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为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请勿助印!

《前行广释》第122课辅导资料(终稿)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我们已学完共同加行部分,现在正在学不共加行。不共加行的修法有皈依、菩提心、念百字明忏罪,为了积累资粮供曼茶罗以及上师瑜伽的修法,这是属于不共加行的内容。这些学完之后还有一个破瓦法,如果今生修行没有成就,可以通过破瓦,强制性往生极乐世界。

不共加行中前面的三个修法已经学完,现在学的是第四个——积累资粮。其中也分了两个部分:一是供曼茶罗积累资粮;二是古萨里,即通过施身法来积累资粮。通过“供曼茶罗来积累资粮”的部分中,已经学完了供曼茶罗的必要(为什么要供曼茶罗),所修的曼茶罗,还有三十七堆曼茶罗和三身曼茶罗。

在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了修曼茶罗的必要性和积累资粮的重要性。如果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或了解得很深,就自动会对修曼茶罗或对什么是快速圆满资粮的方法产生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就愿意去实践。

只要通过实践,相续中的善根、功德就会从无到有。如果以前有但不够深厚,也可以通过供曼茶罗的修法快速地让善根深厚起来。一旦善根深厚,我们要修行佛法,想要获得佛法的密意,比如要生起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感觉,或念咒、修密法等也会产生本尊的加持。

因为福报很深厚,这一切就能迅速地获得。如果福报不深厚,顺缘不多,即使在修这些法,但不一定马上能产生法本里面提到的功德利益,修法中的觉受也很难生起来。这就是一种很殊胜的方便法,必须要产生定解,这个特别重要。

今天我们学第五个:

戊五、供品洁净

上堂课我们已经讲了一段。我们在供曼茶罗时,无论是平时在佛堂里上供,还是在某些寺院或圣地朝拜做供养,心态必须要清净,以很恭敬的心态来做。在供养时,以恭敬的心态供养对整个善法本身来说,一大半主要的因素就有了。然后在恭敬的心态之上,尽己所能地准备一些供品,根据当时的情况,如果有好的条件就可以用比较广大、善妙的供品做供养;如果条件时间不允许,也可以随机随缘地做一些供养的修行。

其中,信心和恭敬心,尤其是殷重的心特别重要。如果有殷重的恭敬心就可以累积清净的资粮,对修行者来说很重要。此外,不修行的人为了得到今生和后世的安乐,也需要做这样的供养和布施。上供和下施是今生、后世得到快乐的直接因(主要的因缘)。

比如在世间中有福报就很容易找到赚钱的途径,过程也会很顺利,违缘很少,顺缘很多;如果欠缺福报就会非常困难。这一世富裕或这方面很顺利,由果推因,来观察所有的果,都是因为有关的因缘都具备了(任何法都是因缘法则,即在世间中任何顺缘具足了就会有果)。

世间中观察每一个法,因和缘的配合都非常紧密,任何法因缘具备了就有果。不管是种庄稼,工厂生产产品,还是世间中的幸福、安乐,只要因缘具备了就会有果。由果推因去观察,都能够找到导致这些果的因素。世间所有的法都有前因后果,因果有直接的联系。《释量论》等经典上讲:“此有故彼有”,如果有因就有果;“此无故彼无”,如果没有因就没有果,因缘法则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完全经得起观察的。

在我们能观察到的所有的法上面,因和果之间的法则都如是安立。放在善的因和快乐上面也是如此,痛苦的果和痛苦的因,两者之间也是有相应的因缘法则。这一世的财富多少,也和以前做过多少供养和布施,或和善根是有主要的因果关系。

轮回很长,无论我们愿不愿意,轮回都在继续,我们就会不断地投生。并不是我们不愿意投生,就可以终止这样的轮回。有些人想终止轮回,就想出自杀或其他方法。轮回不会因为这样而终止,这不是终止轮回的因。

这一世的生命,不管是通过天灾人祸,还是自主的方式来终止它,它的因在我们心上还是具备,死了之后还会重新投生。如果没遇到天灾人祸或自杀的方式来了结自己,生命在这一世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直至死亡,然后投生;通过天灾人祸或自主的方式终止自己的生命,只不过把投生的时间提前了,并没有改变轮回的模式。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会以为是不是死了就没有了?不是。死了是下一世的开始而已,只不过是中途夭折。现在很多人通过自杀的方式觉得可以终止轮回,只不过是把投生后世的时间提前了而已,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投生后发现还是又回到了轮回之中。

不管修不修行,轮回都是在继续。既然轮回还在继续,我们还是有必要来关心以后该怎么办。为了让后世过得好一点,应该做一些努力。为了对自己以后负责任及过得更好一点,现在应该修一些善法。

就比如我们这一世的上半辈子,为了下半辈子过得好一点,也要去找好一点的工作、要攒钱、要买房子……为什么呢?虽然下半辈子还没有到来,明年或几年后的生活也还在未来,但是为了以后过得更好现在也要拼命去赚钱,创造让以后快乐的因素。

把即将到来但还没有到来的明年,或下半辈子,就可以当成下一世,情况其实是一样的。为了下一世能够生活得好一点,不管修不修行,想不想解脱,都应该要修行善法,应该努力地去制止让我们下一世再下一世痛苦的因素。

这样的因素要尽量地减少,就好像现在为了明年或下半辈子的痛苦不出现,也要想方设法地去发现可能导致下半辈子痛苦的行为和因素。发现、了解之后要想方设法地去遮止,原理是一样的。佛陀告诉我们要断恶行善,其实这就是为了自己负责,断了恶行了善,最后是谁来感受呢?还是自己。

对于不修行的人来说,不管相不相信或修不修行,轮回都在继续(生活、轮回、投生都在继续)。既然如此,是愿意过比较好的生活还是比较差的生活?这样一系列地后续情况我们有必要去了知,然后该断的断,该做的做。

对我们来讲,了解了轮回的痛苦之后才想要获得解脱。如果想获得解脱,就必须要在心相续中生起有关解脱道的功德。浮现出解脱道功德必须要有强大的善根、强劲的资粮、顺缘来帮助我们内心中生起证悟等解脱的境界。

供曼茶罗就是一个殊胜的方便,还有在佛堂上对殊胜的对境做供养,在圣地做供养等,因为有了这些善根的缘故,非常容易成办。下面还要讲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前面讲在供曼茶罗期间,我们要做到供品洁净,今天来继续学习。

对于一贫如洗的穷人或者真正能够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而作意幻供养的那些利根者,佛经中开许可以供养土粉、瓦砾等等。

在有些情况下,外在的供品相对来讲不太重要。第一种是一贫如洗的穷人,他们能不能够积累资粮呢?特别穷的人也可以积累资粮,关键是要掌握积累资粮的方式方法。佛经中有针对富裕的人的修行方式,对于穷人也设计了一套可以让他们修行的方法,只要认真地学习,穷人也可以掌握其修行的一套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做意幻供养。

自己虽没有任何真实拥有的财富,但可以观想所看到的美好的事物:如看到某大银行,观想里面所有的财富,意幻供养给上师三宝;或看到很多美好的景色、事物,超市里的商品,乃至于奢侈品店、珠宝店里的贵重物品,通过意幻供养的方式也都可以积累资粮。还可以通过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即一个微尘里面有无数的刹土,每个刹土中有无数庄严,把这些观想供养佛陀。所以贫穷的人照样可以迅速积累资粮。

首先,要相信通过这些方法是可以积资的。当然,能相信意幻供养可以积累资粮,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善根。因为修行者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内心中各式各样复杂的业交集在一起。有些人没钱,信根又差;有些人富裕,信根也好;有些人富裕,但是不相信这套;有些人很穷,但是相信这些修行方法,各种类型都有。

贫穷者只要相信意幻供养可以积累资粮的原理,然后付诸于行动,做很多的意幻供养,完全可以积累起一生成佛的资粮。所以,一定要相信,并且精进地观想,打破穷人的自卑心和负面心态,要明白自己的财富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内心强大的观想,同样可以积累广大的资粮,和有钱人没什么差别。

在修行中过度的自卑也是一种违缘,有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这辈子无缘做供养了,发愿以后再做。这不一定,供养的方式有很多,有真实的供养,也有意幻供养。意幻供养只要有心就可以做到,学习懂得了供养的原理,哪些东西可以供养并持续性地观想,心量广大之后,当下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资粮。这是第一种一贫如洗的穷人。

还有一种是观想力极强之人,能够真实地观想“一尘中有尘数刹”,他有很强的观想能力及禅定力,“一尘中有尘数刹”可以真实地在他自己的修法中有所体现,这类利根者也可以。佛经中开许可以缘土粉、瓦砾来做供养。

因为利根者知道土粉的本性其实也是清净的,一个土粉里有无数的刹土,无数的刹土里具备了无数完美的供品,他有等净无二的见解,或者了知一尘中有尘数刹的广大清净智慧,也可以缘土粉、瓦砾做殊胜的供养,通过清净观和观想能力完全可以做到。

