

生后殊胜通过“喜成佛前子”这句颂词来体现。

我们出生之后被自己的父母、老师、上级所摄受,尽管父母对自己很疼爱,但这些摄受自己的人都是具有业惑的凡夫,他们的摄受方式可能会有某种伤害,可能会对自己以后的思想行为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世间的老师和上级,虽然有可能对自己有一点好处,但好处极其有限。

这句颂词就是讲“摄受”,世间人出生后被很多不同的人摄受,但仔细观察,其实利益很小,过患却非常大。但是在净土中,出生后是被佛摄受,“喜成佛前子”,很欢喜地成为了佛面前的意子,佛没有任何过患,具足一切功德,具足无量大悲及善巧方便,我们被佛陀摄受、蒙受佛法庇护的殊胜利益,远远超胜被世间任何老师所摄受。

所以,一旦转生净土,生后非常殊胜,从出生开始就踏上了成佛的坦途,根本不用担心退失的问题,不用担心修习佛法时产生烦恼了,烦恼之后又造重罪了,造下重罪会不会堕落,自己会不会腐化等。我们现在修法,这方面的担心是很多的,而到了净土则完全不需要再担心。

我们由于业投生在娑婆世界当中,所以我们的想法就和世间的想法很相近。但转生净土之后,这是一个被佛加持摄受的地方,我们的思想、行为、身相、修行方式,都会完全依照佛陀所发大愿的方式而被摄受。那时我们根本产生不了任何追求世间妙欲的想法,或者产生烦恼、担心造罪腐化堕落等想法,一刹那也不会生起。在这里,不但没有苦,连苦因都不会具足,所以“生后殊胜”就是讲这种善业的特殊果报。

善业的特殊果一定是特殊的因才能够形成的,一般的善业是成办不了的。比如只是在世间帮助几个人,做几件好事,却根本没有修往生净土的善因,这样是不足以转生到净土中去的。如果我们要转生净土,必须修持能够往生净土的殊胜善业。有了对于殊胜善果、善业的希求,就会自然而然精进。

寅二、罪业特殊之果

在这个科判里讲到堕落到地狱中一些极端的苦果。

因昔众恶业,阎魔诸狱卒,

剥皮令受苦,热火熔钢液,

淋灌无肤体,炙燃剑矛刺,

身肉尽碎裂,纷堕烧铁地。

颂词的字面意思就是讲,因为以前造了众多罪业,当堕落地狱之后,阎魔狱卒把造罪众生身体上的皮剥开,令其感受痛苦,然后用炽热的烈火所熔化的钢液,淋灌到被剥去皮肤的身体上面,又有很多狱卒用燃烧的宝剑长矛不断地拼命刺入身体。身体的肉被这些剑矛所砍、烧、扎直至碎裂,纷纷堕到烧铁地上面,尽管如此,痛苦也并没有终止。

“因昔众恶业”,是讲所受痛苦的业因。当然,堕地狱的业因属于上品的恶业。上品恶业堕地狱、中品恶业堕饿鬼、下品恶业堕旁生,如果造下恶业没有忏悔清静,每一种恶业都会令自己堕恶趣,但因为发心和所做行为的不同,业果的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有上中下品之分。总之,“因昔众恶业”,受报的因就是往昔所造的各种各样的恶业。

我们在世间当中,造恶业非常容易,而造善业则很困难。有一种说法,“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如果一个人要学好,需要三年,表示时间很长,而学坏只需要三天。这就说明往上走是很困难的,比如我们要修善法、修佛法、修净土的法,这些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要造罪,则几乎毫不费力,不需要任何的功用就能造下。因为我们心中都有贪欲、嗔恚,而造罪的基础就在这里。

而修行佛法,不能是贪心、嗔恨心、愚痴心,也不能是嫉妒心和傲慢心,而是激发善心。但是,从无始以来轮回至今,我们的相续已经习惯了贪嗔痴,对无贪、无嗔、无痴的善心就很难习惯,因此,我们修善法总是觉得很困难,有时候需要和自己做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有时候又需要同家人或其他人斗争很久,才可以争取到一个修善法的机会,特别不容易。

但造罪业就容易多了,不仅不需要和自己做思想斗争,和家人也很容易达成共识,比如说杀生、钓鱼,自己喜欢,家人也很喜欢,说钓就钓了,大家都很喜欢,还有“钓鱼协会”。偷盗、赌博也是一样,世间人都乐意去做。由此可知,造恶业的因缘是多么容易具足,相续中本来就有种子,再加上大的环境如此,很多人一拍即合,轻易就可以造下恶业。所以,我们的内心中不单存有很多以前的恶业,现在还在继续地往相续中存储,我们一定要引起警醒。

