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仅为方便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80课辅导资料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

《前行引导文》有共同前行、不共前行和破瓦法。现在学的“共同前行”包含观修暇满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和业因果这“四转心法”或“四厌世心”。通过这四种观想,引导我们的心能够放下现在轮回的一切,转而生起对解脱的向往之心,即厌世心。

这个“厌世”和有些世间人认为的不是一回事。现在很多人厌世之后,感觉没有希望、很颓废,但佛法中的厌世是让我们更积极。一方面对当前轮回现相的本质有了非常清晰的认知,另一方面认知完或生起厌离心之后,不是让我们处于非常颓废或消极的心态,而是让我们的心更积极。

怎么样更积极呢?就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做,进而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接着第五个引导就是“解脱的利益”。厌离世间之后要追求解脱道,而解脱道的确是存在的,这才是真实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第四和第五个引导的连接。

如果要解脱,凭自我造诣是不行的,必须要依止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有经验的向导,他对什么有经验呢?对于解脱方面非常有经验!他带领了无数人趋向于解脱,首先他自己早就已经获得并到过解脱地了,之后又返回来接引或再引导其他对于解脱没有经验的修行者,如我们这样的,所以要依止上师。

依止上师主要是引导我们解脱或让心安住于觉悟的状态。如果我们不懂,他就告诉我们修行的方法;修的时候适时纠正我们的不良行为,并告诉我们什么是顺缘、违缘等等;如果祈祷他就可以给我们加持、帮助。这是依止上师或善知识,如果想要解脱,就依止上师。

为什么把依止上师放在解脱利益之后来讲呢?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依止上师善知识,并不是让他帮助我们解决世间的问题(如果世间有什么问题,可以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而真正的上师,他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助我们解脱,是指引解脱道的引导者。所以华智仁波切这样的次第安排,对于我们认知方面有很大的必要性。

讲完依止上师后,就要进入“不共前行”,即依止了上师后,他告诉我们怎样趋向于解脱:第一步皈依、第二步发菩提心乃至后面的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等一系列方法让心成熟。

前面是让我们生起想趋入解脱道的意愿,但仅有意愿是不够的,具体的方法就是在依止上师之后,进入的“不共前行”。不共前行是让相续成熟,让心安住在法的状态中,让修法来调伏我们的心。后面学了不共前行,法对于解脱或心性成熟方面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清晰明白。

如果今生修行没有成就,或资粮没有圆满,就可以修“破瓦”往生极乐世界。前行讲到了今生的修行、临终时候的修行和后世最简单快捷的解脱的方法-去往生极乐世界,所以前行大概分了三部分。

现在学的是依止上师,是共同前行的一部分。前面学习了上师的法相,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上师、引导者。所谓的“上师”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解脱的,这种资质他必须要有。就像以前讲的,如果要做某个地方的导游,就要对业务很熟悉,应该有上岗证书。所以作为一个引领我们的心灵趋向于觉悟的善知识、上师、引导者,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可以做的,他必须要具足很多条件。这些条件在法本中讲得很清楚,最起码的条件就是这个上师必须要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他才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去误导弟子并会想方设法利益弟子。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讲解,他会因为菩提心的指引把弟子介绍到其他有能力讲解的善知识那去。他绝对不会有“这是我的弟子……”等等这样的想法。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多标准或法相,前面已经讲了。

严格来讲,弟子也有他应具备的法相,即达到了什么标准才可以称之为弟子。有宽泛的标准,也有严格的标准。为什么有两种标准呢?我们皈依三宝,是三宝弟子,皈依上师,是上师的弟子,关键是依止上师要干什么?安住在什么样的状态或目的而皈依三宝和上师?

如果对于解脱没兴趣没概念,就想找一个心灵的寄托安慰,这种标准就不严格了。只要参加一个仪式皈依了之后,就可以算是三宝弟子或是这位上师的弟子,但是这种层次的弟子和解脱道还没有直接的关系。

此处的弟子,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为的,需要具有弟子的法相。那弟子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具足一定是追求解脱道的,是在想要解脱的前提之下去依止上师。当上师的条件已具足,弟子自己的条件也具足,这时就能成为上师的弟子,成为能化和所化(弟子成为所调化)了。

为什么是所调化?因为自己已经达到可以被调化的程度了,否则不是所化。虽然佛陀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悲心,但是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成为佛的弟子或佛所调化呢?关键在于能化和所化是两方面的事情。第一、作为能化者--导师,需要具足一定的条件、标准,第二、能否成为所化,也需要具足所化的条件。

这么多众生是否都是所化?不是,只有一部分。为什么?这一部分众生达到了被调化的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就是自己愿意求解脱。愿意依止这位导师(佛陀、上师),愿意依止他的法修行,内心中的某种希望或希求心已达到了一个标准或高度,这时才能成为所化。否则,不能叫所化,可能只是佛陀发愿或生悲心照顾的对象。要成为所化的条件,自己必须要达到某个标准。

在讲依止上师时,已讲了作为弟子应具备的法相,你有什么法相,佛陀或上师就会针对你的条件来给予调伏。有些人对解脱道没兴趣,那上师、善知识就只是给你讲话、带你朝胜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因为你还不具足条件,所以正法不给你传,而最究竟了义的法自己接受不了、也不想修,所以他对这种弟子也有一种调化方式。对真正求解脱道的弟子,就有一种更严格的标准,不会经常给你说一些好听的话,或者做一些你很喜欢的事情,可能是比较严格的调伏,这也说明这时你已经到了一个所化的标准了。

上师对于不同的情况会去不同地处理。把我们的条件和这里的进行对照,如果还不成熟,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这种条件,让自己成为法器、成为真实的所化,而不是打引号的“所化”,真实的佛弟子一定是求解脱的。不是表面说“我是佛弟子”,却在三宝门中找平安、遣除怖畏。真正求解脱道才是真实佛弟子的标准。看起来每个人差不多,好像都有正见和皈依证,但因为内心中的条件不一样,就直接导致所谓看起来差不多的佛弟子,内心中的悲心、出离心和很多资质其实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依止上师里面讲了如何依止上师、弟子应具有什么样的法相,这些其实是需要我们对照自身的。一方面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是否具有这种条件、资质,刚开始必须要考核。比如叫一个导游要两万块钱,导游承诺的所有服务等就需要去考察,发现资质和条件都符合了,才放心把钱交给他、再让他引导我们去旅游。

依止上师也是一样,在没有交钱之前可以去调查所有的情况。但若钱交完之后再反悔,或因为之前没观察好,可能自己在时间、钱财方面会受很多损失。而依止上师更加严厉,它关系到自己的慧命,而不是一点点钱财而已。所以第一、依止之前对于上师善知识的法相要好好观察,第二、观察好之后自己的条件也要相应具足。不能上师的条件都具足了,自己什么都不管,如同观察好旅行社之后说没有钱一样。这个旅行社、导游和所有服务都很好,但是自己没有钱,那就没用。所以观察后,想要成为这个旅行团的一员,自己的条件也要相应具足。

在依止上师修行的时候也一样,你把上师方方面面都观察好了,的的确确就是一个标准的上师善知识,无论法脉、血脉还是整个的传承及下面的导师都很好,但是你自己没有条件,自己不想解脱,或在福德、智慧等方方面面都有欠缺的话,那这个导师再好对你来讲也不起作用。因为你现在还没有条件到达被调化的门坎,达不到那么高的高度还是不行的,这是两方面的事情。所以“依止上师”这部分的内容,一方面要观察上师的条件,第二个容易忽略的是有没有观察过我们自己的条件,这也是很重要。

