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稿为内部学习所用,非正式文稿,仅供参考!

《前行广释》第99课辅导资料(终稿)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学习《前行引导文》。

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引导文》是根据他的上师讲解龙钦心髓仪轨的教言笔录,笔录当中都是关于修行佛法的关要、窍诀。《前行引导文》是一个道次第,通过这种道次第的引导可以让我们的心逐渐成熟,现前本来的面目。我们的眼识、耳识乃至于分别念,都是没有认识心本性而浮现出来的状态。这种心识的本身相应于无明,心识的本现是一种智慧。

要让心识现前本来面目需要教义的引导,所以我们要依止上师学习教法,通过学习教法,懂得使用法义来引导我们的心。依止上师也是依止上师所传讲的教义,否则单单是上师的身体、语言等等,没办法让弟子成就或者现前心的本性。他告诉我们怎样现前心本性的一些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去做、去调伏,心可以通过次第性逐渐浮现本来面目。

前面我们学习了共同加行,从现在的心识到现前本来面目之间最大的或者最初的障碍就是对轮回的执著,对当前我们正处在轮回中的种种法的耽执。

最先必须要去掉耽著轮回。轮回的显现我们还没办法一下子完全不浮现,或者让它不出现,还做不到,佛陀也没要求。但对于轮回法本身,我们正在轮回当中生活、流转,要知道它的本性不值得贪执。通过出离心的教义来让我们对轮回法产生厌离。不仅对今生的法要放下看破,对后世转生善趣等等也必须要看破放下。这时生起了厌离心,对出离、解脱方面就会有兴趣。

通过依止上师,我们要学习第二个阶段即内加行——皈依乃至于上师瑜珈之间的修法。主要是要接近于大圆满的正行、现前心本性需要菩提心为核心的其它修法。

为什么菩提心为核心?因为必须要有菩提心才能成就佛果。所有大乘的修行都是围绕菩提心而展开的。从我们接触到菩提心的教义后,必须要刻意训练把菩提心的修法带到所有的行为、善法中,通过菩提心来摄持善法。只要善根里面有菩提心就相应于成佛之道;修法当中没有菩提心,善法就不相应成佛之道。所以,以它为核心积资、净障、祈祷上师加持等等。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我们内心苏醒以世俗菩提心为基础、还有一些相应于胜义菩提心方面的法。第二步前行是五加行,五加行以菩提心为核心。

我们以前学过,菩提心有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金刚萨埵修法中所依对治力、现行对治力的空性;曼扎当中三轮体空的供养;修上师瑜珈(上师的本性是空性,我们的本性也是空性,通过上师的加持、融入,相当于空性融入空性、法性融入法性),让我们现前心的本性,和胜义菩提心有关系,以世俗菩提心来引导。基本上都是以菩提心为核心来展开的。

后面如果今生当中还有时间、因缘,肯定会接触到密乘的窍诀,生圆次第、大圆满等,这些修法最接近实相。大恩上师经常讲,我们在人间生而为人,得到暇满人身,如果有机缘,密法一定要学、要修。因为密法的加持力特别大,我们在学完加行之后就应该进入到密乘中。

在学习最靠近实相的密法前,基础必须要认真对待。越认真对待四加行和五加行,我们的心就更加容易接受正行、相应正行。如果没有认真对待加行,即便已经得到密乘的灌顶、窍诀,但与密乘的修法相应不了。因为在前期的工作中没有把我们的心训练成可以和正行的法相应的程度。我们只是大概过了一下,心还是老样子,对轮回还在贪著,有自私自利的想法,还围绕自私自利在奋斗。

这种心态和证悟最接近实相的法之间并没有一个很接近的因果关系,不成为它的基础。即便是我们越级或是提前得到了这些窍诀,但是这法对我们有没有用呢?肯定是有,种善根或得加持。但我们得这个法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得到很大的灌顶、很圆满的修法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我得到最高的教法”;还是满足一些虚荣心,“九乘之巅这么高的法我都得到了”;还是得这个法就是为了证悟实相?如果是为了证悟实相,那我们一定要把心训练成和证悟实相的法相应的高度。

只有一个办法,认真贯彻修行前行的法要。只有把前行修好了,后面自己的心自然而然就和高法、深法相应。否则我们的心相续很低,法很高,二者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样就很难相应,法很难体现它的价值。法的价值本来非常大,但是我们使用者(修行法的人),受自身条件的局限所限制,导致高法在我们心上面体现不了应该有的高价值。怎样让法的价值体现出来呢?必须把我们修行者的素质提升,提升到和法相应的高度,这时法的力量(加持力),它的价值很快就可以浮现出来。

我们一定要对大圆满、对正行、对密法有希求心!因为的确非常殊胜,也很难得。但同时我们不要走另外一个极端,密法这么殊胜,前行就不修了。现在有机会得灌顶、得正行是否就可以不修前行了?如果是以正行的法调伏心和现见实相为目的,我们应该把心调伏到能够和法相应的阶段。所以对于前行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不是说一说而已。

以前在学院时,慈诚罗珠堪布和我们说,“如果以后要闭关时修前行”。当时我们很诧异,“为什么上师老人家说,如果以后要闭关就修前行呢?”当时没有理解到上师的密意,觉得有必要吗?我们对前行没那么重视,没觉得重要。

为什么上师那么大的智者还说以后如果有时间闭关,他没说要修托嘎,没说要去干什么,就说好好把前行修一修?后面学了之后知道他老人家说这话的必要性,就是因为我们对前行不重视。即便是他们那种大智者、大圣者,也是说以后有闭关的时间一定要好好修前行。以前我们听到这个话记住了,这句话一直在脑袋里,有的时候再想,再观察,后面慢慢就明白这个道理了。

大恩上师也是经常讲前行的重要性。如果前行不修好,即便是得到了正行,拿给我们修也修不动,体现不出正行的价值。正行本来很殊胜,我们修不动,就认为,“这个法不过如此,没有感觉到有多殊胜。法本里面说得很殊胜,但是我修了一下好像没啥感觉,也没有那么殊胜吧”。这不是法不殊胜,而是我们自己的相续没办法让它体现出应该有的价值。

这个时候不要对法生起这样的想法,而应该努力地提升自相续的素质,通过前行来提升,不是通过别的提升。前行的所有修法,皈依、发心、金刚萨埵、曼扎还有上师瑜伽,每一个法如果我们认真地去修,都能够让我们的相续慢慢成熟,让我们能够相应到正行实相的心上。还有更前面的四加行也是如此。

现在我们学的是不共加行中的发菩提心,主要是确定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大乘思想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利他、为了度化众生才成佛,因为成佛是利益众生最好的方便。除了成佛的佛果利益众生是最完备、最理想的状态,别的比如说菩萨的果位,他的功德没圆满、有局限性;阿罗汉有局限性,凡夫更不用说了。

像我们这些凡夫虽然有些时候生起了一些相似的要利益众生的心,但是能力太差了,自己的问题、贪嗔痴都搞不定。有的时候说要利益众生,也受烦恼的局限。心情好的时候愿意利益众生,烦恼一上来之后好像什么都不想管了,就是这样的,这个不可靠。菩萨虽然可靠,但他能力有限。只有佛陀是方方面面都圆满的,因此为了实现真实、圆满地利益众生,必须要发誓成佛。所以发誓成佛是为了更好、更圆满地利他。

