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53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是华智仁波切造的殊胜的修心论典,其中的引导、窍诀,主要是把我们的心引导趋向于殊胜的解脱。既有共同的前行修行,也有不共的修行,本论当中的正行就是“破瓦”,是往生极乐世界殊胜、直接的路径。

这些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一方面作为真实的佛弟子来讲,要具有“佛弟子的法相”就是要追求解脱。如果不追求解脱,只是追求世间八法、轮回的话,那不是真实佛弟子的法相。很多祖师大德们的修行窍诀书当中,都曾经再再地提醒真实的佛弟子应该是一心一意追求解脱。如果不追求解脱道,虽然有佛弟子或者佛教徒的名称,但却没有佛弟子实际的意义。就好像给狗取名为狮子一样,狗没有狮子的法相,不能称之为真实的狮子。佛弟子如果没有想要出离的意乐,最主要的法相没有具足,就不能称之为佛弟子。在追求出离心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靠近于大乘、成佛的殊胜菩提心,或者说空正见、密宗的生圆次第等。如果连这个体性都没有的话,虽然也修菩提心、空性、密宗的仪轨,但是因为刚开始佛弟子的主要法相没有,其它所有的修行只是摆设而已,仅仅为了庄严自己轮回中的思想,除了这个之外,真正让自己达到大乘、密宗当中所讲的这些地道功德的机会是没有了。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第一步接触到出离心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安立佛弟子身份的主要法相。了知了还不够,必须从内心当中真实地生起来。如果现在没有生起来,但是有意识想要去追求、拥有这样殊胜的法相也是非常好的,因为毕竟我们在路上。所以不管怎么说,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对佛法学习的逐渐深入,一定会触及到佛法当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让我们真实地发起求解脱的心,以这个为基础要度化一切众生解脱。

怎么样才能满足我们度化众生的愿望呢?就要修六度万行、六度四摄、修持空性、乃至于密法等。像这样的话,所有的修行才是为了正确的目标而服务的。否则刚开始的时候定位不对,或者没有认识到应该怎么做,虽然也修了很多善法,但是目标首先就偏离了的缘故,就算再做很多精进的修行,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达成目的的。所以说不管怎么样修行都是很重要的。

还有很多大德内心当中早就没有了对轮回的耽著,但是他们在行为及教言当中还会给我们示现、并再再地教导。乃至于在窍诀法本当中把生起解脱的心,摆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就是为了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要让我们知道,修行佛法的第一步就是要生起出离心,这是真实佛法的核心与精髓。佛陀这么长时间(三个无数劫)的积累资粮成就了佛果,然后讲出来的佛法,让佛弟子观修与拥有。绝对不是说只是让我们如何通过佛法发点小财、得到地位、解压等,并不是要做心灵的安慰,让你喝一点佛法的心灵鸡汤。

佛陀三个无数劫修行下来所得的不是这种内容,而是成就佛果。给我们转法轮也一定比这个还更加有意义的多,这种让我们彻底从轮回的状态当中获得出离、得到解脱的方法是不共的。如果佛陀所讲的法只是为了让我们得到刚才讲的那些的话(那些都是属于共同的),那么世间的哲人、智者,也可以给我们创造一套解压操。当我们去做一点体操,压力就减少了,喝一点鸡汤就好像觉得怎么样了。

这些都是共同的,并不是佛法不共的核心。佛法不共的核心一定是根本就看不到、想不到,也没办法做到的殊胜法义。这个法义才值得佛陀在因地的时候,舍弃一切财富,无数次地舍弃包括自己的生命去追求正法。成佛之后又通过悲心给我们讲解殊胜的正法,这一定是不共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反推,如果现在我们的思想只是为了通过佛法得到以上这些的话,说明我们还没有真实地相应于佛陀的思想,还不在一个频道上。佛陀讲这么多法是为了让我们解脱,如果只是用佛法来让自己获得点安慰、得到小快乐、发点小财,绝对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通过学习深入后,逐渐就会发现佛法当中真实的核心就是解脱。

大恩上师以前也引用了寺院中大德的说法,什么时候我们这些初学者,开始对修心法门比如修厌世心、出离心、菩提心有兴趣了,这就是真实相续开始成熟的标志。真正发自内心有兴趣,觉得这个的确很重要,就是要把时间花在这上面。什么时候开始对修心法门有兴趣,那么其他的兴趣就会慢慢开始减淡。不是说一心一意地去求财神法、怎么样发财。当然有的时候也需要去做,毕竟这些仪轨也是大德们造出来的,可能会对众生有利。但是主要的思想方向我们要搞清楚。如果没搞清楚的话,即便做很多的努力,时间、精力也花了,最后仅得到一点小利益,这个就太可惜了。佛法带给我们的利益远不止这一点。需要通过有经验的上师、心灵导师们,来给我们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然后自己要重视,去揣摩、体会佛经论典、上师们的意趣。领会之后要放在心上并当成宝贝供起来,这就说明很珍视教言。正因为珍视它我们才愿意去保护、实践,并通过法义达到更殊胜、更高的目标。所以说修心的法义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下面讲四厌世心的修法,四厌世心的修法主要是生起出离心。我们刚讲了作为佛弟子,是要真正拥有修行者的法相,就是内心当中需要具有真实的出离心。真实的出离心就是指真实、主要的思想完全是为了解脱,而不是为了轮回的琐事、世间八法去修行、奋发等。即便是在轮回当中,做事情、赚钱的时候也要想到,这些都是暂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解脱。

当我们在做世间琐事的时候,也要通过出离心来摄持,像这样就没有偏离目标,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圆融。此处圆融的意思是指“我们内心当中的出离心要非常强烈”,不管怎么说求解脱的目标是永远不变的。但现在做事情的同时,同样也是以没有舍弃解脱心去做。所以这方面讲的话,即便在世间工作,也不会影响到求解脱的状态,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圆融。