“因昔众恶业”是讲苦报的成因,而“阎魔诸狱卒”是讲,让我们受苦的人是阎魔狱卒。这些阎魔狱卒到底是何许人呢?大小乘有不同的观点。

在《俱舍论》中,小乘观点认为阎魔狱卒也是众生,他们是属于鬼道众生,因为业力转生于地狱,虽然处于地狱当中,但他们自己不会感受地狱的痛苦,因为他们没有在地狱中受苦的因。比如世间的监狱,所有的狱警和监狱长也都是人,他们虽然在监狱中工作,却不会受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犯法。他们是在监狱里管理犯人,是让犯人受苦的对境,所谓的阎魔狱卒与此类似,他们在地狱中“上班”,但因为自己并没有造堕地狱受苦的业,所以身在地狱也不会受报。

大乘的观点则认为,这些阎魔狱卒其实并不是实体存在的众生,而是受报众生罪业所幻化,如同做梦。比如做梦时,梦到被很多人殴打,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梦中的人都不存在,而是自己心中的习气幻变出来的。梦中有没有人打我?有人。我有没有受痛苦?有受痛苦。但打我的人存不存在呢?不仅打我的人不存在,打我的地方也不存在。

对于地狱,小乘认为是存在一个实体的,从地面往下两万由旬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存在,充满着烈火、烧红的钢板,很多狱卒众生在那里“上班”,终日折磨有情。因为小乘所度化的众生,实执心稍微强一点,所以就说,有实际存在的地狱,如果不注意就会掉下去受苦,以此让众生对业因果产生敬畏。

而大乘认为地狱并不存在一个实际的场所,在什么地方死,这里便由业力幻化成地狱,从而感受苦报,并没有一个地下两万由旬、实实在在的地狱,狱卒也不是实体的有情,都是自己的业幻变出来的。比如我们在床上睡觉,睡着之后开始做噩梦,于是睡觉的地方便幻化成了监狱,我们在监狱里被很多人殴打。而所谓的地狱,就和做噩梦差不多。所以从大乘的角度来看,如果是死在床上,这个地方就会因业所感而幻变为地狱,别人当然看不到这些情况,但自己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痛苦。

下一句颂词“剥皮令受苦”,就是指我们所要感受的痛苦是把自己的皮肤完全剥下来。为什么要剥皮受苦?这就是地狱当中的情况,就是要让众生感受到最严厉的痛苦,什么方式最痛苦就会感受到什么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堕落地狱的众生,首先会被剥皮,剥皮的过程会产生剧烈的痛苦,非常恐怖;环境也很痛苦,地狱中受苦的房间都是烧红的铁铸成的,温度相当高,所有的刑具都燃烧着,脚踩上去会感受到高温炙烧的痛苦;然后看到阎魔狱卒纷纷前来,又感受不可思议的恐怖的痛苦。

“热火熔钢液”,就是说地狱当中还用火把钢铁熔化成钢液——就像世间炼钢厂中的炼钢炉,里面熔化了很多烧红的钢铁水,钢铁水缓缓流动,再倾倒入模具中形成不同形状的钢铁产品。像这样,熔化的钢液淋灌在剥掉皮肤的身体上面,如果有皮肤也许还能稍微抵挡一下,而皮肤被剥掉之后,剥皮的痛苦尚未消失,滚烫的钢液已经淋灌了下来,旁边还有一群阎魔狱卒在不断地用燃烧的剑矛刺割自己的身体,“身肉尽碎裂”,身体上的肉块纷纷散落在烧红的铁地上。

我们也许会说:“遭受了这么大的痛苦,这个人死去之后就解脱了。”如果在人世间,我们说某个人遭了很大的罪,毕竟现在已经死了,死了就解脱了。

但这在地狱中是不会出现的,地狱的痛苦不会因为身体的碎裂就终结了,当身体纷纷堕到烧铁地上之后,业风一吹马上又形成一个新的身体,又开始周而复始地受苦,剥皮、倒铁水、剑刺等等,而且在长时间内,这种痛苦的感受一分一秒都没有消停过。

