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一百三十一课笔录

FQFQAOMB]95XEI}43EK~5S9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为了让我们的心转入正法,能够觉悟实相,华智仁波切造了这部殊胜的论典。如果不算前面闻法的规律, 本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共同加行,主要是引导我们生起出离心;第二部分是不共加行,即让我们积资净障的方法,或者说通过修持不共的加行,我们就可以成为接受大圆满的法器;第三部分是破瓦法。

因为我们现在修学的是大圆满的前行,一切法要的修行都是以大圆满为核心。如果以大圆满的正行为核心,出离心可以说是共同外加行,属于最外围的修法,主要是对整个轮回生起想要解脱的厌离心。出离心生起来之后,再修持不共内加行。内加行有五个修法,皈依、发心、百字明、曼茶、上师瑜伽,这些比较接近大圆满的正行,称之为内。虽然它也是一种加行,但是修完就可以修持大圆满正行。通过五加行把我们相续调整好之后,就有了接受大圆满正行的资格,它是比较接近于大圆满正行的一个修法。或者说一个远一个近,共同加行离正行比较远,而不共加行离正行比较近,内和外可以从这个方面来讲。如果从核心的侧面来讲,四转心法等等属于离大圆满比较远的,而不共加行离大圆满的修法本身比较近。

如果对这个修法本身我们有所了解的话,就会有这种体会,修到皈依、发菩提心、金刚萨埵、曼茶、上师瑜伽的时候,这些法和共同加行所修的重点不一样, 越往后修越接近正行。通过这些就可以调整我们的心,可以接受真实的密法或大圆满正行,它可以称之为内加行。 学完之后,我们就可以得灌顶,然后修大圆满。如果今生没有成就,最后还可以通过修破瓦法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就是本论的一个窍决的它的整篇的、全篇的一个结构。

共同加行部分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学到了不共加行。不共加行前面有皈依,通过念十万遍皈依的方式让我们对于上师三宝等皈依境产生殊胜的信心,通过皈依让我们相续逐渐成熟,分别念靠近于实相。这个所靠近的实相是怎么体现的呢?三宝就是实相的体现。我们所皈依的对境全都是三宝实相的体现。 无论是唐卡、皈依境上面的传承上师,还有法宝比如小乘的僧宝、大乘的僧宝,还有勇士、护法、愤怒本尊都是实相 。因为皈依就是走近实相的一个方便,所以我们要皈依皈依境当中的圣众。 虽然外表上看起来他们就是一个个的佛菩萨,但是这就是证悟了实相之后的样子 。我们皈依他也是皈依实相,这是让我们的心接近实相的第一步,通过皈依的方式开始真实地朝实相方面去接近了。

发菩提心也是一样的,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都是和实相相近的世俗菩提心是为了利益众生发誓成佛,胜义菩提心就是离戏的空性等等,都是和实相相关的。 金刚萨埵也是为了让我们认知实相,所以通过金刚萨埵的方式清净自己认证实相的垢染和阻碍。曼茶的修法 也是一样的,为了让我们认证实相而积聚强大的福德等顺缘。上师瑜伽就是强制性让我们去证悟实相的方便, 通过上师的加持让我们了知心性,因此这些都是引导我们的心趣向实相的修法 。如果我们通过认真的修行,把心调整好之后,再学大圆满的正行就会很方便,直接可以从正面或比较明显的方式来让我们知道和安住心性。

对于不共加行,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皈依、发心和百字明,这些积累资粮的都学完了。现在学的是上师瑜伽,首先讲了修学上师瑜伽的重要性,然后也讲了上师瑜伽修法当中的明观福田等等,我们把福田观好之后,就要在福田面前积资净障,前面的福田是上师的体性、莲花生大士的形象。我们要在这个福田面前来积资净障,所以在中间安排了一个七支的修法。 通过七支供的修法可以帮助我们很快的积累资粮和清净障碍。这就是在这个地方安排七支的一个原因。

我们在念修这个仪轨的时候,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 。安排每个修法步骤都有必要性。明观福田的时候要观想清楚,然后要把这个福田当成会真实降临的福田 ,而不是一张纸上面画的几尊佛像,如果这样认为,就说明我们对于所明观的福田没有殷重心。 明观福田的时候就是通过我们真实的信心了知真实的上师、莲花生大士和眷属在自己面前的虚空当中安住着,即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莲师刹土降临了,这就是真实的福田 有了这个信解,我们再通过七支来做供养、顶礼、忏悔等等,就可以产生非常殊胜的福德。 也为后面我们念莲师的心咒、上师的心咒获得强力的加持做一个很好的准备。如果前面准备好了,再念心咒的时候,就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加持力; 如果前面的准备工作马马虎虎,我们念心咒的时候就不一定有这个感觉。这些积资净障的方法虽然词句不多,也很简单,但是它的内容很殊胜,也很重要。

己四、随喜支:

前面我们对于顶礼支、供养支、忏悔支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学习的第四支就是随喜支。随喜支也有它要遣除的违品和对治的障碍。我们平时在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即便不修学佛法,在世间的生活工作中都会有嫉妒心。 嫉妒心一旦产生之后,当下就会让自己产生不舒服、不悦意的心态 。单纯从嫉妒心当下的作用来讲,就是让一个人不舒服、不悦意的状态。从佛法的侧面来讲,这个嫉妒不单单是让人不舒服、不快乐,而且还是一种不善业。嫉妒不单单是让你不舒服这一点而已,如果仅仅是不舒服也不要紧,在我们修学佛法的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很多不舒服的感觉,这个本身来讲不一定是罪业。 而嫉妒不仅会让自己不愉快、不舒服,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罪业,罪业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产生嫉妒心之后当下会不舒服,然后它也是一种罪业,嫉妒心如果不消失的话,它还会在自己身体、语言上面体现出来,口里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或者对人冷嘲热讽,身体做出很多不好的行为。嫉妒转变成了身语意的业,这个业也会转变成痛苦。不单单是这一点,还有很多连锁反应。

如果我们在修法的时候嫉妒心很大,也没办法让我们的心趣入佛法当中。佛法是很清净的,嫉妒心是一个染污心,它不清净,就会阻碍我们的心安住在真正的法义当中,调伏不了。不仅如此,而且还有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通过嫉妒产生的后果不断去酝酿、发酵,就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无论世间和出世间嫉妒心对众生来讲,都是伤害很大的情绪、心态。 佛法当中可以通过随喜的方式来对治嫉妒心。 嫉妒就是看不得别人好,不管别人在世间或者出世间法方面获得成功、快乐等等,他都会看不惯,这就是嫉妒。而随喜就是让自己的心安住在一个清净的状态当中,非但不嫉妒,反而生起一种替他欢喜的心。

随喜分为果随喜和因随喜。今天所讲的修法主要是因随喜, 不管任何的善根我们都随喜。果随喜有点像四无量心当中的喜无量心,看到别人正在感受快乐的时候真心的替他高兴随喜的随就是跟随的意思,跟随而生起欢喜。跟随什么生起欢喜呢?既可以跟随善业生起欢喜,也可以跟随别人的快乐而生起欢喜。 随喜也有负面的随喜,比如跟随别人的恶业而生欢喜, 当别人造恶业的时候自己很随喜。比如我们在讲戒律的时候,有自作、教他作,或者见作随喜,就是看到别人造了恶业自己高兴、赞叹,这是一种不好的随喜。 随是跟随,喜就是欢喜的意思。 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当然不能跟随别人的恶业来随喜,这是不好的。这里是跟随善法而随喜,见到别人修善法的时候,我们要跟随别人的善法而生起欢喜心。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随喜的修法。

对于诸佛为了利益群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行为、所有众生随福德随解脱分的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满怀欣悦而随喜,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首先是随喜诸佛的功德。诸佛主要是利益众生,他们无勤作的安住在利他事业当中,佛陀的事业不可思议,非常广大,不单单是一尊佛, 在十万刹土当中有无数尊佛正在展开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了知之后,就去做随喜。

其实随喜也是一个技术活,为什么呢?你对于随喜的对境,以及所要随喜的法了知得越深细越广大,自己随喜的素材越多,随喜的状态也就不一样。如果泛泛地了解的很少,比如在你的概念当中,只有一尊佛,脑海里只能蹦出一尊佛,也只能随喜这一尊佛的功德了。如果你对佛的事业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那你所随喜的善法也不细致。只能做个大概的、笼统的随喜,认为佛是很好的,就像一个好人,最多就是这样,再没有办法随喜了。如果你学过《宝性论》《随念三宝经》,你对《宝性论》里面讲的佛陀的大菩提、功德、事业方方面面都了解了,再做随喜的时候,深度也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知道了不单单是一尊佛,十方刹土当中有无量的佛正在转法轮。随着你了解得越多越深细,随喜的时候力度会完全不同。 同样都是随喜,因为每个人内心所掌握的法义深浅不一,对所随喜对境的了知不一样,所以在做真实随喜的时候,结果当然是高下立判了。

