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52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对于我们的相续成熟非常重要,不仅要听闻,听闻后还要详细地思考,把法义完全融入到心中,对法义本身产生定解。如果有了定解,下面就要顺着没有疑惑的定解进行反复的观修,即为实践。修有修和行两个方面,即通过前面的闻思有了正见后就要修行。修行主要是对于定解上座进行反复的观修,因为此时的观修已经建立在前期定解的基础上,所以说这是一种修行,没有疑惑。

这种不断观修的修行与平常的思维有相似之处。有些道友有疑惑:观察修的修与思维有何差别?对于很多初学的道友来讲基本上差别不大。因为初学者对于病苦,以及前行当中的四加行不断地思维,这算是一种观修;上座观察修也是一种观修。但是二者之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同。缘法义观察是有争议的成份,没有产生定解,是在不断的观察中遣除怀疑。和后面纯粹的观察修不一样的原因在于,此处是有增损的。

观察修从严格意义上讲,是在定解基础上的见修行果,闻思修当中先有思慧,再有定解,有了定解后再开始修。闻思修中的修是在没有增益损减和怀疑、纯粹定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观察和串习。因此,闻思修当中的修也是观察修。此观察修的观察不是因为不懂才观察,而是通过对法义的不断观察来修行,所以二者间有区别。前面思维的观察有疑惑,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思维来遣除疑惑,这个成分比较多一点。

观察修虽然也在观察,但不是因为有疑惑需要观察,而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来修行,比如第一步怎样观察、第二步怎样观察等等。观察修和前面讲的思维还是不一样的,上座即为修行,尤其是四加行、观修菩提心等等,乃至于前期空性的修法,都是以观察来修。通过不断地观察,然后产生定解,引发确信的定解并安住在这种状态中。如果有散乱了,再通过观察。这里面没有说有怀疑。

在上座之前,如果没有缘着法义的步骤做的话,很难把心引导趋向于安住的所缘境。必须要通过观察步骤,慢慢地把心引导安住在某种状态当中。观察到一定时候,内心当中比如无常、病苦等感受很强烈时,就可以稍微地安住在此状态当中一会儿,等到有散乱的时候再开始观察。在不断观察的过程当中,其中的法义慢慢地就非常清楚了,并在内心当中开始产生觉受。所以此二者间还是有差别的,但是对于刚刚学习的人来讲,观察修也好,观察本身是修也好,没有大的差别。但是随着定解的不断深入,区别就可以慢慢地出来了。

在没有疑惑的情况下不断地修,只要路是正确的。按照引导文比如《三处三善引导文》、《前行》中的文字,在读、背诵或观修每一句引导文的时候,是没有丝毫怀疑的。只要通过一遍遍的串习,感受会慢慢浮现出来,此时内心当中就会发生不同的转变。这是从这些方面进行安立的。

在学完加行后就需要不断地观察。前面讲的是上座的修,还有下座的修叫做行,即修行的行。修行不是要将法义在座上观完后就没事了,下座后该干啥干啥,该生贪嗔痴就生贪嗔痴,好像和修行没有关系,不是这样的。修和行,修是上座的,行是下座的,下座之后要把在座上观修的思想、理念和智慧带到生活中,在和别人接触、说话和工作时,要尽量用座上得到的智慧和能力去摄持生活当中的种种起心动念。如果产生了和所修的法相左的思想,那就要用修行的能力去纠正,引导与修行无关的思想与修行相应,即上座和下座配合起来修行。如果把修行做好后,自然就会有果发生,见修行果从这个方面就很明显了。

前行的引导文作为一种引导步骤,将法义完全融入到心中。首先引导文本身不可靠的话,修行的作用可能不大。前行引导文是源于遍智的佛陀证悟的法义,然后不断地传承下来,最终传到我们的传承上师。每一代传承上师的事迹、证悟等等,都在各自的传记当中非常清楚地描述,对大家来讲是产生信心的一种方式。所以,应该很确信此种修法,此引导是完全正确的,故它是否正确已不需要去观察,因为外在的因素都圆满的。

现在如何使这种完美的教法去产生定解,然后通过不断地观修使内心达到和法义完全无二的状态,此时叫做法融入于心,或者心和正法相应。正法所讲的状态、境界要在心中如实地生起来,要没有空隙、完全符合法义。达到这个标准需要一定的过程,平时要不断地观修、学习,持续性地缘法义不断地去做。慢慢地内心就能达到这个标准。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作用,观修四加行就有四加行的作用,观修菩提心就有菩提心的作用。总而言之,对法义方面应该认真地去学习、思维,然后不断地去实践、观修,最后一定会有结果。

这个结果相对于完全不修行时的心态、行为,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来自于外部的压力或其它什么因素,而是完全来自于内心。只有发自于内心的转变,它的力量才是守恒的、持久的。如果是外部的转变,比如说参加大恩上师的度母法会,会有很大的感触,这个当然会有很大的加持和改变。但是仅仅是因为法会的氛围,或者当时那种加持,这种作用对于发自内心的改变来讲,还是有限的,只是一种助缘。不管怎么说,平时在闻思修行、参加这些法会,转变来自于内心,方方面面因素圆满了,内心的确发生很大的转变,这时的法喜、改变就比较持久,而且来的很彻底、很坚决,这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继续学习四加行——轮回过患。怎样发誓成佛利益众生呢?都来自于完全认定轮回的种种过患,只有这样我们才愿意从轮回中出离,不愿意耽著在轮回中任何具有欺骗性的快乐。才可以戳穿它、看穿虚假的轮回的安乐。只有观想好轮回痛苦,才可以缘众生发菩提心。众生很苦,苦在什么地方?大概浮现一个众生很苦的模糊的样子,这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对轮回的痛苦认知深度不彻底、范围不全面,那么出离心也是有限的。

也许我们只是想要从这个地方出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已:现在没有钱,只要富裕起来就可以了;现在身体不好,只要身体能够好就可以了。这种出离是一个小范围的出离,只是从轮回的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还是在打游击战,还是没有一个稳固的地方必须要转移。这时没有自由,这种出离不是真出离。

还有一种出离是因为不舒服的心情、燥动的状态,如果心情平稳就满足了。通过某些有漏禅定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没有从广度和深度方面认真地去了知轮回过患的话,很容易从此处落入彼处的陷阱中,并且还认为这是真实的出离道。比如很多外道会落入这种陷阱,自己并不知道,还认为这就是解脱。有些外道觉得获得了禅天、无色界或者无想定等等就是解脱。

其实这全都是陷阱,对于该出离的地方认识不够。想解脱、想出离,而且很苦行,把认为该做的加行都做了,因缘都具足了,可以抛弃一切去苦行。但是对于出离、轮回的认知的范围、深度都不够,导致没有办法真实地出离。这种修行有没有用呢?如果修了善法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如果对轮回痛苦没有认知的很全面,没有从内心当中生起想要出离的愿望的话,就会出现前面第一个问题。出离的范围认识不够清楚,导致只是从轮回的此处转移到彼处而已。