大恩上师以前在讲《现观庄严论》别的修法的时候再再提到,大乘的终极思想不是成佛,一定是为了圆满利他才成佛的。成佛是为了利他服务的,而不是说我去发菩提心,为什么发菩提心呢?因为我要成佛。为什么不发菩提心?我不发菩提心就成不了佛。为什么要利他呢,为什么要去利益众生呢?因为我要成佛,如果不利益众生我就成不了佛。这就颠倒了。

为了满足自己成佛的目的我要去做利他的事业,利他就为了我成佛服务了,这方面已经颠倒了。反过来讲,为什么我要成佛呢?因为我要利他的缘故。成佛是为了利他服务的,而不是利他为自己成佛而服务。

因此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要刻意、着重地打破我们自私自利的心。只要发现相续中有自私自利的意乐存在,按佛陀或上师们的教言就应该打压这个我执,打压这个想要自己成佛的想法。

所以有些时候用自他相换来打压,怎么打压?把所有众生的业、烦恼通过黑气进入到自己的我执当中,去打压我执。你不是不喜欢这些不好的东西吗?故意把所有众生的业和烦恼吸到自己相续当中来。然后这些善根不是自己以前想要享受吗,想要通过这个善根成佛吗?好了,我就通过呼气的方式不要了,全部给众生。

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打压我执,一方面修爱护众生的心。自他相换是通过这方面来体现、训练这种心的。如果把这个训练成熟之后,我们的所作所为自然而然为了利益众生而奋发,不是为了自己。

菩提心就是这样,我们刻意在修行过程中把这个观念带进去。否则我们天天修自他相换,为什么要这样修呢?第一个要打压我们的我执,第二个要培养利益众生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成佛才有意义,当然如果你没有真正的菩提心也成不了佛,也没有成佛之后不管众生的。原因是把利他的心修圆满了,才能够成佛。否则没有利他心根本成不了菩萨,成不了佛。

有的时候我们想,“众生不管,我自己可不可以有一个方法先成佛,自己享受这个佛果?”这个是没有的。这个因也不符合因缘法则。佛果是很清净、很广大的果,因也必须要清净。

我们修菩提心的时候要挑战自己以前不敢修的这些,或者不愿意放弃的自己的利益逐渐要放弃。第一步要迈出去,以前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自己得到更多解脱的利益、善根,闭关修行也是为了自己成佛。我们可以闭关,但是闭关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如果方向对了,不管是闭关还是讲经说法都是对的。如果方向不对,不管讲经说法还是闭关,为了自己利益都是令佛菩萨不高兴的行为。

前面我们学了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菩提心的前行。如果把四无量心修好了,那么后面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菩提心就比较容易在相续中引发。前面用了很多篇幅来介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我们已经学完了,华智仁波切说,所有的四无量心可以归纳在心地善良当中。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心地善良。

今天我们就接着这个内容往下学习。

从前,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感到手痛,于是把手放在仲敦巴的怀里说:“请您给我加持一下这只手,因为您有一颗善良的心。”

案例是阿底峡尊者有一次手比较痛,他就把手放在大弟子仲敦巴尊者的怀里。

仲敦巴尊者是度母授记的阿底峡尊者最大的弟子,是一个居士。有些地方授记他是观世音菩萨为了教法而化现的。他显现上是阿底峡尊者教法的继承者,噶当派最有力的弘扬者。因为他经常修大慈大悲心、出离心、慈悲心,所以有一次阿底峡尊者手痛的时候就请仲敦巴加持。

上师在讲的时候已经说了,上师请弟子加持,一般来讲没有这个规律,很少有出现。但是这里面为什么要这样呢?第一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心地善良的加持力很大。如果你的心地很纯净、很善良,它本身就有一种力量。

我们修持自他交换的时候,不管我们能不能把对方的病吸到我们这来让他痊愈,但是我在修这个法的时候,真正发自内心的不是为了我积累功德。有时候我们想自他交换的功德很大,其实这样修还是为了自己得功德。

但是假如说,我修自他交换不是为了自己得到利益,而是发自内心去修持自他交换,真正愿对方的疾病我代受,我的安乐让他去承受。即便是我在修这个法的过程当中,没办法真正地把他的病换到我这来,但是依靠这么纯净的发心、善心,对他一定有帮助。因为心地善良本身就是有能力的善法。心越纯净、越善良,对你要利益的对方,就会有能力加持他。

在修的时候,你自己也顺便得到更多的利益。你要去利益众生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这种菩提心自他相换的善心的力量加持对方。虽然不一定真正把病换回来,但是善心的力量过去之后,因为我是心很清净地缘他修,这种菩提心的力量可以帮助他遣除违缘和一些疾病,这方面本身是有力量的。

高僧大德的境界不可思议,有的时候直接可以把众生的病换过来。像我们就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把它换过来,我们是通过菩提心、善心的力量,去遣除很多众生的违缘、疾病。

这个案例中阿底峡尊者作为上师,为了体现善心的力量,他手生病的时候,也是让仲敦巴尊者的善心加持这只手,因为尊者有颗贤善的心。这是圣者之间的示现,也是对心地善良这种修法的肯定。

现在很多人觉得善良是软弱的表现,心地善良是吃亏的代名词。也许暂时我们会吃一些亏,但是长远的利益也一定是自己去感受。

阿底峡尊者通过这件事情,对心地善良本身、也是对于他弟子的一种肯定,因为他的弟子的确很善良。显现上阿底峡尊者手痛,是让弟子贤善的心来加持他,因为的确有效果。心地善良的力量很大,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鼓励。

如果我们心地善良,可以去给别人助念,也有力量。我们可能会想:“我是一个凡夫人,能够给别人助念吗,能去超度吗?”如果去的时候,的确安住在善良的心当中,一心为了利益对方,再按照有加持力的仪轨去念,一定对对方有利。

慈诚罗珠堪布也讲过,有时候我们去助念,念破瓦或者念一些仪轨,其实我们本身可能还没有达到超度的能力,但是法和仪轨有力量,法的加持力会让亡者或者活人受益,而不是通过我们的能力去超度他。我们知道自己烦恼粗重,但是我们念的是圣者的仪轨,而且我们的心地是很善良的。的确不是为了其它,而是发起了清净的心--这个亡者、这家人需要帮助,就去了。

心纯净,法的仪轨也纯净,通过这样因缘和合之后,就能够帮助到这个有情。我们也不用多操心,如果有因缘,就可以帮别人念经、回向,或者念一些超度亡灵的仪轨,尽可能去帮助对方。

这里肯定了心地善良的力量,但是我们也会想:我们的心地善良和仲敦巴尊者的一样吗?这是另外一回事,这个法本身是鼓励我们要生起心地善良。

心地善良包含了四无量心,也是菩提心的基础。真的菩提心的所依就是心地善良。菩提心是最清净的爱心,所有世间提倡的爱心都超不过菩提心,菩提心是最大、最圆满、最究竟、最清净的爱心。所以,我们要在善心、清净善良的基础上生起菩提心。如果我们相续当中经常有很深的嫉妒心、嗔恨心、害心、恶心,即便修菩提心,与菩提心也很难相应,因为这些是障碍。这种心在我们相续当中就变成了阻碍,阻碍我们清净菩提心的生起。

