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量论·成量品广释》第3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法称论师所造的《释量论·成量品》。《成量品》证成了佛陀、佛法是正量。对于佛弟子来讲,如何证成佛陀是正量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后期学习的很多教言,都是我们调伏烦恼、获得解脱,必须要依靠的殊胜教言。如果对于作为导师的佛陀信心不足,或者怀疑,那我们对他所讲的教言也不会去完完全全的依教奉行,因此对佛陀产生殊胜的信心,对佛陀宣讲的教法产生不怀疑的恭敬心,这一点很重要。

大恩上师也讲过,对于佛陀产生信心,一种人具有宿世的善根,前世做过很多修行,对于佛陀做过很多的供养、承侍、观修等等,做了很多善根,今生也不一定需要学习《成量品》,通过推理来证成佛陀是量士夫,这种信心是宿善引发的不会退失。另一种人的宿善不是那么深厚,比如现在的很多道友,一边和自己的怀疑战斗,一边也是相信,如果完全不相信,也不会学这么长时间,可能还没有达到丝毫不怀疑生起定解的标准。现在我们有一些信心,也有怀疑,在学佛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和自己内心的疑惑战斗。

我们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不管是从上师、道友或者法本那里得到教言,还是自己通过修行,慢慢把怀疑心逐渐去掉。在学佛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学习空性、菩提心等等,让自己内心的善根纯熟,对佛陀的信心得到增长,除此之外,还有学习因明《释量论》中的推理,其中把佛陀是正确无误的导师,或者佛陀所宣讲佛法是真实值得依靠的问题拿出来,观察是否可以通过正理来证成佛陀是量士夫或者佛法是无误的。《成量品》没有依靠很多教证,主要通过推理证成想要成立的问题。成立什么呢?就是要成立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正确无误的。对于有分别念的人,引导他们的分别念来对于正确的问题做一个推论。因为法称论师的智慧非常超胜,所以引导我们趣入到这些问题当中。

这里的推理有些人听完之后可以了知、使用,最后通过这个途径也能够产生定解,有些人不一定。因为对里面所讲的内容听不懂,所以从这个途径产生定解,当然也没有办法了。里面的逻辑、推理很严密,听得懂的人可以对于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清净的产生认知。因为人的根基各式各样,所以学习《成量品》后得到的利益也是各式各样。不管怎么说,既然这部论典本身可以证成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清净的,即便我们听不懂,也可以通过信心听一遍,同时发愿,愿里面所讲的内容能够在我的相续当中尽快的通达,这样也有很大的意义,可以在我们相续中种下一个很好的因缘。虽然今生当中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是通过欢喜心来缘了,内心种下一个很好的种子,后世这个种子就会成熟,我们可以很容易通达里面的内容,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去帮助别人建立清净的信心。

轮回不止一世,生命不是一次,世间人认为生命只有一次,虽然我们这一期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轮回的势力没有真正受到阻止之前,没有断掉轮回的因,还会不断的显现轮回的相。轮回有很多生世,即便是我们自己解脱了,还有很多有情需要我们帮助。我们在轮回中漂泊了很久,通过很多因缘慢慢找到了正道。因为其他众生的因缘不具足,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对我们而言,自己从轮回中解脱,仅是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还要帮助其他的众生。

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好像是一切众生我都要度化,其实真正度化的时候就是一个一个的度化,而且对每个众生也是分了很多阶段的。度化他的时候,这个阶段主要是和他结缘,下个阶段是让他多多少少做一点善法,这样逐渐的引导他,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搞定了,就像我们在解脱过程中也分了很多阶段一样。只有心量很大,发了菩提心的菩萨才能真正接受,而且真正愿意为此而实践。我们刚刚讲了,轮回不是一世,有很多生世,乃至于因缘没断之前一直在显现,即便自己的因缘断绝了,我们还要帮助其他众生去断绝因缘,这是没办法衡量的时间,没有一个现量,不能说我度化众生到哪个劫为止就不做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了知,然后我们的心会逐渐的广大起来。

像刚刚讲的一样,即便我们现在听不懂,因为这部论典本身可以成立佛陀是量士夫,所以它有一种能力,如果与它结上缘,内心当中也会种下这样的习气。不管听得懂听不懂都可以有所收获,关键是自己要有意乐心去听,尽量去闻思、抉择,对于里面所讲的很多推理,也不要说我安立的问题最正确,谁都没办法动摇,首先不要下这样的结论,尽量好好听闻、思维、讨论,逐渐智慧会越来越成熟。

下面我们继续来看《成量品》的内容。前面对于佛陀是量士夫的问题做了抉择,今天我们要讲第二个问题。

丙二(破许自生量他宗)分二:一、遮破正量为常有;二、遮破具量自在天。

刚刚我们讲了佛是一种正量,在抉择佛陀是量士夫的过程中,因为世间当中并不是只有佛陀这一位导师为有情宣讲佛法,还有很多的导师在讲,只不过有些是自封的导师,有些是徒众封的导师。佛教徒抉择佛陀是量士夫的时候,其他的宗派会跳出来说,释迦牟尼佛不是正量,我们的导师才是正量。至于他们的导师是不是正量,可以通过观察证成。

此处是破许自生量他宗。上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叫自生量,就是自然量。天生的就是正量,没什么能立的根据,不需要什么能成立的因,我们的天神就是正量。下面我们就通过他们的观点来观察分析,推翻他宗认为的自生量。

他们说,我们的天神或者导师是正量,能够遍知一切,或者创造万法,而且本性是常有的。在印度承许解脱的外道当中,他们的主尊都是承许恒常不变的法,有这个共同的特点。因为所有的边执见分为常断二种,常见都是承许恒常,所以他们说我们的天尊是正量、常有不变的。第一我们要遮破正量为常有;第二是遮破具量自在天,即以自在天为例进行观察遮破。

丁一、遮破正量为常有:

下面我们要成立的是所谓的自生量,即恒常不变的心识不是真实的量。因为无常起作用的心识才是真正的正量,所以破恒常的能量或者恒常的量。

常性量非有,证知有实量,

所知无常性,彼无常性故。

因为前面讲到佛通过发心、积资净障,成为了善逝之后,佛陀宣讲了四谛法门,有些外道说前前为因的释迦牟尼佛刚开始不是正量,通过修行变成了正量,这是无常的,不是真实的量。我们的导师才是量,为什么呢?比如大自在天是一个常有的,像虚空一样周遍一切、不可思议的圣尊。前面我们也讲了有很多种大自在天,有些大自在天是大自在天派认定的圣尊,被他们赋予了很多常有、唯一、造物主等特点。在《入行论·智慧品》中讲了大自在天有五种或者八种功德,归纳成五种就是恒常、唯一,造物主,他创造了一切;享受者,他是别人的供养处,还有非常清净,具有轻柔的自性,虽然有很多功德,但是最主要的是恒常不变、常一和作者。如果把他的根本破掉了,只要抉择为无常,很多支分都比较容易遮破。

常有的自在天属于正量,而且所有的有情世界和器世界都是他创造的,这是对方的观点。恒常的自在天是什么正量?叫做自生量,也就是自然量,不是像佛教当中的释迦牟尼佛最初不是量,先前是个凡夫人,通过修行之后逐渐变成量。对方说我们量不是这样的,我们这是常有的量,没有先前不是量后面变成量的过程,一开始就是量,不是通过前面不断的修炼,然后从非量变成正量的过程,他是自然的,一直都是量。没有像佛教讲的其他的修行过程,他们说这是非常圆满恒常的量。

