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善知识的标准

  • 作者: 夏坝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251
  • 分享到:
我们要学佛首先不能没有师父。别说学佛,就连我们从这里(天津)到四川的话,也得要知道坐什么车,到哪里去买票,开车的时间,这些都要向明白人打听清楚。我们学佛呢,没有从这到四川这么简单,而是要从六道轮回的苦海达到涅槃圣果的彼岸。从根本利益上来讲,这直接关系到我们生生世世彻底了脱生死的问题,这条通往圣果的道路,在这个世间极少有人能够得到的,除释迦牟尼佛和极少数大成就者外,没有人达到过目的地,因此,在这样的路途上更需要引导者。

什么样的师父(善知识、上师)是合格的师父,或者说什么才是具备圆满德相的师父?到汉地来包括我在内的藏传佛教的活佛不少,但有些人是冒牌的,他们居心不良、心术不正,结果把本来没有那么多烦恼的、善良、天真的居士弄得一塌糊涂。所以,你首先必须有一种观察上师的意识,如果不能如法观察上师的话,就不能确认是善知识还是恶知识。尽管依止善知识的功德极大,但依止恶知识好比是接近毒蛇一样会丧失你的三善道的善根。因此你要确认善知识,观察善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你们别认为这个活佛是黄教的,在黄教当中信这个,自己的上师是红教、白教的,就不要观察了等等,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想法。我今天讲的法不是黄教的法,是释迦如来佛的法,也是弥勒佛的法,是包括藏传佛教的六大教派、也包括汉地净土宗、天台宗在内的都要听的佛法。为什么呢?这不只是藏传佛教,而是佛法。我们判别佛法的真正标准是什么呢?就是释迦牟尼佛留下的遗产,也就是经、律、论三藏一切经典。如果不把这个作为凭证的话,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得到任何一个其他的凭证。

因此,我今天在这里要讲一讲《菩提道次第广论》所讲的弥勒菩萨开示的亲近善知识法和善知识德相;然后,再加上红教的巴珠仁波且《大圆满前加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的标准。这两个标准跟大家讲一下之后,让大家对如何亲近善知识的问题有所了解。

首先,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非常明确地讲了,总共有十个德相。这十个德相就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善知识的标准或德相。 “知识调伏静近静,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悲体离厌应依止。”这就是善知识的德相。其中第一句话,“知识调伏静近静”是什么意思呢?作为一个师父、善知识,他必须要具备三学的功德。一个是以戒学能够调伏自己的行为,一个是以定学而使自己非常清净,一个是以论学或慧学让自己的心非常精进。什么叫以戒学调伏自己的行为呢?比如说,一个医生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治好别人的病呢?因此一个善知识要调伏一切弟子和众生,首先要能调伏好自己,才能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怎么调伏呢?消除一切缺点,能够摄受一个清净的戒律,这叫调伏。

第一个德相:调伏

在《别解脱戒经》中,释迦牟尼佛比喻说: “心马常驰奔,恒励修难制。”野马是非常难调伏的,要调伏它,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口夹是调伏马的最好方法。同样,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马,用什么方法调伏它呢?就是用别解脱戒的口夹,用这个使心调伏。因此你要观察师父是不是戒律清净之人。戒律有三个:别解脱戒、菩萨戒、密宗戒。这三个戒好比是三层楼,没有第一层楼不可能建立第二层楼和第三层楼,因为第二、三层楼都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别解脱戒为一切戒之根本。在《俱舍论》戒律中讲,戒律如大地,是生出一切功德苗的基地,没有大地的话,不可能长出任何苗,没有田的话,不可能长出粮食。同样,如果没有戒律,就不能生出任何一个功德。因此,要看这师父是否具备一切戒律:

1)居士戒、沙弥戒或比丘戒等是不是非常清净。

2)菩萨的十八根本戒和四十六学处是否非常清净。

3)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密宗的一切戒律是否非常清净。

如果自己胡作非为,连居士都不如,那就可以肯定地说,他根本不具备调伏他人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必须和大家说明,在佛教中也未必一定是比丘,也有一些从来没受过比丘戒,从来没有当过和尚,以居士身份授灌顶的上师,这也不是没有的。因此,哪怕他是在家人也可以理解的,但他是不是一个像样的在家人,要看他:一、是不是不杀生,二、是不是不偷盗,三、是不是不邪淫,四、是不是不妄语,五、是不是不饮酒、不吸毒等。连以上这些都做不好的话,那就可以确定他根本就不能调伏任何众生。

第二个德相:静

清净就是定学,内心非常清净,修禅定修得非常好,修定的经验非常丰富。修定时把自己内心中存在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等用定压住了。在修禅定的过程中,能知道如何对治掉举和昏沉,而且知道的窍诀也非常多,包括显宗的禅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等修法。

第三个德相:近静

近静是什么呢?就是慧学,尤其是性空(诸法自性虚空)正见。龙树菩萨说一切诸法“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不一亦不异……。”在这一切诸法自性虚空方面,至少在比量上能有所体悟叫近静。