为什么前面要通过修舍无量心来把我们比较强烈的、偏袒的贪心和嗔心去掉,转为平等?为什么要通过修喜无量心,把我们的嫉妒心去掉?因为这些都是生起菩提心的障碍。如果直接修菩提心,这些东西还在我们相续中如实存在着,就会觉得修不动。

但是前面把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修好了,很多障碍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遣除了。我们的心保持在相对清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或者善良的心态当中,再修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来。所以,菩提心的基础一定是心地善良。

我们有必要每天反观自心,我们的心善良吗?今天遇到这个事情、那个道友的时候,我生起的是恶心还是善心?今天看到某某事情,接触某某人的时候,是善心还是恶心?经常这样观察,其实就是正知正念。如果有了正知,正念就会随临。

经常让自己调整在善良的心态中,在这个基础上去串习,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来,这也是一个窍诀。否则,不知道这些窍诀的话,上来就直接修大法、修菩提心,就很难相应。不知道它的关要,修一段时间修不成,就放掉,这样就错失良机了。

能够遇到菩提心修法,是福报的体现,遇到之后,能够坚持修下去,需要更大的福报支撑。如果我们修不下去,不知道道理就直接放弃了是不行的。我们要观察到底是什么原因,是福报不够就积资,是罪障重就忏罪,或者前面的前行没有修好就把四无量心再慢慢地修,不着急的。

有时候我们很着急,想赶快跳过去,能够有办法跳就赶快跳,想方设法请上师开许,“能不能开许我跳过菩提心修法,直接修正行?”上师点头了就很高兴。即便跳过去了,我们的心还是没办法相应,有些就是不能着急。以前上师、慈诚罗珠堪布、还有宗咯巴大师也讲,菩提心的修法可以当成一辈子的修法来修习,只要没生起来就一定要继续修的。

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大乘行者,但是想绕过菩提心的修法就是小乘,或者干脆连出离心也绕过去了,就还是一个世间人的心。绕过菩提心、出离心,直接接一个密乘法,这个时候是以世间八法的心来修大圆满,怎么可能相应得了呢?所以,跳过去之后还是以庸俗的心去缘最胜的法,那根本没办法相应。

如果我们选择修大乘,一定要把大乘总的思想、总相修出来。总相的意思不是脑海里的总相,是整个大乘的、显宗、密宗的核心,叫整个大乘的总相。必须先要把总相生起来,在此基础上再谈显宗的明心见性、密宗的生圆次第。因此在菩提心没有生起之前,无论如何都要作为核心修法来观修。

尊者一直将心地善良放在重要的位置,平时问安也是说:“生起善心了吗?”

阿底峡尊者一直把心地善良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噶当派有这个传统),平时互相问安、打招呼的时候,没问“你吃了吗?”或者“你身体如何?”当然在我们这种环境当中问:“你生起善心了吗?”别人就会一头雾水。但是在那种环境、氛围当中,如果问“你吃了吗?你身体好吗?”他们也会觉得怎么回事,怎么这样打招呼,以为你修行退了或是怎么了。不同的地方问候的方式不同。

他们非常重视善心的生起,乃至在打招呼的时候都在问。就像我们汉地一见面就说“阿弥陀佛!”走的时候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是很好的习惯,不知不觉中熏习阿弥陀佛的大悲、智慧,也在熏习往生极乐世界等习气。所以修心的时候,为了强调善心,在打招呼、问安的时候,都在问“生起善心了吗?”很习惯了。

在一切教诲中也着重强调:“心地要善良啊!”

在一切教诲中强调心地要善良。如果上师经常这样强调,弟子就会随学,在这个环境当中熏陶,会有意识地朝这方面发展。他们在调心,心地善良生起来之后,菩提心也容易生起来,也会是有质量的菩提心。

虽然我们的环境中,并没有在互相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生起善心了吗?”但平时也要把心善良作为我们修行的核心。虽然在这个环境当中修行可能有困难,社会并没有那么互相鼓励要心地善良等等这种氛围,但是麦彭仁波切说:“纵然大地充满了恶人,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自己的高尚行。”所以,即便周围的人都不修行心地善良,但我发现了心地善良的价值之后,压力、阻力再大,都要训练自己善良的心。

即便在这个过程当中吃很多亏,但是我诚信业因果,还是要坚持善良的心。因为它的确是无伪菩提心生起的正因,没有心地善良想要生起菩提心是非常困难的,没有菩提心要相应生圆次第、相应实相、证悟心性的实相,也是很困难的。所以,善良的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心的善恶,一切黑业白业以及业力的强弱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业力分成黑业和白业,有时也加一个无记业(有时是无漏业)。但是这里“黑业白业”后面有个“业力”,是不是有个黑业白业之外的第三个呢?其实是这样理解的:随着心的善恶,业会随恶心变成黑业,随善心变成白业,业力的强弱就随着善恶心的强弱而强弱。

所以,如果善心很强,你的善业力就重;如果恶心很强,你的恶业力就重。业力的强弱并不观待你做了多少,而是观待你的心力是否强大。我们在学《俱舍论》、《亲友书》的时候,也讲怎样让我们的业变成重业——就是善业要想方设法变成重业;恶业如果不注意,变成重业就会很快成熟,下世就成熟恶趣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它变成轻业。

比如说,放生是善业,但是怎么让它变成重善业呢?就是我善心很强盛,对放生很有意乐,很高兴地去做,长时间去做,善心很强劲去做,发起菩提心去做,这时就会变成重善业。但是如果你只是看个热闹,跟大家去了,一边旅游,一边去放放生,这时候有功德,但不会变成重业,因为你的心不在这儿,无所谓的心态的业不会变成重业。

把这种理念推及到顶礼,比如修十万大头:顶礼的时候如果心很纯净,在每一个磕头当中加进去很重的善心,这个业就变成重业;如果是以无记的心去磕,就不会变成重业。修其他法也一样。

我们应该把善心训练得特别强劲,恶心让它减弱。因为反过来讲,如果恶心强劲,虽然做一个很小的恶业,它也会变成重恶业,我们大家都不喜欢业变成重恶业。一般来讲,重恶业很快会成熟,而且果报也很可怕。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善业变成重业,让恶业变成轻业,最好没有。

这一切都随着自己心的善恶而变化:业是黑还是白,要看你的心是善还是恶;业是重是轻,也要看你善心恶心轻重的强度。这都跟随着一个根本的因素:调控的开关在你的心上,而行为是受心控制的。

所以,你做了很多的事情,做了很大的慈善,但是心里只是为了自己博得名声或者有什么别的目的。虽然做得轰轰烈烈,业也不会变成纯净的善业,善业被你的心削弱了。你心的力量不够或者不对,虽然看起来是很大的善业,但其实非常弱。

