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龙树菩萨的生平与归宿

  • 作者: 轶名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今天来介绍一下龙树菩萨。我找了很多参考资料,后来发现很多都不太能用得上,最终还是找到《付法藏经》里面有一个《龙树菩萨传》,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不长,一千多字。我就依这篇传记来介绍。
1.出生高贵
龙树菩萨是佛灭后七百年,大约是在公元150~250年,但也有人说他活到了二百岁,关于他的寿命有很多种说法。佛灭后七百年,其实也就相当于中国的东汉和三国的时代,东汉、三国,跟张仲景、曹操、刘备、诸葛亮是同一时代的人。这样一想,好像龙树菩萨离我们并不远。
他是南天竺人,梵志种,梵志是净行的意思,佛教以外的出家人就叫“梵志”,但出家人怎么会有“种”?可能他们这个出家能结婚的吧,不然的话怎么能有种呢。他属于娑罗门,就是四姓里面属于娑罗门,可以说是种性高贵。
2.天聪奇悟
天聪奇悟,事不再告。在乳餔之中,闻诸梵志诵四围陀典各四万偈,偈有三十二字,皆讽其文而领其义。弱冠驰名,独步诸国。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综。
罗什大师用“天聪奇悟”来形容龙树菩萨特别地聪明,不是一般的聪明,“事不再告”,就是只要告诉他一遍,不用告诉他第二遍,他就能记住了,有很好的记忆力。我估计他就不用每天读经典,因为他读一遍就记住了,而且一辈子都不忘的。
“乳餔之中”,就是他还在吃奶的时候,听到其他梵志读《四围陀典》(大概是一个娑罗门的经典),“四万偈”,每一个偈子有三十二个字,四万乘以三十二多少?一百二十八万字,他全部都记得,全部都能背下来,而且知道它的意思。
“弱冠驰名,独步诸国”,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天下闻名,在南天竺国,已经没有人不知道他了。
“天文地理图纬秘谶,及诸道术无不悉宗”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图纬秘谶”有点像中国的《周易》,也就是没有不通达的。
3.出家因缘
寻求自娱
人聪明了就容易犯错,特别是没有正确的知见的时候,而且犯的错都不是一般人能犯的。所以聪明人造业也容易,龙树菩萨造了什么业呢?
“契友三人,一时之杰”,当时他有三个相契的朋友,都超一流聪明的,而且想法都是一致的。几个人就说“天下理义可以开神明悟幽旨者”,简单说就是天下可以学得东西都学完了,没有可以再学的了。
“何以,骋情极欲最是一生之乐”,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感到高兴的呢?只有“骋情极欲”才是可以追求的了,他们属于宗教人士,不是有权力的,不是王宫大臣,不像国王,很多是办不到的,那怎么办呢?
求隐身术
“唯有隐身之术斯乐可办”,他想了一个办法,要是学了隐身术,就方便了,好办了,“四人相视莫逆于心”,四个人莫逆之交,都想到一块去了。
“俱至术家,求隐身法”,然后几个人就来到懂得方术的人家里,求学隐身术,术师就想,这四人“擅名一世,草芥群生”,特别是龙树菩萨,都瞧不起一般人,“草芥”就把一般人当草一样看待。“屈辱就我”,既然今天来求我了,他们这些人“才明绝世,所不知者唯此贱法”,所有的术都懂了,唯有这一件事不懂,这是个小术,是个贱法,要是告诉他们,一下子就会了,肯定不会再来了,不能一下子教会他,所以就只给他们药,这药叫作“青药一丸”,而且是把所有的药都打成粉,告诉他们把这个药在安静的地方磨成水,用水点到眼睑里,然后就隐身了,别人就看不见了。
