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萨行论》97课

下面一起学习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本论分了十品,前三品是“未生令生起”,中间三品是“已生令不退”,七、八、九品,是“不退而增上”。

按照华智仁波切的科判,精进品是对于世俗、胜义两种菩提心都能够增长的一种方便,第八品是世俗菩提心能增上的方便,第九品是胜义菩提心能增长的方便,所以七、八、九品,都是让菩提心增上的方便。目前我们学习的是令二者都能够增上的精进,因为精进对于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的修行,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第七品的学习,我们能够了知精进的重要性、精进的修法以及怎么遣除它的违品,如果学习好了这些内容,我们对于善法就会有非常大的欢喜心。

大乘的教法无外乎大悲和智慧,对应到《入行论》当中,大悲就是世俗菩提心,智慧就是空性。不管从哪个方面观察,精进都是能够帮助我们相续当中产生大乘善法功德,必不可少的修法要素。

前面提到了精进的本体和违品,要生起精进,必须要断除其违品。目前在学习断除精进违品的三种懈怠:同恶懒惰、耽著恶事懒惰和自轻凌懒惰。现在讲的是科判“断除同恶懒惰”里的“生起精进的意乐”,又分了两个方面:思维今生无常和思维后世痛苦。

思维今生无常的内容,上堂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精进呢?在《大圆满前行》当中讲,单单思维我要死,是远远不够的。无常的修法不单单是我要死,以及不确定我什么时候死,这方面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关键是怎么样通过必定死亡、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的道理来督促自己精进。所以,还必须要思维在临死的时候,到底什么才有利益。其实只有正法才有利益。寿命是无常的,自己没办法决定什么时候死亡。众生都希望永远不死,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通过必定死亡、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亡这两个修法,已经彻底摧毁掉了这种妄念。其实在死亡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财富、名誉、受用、感情都没办法带走,这些对我们临死没有任何的用处。

死亡是必定要到来的,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而真正能够在临死时帮助我们的就是善法。我们的善法积累得越多,越深厚,在临终和死后,善法就越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生起安乐,让心远离畏惧。因此,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地发起精进去行持善法。

如果我们的注意力从追求世间八法转移到了修持善法方面,那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所转变。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修行善法当中。如果我们的心更加喜爱善法,行为上也积累更多的善法,那我们在死亡来临之前,就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心力和努力,积累了度化众生和成佛的资粮。

通过思维今生无常,我们开始精进地修持对自己和众生有用的善法。当然,如果菩提心能生起来,那身心就会完全地跟随善法而转,源源不断地运作。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生起菩提心,因此,必须要通过无常的修法来督促我们精进。

修行有素、证悟实相的大菩萨,修不修无常都没有多大问题,因为他内心的境界已经到了更高的高度,他希求成佛和度化众生的心,也是无有止息的。但我们作为初学者,没有大菩萨的境界,也不甘心做一个普通的世间人,我们要怎么办?一方面我们很希求成佛和度化众生的境界和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受世间凡夫习气的影响,在这个比较难以抉择并且痛苦的阶段,就必须要使用无常的修法,使我们精进起来。

子二、思维后世痛苦:

结合前面的总科判,下面通过思维后世痛苦让自己精进,打破同恶懒惰,也就是推延修行善法的懈怠。我们把需要修持的善法,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后天,想修想修,总是不修,怎么样对治呢?要思维后世的痛苦。如果现在不精进,因为今世的恶业后世肯定会,感受种种痛苦,这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谁愿意去真正去感受痛苦呢?如果让我们选择,恐怕没有一个众生愿意选择堕入恶趣感受痛苦。

所以就要让我们思维,如果现在不精进,后世只有痛苦,就好像父母在教育子女、老师在教育学生一样,说:“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的话,以后找不到工作,以后没有办法娶妻,没办法得到幸福的生活。”通过这个来教育小孩,小孩可能多少懂一点他的意思,思考之后,就觉得如果不好好学习,可能以后就没有未来了,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他认真学习。同样的道理,我们就好像小孩一样,不懂得实相、因果的道理,作为父母、老师的佛菩萨们,给我们说,如果你现在不精进修法,根据因果的规律,不修善法,肯定恶法就造得多,这中间没有纯粹无记的状态。