对于这种所谓的常性量,我们回答说“常性量非有”,观察具有恒常性的量士夫是不可能有的。首先是一个略破,常性量是没有的,为什么呢?“证知有实量”,因为恒常法没办法起作用,所以真正要成为量必须对于有实法了知。什么是有实法呢?现在能够起作用的,世间当中的瓶子、柱子、张三、李四等,有情界和器世界的一切,真正的正量对于这些法都要如实的了知、如实的衡量。

符合于对境的无欺心识叫做量。真正的量是什么呢?完全是证知有实法自相的心识,才是属于正量。既然证知有实法才是正量,你们所说的自生量,犹如虚空一样恒常的大自在天就不是量。为什么不是量呢?因为他没办法起到量的作用,不是能够证知有实法的心识,所以不能成为量。

为什么没有办法成为量呢?“所知无常性,彼无常性故”。我们刚刚讲了,证知有实法,要衡量的所知——有实法本身是刹那生灭。所以能够证知的心识不可能是恒常的,了知刹那生灭的心识不可能是恒常的,否则没办法起作用。这方面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不管是能境和所境、能量和所量,都不可能是恒常的,如果对境是恒常的,比如说柱子、瓶子等等这些法是恒常,我们的心没办法缘这个恒常的法。没办法缘恒常的法原因何在呢?这些没办法成为我们的所缘境,恒常的法要成为所缘境必须要观待能衡量的心识,如果没有能衡量的心识就没有所缘境。因为能量和所量是观待的,如果不需要观待能量,任何法都是所量了。不管你缘不缘,它都是所量了。

怎样才能成为所缘呢?必须要缘它才会成为所缘,它被缘了叫所缘,它没被缘不叫所缘。所谓的所缘一定和能缘息息相关,这个关系首先我们要确定下来,如果不确定的话,我们在证成能量、所量关系的时候,对于怎样成为能量、所量,必须要非常清楚去证知。因为它的所缘境是恒常的,当我们第一刹那去缘的时候它是恒常的,第二刹那缘的时候还是恒常的,这变成什么了?就是说不同的无常心识去缘恒常的境,就会变成了我的能境不一样,一定是因为所境的不同。

比如说我们缘花和柱子的能境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对境不一样,如果对境是一个,而且永远不变,你第一刹那、第二刹那、第三刹那、第四刹那……缘的只有一个境,所以第一刹那和最后一个刹那的识一模一样,不能有任何差别。为什么?你的能境的不同一定是因为所境不同,现在你的所境是恒常不变的,所以一百个无常的心识缘一个恒常的境,都只能产生一个完全不变相同的识,所以第一刹那乃至最后一个刹那的心识完全无二无别了。

那么可能吗?我们的心识不可能永远只产生一种,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能缘安立不了,如果能缘安立不了,所缘就安立不了,它们的特殊关系已经决定了。既然恒常的所缘境没办法成为所缘,也没办法安立能缘。如果所缘是恒常的,就起不了作用。如果心识是恒常的也没办法去衡量了,心识是恒常,对境是无常,只要把这个关系倒过来就行了,因为我们的心识是常有的,对境是无常的,心识缘的第一刹后面的就缘不了了。为什么呢?你的识恒常不变只能缘第一刹那的境,后面第二刹那、第三刹那、第四刹那缘不到,你的心已经定在这上面了。

如果你能够缘得到的话,要不然你的心无常,要不然对境就是一个。《中观庄严论》刚开始,不是讲总义的时候,在解释颂词的部分,上来就讲了这个问题,如果能境是恒常的是怎么样,有很多的过失。只不过《中观庄严论》的出发点是抉择常法是无自性、空性的。此处的出发点是要得到一个无常,就是说恒常是没有的。中观不是得到无常的观点,而是得到无自性、空性的观点。虽然二者的结论不一样,但是观察的方法是一样的。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如果用因明的高度去破常有,最后的结果就是无常。我们破掉恒常的大自在天得到了什么?得到的正量是无常的结论,而中观在破恒常大自在天时得到了什么?得到是空性的,都不一样的。虽然方法可以一样,但是结论不一样,为什么结论不一样呢?因为出发点不同,所以得到的不一样。

如果你的能量是恒常的,根本就没办法成为量。如果你心识的能缘是恒常的,根本没办法成为量。为什么呢?这里讲所知无常性,因为你的所知是变化的,或者一会是花一会是柱子,本来是刹那刹那变化的,所以它的所知是无常的缘故,没有恒常的缘故。

什么叫“彼”?这个彼就是能量,所知是无常的,能知或者能衡量的也应该是无常性。怎样才成为量呢?因为你们说我们的大自在天是量,所谓的量就是无欺的了知对境的心识,即无欺识,所以对境是怎么样就如实的确定它。如果所知是无常的,你能够了知它,而且能够成为量的也必须是无常的。你们说的恒常的大自在天是自生量,刚刚讲了,自在天有恒常、唯一,又是作者等等,具有很多特点。我们就抓住他们内部承许的这些特点,推出你们的理论有问题。

如果它是恒常的,里面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没办法圆融。如果放弃的话,整个立宗就失坏了;如果你要成立,必须放弃恒常的观点,而恒常的观点也是他们核心的问题,放弃就相当于承认失败了。如果是一个公正的修行者,他会承认失败,放弃不合适的观点。从这方面讲的时候,所知无常性,彼无常性故,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呢?前面证知有实量,真正证知有实法的心识才能叫量,什么样的心识才能证知有实法呢?无常的心识才能做到。

恒常的心识根本不起作用,恒常的法第一刹那是什么,第二刹那也是什么,或者根本都不可能有第二刹那,如果你有第一刹那、第二刹那恒常的识,本身就矛盾了。

如果你是恒常的识,什么作用都不起,如果我们再较真一点,你恒常的识就是一个妄计,找不到,哪里有恒常的识?根本没有。如果有它也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怎么叫做量呢?没办法安立为自生量。证知有实法才能叫量,只有无常的识才能证知有实法。他们说我的对境是无常,心识也是无常的,第一刹那、第二刹那、第三刹那了知不同的境,第一刹那我认识它是花,然后第二刹那换成杯子了,我认识它是杯子,这时心识在不断的变化,显现什么境我能认知,再显现一个境,我又如实的认知。无欺识的证知有实法才是量,能够证知有实法的只有心识,而且是无常的心识。

你们认为你的自在天是自生量,那无法安立,所以说所知无常。因为所知无常是确定的,不管怎么样,我们看这个所知就是无常的,粗无常也好,或者说细无常也好,反正它是无常的自性。既然所知是无常的,你要了知他的能知或者量,也绝对是无常的。如果你要成为量,那自在天就会落选。为什么自在天会落选呢?因为他是恒常的,没办法成为量,即使我承认你的自在天是恒常的,但是没办法成为量,如果要成为量那绝对是无常的,所以既是量又是恒常的,没办法安立一个真正合适的量。

从这方面观察,佛法中尤其是因明论典,抉择世俗谛时不可能有一个所谓恒常的自性,这种恒常的二谛中都没有。佛法所认为的法性、如来藏恒常,只是把那种不可思议的状态取个恒常的名字而已,这是假立的,和我们现在分别念面前认为这个恒常完全是两回事。现在我们要破的是分别念面前的恒常,尤其对我们来讲,认为这些是恒常的就是大大的错误。在世俗谛中抉择的时候,没有一个恒常的。