我们分不出来,诸佛菩萨用智慧眼观察马上就分出来了,这个人的随喜得到的功德非常大,那个人的随喜就是得到一部分功德,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说随喜的确就是技术活。这方面必须要通过很多的闻思才能了解,要把随喜的修法修好,必须首先要深入去考察、了知我要随喜的对境到底具有哪些能够跟随而生起欢喜的法?如果自己能够了知得非常透彻、扎实,随喜的时候和别人的深度、广度、力度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个随喜的是诸佛,因为诸佛的功德、事业是圆满、无勤作的,所以我们要随喜。第二个随喜的是一切菩萨的广大行为 ,菩萨六度万行就是通过大菩提心摄持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和智慧,在讲广大的菩萨行当中也有这些内容。比如说在《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当中,佛陀在因地时如何行持布施、持戒等等一个个的事例就摆在这儿,我们看到之后会很震动,一边掉泪,一边随喜,这也是了解了这些之后就,真正对菩萨行产生了随喜。

案例有些是描述菩萨的心态,有些是描绘菩萨的行为。在《入行论》等讲菩萨行的经论当中,对整个菩萨的心态、行为、不可思议的清净心等等,都做了很多的描述。对他为了成就佛果、利益众生的所有的广大的行为了知了之后,真正产生了一个随喜的心,非常欢喜。

圣者当中,我们对于佛菩萨随喜了,这里面没讲到的圣者还有声闻、缘觉,对声闻和缘觉的功德也要随喜。

然后是没有登圣地的所有有情随福德分和随解脱分的善法 。所有的善法分为两大类,一个是随福德分的,一个是随解脱分的。众生有很多,有学佛的,也有不学佛的。不管学佛的还是不学佛的,所有的善法都随喜。不学佛的人或者说学佛当然当中也有不想解脱的,这一类的善根就是随福德分。 不管是世间人做慈善、做义工,还是帮助贫苦的人等等,对于世间当中很多的善法我们都要了知, 对善法的种类了知完之后,以后看到了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以个善法。虽然行持善法的人也许没有发菩提心,也没有出离心,但是它就是一个善法。

有时学过佛法的人有一个毛病,就是容易带着自己学习后的“专业”眼光去看这些问题。“这个人虽然在做善法,但是肯定没有菩提心、出离心摄持”,这样一想你随喜的心就打了折扣。你的重点不在善法,而是放在了他没有菩提心上面。 如果你带着否定,也就没办法随喜了,这时候要把这些去掉。 不管他有没有菩提心、出离心,反正就把重点放在这是一个善法上面而生起随喜。如果这是一个善法,在做善法当下,对自他就是有利益的,这个人在行持善法的当下是快乐的,那个善法以后或多或少也会引出安乐。 如果我们能够把重点放在善法上面,就不会被相续当中可能会出现其他的东西所影响,这时候就可以对于这些随福德分的功德生起一个随喜心。

对世间人来讲,我们也可以这样观察,皈依三宝、闻思修学了几年之后,似乎不可避免的,非常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是什么呢?我是学佛的,他是不学佛的,自己产生了优越感,其实自己和对方的相续差别不大。我们刚刚皈依了,正在开始修,从某个方面来讲,自己觉得好像已经和别人不一样了,其实来讲相续当中烦恼的状态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实际的情况。

凡夫人受到烦恼的驱使,非常容易产生优越感。 学修了几年之后,也比较容易对于初学或者不学的人产生一种优越感。虽然本来应该产生清净的悲悯心,但是被这种优越感代替了,这是不好的我们一定要避免。 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别人做善法的时候,我们要去肯定,这就是一个善法,从某个层面来讲,应该是鼓励的、肯定的。对于任何形式的随解脱分善根,我们都要去随喜。

随解脱分的善法当然是以出离心摄持的 ,在修学善法的过程当中,自己的意乐、发心不是为了世间福报,就是为了解脱或利他。还有一些是空性摄持的善根,也可以做随喜。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别人,就在朋友圈也可以随喜好多东西,比如今天晒放生啊,明天又晒其他善法。 看到这些的时候,也是可以修行的。有些时候可能觉得做这些到底有什么意义?你的心念一转,他们今天在举行放生,这样特别好;那个地方在开光,他们念一些经咒、行愿品,也是特别好;上师老人家讲的《法华经》功德那么大,发起这么多人念诵、抄写《法华经》,非常好,这些每个都可以作为随喜的对境。虽然自己没有去做,但是可以每天在手机上面随喜好多功德。

这个以前可能是没有这么大的信息量,现在也可以把手机上面的信息转变成一种随喜的对境和对治嫉妒的地方,关键就是看你的心态 能不能转过来?如果能转过来了,我自己发现在这个上面有好多可以随喜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汇集了好多的讯息。有时候是朝圣,有时候是抄经、放生或者上课等等有很多,看起来的确有很多地方在修善法,这些不仅都可以作随喜,而且别人也正在作,很多都是同步的,有些甚至还是现场直播,随喜也是挺好的。

不管他是什么心态,反正不是随福德分,就是随解脱分。即便他的心理不好,我们也可以只看他的善法。也许做善法的时候,他带着某种目的,并不一定清净,但是,我只看他所做的善法,修一个随喜就行了,这是非常好的。这就是对于诸佛菩萨、众生所做善法的随喜。

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前面这部分是叫做他随喜,就是说随喜他人的善根。现在这部分叫做自随喜,就是说随喜自己的善根 。以及自己过去,过去自己所做的很多善根也要去回忆一下,从皈依开始,或者说皈依之前我就是一个善良的人,经常学雷锋做好事。学佛之后,皈依的功德、听一堂法的功德都那么大。我过去做过很多的功德。如今正在做的,比如现在我正在讲法或者你正在听法,这就是一个善根。将来必定行持的,将来我一定还会做的,所以这是未来的善根。我们对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跟,这也是属于要随喜的。

自随喜是什么意思呢?其实也是对于自己所做善法的一个肯定。 如果对自己所做的善法很高兴,以后还会继续做;如果对于自己做的善法不高兴,有了后悔心,以后就不一定会做了,这是心态微妙的转变。为什么要随喜自己的善法呢?其实也是肯定自己做的是对的。

为什么我们要去期待别人来肯定呢?有时期待上师的肯定,有时期待修行好的道友的肯定呢?有了肯定之后,自己才会愿意做下去;你做完之后,如果别人没什么反应,可能就不想做了。比如说世间人做了一件好事,大家都不表扬、不肯定,最后就都不想做了,觉得没有意义。如果你做了之后,别人很高兴,也感谢你。很多人也说你做得很好,这是正能量,自己也会觉得我做得对啊。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情况时,还愿意去做。如果大家都不肯定的话,肯定慢慢也就没人做了。自随喜也是对自己做的善法有一种肯定,就是说做得好。因为以前做过、现在正在做、未来还会做,所以自己随喜自己也是对自己所做善法的一种肯定。肯定了之后,自己以后还会继续去做。

如果不随喜呢? 假如我们对自己所做的善根不随喜,像前面讲的一样,也许就没有动力了,或者更极端的是什么呢?不单单不随喜自己所做的功德,还很后悔, 觉得不应该花这个时间去做,不应该去帮助他。如果有了后悔心,就不是以后不会再做的问题了,而是当下就可能把以前所做的善根通过后悔心彻底摧毁,因为后悔就是摧毁善根的因素之一。

虽然以前做了,但是后悔了之后,善根通过自己的后悔心就摧毁了,这样非常不好。因此我们要经常性地对自己所做的善法进行肯定, 但是肯定也要有一定的量,如果肯定过度了,可能自己会变得飘飘然,产生了傲慢等等,这也是需要掌握度的。就是说, 我做的的确是对的,仅此而已,这时候打住就行了,不要再往下了,否则有可能就变成其他东西了。这是对自己的随喜。