而自己本来拥有万贯家财,却舍不得用来上供下施,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

这一段话主要是告诫一些自以为是的修行者。他们有一定的能力,但舍不得用自己的财富去买供品或用真实的东西做供养,心想反正可以意幻供养。佛台上面干干净净,每一天都这样,连一杯水、一盏灯也没有。看到街边路灯这么多,就把路灯观想了;河里有这么多的水,就把水观想了,一点都舍不得花时间或花钱去买花、买水果等等,这就是典型的吝啬心。

只做意幻供养,这样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但是佛台上什么也不摆是很吝啬的。只是观想外面的做供养这样可不可以呢?当然这样也可以,也得到一定的利益。通过供养可以打破自己的悭吝心,供养真实的物品可舍弃对财富的执著。

一边在做意幻供养积累资粮,一边还牢牢地把持着自己悭吝的烦恼,这种修行对要想快速成就解脱果的修行者来讲,是相互牵制的矛盾心态,不利于解脱。既然想要获得解脱,就必须打破无始以来内心中的不良习气。

供养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放弃轮回中的很多执著,如自己的身体、善根、财富等。假如往昔布施的修法没有修得很成熟,就会对这些产生实执,想要拥有的贪欲心产生后,悭吝心也随之而来。这些心态对想要出离轮回、获得解脱而言是矛盾的, 一方面抓住轮回的东西不愿意放手,另一方面却说要出离轮回,这本来就是矛盾的。

供养、布施的修法,本身就是帮助或加速放弃对轮回的种种执著。通过训练,对财富的执著会慢慢减弱,放弃的心愈加强烈,心量也会越来越大。在修布施和供养的时候,如同菩萨们在因地般,先由小的物品开始做布施、供养,逐渐就可以把所有的财富、国政,甚至自己的身体等不敢放的、舍不得放的、很耽著的东西舍弃。这些执著都放弃掉之后,心这方面的分别念也越来越淡,那些让我们趋入实相、获得解脱的违缘,在整个过程中也就越来越少。

有些时候做布施,是因为有情的确需要。在佛面前做供养,并不是因为佛缺少这些,而是因为佛陀是大福田,以此自己可以得到很多福德。如同在吉祥的对境面前做祈祷或结缘,也可以获得吉祥。如果供养的是具有大福德保障的自性,自己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福德,福德越大获得的功德也就越大。

是不是因为佛陀缺少这些,所以我们想方设法找给他呢?是不是佛陀没有吃饭就供养饭,没有水果,就供养一些水果,佛没有水喝了,就供养七杯水?并非如此。供养的原理是什么呢?佛陀是福德的保障(大福田),福田越大,供养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越大,是这样一种自性。他是大福德的自性,还缺七杯水吗?鼓励众生每天供水,并不是因为佛陀渴了。

有些不明道理的人觉得给佛供养好像在行贿、交保护费,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是为了打破众生的悭吝心。另一个原因是借助大福田的功德来圆满众生的资粮,他是圆满资粮的殊胜对境,而不是缺东西要供养。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思维,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在相续中累积起很大的福德。

自己有观想能力的可以观想。但如果有钱而舍不得上供下施,仅仅念诵供曼茶的咒或念一些供养咒,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听说念一句供养咒的功德很大,就舍不得钱财做供养,连一块钱、十块钱都舍不得,觉得这样的方式既能得到功德,又能保全财产,是一个好办法,其他人都没有发现,自己悄悄地实行。

其实,拿出钱财来做布施、供养,是为了打破悭吝心以及对财富的执著。因为对事物执著越深,在轮回中受到的伤害也就越重,反之,执著越轻,能够伤害的违缘也就越少。执著越重就会越耽著,别人稍微动一下就会受不了,这种人非常的敏感。还有些自尊心强或心胸狭隘的人都很敏感,别人一个眼神可能就被触怒了,随随便便一句话会受伤很久。而心量大的人就无所谓,不会感到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所以执著少的人更幸福快乐。执著越少,越容易相应于实相,因为究竟的实相是无分别智证悟的究竟离戏状态,执著越重离实相越远。所有的执著、分别念都会障碍我们去相应实相。如果能够执著少,多放手,障碍也会越来越少。

菩萨们在登初地之前,布施都要修圆满的,所有的都不执著,连最珍爱的身体都会一世世地反复去做布施。有些是支分器官,比如别人要一只耳朵、一只眼睛,或要一只手,无论何种情况、何种要求,为了打破执著,菩萨都会舍。而凡夫想的是什么呢?菩萨为了一个人舍弃了身体,其他这么多人怎么办呢?我们就会认为若要把身体舍出去做布施,就应该有价值,为了一个人而舍弃很多人是没有价值的。

然而菩萨不是这样想的,他的价值观和一般凡夫是不同的,他的目的是打破凡夫相续中各式各样的想法。凡夫人把为了一个人而舍弃很多人作为不能布施的理由。这种理由如果找起来是是非常多的。但菩萨不是这样想的,他要打破这种想法。

我们自己修法时,往往也会有很多这样相似的分别念来阻碍殊胜的修行。例如为了一个人的利益不能舍弃成千上万人的利益。如果舍弃了就会觉得没有价值。自己的分别心很喜欢找这些相似的理由和根据,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放弃或以后再做。但就由于一次次这样的分别念,很多次修行的机会被错过。

但菩萨不会这样。他依靠智慧知道这是有可能让自己变成不再修行布施的理由,因此会把这些打破。有些菩萨在修行时就有这种情况。

前面讲了布施一只耳朵、眼睛等,把身体的一部分拿出去。有些人觉得这样自己的身体就不圆满了,还不如死了重新投生。但菩萨为了打破这些,只保留一部分残缺的身体可以,把身体完全布施也可以。他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打破任何执著以及让布施不彻底或不究竟的分别念。

菩萨修布施最珍爱的身体,会做无数次。在这个过程中,会逐一打破所经历的各种分别念和不同情况,最后修圆满而登地。对菩萨而言,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挂碍。他在无挂碍的状态中安住,这种心态就很容易和实相相应。要跟实相相应,一方面可以观实相、安住实相、修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外在的,能够让自己强制性放弃对法执著的行为。通过这样修行,会与完全没有执著、离戏的实相完全相应。

为什么要讲这些呢?做供养、布施时,除了意幻供养外,还要实物供养。在自己有能力时,用实物上供下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打破自己对财富的耽著。

“反倒摆出诵咒、观想等种种相似的理由而自以为是的那些人,其实是自己欺骗自己。”很多寺院在供养护法神或荟供时,都会陈设很广大的供品。当然也可以通过观想、如普贤云供的方式来供养。但单纯通过观想的方式,很多凡夫人会容易找一些不放弃自己财富的理由。这种修行有时容易浮于表面,所谓的“供养”达不到很深地打破我执的效果。如果以投机取巧的方式供养或做荟供,那其实只是表面上的,没办法达到法义需要的深度。因此上师们有时还是强调陈设广大的供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很多资粮。

供佛也是一样。为了让我们纯粹地供佛,有些藏传佛教的大德要求不可以吃供佛的供品。供养完可以拿出去布施或给别人吃,总之自己不可以吃。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供养时有时会想,比如这是五十元一斤的好水果,先摆在上面供养,反正撤下来后自己也可以吃。舍得花钱买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最后还是自己享用,所以觉得这样做挺好。如果认为这些东西不能吃,只能做供养,就会买五块钱一斤的,这样供养后拿出去也不会心疼。

这里就有很多非常微细的心态,做供养其实留了后手。即便看起来陈设很圆满,实际上自己带着私心。这对打破自己对财富执著的作用是打折扣的。有些人觉得将供养用过的东西布施很可惜。其实并不可惜,因为供品的积累资粮任务已经完成。

难道只有自己吃了才不可惜吗?这个物品供养结束,产生的福德或打破我执的效果也已得到。再把它布施后被鸟、蚂蚁或其他旁生吃难道就可惜吗?只有自己吃才不可惜?所谓的可惜其实是自己的观念问题。

所以供佛的东西最好自己不要吃,如果是荟供的可以另当别论。荟供本身自己要受用一部分,是另外一套观想方式。但已经供佛的东西自己就不能吃了。供养要做彻底,要真正舍弃并供养最好的东西。供养最好的东西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要真正地用善妙的东西供佛,同时自心很清净,从而得到清净的善根,并放弃对这些法的执著。水果虽好,但既然供养了就不吃了,这也是对自己的修行。

当然有些刚刚学习佛法或不理解的人,会觉得实在有点想不通。有时高僧大德也会说如果可以真正观想佛陀赐给自己,也是可以用可以吃的。对于的确有一点放不下这些东西,觉得太可惜的人,有些上师们在回答时会说也可以吃,并没有特意遮止。但针对根基成熟的人仍建议不吃。对根基还没有成熟的人,要吃也可以,供养完要观想是佛陀赐给自己的,把它当成加持品。总之根基不同,层次也不同。

如果能够接受这个观点就去做,以后供养佛的东西自己都不吃,给他人吃。他人尽量不是自己的家里人,因为给家人还是会觉得这是自己家里消费的,不可惜。如果可以,尽量布施给其他人或外面的旁生。