我们有时候会想,不修善法我也不一定造恶。但是无始以来,我们内心中的我执、无明、五毒等这些恶习气是非常多的。想想看,即便有些时候,我们想要很精进,很努力地去修善法,心中的习气还拖着我们,不让我们保质保量地完成,更何况没有善法的牵制和修持呢?内心恶的习气肯定会高速运转。不要以为我不修善法,但我不造恶,其实无记状态是很难找的。作为凡夫众生,如果不修善法,肯定99.99%是在造恶业,绝对会随着贪嗔痴而转。如果我们修持善法,就会在修持善法的过程中,中断了恶业;如果我们不修持善法,相续中会全是恶业。从这方面观察,如果现在不修善法,来世的情况会非常悲惨。因此,通过思维后世痛苦的引导,让我们打破同恶懒惰,现在就开始精进起来。

三个颂词我们一一来看,第一个颂词是讲:

此生所怀惧,犹如待宰鱼,

何况昔罪引,难忍地狱苦。

字面的意思是,“此生所怀惧,犹如待宰鱼”,今生死亡的时候,所怀的恐惧犹如热沙里的鱼一样。“何况昔罪引,难忍地狱苦”,何况死后,通过以前的罪业牵引,感受难以忍受的地狱痛苦。

颂词通过对比的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后世的痛苦极难忍受。“此生所怀惧”的“此生”,按照多种注释来看,都是指此生面临死亡那一刻。当然,直接是“此生所怀惧”也可以。因为我们在生的时候,有很多的恐怖和畏惧,害怕钱财遭劫、自己失去一切……我们在现实中面临很多恐惧。而按照很多注释来看,此处的恐惧是指此生命终,临死时的那种恐怖。颂词“因忧眼红肿”、“忆罪怀忧苦”,基本上就是这种恐惧怖畏,非常恐惧今生的一切离自己而去。因为一般的人没有观修过诸法实相,没有为死亡和后世作准备,也没有提前观修过死亡无常的事实。

基本上,一般的人都是回避死亡的话题,尽量不去想、不去谈,如果去想、去谈它的话,好像觉得很消极。恰恰因为平时不去想,不去谈论这个问题,一旦死亡到来时,绝大多数的人没有任何准备,手忙脚乱。那时候,自己一辈子所执著的、向往的、为之奋斗的现世,自己的身体,亲人,在世时所谓的成就,都将远离自己。很多人临死的时候,有对即将失去一切的恐怖,对死亡到来的天然恐怖,还有对死亡之后的恐怖。

没有修行过的人,临死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恐怖。什么样的恐怖呢?颂词第二句讲“犹如待宰鱼”,就像马上被杀的鱼一样。鱼在即将被杀死的时候,我们想像不到鱼有没有思维,能想到我马上就被杀,想到自己被杀的恐怖。很难去了知,它们在待宰之前,到底有没有这种恐怖。但是如果把它放在砧板上面,或者放在注释中讲的热沙中,就比较容易理解。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如果把它从水中捞出来扔在热沙上,它就会辗转翻滚,不断挣扎,很痛苦的,一方面非常痛苦,一方面非常畏怖。我们在此生临终的时候,所怀的恐怖犹如热沙中的鱼一样,难以忍受。

“何况昔罪引”,今生死亡来临之前,我们造有很多罪业,不单是这一世,还有以前的很多世。因为罪业的成熟,不是今生中造业马上就会成熟,很多业来不及成熟。我们前世的,乃至很多世累积下来的罪业,都可能在临死或死后成熟。所以,我们就要想,何况以前造了很多的业,通过罪业牵引,就不得不感受难忍的地狱痛苦。想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如何忍受呢?如何还能如如不动、一心一意地追求现世的所谓幸福,不去为后世,为善法着想呢?

“难忍地狱苦”,地狱和临死的痛苦,二者观察比较,差距非常大。临死的痛苦虽然难以忍受,但是时间和痛苦有限。而地狱的痛苦时间非常长,动辄几百万、几千万年。一个月、一年的痛苦我们都难以忍受,何况这么长时间,的确是难以想像的,心理难以承受的。这是时间的长度。另一点是强度,临死时痛苦的强度有限,而地狱的痛苦,我们学习过《大圆满前行》、《正法念处经》、《广论》这些介绍地狱痛苦的经论,知道了从八热地狱的等活地狱乃至无间地狱;从八寒地狱第一层到第八层,乃至于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或者说佛经当中其他不可思议种类的地狱。地狱是极难忍受的处所,纯粹是恶业成熟感受苦报之处。不像我们,起码还是依靠善业的引业投生人间,有些人虽然劳苦一生,但是苦有间歇,一段时间稍微减缓,感受安乐,接着继续痛苦。但是地狱是纯苦无乐的。