以一般众生来讲,因为无始以来轮回的习气特别深厚,如果求解脱和追求世间幸福的想法在相续中同时存在的话,绝大多数的众生可能都会世间八法的心占上风,后面前行中还要讲这些。我们无始以来已经习惯了世间轮回的思想,再再串习地非常纯熟了,只要稍微放松一下,或者即便在观想轮回过患的时候,世间八法的心还会不断地窜出来,因为它已经非常强大了。所以现在我们要观修的就是厌世心。首先要学习厌世心的理论,学完之后就要不断地去上座观修,下座之后也不要离开这种状态。然后投入到生活、工作当中去。像这样座上、座下就可以连成一片,这时就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生起标准、无量的出离心。

生起出离心的方法有四个引导,前两个引导“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并不是说已经可以了,只是学习过了。内心当中有没有生起觉受?每个人都有自证。这里面每个修法后面都有一个标准。如果暇满难得的修法修圆满了,它后面有公案,自己参照对号入座,是不是有这种状态?观修无常也讲了很多事例,这些也是标准,去观察自己到底有没有生起来。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第三个轮回过患,虽然学习会很快,但是我们的思想、心灵要跟上来,也许会走的慢一些。我们听完之后,一课一课、一周一周的下来了,那是不是学完之后,我们的心就完全吻合了这里讲到的暇满难得、寿命无常的修量呢?虽然我们不能说所有人都跟不上,有些上根利智的人可能在讲完之后就能生起那种状态,但是这种情况在五浊恶世中不会有很多。我们虽然是学习了,但是还要反复地去看,每天都要按照密宗实修法中的加行内容一个个观修。在观修一个法的时候,可以用那个修法作为蓝本,可以参照《前行引导文》、《心性休息》、《广论》等等,和这方面有关的修法,力争通过猛厉、清晰的观想,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标准的量。

修暇满难得的时候,都是通过反复观察而修的。通过观察,内心当中有一个转变,这时候不是以安住修为主,不是说我们上座之后不要想,这部分的修行特点就是要反复观察,通过观察引导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思想,趋向于追求解脱道的思想当中,这时的观想一定要清晰、有力,而且应该产生真实的感觉。这样观修之后,感觉慢慢会引发的。刚开始可能不是那么明显,在观修的过程当中,会持续性地或者逐渐体现出修行的力量。我们会发现自己对轮回的很多法不是那么耽著了、执著开始放松了。真正对于获得解脱的必要、安乐,或者利益众生的思想,在心中慢慢会有很清晰的认知。以前这是隐藏在轮回思想中,不被我们发现的。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会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的修行感觉会逐渐产生,这是我们的心开始转变的标志之一,当然这也需要长时间的观修才能产生。

暇满难得和寿命无常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学习的是轮回过患,既有观修三恶趣的过患,也有观修三善趣的过患。整个轮回是通过恶趣和善趣构成的,分别有三恶趣和三善趣,合起来是六道轮回。从六道轮回这个词语表达出来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人道、天道等善趣都是属于轮回的范畴,如果在人道当中和解脱有关的思想没有生起来之前,所有人道中所谓的高尚的、平庸的,或者比较恶劣的思想,都是属于轮回的思想。只有产生了超离轮回的思想,才可以作为出离心力量的体现。虽然在人道当中也有一些优良传统的道德规范,还有很多清净无为的人,这些在人间划为高尚的思想,但是真正从大的方面来讲,仍然是属于人道的思想,和出离心没有关系。如果和出离心没有关系,能不能称为菩提心呢?当然不能叫菩提心。因为菩提心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菩提心有利他的部分,但不是有一部分利他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有着严格的标准,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轮回当中,观修轮回的过患而出离。

对于轮回过患的修法,可能很多道友现在正在观修、学习、思考、背诵等等。随着学习的进度,后面还会学习其他的修法,比如修持五加行,开始修菩提心、金刚萨埵、密法等等。只要我们的出离心没有产生,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观修、了知、生起来的状态,就是要知道轮回过患。只有知道了轮回过患,我们才会不愿意把时间、精力用于获得轮回中的妙欲,才会不愿意将善根主要回向于成熟轮回当中的事情,不愿意这样想,也不愿意这样做了。

为什么呢?我们通过学习、观修以后特别清楚,得到了这些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如果内心当中有了很深的定解,方向就会非常明确;如果对于轮回过患知道的不是那么清楚,或者内心没有通过观想,完完全全地产生决定出离轮回的誓言、决心,按照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有点舍不得轮回。本来这个轮回不是我们的轮回,只是一个迷乱,当我们学到密法或者学习如来藏的时候,会出现一些佛法中比较高级的思想。如果按照密法、如来藏的观点再来看轮回,就会知道轮回就是假立的,实相才是我们自己真实的状态,而轮回就是一个幻象。

有些道友学过中观、如来藏。如果我们现在学了这么多教法,对于这些教法的思想有所了解,建议大家用这种思想来俯视一下轮回。刚刚学习的时候,我们的见解不高,本身处在轮回当中,认知只是限于轮回中的所见所闻,所以现在观轮回痛苦基本上是以平视的眼光来看轮回。就像我们在迷魂阵中看迷魂阵中的东西一样,也许不是很清楚,随着我们有了更高的思想比如空性,可以看到轮回的现相就是无自性、虚幻和假立的。如果有了如来藏的思想,以此来俯视轮回,我们就会知道轮回是客尘,除了如来藏、佛性之外,真实的本性是没有的。如果有了密宗的见解,以此来俯视轮回,就会知道出离轮回。为什么不出离轮回呢?因为轮回就是没有的,存在就是清净的本尊、实相的见解。如果有了这些思想,我们可以用来俯视轮回,对于生起出离心的确有很大帮助。

按照严格的标准,真正从修行的侧面来讲,如果修到很高的密宗见解,对轮回不应该再耽著了。如果现在我们通过各种因缘,学到了更深的内容,而且内心有了比较高的思想,就可以用空性、如来藏的见解来看轮回。这时我们看得更清楚,轮回就是要出离的对象,没有任何的实质,本来就不存在。这一切都是在回忆我们在轮回中经历过的、能够观修到或者看到的,更加容易帮助我们产生出离的决心。