龙树菩萨就拿这个药用鼻子闻了一下,然后就告诉他这个药有什么,这个药用了多少分,那个药用了多少,每一种有多少毫,多少克都告诉他了,居然跟术师调配的时候一模一样,术师看了就呆了,有七十多种药啊,然后就问他:“你怎么知道的?”龙树菩萨告诉他“药自有气,何以不知”,因为药有气,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这不光是用鼻子去闻,他的心要比较灵敏,而且要有广博的知识。术师就感叹:“闻之犹难,而况相遇,我之贱术何足惜耶。”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听到这样的人都很难,不要说见面了,我这个贱术有什么好可惜的呢?后来全部教给他了。
造业宫中
这四个人就得到隐身术了,“纵意自在,常入王宫”就自在了,想怎么就怎么样,王宫里面美女多,就专往王宫里跑。“宫中美人皆被侵凌”,一百天过后,后宫里有人就怀孕了。人们怕自己被怪罪,就提前就告诉大王这个情况。
“王大不悦,此何不祥为怪乃尔”,国王就很不高兴,这是什么不祥之征兆啊,怎么会这么怪呀,这王宫很严密的,不可能有人进来的,怎么就怀孕了。“召诸智臣”,就把有智慧的大臣召集在一起,询问此事。
“有旧第者言,凡如此事应有二种,或是鬼魅,或是方术”,这时候大臣就说,碰到这样的事有两种情况,或者是弄鬼了,附身的鬼,人是看不见的,如果不是鬼,那就是有人用隐身术。
“可以细土置诸门中”,就是在地上、在门底下、门边上,洒细砂或者是灰尘之类的东西,虽然隐身,但还会在灰上落下脚印,然后就可以叫人乱刀砍死。如果不是方术,是弄鬼的话,就用咒语、咒术,也可以解决的。
国王就用了前面的方法,果然就看到四个人的脚印,然后大王就用数百大力士,在王宫里,往虚空中到处砍,因为看不到嘛,其他三个都被砍死了,只有龙树菩萨躲过这一劫,怎么躲过的呢?他很聪明,躲到国王的身后,贴着他的身体,不可能砍国王的嘛,然后“敛身屏气”不敢呼吸呀,才躲过了这一劫。
业转功德
这件事完了之后,他就“始悟欲为苦本众祸之根,败德危身皆由此起”,总算开悟了,然后就发了一个誓,“我若得脱,当诣沙门,受出家法”,如果躲过这一劫就出家,后面他真的就出家了。
以此,我就想到聪明人造业容易。所以正见很重要,八正道第一个是正见,有正见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正定、正业、正精进。天亲菩萨曾经谤过大乘,米勒日巴也是跟龙树菩萨有得一比,他之前用咒术下冰雹,杀了不少人,造了不少业,近代来讲印光大师、蕅益大师都曾经誓灭佛教啊,这都是很重的诽谤业障。
所以人的正见很重要,从另一方面说没有正见是很容易犯错的,但犯错不重要,业障重不重要。师父有一个博文就说,业障重一旦发心,反而容易成就,就像石头从山顶滚落,直入谷底,所以业障有时候跟功德也是不可分的。像印光大师曾经在年少的时候,因无知而诽谤佛法,所以他几十年之间从不敢懈怠放松,就是业障反而会成为动力,所以业障有时候会翻成功德。

4.龙宫取经
龙树菩萨出家受了戒之后,“九十日中诵三藏尽,更示异经”,九十天就把三藏十二部读完了,因为看完了、通达了,想看别的经。“都无得处”,都得不到了,然后他又去雪山找,“雪山”大概就是现在的西玛拉雅山,有个老比丘就给他“摩诃衍经典”,就是把大乘经典给他。
“诵受爱乐,虽知实义,未得通利”,这时候他读了,但是没有彻底懂,这时候他还要别的经,“周游诸国,更求余经,于阎浮提中,遍求不得”,但是地上已经找不到了。
这时候有些外道论师沙门,辩论的时候都辩不过他,一个个都被“摧伏”打败了,然后外道的弟子就做他的弟子。说:“师为一切智人,今为佛弟子,弟子之道,咨承不足,将未足耶。”你已经是最厉害了,你的智慧本来已经超过佛了,你又做佛的弟子,那我跟你学什么呢?就是劝他另立新宗的意思,在佛教之外要开辟一片疆域,后来他也接受了这个建议,“辞穷情屈,即起邪慢心”。所以人起骄慢心也是由于因缘,因缘会激发骄慢心。
“自念言:世界法中津涂甚多,佛经虽妙,以理推之,故有未尽,未尽之中可推而演之”,就说佛法有很多,虽然现在的经典没有完全讲尽,但是以佛教的道理可以推演出来,推演的这些可以做,后来他就果真另立新宗。