还有一种是深度不够,怎么体现呢?虽然似乎有出离心了,其实在内心深处对某个东西仍然还是耽著的、不愿意放。深度不够,觉得轮回中有好东西可以保留,其它东西可以出离,内心深处对轮回还不是那么完全地想要放弃、想要出离。

有些修行者、佛弟子,修的范围可以了,但修的时候总有拖后腿的地方,总有一种思想没有让他彻底放弃对轮回的追求。对轮回的观修,还是没有达到应该有的标准。如果对轮回过患观修不彻底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的话怎么能够发菩提心让众生获得解脱呢?如果认为天界是好地方,不应该出离,那菩提心可能也是有限的。如果没有真正地想要出离、不愿意发自内心地愿众生出离,认为在轮回中有安乐的地方,不需要完全出离,这时缘众生的菩提心就不真实。

轮回过患的观修,第一关乎到我们对于整个轮回的出离的态度;第二关乎到我们要救度众生出离轮回的菩提心的质量。说“为利益众生愿众生成佛、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发的这个心是不是菩提心?要让众生得到什么利益、离开什么痛苦?如果这个不清楚的话,那么这种菩提心还是有水分的,不是那么真实,也不是那么纯净。

还有一个问题,“为利益众生愿成佛”,如果连佛是什么、佛果是什么都不清楚,想成佛的心暂时来讲也是不真实的。如果发起了利他心、成佛的心,这种心最终会引导你到正确道路上。但是在当前,很多时间、精力有可能会被浪费掉。本身可以高质量地发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成佛的心,是可以认的很准确,之后直奔这个目标的。但现在认知过程中有误,出现了偏差,虽然也在修、也在发愿,但这并不是真实的利他状态,也不是标准的成佛的状态。这时就会出现一些偏差和不必要的弯路。一个人修行肯定要走弯路的,但有些不必要,是可以避免的,这来自于前期的认真学习。如果前期把这些学好了、基础打牢了,后期就不需要走弯路。在前期把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后面就会比较顺利地去修行,这就是我们观修轮回过患的必要性。

前面三恶趣的痛苦观完了,现在观修三善趣中人道的痛苦,前面有苦苦、变苦、行苦,已经学过了。但只是学过了而已,是不是生起了?是不是修圆满了?这个当然因人而异。

有些道友学完了觉得也没什么,反正学完了;有些道友学完之后,知道只是学完了,内心当中还没有生起那种觉受,法本中的那种标准还没有达到,所以在默默努力,私下还在打坐、观修、发愿,祈祷上师加持自己相应等等。还是在把这些作为很重要的修行方案在执行,这就是不一样的态度,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这方面大恩上师也经常讲必要性,我们在辅导的时候也讲必要性,就是担心道友们对这个看似简单的修法不重视。如果只盯着生圆次第、大圆满的窍诀,而前期的准备不太注意,即便是得到了这个法要,实际修就修不动。为什么呢?因为前行的基础没打好,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在前面苦苦、变苦、行苦讲完了,现在讲的是八支分苦。首先是生老病死四大苦河,前面讲了生苦和老苦,今天要讲病苦和死苦。

庚三、病苦:

众生基本上都体会过或轻或重的疾病痛苦,但是被动接受和主动观修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我不用观了,我就是药罐子,要讲病苦我就是权威”。不能这样说。虽然在生病吃药,但是并不了解病苦、病苦对修行意味着什么。可能在感受病苦,但并没有利用病苦生起更加清净的、对修行更有利的心态。病苦本身可以作为修行、出离的素材,也可以成为利益有情、发菩提心的素材。但是我们都没有利用,只是缘病苦的表面,觉得体会到了,什么药都吃过,身体哪个部分都得过病,久病成良医了……。对病苦、死苦的认知远远不够。

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汉地来讲是佛陀的成道日。佛陀并不是证悟了生老病死,但也可以说证悟了生老病死。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成道。在这一世当中,最初导致佛陀去修行的因缘,就是看到了这些痛苦。在传记中没有说看到了生苦。佛陀在出城的城门四方看到了老苦(和车夫、车力对话了之后,有了一些体会);病苦看到了;死苦看到了。最后看到了一个清净的沙门就产生了“轮回都是痛苦的自性,我也避免不了,只有修行才是寂静的”等等的思想。通过因缘促动,萌生了出家修行、彻底地远离生老病死,同时要帮助众生远离生老病死的动机。有了这个动机之后就开始争取,最后就出家,六年苦行之后在菩提座下成佛。佛陀证道是因为对众生的痛苦、对生老病死的痛苦本身,产生了很深的体悟。觉得虽然现在的生活很好,但终究会被生老病死折磨,不解脱是不行的。

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当然我们认为佛陀证悟了如来藏,证悟了最究竟的法相。但是也可以说,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了生老病死的本性。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因为佛陀是遍知。只有遍知,才能了知一切显现法及显现法的法性。十地菩萨了知不了一切万法的显现和它的法性,当然众生也无法了知。刚刚讲了,我们无始以来都在不断地生老病死,悟到了什么?什么都没有悟到,什么都没有起作用。

佛陀最后在菩提树下成为遍知,遍知什么?遍知一切,包括生老病死和它相关联的所有因果。如果没有证悟遍知的果位,无法宣讲:“此是苦,汝应知;此是集,汝应断”等等的教义。佛陀证悟之后获得遍知果位,才真实地了知所有生老病死的苦、和生老病死相关联的因素、怎样断除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完全在一刹那中证悟了。

对于一般的众生来讲,如何从观察病苦着手,引发修道第一步的出离心?病苦本来是业的果报,是四大不调的显现。众生无始以来都在感受,但是没有产生任何的作用。现在佛陀告诉我们,可以把病苦转为道用,观察病苦进而从轮回当中发起出离之心。因为只要在轮回当中,病苦就无法避免。但病苦太多了,在这里也不可能全部讲。我们在学习病苦的时候,可以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所有对我们触动比较深的为例,来展开观修。首先对病苦产生深刻的认知,然后把病苦放大到人道中,人道的痛苦再放大到轮回痛苦中。最后就知道,只要不解脱,病苦总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光顾,我们是摆脱不了的。只要在轮回中,永远甩不掉生老病死的痛苦。

在轮回中,有些人因为造了特殊的善业,今生可能没什么大病,或者今生根本没有病,这个也有但很少。如果不解脱的话,这种幸福的时光,也不会特别地经常光顾。不生病也是因为善业成熟。我们不解脱的时候,内心中有烦恼的习气、种子、外境的一些诱惑等等,那没办法保证可以经常安住在清净善业导致的,一生没有病或者几十个劫没有病的状态中。几十个劫没有病是很稀有的。但是几十个劫和整个轮回的长河比较,只算是一眨眼、一刹那而已,没什么可靠的。只要不解脱,这些痛苦永远没办法摆脱。因此只有一条路-完全地摆脱轮回模式。只要从轮回中出去,所有的痛苦、不如意、操心、忧愁,和自己就没有关系。以后要做的,就是怎么样帮助其他有情走出轮回的痛苦。