我们学习三界的时候有过分类。天人除了三十三天、四大天王天和阿修罗的战争之外,其余包括夜摩天、兜率天等天人多数的时间,基本上是纯乐无苦,或者乐多苦少,人道是苦乐相杂,饿鬼、傍生苦多乐少,地狱是纯苦无乐。

地狱之因是什么呢?就是罪业。比如,我们做人的时候(不单是转为人,傍生也可以造业),堕地狱之前,造了很多罪业。比如现在,我们因短视引发的目标,没办法看到全局和长远的利害,造下杀生、偷盗、邪淫等很多罪业。

所以,地狱不是无因的果,痛苦的因是来自不认真修法导致的罪报。因此,想到临死和死后的恐怖,我们应该精进摧毁同恶懒惰,不要把修行善法的再再推迟。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什么时候来,一旦来了我们就趋向后世,那时候就如同思维后世痛苦的内容一样,没有时间做出反应,完全按照以前所造的业去漂流,没有扭转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想到“难忍地狱苦”。

打座观修时,我们首先把此生尤其是临终的恐怖,通过方方面面思维透彻,生起定解——死亡来临的时候,的确有这样的痛苦。如果对于死亡的痛苦不清楚,就去看一下《大圆满前行》。前行第三品讲轮回痛苦,讲人道死苦的时候讲过临死的状态。我们把内容理解透彻,以深临其境的方式观修,就会知道的确我在临死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痛苦,基本上产生一种感觉。

然后再想,我临死的时候都有这些痛苦,而死后地狱的痛苦更加难以忍受,想到二者巨大的反差,就会庆幸我没到临终和后世,还有时间改变,为什么我现在不改变呢?现在就应该去改变。

学习正法的目的之一,是让自己有一个决断的信心、决断的誓言,不能再拖延了!我们学习思维佛法,如果真正触动内心,行为就会改变。如果学了之后没有感觉,觉得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和我没有关系,如果是这种状态,说明法没有入心。法没有触动自心,是很难有所改变的,那就只有一个办法——静候因缘,等待因缘触动心的那一刻到来,那时我们开始要皈依、要精进、要实地去修行正法。其实,每个人开始学习佛法,真正开始精进,都是在等候因缘的成熟,成熟之后我们才会精进起来。

如果无论怎样看书学习,感觉都生不起来,怎么办?慈诚罗珠堪布在《慧灯之光》中曾经提到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修法上观修的步骤都是正确的,却迟迟生不起感应,内心得不到震动,就是说明我们的罪障过重、福报太浅。

这样的话,我们一方面还要继续观修此法,一方面要多积累善根福报,通过忏悔清净罪业,同时祈祷上师三宝加持,并发愿:“愿上师三宝加持我,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生起真实精进的感觉。”如果真实生起来,我们就会自觉地去精进。这是最初发起精进的动力,动力一定要有,一方面需要善根的成熟,一方面需要我们在行为上做一些改变,祈祷上师三宝加持,通过内因外缘的方式使我们发起精进的动力。

看下面颂词:

如婴触沸水,灼伤极刺痛,

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

颂词以对比的方式,让我们去观想后世的痛苦而发起精进。意思是,犹如婴孩的皮肤接触到沸腾的热水,因为极度的灼伤而感觉非常的刺痛,那么已经造下地狱罪业的人,为什么还这样逍遥而住呢?

此处通过较大的反差,以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来让我们了知。“如婴触沸水,灼伤极刺痛”,婴儿的皮肤是很嫩的,另外也说明他抵抗力很差。像老年人或者做苦力的人,他们手上的老茧很多,皮肤粗糙,对热水的反应就要迟钝一点,不会那么敏感,忍耐力会胜一些;婴儿皮肤很嫩,忍耐力相对低得多,如果婴儿的皮肤处在沸腾的开水中,从环境的角度来讲,开水是温度很高的对境,接触的皮肤是忍受力最弱的。如此严重的对境,如果婴儿的皮肤遇到的话,可想而知,“灼伤极刺痛”,非常难以忍受。

