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第39讲记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现在继续学习“谨慎所依暇满”科判的内容,下面讲第二个颂词: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纵然看起来现在好像身体健康无病、衣食无忧,没有遇到其他的损害,但寿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具有欺惑性,我们的身体犹如借来的东西一样,没有可靠之处。

颂词说明,虽然我们获得了暇满人身,但是它具有无常性。把暇满和无常的意义结合起来思维,我们会产生精进之心。

暇满难得,主要是从人身难得的角度来讲,既然暇满人身很稀有难得,那么已得暇满人身就应该用于修持善法来获得最大的利益。

思维无常,则是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精进。我们的身体犹如借来的东西,随时都要归还,没有可靠性,既然现在已经借来了身体,就应该认认真真修行善法,不能因为现在没有疾病缠身就觉得不会死,或者觉得身体又好又丰衣足食,也没有遇到其他违缘,就觉得现在一切都很顺利,不会马上死去,很多人会这样想。但作为一个修行人,要认清这种想法是欺惑性的,因为寿命的确是刹那生灭的,死亡刹那间就会降临到自身,认为现在或短期内不死的想法,具有强烈的欺惑性。

身体犹如“须臾质”,“须臾”是很快的意思,但上师讲原意是借来之物的意思。就像我们借来的东西,只能在别人借给我们这段期间使用,如果物主什么时候要求归还,自己是没有权利不还的。所以,借来的东西本来就是不稳固不可靠的,随时随地有可能被别人索还。我们身体的本质就像借来之物,没什么可靠,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索要而失去——是今天?是明天?都有可能。是死在家里?是死在车上?还是其他的地方?都有可能。真正观察时,在任何地方死亡都会发生,有些是突发疾病,有些是无因无缘突然倒地而死,有些是突然遇到车祸,有些则是突然遇到其他灾难而死去。身体就是借来的东西,死主什么时候要求归还,我们做不了主。所以说寿命是刹那性的,没有办法保留很长时间。我们认为自己不会死,是一种欺惑的想法。

“身犹须臾质”,不要认为现在方方面面都很好,就忘记生命无常的事实。如果认为生命会存在很长时间,就很难会利用生命去修行;如果我们真正认为寿命的确是无常的,那么自然而然就会首先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这上面。

为什么在修行佛法时主要的前行就是观修无常?因为当我们真正生起了无常观后,才会产生紧迫感,才会觉得不能再拖延修行佛法的机会,应该马上修行佛法了。寿命什么时候终结是没有定准的,在无病的时候可以死,在丰衣足食的时候可以死,在没有任何前兆的情况下也可以死,我们的寿命就是刹那性的,没有任何可靠之处。死去之后现在的身体要抛弃、所有的财富要抛弃,惟一跟随自己去投生的只有业。

所以对于“须臾质”一样的人身,一方面具有珍贵难得的自性,一方面具有借来物的自性。这是从两个侧面来表达的。拥有是暂时拥有,并不是永久拥有,人身是具有某种因缘才得到的。

龙树菩萨在《宝蔓论》中讲:“死缘何其多,生缘何其少,彼等亦死缘”。世间中有很多死亡的因缘,而生存的因缘却非常少,即便是生存的因缘,有时也会变成死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突然死亡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不能打算生命中还剩余很长的日子:再过十五年、二十年再认认真真修法,现在可以快乐地享受轮回中的日子。实际上无始以来我们在轮回中已经过了无数这样的日子,现在到了该修行求解脱的时侯了。以前我们不懂,现在了知道理之后,应把时间、精力主要放在修行上,这样,我们获得暇满人身才具有真正的实义和价值。

辛二(未得之过患)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彼之依据。

“未得之过患”是讲后世如果无法获得人身的过患。即生当中我们已经获得人身,有些人就认为不需要思维暇满人身了,反正这个人身已经获得了,还思考它干什么?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现在获得的暇满人身,一定是以前修了暇满人身的因缘才获得的,现在如果不继续修行,以后将无法再获得。以后没有获得暇满人身的过患是什么?现在就从下面两个科判去宣讲:

壬一(真实宣说)分二:一、堕恶趣不行善法;二、不得善趣。

癸一、堕恶趣不行善法:

如果堕到恶趣中,就几乎丧失了行持善法的机缘,根本没有人道修行善法这么方便、容易!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如果我的行为依然如故,那么后世就很难继续获得人身。如果不得人身堕入了恶趣,那就只剩下造恶业、缺少善行,不具备行善的能力了。这个颂词是分两部分来解释的。

第一部分:“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让我们反思现在自己的行为,世间中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随恶行而转。胜天论师在《中观四百论》中提到:“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因为现在世间上很多人都行持不善品,所以死后都难以生善趣。世间上不修学佛法的人,相续中的恶业习气是非常严重的,顺着自己的恶业习气就很自然地行持恶业。

世间上的恶业和佛法中的恶业定义不同,世间认为杀人、放火等都是恶业,至于杀生等很多事情都不认为是恶业。佛法中定义恶业额标准要严格得多、范围要广得多。

凭我们现在的行为——恶行多而善行少,而且不思悔改,到死的时候,恶业一旦成熟,肯定堕恶趣,难以获得暇满的人身。

第二部分:“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如果没有获得人身,堕入恶趣,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徒恶乏善行”——经常性地造罪,很难具足行善的能力。“徒恶乏善行”,有的解释“徒恶”是完全在造罪业,“乏善行”是根本不具足行善的能力,这也是从某些角度来讲的,以恶趣身份而言,是不是完全没有行持善业的能力呢?这也不一定,有些旁生等恶趣的众生也会行一些善法,以前也分析过。

为什么说“徒恶乏善行”呢?这主要是从大范围的角度来讲,因为一旦堕入恶趣之后,行持善行的因缘就很难再具足了,而造恶业的机缘却很容易具足,所以一旦失去人身还想继续修善是很困难的。因为“徒恶乏善行”,所以就很难继续获得人身。拥有人身最容易修行善法,为什么所有身份当中人的身份最适宜修善法?

人身一方面造罪容易,另一方面修善法也很容易。

人的智慧以及身体构造都很适合修善法,不管放生、顶礼,还是修各种各样的善业都比较方便容易。

从心的角度观察:因为轮回中人道有苦有乐,容易发起出离心,人的智慧也较高,容易思维殊胜的善法;天人虽然也有智慧,身体也非常殊胜,但太过于耽著享受的缘故,没办法像人一样修持善法;饿鬼虽然也具有手脚和思维,但经常处于痛苦中,经常生恶心,因此也很难行持善业。所以真正比较容易行持善法的,就是殊胜的人身,一旦失去了人身,就失去了行持善法的机会。

从显宗的角度来讲,修持解脱道需要生生世世很长时间,每一世都保持一个暇满的人身作为修道所依是非常关键、重要的,只有在获得暇满人身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更好、更容易地累积善法。一旦失去人身,则很难继续修持解脱道,修持菩萨道的善法就会因此而中断,有时会中断很长时间才有可能恢复。所以对“未得的过患”要认真思考,千万不要在现在这个身份上失去人身。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愚,彼时复何为?

现在已经具足了修行善法的因缘,如果我没有精进地修持善法,一旦堕入恶趣,被众苦折磨且非常愚痴,到那时我应该怎么办呢?就没有真正行善的机会了。

最好就是把握现在这个人身,努力克服固有的习气。按照《入行论》等殊胜经教所指示的修行方法,认真取舍观察,才能让我们相续中的善心愈加稳固,善行越来越增上,所以《入行论》的的确确是引导我们趋向于善法的善知识,能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

我们修行善法的最好的时机就是现在,《入中论》中也有这样的颂词:“若时自在住顺处,设此不能自摄持,堕落险处随他转,后以何因从彼出?”现在我们很自在地住于安乐道中,也获得了人身,如果没有好好地把握、使用这样的机会,堕落恶趣后随着恶因恶缘而转,那时以什么因缘才能从恶劣的身份当中出离?从恶性循环、恶因恶果中出离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趁现在自在之时,就应该认真观察取舍。