如果没有具足,或者具足了还不圆满怎么办?这里是通过依止上师之后,如果不圆满还是要进一步让它圆满,这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的善根福德不具足,你想要找到一位真实的具相上师也是有困难的。有些时候有很大的热情,但是找不到一个具相的上师,或者认为这个是具相的上师,其实根本不是,这个情况也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自己的福德有欠缺,所以自己现在在修行过程中还是要不间断地做闻思修行,积资净障等再再的增上这方面的福德,这其实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些之后,就修学上师的意行,即真实开始依止了。应怎么做呢?就是要依教奉行。这里讲了很多在依止上师过程中要做到的、让上师欢喜的事情,这部分内容前面讲了很多,我们已学习过了。

但只是学习过、知道了还不行。有时学习完之后就放下,也没有去思考,只是听的时候有一点点印象,听完也不去思考、对照、复习,那么教义很难入于自己心中。如果这样,自己就没办法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同样就没办法得到受学上师的意趣。

这里面一环扣一环,前前的基础打好之后,后后就可以如理如实地依止。如理如法地依止之后,就可以得到上师真实地加持和摄受。或者说在如理如法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不断改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依止上师是随学、模仿,所以我们如理如法依止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修正自己不好的发心和行为的过程。

依止好了,也就差不多了。如果在依止上师过程中,发现这个和那个地方都不对,说明自己相续中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圆满,都需要改正。或者说发现自己经常性地违背上师的教言,为什么这样?其实是自己内心中的这些自以为是的心或很多习气、毛病都和上师的法的代表相违背。

上师代表法。如果你违背了,其实是对法方面有违背,你没办法按照法的要求去做,达不到这个标准,这就是给我们指出来需要改正的地方。这方面是在依止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去发现或深入细致去思维的。思维完之后要去做,做了之后就可以修正自己不好的行为,逐渐和上师相应。和上师相应就是和法相应,因为上师并不是代表一个人,上师代表法,这个法通过他传给我们,所以和上师相应其实就是和正法相应的过程。

下面是今天的课程:讲一些公案、故事,就是以前这些大德们是怎样依止上师的很多规范。在讲公案之前是先做一个总结:

因此,首先应当善巧观察上师,中间善巧依止上师,最后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这样的弟子无论如何必定会趋入正道。

这是把所有的依止法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依止上师无外乎三个方面,即三个因(三个需要做的)和一个果。

首先应当善巧观察,在依止之前好好观察,这是很重要的。中间善巧依止上师,通过三欢喜来依止上师。最后善巧修学上师的意行,对于上师主要是模仿,模仿上师的发心、行为,因为上师的发心就是以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等为基础的利益众生的发心,我们要随学。然后在行为方面,如戒律、利益众生的行为、修善法等等,我们也要随学。这些方面都模仿之后就逐渐和上师相应,模仿得越来越像。

这时,我们的发心就越来越真实,行为也越来越如法。如果发心正确,行为如法,这个因正确了,它的果不可能不出现。它的果是什么呢?“这样的弟子无论如何必定会趋入正道”,他一定会趋入殊胜的正道中,可以入道。之后,就可以真实地获得解脱。依止上师,就是为了趋向于觉悟和解脱。

自己这样模仿、随学之后,那么因已经齐全了,它的果一定会圆满。我们现在没有入道,也许是时间不够长,但这个方法是对的,我们也在努力地去做。只要方法正确,相续中很多的习气和毛病会逐渐地去掉,它不是一下子就去掉了,如同治病一样。很多医生都讲: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来的时候就像山倒了一样,一下子就爆发了、生病了;病去如抽丝,真正去病的时候,像抽丝一样,一根一根抽出去,所以很慢,逐渐才可以把病去掉。

我们轮回了那么长时间,其实是一个很重的病人,有贪嗔痴等各种业惑,很多习气在相续中大量存在。我们依止了一个好的医生要治病,病那么重,可不可能很快地就一天两天,或者几个月、几年就把相续中那么长时间累积的病治好呢?不会那么迅速的。我们应该知道,依止上师方法正确了,但是因为内心中还有很多毛病和习气,会时不时地或者一直都在做障碍。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修学善法、安住在实相上。世俗谛中正确地取舍业因果,胜义谛中安住在一切万法的空性上,以二谛双运的方式来修行,可以很快悟入实相,然后把这些妄想、负面的东西去掉。在修法过程中遇到违缘、障碍,如有时修不动,或出现一些烦恼,这都很正常。乃至于我们没有真实上道之前,都会有很多的违缘和障碍。

并不是说,只要皈依了,学到法了,就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并没有这样,因为无始以来的问题太多了。皈依三宝、学法只是治病的开始,不是说你找到医生了,问题就全部解决了。找到医生或者医生给你看病后你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只是看病的开始,治疗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自己心里也会怀疑,到底这个医生怎么样?这个药怎么样?这也是一种障碍。有时家里人、外面的人会怀疑,好像这个药有问题,这也是考验。

在自己服药、治疗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因素要去承受,修行何尝不是这样。依止好上师,皈依、学法,只是一个开始。学法相当于把药拿到,只是开了药方。你认为开了药方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因而觉得“都学了这么多,为什么还没有解决问题?”就好比认为“药方都拿到了,为什么病还不好?”即便开始服药了,也不是几副药就能解决问题;即便开始修法了,也不是三两年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我们的病那么重,就应该有心理准备: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再漫长也漫长不过如此的轮回,能漫长到哪去呢?有时觉得学十几年好漫长,其实即便是三个无数劫那么长时间,放到无始轮回中,都相当于一刹那。以前讲过,一个无数劫并不是真的无数。在印度,“无数”是一个数字单位,是六十个数字(一后面有五十九个零),无数的意思是很长。按显宗讲,从发心到成佛要经历三个无数劫,我们觉得好长时间,肯定不行。但是真的从自己轮回的时间来看,把三个无数劫投入到轮回中,泡都不冒一个,根本显不出来,就相当于一个刹那,特别短。所以这个时间能长到哪去?

现在学了几年、十几年,就觉得太长了,还没有起效果好像是浪费时间,其实绝对不是这样。所以要学习这些道理,知道之后,心就会平静下来,不会急功近利,觉得很快就应该起作用,否则就会怎样。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修学一生很长,其实不是的。我们应该有那种耐得住性子成就大事业的素质。这种素质不是蛰伏几年,十几二十几年,要一直不断地学,如果有了这种心反而就很快。如果太过于急躁,天天都想追求明显的效果,就易出障碍。

我们应该了解,依止上师的有这么多有情众生,《大智度论》中也讲,一个鱼产几十万颗子,但是真正能够孵化出来成活的没有几条。所以发菩提心的人那么多,真正最后成功的也没有几个。但只是从这一批来讲,不是所有的人都没办法成就。

这么多现在一起发菩提心的人,坚持到最后,三个无数劫,再来检验点名,能够成功的很少。虽然发了菩提心以后慢慢因缘会具足的,但是能够坚持下来也不容易。即便是现在学的人,知道道理后相不相信?有没有完全信受的善根?这也是一回事。

信受之后也有很多障碍,能不能战胜这些违缘坚持下去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学习佛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不是世间上做生意,也不是一个东西,它就是和自己无始以来的习气—“我执”的战争。而自己很多的分别念已根深蒂固,不太容易调伏。讲这些目的不是为了打击积极性,而是让我们真实地认识到这里的问题,如“太过于盲目乐观”。

有些时候稍微夸张地讲一下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真实地想要趋入佛法修行,还是应该要讲下实际情况,好有心理准备。就像以前商主带领商人入海取宝,规矩是大家上船之后,有七条绳索把它捆住,一天砍一根,砍绳子之前说:“现在入海,生死难卜,里面有很多摩羯鱼、暗礁、飓风、罗刹,还有很多违缘,你们想清楚,有可能去了就回不来,但是如果去了成功了,回来之后,你们家里七代就不用操心了。”商主好坏都讲,讲好就砍一条绳子。