而且,诸续部及窍诀中明明说“清洁美妙之供品”以及“配制清洁欲妙供”,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

下面引用佛经和续部的观点,续部的有些修法中有时会讲关于供养的窍诀。关于哪些供养的功德利益特别大的窍诀在不同的仪轨中也会讲。

第一个窍诀是清洁美妙之供品,供佛的供品首先一定要清洁。清洁是指在供养之前该清洗的要清洗,该除尘的要除尘,这是一种心态。把供养当做很重要的事情,甚至比对自己还严格。对自己可能稍微擦一下就可以吃,但供佛或布施给他人时,应该用恭敬的心态。

然而有时却是反的,如果是自己吃要观察农药的残留、多洗几次等等,观察的很细致。但供佛可能就没那么细致。觉得佛陀有能力消化这些,或不是自己吃的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有这种想法,说明自己的心态还不够殷重。如果心态不够殷重很随便,就是对法本身不够重视,那供养的利益可能也会打折扣,得不到全部十分的利益。所以尽量清洁是指尽量经常用殷重的心来做供养,包括清洁供台。

从某个角度讲,供台就是佛住的地方。供养水果的地方,就是佛陀吃饭的地方。自己吃饭的饭桌可能每天都擦得很干净,碗和食物也洗得很干净。有些很讲究的地方还有一套用餐的仪式,很隆重。但供佛却很随便,这样是不行的。佛台很脏,灰尘很厚,很长时间不清洗不打扫,对所供养的东西也是很随便不重视,摆放得歪歪扭扭,这些都不是很好。

供养本身也是修行,要把它当成修行的一部分来对待。在这个过程中会打破不恭敬、粗心大意、不专注、无正知正念等等,将该抛弃的抛弃。

另外应该有正知观察三门,有正念,有该观的菩提心。因为供养的是宣讲正义的导师,值得自己恭敬、殷重地去做,同时也可以在恭敬中获得加持。他们是通过这样恭敬而成佛的,自己也应随学这种恭敬心。

很多加持都是在恭敬中获得的,恭敬也是一种谦卑的状态。自己的心不会太高举,处在非常小心谨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就更容易得到正念的加持和福德。

一方面是清洁,一方面是美妙。供养时要把觉得很美妙的做供养,这也是在恭敬、美妙中获得福德。供品本身会通过供养产生一种缘起,所以应该用清洁美妙的供品。

还有配制清洁欲妙供,指配制很清洁的、各式各样欲妙的供品,可以体现在色声香味触上面。

色是指看起来颜色、形状特别好。声音通常指美妙的乐器,有时可以把乐器本身放到佛台上,未必敲,但这也是一种供养。比如像碰铃那种很美妙的东西,也可以把它摆出来供佛。供佛时也可以敲几声,把美妙的、清净的声音供养。也可以将表示味或触的香(如涂香)等等色香味触的妙欲放在上面做供养。例如在佛堂上摆的八供,色声香味触都具足。

“而并没有说“肮脏污秽之供品”。并没有说可以把很肮脏、很污秽的供品拿来供养,应该是很干净、很悦意的供品。对我们分别心很重的人来讲就要供好的东西。但是到了比较高层次的修法时,为了打破我们对所谓清净和污秽的执著,有时也会把我们觉得不应供养的东西放在里面。

在比较高的密乘中,为了打破我们对清净的执著,也会供养五肉、五甘露这些一般觉得很脏的东西。这些本性是干净的,在法性中超越了净和秽。

因为刚开始供的都是干净的、美妙的、高档的,最后我们形成观念,好的东西能供养,好东西和差的东西差别很大,就会有净秽、贤劣的分别。所以,就故意用这些东西来打破我们的执著和分别。净秽和贤劣的分别念,也会阻碍修行者的思想进入到平等的实相中。为了打破这种执著,也要故意做打破执著的供养,这是我们后面修行的。

上师针对我们刚开始修行的人讲,就是要把自己觉得非常美妙的、悦意的东西来做供养。当然各个地方认为的美妙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中国、美国或其他地方认为是最好的东西,就把这个当作最重要的东西来做供养,这也是因地域的不同,供品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绝不可以将自己的残汤剩饭等肮脏不堪的物品作为供品,或者好的青稞留给自己吃,渣滓作为供物或磨成做神馐食子的糌粑等等。

华智仁波切教导我们说:我们绝对不能把残汤剩饭这些肮脏不堪的东西作为供品供佛。把新鲜的、新打下来的青稞留给自己吃,然后把不好的渣滓磨成粉做成神馐食子做供品。

神馐就是天人的食物,有特殊的形状,有时上面画有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装饰。在有些大德的境界中显现护法、天人喜欢某种形状、颜色、饰物的食物,这是一种缘起物,所以这些特殊形状的食物就叫神馐。如果自己有能力就按照这个仪轨做神馐,如果做不了就用一般的食物来代替。这里是说把不好的东西磨成粉做成神馐食子等等的做法是不好的。

诚如往昔噶当派诸大德所说: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而将发霉的油饼、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

噶当派的修行人对修行的环境其实还是非常重视的,他们虽然是舍世者,但在做供养的时候也会把佛堂整理得特别整洁干净。外面的缘起和内在心的缘起也有一个相顺的,如果我们修行的地方,比如禅修室和平时学习的地方乱七八糟,那这个外在很乱的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态。

如果外在的环境很干净特别悦意,在这个环境中学习自己的心也容易调顺,也容易和这样的法相应。外在的因缘会影响内在的心情,也类似于风水。

噶当派和格鲁派(格鲁派是新噶当派,很多传统都继承下来了)的寺院里面特别干净整齐,外面的佛像,前面摆的供灯、供水都是特别整齐。大恩上师也经常讲,去他们僧人的住所感觉特别悦意,东西不多,特别干净整齐,进去之后就想安住,心自然而然很清净。

如果是条件所限另当别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把自己修法的地方、整个住的地方都应该收拾得很干净。有些修行人特别脏、乱,好像是不执著,其实就是懒不愿意去收拾。在这个状态中想把自己的心调伏道理上可以,因为心为主,但还没有达到那种状态之前,外和内是有一种缘起的。所以,我们把外面的环境收拾好了,也能帮助自己调伏自心。

在做供养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通过很殷重的心把环境尽量收拾得非常善妙。噶当派的大德们就有对外部环境重视的传统。教导我们切切不要自己享用新鲜的部分,刚榨出来的新鲜的油饼自己吃,而将发霉的油供佛。将发黄的菜叶等供养三宝,新鲜的菜自己炒菜、做汤吃,这样也不好。

将有辣味或腐败的酥油等作为神馐或者做成酥油灯来供养,而自己食用新鲜的酥油,这些都是耗尽福德之因,所以必须坚决断除。

华智仁波切这里借助藏区的一些风俗习惯,在藏区酥油是日常必需品,也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有时酥油放时间太长了就会发霉,或者有辣味不是那么好吃了。把腐败的酥油做神馐的装饰或者把发霉的酥油化了做酥油灯来供养,然后自己吃好的新鲜的酥油,觉得灯也供养了也没有浪费,这样不好。

一般汉地的修行者供养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个情况不是特别的多,但是也不能说没有。我们内心中有各种各样的分别念,虽然这种情况不多我们也要注意。为了积累福德和打破我们的执著,应该以非常恭敬殷重的心态把最善妙的做供养。

就像父母总是把不好吃的东西自己吃,好的东西给孩子吃。作为修行者也是应该有这种心态,不好的东西自己来用,好的东西供佛,觉得这个东西不好就不供佛了,去找更好更善妙的东西来供养。因为这是培福的因,而反过来就是耗尽自己福德的因,不但得不到功德还会耗尽自己的福德。

福德只是不增长问题还不大,不但不增长反而耗尽自己的福德,这就不好了。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是因为吝啬心、小聪明,觉得这一系列的操作做的非常好,这样一种心会耗尽我们的福德。

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懂得哪些是善巧方便,反而因为这些不如法的供养耗尽本来就很少的福德,这没必要。这种供养对于你来讲有还不如无,没有做还不会耗尽福德,但这样做之后,没有增长反而耗尽你的福德。所以,必须坚决地断除这个不如法的、心态不殷重的供养。

前面我们也讲过,家里面泡茶做饭都用纯净水,却用自来水供佛,也类似这种情况。我们肯定知道纯净水是很好的,如果是好的就应该首先用来供佛,供了之后有多的,自己可以用,没有自己就喝自来水。总之如果有类似的情况就尽量去避免。

此外,在做神馐、食子等时软硬程度一定要做成与自己食用的一样,不能考虑简便易行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子团,

寺院里或藏区修行者会用糌粑和水之后加酥油做神馐、食子。如果糌粑和的水多、很软,捏起来就很容易,一下子成型很容易做,如果硬一点的做起来就费劲,所以有些人考虑简便易行,和糌粑团的时候就和的特别软。

