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长行文第7课笔录

佛陀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下面继续学习《普贤行愿品》。

有些讲记中把常随佛学之后的三种大愿安立为回向的支分,其中常随佛学主要是回向自利方面。如果自己要获得佛果,对于佛陀因位的修法和果位的功德,都要跟随而修学。如果能够经常随学佛陀因位的修法,自己的心和行为都会和佛道相应,这方面也是内心成熟的因缘。还有佛果方面的一些法,虽然现在还没办法真正地开始随学,但是自己应该知道这也是随学的范畴之一。最后通过自己随学佛陀的果,就会得到佛果。恒顺众生主要是利他方面的,因为作为一个菩萨不利他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在回向的时候,对于一切众生要恒时随顺。只有这样才能利益众生,如果不能随顺就利益不了众生。虽然佛陀已经超越了六道,还要显现六道身体的原因,佛陀不需要其他的行住坐卧,但是也会这样示现,这些都是随顺众生的表现。最后一个大愿普皆回向主要是总的回向,回向于佛道、众生、无欺处等等。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

【复次善男子,言常随佛学者:】

我们要恒常跟随佛陀进行修学,对于佛陀因地果地的一切修法和功德都应该知道,然后就可以随学。我们会想,自己作为一介凡夫,怎么可能随学无量无尽佛陀的功德呢?随学的时候,不是一下子让你坐于道场,示现神通,这些我们都做不到。随学时首先了知什么是佛因地的修法、果位的功德,然后知道佛陀最初是怎么发心的,中间是怎么精进的,最后是怎么成佛的。我们也是最初随学佛陀的发心,然后随学佛陀的修法。比如随学佛陀布施,从微小的东西开始布施,逐渐趣入比较深广的修法。佛陀以前修法时也是最初发心,中间积累资粮,最后成就佛果的次第。我们修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自己也可以通过最初发心,中间经历从易到难、粗大到深细的修法这样慢慢修行的。因为常随佛学就是了知佛陀是怎样修行的,所以也启迪了我们自己通过怎样的方式逐渐达到证悟的方便,有这样一种次第和境界。

下面讲的是它的体相。

【如此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主要简略宣讲了佛陀因地的修法。“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讲记中也提到了,“娑婆世界”应该讲到本师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如来”主要是佛陀的法身,应该在华藏世界当中提到,为什么这里讲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呢?因为法身和化身无二无别,所以直接就讲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可以打消众生认为法报化三身别别他体的疑惑。实际上法身就是化身,化身就是法身,这是一个本体的两个侧面而已。“毗卢遮那”是遍一切处的意思,佛陀的法身遍一切处。

这个地方讲的是释迦牟尼佛最初的发心因缘,我们在学习《释迦佛广传》时,里面讲了很多最初的发心,比如大光明王、地狱拉马车、匝哦之女,还有陶师之子等很多初发心,都是不相违背的,完全是合理的安立方式做了观察的。

发起菩提心之后,就是进入菩萨道的修行,光发心坐在那儿不动肯定是不符合于菩萨道的。因此最初要发心,然后精进不退。佛陀对于六度的修持是精进不退的。我们学习《庄严经论》时,知道菩萨的修法无量无边,对于六度的作意、行为有很多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修法,此处主要是以布施为例,而且是为了法而布施自己的生命。

“以不可说不可说身命而为布施”,就是说布施身体或者生命的次数无法言尽。《释迦牟尼佛广传》当中,麦彭仁波切说过,里面提到的只是佛陀无量无边菩萨行的一部分,根本没办法宣讲全部内容。因为佛陀在三个无数劫不可说不可说的劫数当中,化现了很多次身体,也布施了无数次,单单是月光国王在一棵树下布施头就有一千次。何况其他的时候呢!

布施是什么原因呢?佛陀以前布施也是常随佛学,过去的佛都是通过积累六度资粮而成佛的。因为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也是为了成佛而对于佛道、正法有不可思议信心的缘故,所以为法而忘躯、布施自己的生命。这里讲了一个例子,“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为了求正法的缘故,不惜自己的生命,有时跳入火坑,或者身燃千灯、刺入千钉,经典当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苦行公案。

还有为了求法把自己的皮剥下来作为纸张,把自己的骨头打碎取出来作为书写的笔,把自己的血管刺穿以血液作为书写的墨,然后开始书写经典。有时书写很多的经典,有时只是书写一个偈颂、半个偈颂,如果把这些经典累积起来积如须弥。因为佛陀因地很多次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所以最后书写的经典比须弥山还要高,这方面是从实际的情况进行观察的。