其实这样的痛苦,我们在前世曾经感受过无数次,只不过众生的忘性大,现在想不起来了。如果想的起来,每个人都会非常非常精进。

佛时代有个比丘能够回忆起自己在地狱时受苦的情况,他一回忆起,马上就从毛孔中流出脓血,很痛苦。佛经公案中也讲过 [1] ,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父母去世了,尊者就剃度他们出家,把他们交给 目犍连尊者 调教。两个小孩特别顽皮,也不精进,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听话,最后目犍连尊者化现了一个地狱,把他们带到那里。他们看了地狱后,如果是吃饭之前想到地狱,便不思饮食,如果是吃饭后想地狱,就马上要吐出来,从此之后非常精进。

如果我们能够回忆起以前受苦的情况,就会非常精进,不会像现在这样懈怠。但是我们已经很难回忆了,因此还有个方法,就是通过学习佛经论典当中描绘的地狱状况,对地狱产生畏惧。如果我们不精进,以后真正身临其境体会地狱痛苦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整个世间当中,地狱的痛苦是最强烈的,谁都不愿意感受,都想离苦得乐。而地狱的因就是杀盗淫妄等恶业,这些又是我们习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世间不认为是坏事的杀生偷盗等事,其实都是堕地狱的无倒之因。如果不学习,我们就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情,会导致将来堕地狱的。

了知之后,我们应尽量地终止恶业,如果造过罪业就要忏悔。好在我们还没有死,还有很多可以忏罪的殊胜修法,如金刚萨埵百字明,三十五佛忏悔文等等,或者通过闻思修,放生等忏罪积福。所以,现在有自在的时候,应该对断恶修善有希求心,这样自然而然就会精进。

上面是通过描述善业特殊的果和罪业的特殊的果的方式,让我们产生希求心,继而产生精进心。

子三、摄义:

故心应信解,恭敬修善法。

我们的心应信解善法,并恭恭敬敬地取舍善恶,弃恶修善。

前面已经讲了因果之间的规律,通过这个方式来帮助我们产生希求心。我们应该希求佛法,恭敬佛法。很多大德讲,修法的时候,对佛法僧三宝和自己的善知识,必须要恭敬。有了恭敬和敬畏,自心才堪能修持佛法,可以说恭敬是趋入修道的要素和基础。

恭敬的反面是傲慢,如果自己傲慢,别人说的教言是听不进去的。抛弃了傲慢才能够恭敬,恭敬的缘故,自己的心是不高举的,是谦卑低下的,这时就比较容易听别人的教言,认识到自己的过失,生起修道的意乐。

世间当中,越低洼的地方越容易存水,水从最低的地方逐渐地累积,而高高的山岗上面就存不住水。我们的心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心充满了傲慢,那么高傲的岩石上面,是留不住功德水的。自己这么傲慢,还能听谁的呢?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由于觉得自己可以了,也不可能再去修善法。而自己谦卑恭敬的时候,就相当于低洼之处容易存水一样,功德水很容易在相续当中生发增长。恭敬是趋入佛道的必经之门,所以,要学会恭敬上师善知识,恭敬佛法。

精进的时候有两种态度,一个是恭敬性的精进,一个是恒常性的精进,侧重点不同。恭敬但不常存不行,恒常却不恭敬也不行,如果恭敬性的精进和恒常性的精进都具足了,那么修习佛法就比较容易获得成就。

壬二(自信)分二:一、宣说生起自信;二、宣说趋入自信。

自信就是前面讲的坚,坚就是坚固,要有比较坚强稳固的调伏烦恼的心态。此处讲自信,是说我一定能够胜伏烦恼,不管遇到再大的违缘,再大的麻烦,都相信自己有能力调伏烦恼。这里的自信和后面讲的“慢”,其实是一个意思。后面还会遇到“慢”方面的颂词,到时候我们再作以分析。

前面讲了生起精进的希求助缘,有了希求之后,还要有比较坚强的自信的助缘。

癸一、宣说生起自信:

轨以金刚幢,行善修自信。

我们应以金刚幢菩萨的修法为修法仪轨,行持善法并修持自信。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在《华严经》金刚幢品,佛陀当时在讲法的时候,有十大金刚菩萨,金刚幢就是其中一位。

就像日轮在空中运行的时候,虽然盲人看不见,不平的群山中有些地方照不到,但太阳还是升起来,不为这些违缘所退,不会因此而不升起,还是普照那些能够照见的一切对境。(佛经中讲,太阳其实也叫日天子。我们看到的只是器世界的一轮太阳而已,其实在日轮中有日天子和他的宫殿。同样,月轮中也有月天子。)

同样,菩萨在修法和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因为有些众生反对,对自己不生信心,跟自己唱反调,不听教化,就退失自信。菩萨虽然遇到违缘,但是不被种种过失所退,还是去调服众生,让众生成佛。这是《华严经》中讲的金刚幢菩萨的修法,我们应该以这种心态和行为作为修行的仪轨。