这里面就有一个偷奸耍滑的心,缘起方面来说太软了自己都不愿意吃,如果自己吃就精益求精,把糌粑团和得软硬适度,吃起来又有口感又有嚼劲,但是供佛就毫无要求地怎么方便怎么做,这就不好了。只是考虑简单易行做成软软绵绵的食物,这也是一种缘起。一般来讲按照自己吃的标准来做,如果觉得这种是最好吃的,就做成这种,普遍的标准是软硬适中。

现在没人做这个,但是我们要知道,不能为了自己方便就把这些简单化。积累资粮还是要有一定的精进心,舍得花一点时间,把这个事情当比较重要的事情来做,而不是说其他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供佛的事必须要做就随随便便。水杯也不看摆的整不整齐,也不看间距,倒水有些倒的多有些倒的少。这个应付了事的心态就是觉得这些不重要,其他的事情非常重要。

在这种状态中,其实我们还是对世间八法,对轮回的法有高度的兴趣,对解脱道和对解脱道有关的这一系列修行并不是很重视。我们想想看,以这种心态想要很快获得解脱,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事情。所以,你要做成一个事情,至少要对它很重视,不重视就随随便便成办解脱道,这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世间法,如果你对一个世间的事情没有重视,随随便便做都做不成功,何况出世间道是要比成办世间道更困难的修行,更加应该加倍地去重视,把它当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对这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以殷重的、恭敬的心态去做。

阿底峡尊者曾经亲口说道:“西藏人是不会富足的,因为人们做的食子团软软塌塌。”

当时阿底峡尊者也讲西藏人不会有福报。为什么不会有福报呢?因为很多人做的供佛的神馐食子团太软了,这么软的食子团供佛后得不到很大的善根,所以他也不会因为这样供养佛之后得到很大的福报的。

此外尊者还这样说过:在藏地,仅仅用水来积累福德也已足够了!在印度由于气候过于炎热而没有西藏这样清净的水。

虽然阿底峡尊者批评当时的食子团做得太软,但是也赞叹了藏地天然的优势就是水特别的干净。泉水也好,河水也好,特别的干净。他说在藏地如果有一定的勤奋,单单通过供水也可以积累很大的福报。

每天准备七杯以上的水,把水杯擦干净之后,通过恭恭敬敬的方式去打水、供养水。单凭每天供水来积累福报也足够了。通过水供养佛的功德特别的大。因为在印度太热了,没有那么干净的水,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讲的。现在对我们来讲也比较容易能够找到干净的水、高质量的水。现在家庭里安装了净水器,外面也有卖比较干净的水,这些都可以拿来做供养。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殷重的心,每天供七杯以上的水,都可以圆满很大的福德。水具有很纯净、很柔软的自性,如果我们经常供水,也能够让我们的心逐渐变得干净,相续中的分别杂念、罪障也可以通过供水的方式清净,因为缘起就是这样的。通过这样供水的方式也能够逐渐让我们的心很柔软、很干净,内心中很多杂质也会越来越少。

我们应当把它当成修行的一部分,要重视这种供养。如果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如果自己没有时间就让别人做。有时候家里人其他修行没有,让他每天帮忙供水,让他这样积累资粮也可以。一般来讲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如果有别的想法或必要性,让别人帮着做也是可以的。

只要自己能够精进,那么以供养清净的水来积累资粮,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利益。

水本身是一个很好的供品,它的成本很低。在藏地只要你勤快就可以了,基本是在泉水或河水里去打(不像汉地的自来水通过水厂、管道送到家里面)。有时候还需要背着桶从几百米或者更远的地方背过来,倒到壶里再去供佛。所以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精进的。如果有足够的精进完全可以积累资粮。你再说没有钱只要肯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可以积累资粮的,也会得到想象不到的功德和利益。

供水的功德很大,下面对供水也做了一些描述:

作水供时要将七个供水杯等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排列的时候间距也要适度,不可有过宽过窄、东倒西歪等现象,并且水中不能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杂质,水器中的水也不能满满当当或极度不满,供台上不可有溢出的水流等等,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

首先供水要七杯以上,七杯是比较普遍的。如果只能够找到一个杯子就供一杯;如果能找三个杯子就供三杯。或者你的佛堂摆不下七杯就摆三杯四杯;如果有条件就用七杯或七杯以上,以七杯为一组。有些道友可能用两组十四杯,三组二十一杯,乃至于四十九杯,这样都可以,只要自己的佛堂够大。因为这里讲了供水功德是非常大的,积累资粮也是很有效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是七个供水杯。把这个供器认认真真擦得干干净净。现在有的用铜杯,还有一些是水晶杯,还有各式各样的。道友们有的喜欢这样的杯子,有的喜欢那样的杯子。这个供水杯倒没有专门的要求。有些是有一个刻度线的那种,最早的一种供水杯有个刻度线,就是你供到这儿就差不多可以了,有些是没有的。

有些就用大碗或者用其他的做供水杯。各式各样的金杯、银杯,还有铜杯,水晶杯、玻璃杯,各式各样的杯子,有些还喜欢用彩色的杯子,供水杯是供器。还要认认真真地擦,专门准备一张干净的帕纸每天要擦拭,尤其供完水之后要把水擦干净。

摆放的时候间距要适度。不能随便摆,有一定的要求,不可过宽过窄。上堂课我们也讲了,如果是小杯子,中间大概一颗米一颗黄豆或者一颗豌豆那种间距。一个豆子的间距就这么宽。有些用大杯子就是一根手指的间距,有这样讲的。

如果供杯间距太宽了会有什么样的缘起呢?自己离上师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因为它的间距很大,这会让自己和上师的因缘越来越远,这样对自己就不利。如果是过窄、太密了,基本上挨着了或者只有一条小缝,太密的话会导致自己的心胸很狭隘,打不开。所以供杯距离宽是宽了,间距宽了你的心胸打开了,但是可能离上师和法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了。

对供杯间距是有一定的要求。讲这些其实也是有一定的缘起的,让我们在供的时候不要太随便了,要想到这个间距也是有一定的缘起,不要过宽过窄、东倒西歪,在摆的时候尽量摆得很直。

我自己供水的时候,习惯性地把水杯摆好之后走到侧面去看一下是不是很直,如果不直我要调。第三个有点歪了,过去把第三个调一调。习惯性要这样去做。因为看了这些教言之后就知道,要求一方面是间距,一方面是要直。

基本来讲,我觉得是一条直线就可以,如果不直就要调整。有时候可能是桌子本身问题,没办法摆的很直;如果桌子很平,尽量要摆得直一点。如果歪来歪去,对自己以后身体的发育可能不是非常有利,有可能身体以后不那么匀称,或者经常歪来歪去。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因缘,有地方这样讲过。

把供杯摆得很直看起来很悦意。所以正面看、斜面看这都是有一定的必要。有时候到别的道友的佛堂里,习惯性地看这个是不是很直。现在成了职业病了。有时候到寺院里面看这个水,好像这个水没有摆直。这也不是太好,反正自己摆的时候尽量摆的直一点。可能有点变成强迫症了。但是我没去动别人的东西,我只是觉得是不是更直一些好一点?但是还是不敢去动。

对我们来讲最好还是经常性地把它摆得直一点。有些道友喜欢这样,只要形象上的东西他愿意做。你让他观个心观个空性可能观不到,你说让他摆直的话,他都可以用尺去量精确到毫米,这些都可以做到的,有些道友喜欢这个。喜欢这个也好,反正要抓住一个。

如果可能的话,对空性的教法你也是很有兴趣,打坐观空性很有兴趣,然后对供佛也可以很有兴趣。但是如果不行那至少抓一个,两个都抓不住那就麻烦了。比如你修空性修不动或者听法听不进去,那就把这些做好也行,这方面也是有意义的。总而言之,对我们有利的至少是抓住一个经常去做,得到暇满人身之后还是有意义有必要的。

这里讲到不要东倒西歪,然后水里面水要干净。不要混有谷类、灰尘、含生等。偶尔混进去后,如果不严重就用个东西把它挑出来,如果太严重就倒掉重新供一杯。反正里面要干净不要有杂质。但有些时候水里面故意要放一些红花,供红花水。红花本身是一种药物,也是一种很好的供品。泡了红花水之后用红花水来供,这也是一种看起来很悦意、很舒服的供品。这是故意添加了开许的一些东西。但除了这之外的杂质或不干净的东西混进去必须要挑出来或者重新供养。

水器中的水不能够太满了,满满当当的。我看过有些传承说水必须要供满,如果水不供满的话福德不圆满。但我们自己的传承中水不能太满了,离杯口大概有一毫米多,像这样不要太满。太满了就不是很好,尤其满了之后容易溢出来,有些地方说溢出来对自己清净的戒律方面会有些违缘。

所以如果我们供水时不注意溢出来了,马上要做一些忏悔,这是有一定必要的。我们供养是为了要得到纯净的善根如果在供养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导致我们的善根可能不清净的方面,我们马上要修正,该忏悔的忏悔该修正的修正。