为什么要讲这个比喻呢?“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堕入了地狱,因为罪业的引发,会感受到经论中描述的果报,也就是,地狱众生因为业力的成熟,他们的皮肤犹如婴儿的皮肤一样,忍耐力非常非常差,甚至比婴儿皮肤的忍受力还要弱,很容易受伤害。而他们的对境却是非常的严厉。前面我们在第一品的时候学习了“劫末火“。普通火的七倍温度是檀香火,檀香火的七倍温度是末劫火,末劫火的七倍温度是第一层复活地狱的热度,依此层层往下,温度越来越高,到了无间地狱,温度热到顶点。因此,地狱火的温度,远远超过人世间能够接触到的、能够想象到的温度。地狱众生的皮肤是这么的弱,而他的对境,地狱的火焰高温又是这么的强,二者碰到一起,我们很难想象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如果在人世间,婴儿遇到了沸水,有各种各样的急救以及止痛方式。然而在地狱当中,恶业成熟的缘故,就必须要受苦,所谓的急救措施、止痛药,什么都不会有。恶业成熟会让我们的承受力很差。

按照世间常规的想法,我们也许会想:这么高的温度,烫一下不就烫死了,不就没事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按照世间的眼光来看,当然如此,并且烫死之后,显现上也不会受苦了。但在地狱当中,尽管众生的忍受力很弱,而寿命却很顽强——这并不是一个好事情,他们感受的痛苦也是绵绵不绝。在人世间,众生的痛苦中断之后可能投生到其他地方去,显现上痛苦也就中止了。因为众生感受痛苦的载体——肉身,通过高温的焚烧炙烤很快就灰飞烟灭了,没有感受痛苦的载体,痛苦也就结束了。但地狱众生不是这样,一直不会死亡,要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所以,当我们观修菩提心、大悲心的时候,需要观修地狱众生,依此引发触动我们内心当中的大悲心。我们在安乐地讲法听法的时候,当我们生起法喜的时候,就在这个当下,地狱众生正在感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他们也许是我们的父母,也许是我们其他的亲人。想到这些情形,就是提醒我们精进。我们经过推理,可以判断他们正在地狱中受苦,但是我们并没有能力去直接度化他们,那怎么办呢?只有通过精进地修行,让自己获得度化众生的能力,依靠自己的发愿力、善业力以及上师三宝的加持力,帮助他们远离苦因苦果,走上学佛之道,永远止息堕落地狱的痛苦和恶业。

以上我们分析了堕地狱的众生受苦的情况,再回到颂词当中,为什么说“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呢?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地狱的痛苦就是如此的难忍,我们通过观修之后,就会明白一个事实:如果我们现在不谨慎,一旦堕落道地狱当中,一定会遭受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像现在这样,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或者观修去大概了知了,而是自己亲身去感受。

为了让我们以后不要堕入地狱受苦,寂天论师告诉我们“已造狱业者,云何复逍遥”。谁是已造狱业者?有时候我们觉得“已造狱业者”可能是那种要堕地狱的人,而自己不是。但其实堕地狱的因很容易具足。我们在学习戒律、因果方面的教言的时候,常常会发现,当我们造罪业的时候,它的条件很容易全部具足。比如杀生,相对来说,对境、作意、加行、究竟这四个杀生的条件很容易具足,偷盗、邪淫和说妄语也是如此。相反,造善业的因缘就很难具足。

所以,如果我们还没有从轮回当中解脱,还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还没有登上初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危险。尤其是现在,我们初入大乘道,刚刚开始积累资粮,一方面对佛法、对成佛有一种希求,而另一方面无始以来的习气也在拖我们的后腿,对于这个困难我们应该多加思考。

其实,我们在学佛之前,比如上半生或者前世,我们并没有学习到很多取舍因果的法要。即便是学到之后,也没有认真去抉择,没有精进地去断除恶业。因此,实际上我们就是这个颂词当中所讲到的“已造狱业者”。既然如此,我们“云何复逍遥”?

既然我们造了狱业,那就需要忏悔。但忏悔也需要精进,如果我们没有精进地忏悔,罪业不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消磨至尽。世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有可能会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记忆;世间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慢慢消磨乃至没有。但恶业不会这样,不单是恶业,所有的业都不会这样,业的自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

我们以前学习过业因果的特性,其中第三条“就是业是增长广大的自性。我们造了业之后,不但不会随着时间慢慢地消磨至尽,反而会随着时间地延长而增长广大。所以,像我们这些造了狱业的人,通过观察分析之后就应该精进地忏悔。如果我们不忏悔,这些业绝对不可能无因无缘地消失,所以我们“云何复逍遥”呢?