只要我们在轮回中,哪怕再怎么厉害,比如有些外道修到非想非非想,看起来好像只差一点点,但差一点点也出离不了轮回。一旦最初的因缘没有,即使到了最高的有顶,还是要下堕,因为高际必堕,必须又返回到欲界,返回到这些很可怜的状态中,这个是不可靠的。

所以我们要经由观修病苦,最后扩大到整个轮回,这点要在每次观修时,有意识地去想。不能单单想病苦就是病苦。当观完病苦之后,还要把整个轮回的痛苦配合观。这时就会知道只要在轮回中,这个是无法避免的,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只不过阶段性地转换受苦的方式而已。要不就是坏苦,苦苦,行苦,要不就是生老病死。只要在轮回中,苦是一直不间断的。

如果这样观修完之后,我们内心中对整个轮回的认知和出离心,就会比较真实。只有在这个比较真实的出离心引导之下,我们才慢慢走上了修行的道路。真的开始修行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确都是为了解脱而奋发,不是在为了世间的利益而奋发。而且作为大乘弟子,所有的修行也都是为了一切众生能够离开轮回痛苦。因为自己通过观修,已经完全体会到了轮回的痛苦。这个时候帮助众生离开痛苦的心才会迫切。虽然是通过观修得来的,但是对于这种痛苦感同身受的缘故,在菩提心生起来之后,缘众生离开痛苦的心才会猛烈、迫切,才会真实不虚。

如果只是泛泛地观一下,就“愿众生离苦得乐”,根本内心当中没有感觉。愿众生离什么苦?得什么乐?根本没有感觉,空的。只有当观修后生起了感受,再愿众生离开这种痛苦。离开什么痛苦呢?就是自己所厌恶的这种痛苦,这个时候就有感觉、就会真实。真实的菩提心生起来,一定是要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发菩提心不一定需要出离心,但是生起菩提心一定要是自己生起了出离心,愿众生离开痛苦时的感受才真实。但如果是比较虚的方式发菩提心,需不需要出离心?需不需要出离心修圆满?这个不确定。有是最好的,没有也可以发起来。但是发起来毕竟还不是真实的菩提心,是菩提心的一种前方便。

下面我们就开始缘第三个问题,病苦。

人的这个身体本是四大组合的性质,当四大不调时,必然遭受风、胆、涎等各种各样疾病的折磨而苦恼万状。

现在讲人的痛苦,是以人的身体作为观察的基础。虽然人是身心组成的,但身体方面是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的。如果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调和,身体是健康的。平时我们说四大调和的意思是,四大相互制衡,没有哪一个更突出。都是比较守恒、比较平静的状态,这个时候就相安无事。

如果四大不调,比如地水火风当中,水大比其它三种力量突出,就会因为水而引发一些疾病。如果是火方面比较突出,又会因为火引发疾病。所以四大不调、紊乱了,就会遭受风胆涎等疾病的折磨。这是藏医讲的,我不太懂风胆涎到底是什么。中医、西医和蒙医都有关于这方面的病因。大概就是说,各种各样大的疾病的规律,可以归类于风、胆、涎的疾病当中。

在《四百论》的注释中,也是讲到了地水火风这四大,就好像是在一个口袋里面放了四条毒蛇。四条毒蛇都比较平静时是没什么的,但是如果其中一条开始躁动起来,那就开始乱了,开始出现互相撕咬等等情况。众生的身体,也是像四条毒蛇一样,地水火风平时安静的时候,身体就健康。如果其中某一个比较突出,就会挑起事端、开始紊乱,就会被各种各样的疾病折磨而苦恼万状。

不管生起什么样的病,都是让人不悦意、不舒服的。当非常强烈的疼痛,减弱到一个小疼痛的时候,会觉得是安乐。但是如果平时健康,突然脑袋疼了、肚子痛了,或者哪个地方受点小伤,马上就感觉到痛苦。

我们这个身体,每个地方都有可能生病,眼睛有可能生毛病,耳朵、鼻子、嘴巴、牙齿、舌头,还有是喉咙、胃、心、肺、肝、胆,哪个地方只要能点出来的,都会有疾病潜伏。不注意的时候,各式各样的疾病都容易出来。有年轻人的疾病、老年人的疾病、男的疾病、女的疾病,各式各样的疾病都有。运动员有运动员的疾病。我们没有的,他有。各式各样的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疾病。这种疾病出现之后,都是痛苦的。

有了病之后就要看病,医院里面人山人海,每个科室、交款的地方都是排着长队。以前我不知道医院里面是怎么回事,现在生了病去了就知道,这里面是这样的、那个科室是那样的、检查是那样的,基本上是有了一点点理解。像这样各式各样的人,这个科、那个科都有,而且每个科都是很多人,很忙碌的就是医生。

就算是精力充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精明强干的壮年人,可是一旦不幸染上疾患,也会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甚至卧床不起,身体稍作运动也很困难。

就算是精力充沛、容光焕发,甚至是壮年、身体很好的人,不病的时候啥事都没有。一旦不幸染上了疾病,这里面做了形象的比喻,就像鸟雀被石头打中了。没被石头打中之前很灵活,可以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唱唱歌、吃点小虫子,很舒服。一旦被石头打中之后,马上就丧失活力,从天空或者树上掉下来,在地上挣扎。

人病了也是一样的。没病之前活蹦乱跳、充满活力,病了之后就是无精打采的。随着染上的病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显现。病轻一点的还可以勉强走路、做家务;重一点的根本就没有办法,卧床不起、想要做也没有力气。得了重感冒就是一点力气都没有。要去打个水,或去做个什么事情,根本就是很困难的事情。

如果问他:你哪里痛啊?他连迅速回答的能力都没有,讲起话来也是有气无力。

如果关心地问他:“你哪里痛啊?哪里不舒服啊?”他连迅速回答的力气也没有。内心当中也盼望着别人问他、关心一下;但是问了他又不想回答,因为一回答之后就感觉很不舒服。所以一旦病之后,身体和心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连迅速回答的力气都没有”,讲起话来有气无力的,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情况。

睡眠时辗转反侧,如何躺卧也没有一个舒适的时候,夜不成眠,而且觉得白天晚上都极其漫长,简直度日如年。

这一段就是说明在生病之后,睡眠质量也非常不好,因为生了病基本躺床上,白天晚上不分的。白天想睡觉就睡了,可能白天睡多了,晚上就睡不着辗转反侧,没有舒适的时候。白天晚上颠倒之后,可能白天人来人往的稍微好一点,到了晚上夜深人静,别人该睡觉都睡了、护理的人也要睡觉了,那个时候躺在床上睡不着,感觉特别漫长、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这个时间是相观待的,快乐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一旦生病了,在治疗的时候,就觉得时间非常漫长。这种感觉加重了患者对于病苦的感受,他本来就是有一定的痛苦,但是除了身体的不适之外,还有很多的情况都不一样:包括不能随心所欲,想要翻身也很困难,吃饭也吃不下去,睡觉也睡不了,这些都会加深对于病苦的感受。所以真正的来讲,不单单是病苦,和病苦相关联的一系列其它的问题也会出现,内心也会出现担心等等。