不能太满还要不能够极度不满。以前有个道友害怕溢出来只供半杯,可能是溢不出来的,但有点太少了,所以只供半杯是矫枉过正的情况,还是要避免。反正不要太满了就行,留个一两毫米,习惯了之后,基本上的手感就在这,供下去之后就是这么多。除非有些时候我们自己供惯了容器,倒下去的手感也是有一定的把握,突然换一个容器,倒下去可能一下子水倒很多,这样也有溢出来的可能。

这主要是训练我们自己把这个当成很重要的一个事情来对待。供佛就相当于在真正的佛面前供养一样。就像你请一个大人物过来吃饭,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的。供佛就相当于在真正的佛面前去供养一样,我们的心要特别的恭敬,然后很认真地对待。

如果你的心越恭敬越清净,在供养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尽可能多的善根。相同的时间相同的东西,尽量应该得到更多的善根。因为这些都是让我们得到善根,资助我们修行成功的一些助缘,应该非常地重视才对。

一定要做到精致美观,令人赏心悦目。有些搞设计的可能搞的很好,把佛台颜色和水杯之间的调配是怎么样的,我相信有些道友会做的非常好。他在设计的时候,可能把这一切设计的很完美。人去的时候就特别悦意,自己看起来很悦意,别人看起来也很悦意,但是有可能变成自己显摆的地方了,来了首先领到佛堂里面参观一下,这也是不行的。学奔公甲格西要抓一把灰撒到上面,开玩笑。

供养的目的主要还是让我们修行,让心清净。当然做得庄严固然是好,但不要因为这个生起傲慢。如果有傲慢,我们供佛的时候就要忏悔:我不是为了傲慢,我是真正为了让我的心恭敬,生起福德而做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调整好就可以了。

《普贤行愿品》中也说:“如是最胜庄严具。”

把最殊胜的、最庄严的供品、供具拿来供养诸佛。这是佛陀依智慧观察而讲。

我们有时候又太过随便了:反正是心为准嘛,只要心清净就行了。好像觉得自己的心真是清净到那种程度呢。但其实只是把这个当成一个借口而已。

对我们来讲,心固然要清净,但是外在一些东西对调伏我们的心也是有帮助的。这个缘起如果做得好,那么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越来越调柔;我们和法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法越来越容易入心。也就是平时把细节做得比较好,比较认真对待,到时候他就起作用了。

有些人说什么不执著,随便啊,这种人他的心离法往往是越来越远。这对我们来讲也是要注意的一点。

无论是哪一种供品,甚至摆放、罗列的形式都要做到美观庄严、使人舒心悦意。

所供的是灯也好,摆放的八供也好,水果也好,尽量地让它变得很美观庄严,舒心悦意。千万不要乱七八糟,很脏,这些都是要避免的。

这样,依靠恭敬诸佛菩萨之因便可圆满自己广大的福德资粮,因此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

这里面讲得很清楚,其实贡品做得很美观也是发自内心的对佛的一种恭敬。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做好。

当然,在自己穷得叮当响实在无能为力等情况下,以一颗清净的心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低劣物品等也未尝不可,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执著的分别念,

如果有条件,我们的佛堂本身要好好去重视。但有些有能力的人把自己住的地方装饰得特别好,佛堂就随随便便搞一个地方就做了。

如果自己有能力,应该把较宽敞的比较好的房间专门作为佛堂。因为这个是佛住的地方。不是小仓库,或者哪个旮旯有一个很小的角落就把那儿当佛堂了,象这样很随便地处置了。如果家里来个客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把他塞到那儿去的,但是就敢把佛放到那儿去,把佛堂放到那儿去。你有能力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恭敬。

但如果没有能力,那就要看情况。如果你的房间就这么多,家里面还可能不是很信佛,能够有这块地方已经很不错了。比如把阳台拿出来做佛堂已经不错了。当然前面我们讲,如果有能力的情况之下,还是应该重视这个佛堂。

有些人很重视佛堂,的确这也是最应该重视的地方。最好的房间,最好的物品把它庄严佛堂,这也是对佛的一种恭敬。但如果自己没有能力,我们就按照实际条件来做。如果只有一个地下室,或者只有一个阁楼,只有一个阳台,那就把这个作佛堂就可以了。

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之下,“以清净的心来供养肮脏的残汤剩饭”,我就是每天吃这个,这个剩饭能不能供养?这个剩菜能不能供养?如果我就在吃这个的话,当然也是可以的。我就这个能力,相当于这是我最好的东西了,别人看起来是不行的,但是这对我来讲是最好的。

举个同等理来讲,我们认为很高档的供品,如果以天人的眼光来看是什么啊?你供的是什么啊?他一下子就觉得这是上不了档次的。但对我来讲这是最好的了,我已经把它做的最庄严了。天人一看你这个根本就是不好的,但对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最好的了。

所以这些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呢?也许在相同的业当中,我们大家的福报差不多,大家的思想差不多,肯定有一个相同的标准说这个就是庄严的。但如果跨界了那就不一定了,那就差距太大不一定了。

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把自己的,反正这是我吃的,我就是这个条件,这个对我来讲是最好的,那么我把这个东西供在佛堂上面。别人认为你这个很差,但是对我来讲就是好东西了,那也可以。低劣的物品来作供养,这个也是可以的,我这个水就只有自来水,我也是喝自来水,像这样能不能把自来水供佛?当然可以。

低劣物品也未尝不可,因为诸佛菩萨并没有干净、肮脏执著的分别念。佛陀他有没有这个是很干净,这个是肮脏的分别念?佛陀是没有的。在他的境界当中一切都是清净的。所以这个时候殷重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往昔也有贫女仲涅玛供养世尊酥油灯的公案。

她看到很多有钱人纷纷去给佛陀供灯。因为当时佛陀讲了供灯的功德。就像上师老人家讲了供灯功德之后,我们佛堂里面的灯也多起来了。或上师讲了一个什么功德,我们会马上去做。当年佛陀讲了供灯的无上的功德之后,很多人纷纷去供灯,有些传记说是绵延好几里都是灯。

贫女看到之后,她知道供灯功德那么大,所以也想供。但是她没钱怎么办?就去乞讨。得到了买一盏油灯的钱,就买了一盏灯,很恭敬地供在佛面前,放到所有的供灯当中。同时发了很大很清净的愿:愿供灯能够遣除一切众生的无明黑暗;愿我通过供灯得到佛陀无比的智慧;靠这个智慧遣除众生的无明黑暗。她发了这个愿之后就供上去了。

第二天早上,目犍连尊者巡视,有些灯已经着完了,有些灯中途灭了。目犍连尊者说这个灯晚上再点,白天点的话没有必要,因为晚上佛陀要讲法,那个时候再供灯比较好。尊者看到这盏灯,贫女供的这盏灯不大。其他的国王、富豪供的灯要不然就着完了,要不然就中途灭了,但这个灯就象刚刚点着一样。我们点过灯都知道,时间长了慢慢油就越来越少了。

但贫女供的这个灯就像刚刚点着一样,一点都没有消耗,这个灯特别亮。尊者想要把它灭掉,他用手去扇用袈裟去扇,最后用袈裟去捂,用很多方法都没有把它灭掉。佛陀看到之后说,发了菩提心的人供的灯,依你小乘的智慧发心是灭不掉的。可能这也是佛陀加持过的,说明通过清净的心,很小的供品也是小乘通过神通都灭不掉的。而且佛陀给贫女授记了,最后就会成为灯光佛。

她只是供了一盏灯。有些现在动不动就买十万盏灯去供养。当时也有很多富豪,财力雄厚,买很多东西供养,这个贫女的心很清净,她就对这个功德特别产生信心,而且她对供灯本身有高度兴趣,而且发了大愿,所以她这个灯供下去之后,就直接成了成佛的因,而且佛陀授记成佛。授记之后更不得了了,更多人供灯了。当时有些公案当中对这些讲得很细致。

我们平时在佛堂里面供七盏灯,或者一盏灯,当我们在供灯的时候,该有的发愿,该有的善巧方便智慧,诸如这些学处,你有什么见解都不要吝啬。想想贫女发了菩提心供灯就得到了佛授记。如果我们一样通过这样殷重的心,没准哪天你供的佛开口了,说你这样心态的缘故什么什么时候得成佛,这也有可能。

我们心要清净,要发菩提心。虽然我们供的是一盏小灯,但是就像供灯愿文里面所说的一样,愿这个灯照亮三千大千世界黑暗,或者愿它的灯芯犹如须弥山。这些都是观想,通过颂词观想的能力,也可以让一盏灯,小小的灯能够得到最大的利益。这是供灯的公案。

另外曾经有一位患了麻风病的女子在行乞的时候得到了一碗米汤供养声闻大迦叶尊者,当时一只蚊子落入汤里,麻风女试图除去蚊子,结果手指断落在米汤中。但是大迦叶尊者为了满她的心愿而喝了米汤,并作为自己全天的斋饭,这使得麻风女无比欢喜,以此因缘她死后转生到三十三天。