讲记中提到了一个公案,《集一切福德三昧经》也是讲到佛陀因地怎么样剥皮为纸,还有在《贤愚经》中提到一个公案,佛陀因地转生为最胜仙人,在人间修定时见到很多仙人虽然对众生发起慈心,但是没有智慧,不知道怎么去真正调伏自己的心。他想就是单单的行慈心,虽然可以获得轮回当中的果报,但是无法息灭内心的散乱获得解脱的缘故。发愿自己一定要求正法,然后以正法的智慧教导他们趣入正道中去。

他到了城市聚落中求法的时候,遇到一个天魔。有些天魔为了让菩萨不退道心,故意示现很多苦行的方便让他们去做。如果发心比较下劣的菩萨,遇到这些天魔做障,要行持苦行的时候,非常容易退心。为什么经常看到天魔化现为罗刹、婆罗门的方式让菩萨做很多苦行呢?就是有这种目的。

那个天魔说,我有一偈以前的佛陀宣讲的佛法,如果你能够把自己的皮剥下来作为纸张,把骨头敲碎取出来作笔,并且刺血为墨的话,我可以给你宣讲。菩萨当时就想,我在无量无边轮回的生死中,因为贪欲或者其他无谓的事情而被人杀死过无数次,没有一次是为了正法而舍身的,所以现在应该以大欢喜心为了求取正法的缘故而作苦行。他以大欢喜心,把自己的皮剥下来,也刺出了自己的血,然后说,善知识,现在我已经准备好了,请您宣讲正法。在他毕恭毕敬地请法的时候,天魔生起了忧怖心。因为他没有办法让菩萨退失菩提心的缘故,产生了羞愧之心,所以刹那之间隐没不见了。

这时菩萨生起了很大的苦恼,他并不是因为身体,而是听不到法的缘故而苦恼。讲记中没有这样讲,是说菩萨开始祈祷,我为了求法利益众生的缘故做了这个苦行,十方世界当中应该有很多能够宣讲正法的大士,祈愿他们能够现前在我的面前为我宣讲正法。在他祈祷之后,东方过三十二佛刹之外的净名王佛现前,放光加持他的身体立即恢复如初,然后为他宣讲集一切福德三昧。这位菩萨也是大利根者,听了法之后,当下获得了无量的辩才,后来为一切仙人说法,令众生都笃信佛法,将他们安置在三乘道当中。命终往生净名王佛的普无垢刹土,通过为法苦行的缘故获得佛的果位。佛陀为了成佛经历了很多的苦行,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只是一类而已,还有其他无量无边的苦行,没办法一一进行宣讲。

【为重法故,不惜身命,】

为什么菩萨会这样做呢?就是菩萨尊重正法,正法是一切声闻缘觉诸佛菩萨的出生之处。因为一切佛从正法而出生的缘故,所以为了正法而不惜自己的身命。

还有一种解释是从理方面讲的,不一定是按照次第的苦行安立书写经典积如须弥。讲记中提到,皮骨血就是肉身,经典就是代表法,因为自己的肉身是皮、骨和血组成的,所以能够以自己的肉身来修持布施,就是书写布施之类的法要,如果以自己的肉身恭敬转绕,就是书写恭敬转绕了法类,顶礼乃至于做其他的事情,都是这样书写的。如果一个菩萨在三个无数劫,或者念念当中,都能够通过肉身来行法,书写的经典当然就会积如须弥了。从这方面安立,就不能真实按照每一次苦行之后的经典积如须弥来解释了,我想两种解释都是可以的。第一个在果地的时候,菩萨确确实实为了正法无数次的剥皮为纸,最后书写的经典积如须弥,这是应理的;第二个从理上讲,比较适合于我们现在的心态。如果让我们把皮剥下来,骨头取下来作笔,这是难以做到的。经典就是正法,如果自己的肉身经常地行持正法,像这样剥皮为纸书写的经典积如须弥就容易做到。按照不同的根性可以有不同的了解。

【何况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一切所有,及余种种难行苦行。】

众生最执著的是什么呢?就是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菩萨为了正法为了满足资粮尚且能够布施身体,何况其他的身外之物呢?自己拥有的王位,统摄的城邑聚落,还有自己的宫殿园林一切的所有,比如除了父母之外的妻子儿女、奴仆采女,都可以布施。菩萨追求佛道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的难行苦行。这是菩萨因地的修法。