第二天他又把这个说一次,再砍一条,共给你七天时间考虑,这中间有人下船了,“我不干了,这个确实有点凶险。”也有人觉得这个诱惑力很大,同时也相信这个船和商主,这也是一个因素。所以到第七天,最后一条绳子砍完,他们就入海了。这也有很多情况,有些人一心一意真实地想要,即便付出生命危险,都值得一试。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就是很坚决,有些人中间就退了。

学习佛道也是一样。如果有善根的人,发现的确真正需要付出,不管怎样都可以。他首先有这个心理准备,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即便遇到再大的违缘,也不会退缩。他早就想好有违缘是很正常的。既然避免不了,就想办法去面对,让这个不要成为修道的违缘,而是成为修道的顺缘,这就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

真实生起出离心的人不消极。他是很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习气,并调伏它。一旦成功之后就永远不会再轮回了,解决了一切的痛苦。如果考虑好之后,心理素质很强大,即便遇到违缘,不管是内在还是外在,自己都不会退失,真实地经得起考验。所以,我们应该要朝这个方面努力。学佛的人这么多,一批中一直能坚持到最后的,可能也不多,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坚持到最后的人,这确实是很重要的。

如《功德藏》中说:“首先善巧观察师,中间善巧依止师,最后善巧学意行,此人必将趋正道。”

这是通过颂词做个归纳。首先善巧观察,中间善巧依止,最后善巧修学意行。这样一种人,必将趋入正道。说明上师善知识是在我们趋入正道过程中的一个最大的助缘或顺缘,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说,寻觅到一位具有一切功德的殊胜善知识,依止期间要不顾惜生身性命,就像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大智者那若巴依止圣者帝洛巴、米拉日巴尊者依止玛尔巴罗扎尊者那样。

所以说,我们要寻找一位具有一切功德的具缘殊胜上师,找到后要依止,依止期间不顾自己的生身性命。下面的公案都会讲到,他们都是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顾惜自己生身性命,因为他们知道解脱的利益,暂时地丢掉性命和解脱利益比较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从内心深处了知后,就可以不顾惜生身性命去依止。

下面就讲了三个依止上师的典范故事,第一个是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第二个是大智者那若巴尊者依止圣者帝洛巴尊者,还有我们熟知的米拉日巴尊者依止马尔巴尊者的过程。三者都堪称是典范,当然还有很多修学者,只是这些是比较熟知且具有启发性的公案。

成就的圣者们,在因地依止上师的时候,其实每一个都是经过很多苦行,这个苦行很多时候是外在的,也有是内在的,因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就是和自己的内心、习气和烦恼作战,其惊险程度也不亚于外在的苦行。但是在这个苦行中,有些人就没有经受住考验,有些逐渐在成熟,有些可能中间退失。

现在看他们怎么样依止的呢?看起来是一个故事,但这里有很多修行的方法,这些圣者修行的过程就是对法不断地体验。体验正法包括对如何依止方面的一种很直观的表示,很具有启发性。下面就开始一个一个地学。

那么,常啼菩萨是如何依止法胜菩萨的呢?

首先是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的公案。

从前,常啼菩萨到处寻觅智慧波罗蜜多法门。

大恩上师讲记中讲到,有些观点说,常啼菩萨生下来就喜欢哭,所以叫常啼。有些地方说,因为他非常悲悯众生的痛苦,所以经常喜欢哭。还有说他在求般若过程中,或故事中也是哭过好几次,所以名字就是叫常啼。

常啼菩萨到处寻觅智慧波罗密多法门,即“般若波罗蜜”。寻找般若的时候,就像在《般若摄颂》中讲的,一个修行者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内心中善根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开始对般若法门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对般若法门有兴趣的时候,就说明你靠近实相了。般若波罗蜜多就是万法实相。它对对治烦恼、清净罪障、现前本性,都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这之前所有的修行,其实都是为了遇到或趋入般若波罗蜜多。意思是,当一个修行者开始对般若波罗蜜多产生兴趣时,就是他的善根或成佛的种姓开始苏醒的时候。

观察这个人对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兴趣,如果非常大,说明他内心和实相相应的慧根,已经苏醒到一定程度。常啼菩萨开始对智慧般若波罗蜜多产生高度的兴趣,所以他到处寻找。他知道这个般若波罗蜜多很好,但具体讲什么他不知道。也许听得不多,也许显现上面就是不知道。

但是看他后面的表现,不像是一个初学的人。他能够通过谛实语让自己的身体恢复,或者能够为了求法把自己的身体砍下来卖掉,以此看出他不是一般的人,应该不是以前没听过,而且对不断追求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意义的兴趣是很大的。但显现上是以前没听过,到处寻找智慧波罗蜜多,对它非常有兴趣。

一次来到一片旷野上,

可能显现上能够通达般若波罗蜜多的人也不多,所以他到处寻找。就像我们现在一样,成都找不到,去北京找,北京找不到,藏地找,总是找得到一个。现在讲般若波罗蜜多的人还是不少的。但是他找了很多地方,的确是没有。最后显现上面,他到了五百由旬以外的一个地方,找了一个。

想想在以前没有这些交通工具,通信没有那么发达,他可能找起来也很困难,信息很闭塞。现在如果打开网络、微信、法讯传播的很快。有些时候不用出门在家里面就可以听上师讲般若波罗蜜多。但是以前没有这些条件,而且交通也没有那么便捷。所以到处寻找走了很多地方,一个又一个城市找,到处打听,找不到一个真实宣讲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的宣讲者。

从空中传来这样的声音:“善男子,前往东方,将会听闻到智慧波罗蜜多,不要在意身体劳累、昏沉睡眠、寒冷炎热、白昼黑夜,也不要左顾右盼,而当勇往直前,不久你就会获得智慧波罗蜜多的经典、见到具有智慧波罗蜜多法门的说法比丘。

在空中传来这个声音,说:“善男子,如果从现在往东方走,你就会听闻到智慧波罗蜜多,即般若。”以前,常啼菩萨听闻般若不是那么容易。现在我们能听到般若波罗蜜多,如上师讲摄颂、中观等,应该珍惜这样的机缘。以前常啼菩萨为了寻找般若波罗蜜多,经历了什么样的苦行!刚开始到处找,后面就听到一个声音给他大概的提示,往东边走就可以找到。

在寻找的过程当中,不要在意身体的劳累,不要因为劳累而放弃,也不要耽著于昏沉、睡眠,不管是寒冷还是炎热,白天还是夜晚,都不要在意。有时候我们太在意这个身体了——我不能这样下去,否则身体会垮掉;或者我该睡觉了,一定要保证八到九个小时睡眠;或者者现在太冷了,等暖和一点再去找。这些都不要在意。

这也是给我们的启示,有时我们在意的因素太多,导致我们在求法、修法、学法的过程中有这个那个顾虑,所以总是没办法进步。但是这个公案就给我们启示,不是我们不需要休息,而是不要过于在意。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但是如果过于在意的话,就会把这些放在首位,把求法放在次位。如果我们把求法放在首位,虽然也是在吃饭、睡觉、休息,但是差不多就可以了,不会过度耽著这些。

这是给他的一个教诲,但从常啼菩萨的根器来讲,不会过于在意这些,否则他也不会到处寻找般若波罗蜜多了。

“也不要左顾右盼,而当勇往直前。”左顾右盼的意思是不要犹犹豫豫的,到底应该找,还是不该找呢?不要左顾右盼,应该勇往直前,就是奔着般若波罗蜜多去的。也有另一个意思,《般若摄颂》中讲,在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的时候,不要因为学其它的教言而耽误学般若。