第四个德相:德增

“德增具勤教富饶”。“德增”是指善知识要比弟子的功德大,比弟子的佛学水平高。如果你不亲近一个“德增”的善知识,学修佛法就不会有长进。二千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集》中这么说:“诸人依劣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故应亲近胜自者。所有具最胜,戒近静慧尊,若亲近是师,较尊胜尤胜。”第一句话“诸人依劣当退失”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依平等者平然住”,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平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依尊胜者获尊胜”,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善知识,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们拜师父一定要拜一个比自己智慧更高、修证功德更大、三藏经典学问理论水平更高的,完全有能力把你引导到具有无上正等正觉、至高无上的智慧、慈悲、德相佛果的,最殊胜的善知识,才能真正有长进。

第五个德相:具勤

于利他之行,能精进勇猛地行持。

第六个德相:教富饶

什么叫“教富饶”?教言非常丰富。一个师父不能只会说单独某一个法或知道某一个传承,而必须通达一切教法,通达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经、律、论等一切教法,以及显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因此,一定亲近一个“教富饶”者。这样他才能够使你的佛法修持得以健康地进行。比如一个医生的职责是维护人们的健康,假如他只懂得治一些头疼感冒等小病,那就没有必要要这个医生。我们需要的应该是医术比较高明的医生。不管什么病,他一摸脉就能判断出是什么病,用什么药能治好,有了这样的医生,我们就能够健康地成长。同样,我们学佛的医生就是师父,这个师父要会调伏好我们内心的贪图、嗔恨、愚昧无知、自私、傲慢等一切病症。第一,他会判断,第二,用各种配药的方式能够把我们的一切病症治好,不但治好,而且要用最佳、最快的办法治好。

第七个德相:善达实性

“善达实性具巧说”。“善达实性”跟刚才所说的近静差不多,不过有一点,刚才所讲的近静包容了所有的五明智慧:声明、因明、内明、工巧明、医明。不过在这里就不包括了,这里是指通达万物诸法虚空的本性,也就是说通达实性。实性是缘起性空,诸法的本性。因为一旦发现了诸法的实相和本性,不管是只用比量所知,还是现量所证,都算是证悟。因此,师父要有很高的比量的水平,至少能够以比量的方式通达诸法的本性、实相。

第八个德相:具巧说

什么叫具巧说?其实师父尽管是非常好的师父,具有刚才所说的三学智慧和德增,也具备非常丰富的教言,并通达实性。但若不能具备善巧说法的话,就不一定能让人听懂。比如说,今天我用藏语讲了一个小时或半天,做了半天的灌顶,拿着宝瓶然后念经,将宝瓶在一个一个头上放着。居士们糊里糊涂地,不知道对宝瓶该观想什么,这个宝瓶是什么意义,也不知道授这个灌顶的时候自己观想某一个佛或菩萨,更不知道每次授身、口、意等加持时的宝瓶灌顶、宝冠灌顶、金刚杵灌顶、金刚铃灌顶、赐名灌顶、金刚上师灌顶、智慧灌顶、秘密灌顶,言辞灌顶等。每次灌顶该以何种方法去接受这个灌顶,他都不懂。他想:可能是灌顶了吧,灌顶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去修,念什么咒。这不是善知识不具备其它功德,而是不具备善巧说。因为不具备善巧说的话,你就听不懂他说什么。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不具备善巧说法,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本身表达能力有限而不具备善巧说法。有些上师通达一切三藏经典,一上讲台,三句话也讲不出来,这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上师善巧说非常重要。

第九个德相:悲体

“悲体离厌”。“悲体”是什么呢?就是内心非常慈悲,把自己的弟子当成儿女一样,内心根本没有一点隔阂,或执着心,将传佛法当成完全为救度弟子或众生的方法。不为钱财、名利,只为了救度众生,这才是真正具备慈悲心的悲体,要是没有这种慈悲心,讲的法究竟如法不如法,就有很大的疑问了。

第十个德相:离厌

“离厌”是什么呢?就是脱离厌烦。例如一个弟子成天总是问问题,吃饭时问,做事时也问。如果师父心里感到非常烦,不想回答,这就是没有脱离厌烦。“离厌”就要求师父不能有厌烦,弟子什么时候请教问题,师父就应该非常欢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学佛的弟子,师父就应该欢喜地回答任何一个问题,这就叫离厌。这十个德相就是师父所具备的标准。

我不能说这个师父合格,那个师父不合格,但我希望你们自己去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师父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过我只说显宗的师父或一般传法的师父,如果是传密法的师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刚才说的十条,再加上二十个条件,共三十个。

(1)身清净: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论受的是居士戒、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还是密宗的金刚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

什么叫不杀生呢?不是为自己的利益杀任何一个众生,也不是为自己托别人杀任何一个众生,不吃为自己而杀的众生之肉,也不随喜杀生。

第二不偷盗,不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用卑鄙手段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三不邪淫,就是自己有家庭,决不做对不起任何一个家庭的事,不能做第三者。如自己没有家或没有妻子、丈夫,也不做破坏别人幸福家庭的第三者,包括自己或托别人做,或别人做了随喜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不行。这些叫身门清净。