唯识宗以下在抉择佛陀智慧时,都是一概认定。在世俗谛当中,佛陀的智慧是无常的,没有像外道那种恒常的智慧。到了三转如来藏之后,虽然也有恒常的名称,但是学习如来藏宗义之前,首先在二转法轮中,已经把这些分别念面前认为的恒常、实有、无常等一切早已抉择为无自性,这些都空掉了,不可能第三转法轮又返回到二转法轮破完的状态,再安立一个恒常,然后自相矛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常乐我净只是一个恒常的名称而已,完全不是这里所讲的恒常,世俗谛当中,尤其是针对我们的分别念安立的能知、所知,连佛的智慧都可以抉择为无常,而且的确是无常的。为什么呢?因为佛陀最初并没有遍知的智慧,他早期像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凡夫的心识,通过一世一世的修行之后,相续当中不好的种子慢慢消灭了,然后取而代之的是清净的习气、无漏的种子等等,最后所有实执障碍全部清净了之后,他就成为了一个遍智,能够知道一切轮回涅槃的因果,然后告诉我们怎样生起了知一切万法本性的智慧。

这里讲的是从我们现在无常的心识逐渐修炼就可以成佛,佛陀的智慧能够遍知一切,而且也是刹那生灭、无常的。在讲解世俗谛的经典中是完全这样确定,小乘、唯识宗的经典等都是这样确定的。

在三转法轮当中所讲的,不能按照这里的标准来理解,如果没有按照这些传统,或者有体系的学习,也没有一位真正的懂得意义的善知识讲解,我们很容易望文生义。看到三转法轮讲到了恒常,就会否认如来藏的观点,认为如来藏不是佛经,或者不了义。我们应该把场合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讲?在有传承的教义中把这些问题抉择得很清楚,不会产生任何的怀疑,或者前后矛盾,只是把那种状态取了一个恒常的名称,根本没有凡夫人所认为的恒常不变的自性,这是完全不相同的。

名言谛中得到刹那生灭的无常很重要,因为我们要从完全的实执状态,趣入到一个空性的解脱状态,作为名言的实相,无常是一个很好的过渡,如果我们能够把所谓的恒常法了知为无常,很多粗大恒常的实执就会打破,这时就会了知万法无常。因为了知了万法无常,内心也会安住在刹那生灭的状态中,所以他不会认为外面的法是恒常的,然后我要去追求,产生很多妄执,他知道这些是刹那生灭的,然后所谓的一个我也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我是一体、恒常,而万法都没有恒常,所以他完全就可以知道我是假立的。这一点对我们修行来讲,也有很大的帮助。尤其常执是一个严重的颠倒,如果我们内心具有虚妄分别念,就会遮障我们对于实相的认知。

我们趣入实相的第一步就是打破常执,这方面非常重要。对于所有的认为恒常的宗派全部破斥,不管你是什么宗派,只要认为是恒常的,都是妨碍我们解脱的。之所以说妨碍我们解脱,并不是说我们和恒常的宗派有什么利益冲突,必须要把它灭了,并不是这样的。这就是虚妄分别念,因为万法的本性不是恒常的,我们认为它是恒常的,这是严重的错乱颠倒。如果我们存在这些,就看不清实相,就像有很大的雾霾,面对面看不到一样,不知道到底是有没有人,或者有没有车,路都看不到。只有当雾霾散去了,原来的样子慢慢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内心的实执、虚妄分别念,就像这些雾霾一样。内心存在这些东西,我们根本看不清楚实相,什么是真实的实相?无常、空性、我们本具的光明如来藏都看不到。

我们必须要把这些不符合于实相的心灵雾霾去掉,怎么去掉呢?第一步就是打破常执,即恒常的执著,抉择无常的正见,在无常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抉择空性。对于空性的四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修,最后清净的空性现前时,本具的如来藏也会现前,这就是看到了本性,本性不是谁创造的,本来就是存在的,现在只不过是还原了它的本性而已,我们修行就是要把这些去掉。

以前宗大师在世的时候讲过,很多人认为因明是一种逻辑学、辩论术,不知道里面有解脱道。其实我们在抉择佛陀是量士夫的时候,里面就有解脱道的次第,首先是发心,然后欲利他,最后成为大师,在积资净障、圆满资粮之后,成为了善逝、殊胜的利他者,还有四谛法中讲的怎样照见无我的本性,必须要把恒常的执著,不符合于实际的情况打掉,就是说破恒常或者邪执,去掉覆盖在我们本性中的杂质、雾霾。破外道的法,也是我们获得解脱的步骤之一。

我们学习中观也是一样的,这些辩论到底是干什么的?外道已经灭了很长时间,为什么还要破它呢?外道代表比较深重的妄执,如果我们内心对于类似的观点具有执著,也没办法打破实执。如果内心的实执不打破,只不过把外道的名称换了一下,换成如来藏、空性等其他的东西了,你对于这些产生实执,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名称而已,它是不是如来藏、空性?根本不是。我们认为自己在学空性、如来藏,早已经是遍计了。因为外道的观念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都是通过详细的观察抉择之后,安立的观点,很有深度,这是分别心面前的深度。对于这些外道和我们的分别念一个层次的观点,如果不破掉,内心当中还有这种实执,如果带着这个实执去看佛经,就很麻烦了;如果你带着这个错误的观点去理解空性、如来藏,根本不是空性,也不是如来藏了,这是数论外道的观点,只不过没有这样叫,事实上和空性离得太远了,不可能真正地抉择空性。

这里提供了很多破常执的方法,如果我们好好学习,这个层次的常执不会再有。不管是哪个层次,即便你把如来藏的名称换过来也是一样的。因为你的内心有了这个见解之后,相当于获得了照妖镜,什么东西都可以现原形,所以不管换成什么,如果换成了佛教的术语,你有了智慧,仍然会认为这是无常,不可能是凡夫人的恒常。为什么呢?恒常是有过失的。这里学习的各种过失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它换了一个马甲,我们就不认识了,是不是?再怎么换,还是这个。

最害怕的是什么?最害怕的是我们的错误观点被换成了佛教术语,这样就比较麻烦,自己都不知道错了,肯定也不会主动去观察,作出调整,这就有点危险了。我们认真学习了之后,不管换成什么术语,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是恒常的。没有哪个法不是空性的,如果你有了空性见解,完完全全可以处在非常清醒,或者清净的正见中,能够真实地去修持清净的正法,否则这个空性是不是空性?还不敢确定,这是你自己知识范围中认定的空性,这不是真空性。什么是真空性呢?对于佛法中讲的空性状态,慢慢一步步抉择出来的正确状态叫做空性。通过不断地闻思,一旦得到了,就可以用这个武器去观察任何法。

宗大师也讲了,自从自己对空性生起定解之后,十方诸佛或者贤劫千佛到我面前放光、显现大神变、大地震动,这些佛陀对我说万法不是空性的,我也不会有丝毫的动摇。他已经抉择完了,一切万法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应该有这种方便,通过破外道的常有,一旦把常执破了,就会得到一种辨别的智慧,有了一面照妖镜,什么都可以照,这样去印证它。有了把握之后,不需要去疑惑,因为你已经有了辨别的能力,所以这是最可贵的。而不是说你进入了一个什么宗派,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关键这个传承是传承者自己内心的正法,你还没有,关键是自己要获得这种辨别的能力和殊胜的正见。

我们说自己进入大乘了,学习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脉。关键是进来之后,你没有菩提心,算不算佛陀真正的意子呢?不算,这是冒牌货。我们要真正成为具有佛陀血脉的传承,真正成为持种性者,必须要发菩提心。这里也是一样的,必须要获得佛法无常、空性的正见,就是通过对于外道观点的破斥,掌握了破恒常的所有根据,内心当中生起无常的正见,不管是哪个宗派的说法,都可以通过这方面去观察,这方面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常重大。