“不久你就会获得智慧波罗蜜多的经典、见到具有智慧波罗蜜多法门的说法比丘。”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到,他依止的上师法胜菩萨是一个在家人,显现上不是一个真实的比丘,他有宫殿、有很多女眷。

为什么说是比丘呢?因为他证悟了实相,是胜义比丘。一般的、世俗的比丘是受了比丘戒的。那种破掉了烦恼的,《智慧品》中最后一种比丘,叫破惑比丘。破惑比丘是破掉烦恼、证悟实相的了义比丘。法胜菩萨显现上有女眷、有家室,但是他内心中证悟了实相,已经远离了烦恼,所以他是破惑比丘,也是胜义的了义比丘。

尔时,善男子,你当在这位圣者面前听闻智慧波罗蜜多,对他生起本师想,并且恭敬正法,随后依止而行。

这时,这个声音告诉他应该在这位圣者面前听闻智慧波罗蜜多,对他生起本师想。

大恩上师经常讲,有些人认为将上师当成佛想只是藏传佛教中有,显宗到底有没有,汉传佛教到底有没有?其实在《大般若经》、《般若十万颂》等经典中公认都有,比如这里的常啼菩萨公案。

对他生起本师想,就是将这位圣者、上师当佛想,对他生起佛一样的信心,本师就是佛陀。

“并且恭敬正法”,对于正法都需要恭敬。随后依止上师而行。

即使见他享受五种欲妙,也要了知那是菩萨的善巧方便,千万不能失去信心……”

这一段和前面讲的依止上师的所有教言都是相应的。

即便看到他享受五妙欲。我们喜欢以貌取人,如果看到修行者、上师享受妙欲,就觉得他不行,还在耽著。

但圣者享受五妙欲不一定内心耽著,不享受的人不一定不耽著。有些人为了沽名钓誉,故意装出一副知足少欲的样子,让别人觉得他很清高,其实内心对物质的贪欲还是非常浓烈的。

而有些大德虽然在享受五妙欲,但是他没有什么执著,是为了有些必要性。什么必要呢?要了知这是菩萨的善巧方便。所以千万不能失去信心。菩萨的善巧方便特别多,我们在上一堂课也讲了,菩萨为了利益众生,方便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只要对众生有利的手段都可以用,只要这个上师、善知识可以驾驭。一个真正的菩萨、一个真正度化众生的证悟者,在度化众生时不会只是一种方法。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的方法,不管世间人了知不了知,相信不相信,接受不接受,赞叹还是诽谤,只要他觉得对众生有利,而且很有利益时,就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特别地多,看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千万不要失去信心。这也是告诉我们,在依止上师时,如果看到我们接受不了的,或者觉得是违背世间法规、违背佛陀戒律的,对自己的上师或者菩萨们,也不能够失去信心,应该知道这是一种善巧方便。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清净观,对自己的修行是很有帮助的。

听到这番话,常啼菩萨举步便前往东方。

听到这段话后,他就倍受鼓舞,因为他一直在寻找,却没有人给他指点。虽然指点的方向很模糊,但是他很高兴,举步就往东方走。

没走多远,他意识到:我怎么没有问问那声音到底需要走多远啊?

东方是什么概念?东方太大了。到底在东方什么位置,要走多远?当时太激动而没问需要走多远。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会通过这种方式来磨练修行者的心智,或者清净罪障。像米拉日巴尊者,他在求法时遭遇一次又一次打击、失望,在这个过程中他内心的障碍一分分地消除。这都是一些善巧方便。

现在,我根本不知道宣讲智慧波罗蜜多法的地方,到底该往哪里走呀!

到底具体是哪个位置呢?像这样就没有办法。西方人概念当中的东方,东边整个都是,中国、印度、土尔其…东方太大了。没有问到底是东方的哪个位置?到底应该往哪里走?讲波罗蜜多的地方在哪?都不知道。

想着想着,不禁伤心地失声痛哭起来,他一边啼哭一边暗下决心:

他非常地伤心,失声痛哭。因为他对法的渴求非常强烈,好不容易得来一个信息,错失的话就觉得非常痛苦。

他一边哭一边下决心,这也是修行者的素质。虽然很伤心,但是没有因为这件事垮掉。

在没有闻受智慧波罗蜜多法门之前,我决不在意辛劳疲惫、饥渴交迫、昏沉睡眠、白天黑夜等,要像死去独子的母亲一样排除一切其他杂念。

他一边哭一边暗下决心:在没有闻受、没有遇到般若波罗蜜多之前,决不在意这些辛苦疲劳,还有昏沉睡眠、白天黑夜等,要像死去独子的母亲一样排除一切其它杂念。

有一个儿子非常优秀,母亲特别喜爱他。这个儿子突然死去了,母亲特别地伤心,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没有其它想法,一直在思念死去的儿子。常啼菩萨对于求法这方面也是下决心发愿,要像死去独子的母亲一样不想其它的,就一心一意地想般若波罗蜜多,为此祈祷、积资净障,排除其它一切杂念,一直这样想。

哎!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听闻到智慧波罗蜜多法?

他非常地伤心,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听到?一方面他暗下决心,一方面的确是很悲伤、很纠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听到。因为太迫切想要听闻到殊胜的般若波罗蜜多法。

想到这里,心里异常忧伤。

他非常地忧伤,显现上通过这种方式清净了一部分的罪业。因为为了法伤心,为了求法受一些痛苦,其实也是一种苦行(身体方面和心中的苦行)。这种为法的苦行可以清净很多的罪业。

通过这种方式清净罪业后,另外一位给他授记、指点的出现了。前面是一个声音,没有显现样子,只是指点了大概的方向。他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寻找,或者说通过发愿、为法而悲伤、清净了罪业之后,一个如来的身相出现了。显现上不单单是个声音,还出现了身相,而且是一个佛的身相,并且这一次的指点非常详尽。很详尽的授记就出现了。

这时一位如来的身相出现在他面前,首先连声赞叹求法的功德,

为了鼓励他,首先赞叹求法的功德,对实际的方面做表述、做赞叹。求法,尤其是求般若波罗蜜多法(追求般若法门),功德力非常大。自己能完全觉悟,也能帮助众生觉悟,利益非常大。可以永远离开一切痛苦,获得殊胜的觉悟。所以首先连声赞叹了求法的功德。

接着又告诉他说:“距离此地五百由旬的地方有一座名叫“香积”的城市,周围有五百个七宝性质的林苑环绕,一切功德吉祥圆满。

第一离这有多远呢?刚才不是想到底有多远呢,第二求法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呢?这时就告诉他离此地五百由旬。

有些地方讲一由旬是四十公里或二十公里。离此地五百由旬的地方有座城市叫香积城。有城市的名字就好办了,虽然距离五百由旬,但知道目的地就可以直奔主题。“香积”和整个东方不一样,在东方,但是在东方哪个位置?那么多城市中到底是哪个城市呢?这时告诉他五百由旬左右有个城市叫香积城。

“周围有五百个七宝性质的林苑环绕,一切功德吉祥圆满,”环境非常好。

位于十字中央的就是法胜菩萨的七宝宫殿,

在这个城市的十字中央,相当于四条大路中间是一个宫殿,是法胜菩萨住的地方——七宝宫殿。

周围达一由旬

他的宫殿周围是一由旬。

林苑等受用齐全。法胜大菩萨及其眷属六万八千女众聚集一堂,五种欲妙应有尽有,他们尽情享受嬉乐。

第一个授记说了,见到菩萨,见到自己的善知识享受妙欲应该知道是善巧方便,不要失去信心。佛陀给他的指示也是这样的,法胜菩萨的眷属有六万八千女众,聚集一堂,享受很多五妙欲,尽情享受嬉乐。

