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当《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终于能够完整呈献在读者诸君面前时,一直沉于译书的心,才稍稍得以片刻松弛,但同时,更为沉重的感慨又不觉油然而生。对一个智识健全的现代人来说,即便足不出户也不难感觉到窗外蜂拥而至的漫天浊浪,无需太多的洞察力,相信你立刻就能从周围人们的脸上读出掩饰不住的焦灼、贪执、浮躁、空洞。在全民的欲望都随着金钱的指引而摆荡飘浮的当下,有多少人会沉下心来,用全部身心感受释尊伟大的思想与行持?但作为一名佛教徒,如果连佛陀的传记也没阅读过,实在令人遗憾。
对许多人来说,往往一生甚至多生的生命,都不足以使他们放下成见,感悟佛法的甘露。在这样一种愚痴而盲目的氛围包裹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尚未理清人生思路时,无明就已将他们带往黑暗的轮回了。既如此,我们迷茫而躁动的视线可否转向佛学这片纯净的田园?不经意间,也许就会柳暗花明、曲径通幽了。
而摆在你们面前的这本《白莲花论》,恰恰就是一块能引生人们对佛陀及佛法生信的指南针。凭借它的指引,相信有缘者会一步步登临佛法绝顶。尽管我们未曾值遇释迦牟尼佛出世,不过能得其教法已经令人欢喜不尽、庆幸再三了。如果你是佛教徒,那么无论你修学汉传、藏传、南传等佛教,也无论你属于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何种宗派,本传记都值得再三闻思并修学。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虽示现为藏传佛教中一代大成就者,但他在创作这本巨著时,绝不是以狭隘的宗派主义观点架构全书,而是以自己超凡的智慧与慈悲,令本书成为一切教法精华之集大成者。特别是在《修行品》中日常观修佛陀法要这一节,尊者更以无比的悲智,将一生成就的无上大法以通俗的语言、最广大的殷殷悲心,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任何具信心之有缘者,哪怕你刚刚迈入佛门,抑或已垂垂老矣、无力再修高深法要,只要依尊者教言次第行来,就绝无再堕轮回之理!而相关的持诵名号、深入禅定、本尊及上师修法等方便、究竟法门,你都可在本品中找到圆满答案。
若欲报答佛恩,或了知佛陀为众生而初发心、行持六度万行、守持刹土等深广行迹,闻思且在本传记指导下实地修持,都不失为一条圆满所愿的堂堂大道。而对那些非佛教徒来说,不管你有无对佛教的种种看法,我想大凡稍有人格及智慧之人,无不希望自己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既然如此,不离世间又超越世间,一方面能令人游刃有余于社会人群,一方面又能让我们高屋建瓴地纵览全局的佛教思想,难道就不值得你深入钻研一番?那就从阅读本书开始,自己去看,自己去想,用眼睛,更用心灵!
任何想深入经藏、破生死牢关者,本书都可为你们提供人生指导、指示修行津要。佛是谁?他到底做了些什么?那就借着作者的传神笔触,让我们回溯这位先觉者的足迹吧。
东西方的很多知识分子、有智之人,近些年来一直把拯救人类文明的希望投注在雪域高原上。在以分别念愈演愈烈为特征的现代科技浪潮中,总有许多求索者将目光逆流而上,满怀热望地落在藏传佛教这块宝藏上。于是,越来越多的藏文佛典经论开始流向中原、飞向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沐浴在藏传佛教的杲日辉光中。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部藏文佛教大论园地中的灿烂明珠,却一直未被人翻成汉语。守着这块如意宝,但却束之高阁人未识,个中滋味自是一言难尽,特别是在五浊兴盛时期,本书更是对治烦恼之无上良药。正是在这种动机驱动下,我多年来一直梦想着将之译成汉语。而今,在上师三宝及护法神的加持下,这部论著终于可以走进广大读者的心间了。
对很多人,特别是文人而言,如果本书以文言文形式翻译,可达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信达雅兼顾之目的,但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人们又大多懒散懈怠之时,颇为费解的文言文可能会障碍很多来去匆匆的现代人投入阅读。因此,在绝不对内涵有所增减变动的前提下,行文风格则多向白话文靠拢。原文所用教证,亦尽量以白话文译出,对其中之专有人名、地名、经名等词汇,力争多沿袭惯例译法。碰到新的、陌生的词汇,若无固定译文,则随其意而新翻,或径用音译,此点特向读者作一下交代。
语言的坚冰已被打破,直挂云帆济沦海之探宝旅程,就待读者朋友自己拉开帷幕了。
翻译过程中,得到过许多人的热心帮助,借此机会一并致谢。并诚挚祝愿这些人,以及制造违缘之人非人、病魔、怨敌,乃至一切众生,都能暂时如释迦牟尼佛那样,只要对他众有利,哪怕仅仅是为一只小蚂蚁也能牺牲自己。并最终获取圆满无上正等觉之佛果。
二〇〇二年五月三日译于厦门
重校于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