因此,不管是从忏罪的角度,还是从整个大局要修持大乘菩萨道的角度,不管怎么样,都不应该再逍遥而住了。不要觉得自己就像没事一样,就像佛陀、阿罗汉一样,没有任何罪业,已经从三界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了,可以逍遥而住了。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到达那种阶段,因此现在就是需要吃一点苦的时候,就是需要精进的时候。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难以放舍,好像是“我把学佛的时间用得过多的话,那么我其他的时间没有了,我赚钱的时间没有了,享受世间幸福的时间没有了……”面对这些心态,就是我们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如果我们选择了世间的这种快乐,或者选择了把许多时间投入到这方面去,我们的修法时间就很短,那么堕地狱的机率就变大了。反之,如果我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于忏罪、修善法,虽然看起来损失了享受世间法的机会,其实我们已经为自己往生善趣、远离恶业争取到了更多的机缘。

世间当中也是一样。比如我们读书的时候,如果我们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玩耍或做其他事情,逃学的时间很长,用于学习的时间就很短,那么以后找到好工作或过幸福生活的机会就肯定少得多;而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用于学习的比重比较大,那么以后过好生活的机率也比较大。

当然,以上只是举例,世间的事其实是不确定的,为什么呢?比如有些好学生,他毕业之后有可能找不到工作;有些调皮的学生,或者中途缀学的人,如同世间的一些富豪,反倒可能拥有很大的成就。也就是说,世间法之所以不确定,是因为有前世的业在里面。不过通常来说,世间人都有一种普遍的认知,如果现在没有认认真真地学习,那以后成功的机率就会很低,幸福的机率也会很低;如果现在认认真真学习,成功机率就比较高,一般人们是这样讲的。

但是,在因果中绝对不可能有“不确定”的情况的。如果我们花很多时间去造罪业,以后想从地狱中出离、感受快乐的机会基本上没有。因为因果就是非常公正的、丝毫不爽的一种规律,所以我们这些造了恶业的人“云何复逍遥”呢? 我们不应该再逍遥,如果要逍遥,等有了把握之后再去逍遥自在,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逍遥自在的时候。尤其是在现在我们这个阶段,如果进一步,我们可以成功地踏上解脱道,如果退一步,我们又和世间人一模一样了。我们现在就处于这种可进可退的阶段。

当然,如果是一般人也无所谓“进”的问题,由于不学习佛法,他们肯定就是随着轮回的洪流而下去了;如果是已经获得解脱的人,他们的相续已经成熟了,已经高速而转了,就不会再有这样一种情况发生。而像我们这些处于中间的人,如果稍微懈怠一点就下去了,精进一点就上去了。在我们上面有佛菩萨伸着手来迎接和帮助,如果我们多祈祷,或者多按照佛菩萨的教言来做,我们伸手就会拉住他们伸过来的手,我们一使劲,他们一使劲,我们就上去了。而同时下面也有很多人在拽我们的后腿,世间的整个环境、还有很多恶友等等,都在把我们往下拽,“哎你不要学佛了,你不要去闻思了,你不要做这些善事了,做这些没有意义呀”等等,很多很多人在通过他的言语和行为来拽我们后腿。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往哪个方面努力呢?我们内心当中应该有一个决断。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很多的佛法的理论、教言,在相续中逐渐累积佛法的智慧,当这些智慧开始深厚的时候,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佛法,比如思维后世痛苦、思维无常、思维业因果之间的关系、思维今生和后世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这些思维可以让我们精进,我们就可以因此而抛弃很多无意义的琐事,然后开始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修学正法、帮助众生的法行的事业当中去。

不勤而冀得,娇弱频造罪,

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

在这个颂词中讲到了“呜呼定受苦”,有三种情况会导致这种结果。

有人不精进还希望获得安乐的果;有人忍受力很弱但还在频频造罪;有人马上要面临死亡了,还犹如天人一样觉得自己可以长命百岁,这样几类人,呜呼啊!以后一定会感受痛苦。“呜呼”是形容寂天论师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地悲痛。其实如果我们不注意,也会变成寂天论师感叹“呜呼定受苦”的对境。什么样的人他“呜呼定受苦”呢?第一类是“不勤而冀得”的人,第二类是“娇弱频造罪”的人,第三类是“临死犹天人”的人。我们再来详细地观察这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不勤而冀得”。颂词当中体现了一种互相矛盾的情况。“不勤”和“冀得”是矛盾的,“冀”是希望的意思。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安乐的果,必须要拥有安乐的正因,这个正确的因就是善业,而善业要通过精进而获得。所以,如果我们不精进于善业,就不可能获得安乐的果。我们不精进,很懒惰,把修善法的事一天一天往后推,找很多借口不修法,这些行为就是“不勤”,然而我们的想法是“冀得”。我们的身语意都没有精进,而我们却想要获得好的结果,那肯定要受苦。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这种不劳而获的想法能成熟,或者我们不精进,最后却得到了想要的安乐,那因果就错乱了。