我们看到这些之后,即便自己还不能剥皮为纸,至少也要对法生起一个极大的恭敬心。佛陀不是随随便便成佛的,那么我们在随随便便的状态中,能不能圆满资粮而成佛呢?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对法方面要有毕恭毕敬的恭敬心和极为强烈的欲乐心,看到佛陀的公案或者因地的修法,应该生起某种触动。然后就要常随佛学,按照自己的根性、意乐等实际情况发起求道心,现在对于自己听闻、思考和修持的法就要开始精进。我们看到经典或者公案,有时候会出现一种不太好的作意,认为佛因地的修法才是修法,然后和我们现在的闻思修脱节了。实际上看到佛陀因地的修法时,我们要做的就把这种心运用在自己当下的闻思修上,这样就是常随佛学。并不是说一定要有一个罗刹现前让你跳入火坑,才是常随佛学。按照我们现在的种种情况而进行闻思修就常随佛学的一种方式。

下面讲的是佛陀果地的功德。

【乃至树下成大菩提,示种种神通,起种种变化,现种种佛身,处种种众会。】

“乃至”,就是中间省略了很多的苦行,前面讲了布施的苦行,还有很多持戒、安忍等苦行省略了,最后他的资粮已经圆满了,在菩提树下成就大菩提果之后,示现了种种的神通、起种种的变化、现种种的佛化身,然后处种种众会而利益种种的有情。

佛陀刚刚成佛的时候,也是示现了变化,放光烧毁其他非菩提树之外的树木。佛陀在成佛时说,如果是非菩提树就全部烧毁,如果是真正的菩提树就留下来。佛陀一放光之后,其他的树木全部烧毁,只留下了菩提树,这一点在很多的经典佛传当中都有记载。佛陀成佛之后,对于不同的众生示现了很多的神通变化,而且显现了很多的化身利益众生。下面具体介绍了种种众会是什么情况。

【或处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如大雷震,随其乐欲,成熟众生,乃至示现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

佛陀观待一切众生的根性,只要是众生的因缘成熟,没有一个会空耗虚过。有时佛陀在大众当中说法,有无量众生证果;有时佛陀为了一个偏僻地方的众生而降临,给他宣讲正法,使他解脱,这些情况在《贤愚经》或者很多其他的经典当中,记载得非常清楚。这里讲对于一切菩萨种性的众生,开始佛陀在诸大菩萨众会道场中显现,然后给一切的诸大菩萨宣讲六度四摄的法要、六度万行的修法、一切殊胜的窍诀,我们可以从《般若经》《法华经》《楞严经》等大乘经典当中看到,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菩萨围绕,这是处于一切诸大菩萨众会道场给他们宣讲成佛的方便。

“或处声闻及辟支佛众会道场”,有时处于的大会当中多数是二乘的众生,宣讲正法的时候声闻、辟支佛种性的众生随闻得益。虽然在佛世的时候,不一定马上证独觉果位,但是听闻之后,声闻众生可以证悟初果乃至于四果。我们看到佛经中讲,发起辟支佛心的众生也有很多的。为他们主要是宣讲四圣谛、顺逆观十二缘起等等从轮回当中脱离的方式。

“或处转轮圣王、小王眷属众会道场”,转轮圣王是大王,下面还有很多小王眷属。虽然末法时代在人寿多少岁之后就不会有转轮圣王出世了,有这种说法。佛陀的化身无数,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陀所化道场的缘故,我们不能单单认为就在南赡部洲2500年前肯定有转轮圣王,但是没有转轮圣王的缘故,是不是就不符合这里的意思呢?没有什么不符合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陀的所化。在我们面前显现的是一尊佛,佛陀成佛之后还有很多所化的地方,不仅在有转轮圣王的地方,还有转轮大王下面的小王,即八万四千小国的国王等等眷属众会当中,在他们的道场宣讲佛法,给他们宣讲十善,或者给他们宣讲王臣之法。

“或处刹利及婆罗门、长者、居士众会道场”,有些是婆罗门、长者、居士为主,佛陀会给他们宣讲布施、祈福、生天、涅槃等等的法。

“乃至或处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众会道场”,有些佛陀讲法的地方是一般人去不了的,比如讲《楞伽经》的时候,楞伽山就是一般人根本去不了的地方。还有到龙宫,或者人非人的道场当中,给他们宣讲爱护众生、生起仁慈的法要,这方面是有所指的。有时对于人非人或者居士既给他们宣讲菩提心的法,也讲很多小乘的法,按照不同的根性给众生宣讲不同的法。