法胜菩萨三时为身居于此的众眷属宣讲智慧波罗蜜多,你前去他座下,就会闻受到智慧波罗蜜多。

这个时候把他上师的名字也讲了。前面那个授记当中只是说有一位这样的圣者,一位在宣讲般若波罗蜜多的比丘,你应该在他面前听法,但是他上师的名字没讲,这方面更详细的授记也讲了。很多方面更加详细,比如五百由旬、城市的名字、宫殿大概的样子、名字是法胜菩萨,还有他有很多女眷,享受嬉乐。

“法胜菩萨三时为身居于此的众眷属宣讲智慧波罗蜜多”,而且法胜菩萨早上、中午、晚上这三时当中给这些眷属宣讲智慧波罗蜜多,你前去他座下就能听闻得到。相当于这个是你的具缘上师,如果你去了他就会摄受你,因为你是一个法器,就会听闻到智慧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听到这话以后处在无所作意的境界中,当下便清晰地听到了法胜菩萨在那里宣讲智慧波罗蜜多的法语,也现前了许多禅定法门,并且目睹了十方世界无量佛陀在宣说智慧波罗蜜多,他们说法之后又同声赞叹法胜菩萨,随即就从视野中消失不见了。

常啼菩萨听到这个话之后马上就处于无所作意的境界中,就和前面我们讲的遇到自己具缘上师的体现一模一样。遇到自己具缘上师的时候,就像米拉日巴尊者听到名称之后就安住在那种无所作意当中,粗大分别念就息灭了。

这时候常啼菩萨也是一样的。一方面听到这些详细的指示,一方面听到上师的名称,也知道能够听闻到智慧波罗蜜多,也可能通过佛陀的加持,当下听到这个话之后就处在无所作意的境界当中,相似于般若波罗蜜多。真实的般若波罗蜜多是无分别智,无所住、无所作意的。这个时候是不是真实的无分别智还不好说,但至少也是一种相应的、相似的无所作意的境界。

而且在无所作意的境界中,当下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法胜菩萨正在宣讲般若波罗蜜多的法语,也现前了很多禅定的法门。常啼菩萨本来是个优秀的修行者,这个时候很多禅定的法门也现前了,并且目睹了十方世界无量佛陀都在宣讲智慧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是十方三世诸佛的佛母,诸佛都是因为修证般若而成佛的。十方诸佛都在宣讲能够成佛的智慧波罗蜜多,讲完之后又都赞叹法胜菩萨,这让他更加生起信心。

佛陀赞叹法胜菩萨,一是因为他宣讲波罗蜜多,二是为了让常啼菩萨生起殊胜的信心。随即就从视野中消失不见了,常啼菩萨得到更加精准的授记了。

常啼菩萨对法胜菩萨生起了无限的欢喜心、信心和恭敬心。

常啼菩萨对上师生起了无限的欢喜。第一要有欢喜心,有了欢喜心才会愿意去亲近、依止,所以对上师肯定应该有欢喜心。现在我们依止上师首先也应该有欢喜心。

在欢喜心的基础上还有信心和恭敬心。信心就是相信上师清净的功德,对上师的证悟、事业等方面产生一种信心。这和一般的世间的不一样,这里主要指对上师清净的功德有所了知、信受。产生信心,然后再产生恭敬心。

一个弟子对上师应该有的素质这里面都表现出来、都有了。

他想:我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前去拜见法胜菩萨呢?我非常贫穷,可以用来供养善知识法胜菩萨的衣裳、珍宝、妙香、珍珠等资具一无所有,我应当出卖自己的身体,将由此得来的资财献给法胜菩萨。

他想我要求这么好的法必须想一个很好的方式,为了表示对法的恭敬、对上师的恭敬需要做供养。但是他自己非常贫穷,可以用来供养善知识的东西都没有。

修行人在很多生世的修行当中,有些生世很富,有些生世很贫穷。常啼菩萨在这一世显现上没什么资具(可能是一个修行者,所以没什么资具)。但是现在要求一个那么殊胜的法(能一生成就的,或是说能够究竟成佛的般若波罗蜜多),当然要表示对法的恭敬心。

对法的恭敬心在很多地方讲过,前面我们也说了三种欢喜——依教奉行、身语承事和财富供养。这时他要表示恭敬心,就想应该供养法胜菩萨衣服、珍宝、妙香等资具,但这些应该有的资具都没有。

修行者显现上面这样也是给我们做一些提示。有时我们在求法的时候也是没有什么资具,或者说条件很差。但是前面我们也说了,可以用其它方式,比如依教奉行——通过修法的方式等供养。没有这些资具能不能修佛法呢?也可以。很多成就者、菩萨们以自己的示现告诉我们,没有资具也可以修持正法。

还有一种情况,很多道友、修行者在不修学佛法之前什么顺缘都有(有钱、有时间),一修佛法之后就好像什么都没有,方方面面的条件都不具足。有一些以前特别富裕的、很顺利的,现在遇到的时候就不是那样了,“这个是前老板,以前是老板,现在不做了,现在是怎么怎么样”,好像遇到这类情况还不少。

这是一个规律吗?可能是的。如果真实修行佛法的话,这些方面过于顺利,或财富过多,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障碍。以前有财富现在开始修行佛法反而没有了,失去一些另外方面又得到一些,可能会帮助他产生出离心,也可能帮助他产生修法的一些境界,有可能,也不好说。

常啼菩萨显现上没有资具,他想怎么办呢?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我的身体还在,我可以把身体卖出去。如果谁买我的身体的话也可以,通过这个换一些钱,将由此得来的资具献给法胜菩萨。他想了之后马上就做,因为他对法的希求心特别强盛。

自从无始以来在流转生死轮回的过程中,我曾经出卖过无数无量的身体,而且以贪欲之因,无数次身堕地狱,遭受砍割,那样白白地虚度,既不是为了求得这样的正法,也不是为了供养这样的圣贤。

他又想,无始以来到现在流转的次数无法计数,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过无数自己的身体。

有的时候没办法就会出卖自己的身体,现在有时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很贫穷的时候卖血,也是把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出卖了。有时候把自己的某个器官卖掉,在非洲有些地方有人卖掉自己的眼球,也有把肾脏卖掉的。这些在现代有、古代也有、以后还会有。只要有轮回,众生因缘成熟的时候就有富有穷,如果轮回不终结这个现象就不会终结。

以前无数次卖掉自己的身体,以贪欲为因无数次堕过地狱,遭受砍割,但是堕地狱、砍割或卖自己的身体都是白白虚度,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既不是为了求法而遭受苦行,也不是为了供养圣贤。知道以前做过但没有一次是有意义的,所以他下定决心,现在要做一次有意义地出卖自己身体,通过这样的方式换取金钱、供养圣贤。

于是他便到集市中心高声叫卖:“谁想买人?有谁想买人吗?”

他就到了集市的中心高声叫卖:有没有想买人的?