食欲不振,不想吃不想喝,虽然一百个不情愿,可万般无奈还是要品尝又苦又涩的药味以及放血火灸的针灸等痛苦。

生病后很多时候都是食欲不振的,吃不下什么东西、不想吃又不想喝。虽然需要通过饮食等来补充体力,生病之后身体全方位的免疫力、抵抗力都下降了,饮食、消化功能都很弱。吃不下东西就补充不了营养,因此又会拖延疾病的康复。

一旦生病,不是一个地方出问题,而是一个连锁反应。虽然是一百个不情愿,但是万般无奈中还是要去品尝又苦又涩的药,还要放血、针灸等等,各种各样的痛苦都要感受。还会有些大型或者小型、各式各样的手术要去经受。有些手术会麻醉,有些可能也不能麻醉,或者虽然麻醉了,但是麻醉过去了也有可能。因此非常难忍的、各式各样的痛苦都要感受。药也是这样的,不想吃药也必须要吃。有的药特别苦,一边哭一边喝药的人多的不得了。虽然不想喝,但还是要捏着鼻子往里面灌,不喝是不行的。所以说在病苦中会感受各式各样的痛苦。要认认真真去观想,不能好了伤疤就忘了痛。

刚刚我们讲了,只要没出轮回,病苦还会一世又一世地找到我们。人道当中有医院,我们可以在医院中看病、互相问候。旁生也是有各式各样的疾病,只不过我们难以了解它们生病的感受、治疗方案等情况。

以人道来讲,只要还想转为人(就像上堂课讲的),这些痛苦还是要准备接受的。可能会想下一世转个好人,下下一世一定要转一个有权有势的人,但是在想下一世应该转一个更好的人时,却自动忽略了生、老、病、死。只要是选择下一世转人,生、老、病、死就是套餐,是避不开的。只要选了做人,这一套都有,不管喜不喜欢,选了之后这些都是你的。像这样生、老、病、死还有后面这些痛苦都会有,不可能只选吉祥的,不吉祥的不选。如果真的只想选吉祥、不想选不吉祥,那就到极乐世界去,那地方没有这些强制消费的东西。在人间就会有强制消费,只要是以凡夫的身份选人道,生、老、病、死肯定要选的,这个没什么条件可讲。

这些痛苦都要跟着我们,只不过随着每个人相续当中善业的轻重与否,有些痛苦少一点,有些安乐明显一点。但这也只是一世两世而已,不能保证每一世都有这样好的事情发生。所以这不是可靠的,真正可靠的还是走向解脱。这里面我们都要去好好去观察。

想到依靠这场大病死亡可能会突如其来,于是心惊胆颤。

在生病的过程中,还会时不时地萌发对死亡来临的恐怖。虽然这个病不一定会要命,但是这个病很严重的时候,你也会想:会不会因为这个病哪一天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会不会突然出现什么样的问题我就死掉了?有可能哪一天晚上突然并发症发作就死掉了?这些都有可能。所以会时不时地去担心,我会不会因为这场大病,遭遇突如其来的死亡呢?一想到死亡有可能到来,就开始心惊胆战了。所以它也会引发这方面的痛苦,还有其它延伸的痛苦。

由于遭到魔障或恶缘的牵制,使得身心无法自主,那真是迷乱中的迷乱,也有因此而自寻短见、自杀身亡的。

生病的时候,不单单是四大不调引发的疾病,有的时候还有可能遭受到魔障和恶缘的牵制。

上师也讲过很多种不同的病因,基本上有几大类:一大类是四大不调,即四大紊乱。比如说换季节的时候该加衣服没有加,该减衣服没减。这个时候就通过这种四大不调引发的疾病。还有人不注意饮食结构,不该吃的吃了等等,也会四大不调。这是纯粹意义上的因缘,和业力没什么关系,就是四大不调。如果注意了就不会生病,这个叫因缘。

病是不是都是业呢?这个不确定的。有一部分是业,还有一部分就是因缘。只要注意了就不会有,不注意就会有。这里面包括很多,比如说早晚的起居、饮食、衣物,还有方方面面的东西都会因为四大不调而引起疾病。因缘导致的疾病,只要去吃点药打点针,还是很快就可以遣除的。当然如果时间长了不看,就不是随便吃点药就可以好的,有可能会变成大病。

还有一种导致疾病的是业力。在世间没有业力之说,从前后世、相信因果这方面讲,就有业力导致的疾病。有可能是前世杀害了众生的等流果,或者因为以前打击众生、经常伤害众生,虽然没有伤害致死,但是毕竟让众生感受到了痛苦。这种业也会导致今生体弱多病。如果是因为恶缘通过业力成熟的病,单单去看看病、吃点药不会马上有那么大的效果。因业力而成熟的病,就是佛陀加持、僧众念经,可能也不会起到大的作用。因为果报已经成熟,要改变缘起是很困难的。

还有一种是魔障导致的病。一些非人、魔鬼喜欢伤害众生,散布魔障、非人加持让人得病。突然之间出现很严重的疾病,开始迷乱、说疯话等等,这是因为非人导致。这种疾病吃药不一定起作用,但是请僧众、高僧大德加持,通过明咒、密咒的力量就可以遣除。因为缘起错乱,或者摸到了不干净的东西等等,也有可能导致疾病。

如果是因为魔障或者恶缘的牵制,让身心无法自主,开始出现迷乱、精神失常等很多迷乱的幻象。出现迷乱的幻象的时候,如果是精神失常了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些病人出现幻象的时候,认为看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其它的人都看不到,病人会被这个声音、被这个人慢慢引导,让他跳楼或者去做什么事情。所以出现迷乱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其它问题。也有因此而自寻短见或自杀身亡的,这也是因为魔障的干扰让心智迷乱、无法控制自己,这也是疾病的一种。

如果患了麻风或脑出血之类的重症,活着几乎和死了没有什么两样,被逐出人群,自己也将自己看成行尸走肉。

还有一些疾病,活着和死了差不多,比如这里就引用了麻风病。麻风病当时是出现在印度和藏地,汉地以前也有,但后来通过很多措施,现在几乎很少了。藏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有麻风病的。麻风病是要被隔离的,是一种恶性传染病。患者皮肤会溃烂,严重的时候手、脚都要断掉。首先是皮肤肉烂掉了,最后筋也烂掉,手就会直接断了。如果得了麻风病,必须要隔离。单独给患者修个房子,在房子里呆着,平时给送饭。把饭放在大概有十米,二十米的地方,让患者自己去取。

还有一些脑出血的疾病,就是类似于瘫痪,没办法自理了就躺在床上。说是活着又什么都动不了,说是死了还有呼吸和意识,类似于平常讲的植物人。麻风病则类似于艾滋病或其它的一些疾病。