出离轮回对于我们来讲,现在是在培养出离轮回的决心。虽然轮回没有意义,但是这个决心我们迟迟下不了,总是觉得好像一下子抛弃了有点可惜。在轮回当中待的时间长了,对它有感情了,不太愿意一下子真实地舍弃,或者因为没有看清楚它的真面目,所以还是有所保留。觉得万一走错了、放弃了这一切,会怎么样?感觉应该留一手。在修持佛法的时候,存在藕断丝连的思想。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不是指行为上,行为不是想放就放掉了,而是思想上没有办法和轮回说再见,还没有这个决心。

这时候两种思想正在互相争夺,一方面告诉我们要解脱,一方面告诉我们留在轮回当中,其实轮回是很好的。对我们来讲,轮回的状态是比较熟悉的,而要解脱的心是比较陌生的,陌生的东西会带来不安全的因素。我们对于解脱道本身非常陌生,如果投入解脱道,会不会有对我有害的东西?我们对于熟悉的地方,不管熟悉的小区,还是熟悉的国家、城市、民族,都有一种安全感。轮回就是我们熟悉的地方,虽然呆在里面可能不圆满,但是还有一种安全感,很难和轮回说再见。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学习。通过佛菩萨的智慧所观察到的、相信他们的语言,不断地去观修、思考。我们观修轮回的出离心,刚开始生起的是一种决心。什么决心呢?和轮回说再见的决心。现在我们这句话说不出口,担心万一说出来,没有后路了,就和别人说再见了,回不了头了怎么办?就是这种很犹豫的心态。为了斩断犹豫,就是要不断地观修,内心生起决绝的决心,一定要和轮回说再见,而且非常彻底。只有生起了这种决心,我们才会勇猛精进地为了解脱真实去奋发。

下了决心之后,我们还会在轮回当中待一段时间。不是我们说再见就真正再见了,这是生起决心,生起来之后会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去努力。这时我们还在轮回中,还会遇到一系列轮回中的问题,比如吃穿住行,这些该有的还有,那怎么办呢?这个没什么,反正已经下了决心了。虽然还在做这些事情,但是已经不会再成为干扰因素了。如果有了出离心,这一切只会成为出离的助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不会耽著这些,虽然有障碍,也不会很大,现在我们和轮回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精进地观修,修行还是很难以相应。原因就是我们没办法下决心。正在修道的人心是非常坚固的、决心很大。世间上也是这样的,如果要做一件事情,很决断的人容易成功;如果黏黏糊糊、前怕狼后怕虎的人,很多事情很难做成,他没有这种魄力。实际上修行者也是一个大的投资家和战略家,应该具有一般人没有的魄力才行。

现在我们还在奋斗的道路上,心量还不够大怎么办?就要不断地观修,通过积资净障、上师加持等等,让自己的心能够接受这种状态。当我们了知了轮回过患之后,会真实地愿意解脱。现在就是让我们通过观修来达到这个目的,只要有了决心,慢慢地目标定了之后,后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出离轮回而做准备的。就像你决定移民,下定决心之后,现在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移民做准备。尽管还会在以前的国家待上一段时间,还是要有衣食住行,但是做这一切的过程中,都不会成为大的障碍,都是为了移民做准备的。我们现在要从轮回移民、获得解脱,决定了之后,我们所有的方向、目标等等都是为了解脱做准备,这是很重要的。在观修轮回过程中,也是需要了知这种思想;如果不知道观修的目的,或者没有看得很远,对于现在观修的内容和修行到底有什么关系,不太容易搞清楚。

善趣的痛苦中的三大根本苦,我们已经学完了。还有八个支分苦,其中有生老病死的四大苦河,还有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以及不欲临苦这四种苦。今天开始讲的是后面的四种苦当中的第一个,也是整个八苦当中的第五个。

庚五、怨憎会苦:

只要是在人道当中的话,这种痛苦就不会离我们而去,肯定会遇到,而且会再再地遇到。现在我们处在减劫,总体的走势不会乐观的,可能有那么一小阶段,会有些看起来上行的时候,但是整个趋势还是在下滑的。

随着五浊越来越深重,减劫要从现在开始减到人寿十岁才结束,十岁的时候再往上走。即便是增劫,从十岁往上增的过程,仍然是苦远远大于快乐的。我们现在处于减劫,是从人寿八万岁减到现在大概七十多岁,好日子早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基本上是在比较痛苦的状态当中。讲这个的原因,不是要散发一个消极、悲观的情绪,而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五浊越来越深厚、减劫到了人寿七十岁的时候,而且还在往下走。因为还在往下走,所以怨憎会苦就会越来越多,不可能越往下走,快乐反而多起来了。

现在表面看起来,有很多电子、科技、等以前古代的人都没享受过的东西。但是从痛苦的侧面来讲,以前根本体会不到的痛苦,现在逐渐开始多起来,而且明显起来。看起来好像是比以前更文明、生活更便利,从某个侧面讲的确是这样。但是我们的痛苦没有因为这一方面的增加而减少,反而更加难以控制了。因为从整个人的状态、心理,还有整个社会环境等等看起来,的确是这样体现的。越往后走的话,还会更明显。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道当中、五浊恶世中,怨憎会苦会很多。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求解脱,还要往下走的话,假设就一直转人道,从人寿八万岁转下来的,以前也过过好日子,这样一世一世地投生,是一世不如一世。假如今生没有解脱、还继续选择投生、而且还是选人的话,以后会到人寿六十岁、五十岁、四十岁、三十岁、二十岁,痛苦会越来越多。到了增劫还是从人寿十岁增到人寿百岁、二百岁,也只是缓慢好转的过程,而且只不过是好转而已,这些痛苦不会远离的。

只要在人道当中不解脱的话,就会有很多的痛苦等着我们去感受。我们在轮回过程当中,不断地造业因。因为没有了知轮回的本质,就没有针对这种本质做过任何的改变。只是在轮回的现象当中做很多改变,而本质是没有改变过的。只是在局部做一些改变,虽然看起来有一些改变,但是本质不改变的话,仍然会伴随着这样的痛苦没办法甩开。怨憎会苦,我们以前感受很多、现在正在感受、以后还会感受。在没有下决心和轮回说再见之前,只要还在为轮回的一些法,内心、行为当中在趋入,那么以后在轮回当中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可计数地在世俗当中,值遇各种各样的怨憎会苦。不单单是一种两种,各种各样都要尝个遍。而且不是一遍两遍,而是反复地去感受这种痛苦。