丁二(遮破具量自在天)分二:观察彼常无常破;破是一切之作者。

遮破具有正量体性的自在天,现在要正式地遮破它,对于自在天的本身做一个观察,前面观察的是遮破正量为常有。科判中有不同的意义。第一个科判主要是遮破正量为常有,虽然也牵扯了自在天,但主要还是说正量不应该是常有的,应该是无常的。因为只有无常,才能如实地衡量有实法,恒常的心识没办法衡量,所以前面遮破正量为常有,重点是在遮破正量常有。第二个科判的重点在破自在天,虽然自在天是常有的,但是破的重点是具量的自在天,就是对自在天法本身做观察。

分为两个问题,第一是观察彼常无常,“彼”是自在天,看自在天到底衡常还是无常,如果是衡常,有过失;无常,也有过失,所以观察彼常和无常来破,两个方面都是。第二是“破是一切之作者”,要破自在天是一切万法的作者,它根本不是一切万法的作者。其实一切万法的作者是什么?因缘。因缘的根本是什么?众生相续当中的业。

从这方面来讲,根本没有一个背后的推手,或者隐藏的作者在操控我们。如果真正有什么在操控着我们的一切,就会无有自在,根本没有。不管怎么样,如果我们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作者创造万法,或者我们轮回到哪里,一切苦乐的作者是我们的心,这就是因缘。我们表面上在破自在天是一切万法的作者,也是说明了我们是一切法的作者,自己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这样了知之后,能够如理地取舍,我们就可以掌控自己未来的一切。虽然是这样讲的,但是我们就有这个能力。

既然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是不是我们想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就得到了成就吗?那倒也不一定。我们还要回到前面的问题,佛陀是正量,我们按照佛陀讲的修行法方法、还灭的次第去修的话,从主体的侧面来讲自己作主,但是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做主,根本不需要听任何人的话了?也不是这样。非量的我们已经遮破了,自在天的非量我们不能听,真正具有正量佛陀的语言我们要听,听了之后,自己去做取舍。因为佛陀所讲的这些是自然规律,一切万法的因缘法则,如果你这样那样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主要是自己在做取舍。不是说你只要做一些取悦自在天的事情,然后他可以包你成就,没有这样的自性,还是要必须改变自己的相续。这是破斥一切作者引申出来的含义。

戊一、观察彼常无常破:

外道讲,自在天是自生量,具有正量的自在天是一切器情万物的作者。虽然自在天是恒常的,但是造万法不是一次性造的。如果一次性造的过失明显、漏洞太大了,没有这么多的新产品,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有情等不断地出生了。如果他是一次性造的,造完的时候,所有东西都圆满了,但是我们知道很多东西不是一下子圆满的,还有很多在不断次第性的出现。他们说的自在天是恒常、唯一的,然后也是万法的作者,但是在造万法的时候,并不是同时造,而是次第造,周一造什么,周二造什么等等,这样次第的把万法造出来了。不断有很多新产品不断地造,这就是次第出来的,他们觉得这样解释很完美。既是恒常的作者,又是次第造,自认为任何漏洞都没有,其实里面还有很多漏洞。只要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都有漏洞,不是说谁比较善于抓住漏洞,而是说本来就是谎言,再怎么说也没办法成为真实,里面肯定能够找到漏洞,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说法。

他们说不是一次性,而是次第造的。下面我们看颂词中,法称论师是怎么观察这个说法的。

次第产生者,由常生非理,

不容观待故,缘非能利故。

无常亦无量。

“次第产生者,由常生非理”,真正来讲自在天的特点是功德恒常,他是万法的作者,也就是万法的生因。这个因不是根据的意思,而是万法产生的因,如果他是一切万法的因,那万法的果是因为这个因而有的。《入中论》中讲了,“因能生果乃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不能生果不叫因,一定能生果才叫因。一切万法的因当然要产生一切万法,关键这个因是无常的,还是恒常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如果是无常的,违背了他们的自宗;如果是无常的,不是和前面的释迦牟尼佛一样了吗?就不是自然量了。他们必须要讲万法生因的自在天是恒常的,恒常就会出问题,不可能恒常。

总的来破,如果自在天是万法果的因,而且是恒常的。如果刚开始没有办法生果,永远无法生果,因为恒常不变,如果第一刹那能够生果,后面一定会不断的生果。这个地方,因是恒常的,为什么果是次第的呢?怎么会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呢?如果你的因恒常,第一刹那就是恒常的,必须要不断地生,或者一个时间中把所有的法都要生完,不可能有次第性出现万法的问题了。像这样次第产生者,由常生非理,次第产生者是什么?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现相,不用自在天教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些法是次第产生的。我今年30岁,为什么呢?我是在30年前出生的。有些人是20岁、10岁,他们是在20年前或者10年前出生的。这个生是次第次第出现的,像产品次第出现,春夏秋冬也是不断的交替。这是现相,大家的现量所见,也就是果。

由常生非理是什么意思?次第产生的现相是通过常有的因产生,这是不合道理的。次第产生,只能说因在次第成熟,所以果也次第成熟;如果他的果是次第产生,因不可能恒常的。反过来讲,如果他的因是恒常的,果也不可能次第产生。如果这个因是恒常的,怎么可能有时候造有时候不造呢?今天想起来了造,明天又不造。这就说明这种因不是恒常的。如果是恒常的,为什么会今天造,明天不造?今天我造这部分,另外的部分没有造,明天再造。要是你的因上存在第一天造和第二天不造的区别,就能够说明他是无常的,不可能恒常,无常的迹象太明显了,所有无常的条件都有,你们怎么安立他是恒常的?根据又是什么?这里的漏洞就很大。

次第产生者就是由我们所看到的现相反推它的因,不可能是常有的因产生的。如果真正是常有的因,为什么会有时造、有时不造呢?应该恒时造,或者是同时造。万法的因第一刹那在他上面已经同时具足了,为什么现相会次第出生?如果一切万法的因,第一刹那在大自在天上完全圆满地具足了,为什么不同时放出来呢?

刚刚讲的这些条件,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学习这些论典有一些观察的方式,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第一个是因和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入中论》中讲了,因能生果乃为因,若不生果则非因,果若有因乃得生。就是说果要有因才能生,这是决定的。因和果之间有一种彼生相属的关系。因必须要生果,果必须要观待因。因果关系确定之后,这个因如果是恒常的,还是无常的?如果因是无常的,无常是什么原因?就是它的能力不具足。比如我们现在正在修法,有没有做解脱的因、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呢?我们正在在做,为什么不往生呢?因为现在的因不圆满,能力还不够,所以要继续去培养,当它的因圆满了,我们这一世的生命也到头了,直接就往生了,这是因缘,必须要因圆果满,因一圆果就满。为什么现在不行呢?因为现在因缘不到,虽然资粮圆满了,但是我的寿命还没有终结,如果因缘圆满了,寿命也终结了,这时就可以往生了,所以现在不往生,就是因缘不成熟。

二者之间是次第性出现的法,因的差别一定是无常的,在它变化或者不断酝酿的过程中,不圆满怎么办?就给它因缘圆满,说明也是其他的因令它圆满的,比如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总因圆满了,就会往生极乐世界,必须有次第的因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总因当中去,比如说每天要发愿回向、积资净障、念诵佛号,这些都是单独的因缘,汇集到了总因中,然后总因慢慢酝酿到一定的程度,成熟了之后,这个总因自然就会产生引导往生极乐世界的果。

现在我们的因不圆满是什么原因?因为还需要其他力量的汇入,所以这个因本身也是无常的,也需要源源不断地去汇集。从这方面而言,这样推下来就是说次第产生的现相不可能是常因产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只有无常的因才可以次第出生现相,我们的心识或者今天、明天等等都不可能是常因,恒常的因根本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恒常根本无法变化。