“行善修自信”,我们也应该有这种自信:修法的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比如身体不好,心态不好,外境中有反对等等,反正修法的决心绝不改变。度化众生的时候,有些众生比较容易调化,有些就很难调化,甚至还和自己唱反调,遇到这些情况时,我度化众生的心态依然不变。对于修行和利益众生,自己应该生起我能够胜任的自信和佛慢,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有了这种自信,在修法过程中遇到违缘挫折时,才不会被击倒。所以,这种自信是很重要的。

我们遇到违缘的时候,很容易想: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善法我能不能修持?度化众生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做?有这么多人不听我的话,对我不好,那我利益众生有什么必要呢?……就开始退失了。这个颂词告诉我们,大可不必退失,应该像金刚幢菩萨所讲的教言一样,遇到违缘也不为所退,一旦认定应该行持的道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遇到再多的违缘我也要坚持。如果内心具足了这种自信助缘,试想,还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修法?身心上的违缘不能阻止我们修法,无论什么人,就算天魔外道一起来反对自己,自己也不会退失利益众生的决心。如果相续中有这种自信的助缘,自己的精进就会引发和持续。所以,我们讲自信是精进的助缘。

下一个颂词:

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

不宜暂莫为,为已勿稍退。

在趋入善法的时候,首先应该衡量自己的能力,想一想应不应该做这件事情。如果不适合做,就暂时不做。自己觉得时机成熟了,可以做了,这时不管再多的违缘,都不要有稍稍的退失。字面上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们在做善法之前,首先要用智慧来做决断,然后用自信来做坚持。在哪个方面用智慧来做决断?就是“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首先观察自己的能力,到底这个事情我能不能胜任,这个观察很重要。

虽然这里讲的自信,好像是无坚不摧的一股勇气。这种坚固的心态当然很重要,但是要看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否则我们一看,觉得自信这个助缘能力这么大,那我现在就要发个大愿:不论如何,在三个月内一定要成佛,我一定坚持这种自信!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但是自己可能没有观察自己的能力:到底能不能够胜任?能不能驾驭这么大一件事情?毕竟自己正处于初学阶段,相续当中缺少很多修法、能力、资粮,而且罪业很深重,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可能根本不够。但是我们并没有用智慧观察,只是觉得我一定要发起自信,而且度化众生这么殊胜的事情,无论如何我要做。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还有很多没有观察自己的能力,就趋入善法而失败的例子。由于驾驭不了要做的事情,所以做的时候没办法做,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样的话,有可能以后在修善法时,会产生畏惧心:既然这个事情没成功,是不是以后其他事情都做不成?从而对以后的修法带来负面的影响。

所以,颂词告诫我们说“首当量己力,自忖应为否”,首先观察自己的能力,观察好了之后,再思维到底做不做。

“不宜暂莫为”,如果现在做不到,暂时不做。比如说,修菩萨道要布施自己的手脚,虽然这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现在做不到,做了可能会后悔,所以暂时不做。我可以选简单一点的,比如把《入行论》听完学完,由于我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能力来驾驭这个事情,所以我可以做。

之后发愿“为已勿稍退”,趋入善法之后,不管遇到什么违缘,都不要有稍微退失的心态。当然,有可能由于时间关系,暂时有一两堂课跟不上进度,也不要紧,可以想方设法补上。总的听课相续不要中断,至少内心中不要有退失的想法,只要内心不退,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在其他时间,把中断的课程和传承以补听的方式学习圆满。如果有这样的心态,善法就可以成功。一件善法是这样,两件善法也是这样的,后边一切善法都可以这样。

我们观察自己的能力,可以做的我就去做,不能做的暂时不做,或者发愿以后能力具足的时候再做,比如燃指供佛,现在我做不到,但是我发愿以后有能力的时候再做。或者把自己的身体、手脚布施给需要的众生,有能力的时候我可以做。还有度化一切众生,有能力的时候我也可以做。

现在就做容易成办的,慢慢地闻思修行,听闻一部佛法,两部佛法,慢慢地思维,学习讲考,学习打坐……像这样,发愿做了之后就不要退失。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好的缘起,在简单的事上,树立能够做成的自信。然后把难度慢慢加大,加大之后,最后发度化众生的心愿,三无数劫修持菩萨道,逐渐逐渐就可以胜任度化众生了。

退失的过患下节课再讲,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1] 见《百业经》两位老人——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