虽然现在的人们对艾滋病有很多认知错误的地方,但是对人们来讲,艾滋病确实是比较恐怖、害怕的疾病。其实它并不像呼吸及其它传染病,平常接触也不会有传染的,但大家还是特别害怕。如果这个地方有艾滋病人或艾滋村,大家肯定要绕着走,不敢接触。病人虽然活着,但是感觉就像死了一样,很自卑。本来生病后很痛苦,再加上别人的眼光、舆论的压力、自己的心理,就会把这种痛苦无形中放大很多倍。像这样就不是单纯的疾病,还可能变成社会问题,这种压力也会投射到患者、病者,会增加他们内心痛苦的感受。患者会被逐出人群,自己也把自己看成行尸走肉一样,对生活也不报什么希望,能活一天算一天。

总而言之,病情严重的患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对别人所做的一切事都看不顺眼,性格也比以前要固执得多

作为一种普遍情况,病情严重的人的性格也会改变。一方面病情严重生活是不能自理的,另一方面忍耐力也会下降,性情要比平时更加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其实护理人员没做什么不好的事情,但患者就是不舒服,把这个说下那个说下,经常发脾气。对别人所做的一切事情很容易看不顺眼,性格要比以前更加固执。

如果病期过长,护理的人也不能一如既往地耐心照顾。身为病人,时刻遭受着疾患折磨而万分痛苦。

如果病期过长,护理的人也没办法像刚开始一样一如既往地耐心照顾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世间、社会总结出的经验(当然并不是百分之百存在,只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果你的病是短期的,可能亲戚朋友都愿意照顾你;如果是经常或一直病着,慢慢地孝子就消失了。可能还会照顾你,但不会像刚开始时方方面面都尽心尽力了,有可能会变化。所以说病期过长,护理的人也没办法一如既往地耐心照顾。护理人员的这种变化也会反射、投射在病者身上,使他进一步加重痛苦。

各方面看来,在轮回中生病之后,就会有很多痛苦。只是我们没有好好观察而已。这些我们经历过没有呢?经历过,当然不是所有病、所有的情况,但多多少少都经历过。但我们经历的时候,并没有把生病和轮回的痛苦、出离轮回、出离心做联系。如果我们还是不联系、不主动修行,那病苦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们身上上演,无法避免。

身为病人,时刻遭受着疾患折磨而万分痛苦。

病人之间也有很多差别。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说,对有些富裕的、有权有势的人而言,钱不成问题。他有病或生了重病之后,可以找最好的医院和医生、吃最好的药、住最好的病房、请最好的护理都可以。但是疾病还是自己的。医生可以尽量把他的痛苦减到最低,但病苦是没有任何人可以分担的,需要自己去承受。如果是穷人呢?就不单单是这个问题了。他看不起病,找不到最好的医院,也没办法住院、付很多医疗费。所以,因为延误治病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的情况也很多。

在人道当中,我们转生为哪种人都不好说,因为我们现在造的业很复杂。当然,我们的希望是“假如我要转人就转为一个最好的、方方面面如意的人。”谁不希望是这样呢?但关键是我们现在造了各式各样很复杂的业,业的成熟也很复杂。转生为好的方方面面非常圆满的人,还是穷人等?都不好说。

所以一方面,我们认认真真地通过正法约束自己,发最好的善心,做很多好的修行,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转成圆满之人的条件。通过这些修行摄持,它会变成成就、解脱的因。各方面好的因缘圆满时,比如现在所修的业当中,我菩提心发得很好,或用空性摄持我的善业生出离心。如果你要轮回,这些因缘肯定能让你转生为一个圆满的人。

如果发起这种心欲,那你对轮回也没什么兴趣了,不愿意转生为圆满的所谓的人、天身份。但是,如果你一心一意想要在轮回中投生为一个比较好的、圆满的人,反过来讲,其实你内心中方方面面的发心、条件没有达到圆满。因为,总是被你自私自利、种种烦恼的心所束缚,你的境界提升不了。即便达到也不是守恒、恒常的。

观察之后我们就知道:一心一意求解脱是最好的。这些病苦我们要认真观察,不是反复观过几次就行了。有些道友说:“观病苦时,就二三行没啥观的,观完之后就坐在这儿不知道该想什么。”其实,病苦、老苦、死苦和我们息息相关,和解脱道、和出离整个轮回相关。可以从很多方面去触动自己:的的确确一定要解脱,如果不解脱,轮回中这些痛苦都没办法摆脱。

所以,为了自己能够永远解脱痛苦,也为了自己的亲属、朋友、一切众生能够摆脱痛苦,我现在要勤奋、要精进、要修行。观修过程中,有很多可以触动我们心的修法。

庚四、死苦:

生、老、病、死,死苦。死苦我们也要认真观想,前面观寿命无常的引导和这里轮回过患的死苦也有一定的关联。前面主要是从无常的侧面让我们勤奋起来,这里主要是观“死苦”,让我们知道:轮回当中生而为人,只要有生,必然有死。有生就有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摆脱不了。我们都喜欢生不喜欢死,但死亡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反正你选择了生,那最后肯定会有死。

不管你想还是不想都是这样的。但是主动想和被动想,或者逃避不想是不一样的。思想、态度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主动去想死苦,就意味着:自己想要在这里做改变,不想眼睁睁地看着死亡到来,而没有任何反应、没有任何应对措施。我不想再这样消极地迎接死亡,而想在死亡到来之前,对自己或他人做点有用的善法。如果你真的开始主动观想死苦,就意味着可能你是想做一些改变了,想要在死亡到来之前,做一些有用的事情、有用的修法。死前各种准备都有,但观察下来,真实在死亡到来之时对我们有用的,还是尽量地修持善法、修持解脱道,这才是真实对我们有用的。

下面我们来讲死苦,死苦和前面讲的生苦有点相似。讲生苦时,不单单讲降生的痛苦,还讲生前住胎的痛苦和降生后的痛苦。现在讲死苦也是这样的,临死的痛苦、死亡真实到来时的痛苦和死后的痛苦,三个部分进行安立。首先,是死亡到来之前,那也是一种痛苦,临死的痛苦是怎么样的呢?

人到了临终之时,躺在床上不知起身,见到饮食也无动于衷,遭受死亡的摧残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丧失了以往英勇无畏的胆识与不可一世的傲慢,等候在前的就是迷乱的显现。

人总是会死亡的,只不过死亡到来有早有迟。有些人的死亡到来很早,有些人的死亡到来要迟一点,但不管怎么样,总归有一天要到临终,这个我们需要提前观想。有一堂课讲了世间有没有后悔药?真正的、做完事情之后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去改变这个事情就是“后悔药”。把我们的思想提前到死亡那一刻,观想我们已经临终了,观想死亡时的种种痛苦之后,认识到死亡的时候那么痛苦,然后再回到现在的阶段做改变,这就是所谓的后悔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后悔药可吃,真正的死亡到来你再后悔是没有用的。

只有我们把思想提前到死亡到来的时候,提前想我现在已经到了中阴、正在死亡、遇到这么多情况、这么多后悔怎么办?想到了当时的那种无助、痛苦、恐怖、后悔,想得非常纯熟,想得有感受、有感觉。然后下座之后想:哦,我们还没有死,死亡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但是毕竟还没有死,我一定要做改变。这就是我们提前想到死亡,之后回到现实中的一种“后悔药”。吃后悔药的时候就是现在,真正事情出完就没得吃了。所以提前想很重要。