假如说这个种子是恒常的,就意味着判了死刑,它将永远是种子,根本无法生果,如果要生芽,必须破坏种子,种子一破,根和芽才能长出来。当它的根和芽长出来了,再去找种子的形象根本找不着了,哪里还有?早就破了。像这样讲因要起作用,必须是无常。只有坏掉,如果我的因是恒常的,就宣布了永远生不了果。

因不变化怎么有果?前面的因不灭,后面的果根本生不了,如果我们第一刹那的心识不灭掉,第二刹那的心识根本生不起来,只有第一刹那心识灭了,第二刹那心识才生。前一刹那我在生嗔心,现在认识到不对了,生起了一个慈悲心对治,前面的嗔心可以说灭掉了,然后第二刹那的忏悔心或者慈悲心再生起来,必须要无常才能产生第二刹那。恒常的因不会变化,永远生不了果。他们说的因是恒常的,看似很完美,其实漏洞大得很,根本经不起观察,不是说它本来是恒常,只不过说得不圆满,而是根本没有一个恒常的东西能够起作用。这不是实际情况,我们现在不是说要破谁、灭谁,而是抉择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通过根据来讲,次第产生者,由常生非理,这方面特别明显。

然后是“不容观待故,缘非能利故”,这是对方对前面的问题做一个补救。下面我们再进一步去破斥他,因为刚刚讲了,常法是刹那产生的,有时候造,有时候不造,这个问题我们说次第产生者,由常生非理。他们说虽然我们的自在天这个生因是常法,但是它不变化,观待其他的俱有缘。什么叫俱有缘?如果因和缘同时出现时,因是主要的,缘是次要的。俱有缘就是和因同时存在的助缘。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种子生苗芽的比喻,种子要生苗芽里面要有因缘。因是什么?刚刚我们讲种子是主因,缘也需要,种子没有缘怎么生芽呢?把种子放在箱子里怎么生芽呢?生不了。土壤、水、温度、湿度、时间这些就是俱有缘,和因同时要有。

近取是主要的,近取因和俱有缘都要具足。虽然都需要,缺一不可,但是也要分主次,毕竟苗芽不是泥巴、肥料、阳光长出来的,肯定是种子出生的,所以观待苗芽来讲,种子是主要的因,其他是次要缘。放到这里来讲,万法次第产生,它们和自在天是不是恒常无关,自在天那个因是恒常的,那他的俱有缘是无常的,有时具足,有时不具足,影响到了自在天。自在天恒常的,次第产生万法的俱有缘是无常的,今天有明天没有,或者今天没有明天有,他们说万法次第生,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是没有,从这方面来回辩。

对方说,我们的近取因自在天观待俱有缘的配合,因为这些俱有缘无常的缘故,所以你看到了次第产生,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自在天是常有的。如果他觉得自在天是常有的就完了,最主要的立宗就破掉了,自在天要成为作者、成立常有,两个都不能放,就加了一个俱有缘进来,说俱有缘是无常的,所以我们看到次第生的东西,主要是自在天有俱有缘时就产生了,没有俱有缘时就不产生,他们觉得我们的自在天还是恒常的,只不过外在的俱有缘是无常的。

他们有两个过失,第一个是不容观待故。什么叫不容观待?常有的法根本不容观待,就是说不容观待其他法,常有的法有没有俱有缘,跟其他的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怎么可以叫做常有呢?你们已经把常有的自性定性了,不容观待。它的本体是不受俱有缘影响的,有没有俱有缘和它没什么关系,这是恒常的,如果有关系,就不是恒常的了,你们加了一个俱有缘,其实加不加没有什么差别,因为常有的法不容观待,如果是无常的法可以观待。比如种子是无常的,就容有观待。

为什么容有观待?种子观待了阳光、水土就会生苗芽,如果不观待,放在箱子里就不生苗芽。它本身是无常的,有着是否观待俱有缘的差别。自在天是恒常的,无论有没有俱有缘都不会变化,俱有缘对主因不影响。因为它是常有的法的缘故,所以不容观待。

“缘非能利故”,这是从缘的角度来讲,前面的不容观待是从主因,即自在天本身不容其他法的影响,从自在天的侧面观察的。“缘非能利故”,是从缘的侧面而言。所谓的俱有缘“非能利”,就是说俱有缘不是能够利益自在天的缘。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恒常的,所以利益不了他。就像一个人已经死了,再去抢救等等,这些缘帮不了他,神识走了,身体腐烂了。因为自在天是恒常的,俱有缘利益不了他,所以虽然有缘,但这不是缘,为什么不是缘?它不是能生因,怎么叫俱有缘呢?就像把一个铁球埋在土里,铁球不是因,阳光水土也不是缘,必须成为种子生芽的缘。铁球不是生苗芽的因,阳光水土也不能叫俱有缘。虽然同样的东西放在其他的无常法上是俱有缘,但是不能成为自在天的俱有缘,因为自在天不是因,所以不能成为俱有缘,不能够帮助自在天次第生万法。

不容观待故,缘非能利故,两个根据第一个是从自在天的主体不容观待,第二个是从缘不能够利益自在天。不管是自在天不能成为观待法,还是缘不能利益一个恒常的自在天。就像虚空一样,本来不存在的法也不存在观待,其他的因缘也没办法利益或者改变虚空,这个都不行,因为它是常有不存在的法。

“无常亦非量”,如果恒常的量无法成立怎么办呢?他们说,我们的自在天产生万法,但是他无常的。即便你承认自在天生万法,而自在天是无常的,也没办法成为量,为什么呢?因为你完全推翻了自在天本身的特性了,就不是自在天了。自在天是恒常的,现在变成无常的了,还是自在天吗?不是自在天了。这样就失坏了你们根本的宗义。

我们问,如果是无常的,是不是说明你们所谓的量现在是量以前不是量?就像我们刚刚讲的释迦牟尼佛以前不是量,现在是量一样。以前不是量,现在是量,这个因缘是什么?怎么成为量的?没有。因为他直接说我们是自生量,没有通过凡夫修到佛的过程,如果这样承认,彻彻底底失毁了宗义,自在天的影子一点都找不到,最后只是一个培了些福德的凡夫,变成天界的自在天而已。

刚刚我们讲了有几种自在天,一种是外道的自在天,具有恒常等功德;一种是天神,比如在凡夫位的时候,比如一些佛弟子修了很大的福报,死后成为大自在天,就是一个有情,虽然没有断烦恼,但是具有能力,是这样的,这种自在天是无常的。他绝对不是万法的作者,可以创造家里的东西,比如自在天家里要买个什么东西可以做到,其他的方面创造不了。还有一种,我们念的《大自在祈祷文》观音九本尊中的自在天,这是观世音菩萨的化现,这就另当别论了。化现成自在天的样子,本体是佛菩萨。这种恒常、唯一、万法作者的自在天绝对没有,根本不存在正量的创造者。

戊二(破是一切之作者)分二:无能立及有能害。

前面我们通过恒常和无常的方式来破了自在天,如果他是恒常的,没办法成为万法的作者;如果他是无常的,就失坏了本体。主要是从自在天本身破,不是主要从作者破的,虽然也有一定的联系,我们可能要讲到他是作者,但是直接观察他不是作者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科判,“破是一切之作者”。即破斥自在天是一切万法的作者,就是说破自在天是造物主。不同的宗派都说自己是造物主,佛法中没有讲到真实恒常的造物主,主要是自己的因缘,无明、烦恼等等,自己是自己的怙主,不承认有一个造物主。