还有一个很著名的公案,大家都很熟悉,就是麻风女供养大迦叶尊者米汤的公案。这个麻风病的女子,一方面她的病很重,麻风病,还有她很贫穷。麻风病当时也是被人遗弃的,不敢接触,又因为很穷,所以经常吃不着东西。那天得到了别人倒的一碗臭米汤,就是发臭的很酸的腐败的米汤。她就只是得到了这个,自己也很伤心的情况。

迦叶尊者经常性地只是接受贫穷人的供养,他是为了圆满这些贫穷人的福报,悲悯他们。富裕的人他是不去的,他也不接受富人的供养,他有这个性格。

当时迦叶尊者为了怜悯她就走到她面前,说能不能给我作供养。那个女人正在哭,迦叶尊者说可以把穷卖掉等等,说了很多。她说我没有供养的东西,他说你手上这个米汤就可以用来供养。她说这么差的东西可以供养吗?尊者说可以供养。她就把米汤倒给尊者了。

倒的时候一只蚊子落到了汤里面。她觉得供品里面有一个众生不好,就想把它捞起来。但是麻风病的有些人皮肤都溃烂的,很严重的五官都溃烂掉了,手脚都溃烂掉了,是很严重的皮肤病。这些皮肤、肌肉都是溃烂,有些基本上就连了一点点。她去捞这个蚊子的时候一下子断了,手指就断断到米汤当中去了。

这个时候迦叶尊者没有一点厌恶的心,也没有把它捞出来,尊者为了满她的心愿,就直接连她的手指一起把汤喝了。不单单是喝了,而且他说:我今天再不化缘了,你供养的就是我一天的饮食。

这个女人特别欢喜,因为首先她所供的是最差的东西;然后,她手指掉下去之后,尊者也没有丝毫的嫌弃,而且在显现上很欢喜地一口把米汤喝了之后,还承诺说“今天再不化缘了,你这个米汤相当于是我今天一天所有的饮食”。很大程度满足了老妇女的心愿,她很欢喜,然后在这种心态中就去世了。

前面我们讲,有些时候供养完之后,不注意的话会生起后悔心、或容易产生其他的心。但是,她是在心满意足中去世的,直接转生到天界。“以此因缘她转生到三十三天”,而且到天界里边也是福报非常大,她也知道自己是什么因缘所导致的。所以,阿罗汉没有净晦的分别,更何况佛陀菩萨们,更不会有净晦的分别念。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就用很低劣的东西来供养的话,照样可以得到巨大的善根,这个方面我们不要操心。因为还有些贫穷的人会有自卑的心态,觉得自己做不了福德。以前的圣者佛陀们相互配合留下了这些公案,就是为了给后面的人打气。

有些人恰恰是很穷,正在悲哀的时候看到这个公案,一下子就提升了信心,知道自己其实还是可以做很大的善根。只要自己的心清净,你看连这么差的供品,都得到这么大的福德,那么我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打消不必要的自卑心态,生起信心、勇气之后,就可以做很多善妙的修行。

所以,供养曼茶罗时也是同样,以清净意乐、尽己所能做成纯净悦意的物品而供养是殊胜的要诀。

这个要诀供曼茶也是一样。第一个是“清净的意乐”;第二个是“尽己所能做成最纯净悦意的供品来修曼茶,也是殊胜的要诀”。

我们必须要反复去学习,这个观念要深入到我们的骨髓里面去,只有这样做,我们在“用和修”的时候,这些要诀才能够起作用。

戊六、积资之理:

对于积累资粮殊胜的原理给我们讲一下,下面这一段也是很殊胜的。

供曼茶罗等精勤积累资粮的方便在修道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修法。

“修道过程中不可缺少”。所以说生而为人无论如何,一辈子中至少要修一次五加行。一次都不修太可惜了,因为修一次五加行可以圆满很多的资粮。这里面讲了,供曼茶可以迅速圆满资粮的方式,即便修完之后,在修道过程当中,我们的福报没有圆满之前,也需要不断地按照这些很殊胜的方便去修。

这么殊胜的方便,对自己真正来讲,也不应该“用了一次就不用了”。你能真的狠下心来,这么好的赚钱方法,你用了一次就不用了?我们可能在世间中也没这么知足少欲过,但是我们自己在修法的时候,就显得特别知足少欲--五加行、十万曼茶修完一次就可以了,就不用再修了。这么一个很大的赚钱的机会你都不要了,在世间当中肯定不会这样的。

在我们修道过程当中,供曼茶是能够迅速圆满资粮的方法,所以千万不要修完了之后,曼茶盘就已经收起来了,准备传给下一世、压箱底了。这个可以圆满资粮的窍诀方法一定要反复用、经常用。方便的话,假如说有一定的时间(一个月),再修一次曼茶十万遍。因为它的确是很殊胜的方便,在修道过程中不可缺少。

在没有成佛、没有登地之前,都要不断地修,是这样一种方式方法。如果你不修,大把的时间也是被自己消耗掉了,也没有做什么有用的修行。但如果去闻思修或者听法等,时间很紧迫,那你还是要修、可以少一点安排。如果没那么忙的话,每天还是在自己的功课当中,要把这些加进去。习惯了之后,自己有这个意识,经常性地知道“自己福报是很欠缺的”。所以,当养成习惯了,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都有供养的心态在起作用。

其实这种心态是特别重要的。就像有些人赚钱的素质很高,他很善于发现各种各样的商机,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看到之后,就把它转变成财富。这种是成功赚钱的人应该有的素质。

修行人也是应该有这种素质。前面讲了就是“培养我们这种心态”,培养我们随时随地能够积累资粮、把握战机的准确的眼光。看到好东西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供养。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对积累资粮非常的有兴趣,已变成他思维的一部分了。只要看到这些东西,自然而然就供养了。

所以说,他积累资粮的速度就比一般的人快得多。其他的人需要反复敲打、用尽各种方法,他才来修一点。当然,其他人的这种心态和行为,就不可能得到很多的资粮。但是,另外一种人就不是这样,他很自主地去做,而且把这种演变成天性。这种人的素质就很高了,他积累资粮修法的综合素质特别高,随时随地就可以把这个转变成资粮。所以他增长资粮的速度就很迅猛,别的人就不一定。

因此,要把我们自己训练、打造成具有综合素质很高的修行人,把积累资粮的观念深深地印入到自己的骨髓里面,一定要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面,然后变成我们天性的思维,这个是特别重要的。

如续部中说:“未积资粮无成就,沙子不能榨出油。”

这个颂词特别重要。“未积资粮无成就”,没有积累资粮就没办法获得成就,哪怕你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可以少善根资粮。要成办世间的事情也要具备很多顺缘,何况我们要获得一生成佛的成就,没有积累资粮是不行的。

打个比喻讲“沙子不能榨出油”,沙子不是榨油的因,所以你拼命地榨沙子也榨不出油来。所以,在没有资粮的状态中,也没办法获得成就,也就是说资粮是获得成就的顺缘。

不积累资粮而希望获得成就,如同想从河边的沙子中榨出油来一样,就算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挤压沙子,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一点一滴油的成分。

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了,河边的沙子里面是没有油的成份的。即使用了最好的榨油机来榨沙子也榨不出油,因为它本来就不是有油的因(沙子本身一点油都没有)。所以,如果没有资粮的话,你想法很好,想要快速成佛、克期取证,但是没有因缘不可能获得成就的。

而想通过积累资粮来获得成就则好似榨芝麻得油一样,榨多少芝麻就会出多少油,哪怕是仅仅将一粒芝麻放在指甲上挤压,它也会使指甲变成油渍渍的。

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如果我们想要通过积累资粮来获得成就,这种因和果之间是相应的。而你想获得多少成就,要看你积累了多少资粮。你的资粮越丰厚、越圆满,你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多。如果你的资粮越少,那么你获得的成就相应就越少。

这里面打了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好像榨芝麻油一样。芝麻是芝麻油的因,榨芝麻一定可以得到油。你得到多少油,要看你榨多少芝麻。芝麻越多,你榨出来的油就越多;芝麻越少,你榨出来的油也越少,芝麻和油的因果关系已经确定下来了。

这里面讲“哪怕是一粒芝麻,你把一颗芝麻放在手指甲上面一压,它也会让你的指甲变得好像油乎乎的感觉”。芝麻就是出芝麻油的正因,沙子不是。所以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积累福报越重视、积累的福报越多,那么你想要获得成就,因缘是具备的,就可以获得。佛陀因为资粮圆满了,所以佛陀成佛了;初地菩萨因为资粮圆满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成就了初地菩萨。

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如果想要进入资粮道、加行道,也要拼命地积累资粮。积累资粮和你获得的成就是成正比的。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精进地积资。尤其是现在,我们所积累资粮的质量还不是那么纯、不是那么好的时候,更要多花时间来做、越做越善巧。本身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资粮数量少、也不训练,那么质量也没办法提高。

所以现在我们要多做,在做的过程当中,逐渐得到一些力量加持,然后让质量提高。这个时候,资粮的增长速度很快,再加上在过程中要去掉这些违品。这样的话,修行就逐渐走上正轨。通过我们现在所积累的大量的福德和资粮,获得殊胜的成就。