我们观修的时候,观修自己已经在临终阶段,正在死亡,正在四大分解,正是死后的中阴……,一直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去观想很重要。跟随文字当中的提示,把自己观成那种状态,正在临终……死后,就这样一步一步观、一次一次地观,内心当中观得有觉受之后,才能够生起出离心,才能够在下座之后,对自己精进修行产生触动,才会有感觉,觉得真的要努力了,如果不努力的话,一旦到了那种状态是很可怕的。

到了临终的时候不知道起身,因为已经差不多了。这种死亡并不是突然暴死,是躺在床上逐渐咽气的死。讲无常的时候还有很多种死亡的方式,恐怖袭击或者飞机轰炸等突然到来,前一秒还是活生生的人,下一秒就变成了死人。这种突然到来的死亡没有讲,这段讲的就是逐渐到来的死亡,躺在床上,不知道其实已经病入膏肓,马上要接近死亡。

“见到饮食也无动于衷”,没有兴趣了,“遭受死亡的摧残,而郁郁寡欢”,是说死亡即将到来,这时死亡的阴影,一步一步地向自己逼近。自己预感到死亡马上到来,所以开始“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丧失了以往英勇无畏的胆识与不可一世的傲慢”。一般来讲,死亡到来之前人都有一种胆识(什么都不怕)和不可一世的傲慢(觉得自己非常好)。但是,死亡一到来全部摧毁。英勇无畏的胆识没有用,不可一世的傲慢也用不上,在死亡面前什么都不是。

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真正在面临死亡的时候,真正在做人生当中最大的考试的时候,很多东西用不上。能够用得上的就是修行的境界,一种无畏的境界,因为我修了,精进过,所以没什么可怕的,这种自信心,在那个时候就能够有作用。等候在前的就是迷乱的显现。

已到了大限来临之际,尽管亲朋友人在四周团团围绕,可是也不可能延缓他的死期,这时候只有死者独自一人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

到了大限到来的那一天,死者独自一人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这种痛苦是没有办法分担的,别人分担不了。可能身边很多爱你的人、你的下属或者你的弟子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但是痛苦本身是独自感受的,他愿意是一回事,那个时候不管怎样他也没有办法分担你的痛苦、延缓死期、分担气息分解的痛苦。

即便亲朋好友很多人团团围绕,关切的眼神……或者给你念经诵咒,如果真正死期到来时,对你重新活过来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希望,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并接受。死亡到来做法事,一次两次暂时可能延缓,但不是真实地延缓、加长的意思,横死的因缘可以遣除掉,但是真正大限到来那一天,药师佛降临也没有办法延迟或解救快要死亡的生命,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心坎深处接受“生际必死”的自然规律,这不随着谁的意志而改变的。如果能够随着我们的意志而改变,如果不是极端的情况,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死亡,但这是没办法改变的,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这个事实。所以说这个时候没有办法。

纵然拥有不可估量的财产眷属也无法带走一分一文、一人一仆,虽然心中对此难割难舍,但是他们也不可能随身而行。

在死亡的时候,自己为之奋斗拼搏一生得到的财宝,纵然你拥有不可估量的财产眷属也没有办法带走,一分钱,一文钱也带不走,一个人、一个奴仆也带不走,虽然自己这时的内心当中非常难以割舍,但还是带不走。

亿万富豪又怎样?的确很有钱,但是死的时候还是带不走一分钱。即便家人烧一点纸钱,烧一些面额几亿的冥币,能不能用上也不好说,我们也不敢说这个用得上或用不上。即便是不烧假钱,把真钱烧一点,把他的人民币烧给他,也不一定能够用得上,只不过把钱毁掉了,不一定拿到了。所以从这方面讲,一分钱、一文钱也是带不走的。

即便以前的皇帝,觉得死了要拉很多人陪葬,杀再多的人陪葬,死亡之后,痛苦是各自分担的,中阴身各自漂泊投生去了。即便死的时候被捆着杀掉,陪着一起死,死完之后皇帝管不了了,归阎罗王管,各自的神识就走掉投胎去了。根本不可能生的时候殉葬,死亡之后还陪着。基本上没有用,虽然想是这样想,但实际情况根本不会这样。所以从身边看,不可能随行。

当回忆往日所造的恶业,实在是痛心疾首,想到恶趣的苦难而又异常恐惧,死亡这么突然地到来,那么令人措手不及,当然会感到满目凄凉。

这是死亡来临之前的一种心理活动,心理状态,以及要面临的种种问题。尤其是在人间,被动地接受死亡的人和主动接受有差别。主动接受死亡的人,内心中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死后身体、钱,什么都带不走,早就把这个问题想透了,所以死的时候不会那么放不下,那种痛苦没有了。

如果是被动接受死亡,在死亡来临之前一直不想,回避这个问题,一直觉得要拥有、保留这些东西。当死亡突然到来的时候就觉得心不甘,我还没有活够,赚的钱还没有花,挣了这么多的东西……就觉得很耽著、放不下。这种耽著、放不下没有办法,但是他的心一直缘在这上面,非常纠结的状态当中死去了,就不会很坦然地面对,他想:我死了之后这些钱财谁会拿走?会不会被谁分掉?或者怎么样?他操心的太多了,会影响到他死亡、中阴和投生的心态。

如果提前观修死亡,知道这一切是自然规律,已经完完全全地接受了死亡,是不一样的。他提前做了很多准备,不单单是接受了死亡会到来,要放弃一切的情况,也会为死亡到来做很多善法。善法在死亡到来的时候令他不会恐怖,对四大分解时候减轻痛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死后转生善趣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被动接受死亡和主动观修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

善法对死后转生善趣也会产生很大作用。被动接受死亡和主动观修死亡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要以为观不观修死亡无常都会死,那我观它干什么?在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之间,对待死亡的心态和理念完全不一样。主动接受会有一种引导,对我们的心态、修行方面提早做准备是非常好的。

再再讲要观修轮回痛苦、业因果、死亡无常和死苦,一般人认为这是佛教徒的消极表现。绝对不是,这是非常积极的,就是知道了并接受这一切而早做准备。为了改变后世、获得解脱而观修轮回痛苦、业因果,知道死亡到来时的痛苦就提前做准备,哪是消极?完完全全是非常积极地在做应对。然而对业因果不取舍,对死亡、轮回痛苦不观修,才完全是消极地面对死亡。到死亡的时候任其摆布、任其堕落,然后在地狱中、恶趣中感受痛苦,什么准备、反应和反抗都没有,这不是消极?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消极!