有些地方说,如果承认有一个万法作者的造物主叫做宗教,宗教是这样定义的。为什么佛法不是宗教呢?因为佛法根本不承认有一个真神创造万法,从这个侧面来讲,佛教不是宗教,它是佛陀的教育,广义来讲可以叫宗教。按照西方宗教的定义,因为以前我们没有宗教这个词,真正宗教的定义就是承认有一个造物主,比如自在天或者上帝。佛教永远没有承认过造物主,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只要是佛教没有走形之前都不会承认。不知道以后众生的福德怎么样,虽然佛法本身不会走形,但是后面的人可能会自己理解错误了。在真正教义存在期间永远不会承认有一个造物主存在。佛教不是一种宗教,是一个佛陀的教育,告诉我们怎么样取舍因果,一切万法缘起而生,背后没有一个天神创造我们、主宰我们的命运,这是没有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因缘产生的。如果你做出了改变,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获得解脱。这是佛法不共的特质。

己一(无能立)分二:说非真实之能立;详细说明彼之理。

首先是无能立,就是没有根据。安立自在天是万法的作者,要有能成立的根据,这里讲没有能立,不但没有能立而且有能害。对方所讲的不是正确的因,而且有很大的妨害,没办法成立,有过失的观点。

庚一、说非真实之能立:

“说非真实之能立”,对方不是完全没有讲根据,也讲了自己的根据,这不是真实的根据,是错误的根据。

住行形差异,能起作用等,

许成喻不成,抑是怀疑处。

这些自在天的教徒认为具有功德的士夫大自在天创造了一切万法,这是如何体现的呢?住行形的差异,还有能起作用等,形状、数量等等不同的差别,都是士夫大自在天所造的。首先他有住和行,“住行”是什么呢?器世界和有情界的一切万法。“住”,就是安住、不动。“行”是变化。有情界和器世界的万法有时安住、有时运作,比如我们有时走,有时停,万法也是一样,像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等等,有时显现,有时毁灭。这些住行就是具有智慧的士夫大自在天创造的。

注释中讲,砍柴的时候,就像这个士夫拿着斧头,有时砍,有时停一样,这个砍和停是谁在支配呢?人在支配斧头,有力气的时候使劲砍,累的时候就停一会儿,斧头的行和住都是后面的人在支配。他们依靠这个根据说情器世界当中的这么多的行、住,都是自在天在后面支配,这是他们根据。就像我们砍柴时停时砍一样,所以万法的停和住后面也有一个像人拿斧头一样操纵的自在天,他让那些法存在或者不存在,通过这个根据安立住行,这是住行的差异。

然后是形差异,就是形状的差异,世间当中有圆形、三角形、四方形等等各式各样的形象,这些形象的创造者就是自在天。就像一个木匠做木工的时候,可以做出很多圆形的柱子,也可以加工成方形的物品,这些长形、方形、圆形来自于工匠的创造。我们世间中,比如人、房子、汽车,还有各种树的形象,反正好看、不好看、怪异的形象,这些差异都是自在天创造的。他们觉得通过工匠可以让木头变成不同形象的比喻,也可以成立现在的一切形象都是士夫自在天所造,这是形差异。

还有能起作用,这些事物能够起到自己的作用。比如瓶子能装水、火能燃烧等等,每个法有作用差别,这些作用也是自在天创造的。就像本来没有火,通过钻木取火,火燃起来了,然后就可以烧茶等等。这是谁来做呢?士夫钻木取火;斧头是一个士夫创造出来的;武器也是兵工厂的人创造出来的。如同这些有作用的东西是士夫创造出来的一样,世间中任何有作用的都是自在天创造的。“等”字是指数字,还有高矮胖瘦等量,也是属于自在天创造的。

第一二句是对方的观点,“住行形差异,能起作用等”。下面我们回答“许成喻不成,抑是怀疑处”。首先我们讲“许成”,对方说这一切是士夫所造,所有的住行、形状、作用是士夫造的。

我们首先观察士夫所造,许成,在某个层次当中我们佛弟子也承许某种意义上的士夫所造,这个比喻我们说成立。什么比喻成立呢?用斧头砍柴,有的时候停,有的时候做,这是由后面的士夫操作,我们承不承认?这个没什么不承认的,工匠们把这些形状创造出来,这一点我们也承认,还有这些作用我们也承认,这些住行、形状是士夫创造的,士夫是有情的意思,某个具有能力的人叫士夫。许成,这些我们都承认。还有一些其他的形状,比如山、树、地球的形状,这些也是士夫创造的,我们也可以承认。

这个承认怎么证成呢?这个士夫是什么意思?一切都是业所造,这个业是从哪里来的呢?有情相续当中造业,业形成了山河大地,如果是这种士夫所造我们也可以承认,一切万法唯心所造,这一点佛教早就讲了,有情世间、器世间一切由心造。《俱舍论》中说:“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不管是小乘大乘都是否认自在天能造万法,认为一切都是有情的心所造。因为有情的心是属于士夫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有情的心换成士夫。这一切是士夫所造也可以承认,不仅山河大地的形状,还有所有的有情界动和止都是士夫所造,这些是可以是承认的,这是许成。

“喻不成”,你们想要刚才那个比喻去推出一切是自在天的士夫一个人创造的,这一点我们不承认。我们可以承认的是,比如木匠造了柱子等等,还有一切万法唯心所造。如果你们想通过这个比喻成立一切都是自在天这个士夫所造的,我们对于有一个恒常、唯一的万法作者,这个士夫不承认。刚刚我们讲了,像张三李四的木匠,我们承认这个士夫能够造这些家具,还有这个士夫是有情,有情心造万法我们也承认,每个有情有业,每个士夫创造了自己的世界,我们也可以承认;对于恒常、唯一、万法的作者大自在天的士夫,造了形状、行住、差别,我们不承认。

如果要讲根据,也是必须无常才能创造,如果是恒常的状态,开始没有造,永远不会造,或者你开始造完了,再也不会造,怎么讲都是有过失的,只要这个法次第出生一定会有问题。许成喻不成是一个观察破斥的地方。

“抑是怀疑处”,对他们的论式有怀疑。在大恩上师的讲记中讲到,外道说,器情万物是由士夫大自在天造作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住行等之故,这是他们的论式,就是说只要是有住行的绝对是大自在天所造,这是同品周遍。

反过来讲,异品不周遍,如果成立了只要有行住的都是自在天所造,那么只要不是自在天所造的都没有行和住。如果前面的同品能成立,异品也可以成立,这里有怀疑之处,为什么呢?关键是只要是有行住的,只要有停止和行动的差别都是自在天所造的,这有问题。同品有问题,反过来异品也有问题。那是不是所有有行住的都是自在天所造的?他们说是啊,我们就是这样安立的。我们说自在天本身有没有行住?自在天有时造,有时不造,这个行住有没有,当然有。

如果自在天有行有住,就是说有时候不造,有时候造,有造和不造的差别,这就是行住。按照你的观点只要有行住,都是大自在天所造,自在天本身有行住,他也应该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对方说,自在天是创造一切万法的作者,而他不被任何法所造,如果自在天是其他法所造,就成了无常,为什么呢?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对方说一切有行住的都是大自在天所造的,那自在天本身也有行住的,观察的时候肯定要有行住,为什么他有行住?因为刚刚讲了有时候造就是行,然后有时候不造就是住。按照你们的观点来讲,有行住也变成了所造,如果大自在天成为所造,就不是自生量,成了无常的先无后有的自性。我们对于它是不定的因有疑惑,如果大自在天也有行住,就变成了所造。如果同品方面有问题,反过来异品也有问题,就是说不是大自在天所造的绝对没有行住,也是有问题的。