对他人的随喜也是一样的。为什么随喜呢?因为我们对别人所做的善法也要肯定,这样我们觉得这是对的、应该去随喜,而生起欢喜心。

诚心诚意,就是我们随喜的时候不是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地认同。 随喜也是认同这个善根。 比如我完全认同佛菩萨所做的事业,真正的不可思议,对众生的利益非常大,这些通过学习之后,我完全认同。认同菩萨所做的善法不是没有意义的,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布施自己的财富,乃至于自己的手脚、头目、脑髓,完全有很大的意义。很多道友自己花钱去放生、做善法,完全都有意义。这就是一种认同。自己完全认同了之后,就会诚心去随喜。如果不认同,那就不一定随喜。你对别人所做的不认同,就不一定会产生欢喜心,取而代之的就是其他的抨击或者给他一些压力等等。从随喜本身来讲,即是让我们能够很快积累资粮的方便,也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对治我们的嫉妒心,让我们的心清净。 因此我们在修随喜的时候,要尽量克制自己的嫉妒,把自己所有的思想和想法都用于发现别人的功德、善根,而生起欢喜心,就是这样的原理。

满怀欣悦而随喜,就是特别的高兴。随喜的喜是欢喜的意思。看到别人的功德、善根特别高兴、非常欢喜,一边这样想,一边念诵。

并念诵:

灯巴逆记地巴叶 随喜二谛所摄集

给凑根拉记叶让 一切善业之资粮

这个地方讲的随喜二谛,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所摄集的一切善业资粮。有些是世俗谛所摄的,有些是胜义谛所摄的。胜义谛所摄的比如修持空性,或者佛菩萨安住在究竟的实相当中,都是属于胜义谛的本性。而世俗谛当然也有很多, 通过分别心、善心、善心所等摄持的善法都属于世俗谛。 比如有很多道友现在正在修加行的十万个顶礼,一个顶礼的功德都是无量无边,修十万的话功德会非常不可思议。了解之后,特别高兴,很随喜他的善法。很多道友正在修百字明、修曼茶或者百日放生等等,正在做各种各样的共修,这些都是很大的善法。或在平常听上师讲课的时候,这些都可以变成我们更好修随喜的素材。

如果我们听了很多,思维得很扎实的话,很多地方都能用得上。比如在这里的随喜也用得上,二谛所摄。所有法都包括在二谛当中。 二谛所摄持就是全方位的摄持一切善法, 不管是哪方面的善根全部摄持,一切善业、资粮都是诚心诚意地心生欢喜心。行持所有善法的时候,内心都是快乐、欢喜和安静,这些结果都是善妙的。有些是世间的善妙,有些直接可以获得解脱。现在我们有很多可以随喜的善法,尤其是佛法还没有隐没,很多人正在行持经论当中授记的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做很多的随喜。如果佛法隐没了之后,我们可能随喜也修不了了。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再提随喜的修法了,我们也不知道随喜了,虽然也有可能会误打误撞的随喜,但是这个力量很弱。因为没有佛法住世的缘故,所以所随喜的善根,也是只能看到一些世间上面的好人好事,从这方面来讲,所随喜的对境也很少。

现在我们还处在一个不管是世间的善根,还是佛法方面佛菩萨的善根、自己的善根都是可以随喜的失去,尤其是现在信息化的时代,可以知道很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人正在做各式各样不同的善法,在了解完之后,我们做一个深深的随喜,就可以积累很多的资粮。

具体来说,九乘次第的一切法无不包括在世俗、胜义二谛当中,

后面请转法轮的内容要讲到九乘次第,就是说九乘次第的所有法,都是以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所包含的。 通过世俗趣入胜义或者说佛菩萨证悟了胜义之后,在世俗当中显现广大的事业,反正都是包括在世俗、胜义二谛当中。

所以我们要随喜的就是二谛所包含的自他一切众生有漏与无漏的所有善法。

我们要随喜的就是二谛,即世俗谛和胜义谛所包含的。 自他,自是自己的功德,他就很多了,前面讲的佛陀菩萨、小乘圣者,还有世间当中的众生,所做的随福德分、随解脱分的善根,密乘弟子、大乘显宗、净土等各式各样的善根非常多,不可思议。 自他一切众生不管是有漏和无漏的善根特别多。和烦恼相顺,随顺于烦恼,相续当中还有烦恼的善根叫做有漏善根。无漏的善根主要指圣者的善根,圣者的善根是决定无漏的。 虽然凡夫人善根的本体有可能是安住在有漏当中,但是他的发心和修法本身是随顺或者趣向无漏的。 比如现在凡夫人所修的空性,这个善根是不是无漏的?不是无漏,而是有漏的。因为现在我的心还没有调伏烦恼,所以随着善根本体来讲还是属于有漏。而空性本身是接近或者趣向于无漏的,这部分的善根可以接近或者趣向于随顺无漏。也有这样一种善根。

不管是哪一类,所有有漏、无漏的善法完全没有嫉妒心,特别高兴。一旦欢喜了,也就不会有嫉妒心了。如果有嫉妬心,也就说明对它不认同、不欢喜。 如果你真正能够看到别人行持善法的时候,生起了欢喜的心,那是不会有嫉妒的,嫉妒是不高兴的心态,不能够忍受、接纳。随喜就是接纳,而且很高兴如果修法还没有真正到达比较高深的状态之前,每个众生都有嫉妒心只不过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强,有些人的嫉妒心可能稍弱一点,从这方面来讲有一定的差别,这个种子都存在。 有些条件成熟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嫉妒心。对我们来讲,就要经常性地去了知嫉妒的过患,还有修习随喜的必要性和它的殊胜功德利益。

如此随喜,功德无量: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讲解随喜的巨大利益和功德。

从前,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斋四个月,并供养一切受用。

胜光王是佛陀时代的一个大国王,也是一个大施主。他迎请佛陀和眷属供斋,供养僧众食物。除了食物之外,还有其他的药品、衣服、卧具。

大恩上师在讲经当中也说了,为什么国王要做供养呢?这个原因就是前面我们讲到的有一个麻疯病的女人给迦叶尊者供养了一碗馊的米汁,这个饮食很恶劣,就是别人丢掉的米汁。当她用手去捞米汁里的蚊子时,手指还断在里面了。她有麻疯病,身体已经腐烂了,手指就掉进去了。迦叶尊者为了圆满她的资粮,没有捡出来,直接把米汁喝了,然后为了让她欢喜的缘故说,从现在到明天化缘之前,我不再接受其他人的供养,只是接受你的供养。这个功德圆满了,麻疯女特别欢喜,死了之后,直接生到了兜率天。

帝释天看到了供养的过程,当麻疯女死了之后,他不知道她到哪去了,他的神通观察不到比自己更高级的兜率天。他就问佛陀,佛陀告诉他麻风女生到了兜率天,这个事情传出来之后,就像现在一样,很多人都去跟风,就像前面的贫女供灯一样,佛陀授记之后,大家一窝蜂的都去供灯,同样这么大利益的事迹传出来之后,大家也都想供养。国王作为一国之君,权力很大,他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马上生起了要供养的心。你看贫女通过这么差的食物供养迦叶尊者,他这是一个阿罗汉,也得了这么大的功德。那么我去供养佛,遍智佛陀的功德比阿罗汉大得多,不单单是佛,还有佛的很多眷属,对境很多,也更殊胜。供养的食物,不是馊的米汁,里面还有一根手指,而是最好的食物,还有很多用品。时间不是像迦叶尊者喝一碗粥的时间,而是在四个月当中来供养,有些地方讲是七天。

为什么胜光王要发起这次供养呢?大家听了这个事例之后都生起了想要供养佛陀僧众的心,缘起就是这样的。

现也有很多道友非常喜欢供养僧众,这样非常好,因为供养僧众的功德的确非常大的,尤其是在一些法会当中给僧众供养。供斋主要是供吃的,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经常讲,如果供僧的话是食物最好,因为供了食物马上要吃的,吃了之后对他生命的延续,对他产生精力来修法直接起作用,所以供养僧众功德最大的就是供养食物,也就是供斋。你供钱、供衣服等其它东西功德也很大,但是 供养今生能成熟的就是供斋,给僧众供斋的功德特别大。

“并供养一切受用”,胜光王供养了一切受用。

当时,一位以行乞为生的贫女心里想:

有一个行乞的贫女看到这个情况心里想。

这位胜光王也是由往昔所积累的福德力才成为这样拥有荣华富贵的君王,又遇到释迦佛这样殊胜的福田,如今仍然积累这般广大的福德资粮,实在是太稀有了。她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随喜,因此获得了无量福德。

这个贫女怎么想的呢?这个胜光王因为以前积累了很大的福德,成为现在拥有荣华富贵的君主,成为君主之后又遇到释迦牟尼佛这样的福田,他又生起了一个清净的心,想要供养的心,然后他又使用他自己的福报,开始做广大的供养,这样又可以积累更多更多的福报资粮。

《亲友书》里面讲人有四种差别 :一、从明至明,以前是明,因为他以前造了福报,今生当中得到快乐,这个叫明,有了明之后又开始积累善根,那么就是从明至明;二、从明至暗,有些人是以前积累了很大的福报,但今生当中他不再做上供下施的事情了,而是开始造罪业,这就是从明至暗;三、从暗至明,有些人以前没有修福报很穷,现在他开始做各种功德,做各种积资净障的善根,他以后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这个就叫从暗至明;四、从暗至暗,一些人以前很穷,现在也不修善法,所以是从暗至暗。

按照老妇女的意思国王就是从明至明,他以前积累了很大的福德,现在有很多的安乐,有安乐的同时又开始积聚更多的善法,就是从明至明,所以她觉得实在是太稀有了, 她没有丝毫的嫉妒心,对国王的福报和善根发起了完完全全的欢喜、随喜之心,就因为这一念的随喜获得了无量福德, 比国王供斋的福德还要大。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前因后果,一对比就知道了,麻风女给迦叶尊者供养有如是的福德,这个国王供养的时间也长,然后所供养的对境也殊胜,供养的物品供具也非常超胜,所以他的功德应该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这个贫女的一念随喜心就超胜他的功德了。当然这完全是由佛陀的遍智了解的。

世尊对这一点清清楚楚,在傍晚回向功德时问国王:“你所积累的这份福德善根是回向给你自己,还是回向给比你获得福德更大的人呢?”