魔王波旬对常啼菩萨为正法这般苦行,心生嫉妒而从中作梗,以致于没有任何人听见他的叫卖声。

常啼菩萨正想要卖自己身体的时候,魔王波旬知道了(魔王波旬是有神通的)。他想,如果常啼菩萨顺利把身体卖出去,换了钱就能求到般若波罗蜜多法,般若波罗蜜多对相续的调伏很迅速,那他很快会成佛,成佛之后他也会救度很多的众生,这样我的子民就会越来越少,所以魔王波旬很担心。

我们修行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说我是个小人物,魔王波旬也会来做障碍吗?现在也许我们是小人物,修行还不行,但是我们每天都在发菩提心。按照有种观点来讲,一发菩提心之后魔宫就会震动,魔王波旬就会很恐怖,所以他会做很多障碍。做外面的障碍让我们生起一些分别念,或者这样那样的障碍,总而言之,想方设法让我们退失菩提心。

甚至魔王波旬可能会化现为声闻乘的善知识,告诉你声闻乘很快乐,这些禅定和修法,你很快可以调伏,成了阿罗汉之后也不用去管这么多众生,这么多众生哪里度得完?而且修菩萨道要砍手砍脚,我们这个根本不需要,很快就可以成就,你赶快来修小乘、证悟阿罗汉。你如果就这样进入小乘、得了阿罗汉,魔王也成功了。

魔王波旬有很多阻止大乘行者发菩提心的方式,我们需要非常谨慎。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菩提心不要退,第二个经常依止上师闻思修,还要经常祈祷上师、莲花生大士、念护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遣除很多的违缘。这些圣尊发的愿和他们留下来的很多法要都是帮助我们遣除违缘的。

对于求学般若波罗密多、尤其是发菩提心等,在做修行时魔王也会做很多干扰,有时可能是恐吓,也可能是诱惑——让你赚很多钱,就慢慢对法没有兴趣了。所以我们的弱点、软肋经常会被趁虚而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

有些不一定是违缘,比如我们很失败或者没钱,可以让我们知道轮回没什么意义,只有解脱才有。看到这么多有情都在奋斗,但是没几个人能够真正得到利益的,所以我应该发菩提心帮助他们解脱。

所以有时违缘对我们修行不一定是违缘,反而会成为修行的顺缘。有时所谓的顺缘不一定是顺缘,可能会变成修行的违缘。所以要分清楚主次,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魔王现在是伤害众生,但以前他是修了很多的善法才会成为魔王的,所以他也是有一定的能力和神通的。魔王通过自己的能力从中做梗,以至于没有任何人听到常啼菩萨的叫卖声。在上师讲记中说,有一个商主的女儿,业障比较清净,她听到了。

常啼菩萨没有找到买自己身体的人,便到一旁悲伤哭泣,泪水夺眶而出。

常啼菩萨因为没有人听到他叫卖声,也没人买他的身体,因为他卖身体是为了拿钱买供品去求法的,所以他很悲伤。

他哭了多次,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法。我们是为自己的事情、为很多轮回的事情而悲伤哭泣,性质就不一样。所以我们为了法、为了利益众生哭的基本很少。

此时此刻,帝释天王想观察常啼菩萨的意乐,于是化为婆罗门的身相,来到他的面前说:“虽然我不需要人,可是我要作一次供施,急需人肉、人油以及人的骨髓,如果你肯卖,我可以给适当的价钱。”

帝释天王在佛陀修行时也经常去考验他。帝释天看到常啼菩萨的意乐的时候,也是想考验他发心到底是不是真的。

帝释天为什么经常给这些修行人造一些障碍呢?有什么必要观察他们的意乐?如果没有这些考验,他们很多苦行就没办法完成。所以帝释天为了观察常啼菩萨的意乐是不是很清净或者是什么意乐,化为婆罗门身相(因为帝释天的福报也很大,所以魔王波旬能障碍一般的人,对他是障碍不了的)。

帝释天来到常啼菩萨面前说:整个人我不需要,但是我要做一次供施。婆罗门仪式中需要人肉、人油,还有人骨髓配合起来做供施。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有些经典中记载骨髓是人的心脏。

常啼菩萨喜出望外,毫不犹豫地用利刃刺穿右手,鲜血顿时喷出,

这时血有了。然后:

他又割下右腿上的精肉,然后到墙角下准备砍断骨骼取出骨髓

当他在墙角下准备把骨头砍断把骨髓取出来时,

正在这时,一位商主的女儿从楼上见到此情此景,吃惊非小,她来到近前不解地问:“善男子,您为何这般折磨自己呢?”

正在这时,商主的女儿从楼上看到了(叫卖的声音她也听到了)常啼菩萨真的把手刺穿后取血、取人肉等,看到他准备把骨头劈开时,她很吃惊,就下来走到近前问:“你为什么这样折磨自己?”

常啼菩萨向她讲述了为供养法胜菩萨而卖身的经过。

常啼菩萨就原原本本告诉她,其实我并不是生活所迫缺钱,我这样做是为了求法而供养法胜菩萨。

她又继续问:“那么对他做如此承侍会得到什么功德呢?

她说你这样供养承侍他,有什么利益和功德?——如果没有利益或功德很小也不必要这样的。

常啼菩萨告诉她:“他宣讲一切菩萨的善巧方便以及智慧波罗蜜多,如果依此修学,就能获得具足圆满功德一切遍知的佛果,还能够将妙法如意宝分享给一切众生。”

常啼菩萨告诉她,这很有必要,而且利益非常大。因为宣讲的是一切菩萨善巧修行方便的大乘法要,还有般若波罗密多。如果按照世俗谛和胜义谛般若波罗密多修学就能获得具足圆满功德的佛果,即修学的方便和智慧双运后就可以成佛、给众生讲法,可以把妙法如意宝分享给一切众生,让众生都获得觉悟,这是非常有利益的事情。

那位小姐听到此话深为感动地说:“就是为了那些功德中的每一份功德,舍弃恒河沙数身体也值得。

小姐有善根,她也非常感动。说为了成佛中的每一份功德,舍弃恒河沙数的身体也是值得的。

有善根的人知道了就会赞叹。如果听到成佛、利益众生,没有善根的人可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很多人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修行佛法的人付出时间、精力修法,感觉很莫名其妙。有善根的人就会非常随喜、赞叹。

但是,请您不要令自己遭受如此的疼痛,供养法胜菩萨所需的一切资具我来给您,并且我也与您结伴前去法胜菩萨处,我也希望得到那些功德,增长善根。”

虽然非常值得,但是现在请你不要遭受这样的疼痛,不要折磨自己。法胜菩萨的一切资具我来供养。并且我和你结伴前去法胜菩萨处求法,我也希望得到那些功德增长善根。所以她承诺提供一切供养的资具,而且她也很希求这样的般若波罗密多,也想一起去求法。

此时,帝释天王也现出了自己的身相,对常啼菩萨说:“我是帝释天,是为了观察你的意乐而来,你需求什么我可以拱手奉送。”

这时帝释天在旁边也听到了他真实的想法,知道他的意乐很清净,现出自己原本的身相后说,我其实是帝释天,为观察你的发心、意乐是否清净而来的,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拱手奉送。

魔王波旬担心很多人修行佛法成佛或者解脱,他的魔子魔孙和眷属会越来越少。帝释天在天界看到有人为了法去苦行,担心这个人如果法修成会不会想要得帝释天的位置?就想显现上做些障碍,如果这个人的意乐清净,对他的位置是没什么阻碍的。因为有些人的意乐就为利益众生、成就佛果。但如果苦行是为了以后得到帝释天的位置,他就想方设法阻止他的修行,做一些障碍。

很多人意乐不清净可能就退失了,这样他的善根不成熟,对帝释天的位置也不会有伤害。但如果这个人是为了成佛,对帝释天的位置也没有伤害。有时他也是为了这个目的去考验他们意乐的。

我情愿相信是为了帮助这些菩萨们圆满菩萨道,而去考验他们意乐的。帝释天现出来之后问你需要什么我可以拱手奉送,可以赐予悉地。

常啼菩萨说:“请赐给我佛陀的无上功德。”

常啼菩萨直接就说要成佛,要佛陀的功德。

帝释天说:“这不是我的境界,实在无能为力。”

常啼菩萨说:“那么,我的身体要完好无损不需要您费力,我可以依靠真实谛的加持。”

因为刚刚常啼菩萨用刀子把手刺穿,把肉割下来的。他的身体可能当时血肉模糊了。帝释天说但我可以通过我的加持让你恢复如初。常啼菩萨回答,如果身体完好如初不需要你费力,我可以通过真实谛加持。

是什么真实谛呢?他随即说道:“但愿以诸佛不退转授记之谛实与我自己坚定不移之殊胜意乐的真实谛以及此等真实语,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