从这方面观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非真实之能立,他们所认为的自在天是一切万法的作者,通过我们详详细细的了解之后,再仔细分析这个观点,能够直接打破我们相续中隐藏的,认为有一个造物主在后面操纵这一切。如果真有造物主操纵一切,我们现在能够做什么呢?只能放弃挣扎了,反正有他在操纵,再怎么挣扎,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要不然就是想办法,要怎么取悦它呢?外道为了取悦自在天,必须要修很多苦行,或者要杀很多生命祭祀等等,像这样走入歧途了,取悦自在天会不会得到利益?也会。这不是解脱之道,也是一种歧途。我们此处并不是有一个天神在这儿,你给他供养东西,他高兴了,只是没有能力帮助你,不是这个意思。取悦自在天等天神,他们高兴了之后,也有能力帮助你,我们说的是解脱,能够通过取悦得到一些小利益我们不否认。你去供养天神,让他高兴,赐给你一点悉地,这是成立的,但是和你们认为的完全不一样,这些对你们而言是太小的利益了,你们也不承认取悦只能得到这样的一点点利益。按照解脱道来讲,很多外道修大自在天,就是奔着解脱去的,这是外道可取的地方。跟我们不一样的是他们走的是歧途,而不是正道。

现在我们不单单破自在天,而是分辨正道和歧途,只是破没什么意义,关键是要显示取舍之道,显示世间到底有没有一个真实的操纵者。刚刚讲了如果你觉得有,思想走向就朝着另一面去了,放弃了,反正已经定了,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否则就是想怎么取悦他,他让你杀生就使劲杀,最后只会让你入于歧途而已。如果你认为没有什么操纵者,一切都是因缘显现的,具有了因就会显现果,这个因缘是谁来创造的?因缘就是自己创造的,能够了知这个正见的话,你的思想就朝另外一方面去发展了。觉得我可以努力去积聚因缘,然后自己命运自己做主,慢慢去改变我的因缘,自己的人生解脱的走势也会越来越好,这方面就不一样。

观察分析这些不单单是在破外道,也有确定自己正道的必要性。对于我们修行佛法,尤其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教义来讲,都是很重要的,解脱道也是一样的,佛陀、上师的加持有没有?肯定有。我们以前讲过,上师的加持是所有的助缘中最殊胜的。我们要注意,主要是自己要配合,他只能做一个最好的助缘,永远不会代替你修行,否则我们早就解脱了。他做不到,只能做一个最好的助缘,主要还是你自己。他们不是创造你的人,也不是能左右你解脱的人,作为你的引导者,可以做一些帮助,能够用尽全力加持你,主要还是你自己生起信心、积资净障,成为一个能够接受他加持的法器,这方面就需要自己去努力。抉择完之后我们也知道了,主要还是自己要去做。

修行也是这样的,即便上师是遍智,他已经解脱了,或者以后我们解脱了,对于众生的帮助绝对不是操控他,也不是告诉他,你是我创造的,绝对不会这样误导众生,能够做的永远是引导他们,告诉他们你具有佛性,现在是轮回的状态,解脱是什么样子,修解脱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遇到违缘的时候向我呼唤我会加持你。虽然会加持你,我们刚刚讲了,他能够做的一定会做,能做十分,不可能做九分,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帮助你,但是他永远只是最大的助缘,主要的因还是在于自己。

积资净障或者生起信心,是得到上师十分加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些,他可能给你十分加持,你只能收到三四分、一两分,或是间接的收到了,以后再成熟也有可能,这些因和果的关系,不单单是破外道,里面也有我们修行方面的东西,这些会在抉择因明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晰。在观察或者破外道的时候,抉择问题就会引发一些观点,会对我们建立修行见解的侧面有所帮助,这方面也要了解。

庚二(详细说明彼之理)分三:真实及破他宗理;宣说彼之成立义。

科判的意义分三,首先是真实,然后破他宗理,最后宣说彼之成立义。

辛一(真实)分二:形义不能堪当因;唯独形名非是因。

“因”是推理,就是能立。“形义不能堪当因”,为什么这样讲呢?下面科判分二来进一步说明。

壬一(形义不能堪当因)分二:具特点形无宗法;唯形是因不决定。

癸一、具特点形无宗法:

“具特点形无宗法”,这是什么意思呢?“特点形”,就是具有特点的形状,外道认为一切万法都是自在天所造,因为具有士夫自在天所造的形状、住行、作用等特征的缘故,所以一切万法是士夫大自在天所造。我们说具特点形无宗法,前面也讲了,“宗法”就是因三项当中第一个要成立的,即把能立放在他们的有法上观察,看能否成立,我们说这个宗法不成,这个地方是一切万法作为有法是士夫所造,也就是自在天所造。

对方一定要成立这是所立,然后能立的因是什么呢?皆具士夫所造的形状、住行等起作用的特征故,皆具士夫所造的形状和一切有法一起观察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万法不是都具有士夫所造的形状,有些是士夫造,有些不是士夫造,所以宗法不成立。大概就是具特点形没有宗法,能立在有法上不成。

随有无所造,形等极成立,

由彼比量者,其是合理性。

这个颂词直接说明的是对方的观点,间接破了对方的观点。对方怎么讲呢?“随有无所造”,跟随造作者的存在与否。比如存在创造者,形状住行起作用就存在;如果创造者不存在,形状住行起作用就不存在,所以随有无所造。所造的万法跟随所造者的有无而有无,如果创造者存在,形状住行就存在,如果没有士夫大自在天,形状住行就不存在。他觉得这是此有彼有此灭彼灭的关系,这种因果关系太明显了,如果有士夫自在天,就会有形状住行存在;如果没有自在天这些都没有,他们把这个问题突出强化了干什么?就是为了突出他们说的一切万法是自在天所造。随有无所造,形等极成立,士夫所造完全可以成立,为什么呢?因为随有无所造的缘故,士夫存在形状就存在,士夫不存在形状就不存在,他们认为这是决定的。既然这是决定的,形等是士夫所造,一切万法是自在天所造也完全可以成立的。

“由彼比量者,其是合理性”,通过随有无所造,形等极成立,这个比量推理的因存在合理性,完全可以推出一切万法就是自在天所造的。因为具有特殊特点的形状存在的缘故,所以一切万法是自在天所造。他们认为这是圆满的立宗,并不是这样的。

破斥在颂词中没有,因为所谓的形状有些是士夫所造,比如刚刚讲的木匠,造了不同的家具;园丁把树修成不同的形状,现在的很多工艺树从小就培养它,长大后就是一个特殊的形状,这也是园丁所造。还有其他的形状,比如城市的格局也是由一些建设者首先构思画图,然后建筑工人把这个城市建造成这个形状,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士夫造的。有些不是士夫造的,大山是士夫造的吗?谁能够把喜马拉雅山造出来?大海是哪个士夫造的?所以说不确定,一切有法上周不周遍你们的因。因是什么?皆具士夫所造的形状。一切有法具不具士夫所造的形状?一切有法是包括山河大地在内,这些都具有士夫所造的形状吗?这个不确定。有些是有些不是,这个能立因在有法上不成。宗法不成立,没有宗法。

因为我们已经观察到了有些形状是士夫所造,有些不是。即便很小的东西有些也不是士夫所造,有时天气因缘形成山的形状、地势地貌等等,都不是士夫所造的,所以你们的宗法不成立。

癸二(唯形是因不决定)分三:不定若定极过分;遣成果同似能破。

只是因为都具有形相,依靠这个因而成立一切万法都是自在天所造,这是不决定的因。颂词是两句,意思有三个。第一个科判是不定,第二个科判是若定极过分,第三个科判是遣成果同似能破。