按照惯例,吃完饭要讲法,讲法也许就讲到傍晚了,在傍晚回向功德的时候就问这个国王:你现在所积累的福德善根是念你的名字给你回向呢?还是回向在这个过程当中比你功德更大的人呢?

国王说:“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吧。”

此时国王觉得谁功德大就回向给谁。上师讲记当中讲,也许他觉得不可能有人比我功德大,因为我是功德主,我自己对佛陀也有信心,我做了这么大的供养,应该是我的功德大。所以他就很有自信,很自负的说谁的功德就回向给谁。他不知道这中间有一个贫女在随喜,这个因素他没有看到,佛陀的智慧是看到了的。

于是世尊先念那位贫女的名字作了回向。连续三天一直都是这样作回向的。

于是世尊就先念贫女的名字作回向。并不是没有给国王回向,而是首先回向给这个贫女,然后紧接着按照福德大小的排序,挨个挨个做回向,也许是这样的,国王是排第二还是排第几我们不知道,可能是先念贫女的名字,再念国王的名字。连续三天一直都是如此的,

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

可能连续三天贫女都是对这样的功德作很清净的随喜,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虽然他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对佛陀很有信心对善法也很有信心,但是毕竟是一个凡夫人,虽然他是学佛的人,是一个佛弟子,也是一个国王,同时他也有烦恼,所以这个情况出现的时候他就很不高兴了。

可能有人想:你都是佛弟子了,怎么还生嗔心呢?你是佛弟子为什么还十分不悦呢?其实,一个凡夫人学佛两方面都有,一方面来讲有信心,每天也在做他可以做的善根功德;一方面他同时也有烦恼,也被烦恼左右。两者同时存在在一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也不矛盾。

为此,胜光王十分不悦,便与诸位大臣商议对策。

他们就开始商量怎么办。

国王问:“如何才能使世尊不这样作回向呢?”

因为他前面已经说了“谁的善根大就回向给谁”,话都说了他可能也不好意思让佛改——以后你不要再这样回向,以后就念我的名字,他可能不好意思这样讲。到底怎么办呢?用什么方法让世尊主动或者说自动的给我做回向呢?不要给贫女做回向了。

大臣们献计献策:“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当许多饮食溢到器具外面以后,如果那些乞女来要拾取,我们就连赶带打,这样定会有效。”

大臣们可能也是学过佛法,知道贫女的功德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佛陀这样回向呢?可能是这个贫女作了随喜,怎么样让她不再随喜呢?就让她生嗔心,不高兴,她就不会再随喜,就得不到这么大的善根了。(所以,学过佛法才知道怎么样阻止佛陀这样回向,不学佛法的人不会知道正确的方法。)

前因后果他们可能都是清楚的,所以觉得这样的方法可能有效。“明天世尊和他的眷属前来应供的时候”,因为很多佛眷属来应供,有很多人分发食物,在分发食物的时候,器具装满了就会溢出来,按照他们的规矩,或者一般的情况,可能溢出去的食物乞丐可以拿走食用,以前可能这样操作的。

如果这些乞女来拾取的话,我们就会打他们,赶他们,不要让他们拾取,这样的话他们就会生起不高兴的心,这样就会有效。

这般商定下来,到了第二天那位随喜供养者的贫女又来拾取溢出来的食品时,受到阻拦并遭到殴打,不由得生起嗔心,结果摧毁了善根。

第二天他们就这样操作了,随喜供养的贫女来捡溢出来的食品,受到了阻拦,遭到了殴打。可能前三天没有阻拦他们,今天因为他们有某种目的,所以就开始阻拦、殴打。她不由得生起嗔恨心,结果摧毁了善根,嗔心生起来之后,她就不会再随喜了,随喜的心就没有了,以这样的方式就摧毁善根。

前三天随喜得这么好,为什么今天就不行了呢?修行没有稳定之前,也会跟随因缘的变动而变动的,这也是不矛盾的。 所以有的时候道友们说:“前一个阶段这个道友挺好的,为什么这段时间突然不好了呢?”他要不然遇到什么烦心事了,要不然内心当中烦恼现行,分别念起来了。反正人就是这样的,没有解脱之前肯定既有很好很清净的阶段,也有遇到低谷的时候,对此我们也要了知,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是这样的,一方面了知这个问题之后,看到道友们前后不同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理解宽容。

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做了回向。

贫女摧毁了善根,就没有再随喜,这个时候国王的福德就超过了贫女,所以当天佛陀便念国王的名字作了回向。

这个公案讲了随喜的功德,如果生了嗔恨心或者嫉妒等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福德,贫女不随喜,她的福德就不会那么大了。

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胜光王的福德是如何形成的,其实按照上师引用的经典当中的案例来讲,胜光王当时的福德的确非常大,但是这个福德是什么导致的呢?就是他以前供养了一个独觉一个无盐食团,类似于一个饭团子,里面没有盐巴也没有菜,他自己当天的饮食就是这个饭团。当他看到一个独觉来化缘,就想,我以前没有布施过,这一世这么贫穷,现在这个食品我享用了也不会增长我的善根,如果我供养独觉就可以生起善根。他就把自己的饮食供养给了独觉,供养的时候很欢喜,然后独觉也给他回向,按照惯例会给他显示神通,让他发愿。

他这一世当胜光王这么大的福德,是不是供养食团的全部善根呢?不是这个意思, 他供养独觉一个食团,是六次生天界,天界寿命终结的时候再回到人间当很殊胜的国王,国王死了之后又生天,六返人天都是国王。 这一世是相当于供养福报马上要用尽的剩余的福德,即当胜光王的福德是他生天当国王,又生天…,六返之后剩下的马上要用尽的福德,最后的一点点“尾巴上”的福德都还可以当国王。

因果规律就是这样的,对于这样殊胜的对境,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清净的心去做供养的话,这种善根和功德的的确确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他到底以前做过什么呢?贫女说“往昔积累的福德力”,他积累了什么福德力呢?就是供养过独觉一个无盐的食团,这就是他以前所积累的福德,但是他所收获的却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这里面就讲到了很多的前因和后果,小因生大果,还有因果之间的一些规律,比如,如果你想要获得比国王还大的善根,你就真心诚意的随喜,不夹杂烦恼,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无勤的获得善根。

这个国王当年以无盐的食团供养独觉,相当于施一得万报, 他布施了一点点东西得到了比一万倍还要多的果报,他当时用了很少的勤做,一点点小的因,获得六返人天的果报,天上当天王,地上当国王,最后一次还是当胜光王,这样一种很小的因,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德。这是一个方面。

随喜的修法来讲,其实也是类似的,有的时候你甚至于不用去做,连一个食团都没有,就是一念很清净的心去作随喜,都超胜这个国王以这么多的资具供佛和供养圣僧、凡夫僧等等这样一种巨大的功德。这方面对我们来讲会有很多的提示,我们平时在佛堂给佛供养,有的时候布施给其他众生,或者给其他众生念放生仪轨,这方面看起来都是很小很小的一种善因,但是后面的善果是很大呢还是很小呢?要看你的心清净不清净!如果你的心很清净,完完全全可以让看起来很小、而且很短的时间当中种的善根变得无比的广大,如果你的心量有限,当然功德也不会特别大。所以,我们做这个善法,到底可以得到多大的功德,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是否清净。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也讲了选择供养对境的问题,上师也说最好是供养僧团,如果供养单个人,也许这个人是真实的上师善知识、也许这个人是一个骗子,所以就不是那么可靠,但是供养僧团肯定是可靠的。大恩上师也讲了对于佛弟子来讲,如何对待现在的一些现象,怎么样去辨别所谓的上师的方法,这些在讲记当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去看一下就可以。