在学习了这个内容之后,抓紧时间、依靠上师的加持,在内心当中观修。要完完全全了知并产生,轮回就是假象、就是痛苦的自性的定解。之后在坚定的决心上面去修佛法。那个时候是很纯正、很干净的佛法,就是解脱。在这样的很干净的佛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有后面更殊胜的菩提心等教义。这个决心我们没有完全生起来。如果在追求佛法过程当中,还夹杂着这些思想,从法的本身来讲不会被染污,但是佛法在我们心中会被我们夹杂的分别念染污的,法义本身不会有染污。

我们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

现在我们来学习和观修怨憎会苦。

很多人都是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得很清楚,怨憎会苦是因为遇到不喜欢的人,让自己受苦;有些则是遇到不好的事情。“会”就是值遇的意思,值遇到怨敌、不好的事情,和不好的人、不好的事情相遇而产生的痛苦,叫怨憎会苦。这里面大恩上师也讲了,《前行》的怨憎会苦,主要是因为财产引起的。因为有财产、耽著财产,就会因为财产而引来怨憎会。

如果我们对财产的执著很重,或者说有很多财产而福报驾驭不了的话,就会因此而带来各式各样的痛苦,这些方面就叫做怨憎会苦。人都会有一些财产,富裕的人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普通人也有很多的财产,乃至于乞丐也有破碗、破麻袋等一些东西,这个也是他的财产。人们都有各式各样的财产。这种财产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其它的痛苦。很多人都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白天守护着、夜间也是经常巡逻。

财产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很多人担心财产遇到怨敌打劫,所以白天守护,夜间经常巡逻。当然不同的人情况不同。有能力的、富裕的人,古代大户人家请一些看家护院的拳师,白天有白天的,晚上有晚上的;现在叫保镖、护卫,也是白天晚上分组;有时装很多监控,以各式各样的方法保护自己的财产。这是担心遇到财产产生怨憎会苦的一种状况。这时怨憎会苦已经开始了,非常操心。

所以怨憎会有时是因为担心而产生的痛苦,有时是已经实际遇到而产生的痛苦。也许担惊受怕一辈子都没有遇到一次被打劫,但就是在操心中度过,每天都是这样,这就是痛苦。因为有这么多财产必须要保护,会遇到这种情况。

大多数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终生忙忙碌碌地度日,可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有时豺狼猛兽等会不期而至恣意糟蹋,弄得一片狼藉。

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终生忙忙碌碌度日。古代的人是这样,现在的人是这样,以后的人还是这样。中国人、外国人一辈子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终生在忙忙碌碌中度日。

基本无济于事的意思可以从很多地方解读。有些成功人士,忙碌之后得到了很多财富,对他们而言,“基本无济于事”的意思是临终时仍然这一切都要抛弃。还有些人每天都揣着发财梦出去奋斗,(以前我们小时候也是,出去时总想哪个地方捡个钱包啊,有谁一下子从车上掉个大包下来装满了钞票,经常这样想,怀着发财梦)虽然特别想赚钱去投资,但根本得不到,这叫做“无济于事”。得到之后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违缘,辛辛苦苦挣的钱没办法自己享用,这也叫“无济于事”。

下面在体现时讲:“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到仇人手中”。大千世界的人有各式各样的根基和状况,一部分人的财产受用就在根本想不到的情况之中落入仇人手中。自己非常辛苦地打拼赚钱,但正在这忙碌的时候早就被别人盯上了。有些来自于竞争对手,有些可能来自小偷、强盗等等。有些人去银行取钱时早就被盯上了,出来后可能就会被抢劫。各式各样意想不到的情况落入到仇人手中。

“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土匪是明火执杖抢钱,不给钱就殴打,乃至于杀害,白天明目张胆地抢。晚上夜深人静,防范意识很差的时候,会来小偷趁大家睡觉或人不在,把门窗撬开进来偷东西。

“有时豺狼猛兽会不期而遇恣意糟蹋这些财产”。其实古代和现在只不过变了个样子而已,都会遇到各种各样情况。“豺狼猛兽”主要针对华智仁波切在世时,所处的环境是牧区,牧区养很多牛羊,怕这些豺狼猛兽会偷羊,或者把羊咬死、把牛咬死等等,很担心遇到。

所以,有时是土匪、盗贼,有时是猛兽,有时是遇到一些灾害,比如冰冻、洪水、地震。前一刹那还过得好好的,后一刹那就遇到很多灾难,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财富都没了,这种情况有很多,都属于轮回的过患。有时候我们说还可以重新再来——是,如果我们还活着,应该要、必须要重新再来,但是要想一想,这不是真实的解决之道。我们可以一次次推倒重来,但是这个过程的痛苦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呈现。假如这个模式没办法改变,那就尽量做好,即便一次一次再来也把它做好。但不是这样,有另外一种模式,有一种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关心这个问题: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让我不需要再在这样的状态中受苦?这就要修解脱道。如果修了解脱道,就会彻底摆脱这个模式,不会再推倒重建,重建完又推倒,又重建……不会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感受这样的痛苦。如果真正认识到了,修解脱道了,一旦获得成功之后就能一劳永逸,不会再值遇这样的痛苦。

现在我们要了解:一方面观修痛苦,一方面要知道真实的解决之道不是在轮回的模式中,在真正开启解脱模式时才有真实的解脱道。

这是思想转变的过程。我们经由观察轮回中各式各样的痛苦对我们的逼迫,然后被迫做改变。在顺境中我们是没办法改变的,逼迫我们通过痛苦改变。痛苦有的是亲自感受,有的是通过观修。短短几年或者一辈子当中,把六道轮回的痛苦都去受个遍,然后生起出离,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在短短几年中把整个轮回的痛苦了知、思维个遍,完全通达轮回的自性。这是善巧方便,是佛陀告诉我们的观修方式,通过学习和观修可以达到这个目标。通过感受痛苦和观修痛苦就能达到那种作用。

总之,无论何等的富裕,都同样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诚如怙主龙树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