子一、不定:

证实异事等,名同无别故,

比量非应理,如灰物推火。

首先看对方观点,对方怎么讲?对方说,有些不需要刻意的造作,比如天人的福报,可以自然而然形成圆满的宫殿。这是不需要造作的,而人间的房子需要造作。虽然有这样的差别,但是天人的房子有一种形状,人间的房子也有一种形状。因为形状没有差别的缘故,所以一切形状都是士夫所造。相当于一个补救,他的根据是什么?我们看科判,“唯形是因”,反正都有形状。有些东西是士夫所造,有些东西不是士夫所造,前面的颂词已经很明显了。

对方再换一个侧面成立自己的观点,把重点放在了唯形上面,不管是显现上自然形成,或者雨水冲刷,还是人工打造的形状,反正都有形,单单从形的侧面来讲是一样的。形状没有差别,这是都有形状这一点,不是说所有的形状都一样,比方说不管东方人、西方人,从都是人的侧面而言都是一样的。不管福报形成的宫殿,还是人为打造的形状,都是形状,没有差别。因此一切万法都是士夫所造,所有形状没有差别的缘故,这当然是不成立的。

“证实异事等,名同无别故”,通过一个形状,比如陶瓶是士夫所造的形状,要“证实异事”。什么是“异事”?所有的形状都是一个人造的,通过瓶子是士夫所造的形状想要来证实所有的山河大地、悬崖峭壁等等异事不同的形状也是士夫所造,这也太牵强了。他们的推理还是一样的,想要通过一个来证明所有的,比如这个瓶子是士夫所造证明所有的形状没有差别,反正都有形状,士夫所造的有形状,不是士夫所造的也有形状。想要通过一切形状无别的缘故证明是士夫所造。这个太过分了,为什么呢?这不是现量所见的,比量也证成不了。怎么证成不了呢?因为想要通过瓶子是士夫所造的形状来证实异事,通过某个士夫所造的形状来证实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这不确定。虽然这个瓶子你可以证实是士夫所造,但是要通过这一点来证明所有具有形状的都是士夫所造,当然不成立了。

名同无别故,你所认为的形状是无二无别的,只是名称上都叫形状,这是相同的,意义自相完全不一样。虽然是一个词,都叫形状,但有些是士夫所造的形状,有些不是士夫所造的形状。因为形状没有差别的缘故,所以说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的。这是不定的。为什么不确定呢?通过一个士夫所造的形状来推至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当然不确定的。名同无别故,你们所谓的无别就是名称是一样的。比如都具有人的名称,这方面是一样的。你不能因为都叫形状这一点就说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这是不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东西我们可以看出来是士夫所造,有些不是士夫所造,所以你们通过一个士夫所造的形状来推知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决定是不成立的,一个形状是士夫所造并不等于所有的形状都是士夫所造。

现量当然是不成立的,“比量非应理”,也不是合理的比量。“如灰物推火”,好像通过灰物来推出火的存在一样。“灰物”是什么意思呢?山后有火因有烟之故,通过有烟来推知有火。对我们来讲火是没有看到的,我们看到了烟,可以推知那个地方着火了。灰雾不一定是火,烟、雾气、雾霾这些都是灰雾,有时半山腰有一团水汽也是灰物,到底是不是烟不确定,还要进一步观察,确定是烟才可以推知下面有火。如果不是烟那下面肯定不是火,灰雾根本不是火产生的。如果你要通过它推知下面有火就不决定了,不能说反正是灰雾就行了,二者只是颜色一样,不一定都是火产生的。因此你们只是通过某一个形状是士夫所造的,就推知只要是有形状的都是士夫所造,这个不确定。就像有一种灰雾叫烟。通过烟可以推知下面有火,这是对的。如果说所有灰雾下面都有火,那就不行。为什么呢?因为灰雾有很多,有一种灰雾是火产生的烟,有些灰雾不是。比如到处都是雾霾,还有一些雾气也不是。你不能说反正是灰雾就可以推知下面有火,这是不决定的。

因为这个灰雾到底是不是烟,我们还要观察,所以你说有一种形状是士夫所造可以,如果说只要有形状的都是士夫造的,就不一定了。因为有些是有些不是,所以就像上面所讲的一样,烟是灰物的一种,通过烟可以推知下面有火,如果说只要是灰物下面全部有火,雾气下面是没有火的。这个道理是不定的。

子二、若定极过分:

本来是不定的,你确定这是它的因,那就太过分了,“极过分”就是有很大的过失。

非尔则陶师,造瓶等泥形,

故蚁穴亦成,由彼所造作。

“非尔”,本来不是士夫所造的形状,你却认为只要形状都是士夫所造。为什么不能这样承认呢?有很大的过失。“则陶师造瓶等泥形,故蚁穴亦成,由彼所造作”,陶师把泥巴涅成各种形状,然后放在火上烧成陶罐、陶瓶、陶碗等等,现在印度还有陶师。

陶师加工泥巴,造瓶等泥形,瓶子等是泥土的形象之一,陶师可以把泥土捏成瓶子、盘子、碗等等泥形。我们不能说瓶子的泥形是陶师造的,因为它有这个形状,所以所有的泥形都是陶师所造,这是不确定的。如果这样的话,故蚁穴亦成,由彼所造作。“蚁穴”即蚂蚁窝,蚂蚁窝外面有很多蚂蚁清理蚂蚁窝时推出的泥球、土块,这些也应该变成是陶师所造的,为什么呢?也是一个泥形。不能说只要是泥形一定是陶师造的,那不一定。虽然瓶等泥形是陶师所造的,但是蚂蚁窝外面,从蚂蚁洞里推出的泥形不是陶师所造的,如果你这样确定是极过分的。

除了蚁穴外的泥形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地方的泥形,比如雨水冲刷完之后,泥土的形状也特别多,这也是陶师所造的吗?当然不是了。这个过失太明显了,若定极过分,因为瓶子是士夫所造的形状,所以只要有形状都是士夫所造肯定不对。就像陶师造了瓶等泥形,只要是泥形都是陶师所造的,会有这个过失。

如果说蚂蚁窝外面的泥形也是陶师所造的,当然不应理,所以自在天不可能是万法的作者。对方开始提出了瓶子、形状等等,然后次第说只要是形状相同就是自在天所造,我们说这是不一定,因为一步步的观察,分辨到下面有些是有些不是,这个问题很明显。

他们说还要进一步的甄辨,也许有些不是,因为形状都是相同的的缘故,所以是士夫所造。我们说只是名称相同而已,这方面也是不定的,如果确定了太过分。这样一步步地把自在天是常有的自性,能够创造一切万物作了直接破斥。

此处主要观察的是什么?虽然间接地牵扯出很多和我们修行有关的问题,但是主要破斥自在天不是自生量,从他不是常有等一步步破下去,把自在天本身破干净了,然后他也不是正量,最后常有的不是量,必须是无常的心识才是量,又返回到了最初量的法相,量即无欺识,因为具有无欺识,所以佛陀是量。

后面有由正量成立的,也有破了外道之后间接再成立我们的观点,下面的课中还要一步步把该破的所破破掉,多余的字一个都没有,法称论师造论不可能有多余的内容,每个字和我们修行、抉择正量都有关系。有时我们认为法称论师是不是跑得有点远了,和现在说的没有关系,绝对不可能。他在论典最后说了,有可能本论会回归到我的智慧中,不一定有人看得懂,能够找出毛病是不可能。只是我们没有理解里面的含义,如果理解了,的的确确会对佛法产生殊胜的信心,此处讲到还是要破外道承许的自生量。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