其实现在已经好很多了,很多道友在系统地学习了佛法之后,辨别的能力就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辨别能力特别弱,很容易上当受骗,生信心的理由也是很简单,但现在学了佛法之后内心当中生起了智慧,很多事情就可以做理性的辨别,这是非常好的。大恩上师不间断地讲解佛法、推广佛法其中的一个必要性,就是让所有的佛弟子的综合素质能够提高,包括在辨别这些方面,也有非常清晰的辨别能力。如果佛弟子没有学很多教法的话,就不一定有这种辨别的能力,上师老人家也是慈悲的给我们讲了这些教言。

所以说,善不善的差别丝毫也不在言行举止上,而唯一凭着自己的这颗心来定,

善还是不善,善法大还是不大? 不是看你的言行和举止是善还是不善,是大还是不大,唯一凭着自己的心来定,完全是看你的心是不是很善良,你的心是不是很清净。 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自己很不错,尤其在世间上会遇到很多不学习佛法的人:“我的心很善,我是一个善良的人,只要心善就可以了…。”当然我们也不敢否认他是真实的心很善,但是可能他没有办法辨别,到底哪种情况下是清净的,哪种情况是属于真实的善良,因为他自己的标准可能就来自于世间的标准,跟佛法的标准来比较,还是太粗、太浅了。有些自认为很善良的人,其实按照佛法的标准来看,可能还远远没有达标,这种情况也特别多。所以 善与不善还是应该通过自己学习正法来辨别,因为正法当中对于善与不善和清净与否,是通过佛陀的智慧观察来确定的,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来判定是非常准确的。

正如前面三令五申所强调的那样,当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如果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一切善举进而诚心诚意欣然随喜,并将它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么你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以竞争心对待他人行善或者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等装模作样地行持为希求现世名誉、世间八法毒气所充斥的广大善法,关于这一点佛在《教王经》中做了详细说明。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因为前面讲了很多,三令五申、再三的强调,当看到别人行善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一切善举。因为我们通过学习佛法了解了因果的关系,当看到别人行善的时候,我们要想:这个人在行善,他的因是很清净的,这个因以后也会成熟很多的善法。 如果你担心他这个善根会不会失坏,也可以帮他发愿,愿他这个善法在成熟之前不要遇到违品,不要通过其他的烦恼来摧毁它,他修一个善法不容易,不要因为他自己的不善巧,生起了烦恼等等,把这个善根摧毁了 。你可以这样帮他发愿。

你这个发愿对他来讲有没有作用呢?有的时候可能会有作用,因为你是缘他发愿,在他的善法、他的相续当中加入了你的祝愿,你的这个祝愿变成影响他的善根的因素,加进去了。加进去之后可能多多少少会起作用,即便不起作用,你在这样发愿的过程当中,你的心是很清净的,是对他这个善法真心诚意的随喜。 而且你也是担心他这个善法有可能受到染污,或者通过某种因缘消失,所以诚心为他发愿,愿他这个善法在成熟之前不要遇到违缘,然后成熟之后生起更大的修善法的心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随喜过程当中可以有的心态。所以说对于这样的前因后果了解之后,应该诚心诚意随喜。

随喜完后,习惯性地将善根回向圆满菩提。这里的善根也可以理解成随喜的善根,随喜完后马上回向。或随喜完他人的善根后,再帮他回向,因为他可能不知道如何回向。比如,在景区的寺院里有很多人,尤其在过年时烧香的人人山人海,其实严格来讲在佛面前烧一支香的功德很大,但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懂得回向,这时如果你看到了,就可以帮他们把所有的善根都回向大菩提。这样是很好的,因为至少自己在这个过程当中修了清净心,你做回向之后通过法界的缘起力对他们也是有利益的。所以他们不懂回向,你帮助他们回向也是可以的。

按照《法华经》等经典的观点,在佛像面前烧一支香、乃至小低头、合掌或者磕一个头(很多去寺院烧香的人都会磕头,无论动作是否标准,他是真实的把头低下来在拜垫上磕头)、往功德箱放钱、供灯(无论是什么名目的灯)等善法,只要是缘三宝、缘佛所做的善法,都会产生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但很多人不懂发愿也不懂回向,这时可以帮他们发愿、回向,修行自己的心,也是从自己的侧面帮助其他众生,也可以将他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

如果这样做,从头到尾你的心都是非常清净,没有嫉妒心染污自己的相续。这里华智仁波切讲到通过这样的方式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以竞争心对待他人行善。就是别人行善的时候,你通过竞争心来对待,认为他的心不清净或有什么目的等。因为 当我们自己看不惯别人时,内心中的分别念就会跳出来,会想方设法否定别人的善根,给别人安一个罪名,也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想要给他人栽个罪名怎么都可以想得出来:这个人发心不清净、装模作样…,自己会想很多名目来否认他人的善法。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有可能完全伤害不到别人,但是当自己想要否认别人时,伤害的就是自己, 因为心是自己的,当你的内心生起嫉妒时,谁是受害者?肯定是自己,因为这是自己的嫉妒心、烦恼、罪业,不可能由别人来承受,只能自己承受。

因此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众生的烦恼很大,经常做没必要的、自己伤害自己的自残的事情。学完后要知道这个心态对别人不一定有伤害,但对自己肯定有伤害,那为什么还要做?都说“我又不是傻子”,但有时就是在做傻子的事情、伤害自己的事情,所以完全没必要。因此,我们既然了解了,就尽量不要再做。但就像虽然知道吸烟、喝酒、吸毒不好,也不一定马上能戒掉一样,我们自己也知道嫉妒不好,但以前生烦恼的惯性的力量很强大,生烦恼已上瘾,像吸烟或网瘾一样,要戒除烦恼是不太容易,是比较痛苦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这是不对的,再想方设法不要让它生起来。最好不生,但已经生了就要对治, 如何对治?要思维:这样做有什么必要?嫉妒心对自己的伤害那么大,对别人却没有什么伤害,自己还要忍受痛苦,这么痛苦的事情应该想尽办法转变,扭转自己的心态,可以观空性、菩提心、嫉妒心的过患,或观随喜。 总之要控制自己的心不要生起嫉妒,没必要的烦恼不要让它生起来。

凡夫人经常以竞争心对待别人的善法,不认可、不认同。有时不仅只是自己内心不认同,还会很过分地用自己的观念影响旁边的人,让他们也对别人的善根不认同,这样很不好。不仅自己生起了不好的心,还要影响他人也不随喜、不认同,这样影响他人非常不好。或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等装模作样地行持,有时看到别人行善会生起竞争心,我也要做这个善法。傲慢心或竞争心的心态就是自己也一定要如此行善等,这也是一种装模作样的形式,因为发心不是很清净,做这个善法是为了和别人竞争。以这种心态发心,意乐也不清净,这种想法是希求现世的名誉,是被世间八法的毒气所充斥的广大善法。

这种善法做了还不如不做,因为发心不清净所做出来的善法利益不大,而且已经被染污。所以在做善法之前要观察自相续,尽量让自己做善法时不被各种各样不好的烦恼和情绪所控制、所染污,一定要把自心调整到比较好的状态,恶心、无记心不能生,要生善心。善心也分很多种类:为了现世、后世的快乐;为了自己解脱;为了利益一切众生等。自己这样筛选后,选一个最广大、最清净的善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做善法,这就是通过善心摄持。发心的意乐正确,行为认真去做,并不受其他影响,最后回向,这方面对修行人来讲很关键。

关于这一点佛在《教王经》中做了详细说明。

恰美仁波切也说:“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恰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讲到,“听到他人行善时”,听到或看到别人在行持广大善法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如果舍弃不好的、不善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看到任何大大小小的善法都能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佛陀在经典中讲,如果能够通过清净心随喜他人的福德,自己将会获得和他一样的福德。

就像前面讲的贫女的公案,她不仅获得同等福,还超胜了国王的福德。但一般来讲是获得同等的福德。随喜是一种很好的善巧方便,通过非常清净、不带功利的心随喜,没有任何勤作也可以获得广大善根。看到或听到任何善法都可以随喜,比如别人修佛塔、诵《法华经》、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修十万加行等。 自己真正觉得非常好并产生随喜心,便可以获得很大福德。

有些人说:我什么都不做,即便有能力也不做,就天天随喜,这样可不可以?当然也可以,只要真正跟随别人的善根生起欢喜心就是随喜。但这种随喜的力度可能不会那么强劲,因为如果真正对某个善法完全认同而随喜,当自己有能力时肯定愿意做。 如果只因随喜功德很大而随喜,有能力也不出一分钱,这种随喜就是带着功利、占便宜的思想。