“立师教戒,更造衣服”,他的戒律跟佛教不一样的,穿的衣服也跟佛教的完全不一样。“令附佛法,而有小异”附佛外道那样的,一些不同的地方,“为弟子受新戒、著新衣,独在静处,水精房中”为弟子受新的戒,穿新的衣服,自己独自在一个水晶房里面。
这时候大龙菩萨看他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居然不知道佛法,不知道天高地厚,“惜而愍之”觉得很可惜,就把他接到海中,大概像孙悟空到海里一样。然后在宫殿中就开了七宝藏,把大海里的经藏拿给他看,“以诸方等深奥经典无量妙法授之”,这些肯定是海之外没有的了,海里面是有宝贝的,孙悟空为什么到海里面去求披挂呀、兵器呀、金箍棒啊,这不是无缘无故的,在经典上也是有讲的,大海里就是藏宝的地方,所以劫尽的时候,地上的经典都没有了,全部移到龙宫里去了。
龙树菩萨就在海里读了九十天的经典,然后龙王就问他:“这些经典你都看完了吗?”龙树菩萨回答:“我可读者已十倍阎浮提。”我现在读的经典已经超过龙宫外的所有经典的十倍也不止了,大龙菩萨就说:“诸处此比复不可数”我这里的经典还不是全部,佛教经典太多了。
《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海里面请出来的,还仅仅是全本《华严经》的一小部分,那是龙树菩萨凭记忆写下来的,龙树菩萨之前地上是没有《华严经》的。他读了这么多大乘经典后,总算知道佛是大海,真是无穷无尽的,他只是海里的一条鱼,证悟再高,也不可能超过佛。
我们要知道佛跟菩萨的差别,一地是不知道二地举足下地之外,二地是不知道三地举足下地之外,以此类推,等觉菩萨都不知道佛的举足下地之外,可见得,菩萨跟佛的差距是天壤之别。
5.降伏外道
从龙宫出来之后,龙树菩萨就不去受新戒、着新衣了,重新归依佛教,这时候他就大弘法化,开始造论,有可能是《大智度论》,包括《中论》《十二门论》,他一一生造论一百二十二部,其中《十住毗婆沙论》是一部跟我们关系非常密切的论,《易行品》就从这个地方来的。
后来有一个婆罗门听说龙树这么厉害,想要跟他争高下,就跟国王说:“我能够把龙树菩萨降伏住。”国王就把他骂了一顿:“汝大愚痴,此菩萨者,明与日月争光,智与圣心并照,汝何不逊,敢不宗敬。”就是说:你太愚痴了,这菩萨像日月一样,你怎么敢这么不尊敬他。这个婆罗门就说:“大王你这么聪明,怎么光听人说啊?要用事情来验证啊!”国王也被他说动了,就把龙树菩萨邀过来了。
怎么比试呢?有一天早上,有很多人在围观,婆罗门就在大殿前面念咒,之后,大殿前就出现一个池子,池子里面有青叶的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说:“汝在地坐与畜生无异。还敢跟我——清净华上大德争高低。”意思就是他高高坐在莲花上,放着光,而龙树菩萨在地上坐,不是跟畜生一样吗?
这个时候龙树菩萨也念咒术,化作六牙白象,象就在水面上走,朝这个所谓的“清净华上大德”过去了,大象用鼻子把人带莲花一丢,就从高处推到地上去了,然后婆罗门就闪着腰了,一下子就服了,拜了龙树做师父,就说:“我不自量,毁辱大师。愿哀受我,启其愚蒙。”我真是自不量力呀,敢诽谤大师,希望你收下我做你弟子。
6.降伏国王
当时南天竺的国王不信佛法而信用外道,“沙门释子,一不得见”,凡是佛教的出家人他都不见,国王信外道,全国都跟着国王信外道,龙树菩萨就说:“树不伐本则条不倾,人主不化则道不行。”树根不拔,枝条就不会萎,因为生命还在,不把国王教化过来,佛法就不容易推行。
当时这个国家的禁卫军都是花钱雇的,他就换了一身衣服,就去“应募”,然后被召进去了,很快做了个小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禁卫军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走出去很威风,就是为了引起国王的注意。果然很快就有人禀报国王,国王就很高兴了,嘉奖他。就问:“这是什么人?”大王的侍者就说:“这个人很奇怪,进来之后,一不吃王宫里的饭,二不取钱,给钱也不要,不知道这个人要图什么,还把这里治理得这么好!”