《亲友书》中龙树菩萨也是这样讲的。无论是何等富裕之人,只要在轮回中,基本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痛苦。首先,这里讲了三个阶段的痛苦。第一个是积累的阶段,会有痛苦;第二个是守护的阶段;第三个是增长的阶段。当然,三个阶段不是真正分得那样清楚的,它在增长的时候还是在不断积累、守护,但是为了便于了解所以大概分为这三个阶段。

积累会有痛苦。很多人积累财富都是慢慢地、一点一点逐渐打拼出来的。很多比较成功的企业家,财富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打拼积累。在创业阶段有时完全牺牲了时间、健康,牺牲了很多东西去创造财富。在积财的过程中他会有很多的痛苦。如果是人脉差的、可用资源很少的一般人,积累过程当中身体的痛苦会比较大,因为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调用,身体感受会非常劳累。比如做苦工的、搬运的、或者建筑工地上的人等等,就会比较辛苦,内心当中压力也很大。有些财产比较多的人,在积累过程当中,可能财富要比一般人来得多、来得快,但是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自己做员工的时候,可能有压力;自己当老板的时候,当员工的压力是没有了,但是当老板的压力肯定会有,而且有很多操心的,乃至于同行的竞争等很多痛苦,都会去感受。

所以财富积累、创造的过程也是创造痛苦的过程。有时候虽然痛苦明显,但是我们就遗忘了。现在说“痛并快乐着”,就是在痛苦过程当中有希望支撑,好像就可以把痛苦忽略掉。但是不是痛苦真正能忽略掉?我们把这个问题一分为二。通过真正的、比较冷静的思想观察的时候,其实这个过程当中是很痛苦的,只不过大家不愿意谈及,或者觉得只要挣到钱,这是值得的。但现在是在观察整个给我们带来痛苦的过程,所以就把以前忽略的这个痛苦揪出来,放在这儿一起来观察:你看,在追求财富过程当中,其实是很多痛苦的。这是积累的痛苦。

积累之后,又有守护。积累完之后,不注意保管的话它会丢失掉,所以就会守护。有些存在银行当中,有些做一些投资:有时买房子来投资,有的时候买股票投资,等等。这时候他想方设法:我今天这个钱会不会……一看好像汇率跌了,蒸发了多少钱;然后股市又跌了,今天又蒸发了多少钱……守护它、让它不缩水,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这只是举几个例子而已。守护也是各式各样的痛苦都有,守护财产的过程也是守护痛苦的过程,当中会感受很多痛苦,这是没办法避免的。

下面来讲“增长”。增长财富的过程也是增长痛苦的过程。痛苦永远和这个(财富)是密不可分的,永远没办法离开。当我们在想方设法地增长自己财富的时候,痛苦也会无穷无尽、源源不断地涌来,紧跟我们增长财富的脚步。上师经常讲:以前遇到很多人,一些小饭店的老板也好,一些大企业的老总也好,说现在就是要做大。小饭馆要做大,公司要做大,就是要做大、要增长。要增长也会有很多痛苦。以前积累、守护财富会痛苦,现在增长财富,还是会遇到很多痛苦。

到了这个位置,真实有福德的人真的可以知道:差不多可以就行了。他不愿意再用这么多的时间,伴随这么多的痛苦——伴随财富的增长,自己的痛苦无尽增长。他不愿意干了,就真正地及时回头。绝大多数的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当然老百姓的想法和这些老板的想法永远是不一样的,就像乞丐的想法永远和国王想不到一块儿去。我们觉得“可以了吧?”,乞丐想,“国王行了吧?你天天稀饭馒头随便吃,这样就可以了,还想那么多干啥呀。”国王可不是这样想。国王的想法永远和一般的人不一样。我们觉得这些老板挣的钱应该可以了,不用再怎么样做大应该够用了,但他不是这么想的。他可能还要更多更多……。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源源不断遇到很多的麻烦。增长也是一种痛苦。

而且,有时候不单单是在积累、守护、增长的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身心有痛苦,还有很多来自于思想的压力。这个痛苦来自于不满足,痛苦其实是很明显、很大的,总是不满足。这种不满足的心就推动他不断地去发现、去创造等等,内心的压力非常大,没办法让他从这里面得到快乐。本来,创造财富是为了让自己或者家人过得更快乐、更幸福,但是真正来讲很困难。过程当中真正应该有的快乐很少,得到很多的是副作用。这样一种痛苦有时候永远没办法摆脱,你想收手收不了,骑虎难下了。最后没有选择,很多人只有选择自杀啊、怎么怎么样,受不了了。

这些过程是有财富,但是在讲的时候,似乎所有都是问题,好像一点利益都没有。但是,任何事情一分为二来看。咱们讲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过患讲清楚,因为我们以前根本没有关心到这点。讲完之后,难道我们内心当中就舍弃财富的执著了吗?没有。现在要让我们知道它的痛苦、过患的严重性。即便讲得这么严重,可能我们心中都还没有真正地发生出离,何况不痛不痒地讲一点点?像这样讲一下,(就像)打一下、给你揉一下,没事没事这个其实没什么,然后再给你讲一点,(就像再打一下、)又给你揉一下,这是起不到作用的。所以很多大德讲得很严格。只有讲得这么严格,我们才可能有一点重视。因为我们内心当中对这个执著已经非常强大了,不一直讲这个过患的话,我们根本醒不过来。

讲法义就是这样讲的。要讲功德的时候全都是功德。如果让我们学菩提心、学密宗,简直是解脱一点问题都没有!尤其是学密宗的时候,简直不用做啥都可以解脱了,好像自己信心满满的那种。要学轮回过患、学戒律的时候,真正觉得那就没办法解脱。不要说解脱了,下辈子能转人好像都经常自己在打问号那种感觉。讲法义就是这样,会把问题讲得很清楚。讲清楚之后,在过程当中我们要去做平衡。讲的时候,一定要讲得特别透彻,引起我们的重视,让我们了解。实际情况要按照实际情况,在讲的时候一定会讲得很严格。

看起来,只要有财富就是痛苦的来源,所有的痛苦都跟随财富而来,似乎感觉没有一点利益。是不是没有利益呢?当然有利益。财富从另一个角度(针对一些修行者)来讲,有些菩萨比较强调入世,会跟你说,“其实显现不是障碍,障碍的是执著。”但是这个标准何其高。这个是不是一种状态?也是。的确,不管你的财富再多,它都不是真实的障碍,真的障碍是我们对它的执著。我们放不下。但是,能够放下有几人?没有几个人。