但是别人在做的时候——比如还是刚才的那个人,他在做轰轰烈烈的慈善,我在这发起很深的随喜心:“这个非常好”。我一点都没有动手,没有去做,但是心很清净,我的功德就远远超胜他。这就是因为我有个强劲的善心的缘故。这就是因果的奥秘。我们不知道因果的奥秘,就会很着重身体和语言。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人说:我不学佛,但是我的心很善良,我做一个好人就行了,反而觉得佛弟子不清净,就是做这些形象上的事。但是不是这样呢?有时候也不好说,因为是一个善人,不是说这辈子你没有杀过人,没有做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虽然行为上没有做,有时候是没有能力做,有时候是没有因缘做,有时候是不敢做,但是内心当中的恶层出不穷——他并没有真正调伏自己的恶心。从这方面来讲,虽然行为上没有做什么,语言上可能也没有说什么,但是有时候他是根本没发现、不认为这是恶业,有时候是表面上没有做,但内心中是不断在翻滚的。

作为一个修行人来讲,重点不在身语上,应该在心上,最着重的是调伏心。如果心调伏了,即便外表上是黑业,是恶行,但是因为心很纯净善良的缘故,它也会转变成善行。因为业的根本是心的缘故,所以,你的心善,即便显现上是坏事情,它也会变成善业。

如果怀有一颗善心,那么身体所做的事和口中所说的话,都会成为善法,就像前面所讲的把鞋垫放在泥塔小像上的公案那样。

下面介绍的这些对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也许我们听过很多次,但应该重新复习;或者虽然我们听过,但听过、看过就过去了,没有把这些当成很重要的信息,就觉得书上这样写的,好像对我没有什么意义。总之,我们看就看过去了,翻就翻过去了,这里面讲了要有善心,没什么感觉就过去了——其实是相当于世间做生意的人把重大投资信息错过了。这本来是一个重大的商机,你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不注意就过去了,错过了很多的因缘。

对修行佛法的人来讲,这是个很重要的信息。如果这么重大的信息你错过了,有可能要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它才又重新回到你的视野中,也许那时候又会错过。但如果我们学的时候,认真去体会佛菩萨、上师们的悲心,认为这个很重要,然后开始训练自己的善心,把这个抓住,相当于我们就抓住商机了,之后就很容易赚很多钱。

修行佛法的人如果真的开始把训练自己的善心重视起来,菩提心就慢慢从这儿开始发芽了。真实、有质量的菩提心在心地善良的基础上就可以生起来,而且在暂时的轮回中、究竟的解脱道上,这都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们怀有善心,身体所做的事情有了菩提心、善心摄持,即便是走路、吃饭也会变成善业。更何况我们顶礼、供曼扎,或者在放生等等当中,更加会增上自己的善根,这些行为或者所说的话都会变成善法。

就像前面讲的案例,最早的人用清净心造了一个泥塔小像,然后把它放在露天。有一个人看到之后觉得如果雨水淋坏了不好,他看到旁边只有一个很脏的鞋垫,就把鞋垫盖在佛像头上,因为他的心是很纯净的,所以他也得到很大的功德。后面又来一个人,看到这么脏的鞋垫盖在佛像头上不好,又把它扔了。三个人都因为清净的心,暂时得到了王位,究竟成就了殊胜的佛果。

所以只要我们的心清净,很多时候所谓的发好心做坏事也会变成善业。发好心做坏事的确存在,比如说用脏鞋垫盖在佛像头上,从某个侧面来讲,的的确确这个事情不好,这么脏的鞋垫放在上面——但是他的心的确纯净,所以整个事情在善心摄持下就变成善业了。

在世间中也许我做的事情的结果可能伤害了一些人,或者伤害了一些利益,但是即便如此,它的性质也不会因为有人受到伤害就变成了恶业,这和通过恶意去伤害别人是不一样的。他这个业是善业,只不过他发了好心之后的结果不圆满。但是真实发了善心做的事情,即便结果不圆满,它仍然是善业,属于善业所摄。

如果心存恶意,那么尽管表面上似乎是善行,实际上通通成了恶业。

我们要注意,如果心存恶意,内心经常存有不好的、伤害别人的心,或者嗔恨、嫉妒等恶心,尽管表面上在做善行,但是善行已经被恶意摄持并染污,由此变成了恶业。

就好像在有毒的杯子里倒入牛奶、甘露,被毒染污变成了毒牛奶会伤害身体。如果心是恶的,发自内心、身体和语言的行为被恶心所染污,相当于被病毒传染,整个事情本身就变成了恶业。表面上看起来还是善法,但是性质已经变成了恶业。

作为修行人,应该着重于调伏自己的心,调伏身语也是为了保护好这颗善心。为了保护好善心,有时用身语来防护,有时以善心来摄持身语,两方面都可以,只要抓住重点、核心——调伏我们的心,把恶心调成善心。

因此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学修心地善良。

不管是早上、中午、晚上,任何时间都要把心地善良作为主要的修学内容之一。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刻意地想:应该在善良的心态摄持下去做。如果做事情的时候发心并不好,应首先致力于把不好的心改变、扭转成善心。

如果努力了却扭转不过来,那就放弃,不做这件事情。因为即便是做了,通过恶心摄持的行为也不会变成善业(《前行》刚开始的时候就给了我们这个教言)。

所以发心做事情首先要观察:如果是善心,赶快去做;如果是恶心,就想方设法去调整,把恶心调整成善心;如果调整了、努力了还是不行,那就放弃不做,这样比较好一点。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学修心地善良。”就任何地点来说,在善良的氛围很浓厚的环境中,比如寺院、佛教团体等,因为大家都是致力于修学心地善良的。虽然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毛病,但是总的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很多事情在善良的范围中进行。

有些地点的氛围并不好,所有的人和环境并不支持、鼓励一定要心地善良,在这种地方我们还是要坚持。当然这时要注意,作为一个初学者,在心地不善良的地方呆的时间过长,的确会影响我们的心。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想要坚持,但是由于没有外面的支撑和支援,抵挡、挣扎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慢慢就放弃、投降了。因为没有外援,到处都是敌军,最后弹尽粮绝,没有办法了。

所以我们要尽量地依止善的团队,比如大恩上师安排的一个星期至少一次的共修,就是让大家在善良的气氛中,熏修善良的教法,我们的心就容易保持善良的状态。如果之前被不好的环境染污了,可以在共修的环境中洗干净,恢复之前心灵善良的状态。大家一起共修就有这样的力量,在很好的氛围中更容易激发起善良的心。

如果没有这个氛围,或者一个人修,或者在没有佛法的地方呆得时间过长,善良的心态慢慢就没有了。有些菩萨戒的戒条中,在声闻乘的寺院里不能待超过七天或多少天,因为声闻乘的寺院的氛围都是求自己解脱,对于大乘的空性见、慈悲心并没有着重强调,更多地强调厌离心、出离心。在这个氛围中待久了,以前熏习的大乘思想慢慢就没有了,淡化掉了,因此规定待的时间不能太长。

在外道的寺院、团队中不能呆很多天,就是因为初学者的心容易变化,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被染污。所以我们要尽量多地依止善心的团队,或者待在讲解善心、修学善心的场所,或者依止有善心的善知识和善友,经常听习大乘的教义。经常这样做,时间越长,善心越稳固。最后训练到善心非常稳固了,随便到哪个地方都不会受影响。但对初学的人,环境还是很重要。

正如(宗喀巴大师)所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一切依赖于自心,故应精勤修善心。”

这是宗喀巴大师很著名的一个教言,他专门写的一个单独的偈颂。偈颂中讲到“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如果心善良,地道也善良、贤善,如果心恶,地道也会很恶劣。