佛在经中也说:“未曾积累资粮欲得成就,好似搅拌水想得油;积累资粮欲得成就,恰似搅拌乳想得酥油。”

佛经中讲的比喻也是一个道理,没有积累资粮想要获得成就就好像搅拌水,想要里面提炼出酥油,水里面没有油的因。如果积累资粮想获得成就,就好像搅拌牛奶,酥油是搅拌牛奶后提炼出来的精华。

想要得到酥油必须要找到正因,有因才有果,而牛奶是获得提炼酥油的正因。虽然牛奶里面有酥油的因,但不搅拌也不出酥油;虽然搅拌了,但搅拌的是水也不行。所以说第一个要找到正因,第二个要搅拌,当这两个因缘齐全,酥油就出来了。

我们现在也一样,第一方法要正确,而且要拼命地去积累(就像搅拌一样),这样我们相续中的功德就慢慢出来了。现在功德还没有出现,也不要太着急,就要把心静下来,然后闻思修行,该听的、该思维的,这些资粮慢慢积聚,一定要积聚。

我们要知道,所做的每一个顶礼、念的每一声佛号,都是能够变成成就的因。现在只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去做,该发的愿、该回向的,把这些做了,善根本身在积聚、在酝酿,到了成熟的时候,我们的心态自然就变了,该得的成就自然显现出来了。

如果我们没有积累资粮,没有按照正确的途径去做,想要得到成就只是梦想而已,天天做发财梦,什么都不做是不行的。如果我们想要一生成佛,必须要和一生成佛的果相对应的因,你要去做才行,不做肯定是不行的。这里面也提到了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缘法则,再再讲、经常讲,一定要相信这个因缘法则。

因此说,获得终极殊胜的成就是圆满二种资粮的正果。

这就是由果来推因,就像佛陀一样,已经获得了终极殊胜的成就,获得这种殊胜的果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佛陀的二种资粮已经完全圆满了,所以成就佛果了,这个由果推因就可以了解。

正像前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圆满福慧资粮,就无法获得具备二种清净的佛果。

福德和智慧两种资粮我们都要去修、去积聚,如果两种资粮没有圆满的话,没办法获得具备两种清净(本来清净和离垢清净)的佛果。

怙主龙树菩萨也亲口说:“此善愿诸众,圆满福慧资,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

龙树菩萨在《六十正理论》中也这样讲的:“此善愿诸众”,这个善根愿一切众生。现在我们也是以顶礼、修曼茶、修法的这个善根,愿一切众生圆满福德和智慧资粮,这个是从因上面圆满的。

“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这个是从果方面圆满的,因一旦圆满了,就会获得圆满的福德和智慧所产生的殊胜的二身,指佛陀的法身和色身。

意思是说,通过圆满有缘福德资粮而获得殊胜色身,依靠圆满无缘智慧资粮而获得殊胜法身。

依靠有所缘的福德资粮,获得殊胜的色身。“无缘”就是无执著的智慧资粮而获得殊胜的法身,这两种资粮都圆满了,那就获得成就佛陀的法身和色身,或者法报化三身。这两种佛果的资粮一定是同时要圆满的,因为没有一尊佛只有法身没有色身,或只有色身没有法身的。佛陀的色身和法身要得同时得,不得两个都得不到。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要同时修行圆满之后可以获得佛陀的二身。

而且,暂时世间的成就也都来源于圆满资粮。

不单单说成佛,就是世间当中的成就,也来源于资粮和善根某种程度的圆满。

如果自己从来没有积累过资粮,

这个资粮我们理解成善根、善法或者顺缘,如果没有积累过这个善根资粮的话,

那么无论下再大的功夫也无济于事。

没有因,你再下功夫也无济于事的。

比如,仅仅就眼前的受用、饮食、财物来说,有些人依靠以往积累资粮作为后盾,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财源滚滚。

这个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世间,尤其是现在资讯这么发达的年代,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有些人很自然地积累财富,赚钱根本不叫事情,随随便便一秒钟,收入可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速度在进账。一般人根本想不到,有些人一辈子也赚不了那么多,但有些人一秒钟、一分钟或者一天当中就可以源源不断积累很多的财富。

还有一些人,平时我们讲的富二代也是这样的,因为福报的缘故,投生在这个家庭里面,也是他努力得来的。世间人不了解就只看现象,有些人就有怨气,别人父母很好,觉得不公平,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从某个方面来讲,也许是输在起跑线上面。但是富二代的身份也是别人自己争取来的,这一世已经到收获季了,上一世播种季的时候我们没有看到。比如他在努力地磕头,挥汗顶礼的时候;在上供下施的时候,我们都没有看到。也许我们还嘲笑他,看你做这个事情,把钱往水里扔去放生,这些都没有用。

别人在做善根的时候,我们不了解、或者嘲笑,现在人家收获季了,就开始羡慕、开始仇富说这说那了,这就是我们不了解前因后果所致。有些人生下来是富二代,过两年破产的情况也有,是他的福报不够圆满的缘故。你有这个资粮就可以得到这样的果,没有这个资粮就是不行。所以有些人不需要勤作、不费吹灰之力,自然而然财源滚滚。

可是有些人整个一生都是千方百计、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经商务农等,结果却没有芝麻许收益,最终竟然落得个饿死的下场,诸如此类的事情,是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有目共睹的事实。

还有相反的例子,有些人一辈子都是想方设法地在赚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该做的都做了,家里关于如何快速发财致富,各种演讲的书一大堆。这些都学到了,起早摸黑也去做了,励志的故事、成功的经验也看了不少,但就是没办法找到钱。

没有积累资粮是没有用的,看再多励志故事、发财致富的书籍也没有用,就是因为缺少了最主要的叫做善根、福德的东西。这个缺少了不行的,就好像一大块田地里面,你没有播种子,每天在里面施肥、拔草、浇水、管理,再怎么勤作也不可能在地里收成庄稼。

现在我们不知道这个原理,如果没有前世的善根,这个最主要的种子没有。我们现在特别勤奋,时间花了,精力也花了,按理说应该赚到钱的所有手段都用上了,但就是没有得到。没有主要的因,只有一些很清净的助缘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主因。而且这个主因也分多种情况,一是种子本来就好,然后再加上好的管理,它就会收成。有些种子可能是假的或者力量很弱,这样长出来的庄稼也不是太好。

我们现在有没有播种种子?还是说表面上你是做了,但是种下去的是劣种子?在收获的时候,你就会说为什么我那么勤奋,现在却没得到这么多的收获?因为你当时在修善法的时候没有用心,你买的种子不是真的,或者说它的力量不大。通过因果的分析,主要还是让我们现在无论如何都要通过恭敬心、信心、菩提心这种心态来面对一切善法。现在以什么心态面对善法,以后收获的时候,直接受益的就是你自己。善法不是给别人做的,是给自己做的。

以前有个故事,有个木匠给别人修房子,很用心去修,后来这个主人要报答他,让他再修一间房子,但他最后非常不用心,随便乱修了一个房子,最后这个房子是给他的奖励,给自己修的房子没有用心,只好用很差的房子。意思就是说,我们现在修善根都是给自己修的,不是给上师修的。你现在在种这个种子、修这个善根的时候,如果用菩提心摄持,这就是成佛的种子,如果以出离心摄持,就是解脱的种子。

你用很认真的心对待善根,以后成熟果报的时候,所有这些都是自己去享受的。佛陀很认真地对待他的善根,佛陀就成佛了。文殊菩萨、观音菩萨以前也是很认真对待这些善根,也相应成就了菩萨果位。我们是佛陀的随学者,佛陀、文殊菩萨以前怎么样对待善根,我们也应该这样对待现在修的善根。好好听法,好好思维,好好顶礼,这些善根最后自己一定要用到的。

如果现在敷衍了事,以后这个果成熟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这样成熟的。从这方面来讲,我们现在要很认真地对待,因为现在所修的法,每一个最后都要在我们自己身上去成熟的,恶业是这样,善法也一定是这样的。

这个不会错乱,没有黑箱操作,这是最公正的因缘法则。所以你只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善根,不需要去想我这样付出了会不会得不到?正要收获的时候突然来一只手,告诉你这个果他们要了,你只是干瞪眼,这个情况是不会出现的。

辛辛苦苦修的这些善根,全部是自己用的,应该想怎么样去面对现在修的善根,如果想要以后成佛成菩萨,想要高品质的生活,现在就要用非常认真的心态去对待你的善根,多修、多做、认真做,这个才是最正确的、应该有的心态。

从正反两个方面,讲了有没有福德的差别。

再者,有些想通过修财神、护法神等得成就获财富的人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没有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那么护法神们也爱莫能助。

世间当中一些人经常喜欢修财神或护法神,想通过他们的帮助赶快发家致富、得到广大的财富,是有这样的修法,也有很多这样的仪轨。但这里面也有一些原理,护法神也好、财神也好,他们是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能力没有办法让完全没有善根、没有种子的人得到财富,他们只是帮助你的善根加速成熟而已。