我们知道在佛的十力当中,最主要的力就是知是处非处智力,这里提到了处和非处。所谓处指正确的因和正确的果,佛陀了知,如是正确之因可以获得如是正确之果。那么,凭借一个错乱的因得到了想要得到的果,这就是非处。比如说,通过放生而得到安乐,这是处,因和果之间是正确的;如果认为通过杀生可以得到安乐,这就是非处,二者之间是矛盾的。

同理,“不勤而冀得”也是这样,“不勤”是一种非因,而“冀得”,通过这种错乱的因、不正确的因,怎么可能得到安乐的果呢?不勤其实就是造恶业,造恶业和安乐之间是矛盾的,所以它就是非处。我们也要时时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不是处在这个状态当中。自己经常不顶礼、不供灯供水、不闻思修行,不放生、不帮助众生,什么善法都不做,却每天希望自己发财、长寿、升职……得到很多自己想得的东西。这样的话,我们不精进善法,而希望获得安乐果,那最后的结果“定受苦”。因为你没有精进,前面讲过如果没有精进,相续中自然转成恶业,一定会受苦。这是第一种定受苦的情况,我们要观察自己是不是有这种不精进的情况。

第二类是“娇弱频造罪”。娇弱和频造罪之间的关系,和前面第一类也是类似的。娇弱是指忍耐力和承受力都很弱,比如开水淋到手上,被火星烫伤了,做饭时被锅烫到了,或者别人骂了一句,自己忍受不了。按理说,我们的忍受力很弱,就应该谨慎,远离容易给我们造成伤害的对境,尽量避免受伤害的情况发生。

作为轮回众生来讲,身心的忍受力都是很弱的。既然我们忍受力弱,就不应该造罪,去承受地狱的痛苦和人世间的痛苦。但我们还是造罪,那痛苦降临到我们身上,如何忍受呢?按理说忍受力弱的人不要造罪,但是恰恰相反,“娇弱频造罪”,本身忍耐力很弱,却偏偏去造作损害自己的事情。

我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对自己负不负责任?如果我们忍耐力很强,什么样的痛苦我都能够承受,那也可以。但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忍受力,所有的众生都没有,痛苦一旦降临,只要堕地狱了,任何众生都是娇弱的。就我们现在来讲,承受力是很弱的,非常不喜欢痛苦,连人世间的痛苦我们都难以承受。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要去造罪呢?就不要去造罪,因果关系就是这样的,既然我们娇弱,那就要断除罪业。

但是,恰恰是娇弱的人频频造罪。而佛菩萨这样的圣者,忍受力很强,比如菩萨初地的时候,众生割截身体都没有痛感,但他们一点罪都不造,而且善法已经成为相续的一部分了。众生正好相反,我们的承受力很弱,但是频频造罪,好像自己不会受果报一样,这就是一种错误。

所以,寂天论师就提醒我们:娇弱的人啊!如果你们难以承受痛苦,就千万要终止罪业,大小罪业都不要再营造。娇弱者频造罪,毫无疑问定会受苦,这是第二种情况。

我们看自己是不是这样,对号入座的话,十有八九都是。当然,不是说一对上我们就完全垮掉了,不是这样的。对上后,我们要发现自己的过失,尽量发起精进。这一品就是讲精进的,只要我们精进,任何事情现在改变都不晚,佛菩萨告诉我们这些,就是要触动我们相续中的精进,一旦引发了我们的精进,这些问题就完全改变了,我们就会精进起来,断除恶业,朝好的方面去发展。