这里的“地道”,字面上的意思是五道十地。从另外一层意思讲(大恩上师以前讲课的时候说过),可以理解成前途,并不一定直接理解成地道。因为心恶是没有地道的,更何况是恶劣,根本产生不了五道十地。恶劣的心态连资粮道都入不了。

这里地和道字面上可以解释成十地和五道。如果心善,可以逐渐获得佛法所讲的地道,但是心恶,就没有地道或者地道会很恶劣。恶劣的地道就是没有地道的意思。不会获得真正的地道功德,叫没有地道,或者叫恶劣的地道。

上师上次讲前行的时候说,“地道”的意思就是前途,这就更容易理解了:心地善良前途也会贤善,心地恶前途也会恶劣。结合下面的公案来看,前途的意思就很明显。

“一切依赖于自心”,不管是好还是恶,一切都是依赖于自心。

“故应精勤修善心”,所以应该精进地修善心。任何人都不想得到痛苦,而痛苦的因是恶心。既然不想得到痛苦,就必须想方设法斩断恶心,不去训练这个恶心。而善心可以得到很好的前途,或者说很好的果位,所以无论如何要跟随善心的教言、上师、道友、场所来修行善良的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心善地道如何善呢?下面以实例来说明这一点。从前,母女二人互相搀扶趟过一条大河,结果母女俩都被大水冲走。

以前母女二人搀扶着过印度一条很大的河,因为河很大、水很深,所以站不稳,母女二人都被冲走了,

当时母亲心想:如果我的这个女儿不被水冲走,那么我自己被水冲走就冲走吧!女儿也同样心想:如果母亲不被水冲走,我自己被水冲走就冲走吧!她们二人彼此之间生起这样的善心,

冲走的时候,母亲对女儿生起善心,如果女儿不被冲走,那么我死都无所谓;女儿也想如果母亲安然无恙,那么我死了也是无所谓,相互之间生起了这样的善心。

虽然她们都溺水而亡,但是死后均转生到了梵天界。

虽然生起了善心,最后她们还是被淹死了。因为这一念善心的缘故,转生到了梵天界。

一般来讲,生梵天不太容易,梵天已经超过了欲界,按照正常程序,首先必须要修比较圆满的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乃至于不贪、不嗔、不邪见。其次四禅中至少要生起初禅,得到初禅的禅定,再加上十善业道。有时还要修四无量心,即四梵住,梵住就是可以到梵天安住的意思。

按正常的程序非常难生到梵天,但是她死的时候心很清净,《入行论》中讲“一念明定心,亦得梵天果”。所谓“一念明定心”,就是她生起一念清明而且很强烈的善心,通过这一念善心,没有走正常程序就生到梵天了。

生梵天一般来讲特别难。很多印度教徒一辈子的希望就是要生梵天,会做很多苦行取悦梵天。但是如果他不懂,可能做很多无益的苦行也不一定生得到。如果我们知道了修行的方法,正常程序是十善业道、四无量心,再加上四禅当中的初禅,就可以生到梵天去。

这讲的是大梵天,后面还有色界天,二禅、三禅、四禅,其他的因缘。这里因为她们生起了很强烈的善心,通过这一念善心就生到了梵天界。这是一个心善的前途就很贤善的例子,佛经当中是这样讲过的。

平时我们应该致力于修持善心。我们在上座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生起利益众生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远离一切痛苦而修行。我们要开始训练这样的善心。当然修行过程中也许还夹杂了很多时不时会冒出来的自私自利的心,但是生起来之后要去发现并调伏,然后安住在真正的善心当中。

这个过程可能有些道友快点,有些道友慢点,但是必须要走的,心地善良一定要在相续当中生起来。所以我们有时念经、发愿回向,有时祈祷上师加持,要致力于尽快地生起善心,和善心相应,这个方面的很多工作都要去做。

以上是第一个案例。第二个事例:

此外,以前在夏萨够喀地方,有六位出家人和一名信使共有七人上了同一条船。船行进到河的四分之一时,船夫对大家说:“船超重了,要么你们当中会游泳的一个人跳下去,要么我跳到水里,你们中的一个人来划桨。”

七个人加船夫共八个人,上了同一条船。可能是以前西藏的那种很简易的羊皮渡船。八个人在这个船上,走到四分之一的时候,船夫告诉大家说,船超重了,如果不处理可能很快会沉。他自己会游泳不一定死,但可能会死很多人。所以他说要不然你们中的一个人跳下去减轻重量,要不然我跳下去你们来划船。

所有的船客全是既不会游泳也不会划桨,那位信使说 :“与其所有的人死,还不如我一人死好。”随后便纵身跳入水中。

所有的船客--六位出家人和这个信使,既不会游泳也不会划船,情况非常紧急,正是生死考验的关头。那时信使说:“与其所有人一起死,还不如我一个人死好”。他这样想就这样做了,纵身跳入了水中。

此时空中彩虹环绕、花雨纷纷,信使本来不会游泳却顺利到达河的彼岸而安然无恙。

跳下去之后,通过他很清净的善心感召出现了瑞相:空中出现了彩虹,降下了花雨。信使自己不会游泳,但是跳下去之后没有淹死,而是很顺利地到达了彼岸安然无恙。

上一个案例是死了之后生梵天,这个案例是跳下去之后,通过善心的力量加持没有死。善心的力量很大,有时因缘在今生马上就会显现很好的后果。今生当中显现很好后果的是这个信使,后世当中显现很好后果的是两母女转生梵天界。

这就是属于心善地道善,心善前途贤善的案例。

第二种案例:

那么心恶地道又怎么恶呢?

这个地道就是前途——心恶前途又怎么样恶劣呢?

从前,一个乞丐躺在城门过道上胡思乱想:如果这位国王的头颅断掉,让我来做国王那该多好啊!他心里屡屡萌生这样的恶念。

有个乞丐,他可能看到国王的生活很好,躺在路上睡觉的时候就胡思乱想,想发财或者其他,后来想如果国王的头断掉了,我来做国王那该多好。他心里面屡屡地生起这样的恶念。

第二天早晨,正当他酣然熟睡的时候,国王乘车而来,车轮恰恰辗过这个乞丐的脖子,结果他自己的头断了。

第二天早晨他正在熟睡,国王坐马车出门,车轮恰恰碾过他的脖子,他自己的头颅就断掉了。这是一个心恶很快感受恶报的案例。

现世报其实并不多见,在劫初时,业报会很快成熟,善业很快成熟,恶业也很快成熟。而现在恶业成熟缓慢,善业的成熟也缓慢,可能今生种下的善业要到后世才成熟。刚刚我们讲的是现世生恶心,第二天早晨就报应了。

其实还有更多情况是,我们脑海里面不断地生起恶心,现在并没有报,而是等到后世去报。可能要堕入恶趣,从恶趣上来再转生为人时,以前恶心的残余等流果还会在人身上不断地报,有时连续报五百世都会有的。有时候是现世报,有时候要等到下一世才报。所以我们反观自己的心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反观自己,发现心中总是经常性地生起恶心,那么就要警惕了。因为恶心的后果很严重,并不是说我又没有做什么,只是在心中想想而已,我又没有伤害谁——恶心的力量很大,身语意当中心的力量是最大的。虽然没有付诸行动,我们自我感觉也良好,觉得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从法律的侧面来讲,即便心中想把全世界的人都杀死,想无数次也不会犯法——但是从因果法则来讲,心里的恶业比身语业还要强盛。因为它一下子就圆满了。你杀一个人可能还要一段时间,还要筹划几个小时,但是心里面想很快就圆满了,一会儿圆满一个,又圆满一个,总是很快就能圆满。心很快,而且它的力量很大。