所以方方面面我们都要了解,了解之后顺着这样一种方向不断地去观修,内心当中对它就会产生一种真实的状态。虽然我们现在轮回当中,还离不开这些财产、财富,但是这时我们的心态会有另外不同的、一种很清新的心态加入进来——相应于解脱道的菩提心的心态,重新来看待这个问题,那就一切和以前都不一样了。还是同样的山水,还是同样的轮回,但是你的眼光不一样了,会发现另外一种不同的轮回。虽然还在轮回当中,还在拼搏、沉浮,但是心态完全是不一样的,有一种更高的、想要出离轮回的状态。这是来自了知之后、不断地观修之后达到的。

龙树菩萨讲了积财、守财、增财都是痛苦,应该了知财产就是无边的祸害的根源。

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

米拉日巴尊者针对不同的众生、弟子讲了很多教言,大多数是以道歌的方式唱出来的,他的道歌集《十万歌集》里面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言。

“最初自乐他羡慕”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会因为得到财富而获得安乐,也成为很多人羡慕的对境。人就是羡慕富裕,走出去听到后面有人在指指点点“哎,这个人很富裕!”自己也感觉很得意。刚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自己可以用财富得到快乐,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虽有许多不知足”虽然有很多了,但还是不满足.贪欲心不是通过这些来满足的,贪欲心是个什么状态呢?想要喂饱它就是没办法喂饱。越喂它就越膨胀,胃口越来越大。它可以有阶段性的满足,就像小孩子玩玩具也有玩腻的时候,变形金刚不想再玩儿了,玩腻了扔掉了,但是胃口越来越大了,对其他的东西兴趣越来越大。一般的人是这样,贪欲心也是这样。有时候得到了,暂时来讲可能是满足了,但是满足之后胃口更大,一般的东西逐渐没办法引起注意,没有办法满足了,所以要求就会变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就像《佛子行》中讲,如同口渴的时候喝盐水,想要解渴却越喝越渴,永远不满足。

追求世间财富时,通过得到财富来满足我们的心,其实是满足不了的,内心会越来越不满足。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自己的心,甚至世界上很多众生的追求都是这样的。走路的时候想有辆自行车就可以了;有自行车的时候就想有一辆摩托车就行了;有摩托车的时候就想有辆一般的汽车就行了;慢慢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房子也是这样的,有小房子一个人住就行,后面要大房子,最后要换更高档的,高档到没办法再高档了,那就在其他地方再买一套,中国买完了就在外国再买一套。像这种方式,逐渐得不到满足。

贪欲心的特点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满足却满足不了,有没有满足呢?阶段性的确是满足了,但在阶段性被满足的时候,更大的胃口、更大的一个无底洞开启了。佛法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希望、指望得到的东西而满足,也许对某个东西可能是满足了,但整个贪欲是没有满足的。所以众生如果不修行佛法,都是如此。

在世间中,以前吃不起饭的时候,就觉得能够吃上饱饭可以了;当吃饱饭的时候觉得有菜会比较好;有菜的时候就觉得应该有肉更好一点;有肉的时候觉得……?当这些都吃腻了以后,又觉得是不是吃点玉米面或其他东西更好一点,这些东西也没有兴趣了,逐渐吃腻了。没有办法满足自己怎么办呢?那就去探险,寻找一种新的刺激。世界各地探险完了怎么办?听说有个计划可以到太空当中去,就马上报名,花多少钱去一趟,耍一耍。如果太空也去腻了,那再关心一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满足自己,这就是贪心膨胀的具体表现。

贪欲心能不能满足呢?得到东西可以暂时地满足,但整个走势是胃口越来越大。很多世间人对一般的吃喝玩乐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尝试一些更刺激的,比如吸毒。有时候平常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了,就会尝试一些新的东西,觉得很新奇,因为内心当中没有一个真正能得到踏实的感觉。如果有知足少欲的心,有智慧,有出离的意乐,就可以用财富来帮助众生。有智慧就能知道帮助众生是快乐的,通过利他或者禅修得到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快乐是很深层、很清净的。要通过物质满足贪欲,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提到有些富裕的人,发现了这一点就及时把自己的财富用去做慈善,帮助众生。因为他们知道这样下去自己肯定会被折磨死。

当然他们也有福报,及早有这样的醒悟,很多人是不回头的,一直朝着前面无数墓碑的地方猛赶过去,赶过去之后就发现原来是很多不回头的人的墓碑,这些人就在这个地方栽倒了。但自己就是不撞南墙不会死心,不会回头的。很多人只有到了某种阶段,才能冷静,才会坐下来想:十年前如果我怎么怎么样,肯定不会有今天。否则,在野心勃勃的时候要他们冷静,根本不行,任何人的话听不进去:佛陀的教言、上师的教言、道友的话,什么都听不进去。等到有一天失败了,不用人劝,自己开始醒悟了。遭受打击、苦难让人清醒的确是有道理的。当然有些人受到打击之后,没有福德也不一定醒悟得过来,可能会很绝望、很悲观,想走绝路,而有些人就会重新思考人生。

像这样奔波过,也奋斗过,却没得到什么。如果内心中有善根的话,可能就会追求心灵的、精神上的修持。从内心当中、佛法方面去做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是需要福德来支撑的,没有善根福德是想不到的,这就是“虽有许多不知足”。

“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前面所讲的是最初的时候,中间的时候有钱了,有了钱却被吝啬所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一般来讲,财富比较少的时候,会想以后有钱了应该去多做一些善事,供养三宝、修行佛法,规划得很好;或者比较贫穷的时候,还是愿意出一点钱。按照规律来讲,当钱多了之后,应该用更多的钱去修善法,但内心反而变得越来越吝啬了。