提前接受、做一些取舍,是积极的、对自己负责任的。真正对自己负责任,就要改变自己。不愿意轮回、要解脱、要帮助众生,这是非常积极、阳光的心态,完全不想要眼睁睁地看着死亡到来。眼睁睁看着痛苦降临、恶趣堕落而不做任何反应,这才是消极。当然,我一定要做些准备,做改变、做些应对措施,不能够堕恶趣、要到善趣、获得解脱,这就是非常积极的心态,一对比就很清楚了。所以一定要主动去拥抱死亡,要观想它、接受它,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正在观修死苦,如果不观修的话,这才是消极的。

有些人“回忆起往日所造的恶业”,前提是自己相信业因果。相信了,会出现引导文里的情况。不相信业因果的人,不一定会想到堕恶趣的痛苦。但业因果规律不是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信不信它都在这儿。相信之后,必定有一丝畏惧心,有时在临终做一些忏悔,这还是有点作用的。但如果不相信而造了业,该堕落的就堕落、该苦的就苦。所以这一段讲的情况,是针对相信前后世的修行者,提醒我们注意;也是要观修的内容。

当我们打坐的时候,观想要死了,这时“回忆起往日所造的恶业实在是痛心疾首”,造了这么多的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实在是痛心疾首啊!想到死后因为恶业会导致恶趣的苦难而异常恐怖,死亡这么快地突然到来,完全没做好准备就到来了,“那么令人措手不及,当然会感到满目凄凉”,自己会非常苦闷,满目凄凉的一种状态。

为什么观修无常的时候,第一个观修死期不定?死期不定就是,不管怎么样死、什么时候死都是要应对的,都要有应对的心态和准备。如果没有想到死亡这么快地突然到来(一般都预想死亡是在七八十岁之后的事情,想是那样想的,但那是不一定的,随便打开新闻一看就知道,到处都在死亡,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绝大多数都是措手不及的,看到很多死亡突然降临在别人身上的事情,从来没想过哪一天突然降临在我身上该怎么办。会不会真的降临在我身上呢?就情愿不想,觉得太可怕了。所以不管怎么样,都会措手不及,那时心中会非常凄凉。

生存的景象就这样化为泡影,怎么能令人不感到绝望、惶惶不安?

生存的希望没有了,马上就面临后世了,要抛弃今生到后世去,所以自己会感到非常绝望。

如果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他在弥留之际,回想起以前所造的罪业而害怕堕落恶趣,回想自己自由自在的时候没有修成对临终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心里说不出的刺痛,禁不住手抓胸口,结果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甲印痕中完结了一生。

有些罪业很重的人在世时造了很深重的罪业,在弥留之际,回忆起自己所造的罪业会非常害怕堕落恶趣。“回想起以前自由自在的时候”,比如说就像现在,其实对很多人来讲是自由自在的时候。虽然有些人说忙,也许真的有点忙,有些是故意让自己忙一点,本来很多事情可以不做的还在做。就像现在,其实是自由自在的时候,可以修持对临终有益的正法的时候,但就被我们一天天、一个月一个月、一年一年地挥霍掉了!真到了死亡到来的时候,一想到可能堕恶趣,就追悔莫及,“心里说不出的刺痛”,非常后悔。后悔到什么程度呢?“手抓胸口,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甲印当中完结一生”。

这是后悔的情景,要非常清楚地观修出来:在临终时候回忆自己没有精进修行,该做的忏悔没有忏悔,该做的修行没有做,现在临死了,罪业没有清净掉可能要堕落……置身在这种恐怖当中,而在恐怖当中死亡会堕落恶趣。我们要好好观想,下座就想:的确,如果不解脱的话,死苦还要再再地感受;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修行,在临死时会感受到这么强大的痛苦!大恩上师以前讲,最好在现在自由自在的时候多修善法,让我们的内心得到自在、得到毫不后悔——不管死亡什么时候到来都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反正我精进修行过,依教奉行过。尽量做到没有后悔的。

死亡真正到来的时候,自己在世时犯的一些罪业来不及忏悔怎么办?上师说过如果那个时候想:从今以后永远不再造这些罪业,发起一个再不犯戒律的誓愿,也会阻止自己堕落恶趣,在临终发一个善愿就可以;或在临终时想:我这一世修了很多的善法,把自己安住在善法意乐中,也可以让自己不堕恶趣。上师在很多讲记当中讲过这个问题,临终发善愿“从今以后不再造罪业,从今以后不再犯戒律”,如果有这种善愿,是不会堕落的,是有说法的。

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

这句教言的意思是:见到罪恶深重之人死亡的时候,他就是给我们示现因果不虚的善知识。

他示现了什么?教导了什么?教导了业果不虚。为什么教导业果不虚?罪恶深重的人死时,他的景象、心态、表现都说明,如果在世时造许多罪业,在死的时候就会浮现出来——很恐怖的死相、内心很迷乱、各种各样的疯狂行为。有时罪业深重的人,还没断气,恶趣的景象就提前浮现。“阎罗狱卒来抓我了!以前我杀了生,现在来找我报仇了!”等等,说很多这样的语言。我们在旁边看的时候,就知道不取舍业果、造这么多罪业的话,业果是不虚的,这里是指还在世的时候看到的情况。死亡之后看不到的更恐怖。

所以他就是善知识,给我们开示了业果。“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罪恶深重的人死亡,就是开示因果不虚的善知识,这是活生生的事例在人间的浮现。

人在奄奄一息的时刻,恶趣的使者已经来到面前,所有景象都十分恐怖,一切感受都唯生痛苦,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白眼上翻、直直不动,这时候,说明已经离开了人间。

人在奄奄一息的时候,恶趣的使者已经到了面前,会出现很多非常恐怖的景象,一切感受都是产生痛苦。身体的四大这时就开始分解了。刚刚说过死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死亡到来之前、临终的时候,也归摄在死苦中;第二部分是正在四大分解、正在死亡的过程;第三部分是死后的境界。这一段是讲正在死亡的时候,“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呼吸开始急促,四大开始分散。

四大分散的痛苦在后面讲破瓦的时候还会讲。四大分解的时候,打个比喻讲:就像一只乌龟,被活活地从它的壳中分开一样(就是把活着的乌龟从壳里拽出来)那种痛苦。神识和他的身体分离、四大分解时的痛苦就是那种痛苦。

如果造的罪业很重,四大分解过程就很漫长,本来就苦,过程很慢的话,感受的痛苦就加倍了。佛经当中讲,如果在死亡到来之前,发菩提心、修很多忏悔、罪业很轻微的话,过程就很短,一下子就分掉了,之后就投生。

为什么说死亡到来之前做了善法,死亡来的时候用的上?为什么用的上?死亡本身、四大分离就是痛苦的。最初神识加进受精卵,慢慢融合在一起,慢慢地一起发育,最后神识要从身体分离的时候,或者说四大分解时,是非常痛苦、难忍的过程。医生诊断已经死亡,外面看起来没有呼吸了、脉搏停止了,脑死亡或者呼吸终止,这叫外相死亡、外死亡。但他内部的四大分解是没办法测量得到的,宣布死亡了,但内部还在分解。尸体躺在这,说这个人死了,但是内部四大分解还在进行,神识要从身体、四大中出来重新去投生。这个过程非常难受、难忍,如果罪业深重,过程就很漫长,罪业很轻微就很快。