意业的成熟是很可怕的,但是恰恰我们最容易忽略心里面造的业。我们会觉得没有去做就没事,但是从佛陀的眼光来看,最应该控制的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因为它造业最容易。我们最应该努力的就是调伏自心,只要心调伏了,其他就容易了。我们一不注意,就会不断地生起很多恶心,如果不控制,以后前途就不会好到哪儿去。

虽然现在也造很多的善业,会成熟为善果,因为造的是杂业,恶心也会成熟为恶果,于是有的时候生善趣,有的时候堕恶趣。即便在人道当中,也是有的时候痛苦,有的时候快乐,痛苦完了又快乐,快乐完了又痛苦。因为内心当中善业恶业都有,就会交替地成熟,有时善趣、有时恶趣。人道中这段时间幸福快乐,下一段时间又开始痛苦了,这就是轮回。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把心彻底调伏,要认真地去修调伏的方法。这是有办法的。我们不知道就要去学,知道之后要去做,做的时候要认真,不能走过场——反正上师规定半小时,我已经做完了。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是大概想了两分钟,其它时间就睡觉,或者胡思乱想。我们要致力于改变,把这事当成重要的事情来面对。

真的认为很重要,就会很认真地去对待;觉得不重要,反正做了,之后就马马虎虎过去了,实际效果就不好讲了。也许我们上座之后仍然不可以,但是我的心变了,把它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来面对,所以想方设法地改变这种情况,不让其再继续发展。如果有这个观念,其他方面慢慢也会改善。

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只要心力上来了,其他的都不是事情。我们觉得做不到:或者大头磕不完、或者觉得百字明念不下去、打坐修不了,其实都是心力太弱了,只要心力一强盛,什么事情都不会成为障碍,10万大头很快就磕完,打坐也会有兴趣。真正有兴趣的时候,就不会出现以前的那种情况。只要心的力量强盛,身语自然而然就跟上来了。

本来我们求法的目的就是为了随时随地以正知正念护持自己的这颗心,

我们求法、修法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调伏这颗心,随时随地用正知正念护持自己的心。

学过《入行论》的人都知道,正知就是经常观察三门:现在我的身体、嘴巴、心分别在做、在说、在想什么?这就叫做正知。正念就是观察后把自己的心保持在善的状态中,比如说观察到现在身体正在造恶业,就马上调整自己处在善法的状态;或正知观察到现在正在胡思乱想,就马上把心调整到贤善的心或菩提心上面,这就叫做正念。正知正念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正知正念就很容易护持我们的这颗心。

如果对自相续不进行详察细审,那么很容易在无意义中生起猛烈的贪心嗔心而积累下深重的恶业。

对修行人来讲,要谨慎观察。谨慎观察就叫做“不放逸”,即经常很谨慎地去观察自己。对自己的相续如果不谨慎观察,就很容易在没有意义中生起猛烈的嗔心贪心。因为嗔心贪心的种子在我们的相续中一直存在,不知道何时就会出现。如果没有经常性地观察自心,贪心嗔心生起来都不知道,它慢慢地就变得强大。当被发现的时候,它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如果经常性地观察自己的心,贪心嗔心只要冒一点苗头,就能马上发现。烦恼刚生起来时力量很弱,就能一下子把它斩断。

习惯了经常观察正知正念之后,只要我们的心有一点点的动荡,或生起不好的心,第一时间就能发现,然后马上把它对治掉。如果已经生起来很长时间,要再去对治调伏,有时反而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要发展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随时用正知正念护持自己的心:妄念生起来后马上发现并斩断它。

那个老乞丐生起了如此不切实际的恶念,结果立即受报应。

这个老乞丐生起了这种很强盛的恶心,且速速地生起,导致他立刻受报。

本来,安安稳稳地坐在宝座上、舒舒服服地睡在宝榻上的国王头颅也根本不可能随随便便断掉。

老乞丐这个恶心不切合实际。他想国王的头颅断掉,自己来继承王位。实际情况是国王白天时坐在宝座上,晚上舒舒服服地睡在宝床上面。皇宫有围墙,上面有护卫,宫里还有更多的护卫、大内高手等,国王的头颅怎么可能就随随便便地断了呢?这是不可能的。

假如国王的头真的断了,

即便是国王被护卫杀了或者莫名其妙地断掉了。

那么国王驾崩后身为国王的太子不继承王位,犹如猛虎熊豹般的大臣们不执掌国政,难道会让你这样一个漂泊不定、穷困潦倒的老乞丐做国王吗?

即便国王死了、头颅断了,他驾崩之后还有太子会继承王位。即便不是太子继承王位,还有很多犹如猛虎或是熊一样的大臣执掌国政,难道会让这样一个漂泊不定的老乞丐莫名其妙地来当国王吗?因此老乞丐的想法很不切合实际。

如果我们没有好好观察自相续,那么在无意中很可能会生起那样的恶心。

这种恶心在一般凡夫人的相续中是很容易生起来的。佛陀和其他的圣者们以前在当凡夫时,心中也很容易生起恶心,但他们走的是调伏的路线,一条正知正见的路线。

也许佛陀三无数劫之前跟我们是一样的,都被这个问题在困扰着:“怎么办?修行会不会退掉呢?”但他坚持修行,坚持用正知正见调伏,坚持之后就不成为问题了。把这颗心调伏控制了,就不会随便无意中生起那么荒谬的恶心恶念。

作为佛弟子的我们,也在走佛陀以前走过的路线。我们听完了教言之后,是努力去调伏呢?还是将教言放搁置一边任由我们的恶心发展呢?这方面我们要思考。如果对这个问题理解的不够,就要依止上师,用上师的语言帮助我们肯定,因为上师修行的力量很大。

如果让我们自己去选择,可能就放弃了。但是有时候听上师讲课之后,一下子心就很猛烈:一定要去修行,一定要去断除。这也是上师的力量帮助我们下了决心。有时我们在世间犹豫事情要做不做呢?有一个朋友来了说要做,自己也就下决心去做了。所以依止上师或善友,除了可以讲教言之外,在这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正确的决定。

我们经常去听或熏习教言,慢慢地就对这个问题逐渐地清晰起来。以前没发现的重要的信息现在听到后就开始重视,然后慢慢地去做,之后就慢慢地调伏了。再过三无数劫或再过几世(也许某某人他的前世,就是听了这个教言之后,调伏他的心而成就了),他就会成为众生的导师。

每一个佛陀菩萨以前都是和我们一样,有很粗猛的烦恼。但是在听完教法之后,他就努力地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外境的干扰和内心分别念的干扰都出现过,他都一一面对并调伏了,并且把自己调伏好的修道的心保护得很好,于是很多道的功德就在这种保护好的心态中逐渐地生起来了。