如果你有这样的善根,修到这儿了,相当于我的财富在这儿,按照正常的成熟的速度可能还要等个几十年,可能还要等几世才成熟。现在我祈祷护法神,祈祷财神帮助我,念他的心咒,他可以帮助你提前把这个善根成熟了。相当于你存放在银行一段时期,本来正常你要再等几年取,但你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提前把它预支出来。

现在我正在急用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的方式,所以说财神有这个能力,可以帮助你把还没有成熟的善根让它提前成熟。因为提前成熟有什么好处呢?第一个你现在可能需要这笔钱、这笔财富,还有一个你可以用这笔财富来上供下施、积累资粮。因为我现在的道心是有的,供养的对境也有,但就是缺这个钱,通过护法神、财神的帮助把这个钱拿过来,所有因缘就聚集了。就可以用这个钱来上供下施,作为修行佛法的顺缘。

按照正常的速度,到了这个善根成熟的时候,也许其他条件不具备了,比如说我们可能道心没有了。自己反正方方面面的条件不那么具备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有必要通过修财神法的方式让这些钱财提前成熟,这个也是有的。

或有些世间人他就是想要发财也可以,不想解脱,他也想善根提前预支,提前成熟。有善根再加上供养财神、念财神心咒或供护法,也可以帮助你把善根提前成熟,他有这个能力。所以这个原理是这样的,如果你完全没有这个种子他也没办法。就是说你银行里面根本没有存钱,再怎么走关系想要得到钱,也没有办法。查你的户头没有钱,没有办法把钱提出来。但是如果查到你的户头有钱,他就可以运用他的手段、他的人脉、他的关系,把钱在不可能取的时候取出来用,这个他是可以的。

所以你要求护法神加持,他一观察你的相续空空荡荡的,没有善根他也没有办法。如果观察你相续有善根,护法神就会用他的手段把你的善根加速成熟,这个是可以的。

下面讲一个事例:

从前,一位深居山里的修行人生活拮据,一无所有,于是他便开始观修单坚护法神,结果真的修成了,已经达到了人与人交谈般的境界,可是却没有获得任何悉地。单坚护法神对他说:“因为你以前布施的果报一分一毫也没有,所以我实在无法给予你悉地。”

以前有一个修行人特别穷,他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他知道单坚护法神是财神(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现在我们供的紫玛护法神也是财神),所以他就观修单坚护法。之后就修成了,可以经常和护法神见面聊天。虽然和财神也能够见面了,关系那么好,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获得财富,就是说没有获得任何的悉地。什么原因呢?单坚护法神告诉他,你以前没有做过布施,布施方面的善根你一点都没有,所以我也没办法赐给你悉地。

一天,在众多乞丐的行列中,这位修行人得到了一碗稀粥。回来后,单坚护法神问他:“今天我给你悉地了,你知道吗?”

那人说:“我仅仅得到了一碗稀粥,而且不只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不知道您所赐的悉地到底是什么?”

有一天,这个修行者在很多乞丐的行列当中也是得到了一碗稀饭,回来之后护法神就现身告诉他,今天我给你赐了悉地,你应该知道吧。他回答说哪里有悉地啊(他的悉地可能是金块或者钱),今天没有人给我人民币,也没有人给我钱,就是一碗稀饭,这个稀饭不单单是我,所有的乞丐都得到了,你说的悉地是什么呢?

单坚护法神说:“盛粥时,你的碗里落的一大块油脂,就是我赐的悉地啊。”

护法神就只能给这个,再没有办法了。其他的乞丐都是白米粥,他里面有一块油脂,这个就是护法神能够赐给他的不共的悉地。

还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修行人他也是在观修护法、修财神,修成后护法神就在他的山洞门口洒了大块大块的黄金。然后他见到了护法神的时候就问,我的悉地在哪里呢?护法神说给你了,都是黄金,大块大块的。他一看全都是大石头。

护法神能力赐给,但是你自己也要有福报,如果你没有福报,他给你的黄金全都变成石头。护法神已经给了,但是如果我们没有福报,通过其他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是不知道,这个情况可能也是有。

可见,如果自己实在不具备往昔所积累的布施果报,即使修财神法等也不能遣除贫穷。

有些时候我们会疑惑,他没有福报难道可以见到这个本尊吗?这是两回事,他有这个因缘见到护法神不等于他有因缘得到很多的财富,这相当于两套财富的系统。有些人可能又有见本尊的福报,又有本尊赐给悉地的福报。

但我们再再讲,有情相续当中的业非常的复杂,各式各样的业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熟,所以你看他可以和这个护法神聊天,关系那么好了,按理来讲我随便到他家里面拿一个东西都行了,但就是没办法赐给他任何的悉地。

他有见到护法神的善根,但是没有得到财富的善根,有这样很多很多的差别。有些人可以证悟心性,但是就是得不到钱,在高僧大德的示现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有些人可能有大笔的财富,但是离心性特别远,各式各样的情况都会有。所以以前有些道友也是怀疑这个,为什么能够见到财神居然得不到钱,你见到的是不是假财神啊?

见到的是真财神,但是你自己因为没有这样一种福报的缘故,他也没办法给你帮助。这个对我们来讲,有时候很难思维。见到这么富裕的而且乐善好施的,居然还是拿不到钱,有些人觉得很稀有,但有些时候世间因缘就是这样的。在世间当中各式各样意想不到的因缘出来了,本来应该拿到的,但是就是拿不到。又出这个状况,又出那个状况,拐来拐去你的钱就没有了,别人可能已经拿出来了,但是你就是拿不到,在现实当中也有很多类似这种情况。不是说你碰到这个就一定能够拿到钱,这个也不一定的,这里面会出现很多突发的情况,很多奇特的因缘一出来之后,就会打水漂了。

假设世间的财神等也能够赐予受用的悉地,那么诸佛菩萨的威德、神变胜过他们百千倍,并且全部是未受嘱托而利益一切众生的,必定会在这个世界上降下受用妙雨一瞬间消除一切贫穷,他们并没有这么做,(事实上也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假设世间的财神,你祈祷他可以给我们赐予财富受用,出世间的佛菩萨是获得了十种自在,其中有一个就是财富自在。而且他们的威德和神变超过世间的财神千百万倍,尤其是他们的悲心特别的强大,未受嘱托而自发利益一切众生的。

假如你没有善根,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帮助给予财富的话,诸佛菩萨绝对不需要你祈祷,任何仪轨都不要,他就可以直接赐给我们所有的财富和受用。因为他们的悲心就这么大,而且他们有这个能力。

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你自己没有福德的话,他们也帮助不了我们。他只有告诉我们获得财富的方法,但我们自己就想来个直接的,我向你祈祷你给我钱就行了,不要给我这些方法。但我们不知道他没办法,如果可以的话肯定就直接给了,不需要让我们去磨炼,这是没有必要的。

但是诸佛菩萨很慈悲地把能够获得财富的法告诉我们了,那就是做布施、供养等善法。但我们对这个没有兴趣,我们想来点直接的——你不要给我这些东西,我没有时间学,直接给我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所以他情愿天天在佛面前磕头,也不愿意沉下心来去做很多布施和其他增长善法的方法。这个就是我们众生不了解佛菩萨的慈悲,也不了解这里面原理的缘故。

一切受用财富等唯一要靠积累福德才能获得,

福德和财富之间是正因、正果关系,别的不是正因、正果。你很勤奋,这个最多是个助缘,这个助缘也必须要有正因才行。原理是,如果你的福德越大,你所做的助缘就不需要那么勤作。如果你的福德相对少一点,那你就需要比较大的勤作来让财富显现。如果你的善根很小,你的助缘很多,能够得到一点。如果完全没有主因,所有都是助缘,一点都没有。

所以在现世当中也会出现有些人他的助缘很少,基本上不需要怎么去奔波,他的财富就很多。有些人他需要去到处跑,做一些勤作,然后就得到很多钱。这个方面是说,他自己相续当中的善根,他的福德越广大,对于助缘的依赖就越少。好比说,种子是良种,田地也是良田,所有的这些都是最优秀的,这样的话其他的耕耘、人工少一点也没什么关系,他主要的因缘都具备了,欠缺一点东西问题也不大。

但是如果你主要的因素力量不大的话,虽然做很多的精进勤奋,但得到的很少或者得到的达不到你的预期,在做的过程当中可能经常有些损失。在修财富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混进去一些不好的心态?有可能导致你的种子不是那么优良了。这里面真正很细的因果我们只能大概的分析。前面讲过众生的业网很广大很复杂,我们没办法一个一个去分析这个是怎么回事,那个是怎么回事,这些只有佛才知道,我们只能大概去设想一下。

诚如古大德所说:“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

精勤如山王,就是现在这一世当中,我们的勤奋犹如须弥山王一样这么高大,还不如往昔积累过一点点的福德。如果你往昔积累了一点点福德,你现在不需要这么勤作,也可以获得很多财富受用。如果没有这个微小的福德,即便很勤作也得不到,所以这个就是我们积资之理的一部分吧。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