第三种情况,“临死犹天人”。本来自己是一个快死的人,但是,还抱着很大的希望活下去,像天人一样。我们知道天人的寿命很长,动辄几万年、几十万年。作为人道的凡夫,不管是真正临死的人,还是像我们这样的人,看起来离老死还有一段距离,但无论如何,都算是临死的人。这个是实际情况。但是,我们妄想自己好像是天人一样,还在做长期打算,好像自己还可以活很长时间,还可以活几十年、几百年,还在为以后的幸福做打算,根本没有打算如何去面临即将到来的死亡。这也是一种相互矛盾的情况。本来要死的人还在想自己同天人一样,可以活得很长远。当然,亲属、医生安慰自己另当别论,对快死的人说:“你没事,还可以活几十年!”但我们应该很清楚现在的状况,我们每天都在面临死亡。如果我们死亡无常观修的比较纯熟,就会知道我们明天还能不能继续做今天的事情都不好说,今晚睡下去明早会不会起来,或者今天晚上还有没有睡觉的机会,这些都不好说。我们面对死亡,本来就是一个临死者,但想法却是好像还能活很长时间一样。

为什么“临死犹天人,呜呼定受苦”呢?原理前面分析过,越是觉得自己不会死的人,越没有紧迫感,越容易把修善法的计划往后推。既然不会死,现在的好时光,我为什么不去享受呢?修法的事情以后再说。就这样,所以越认为自己不死的人,越容易懈怠,越不积累资粮,越容易造罪。

前面我们讲了这个问题。死亡无常观修比较好的人,他就有紧迫感,就会精进,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该念咒的念咒,该修善法的修善法。有了紧迫感之后, 他会抓紧一切的时间去精进修法,这样他到临死的时候就不会受苦了。而往往有“临死犹天人”这种心态的人,就是“定受苦”。所以,我们就要思维这种情况,思维后世痛苦,再对比我们现在是不是这三类情况。如果能够对号入座的话,那就真正应该警醒了,应该从这个方面得到某种启示。

寂天论师非常慈悲,告诉了我们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从迷惑中醒悟过来,真正到了该精进的时候。否则,“呜呼定受苦”,到了受苦的时候,那就没有办法了。

通过思维生起精进的意乐,这方面已经讲完了。

癸二、以加行修持:

前面是发心,现在是行为。颂词讲:

依此人身筏,能渡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愚者勿贪眠。

颂词的意思是,通过现在暇满人身的船筏,能够帮助我们渡过轮回大苦海,这个船筏一旦失去之后,很难再失而复得。所以愚蠢者不要再贪眠了,应该精进。这是劝我们依靠人身去修持善法,精进起来。

颂词讲要依靠暇满人身的船筏。关于放弃身体的贪著,第五品、第八品都讲到了身体的过患。对身体贪执过度,就要讲过患来降低对它的贪执。那么,人身这么多过患是不是一无是处?过患虽多,但还有好处,通过人身可以精进修持善法。但对身体过度贪著,就修不了善法,因此我们要降低对身体的贪执,但也不能矫枉过正。既然所有的过患都具足,那么是不是要把它抛弃掉呢?不是的,抛弃掉我们也没办法修习善法了。

佛陀在经典中讲,六道轮回的众生中,最好的身体就是人身,人身是所有能够修持善法工具中的最佳工具,其他众生的身体没有比人身更好的。虽然从构造和组成材料来看,天人发光轻巧、庄严无病的身体,才是最好的,但好是好,不适合修佛法。人的身体是血肉组成的,虽然组成构造远远不如天人,但人身适合修善。(这里的人身,是从身心二者配合来讲的,不是指单纯的身体。)这样的暇满人身就是修习善法的工具,佛陀在经典中也是作过比较的,天人和其它的身体都不如人身好。

东胜神洲、南赡部洲、 西牛贺洲和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都是人的世界。南瞻部洲就是现在这个地球,这里的人身是最佳的,但如果问,南瞻部洲东西方的人哪个更好?其实是差不多的,都能够修持佛法。而人身通过修法,可以度过轮回的苦海。三界轮回的苦海是苦浪滔天的,怎样渡过呢?需要船筏,通过现在的人身来皈依发心,比如多多修持《入行论》、前行、大圆满等善法就可以获得解脱,或往生极乐世界,或今生大彻大悟,或来世再得人身,每一世都可以修持善法,总有一天会从大苦海中脱离。现在我们依靠人身,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是最佳最快的一种解脱途径。我们通过暇满人身发愿往生,或者修持菩提心、空性见,这样就可以渡过大苦海。

