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2017年
11 NOV
21
2017

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难艰辛之时,能保持这种精神是极难的。平时我们在顺意安适之时,于修法打坐之中,偶尔生起“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头也许不是很难,但这种菩提心是不稳定的。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

上师教言 2017.11.21
11 NOV
19
2017

证悟和见解有什么差别呢?佛教认为,坐禅时候体会到的感觉,一般不叫见解,而叫做证悟或者智慧——无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这个观念或认识——毫无疑问,一定是空性,一定是无常,这一般不叫智慧,以智慧和见解来区分的话,就叫做见解。

上师教言 2017.11.19
11 NOV
14
2017

如何将无记的走路转化为菩萨道呢?印度的恒河很长也很辽阔,其中有数不清的沙子,所以释迦牟尼佛经常用恒河沙数来比喻很大的数量。首先观想一尘中有恒河沙数的佛刹,走路的时候,观想自己在转绕成千上万恒河沙数的佛刹,这样就能将走路的行为转化为道用了。

上师教言 2017.11.14
11 NOV
13
2017

一个人原来靠杀猪宰羊生活,后来改行不做,开始当居士念佛,他对原来的恶业生起很大的后悔心,并发誓一生当中再也不去做这种恶事。当这两个条件完全具备后,他所造的杀业就变成了不定业,以后就不一定得果报;若再进一步深刻忏悔,就有可能完全不受果报。

上师教言 2017.11.13
11 NOV
12
2017

虽然《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本来就是相违,本来就是矛盾的,因为在家人想完全放下世间的事情去修行,这种机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但是如果能将菩提心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修大乘的佛法跟处理一些家务事或其他世间的事也不是水火不容的。

上师教言 2017.11.12
2017年 - 慧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