我们分析一下,你可以不出钱、仅坐在这儿随喜,但这种随喜是不是真实的?这里面有没有真正的随喜功德?如果是真实的随喜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功德,但如果你有能力也不做,就说明你对这种善法的认同度不是很高。有些时候认为这件事是好的,但是让你去做可能不愿意去做。认为好但没做,可能有很多种情况:有些是虽然认为好但自己做不到,比如,佛的事业很好,但自己却做不到,因为没有能力;有些事自己可能有能力但没时间,这个事情的确很好但自己没时间,抽不开身;有时可能没有精力或条件,想做但拿不出钱,这些方面我随喜,但是我做不到;还有一种情况是随喜却不做,不是因为没有能力、没有时间,而是完全不愿意投入,完全只是心的随喜,行为上不愿做任何改变。

真正的随喜主要是内心当中安立的,也许有人想:既然是内心当中安立的,那和自己出不出钱有没有关系呢?虽然从随喜的侧面来讲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能够说明你随喜的程度到底有多深,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法是好的,如果你完全认同,在你有能力的情况下当然愿意去做,这么大的功德,你自己亲身参与,当然是非常好的。 但是你不参与就说明你对这个法的认同度不高,那么你做随喜的时候,从某个方面来讲可能就会打些折扣,不是完完全全的随喜了。

所以说, 如果是真实的随喜,随喜之后在自己有能力有时间的情况之下,肯定非常愿意去做这个事情,自己愿意去参与,这个随喜就是真实的、方方面面全方位的随喜了, 他的认知度方面就很深,所以他随喜的深度很深。而且在他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他也愿意亲自去做,那么这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对这个善法的认同度就是非常全面了。

此处说“佛说获得同等福”,以前上师也讲过这个问题,我们再稍微辨别一下。是不是只要我们随喜就可以获得同等福呢?这只是取一个中间值,笼统讲一下,只要你去随喜就可以获得同等的福德, 这个同等的意思可能是同一类的福德 。比如说别人在闻思我去随喜他,我获得和他同类的、同等的福德;别人在造佛塔,造了一百尊、二百尊佛塔,我去随喜他,这个时候我也获得一个同等的福德。

但是我们去随喜的时候,所获得的善根是不是全方位一样呢?这个也要看情况。一般来讲,我作为一个随喜者,我随喜别人的善根,比如说一个人正在修佛塔,我看到了我就随喜了,这个善根很大,当我随喜的时候,按照佛经的观点来讲,也获得同等福,就是说他修一百尊佛塔的功德,你这样随喜的时候你同时也获得了修一百尊佛塔的功德,你自己通过随喜的方式完全获得了同等的功德,相同的福德。

这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我的发心、境界、状态,和对方的境界状态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获得和他相同的福德。 我随喜对方的功德,如果我的境界比他高,我的心更清净,那么他的功德不如我,反而我的功德比他大。因为随喜者我的发心,我清净的程度,比造佛塔的人还要超胜的话,那么我随喜时,我的功德就超胜他了 ;如果对方的功德比我高,那么我就得不到和他同等的功德。比如前面我们刚刚开篇的时候说,随喜佛菩萨的功德,那么你这样随喜了,是不是和佛陀的功德一样了?不一样的。那获得多少功德呢?比如你 随喜上师、随喜佛的功德,这个时候你能够取受和你当前的状态、境界一样的功德、福德。 佛陀的境界比我们高好多,,比如说我现在是属于资粮道,我去随喜佛陀的时候,那么我可以取受和资粮道的状态平齐的功德,就可以获得这么多。随着你状态的提升,你在随喜的时候,你所获得的功德就不断不断地接近佛陀的功德,是这样的意思。所以说 虽然都是随喜,但是你随喜的对境有上中下,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也有上中下不同的差距

同等福是大概讲的,是取中间值, 如果要详细讲还是有差别,比如说前面讲的贫女,为什么功德比国王还大?当时贫女在随喜的时候,她的心态更清净,所以她获得的功德更大。 有些时候不如对方,比如说你随喜佛,你获得佛的功德可能是不行的,没办法获得。因为转法轮者佛陀,他的相续是如此地清净,没有丝毫的障碍,他所有的智慧都是圆满的, 我们没办法缘到佛陀所有的功德,只是缘到在我们意识面前出现的境界佛陀弘法利生的大概境界, 我们只能从这个方面去缘,缘的时候,我们随喜的当然就不是方方面面的了,这就是不同的地方。

《汇集经》中也说:“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

《汇集经》就是《般若摄颂》,摄在一起即汇集的意思。《汇集经》中也说:“三千须弥可称量”,三千大千世界的须弥山可以用秤来衡量它到底有多重,但是“随喜善根不可量”,随喜的善根是没办法衡量的。对我们来讲,随喜的修法可以说是无本万利的,完全可以这样讲。前面有些是一本万利,这个是无本万利,你不需要做,就是看别人修善法去随喜。 比如在刷朋友圈的时候你就积累了无量无边的善根, 是没办法衡量的。有的时候的确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懂这个修法的话,你就在无勤当中可以积累善根福德。这个也是一种善巧方便,花很少很少的时间精力,就可以获得非常广大的功德、资粮。

随喜不单单是获得巨大的福德,而且同时也对治了你的嫉妒心。 嫉妒心对众生来讲是很要命的一个烦恼。如果你有了嫉妒,就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过患了,也看不到别人的功德了,对别人的功德想方设法地想要去毁坏。比如大恩上师讲《法华经》的时候,可能也有很多人通过嫉妒心想要做一些障碍,但是伤害的还是自己而已,对不对?对真正的大德不会有什么伤害。有些时候嫉妒会达到非常可怕的程度,就像提婆达多,他甚至于想杀佛,当然我们知道佛陀是不会被杀死的,但是最后还是类似的出了佛身血,他的嫉妒心生起来的时候,连佛陀都敢去杀。即使是师长、上师,如果有了嫉妒心,也什么都敢去做,所以嫉妒心对众生来讲,伤害是很大的。

但是通过修随喜可以对治嫉妒心,一举多得。前面讲嫉妒心它是一个化学反应,随喜也是个化学反应,它是良性循环。不单单是随喜,看起来是个随喜,但通过随喜可以引发一系列的,后面很多好的东西都是通过这一念随喜而得来的。所以我们不要小看这一念嫉妒的烦恼,也不要小看这一念随喜的功德,它们的后续力量是很大的,对我们以后在轮回当中修行走向的影响特别大。有些时候我们说,这个小小的事情无所谓吧?这个小小的善根无所谓吧?这个小小的恶业无所谓吧?不是无所谓, 看起来是很小的,其实是冰山一角,冰山我们看到的是很小,但下面大着呢。它是化学反应,是一种不断循环的模式,这个方面来讲是很可怕的。

随喜善根,第一个可以有效地制止自己的嫉妒不生起来。 当你的心调整好了,随时安住在随喜的状态当中,没有嫉妒心生起来,如果生起来了也很容易调化。而且随喜本身的功德也是特别大的,它让你的心很清净,让你随时随地只看善法。 只看善法你的心是很清净的。佛的心就很清净,菩萨的心也很清净,所有好的修行人的心都很清净。那么如果你的心很清净,你就向他们看齐了,你就汇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去了 这个不是一个小事情,大起来可以特别地大。 看起来好像是一个随喜,但是一展开来讲的时候,方方面面的利益都是从这儿展开的。而且它后面可以获得巨大的福德,很多的善根,就是说我随喜别人可以无勤当中获得别人的功德,是不是?所以要是报复别人就用这种方式最好了,报复的方法就是随喜你的功德,我不去给你造烦恼,我随喜你的功德,随喜你的功德就在无勤当中超胜你了,是不是?如果你要报复的话你就通过这个方式,你随喜一下子就能得到比他更大的功德。当然这是开玩笑啊。

你要得到这样一种功德的话,你肯定要有一个清净心。你如果通过烦恼心想要超胜别人,那本身就是矛盾的,如果你真的想要超胜他人,你就让自己很清净,你自己清净的时候别人不会伤害到你,你自己的烦恼也伤害不了你。所以, 嫉妒和随喜是此消彼长的, 就是说嫉妒心起来了随喜心就不会有,随喜没有了嫉妒心就起来,就开始恶性循环,就开始化学反应;随喜心起来之后,嫉妒心就生不起来了,随喜心开始化学反应。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当然不能够让我们的恶相续去蔓延,应该让我们的善相续蔓延,这方面是很重要的。