“此筏难复得”是说暇满人身,第一很难得,第二难再复得,一旦失去人身就很难再获得。为什么很难获得?上师讲义中讲过,得到人身需要很多条件,并不是运气好。

有人觉得,得人身很容易,好像能随便得到一样,尤其是贫困地区,生个小孩特别容易。萨迦班智达的《格言宝藏论》,讲过一个规律,人在世间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说富裕的人,一般富裕的人各方面都很好,钱也很多,地位也高,但人丁不是特别兴旺。而很穷的人,吃饭都吃不起,家里接二连三地就诞生很多小孩,人丁兴盛,但没有钱。而有钱的人,没有继承者。自古以来都差不多。很多富裕发达的国家,人口出生率很低,经济不繁荣的欠发达地区,人却特别多,很难控制这种情况。

看起来好像人身不是特别难得,但实际上获得人身是很难的,尤其是暇满人身。单说哪地方人多人少,还不是我们讲的人身筏,人身筏是暇满人身,是人身中的精品。本来人身就难得,但获得暇满人身更难得。七十亿人好像不算少,但并不是讲七十亿人都是暇满人身,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暇满人身。真正对佛法产生很深的信心,愿意修行的有没有一亿人,真的很难说,这个比例可能都没有。从这方面讲,修持善法的人身是很难获得的。

必须要前世修持十善、守持戒律,还要做布施、安忍等助缘,还要发愿“通过这个善业愿我获得暇满人身”,有这些因缘才能获得暇满人身。有些人可能守戒,但他没有发愿,虽然获得人身,还是无法接触佛法。比如有些外道,他也在修善法,也帮助了很多人,也在守戒,但是没有发愿获得修持佛法的暇满人身。

世界上修善法的人这么多,但能够以善业发愿以后转成修持佛法的人身,这样的人却很少。大多数的人不具足戒律,看一看我们身边守持戒律的人,有多少呢?不学佛法的不用说了,修学佛法的人还要选择这条戒律暂时不受,而那些我就受一、二条。通过守戒的方式断恶修善,具足这样想法的人不多,这样的话,大多数的人第一个条件都不具足。

为什么守持戒律后,还需要布施、修安忍这样的助缘呢?因为以守持戒律的功德转生善趣,比如说转生为人之后,还要看你有没有条件学习佛法。比如有些人很穷,必须每天以累死累活的方式去赚钱,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赚钱上,哪有时间学习佛法呢?但如果前世做了布施,他的钱财来的就容易,相对时间就多一点,压力就少,佛法学起来就比较容易,能够学进去。而通过安忍,即生能够获得庄严的相貌,或者通过安忍,思路清晰。这对修学佛法都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获得人身之后,要在学佛方面更进一步,就必须要行持持戒、布施和安忍等善法,然后发愿。前面讲了,要发愿通过此善根,令我生生世世获得暇满人身。即便持戒、修十善的人,他都不一定想到这样发愿,所以真正具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很少。因为少,转成暇满人身的人也少。全世界这么多人中,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印度教徒几亿这么多,佛教徒这么少,从这个方面看起来也正常,因为以前没有发愿获得暇满人身的人,是得不到暇满人身的。有些人虽然得到人身,也修善法,但没有接触佛法,对佛法也没兴趣,从这个标准看就是无暇,不是暇满人身。

所以,暇满人身难得,失去之后难复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失去之后,很难获得。现在既然获得了,应该怎么办?我们已获得人身,就应该对照科判“以加行修持”,善巧地使用我们的身体,我们有眼睛,就多看佛像、经书;有耳朵,就多听佛法、经典、经咒声音;有舌头,就多念经,和别人交流佛法;有手,就多合掌;有脚,就多顶礼转绕;有心,就多思维法义。自己身体经常善用,或者用我们的人身多利益众生,放生也好,帮助人也好。

我们这样的人身是很难获得,失去之后难以复得。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修行,下一世人身都保不住,更不要说解脱往生了。如果我们精进,第一能保住人身,第二在此基础上,可以获得往生,或者进一步今生获得成就。而这都来自于精进,如果精进,一切的善因善果都具备,一旦失去精进,别说善因善果,连人身都失去了。

所以,愚昧的人不要再贪眠,再懈怠了,在此基础上,内心对善法多多地产生欢喜心,然后通过人身多闻思修行,没听过的佛法要听闻,听闻过的要思维、串修,不但学习,还劝别人多学习佛法,这都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以加行修持内容就是这样。我们第一堂课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