有一种说法就是:人越富裕越吝啬。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有的时候的确如此。当然也有很多富裕的人非常有布施心,而很多人越富越吝啬,当财富越来越多的时候,吝啬心也越来越强。所以,中间就被吝啬心所束缚,舍不得用于善方面。赚了一笔钱之后,就想这笔钱不能动,假如另外再赚一笔,赚个10万的话,那10万块钱可以用在什么地方。真正得到之后,又开始想这个钱还是不要动,假如再得一笔,那笔钱就可以用。这根本就是吝啬,舍不得用。财富虽然积累了,得到某种满足,但是没有用在善方面。

其实用在善方面是内心知足的表现,是放舍;前面那种状态其实是不满足的、紧抓不放的心态,是悭吝。布施供养会产生善根,一方面把自己的东西做布施,利益众生,是因果不虚。另一方面,布施是一种放舍的心态。证明对这个东西抓得不是那么紧,愿意把这部分财富拿去利益众生,心态比较开放,不紧收。不舍用于善方面是着魔的根源,最后很有可能变成自己积累财富,然后被他人所受用。

“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最后,财富有可能变成送命的魔鬼。有了财富之后,有一部分人可能驾驭不了,慢慢开始挥霍,花天酒地。没钱的时候可能很小心谨慎的,掰着手指头过日子。有钱之后思想开始放松了,开始过上不知节制的生活,身心迅速地枯败,最后就很有可能因此丧命;还有的有钱之后就做一些非法的事情而丧命;因为有钱的缘故被别人盯上而丧命。比如绑架,绑匪敲诈,索要赎金,有时候给了赎金可能也怕暴露会把人杀死。如此,财富变成送命的魔鬼。

“希求敌财刺痛心”。“敌财”的意思是,犹如怨敌一样的财富。“刺痛心”指世间人希求犹如怨敌一样的财富是很让人痛心的一种颠倒心态。为什么是怨敌一样的财富呢?财富相当于怨敌会伤害我们,所以财富变成怨敌——有了财富就相当于有了怨敌,伤害我们就是刺痛心。

“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米拉日巴尊者说:应该断弃轮回的诱饵,而财富就是轮回的诱饵,我们追求财富就像吞了轮回渔夫的诱饵,会把我们投掷到轮回当中。所以像魔一样的财富,我是不求的。米拉日巴尊者在修行、游方度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也会遇到很多人,他们看到尊者是修行者的样子,看起来不错,告诉他应该如何去赚钱、钱财的好处。米拉日巴尊者就会唱道歌说:你们说的这种像魔一样的财富我是不希求的。发自尊者证悟的心而产生的很多道歌,直接击中我们的要害。关键是财富在获取最初、中间和最后的时候,都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痛苦。

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

一个人拥有多少痛苦和拥有多少财产其实是等同的。所以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拥有与之相等同的痛苦。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龙族当中,龙的地位财富是以它头的多少来划定的,头越多表明它的财富越多,地位越显赫。有些龙只有一或者两个头,有些龙有十颗头。十个头的龙一方面它的财富多、地位比较好;另一方面,头越多遭受的热沙雨的痛苦也越多。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拥有财产越多,自己的痛苦也就越多。财产越少当然产生的痛苦也就越少。

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

在牧区,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和家里面拥有牲畜的数量成正比。以马匹为例,拥有几十匹马、好几百头牦牛,就说明这个家很富裕。只有一匹马或只有几头牦牛就说明他家很穷。所以,此处华智仁波切说,拥有一匹马的主人就会有一匹马的痛苦。比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就会担心:马被敌人抢走,被盗贼偷走,草料不足,去的地方草料很少,自己家里储备的草料不足等重重顾虑。如果这匹马是宝马(不是现在的宝马,是以前的宝马),就会想万一被别人看到马这么好,会不会过来抢夺?马越贵重,随之担心越大,痛苦越多。如果有十匹马,还会担心十匹马的草料问题,会不会被偷、被抢、生病等;如果有一百匹马,那顾虑的东西就更多了。所以财富增加,操心的范围也增加。如果没有,当然就不会有马方面的操心。从这方面来看,有一匹马,就会每天想着这匹马,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很多苦恼。

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

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缘这只羊产生一些痛苦。担心这只羊会不会生病;有些屠宰场养的羊是为人所食的,他们就会担心羊长得太慢、太瘦而卖不了价钱等,各式各样的操心痛苦都会有。仅仅有一条茶叶也会因为这条茶叶而产生相应的痛苦。反过来讲,拥有一只羊当然会有相应的安乐,一条茶叶因为可以喝而带来一些安乐,但是也会带来分心、操心、忧虑等等。所以,从拥有财富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痛苦来进行安立。

现在的人也是同样,如果有一辆车,会有一辆车的担心。没有车的时候可能很多问题都没有,但买了一辆车之后,会想这辆车一个月要交多少保险?停车费怎么收(听说哪个地方又准备涨价)?油价怎么样?加油站的油品质怎么样?加进去之后会不会伤害车?停在路边,会不会被别人的车刮坏?会不会被偷?操心车里面的零件磨损更换等等。很多时候是因为有了这辆车开始产生很多的问题和痛苦,这个就是实际情况。

如果没有这辆车就不会有这些问题。比如有时候出外旅游、或者玩耍的时候,如果自己开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很舒服,想走就走,想停就停。但是,如果遇到泥石流,就想没有车就好了,起码可以直接背着包走掉,不用操心了。所以有的时候,车辆也会带来很多麻烦。我们通过观修,认清楚这些痛苦以前存不存在?都存在。但是以前都被我们忽略了,现在不能再忽略它,而且还要重视它。因为只有捡起这些痛苦,才能够缘它观修,之后对整个轮回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认知清楚我们才愿意出离。

这方面主要的目的是这样,而不是说佛法永远、纯粹地散布一种悲观的情绪,好像觉得没啥活头了?永远不是这样的,佛法始终是让我们拥有一种符合实际的智慧。但是我们以前高度忽略了,没有认识它,也由此而延伸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所以应当活在一种智慧、慈悲和知足少欲的状态之中,这时我们就会值遇很多真实的幸福。

当然,世间中的幸福也是短暂的,即便是今生中有了知足少欲的心态,也因此获得了幸福,提升了幸福感。但能说我们就是为了获得这点幸福感吗?如果单单是为了这点幸福感也不值得我们这样观察。因为轮回漫长,绝非今次而已,那么此生知足少欲获得了幸福感又如何呢?至多只是一个附带的作用。而知足少欲主要的作用是让我们以更好、更多的精力去修持出离道,让我们有更清晰的智慧去认知现在这一切所带来的过患,从而将最根本的出离心引发起来。而当出离心引发起来之后,有了知足少欲会更加的幸福。