“处于如是种种众会,以圆满音”,“圆满音”是佛陀在因地的时候,修持了种种善法功德的缘故,成佛的时候就具备了圆满的梵音。其他的众生不能具备圆满的梵音。《贤愚经》中也是讲到一个盲者婆罗门,听到了很多人往一个方向去,他就问:“什么事情这么热闹?”别人说:“你不知道吗?佛陀出世了正在讲法。”他说:“我不知道,我是盲人,根本没办法去。你能不能带我去?”因为他有一种技能,能够随着声音分辨人的根基。他说:“佛具备梵音,是不是佛我听到他的声音就可以知道了。”当时有一个人发起了悲心,把他带到佛讲法的地方,他远远地听到了佛陀讲法的声音确确实实就是梵音。一下子生起了极大的信心,在佛的加持下,他的双目就复明了,然后出家入道,获得了阿罗汉果。这方面也是他以前和佛结了因缘种下的善根。佛在因地发过善愿,圆满具备六十四种支分的梵音。

“如大雷震”,就是没办法抵挡的,“随其乐欲”,跟随一切众生的根机意乐成熟一切众生。如果是人天乘的让他进入人天道,如果是声闻缘觉乘的让他进入二乘,如果是菩萨乘的让他发起无上道心等等,这方面就是随类进行度化。没有善根的人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让他坚固增长,善根坚固增长的人逐渐使他成熟,成熟了善根的人让他获得解脱。因为很多人都是佛陀在因地曾经度化过的,让他们入了道,发过善愿的,所以在佛出世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最后有者,就是说他们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就靠一个佛的因缘,佛一加持下子就顿入四果,还有获得三果二果初果的,发心的人也不计其数。佛陀有无量无边的方便,没有善根的人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人让他增长坚固,善根圆满成熟的人就让他解脱了。“乃至示现入于涅槃”,最后佛陀入于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随学”,佛一切因地的修法、果地的功德,一切度化众生的事业我都随学。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

不单单是随学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还有尽虚空遍法界的十方三世一切佛刹当中的一切如来,在因地的时候都修持过无量的善根,在果地的时候都示现无量的功德法,显现不可思议的度化众生的事业。一切的佛没有一个空过,他们的一切修法我全部要随学。

【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每一念中我都随学,这是教导我们修持佛道随学的方法,我们最好能够都摄六根,然后每一念都安住在善心和佛法的修持当中,这就是念念当中随学佛陀,如果自己有一念生起了世间八法的心,在这一念当中就没有随佛学;如果一念当中又生起了嫉妒心,这一念当中又没有随佛学。我们既然发了常随佛学的心,就应该恒时的提醒自己的正知正念,尽量使自己处于善法的状态当中,每一念中不是对众生生悲心、自己缘佛果的心,就是忏悔业障、积累功德、对善知识生起信心等等,反正在每一念当中都能生起善法的状态就是常随佛学的修法。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我们常随佛学的愿心应该稳固、恒久,我们学了一两个月或者半个学期之后,就开始疲厌了,这时离三个无数劫成佛还很远,我们常随佛学应该有一个比较恒常的心。如果有一个恒常的心,自己的违缘就少,自己的心念稳固时,功德法才容易生起来,所以说乃至于众生烦恼尽,我的随学也没有穷尽的时候。

我们应该有广大的发心,如果发心的时候本身就是我只发心学两三年,或者几十年,这就不是真正的常随佛学。这样的心一发起来就容易懒惰,真正的常随佛学应该是发一个非常长远的心,这样就有了一个缘起,否则就容易退失。

佛学院有一些道友,来佛学院的时候说我发愿住整整三年,三年之后慢慢他住的意乐淡了,通过很多因缘就会走,这种情况我观察了很多,虽然不一定每次都非常准,但是如果他来的时候就说住三年,三年后慢慢走掉了的情况有很多。有时候说我只住一段时间也很容易产生障碍违缘,他的心力已经尽了。有些发心常住的人不一定能够常住,也有一下子走掉的。如果自己的心态比较稳固,不管什么样的障碍违缘出现,他都容易度过。不仅我们一生中学佛,为了自己长时间利益众生也应该发一个广大长久的愿,这也是一种缘起的规律。

还有一些地方讲,主要是众生的心性无有边际,如果自己的心性无有边际,那么我们常随佛学的愿也不应该有边际。因为心性是大方广无有边际的缘故,我们发愿常随佛学也应该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乃至于众生的烦恼尽我的大愿也不会穷尽,主要是从这个方面去对应的。

今天这节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