现在我们已具足各种因缘:上师善知识已遇,难得的法要已闻。经典中记载很多经教来之不易。现在我们觉得六字大明咒是很普通、简单的一个咒语,实际上它的功德利益非常大。《宝箧经》中记载:当时有一尊佛想求六字大明咒,他到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佛都没有求到,最后到观世音菩萨面前才得到了六字大明咒。除盖障菩萨也在释迦佛面前求过这个咒语,佛当时没传,而是让他到一位显现很不如法的修行人面前去求……有些法现在看起来很容易,但当时求法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现在我们看这些法要很容易就得到了,但从真正的价值来衡量,它是相当珍贵殊胜的。获得法要之后我们的确应该重视,要当成珍宝一样看待,经常去思维、观修,因为其中有很多殊胜的修行指南是指导修行的明灯。

我们要认真地观察,如果真正堕入恶趣被很多痛苦逼迫时,那时怎么可能想得起修行善法?我们可以这样观想:如果现在得了重病,在全身疼痛难忍,被强烈的痛苦逼迫时,能否真正想到修行正法,即便想到了,也很难有能力去修行,因为强烈的痛苦会影响修法。以此为例,再进一步思维:假如我们堕到地狱中,经受在《大圆满前行》等经论中介绍的地狱痛苦,想想等活地狱、无间地狱、烧热地狱的痛苦是什么样的,的确令人无法忍受。身心感受剧烈痛苦时,的确是无法修行善法,不会有修法的机会。

恶趣一方面是痛苦,另一方面是愚痴。现在具有人身时,可以把法义思维得很清楚,一旦堕到恶趣,由于恶业的障碍,既忆念不起修行,也很难修行。旁生算是比较好的,但是因为愚笨也无法真正修行善法。虽然历史上记载有鹦鹉念佛往生、老鼠往生等公案,极个别旁生有因缘修行善法,但这是非常稀有的事例,绝大多数旁生都是愚笨的。如果堕到恶趣中,靠一个愚笨的头脑是无法修行善法的。

“彼时复何为”,我们可以这样思维:我已经变成了一头牛、一只鸡,我的思维就完全不像现在这个“人”的思维了,身体一换,思维就完全变了,不要认为我现在是人的头脑,当转生为牛时,还是人的头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人的头脑,是因为有人的身份。但是,一旦转变成其他身份,就不会再有人的思维了。

根登曲佩在《中观精要》中有一个比喻:如果神识在驴的身体中,当驴遇到青草时,它就会觉得青草无比芳香,吃起来很美味。但是,如果神识离开驴的身体转生为一只狗,当这个神识一旦进入到狗的身体中,就再也感觉不到青草的香味了。神识转生于不同的身体中,就会影响它的意识。同样,虽然现在我们头脑活跃、有智慧,但一旦转生到恶趣的身体中,神识就会变得非常愚钝。那时我们怎么思维善法?根本就没有行善的机会。因此,当我们现在还没有转生恶趣,有比较敏锐的思维、智慧时,就应该认真思维菩提心、空性见、解脱道的道理 。

癸二、不得善趣: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前面讲堕恶趣无法行持善法,现在讲如果不行持善法,就很难得到善趣。“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在恶趣中,根本没有行持善法的机会,反而积累了很多恶业。“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这样纵然经历一亿个大劫,或者说在一百个具胝劫中,连善趣的名称也听不到,更不用说真正获得善趣了。由此可知恶性循环的可怕之处。

在恶趣中很难行持善法,而且以前恶业的等流习气成熟,又喜欢造恶业。一方面没有修善法的机会,另一方面造恶业很方便,恶业加恶业,在轮回中从恶趣到恶趣,甚至连善趣的名字都听不到,更别提转生善趣了!