佛陀不退转授记的谛实。相当于给他做了授记,佛陀不退转授记的谛实语,和他自己坚定不移为了利益众生,为了成佛的殊胜意乐的真实谛加持,这个心是非常殊胜的。

修行有素、内心有功德的人,说出来的话也是真实语,“使我的身体恢复如初”,这个叫做真实谛或者谛实语。初地以上才会有谛实语,有时在加行道也会有相似的谛实语。

以前在西藏有一位修行者,当时大概是夏天,洪水泛滥、水涨得很高,很多人修法也没办法控制。最后这位修行者在一小块木板上写了一行字:如果我心中已真正生起了菩提心,愿洪水马上消下去。他意思是说自己如果心中真正生起菩提心,愿这个洪水马上消退,写了之后扔到河里面,河水就退了,这也是一种谛实语。

像这样内心真正生起菩提心,就愿洪水马上退掉,这是修行者的修行功德。的的确确,他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有很多谛实语的加持。如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也有很多因为谛实语的加持,身体恢复如初的情况。

话音刚落,他的身体便与从前一模一样了。这时,帝释天也不见了。

帝释天也回到他的天界去了,观察后他不用操心了。常啼菩萨的意乐很清净,就是为了成佛。还有一种情况,大恩上师在讲记中也讲了,帝释天认为,虽然常啼菩萨用谛实语可以恢复身体,但是菩萨身体的这种情况是他造成的,如果不依他来恢复,担心会损他的福报,或者担心他有罪业,因此帝释天祈祷常啼菩萨开许让自己帮他恢复。那时常啼菩萨也同意了,通过帝释天的能力把常啼菩萨的身体恢复了,不同经典中有不同的记载。

于是,常啼菩萨与商主之女一同来到她的父母家中,将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讲述一番之后,取了许多供养的资具,就这样商主的女儿及五百名侍女一起坐上马车,连同商主、夫人及诸多随从一起奔赴东方。

事情办完之后,“常啼菩萨与商主之女来到她的父母家中,将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讲述一番之后,取了许多供养的资具”,她父母也有善根,也有意乐要求法,商主的女儿及五百名侍女这些都是有善根的人,从后面的情况也能看得出来,连同商主和夫人(即商主女儿的父母),还有诸多随从一起奔赴东方。

当他们一行人来到香积城时,法胜菩萨正在为成百上千的眷属宣讲正法。

他们到了的时候,法胜菩萨正在讲法。

见此情景后,常啼菩萨获得了比丘入定般的安乐。众人立即下马车,直往法胜菩萨面前行去。

看到这个情景之后,常啼菩萨马上得加持,好像自己获得像比丘入定一样的安乐,非常寂静,是发自内心的喜乐。一般来讲,比丘入三禅有快乐,第四禅之后的舍寿就没有安乐了;二禅的乐是一种欢喜,仍然属于比较躁动的快乐;三禅是一种心乐,很微细很平稳,所以说三禅的快乐是所有乐中最殊胜的,再往上就是四禅,或者无色界的禅定,都是舍寿。而欲界的快乐是建立在物质上面的,很粗大,所有快乐当中第三禅的是最殊胜的。比丘入三禅的快乐,相当于那种非常寂静的快乐,很舒适,是内心的那种快乐。众人立即下马车,直往法胜菩萨面前而去。

那里有一所七宝组成的智慧波罗蜜多宫殿,由红色栴檀严饰,各种珍珠璎珞覆盖,四方安置四盏如意宝灯,

在那个地方有七宝组成的一所宫殿,名字叫般若波罗蜜多宫殿。宫殿由红色栴檀严饰,而且有很多珍珠、璎珞覆盖,四方安置四盏如意宝灯,有的说如意宝珠。

在四个白银香炉中燃着的全是黑沉薰香,

有四个白银做的香炉,里面燃着黑沉香,

中央的四宝箧内放置有用琉璃溶液撰写在金箔上的智慧波罗蜜多,有众多天人前来供养经函。

中央的四个宝箧,珍宝打造的盒子,里面有用琉璃融化成水,写在金箔上面的智慧波罗蜜多。就是用黄金作纸,用琉璃抄写的智慧波罗蜜多,也说明他们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典非常恭敬。因为她是一切诸佛的佛母,如果能够供养波罗蜜多经典,功德会特别大。

我们现在也一样,不要认为这是以前,他们供养经典有很大的功德,现在我们供养般若经典就没什么功德,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有能力的话,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做。如果没有能力,就把印刷很精美的比如《般若摄颂》、《金刚经》、《般若十万颂》等般若的经典,还有《大圆满续部》或者《上师心滴》等等,也可以作很好的供养。

以前学院大德也做过一批精美的《上师心滴》,可以让大家学,也可以供养。还有很多大德也是把这些经书做得很精美,一方面看了容易生信心,另一方面也容易保存。如果把这些供养起来,也容易生起殷重心,如果经常供养的话,自己可以不间断地产生很多的福德智慧,也表示了对于这种智慧波罗蜜多的恭敬。只要我们对于这些法宝有一分的恭敬,就得到一分的利益。如果我们的经书随便乱扔,或者不恭敬,这时也得不到法的加持。因为你对法本身没有殷重心,那么你对修行佛法,对法的实践也不会那么深刻,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了。所以有众多天人前来供养经函。

常啼菩萨、商主之女及五百女仆作了善妙供养,

他们就把自己供品的一部分,对《般若经》做了善妙的供养。标准的佛堂应该有释迦牟尼佛的佛像、佛塔,中间应该是般若经,一般来讲《般若摄颂》是最好的。按标准来讲中间是《般若摄颂》,旁边就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佛像一个佛塔。显宗的代表《般若摄颂》,或者密宗的代表《幻化网续部》,这样显密的法宝都是有了。

可能我们的《般若摄颂》没那么大,是个小册子供在正中间,有时觉得不太美观。也可以把长条的《般若经》,比较大厚的放在中间也可以。只有一个小小的挂件放在中间也可以,再小也是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要放在正中呢?有时觉得佛像应该放在中间,经书放旁边,但是经典尤其是《般若经》放正中,代表法宝无上,所有的这些是直接通过法而调伏的,法宝是最珍贵的。

在很多地方讲了经上不要放物质,后面还要讲经典上面不要放佛像,佛像其实严格来讲也不能放佛经上面,代表对于佛经的恭敬,下面我们在讲恭敬学处的时候还要讲这个问题。

供养经典功德非常大,天人也是用他们的供品供养。平时我们在佛堂里,也是用最好的鲜花、水、香、灯、水果等供品,一些好的供品都可以恭恭敬敬地对于这些殊胜的法宝,比如《般若经》,大圆满的《续部》等等供养。其实这也是和实相、和法相应的一种方式。

相应的方式有很多,如念诵、转绕、顶礼、观修、讲解来相应,还有就是供养来相应,这方面都是和法、和实相来相应的。如果我们经常做,会越来越相应。最后我们内心就会生起这方面的境界,这是不一样的。

之后来到法胜菩萨为众人传法的座前。常啼菩萨及五百随从将所带来的供品敬献给法胜菩萨,商主之女及其侍女发了殊胜菩提心。

法胜菩萨的资具受用很圆满,他也不需求这些。即便有些大德们显现上钱不多或者贫穷,真正内心具有法相的上师,也不会需求这些财富的。但是为了满足求法者的意愿,也让他们圆满资粮的缘故,有时佛陀、上师们虽然没有什么耽著,也不一定需要,但他们也会接受这些供养。这时商主之女发了菩提心,然后侍女们也发了菩提心。

