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勇破外道记

  • 作者: 慈云杂志社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林敬然
去(六十七)年底,为了请购念佛录音带到大乘精舍印经会,认识了乐崇辉居士,乐居士问我有关学佛的因缘及心得,谈到感应之事,他要我写出来,以坚定一些初学佛者的信心及接引尚未学佛者或误入邪途的人士导入正信的佛教,故谨将这两年来自己所感应之故事如实写出,愿大家共勉。
一、民国六十六年初夏,有一天下班后到一朋友家拜访,其母对我说,当晚某‘佛堂’有法会要我一起去拜佛,因先前我曾被邀听过‘道’,所以认识了几个人,也就欣然随往,一路上默念著「南无阿弥陀佛’圣号。该‘佛堂’的布置相当庄严,门前挂著一张中国道教协会的会员证,里面早已有十几个人在那里,大家和蔼可亲。首先由一位‘老师’身份的女士,向我介绍一张‘道统图’,我随后浏览了一下室内的摆设,墙上挂满了‘西方三圣’,‘至圣先师—孔子’,‘恩主公’的画像;‘佛堂’前正中有一母灯,壁上镶有‘观世音菩萨’的圣像。仪式开始前,要我填写一张表格,然后将一道一道的素斋水果送到供桌上,大家排班礼‘佛’,井然有序。主持人先烧表格,说了一些话,礼‘佛’时,左右有人喊‘一叩首,二叩首......’,速度相当慢,而我因默念佛号故,以当初皈依师所教的五体投地礼佛法应之,并观想阿弥陀佛就在面前,喊话者不得不将速度减慢以配合我的动作因一心正念故!也不在意主持人的手在我的眉间一点,并在耳边讲了什么话。仪式完毕后,有一讲师即席演讲,首先恭喜我们已经‘地狱除名,天堂注册’,并讲了数段‘故事’,其中有说到地藏王菩萨的事迹,配合著民间的传闻,将伟大的地藏王菩萨描述为未断烦恼,只管十殿阎王的‘神’。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因为他所说的,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佛陀所赞叹的地藏王菩萨的事迹相违背,也顾不得九点半要与一位远自台南来的同学约会,而提出质询,引用‘地藏经’中经文指出其所说的错谬,并进而引证‘佛说阿弥陀经’中说,劝大家应时时刻刻念‘南无阿弥陀佛’,岂可仅在危险时才念其所授之‘五字’(当时这五字因一心念佛故未听进去,事后在施居士的大作“我怎样脱离一贯道”一书中才知道这五字是‘无太佛弥勒’),该讲师竟答称他未曾看过‘地藏经’及‘弥陀经’。事后,我以研究佛法应以三藏教典为依据,勉励其应博大见闻。回家后已是夜晚十一点多了,沐浴、晚课之后即就寝。第二天清晨五点钟左右,在寝室内,忽然间光易满室,有如置身于黄金色的宫殿中,阿弥陀佛显现在床前(绝非梦中),金色光耀,由佛陀的金光中有一道光明照在我身上,顿时身轻体安得未曾有。我缓缓地抬头瞻仰如来,全身金黄色,当视线接触到佛陀的耳朵时有两个大金环,再往上看则不见其顶,约两分钟的时间才消失。当时想一定是阿弥陀佛印证我昨夜对该教师所指正的经典才是正确的教典,无形中更坚定了我学佛的信心。
二、民国六十七年六月有一天,家母不知何故脚背起泡肿胀,非常痛苦,请良医治疗亦无效果。每天看著母亲在痛苦呻吟,内心非常难过,但又帮不上忙,忽然想起书中尝言大悲咒水非常灵验,于是在佛前虔诚诵念大悲咒求大悲水,约一柱香的时间。诵完后请母亲先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十声,然后服大悲水,如是服用三次之后,于次晨感觉到胸中甚为难过欲呕吐,结果吐出一团血块,未多久,脚背上的水肿已霍然而愈了。
三、民国六十七年某夜,阅读‘玄奘法师传’,伟大的玄奘法师因要到印度求经,横渡大沙漠时,因一时不小心将随身所带水壶的水流失了,好几天没有水喝,人马俱疲。忽见海市蜃楼以及许多魑魅围绕在其四周,大师心中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有些魑魅应时消失,但却还有一些在纠缠著,大师心中又默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遍,应时所有的幻境都消失了。阅及至此甚为赞叹‘心经’的不可思议功德。因已夜深,熄灯就寝,当躺下不久,很清楚地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由远而近,由下而上压在我身上,顿时全身动弹不得。我习惯性地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数声,猛然想起刚刚才阅读到玄奘大师诵‘般若心经’却魔之事,也就开始默念‘心经’,当念尚不到三分之一的经文时,这股无形的力量旋即离身而去。从此更加觉得诵念‘般若心经’的功德确实不可思议。
以上我列出三则亲身的感应事迹,并非鼓励读者们学佛求感应,而强调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实证的境界中所演说的教典是绝对值得信赖的。佛陀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乃是在于使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学佛的目的在经由菩萨六度万行、自利利他的修持中,希望每一位众生得到究竟的幸福。法华经中世尊所说的‘唯有一佛乘’与‘地藏经’中地藏王菩萨为母所发的大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皆成佛,我然后方成正觉’正不谋而台,都是学佛者应该持有的精神与态度。念佛得感应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如‘净土圣贤录’、‘高僧传’......中所述,最近在同修之间亦时有所闻。然感应之事犹如枝末,学佛者的根本在于如说修行,如法修行,破贪嗔痴的积习,行自利利他的菩萨大道于尽未来际。苟能以四摄法实现六祖所开示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则相信佛法就可再度大兴于今日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