所以不要把这种关系的主次颠倒了。颠倒了就会想知足少欲是不是会更幸福,当然是会有这样的安乐,有些上师也会这样说,因为有些众生只能接受这个,说解脱他根本没有概念,所以就说知足少欲会更幸福、幸福感会更高,这样他肯定容易接受。究竟而言是度化不了的,但暂时能让他们获得一些安乐。在菩萨发心的过程中,可以为众生带来一些哪怕是今生中短暂的快乐,然后再等他们能力壮大,这样也可以。但是作为佛弟子来讲远远不够,这并非只是让我们得到幸福感,幸福感还是轮回的感觉,是人道中短暂的快乐,在短暂的后半辈子里,活在幸福感中虽然也好,但并未真实地符合解脱思想。因此,我们应在观修过程中引发出离心,以出离心来带动幸福感那就可以了。因为那是附带产生,而不是追求的,附带产生的这种思想更加超胜,带来的安乐也越来越多,这就是佛法带来的安乐,渐渐地从方方面面可以体现出来。

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假设一个人清贫如洗,那么他绝不会有仇敌的骚扰,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这是世间的谚语,“若无财产远离敌。”意思是没有财产的话,这个人会很贫穷,就会远离怨敌。但此处是有针对性的,并不是说没有财产就没有敌人了。只是说因为财产而带来的敌人是没有的,但是没有财产会有其他方面的怨敌,比如没有财产别人就会欺负他,那怨敌肯定就有了。但是财产带来的怨敌就没有了,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另一方面也带来痛苦,你引进这个干什么(既然其他方面也带来痛苦那说这个干什么)呢?其实是指财产会带来怨憎会,比如绑匪不会绑架一个乞丐然后勒索赎金,因为他家人也没有钱。绑匪会找富裕的人绑架,如果是没有钱、可怜兮兮的穷人,绑匪也不会动手。所以财富多会引来很多怨敌和痛苦,如果因为钱财少而引来的怨敌就不会有这个方面的痛苦。

总之,富人有富人的痛苦,穷人有穷人的痛苦,只要不出轮回各有各的痛苦。一般而言,世间穷人的痛苦大多来自身体,富人的痛苦则多来自内心思想。也可以说穷人的痛苦多源于财富,而富人的痛苦基本来自内心,是因为非常操心所带来的痛苦。这句话也主要是承接前文,意指有多少财富就有多少痛苦,这是完全相等的,如果没有财产,那这方面的怨敌就没有了。如果一个人很穷,那就绝不可能遭受小偷、土匪、怨敌的骚扰,从这个侧面来讲,这是一种不倒的快乐。

所以我们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这里是指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愿、目标,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佛、菩萨和圣者们的足迹,完全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释迦摩尼佛最开始就是在断除了对世间财富的执著之后,为自他二利而出家修行,很多大德也是看到这些必要性之后开始修行的。要像鸟雀一样,这些鸟雀不会囤积很多粮食,从来没听说有鸟雀会寻找大量的虫子,然后修个仓库堆起来慢慢用。基本上都是每天想吃的时候飞出去,吃完之后每天再去找,没有囤积的习惯。

这里的比喻是讲只要寻找当天的食物,意思就是说不要想太多、计划的太多,够用就行,大致这个意思。然后将剩余的时间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因为只是满足于有吃穿,就不用操很多心,不用花很多时间、精力去追求财富,会有很多时间来观修,修持正法、发菩提心,这样真正对自他、对今生后世都有利益的修行正法的时间就这样出来了。

“唯一修持正法”就是这样理解的,这句话也是华智仁波切主要针对出家的修行者说的。说出家的修行者就应该这样根除对财产的贪执,舍弃财产受用,然后一心一意地修持正法。对于世间人而言,如城市里的修行人,如果不让他做很多的打算,然后只是每天去找够吃的就行了。这样的话现在可能不行,尤其现在压力很大,就算是本人愿意别人也不愿意。在城市中的修行人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这里主要是针对出家人的,针对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情况进行阐述,只要供给能保证自己的运作就可以了,如果去追求很多财富,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痛苦,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产生痛苦之中有可能产生嗔恨造罪业,同时在耗费大量时间精力钻营的过程中,修法的时间就给压缩掉了,一生很可能在庸庸碌碌之中度过,从而错失修法的良机,这里面的意思大致是这样讲的。

总而言之,是让我们放松,现在并不是让我们放弃,现在放也放不了,就是让我们放松对财产的执著,不要像以前思想上抓的那么紧。在思想上首先要松下来,你的手可以抓得紧一点,暂时而言你的手松不下,但你的思想要慢慢松掉,只要你的思想开始松了,手也会慢慢地松了。如果你的思想没有松,而手松了就会带来很多的痛苦,你会挣扎的,因此首先要在思想上慢慢放下对财产的执著,逐渐把思想从追求财富开始转向追求解脱道。这样调整完之后再视情况而定,如果你的福报够大,思想松了之后手也松了,财产也不缺,这种情况是有的。假如你的思想和手都松了之后财产无法自动获得很多,那还是可以去拼搏、去奋斗、去挣钱,因为保障开销也是需要的。但是由于你的思想上不再抓得那么紧,也就不会因为过度的执著带来很多的痛苦和罪业,所以暂时来讲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

对此以上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

这里所讲的是要认真思维。因为怨憎会苦主要是讲通过财产带来很多怨敌,然后会因为遇到怨敌而产生痛苦。所以我们对财富带来怨敌的怨憎会苦,这方面要认真思维,内心中要反复观修,一方面有很大的痛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有很大的过患。只要没有解脱,这种痛苦就一直没有远离我们,远离不了,解脱不了,只有下定决心去修持解脱道,之后慢慢通过一世、两世、很多世的努力,逐渐从轮回当中解脱。这就是引导我们的心,从轮回的执著中慢慢向解脱道方面奋发的一种趋势,这方面需要了解。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