做一个凡夫人,很容易自然地不需要勤作就生起很多的恶心。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恶心不是无关痛痒的东西,而是很恐怖很可怕的东西,甚至于有时比恶习还要恐怖。因为恶习是有形有相的,恶心是无形无相的。在做恶行时要考虑到我的行为可能暴露在别人的眼中,有时就会有所忌惮或收敛。恶心可以完全不受控制,任何恶心在内心中都可以翻腾或生起来。因为别人看不到,这时就没任何顾虑,也不会因此生起很多惭愧心,所以有时恶心比恶行还要恐怖。

现在的情况是人多的时候,我们对恶行和语言很注意,恰恰没有注意到恶心摧毁的力量更强大。现在通过佛陀的教言知道恶心摧毁力的恐怖指数要高得多。对这个问题以前不重视,现在则一定要重视。

当恶心生起的时候,不要再由着它生,必须要加以对治。对治心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遏制它,不能让它自由发展。

如夏日瓦格西说:“当护意国政,否则三有增。”

这个格西说:应该守护“意国政”,即“心的国政”。我们的心灵就是一个国政,应该把内心的国政守护好。如果不守护好自心的国政,就会“三有增”,指三有的习气烦恼就会增上,导致我们在轮回中不断地流转,而且会感受很多痛苦。

我们在轮回中流转不可能没有痛苦,有的时候会想,反正大家都在痛苦,也不是我一个人,似乎有点心安理得。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很多痛苦是可以避免的,甚至完全可以让它不产生的,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或知道之后不去做,任由它就生起来了。

如果好好地去做,用这个时间去调伏或修行正法,从现在开始我们轮回的时间就会变短,逐渐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调伏不修行,它的痛苦还会延续,根本就看不到边际。如果去修行,修行的痛苦是有限度的。到了一定时间,修行到可以调伏自心之后,这种痛苦的限度,我们是可以控制或自主的,也不会再愿意过那种没有办法、不由自主地漂流下去的日子。

以前不知道对治,只有随着自己的业力和我执、烦恼随波逐流。现在知道有一个可以自主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心调伏。把心主宰之后,就能主宰轮回,不再选择轮回,所以要认真地调伏。

另外也有这样的事实:从前,世尊与比丘僧众到施主家中应供时,有国王种姓和婆罗门种姓的两个小乞丐,当那个婆罗门种姓的小孩去乞讨时,佛陀及眷属还没有用斋,所以他什么也没得到;

佛陀在世时有次一个施主请佛陀和比丘僧去应供,这时有两个乞丐,一个是婆罗门种姓,一个是国王种姓。当婆罗门种姓的小孩乞讨时去早了,佛陀和眷属还没有用斋,施主不可能把佛陀、僧众还没有用的东西布施给他。所以他去了之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有可能还遇到了些恶劣的仆人把他骂一顿、打一顿。

国王种姓的小孩是在世尊及眷属享用斋饭后去乞讨的,所以获得了许多剩余的甘美食物。

国王种姓的小孩选择去乞讨的时间,是在世尊和僧众享受完后。这时还剩下很多美食,施主供佛供僧的目的已经达到,僧众也吃完了,剩下的东西他也高兴布施掉,所以小孩得到了很多好东西。

他们二人下午在途中闲谈时,国王种姓的小孩满怀信心地说:“如果我具有财产、受用的话,那么我在有生之年一定以衣食、受用等一切资具供养世尊和他的眷属,并且恭敬承侍他们。”

可能国王种姓的小孩,本身相续中有一定福报和善心,而且得到根本饮食后更加激发他内心中的善心,所以得到后他说:如果以后我具有财产受用的话,我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以最好的饮食受用供养世尊和他的眷属,并恭敬承事。

婆罗门种姓的小孩子则恶狠狠地说:“假如我拥有权力成为一国之主,那么我非要砍掉那个光头沙门和他眷属的脑袋不可。”

婆罗门种姓的小孩可能相续中的福报欠缺,导致内心中恶心的种子比较强盛,且因福报欠缺的缘故时间去错了,没有得到饮食心中愤愤不平,方方面面的因缘在他相续中集聚(有时候没有得到就没有得到,也不可能发这样大的恶愿),于是发了个很强烈的恶愿、恶心:“如果我拥有权力的话,我要杀死佛陀,砍掉他的头和他眷属的头。”

佛陀是无学、三界导师,功德圆满;他的眷属不是罗汉、就是有学的圣者、或清净戒律的比丘,都是很严厉的对境。对一个严厉的对境生善心,容易得到大的善根;缘这样的对境生恶心,也容易得到大的恶业。讲善业和恶业时说过,要成为重善业和重恶业的因缘之一,就是对境。佛陀、菩萨、僧众、父母,都是比较严厉的对境,缘他们很容易造重善业或重恶业。

国王种姓的小孩缘殊胜的对境,发了那么好的愿,他的业就变成重善业;婆罗门的小孩缘严厉的对境发了很不好的恶心,他的业变成重恶业。重善和重恶都容易很快成熟,成熟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之后,国王种姓的小孩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在一棵大树的树荫下休息。其他树的荫影都已迁移了,但是国王种姓的小孩所在的树荫却始终没有移动。

因为这种善心导致很大的善根福报,所以他在一棵大树下休息时(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树荫随着太阳的移动也应该移动,但是他福报很大,内心的善根已经在成熟),其它树的树荫都移动了,但是他休息的树的树荫一直没有移动,护佑着他遮挡阳光。

当地的国王去世后无有太子继承王位,他们便发出公告需要一位具足福德威望之人做国王。

国王去世后没有太子,大家商讨后想寻找一位有福报、有威望的人做国王。因为随便推举一个人,可能很多人会不服,所以找一个大家都能佩服的,很明显有威望、有福德的人当国王,这样大家都没意见了。

人们四处寻找,有人发现一个睡觉的小孩,明明中午已过但他上面的树荫仍然原地未动,于是唤醒他,请他继承了王位。

要找明显具有福德的人,那具有福德怎么体现呢?这就是个例子:树林里面所有树荫都移动了,就他的树荫没移动,这是没有办法造假的。大家看到这么稀有的事情,觉得这就是具有福德的明显的体现,所以把他唤醒之后请他继承王位。

后来他如愿以偿,履行诺言供养佛陀和他的眷属。

他当了王位之后,如愿以偿报答佛陀的恩德,经常供养佛陀和他的眷属。这是心善地道善的一个事例。那另一个呢?