因为常啼菩萨问了“前面见到的诸佛是从何而来,去于何处”,法胜菩萨宣讲了《诸佛无来无去品》,

常啼菩萨就问了“前面见到的诸佛是从何而来,去于何处”?是从哪个刹土来的?最后去向何处?这个时候法胜菩萨就从空性的角度讲《诸佛无来无去品》。其实如来是无来无去的,专门有一品宣讲《诸佛无来无去品》的。

随后从法座上站起回到精舍,七年间安住于一等持的禅定中。

讲完这一品之后,法胜菩萨从法座上起来,回到精舍里,开始入禅定,七年之间安住在一个等持当中。

在此期间,常啼菩萨与五百女众眷属始终未曾合过眼,也没有安坐一刻,仅仅以站立行走两种威仪度日,一心期盼着法胜菩萨出定演说妙法。

期间没有合过眼、也没有安坐,仅仅以站立、行走两种威仪度日。

现在以我们的根基,觉得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自己感觉差得太远了,但是如果我们的福智和根基达到那种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应该是这样,很正常。法器和法器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看到常啼菩萨求法的行为,对比我们自己,在依止上师、在求法的行为上与他们的差距太大了。这是我们的榜样,虽然现在做不到,但是我们要仰慕并发愿以后也能得到这种境界。

像这样非但不安坐,更何况躺下来睡觉了,只是以站立或行走这两种威仪度过七年——不是说七个小时、一天,七年都是这样的。他们内心对法有强大的希求,正因如此,他们才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动力。这么强大的动力,身体吃不消也不行,他们的福报很大、善根很深厚,所以才能支撑他们在七年当中做这样苦行。

七年即将过去之时,诸天人告诉常啼菩萨:“现在离法胜菩萨出定宣讲正法还有七天。”

七年还差七天就要过去的时候,天人告诉常啼菩萨,现在离法胜菩萨讲《般若》还有七天时间。

于是他与五百女众眷属一起去对法胜菩萨将要传法处一由旬以内的地方进行清扫,

离传法的日子还有七天,这时候他们要做一些清扫,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让自己累积功德。

因为显现上佛陀对《般若》很重视。以前我们在讲《摄颂》的时候也提到过,佛陀在讲《般若》的时候亲自铺法座,以前都是弟子铺法座。但为了表示对《般若波罗密多》尊重的缘故,佛在开讲之前亲自把法座铺好,然后再上座讲《般若波罗密多》。常啼菩萨他们要听《般若波罗密多》法,也想把讲法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以前噶当派的修行者把自己的房子打扫得干净而整齐,外在的整洁与修行者的心也是有关联的,如果房间乱七八糟的话,他进去也没有想修法的意乐。以前上师告诉我们:修定的房间东西要少,要空旷一点,这样你在这个环境中修定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安住。外在的清洁和内在的清净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还是有一些的,通过对外境的打扫也可以清净内在的障碍。清扫经堂、在讲法的地方或者共修的道场经常做卫生,对自己清净罪障、圆满资粮是有非常大的功德利益。

为了不起灰尘首先需要洒水时,魔王波旬使所有的水都不见了。

这个时候魔王波旬又开始做障碍,他们为了清扫不起灰尘要洒水时,魔王波旬用他的能力加持而让水隐没,到处找不到水。

常啼菩萨便刺破自己身体的脉管,用鲜血洒地压尘,商主之女与五百眷属也刺破各自身体的脉管,洒血压尘。

找不到水,常啼菩萨就用刀子把自己的身体脉管刺破了,用自己的鲜血来洒地压尘,商主之女、五百眷属也随学,刺破各自的脉管,这些人随学导师所做,其实这个时候常啼菩萨还不是导师,是一个很好的道友,这是他榜样的力量,他怎么做他们也跟着这样做。

有的时候,上师喜欢做什么弟子也喜欢做什么。上师喜欢闭关的,弟子也喜欢闭关;上师喜欢放生,弟子也喜欢这样,也有这方面的因缘。常啼菩萨这样做之后,商主之女、五百眷属也纷纷随学——洒血压尘,没有什么犹豫。

这时帝释天王将所有的鲜血用天境的红栴檀加持(使那块地就变成了红色)。

真正来讲,用鲜血洒在地下虽然可以压尘,但也不是那么干净的。帝释天王用天境的红栴檀加持血液,就变成了栴檀自性的状态,干净而芳香。因为这个缘起,那块地也变成了红色。

以前有些老版本讲这地方就是现在的成都,因为那儿有些地方挖出来红土。有的说是昭觉寺和动物园有块地方,以前西藏人来这里念经,有些地方挖出来的土就是红土,那个地方就是以前法胜菩萨的宫殿,是常啼菩萨求法的地方。

以前看了一本书,希阿荣博堪布去宝光寺,这地方也是求法的地方,它也是一个圣地;前几年在双流,龙多活佛的房子那边,当时他老人家说:“你看外面的土(当时外面正在修建),华智仁波切说的(有个版本里一个括号中说是成都某地,华智仁波切的智慧就是这样的),常啼菩萨求法的地方土是红的,你看外面正在施工的地方,挖出来都是红色的土。”

按照一些说法,就在现在成都的昭觉寺、宝光寺一带都有一些加持过的红土。以前专门也去挖过,在动物园、河马池一带也有红土。

德巴堪布八七年和大恩上师到成都,他很着急地让大恩上师去找常啼菩萨求法的地方,那时上师老人家也是第一次来,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后来慢慢地大家才知道大概的位置。有些大德们、圣者们也有这样讲。

在很早以前(不是我们可以查询的历史),释迦摩尼佛在讲《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时候,引用常啼菩萨以前求法的公案,那是很早以前的事情。通过这些缘起的法性力,这些加持过的地方还保留着痕迹,圣地的加持依然存在,通过这样的缘起,地就变成了红色。

有时候去昭觉寺,我想着这里是法胜菩萨传法、常啼菩萨求《般若波罗密多》的地方。所以有时间就念《金刚经》,没时间就念《心经》,因为它和般若波罗密有关系,也可以在这里发愿,可以得到一些加持。

常啼菩萨及其眷属设置狮子座,一切陈设圆满就绪之后,法胜菩萨入座,宣讲了智慧波罗蜜多。

常啼菩萨和眷属设置狮子座,他和五百眷属、商主之女都脱了一件衣服铺在法座上面,表示对法的尊重。法座摆好了,所有的陈设圆满就绪之后,法胜菩萨入座,宣讲了《智慧波罗蜜多》。

听到智慧波罗蜜多法语后,常啼菩萨获得了六百万禅定法门,亲睹无数佛陀,从此以后在梦中也常常面见如来。

这就是一个真实成熟的法器,他对法那么的尊重,为法受了那么多的苦行,此时一旦听到法,这种效果立竿见影,听了法之后就获得六百万禅定法门,并且亲睹无数佛陀,而且以后不仅是白天,在梦中也经常见到佛陀。

一方面他对法的希求心,另一方面是对上师的恭敬心。(这里主要是依止上师,对上师的恭敬心。)他有宿缘,为了求法、为了依止上师,可以通过卖自己身体的苦行来承侍、供养上师。而且在上师讲法后入定的七年中做苦行。上师再次讲法之前,他以自己的鲜血洒地等等,可以做很多苦行。

由于他是极好法器的缘故,法就对他的相续具有调伏作用。现在我们各方面都还欠缺,闻思修行不能中断,而且我们要发愿:应该在依止上师、修行佛法方面,乃至成佛之前永远都不间断,永远不要遇到求法、修法方面的违缘,一直如理如法地依止乃至成佛,然后利益众生。

据说现今常啼菩萨在妙音无尽如来座下……

据说现在常啼菩萨还在妙音无尽如来的座下,还在修学、利益众生。这就是常啼菩萨在依止上师时的行为,对我们来讲有很多参照的地方。这就是三个故事中的第一个,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