大王亲自把他召见进来了,问:“你到底是什么人?”龙树菩萨就说:“我是一切智人。”这话口气太大了,突然冒出一个小兵,怎么突然冒出这么一句话,肯定是很惊讶的了,大王也是修道的,然后就说:“一切智人旷代一有,汝自言是,何以验之?”一切智人不是所有时代都有的,是旷代才有的,你靠什么来证明啊?
龙树菩萨就说:“欲知智在说,王当见问。”意思就是:想要知道这“一切智”在何处,你随便问我个问题。
国王心里面就打鼓了,“我为智主,大论议师,问之能屈。犹不是名一旦不如此非小事。”意思就是:这个时候我是问还是不问呢?我要是不问,就甘拜下风了,“迟疑良久,不得已而问之”,然后就随便想了个问题,问到:“你不是一切智吗,现在天上发生什么事啊?”龙树菩萨说:“现在欲界天在跟阿修罗在打仗呢。”
“王闻此言,譬如人噎既不得吐。又不得咽,欲非其言,复无以证之;欲是其事,无事可明。”大王听到这话,就如同一块东西梗在喉咙一样,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想要证明不是这样的,也没有办法,想要证明他对,也没有办法,找不出话来应答了。
龙树菩萨就说:“此非虚论求胜之谈,须臾有验言讫。”我这不是虚论、说假话,大王稍等一下,呆会儿就有现象证明我这是正确的。话音刚落,“空中便有干戈兵器,相系而落”,天上就掉下打仗时候的兵器,剑、矛、盾,噼哩啪啦的,就掉下来了。
王言:“干戈矛戟虽是战器,汝何必知是天与阿修罗战。”虽然天上是掉这些兵器,但你怎么知道就是在打仗呢?可能是什么人扔下来的,不一定是天人跟阿修罗战争才掉这些东西吧。
龙树菩萨说:“构之虚言,不如校以实事。”跟你说这么多也没用,呆会儿还会有证据。也是话音刚落,阿修罗的手脚、脑袋、鼻子、耳朵、眼睛,又噼哩啪啦往下掉,身体都掉下来了,这做不了假,阿修罗长得跟人不一样,一看就不是人,而且龙树菩萨往天上一指,所有人都看得到天上两军作战的场景,那肯定是非常壮观的。
这时王就向龙树菩萨顶礼,就心悦诚服了,果真是“一切智者”。这时在王宫里有一万个婆罗门,全部当下就拜龙树菩萨为师父。
7.往生极乐
是时有一小乘法师,常怀忿疾。龙树将去此世。而问之曰:“汝乐我久住此世不?”答言:“实所不愿也。”退入闲室,经日不出。弟子破户看之,遂蝉蜕而去。
有一个小乘的论师,就是不服,老是想加害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有一天就突然找到他,问:“你喜欢我在这个世界里长命百岁吗?”答言:“真是不愿意呀,我见你一天就仇恨一天。”龙树菩萨就回到自己的屋子,几天也不出来,后来他的弟子就把窗子打破,进去一看,龙树菩萨就像蝉退了壳,往生到极乐世界了。
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说他得到一种仙药,活了很久也不死,仙药给大王也吃,大王也不死,后来大王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孙子,就觉得这个老王不死,他们当不了国王,就要挟龙树菩萨:“你必须死,你必须让这个国王死。”后来龙树菩萨大概也想到:“我的寿命也差不多到了。”然后龙树菩萨就自己死了,龙树菩萨死了,就没有人给国王做这个药丸了,所以国王也死了,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说他一直没死的。
“去此世已来至今,始过百岁,南天竺诸国为其立庙。”“百岁”应该是指写《付法藏经》的时候,离龙树菩萨过世有一百岁。
他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母亲是在树下生的他,因龙得道,他因大龙菩萨,在龙宫里读大乘经典而得道,所以取两个字,一个“龙”,一个“树”。“其所度人,不可称数”,他所度化的人,不计其数。
图文源于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