那个婆罗门种姓的小孩躺在一交通要道休息,马车疾驰而来,辗在他的脖子上,他断头而亡。

因为缘殊胜的对境,生了很恶劣的恶心,想把佛陀的头砍掉,所以导致他相续中一下子累积很重的恶业,很快就成熟了:他在交通要道休息的时候,被疾驰而来的马车辗在脖子上断头而亡。这是一个事例,现在也有很多这方面的情况:造了很重的善业、恶业,很快成熟果报的也有很多,只是因为没有人搜集或宣传,导致我们不知道,当然更多的是下世成熟。

这么多的人和情况中,有些很快就成熟了,有些不一定很快成熟,这里只是选用了一些案例。在历史长河中,或在佛陀住世这么长的时间中,肯定能找到很多造了善业、恶业现世成熟的例子,只是我们不一定遇到。一般情况下都会异世成熟,异熟果就是下世、在不同的时间中成熟。

这个公案中现世很快就成熟了。我们平时对僧团、佛像、法宝要经常生善心、礼拜供养,缘这些容易生很重的善业;缘这些殊胜对境时,如果生起恶心马上要忏悔,不忏悔慢慢就会变成很重的恶业,且因此变成修道的障碍,阻碍很多善妙功德的生起。

如果经常唯一修学心地善良,那么不但今生的一切所愿能称心如意,受到白法方面天神的保护、蒙诸佛菩萨的加持,一切所作所为成为善法,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剧烈痛苦,后世还会获得人天果位,究竟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

“如果经常唯一修学心地善良”,这是修行的核心,要把这当做修行的重点。如果现在开始修行,修成了力量是很大的;即便没有修成,缘心地善良这修法不断地修,善根也是不断地积累。“不但今生的一切所愿能称心如意”,这就是修行心地善良的利益。

今生当中的很多所愿容易乘心如意,而且也“受到白法方面天神的保护、蒙诸佛菩萨的加持”。因为心地善良与天道、白法方面的天神想要看到的情况相符合,修习心地善良也和菩萨道相符合,所以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加持我们,一切所作所为都容易变成善法。

而且临终时也不会感受气息分解的强烈痛苦”,这对我们也很重要。因为人死的时候会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即“四大分散”。四大分解之后心识要从身体中脱离出来,有时这个过程会很长,而且很痛苦。有些恶业很重的人分解时就像把活生生的乌龟从壳里拽出来那样痛苦。当心识和身体分离时,气息分解时,这种痛苦很强烈。

有时是内在分解,其他人看不到,只看到死者外气呼吸已经断了,但里面内在的四大正在分解,这时候的痛苦我们是感觉不到的。每一个人前世死时都感觉过,但是通过入胎、住胎等就忘记了这种四大分散的痛苦。这些有时会把它放在“死苦”中观修,我们厌离轮回时,一个是经常观“生苦”,它也是非常痛苦的,观了之后就觉得再轮回、再入胎,定会再再地感受入胎的痛苦。

还有就是“死苦”,其中之一就是四大分解,非常痛苦。我们认真观想之后就觉得不修行就还会轮回,还会要一次次感受四大分解的痛苦。所以不管怎样一定要好好地修行,争取获得解脱。如果以后以圣者那种自在的身份回来就不会感受这些了。

还有一种是今生中经常生善心、修善法、修菩提心或经常忏悔的人,他的罪业很轻、福报很重,四大分解就会很轻微,时间也很短,一下子就分解完。如果解脱业修得很好,如净土业修得很好等,甚至不需要经历四大分解的痛苦。因为临死时阿弥陀佛就来了,一断气通过佛力加持根本不需要感受痛苦马上就走了。

如果不修善法,这些痛苦都是实打实地在前面等着我们,断气后这些痛苦就一个个的来,死了之后四大分解、中阴时的恐怖,之后还有住胎、出胎等其他很多的痛苦,都会不间断地感受。而且在下一世中继续感受生、老、病、死的痛苦,然后又轮回,有时候又到地狱、饿鬼。真的观想到轮回痛苦时,就觉得无论如何还是要认真修行,轮回太苦了,不修行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而且不单单自己痛苦,众生也是这样。我有责任——如果以后我的问题解决之后一定要帮助众生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是说四大分解的痛苦很难忍受。罪业重的人分解速度非常慢,时间越长越痛苦。比如有时说给个痛快的,一刀就杀了,如果慢慢地凌迟,一刀一刀剐死,这时候就很难受。如果现在丝毫不顾忌恶业,拼命造恶业,在临死时就会感受四大分解。罪业越重四大分解时间就越长越痛苦。

如果善业很重,恶业很轻,如修解脱业时分解就会很快很轻。上师刚刚讲了安住在空性中,痛苦都感觉不到。或者往生极乐世界,通过佛力加被,直接断气就走了,也不会有这些。有的人外气断了,内气还没有断,还在分解,我们看很平静,认为已经死了,终于挣扎完了,痛苦受完了,其实更痛苦的还在承受。

如果不修善法,或善法不够那就没办法,因果是非常公正的,这就是自作自受的体现吧!所以不管怎样,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地调伏恶业、修持善法。如果所作所为全都成为善法,那临终就不会感受到剧烈的痛苦。“后世还会获得人天果位”,是指暂时获得人天果位,“究竟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就可以成佛了。

因此,我们绝不能马马虎虎不观察自相续而顶礼转绕、念经诵咒等装模作样地广行善事,而要懂得经常观察自相续、修学心地善良,这一点相当相当重要!

这些就是很有智慧、很有价值的教言。在世间中学再多知识、读再多书也没有办法学到这些真正对我们有用的佛法教言。这里教诲我们绝对不能马马虎虎,不观察自相续,不发心也不调伏自己的心,就在那种恶心、无记心中做顶礼、转绕、念经、诵咒等等,装模作样地广行善事。

刚开始可能生不起那么强劲的善心,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学习佛法,不学习很多道理就不懂,有些人皈依了一二十年都没有学过这些教言,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如果刚开始就认真致力于学习这些窍诀,十几年都在修学心地善良,那么心就会调伏到很调柔的状态了,且十几年中所造的这些功德都是有质有量的。

因为心地善良或菩提心摄持是正确地让善根完完全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方式。然而很多这些重要的信息都被我们放下了,就像前面说的很多赚大钱的商机都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别人抓住了早就成千万、亿万富翁了,我们还在街边卖豆浆,干这干那,还在拼命地挣扎。

同样,假如我们十几年前早就学到了这些窍诀,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早就富起来了,也能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人。内在的功德富起来是通过这些因素而来,不是随随便便来的。不是说虽然做了很多,但没有什么质量。如果做了很多,也加了很多因素,比如菩提心、正确的方向、正确的善心、调伏自己的心等,就可以利益最大化。

假如刚开始时就已经学到这些,那么十几、二十年后我们的心就能调伏得很好。如果没有学习,十年前就和今天差不多,基本上没有大的转变。这就告诉我们,修行佛法不要马马虎虎。但“不马马虎虎”还是来自于学习或闻思,不闻思就不懂,明明可以加入这些信息,不懂就白白地错过了很多让自己增长纯净善根的功德。

虽然我们是在修,是在做,但这里面缺乏了很多关键的因素。这些重要的因素不是自己可以发现的,是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就在法本里面,就是上师传递给我们的。如果不去听不去学,虽然很多东西也在做,却错过了很多让自己善根有质量增长的机会。

这里说不应该马马虎虎地不观察自相续,就作顶礼转绕等等,而要“懂得经常观察自相续”,这是很重要的信息(不要说天天都讲这些耳朵都听出茧子了)。经常观察自相续,而且要经常修学心地善良,把自己的心修得很善良,这一点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这里用了两个“相当”来突出重要,不是礼节性地讲一下,而是真的很重要。作为修行者的我们,对于这些传承上师充满智慧的、无价之宝的教言,应该真正重视去做。因为法的加持力很大,不做就利益不了我们,去做了就能利益、调伏我们。去做就相当于看到了轮回或痛苦的边际,再努力一下就能出轮回,如果不去做也就看不到边际了。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