经典中记载:当年须达长者(给孤独施主)发心给佛陀修祇园精舍,舍利子尊者和须达长者在丈量土地时,看到地上有一群蚂蚁,尊者显得很伤心,须达长者问为什么伤心?尊者说:通过神通观察,这群蚂蚁七佛以来都是蚂蚁身。经历了七尊佛出世还是蚂蚁身,说明它们堕在恶趣中以旁生的身份度过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有获得解脱。这只是一个被宣讲出来的例子,未被宣讲的就更多了。这些众生长时间都在恶趣中,没办法转生善趣,原因就在于造恶业非常容易,修善法非常困难。即便经历很长时间,也很难真正从恶趣中解脱。

它们有没有解脱的可能性?解脱的可能性是有的,但要积累转生善趣的因缘难之又难,而累积堕恶趣的机缘非常容易。原因在于内心的贪嗔痴习气,在每个众生相续中都是周遍、任运的,不用造作,自然而然一起心动念就会跟随我执、烦恼习气而转,但要积累修善法的习气就不是这么任运了,有时要下很大的决心,才愿意做一件好事、修一个善法,根本不如造恶业的念头来得强烈和容易。所以,修善法难,造恶业相对容易得多。所以世间造恶业的人很多,修善法的人很少,原因就在这里。

壬二(彼之依据)分二: 一、教证之依据 ; 二、理证之依据。

癸一、教证之依据: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为了说明人身来之不易,佛陀在《阿含经》等多部经典中,曾经讲到“人身难得”的道理。主要是以盲龟遇木轭的比喻说明人身极为难得。

比喻是怎样宣讲的呢?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假如全部变成一大海水——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非常大,如果不观察,很难想像大到什么程度。用现在的知识来讲,地球只是四大部洲的四分之一,四大部洲加须弥山,再加初禅天以下的世界,算一个世界,一千个这样的世界算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假如三千大千世界都变成大海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有一个具孔的木轭随波逐流(木轭是耕牛耕地时候的一种工具,是交叉型的、十字型的一种木块,中间有个洞叫木轭孔),在海底有一只盲龟,盲龟每一百年上浮海面一次,盲龟在上浮海面的时候,它的头要恰巧钻入浮在海面上的木轭孔中,这是非常困难的。同样的道理,要得到人身比这还难。

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在范围很小的地方,比如是游泳池大的面积,木轭和水都不动,乌龟在水池里到处游,脑袋撞到木轭孔里面的机会可能会比较大。但是,它的范围是比太平洋还大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大海,而且海水还被风吹得飘浮不定。乌龟如果长年在海面上游,或有眼睛可以看木轭孔在哪个地方,钻入的机率也会比较高。但关键是,乌龟没有眼睛寻找木轭,木轭也没有要等海龟的心思,而乌龟一百年才上升海面一次,上升后脑袋必须要钻到木轭孔中,这是非常困难的。

三千大千世界的海水比喻轮回,海面比喻善趣,盲龟比喻没有取舍因果的众生。一百年上浮一次海面比喻众生生善趣很困难,脑袋恰好钻入到木轭孔中,说明获得人身的机会更难。我们通过这种比喻观察,获得人身的确非常困难。

佛陀在经论中还讲了光壁撒豆的比喻:我们朝着一面光滑的墙壁撒豌豆,豌豆很难粘在墙上,即便粘住了,机率也非常小,而想要得到人身比这还困难。佛经中很多比喻都宣讲了人身是非常难得的,这是佛通过智慧之眼观察之后进行宣说的。

我们认为中国有十三亿人,人很多,或整个世界有七十亿人,就认为人口很庞大。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与草地上小动物的数量相比,与海底里小旁生的数量相比,人的数量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是非常非常少的。我们还可以这样比较,一个城市有几百万人口,但一个城市里的小旁生的数量就无法计算了,一片草地上或树林里的小虫子就已经远远超过几百万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和旁生的数量根本不成比例。所以,旁生的数量比人多,恶鬼及地狱众生的数量更加多。几十亿的人口,根本不算多。

而且佛陀在讲“暇满人身”时,并不是指普通人身,暇满人身必须要具有修行佛法的机会,才称之为“暇满人身”。在七十亿人口中,“暇满人身”只占很少的数目,的确非常少。如果现在不修行善法,我们很可能自然而然就变成大多数——什么是大多数?在七十亿人口中中大多数是不学佛的人,在众生中大多数都是旁生、地狱、饿鬼众生,我们很可能变成这样的大多数!大多数就是失去人身,大多数就是不信佛。所以,我们现在拥有人身之时,要认认真真地对待,用最大的精进、努力趋入修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