死亡到来时的痛苦是要知道、要好好观修的。有时候让我们真正生起出离心的,可能是通过观修死苦触动的。有些道友可能是从生苦触动的,有些可能是从老苦触动的,有些是从死苦——死亡的时候、四大分解时是这么痛苦!无论如何不能再死!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世死亡是最后一世!发愿往生就是在临终的时候祈祷阿弥陀佛,祈祷了,在断气之前阿弥陀佛就来了,通过佛陀威德加被,四大分解是感受不到的,直接就到极乐世界去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我们要好好观想来配合我们的修行。

“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白眼上翻、直直不动”,这个时候开始远离人间了,四大分离结束了,这是内死亡。外死亡是断气,内死亡就分离了,神识离开了身体。

随着阎罗使者的到来,中阴的境界全然呈现,那时,才真是无依无怙,孤苦伶仃,就这样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了人世。

这里是死后的痛苦。这时阎罗狱卒出现,因为自己的善恶业在中阴的时候会呈现。一般来讲,到了那个时候,是真正的无依无靠了——看到了阎罗狱卒,没有亲人在身边,没有依靠处。如果那时候有信心、有佛法的知见,可以通过祈祷、观修的方式让自己远离这样的痛苦。一般不修行正法的人,那时候就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就这样赤身裸体、赤手空拳,什么也带不走,跟着自己的业到了后世。

我们谁也不能确保这种死亡今天就绝不会临头。而在死亡时除了正法以外再没有其他可依仗的对象。如云:“念法始从母胎生,初生之时忆死法。”

我们谁也不能保证、也没办法确保死亡今天不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死亡到来的时候,只有正法可以帮助我们。也就是如果有菩提心的境界和强大的善根,并且修的正法够用的话,在死亡到来的时候依靠自己的这些善根可以远离痛苦。可以通过祈祷阿弥陀佛接引往生到极乐世界。而其他的亲朋好友、具有的资产和眷属等,没办法在临终时帮助到自己。

“如云:念法始从母胎生,初生之时忆死法。”死亡、轮回是这么痛苦,所以最好人们在住胎时就忆念正法。当然一般是做不到,而且到底有没有忆念正法也忘了。因为没有好的修行,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又没有在住胎时受到佛法的胎教,所以不会有忆念。如果母亲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从怀孕时就做一些佛法方面的胎教,让胎儿听大悲咒、死亡无常(“你要知道一切都是无常的,虽然你没生下来,但要知道生际必死……”)、因果不虚、发菩提心等等。这样胎儿很早就接受这些自然规律,并不会毒害胎儿思想,而是越早接受,越能看破放下,将来越能从容地面对一切。

如果看不破放不下,例如本来是这样的,却假装不是这样的,同时也教育他不是这样的,其实是在欺骗他。人本来有认识一切万法的自然规律的机会,但是我们刻意地说:“不是这样的,不要谈论死亡,你不会死,我也不会死,老也不会死。”一个人接受这样的论点,虽然从某个角度讲,大家都这样说,可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胎教时就告诉胎儿实际情况,如此早早地接受自然规律,越早接受越能早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慢慢成长过程中,他对事物的看法和智慧就完全不一样。他能比其他人更加容易看破放下,更不容易执著和纠结得失,也不会过度地斤斤计较。

佛法的智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如果现在接受了自然规律,在生死过程中,在遇到打击和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智慧去面对一切。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的,对我们的伤害是有限的,同时可以把伤害减少到最低。但是如果假装死亡不存在、没有,那除了死亡时感受到的伤害之外,叠加的伤害也会感受到。在用佛法做一些胎教时,除了听佛曲、大悲咒、莲师心咒,还要用万法无自性、空性等教义来教导,这也很重要。

最好是从母胎开始就忆念正法了,如果真正自主地在母胎中忆念正法基本上就是转世者、活佛了。活佛会在母胎忆念正法。一般人进入母胎就迷失、忘记了。如果能够在母胎中忆念,就说明此人前世修行很好。但是即便忘掉了也不要紧,做佛法的胎教是有必要的。“初生之时忆死法”,在刚刚生下来就应该忆死法,知道生即必死,死亡无常。但是想会死并不是马上就死,这是一种智慧。说不会死,也不一定真的就不会死。这其实是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对我们有用。如果观念没有帮助,让我们对世间的看法不豁达,心胸不开阔,这种观念确实没啥用。其实忆死的观念在我们一生中让我们具有非常强大的抗击打能力,不会轻易被击倒。所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面,应该早早地接受这种抗击打的训练。

没有接受佛法知识的人,就觉得这样很极端,为什么给孩子讲这些道理毒害他们啊?其实这是真实的智慧。如果要让自己的孩子不一样,就告诉他这些,无论能不能接受,都慢慢地告诉他这些。万法的本性就是这样的,如果能接受是非常好的。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老是幼,死亡都可能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所以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以后,就必须修持对命终有益的正法。

每一个人不管是老是幼,死亡都可能突然降临到身上,降生到这个世界之后,必须修持对命终有益的正法。什么是对命终有益的正法?必须去观察修持以上所说。

只可惜,我们在这之前并没有忆想死亡的观念,而一直在扶亲灭敌、醉生梦死中虚度时光,整日为了住宅、财产等而奔波忙碌,为了亲戚朋友等,竟然以贪嗔痴蹉跎岁月,浪费光阴,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

本应该很早就修正法,只可惜因为自己善根的欠缺,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人们在死亡到来之前,都没有真实地忆念过死亡的观念,不想正视可能到来的死亡问题。而一直处在“扶亲灭敌”——帮扶自己的亲友,打压自己的怨敌,在“醉生梦死中虚度光阴,整日为了住宅、财产等而奔波忙碌。”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有亲朋好友,当然也应该帮助他们。在欲界中没有吃的、穿的和住处也不行,这些必须是要有的,但是不要忘记这一切的本质。可以追求吃、穿、住等,关键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不要忘了一切万法的本相,轮回的本性是什么?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得到人身最主要要做的是什么?忆念着这些,工作、挣大钱或者其它都可以,没有问题。但是假如说全都是为了这些,而对于真实有用的正法完全不思考,完全不知道这一切事的本性是什么,那就会以贪,嗔,痴,蹉跎岁月,浪费光阴了,这样看起来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为什么感到遗憾?本来可以了解世界本性,但没有想了解;或者别人告诉的时候,又假装没有听到;或者现在学《前行》的时候,知道这个道理却没有进一步地趁热打铁去观修,不当回事,好像觉得世界就是这样的。因为福德不够的缘故,就停留在此处,没有深入地想要真正通过打座来观想、下座去修行,从而把这种思想、观念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去,认识没有达到这么高的高度,这也是一种遗憾。因为本来佛性是都存在的,有可以做得更好的潜力。

首先在观念上要知道世界本相是很重要的,然后慢慢地依据法义引导我们的心成为与佛无二无别。

“对于以上道理,我们要深思熟虑。”对于以上道理,要深思熟虑,通过前行,正行,后行的观修,好好观修生老病死的苦,真实的出离心就可以生起来。今天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