这里面讲随喜的善根是不可量的, 佛菩萨的功德本来就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去随喜当然也是不可量的,虽然我们只是得到佛菩萨的一部分, 即便一部分也是无法衡量的 还有很多的有学、无学,很多的善道友们在闻思修的过程当中的善法,有些时候看旁边的道友在听法,心里面欢喜,自己也生起随喜心,当时就可以生起很大的福德。

所以随喜是清净的心态,就是看别人的好处,看别人的善法,不产生不好的心态,不产生嫉妒的心。这个对自己相续的调柔,让自己的心态清净是一剂良方,是非常好的一味药。

因此说,这种随喜是事半功倍的法,所以我们应当随时随地付诸实践。

就是说很少的付出,只要你的心态一转变,然后功德就很大,是事半功倍的法。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性地去修持随喜,如果我们有嫉妒就要对治,引生我们的随喜心。对我们来讲这个素材是很多的,要对治嫉妒经常有机会,因为我们自己相续当中经常会产生嫉妒,只要在生起来的时候我们去转变它,通过了知嫉妒的过患,还有随喜的功德,还有来自于 我们平时在闻思修的时候把这些观念牢牢地像烙印一样烙在我们的相续当中,让它变得非常稳固, 变成我们的第二思维,就是根本不需要去反应的那种,一下子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把所闻思到的,所修行到的东西都用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这个时候慢慢地就会和佛道真实相应。

己五、请转法轮支:

当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因为众生的逆行倒施及忧心劳身而生起厌烦,

首先来讲,佛菩萨还有上师、善知识等等,这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他们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这些正士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时候是因为众生的倒行逆施,有些是因为忧心劳身而生起厌烦了,不愿意再讲法。

不讲经说法而安住寂乐境界的时候,观想在他们面前我幻化出百千俱胝无数身体,供养法轮、珍宝等,祈请他们广转法轮,并念诵:

特色秋扣故瓦哥 祈请常转三乘法

世间的黑暗只有佛陀的正法可以遣除,佛陀的正法就像世间的明灯一样。 如果佛陀、上师、善知识不传法,众生就没办法因为闻法的缘故来了知取舍,了知实相的光明,了知无我,了知菩提心。 对自己、对众生有利益的殊胜的妙法,如果没有人讲——佛陀不讲,上师不讲,以前没有听过的以后再也听不到了,以前听过的如果没人讲的话,逐渐逐渐也会淡失、消散的。我们自己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一段时间不间断地听法,相续当中的善心还有见解都很清晰稳固,也很好用,但一段时间不学习了,不听法了,以前学习的东西逐渐逐渐就模糊了,动摇了,或者以前没有听过的也听不到,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所以说,佛陀、上师、善知识不断地讲法,对众生来讲利益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但是 有些时候他们也会不讲法。有的时候是示现,是为了让众生知道闻法地不容易,知道闻法的机会非常非常地难得, 所以有些时候上师们也会显现上不传法。不讲法之后,众生就会着急,最后请转法轮——这个时候他就会很珍惜,至少一段时间当中会很珍惜。我知道上师老人家也是几次显现上厌烦了,不讲法了,我们特别着急,就买各种东西去祈请,然后上师开始讲法了,就觉得很难得,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心态慢慢地又没有了。但是至少在一段时间当中我们会很珍惜闻法的机会。

所以有些时候上师、善知识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弟子,因为连续地讲,弟子会觉得反正每天都会讲的,不会觉得听法的机会多么难得;但如果真正不讲了,就觉得的确是很难得的。 有时为了让弟子对正法生起希求心的缘故,会有这种示现;有时是身心劳顿了,不想讲。 当然我们上师经常讲法,虽然现在暂时停了一段时间,但是以后肯定会讲。

当然前面讲的情况是圣者、善知识的示现,他不可能不讲法。 因为他在世间当中最大的事业,而且能够最直接调化众生的就是讲法。 通过讲法直接调化众生,让他的相续转变,我们就是通过听法而转变相续的,所以其他众生也是要通过听闻正法而转变自己的思想,转变自己的境界状态。

还有一些凡夫的善知识他就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众生逆行倒施,刚强难化,讲很多法也不听,他就会觉得再这样讲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他就不再讲法,停止讲法。 还有的是因为忧心劳神,他的心很累,或者说他的身体很劳累,这个时候生起厌烦,他也不再讲经说法, 就安住在自己修行的寂乐境界当中,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开始修请转法轮支,观想在他们面前请转法轮。我们现在修也可以,随时随地修都可以。为什么呢? 因为请转法轮支,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意幻观想的修法。

除了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之外还有好多好多的世界,这些世界当中还有好多不同的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因为各种原因,停止传法,还有无数刹土当中的佛菩萨、善知识等等,都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现在没有讲法,那么这个时候 我就幻化出无数的身体到每个刹土当中,到每个佛面前去供养,幻化出殊胜的金轮、右旋法螺,还有各式各样的珍宝等等,然后在他们面前真心诚意地祈请他们广转法轮。

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了佛陀当时成佛的时候也是没有讲法,很多天都是安住在他自己觉悟的状态当中,后面因为大梵天、帝释天三次劝请之后,才开始转法轮的。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记载,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引用了经典,还有有些道友也学过的《贤愚经·第一品》就讲到了这个问题。佛陀成佛之后不愿意讲法,后来梵天在佛陀面前开始用各种各样的颂词去劝请:以前你发菩提心的时候,是为了利益众生,现在已经成佛了,法圆满了,为什么不传法呢?为了让佛陀讲法,他也讲了公案:佛陀你以前为了求法,你自己在身上挖了一千个窟窿点灯;为了求法跳入到火坑里面去;把自己身上的皮肤撕下来做纸,骨头做笔,血液做墨来抄写别人给你讲的四句法。当时你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是这样求法的,为什么现在成佛了反而不讲法了呢?他就通过很多很多的方式去劝请。后来佛陀考虑到众生对法的希求心的确是很大,而且还有一部分众生的确是可以变成法器的,可以次第次第地转变众生的根基等等,有各式各样的因缘佛陀才决定讲法。

当然你不劝请,佛陀也是会讲法的。因为佛陀出现在世间当中就是为了给众生讲法的, 为什么这样呢?第一个就是让我们知道佛陀以前为了法义为了佛法,是怎样的苦行,给弟子也是作为一个启示; 第二个,让我们知道佛法很珍贵。如果随便说一下请一下,或者不祈请他就给你讲法的话,你就觉得没有什么稀有的,好像是地摊货一样,追着你要:买吧,买吧,减价了,买一送三!就会觉得你这个东西不值钱,没有什么希求心。但是佛陀刚开始不说法,让众生知道佛法是非常地珍贵,不会轻易地传。不单单是这样的情况,而且祈求传法的人,是当时的人们最尊崇的两个,一个是帝释天,一个大梵天,他们两个挑头去请佛转法轮,所以大家就知道,帝释梵天去请佛陀转法轮,那一定是非常珍贵的。有很多的必要性。所以你不劝请,佛陀也会讲法,因为他出现在世间当中就是为了给众生讲法的。

有很多的方法,现在我们也可以这样请法。因为 按照《大乘经庄严论》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刹那都有菩萨成佛,现在我们正在讲的时候,就有菩萨在不同的刹土当中正在成佛。 那么我们可以观想幻化身体,在已经成佛的佛面前用金轮、法螺等等,劝请佛陀转法轮,这也是可以的。还有在很多显现上没有转法轮的善知识面前,我们也可以这样祈请他们转法轮,因为很有必要性。佛陀最大的事业就是传法,因为众生是缘法而解脱的,不是缘佛陀的身相而解脱的,也不是缘其他而解脱, 是缘佛陀所讲的法然后修行而解脱的,所以法对众生的利益是最直接的,最大的。

所以,为什么经常讲护法?其实就是护持正法,一定要护持正法。出家者有出家者的护法方式,在家者有在家者的护法方式,持教者以持教者的方式护法。有些通过不断实修的方式来护持佛法;有些是通过不断的讲说方式来护持佛法;有些是通过提供顺缘,比如提供道场的方式来护持佛法。因为法的利益是如此之大,所以做这些才衍生出不可思议的功德, 听法、讲法或者提供道场、护法的功德为什么那么不可思议?就是因为在所有的利益当中,法的利益是最大的,因为法才能调伏众生的相续,才能够让众生觉悟自己的本性,其他是不行的。 所以,祈祷诸佛、上师转法轮,有的时候祈祷法师转法轮、辅导员转法轮,这些利益都是非常大的。在 《极乐愿文大疏》当中说请转法轮,可以对治我们以前舍法的罪业, 因为我们以前很愚痴,在没有学习佛法之前,诽谤佛法,多多少少都造过舍法谤法的罪业。那么通过请转法轮的善行,就可以对治清净掉这种过失,所以它的利益是非常大的。

“并念诵:祈请常转三乘法”,祈请佛陀、菩萨、上师善知识他们常转三乘法,经常转动三乘法轮。

总的来说,一切佛法可以包括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当中。

总的来讲,所有的佛法根据三种根基,都包括在声闻,缘觉,菩萨的三乘当中.