(2)言门清净:

不说妄语、谗言、非常难听的粗恶言、无聊的语言。这四个同样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随喜。这些叫言门清净。

(3)心门清净:

内心不管别人修法如何好,内心不产生任何一个嫉妒心,别人拥有了多少财产,内心不产生任何贪图心,还有对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跟自己作对的人,不产生任何伤害他的心,内心相信因果,对三宝不产生任何怀疑。这些叫意门清净。因此作为一个密宗上师必须做到三门清净。

(4)大智:

密宗上师必须是大智慧者。因为他懂的、修的比显宗师父还要多,还要大。因此他必须通达一切三藏经典,必须通达显密的一切教法,必须通达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门。没有这样的大智,不可能证到至高无上、具有无上正等正觉智慧的如来圣果。因此必须要具备大智慧。

(5)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时间长,要有绝对吃苦耐劳的忍心,同时也必须具备对金刚兄弟或对他人能够忍受一切的委屈的忍辱心。没有这种忍辱心很容易产生我刚才说的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现象。所以我们要绝对有忍心。

(6)正知:

就是显宗所说的正住。所谓正住就是在教派与教派之间、上师与上师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没有任何一个偏见心。

(7)无谄:

对于他人没有任何卑鄙不择手段之心。

(8)无诳:

心不欺诳。

(9)通达密咒:

非常通达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每一个咒和每一种修法。

(10)通达密续:

通达密续与通达密咒有什么区别呢?密咒主要指修习的手段和方法。密续为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因为密宗的事部续、行部续、瑜伽部续、无上瑜伽部续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每个咒的修行方法都来自于密续当中,所以要通达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密宗的续和密宗的理论。

还有十个条件叫十真实,这是密宗上师必须具备的条件。

(1)坛城:

对坛城的绘画、观想非常通达,也可教授弟子,同时还包括做佛像、画佛像的工巧,否则他根本没有办法明确解释密宗的每一个金刚坛城的形态、生起次第中的观想方法。因此必须通达坛城。

(2)密咒:

在圆满次第当中最关键的是密咒。这个密咒是什么咒呢?不是我们经常念的这个咒、那个咒。这些咒是体内每个部位所需要观想的咒,比如顶轮咒、言轮咒、心轮咒、丹轮咒和密轮咒及身体每个部位咒的观想方法。

(3)手印:

手印在密宗里非常多,尤其是在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手印占主要位置。特别是事部,手印是最关键的,因此上师要对手印非常通达。

(4)守护我及处等:

这个就是怎样保护我和我所在之处。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自己用每个部位的金刚忿怒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或用金刚坛城或火轮保护自己和自己所住的地方,不让任何一个妖魔鬼怪接近。

(5)迎圣仪轨:

就是迎请一切智慧身的仪轨,我们修炼任何法的时候必须迎请很多圣尊。比如,迎请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等身、口、意一切智慧功德,因此,上师必须要通达任何迎圣仪轨。

(6)仪轨念诵:

口头的都不会念,更谈不上观想了。念诵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观想。口头念不出来更没有办法有次序地去观想,因此要通达念诵,要非常通达修行的方法及每个次第修行方法。

(7)修习:

通达每个次第的修炼方法。

(8)内外火供:

外火供是用火炉如法地做火供(将供养一切佛菩萨的物品在火炉里面烧)叫外火供。内火供指观想自己吃的东西到了丹田后,化为一切供品供养体内的一切诸佛菩萨的方法,这叫内火供。

(9)收摄:

最后把一切观想部分收回。

(10)送神:

把一切迎请的智慧神、诸佛菩萨送回原地的仪轨。

必须要通达这些才能当一个密宗的金刚上师,因此,密宗的金刚上师要比一般的师父要多二十个德相。

上面讲的三十个条件就是一个善知识的标准。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讲,有些人说黄教是这样,那我们白教可以不必要这样,红教也不必要这样。还有人说红教不需要守任何一个戒律,只要是一心一意依止善知识,依止上师就行了;或说红教可以胡作非为,可以有不寻常的男女关系,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这样的说法和做法彻底破坏了佛教,彻底破坏了我们的藏传佛教。因为这些败类来到汉地乱搞乱整,最后弄得汉地信佛居士心里非常不愉快,开始怀疑这个密宗是不是如来圣法。

因此我今天要特意讲一下《大圆满前加行引导文》当中所讲的善知识标准的部分,这是红教最主要的一位活佛叫巴珠仁波切所讲的大圆满引导。我想在这里一一地介绍给大家。

本来凡夫很容易被世间的友伴和其他一切因缘所改变,由于随时随地依止善知识和善友,比如说,亲近一个合格或标准的善知识,就如一个普通的木块,长时间放在檀香木里,再将它拿出来后,发现它同样会发出很好的檀香味。如果你经常和善知识在一起,经常听受善知识的教化,你就被熏染上善知识的功德妙香,一切威仪也将与善知识一样。这个例子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