或者将它分为: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前面说有九乘法,这里有一个九乘次第,九乘次第怎么分九乘呢?把三乘展开就可以分为九乘。首先是外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菩萨乘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大乘显宗,声闻缘觉是属于小乘。

为什么叫集聚招引外三乘呢?我们知道外内密,外三乘是属于外面的,或者说九乘当中最初的三乘叫做外。集聚招引:因为这里面讲声闻、缘觉、菩萨乘,他们的思想就是把轮回和涅槃分开安立,轮回的因是什么呢?就是集,集聚就是集谛,在这里面就是体现集的意思,聚就是形成轮回,众生通过集谛形成轮回,他们在轮回当中没办法出离。 引就是通过修持道谛的方式灭掉集谛,把众生引导趋向于涅槃 也就是他们把轮回涅槃分开,轮回的因是集谛,然后断除集谛、把众生引导趣向于涅槃,这个叫集聚招引外三乘,他们修行的特点就是这样的

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行续、瑜伽续;

这个就进入密乘了,事续、行续、瑜伽续是密乘当中的外续部。外续部在三种分类当中属于内三乘,因为已经到密乘了,所以叫内三乘。

为什么叫苦行明觉呢?因为在事续、行续、瑜伽续当中要做很多的苦行才能够明觉,才能够让自己的觉性明了 。他是通过苦行的方式,当然这个苦行也是观待密三乘讲的。为什么要苦行?因为在外三乘当中,比如说事续、行续,它的行为有的时候很繁琐,修密法的人,每天要洗三次澡,要换三次衣服,吃的东西要很干净、很讲究,很多东西不能吃,像肉、萝卜很多东西不能吃的,必须内外都很干净。通过这样的方式很长时间不断地去观修、祈祷,逐渐逐渐可以成佛。他修行的时间很长,要做很多的苦行。

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

这个叫内续,玛哈乘、阿努乘、阿底乘叫做随转方便。随是什么意思呢? 随就是跟随烦恼,不把烦恼和觉性分开,跟随这个烦恼。转相当于转依,或者跟随烦恼转为道用,它不是舍弃烦恼,而是把烦恼转为道用,这叫随转。

能够把烦恼转为道用的方便修法有三种,即玛哈、阿努、阿底。平常我们讲,玛哈约嘎主要是修生起次第,阿努约嘎是修圆满次第为主,阿底约嘎是大圆满,这些都是不舍烦恼而转为道用的善巧方便的修法,所以叫密三乘,共为九乘。

为了调伏所化众生,提醒他们广传相应的法轮。

为了调化一切众生的缘故,针对不同的根基,祈祷佛陀、菩萨、善知识转动三乘或者九乘法轮,相应的对一切众生做殊胜的调化和利益。 只有法轮不停地转动,众生才可以因为不断地闻法,相续当中才能生起对法性的觉知,对因果取舍的了解等等,像这样才可以真实地得到利益。 所以,这个叫请转法轮支。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在这个世界或者其他所有刹土中,任何上师、佛菩萨已完成了利众事业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观想在他们面前,就像往昔珍达优婆塞祈请世尊住世那样,自身幻化出成千上万的身体同时祈请诸位圣者直至轮回没有空无之前一直长久住世、饶益众生,

这个就是祈请不入涅槃。在我们这个世界,当然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入灭了,还有很多菩萨大德也已经入灭了,但是还有很多上师在住世,在其他的刹土还有很多佛没有入灭,可能准备入灭了,还有菩萨大德正准备入灭。他们已经完成了利众事业,正准备趋入涅槃。他们在这一世当中要利益的众生,直接要调化的众生已经调化完了,事业已经圆满了,所以,正准备趋入涅槃。

当他们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我们观想在他们面前,幻化出无量无边的身体,就像往昔珍达优婆塞那样祈请他们不入涅槃。 珍达优婆塞有些地方叫纯佗,这个地方叫珍达,他是铁匠之子。铁匠之子知道佛陀要入灭的消息,就祈祷佛陀住世,佛陀答应他多住三个月。佛陀额外多住三个月就是因为珍达优婆塞祈请。 法王如意宝、大恩上师以前也讲过:这些高僧大德们,如果能多在世间住一天,即便不讲法,什么善法都不做,对众生的利益都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相续当中的大悲菩提心、修证的功德是圆满的,住在一个地方就自动给这个地方带来很多的吉祥和很多的善根,所以,只要他们住在世间一天,有形无形的众生就可以得到很多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即便他们多住一天对众生的利益都是很大的。

当年法王如意宝给很多大德写了长久住世文,包括大恩上师的长久住世文也是那一次写的,那一次写了很多很多。好像一句祈祷文要发愿念一百万遍《普贤行愿品》,当时大恩上师的祈祷文是六句,汉族弟子发动全国的弟子念了六百万遍《普贤行愿品》。当时法王如意宝也讲了,给这些大德写祈祷文,念了祈祷文,哪怕他们多住世一天,对众生利益都是不可思议的。哪怕是今天写的,明天就去世了,或者今天请住世,明天就去世了,能够多住一天对众生的利益都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是身心自在者,证悟实相的,他们相续当中大悲菩提心、对众生的善巧方便不可思议。

所以,请佛住世,祈请不入涅槃,对众生来讲,利益是非常大的。还有,麦彭仁波切老人家要入灭之前,也是因为他的侍者沃萨喇嘛祈请了之后,多住世了一段时间。法王如意宝也是,还有很多大德也是因为这些心子和很多大德祈请不入涅槃,祈请住世的缘故,也多住世了一段的时间 。因为他们是大悲的自性,如果众生祈请,他们肯定会满愿。至于是满多少愿,要看众生的福德, 但他们肯定会满愿,哪怕是多住一天,利益都是非常大的。

我们现在也是这种情况,自身幻化出成千上万的身体,同时祈请诸位圣者直至轮回没有空无之前一直长久住世,乃至于众生还在轮回,还没有空无之前,一直住在世间不要入灭,祈请永久住世,不要涅槃,饶益众生。

大恩上师也在法本里面讲了,有些众生是佛陀直接调化的,但是间接的也有很多,我们也算是佛陀间接调化的。当最后一位和佛陀有缘的、直接调化的众生调化完之后,佛陀就准备要入灭了。 一个是他直接调化的众生已经没有了,事业圆满了;还有一个入灭原因是因为众生可能生起常执。 就像《法华经》里面使用的一个比喻:这个父亲是一个良医,他给儿子开的药,他们都不吃,觉得父亲一直都在,随时开药都可以,没有重视,病也好不了,后来父亲假装出去,传个消息说死了,他们就着急了,开始找药吃,把病就治好了。

当然在我们的思想当中,如果一直住世肯定会不断地利益很多众生,这个肯定是,但是其他一部分众生,因为佛陀不入灭的原故,就会生起常执:反正佛陀都会住世,什么时候求法、听法都可以。但是佛陀可以一直住世,我们众生能不能一直住世呢?那就不好说了。人的寿命只有那么几十年,佛陀可以一直住世下去,不入灭,但是众生因为生起常执的缘故,就会错过最佳的求法修法的机会。本来最好的修法机会可能是在年轻的时候,或者是自在、空闲的时候,什么因缘都聚集的,但自己就是不修法,就觉得反正什么时候都可以听法,都可以学, 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老去,百病缠身了,修法的意乐逐渐不堪能了,最后就在这个状态中死去。

佛陀为了让这些人精进起来,佛陀就入灭了,当时的很多弟子也是因为佛陀入灭而顿然醒悟,好像从梦中醒来一样, 导师真的入灭了,开始知道无常,连导师都入灭了,无常迅猛,一下子开始精进起来,当下很多人因为这样的原因,证得阿罗汉果,获得解脱的特别多。所以,佛陀入灭有很大的必要性,是这样一种原因。

并念诵:

戒这扣瓦玛洞瓦 乃至轮回未空前

酿安莫大耶索得 祈请住世不涅槃

所以说,乃至于轮回未空之前,祈请住世不涅槃。

我们今天的课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夏至已至编校组恭录 )90G@O7{IF@WWFZSM[6AI[A

录入:圆二;编辑:智二;终审:悲二

TIM图片2017082707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