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1月
01 JAN
11
2021
01 JAN
09
2021

为什么要修行呢?因为,佛教理论的真实内涵,特别是其中的空性境界,是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语言,是由我们的祖先发明的,而我们的祖先都是凡夫俗子,他们的境界始终无法超越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范畴,只能了解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而佛的境界却是我们从未见到、从未听到的东西,因而是我们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既然语言无法表达,那还讲什么空性呢?就像过河需要乘坐渡船,一旦抵达彼岸,就可以放弃渡船一样。通过语言,就可以使我们了解修行的程序、修行的方法、修行的结果、修行的用处等理论上的概念,这样就便于我们更好地修行;但具体的修法,却只有依靠我们自己。

禅宗有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中的“冷暖”,是语言无法表达的东西,只有亲身体会过水的冷暖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内涵。证悟空性也是一样,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修行,才能亲自去感悟、去领会。

上师教言 2021.01.09
01 JAN
07
2021

有些人会有疑问:虽然自己发了菩提心,但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却显得很自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很正常的,答案很简单,就是修行深度不够的表现。

在修行还没有到位时,打坐的时候,我们也许会觉得,无论发生了什么争论,自己也能不和众生计较、争论,心甘情愿地把胜利奉献给众生,自己甘当失败者,但在日常生活中真正面对时,要做到就很难了。

上师教言 2021.01.07
01 JAN
06
2021

平时我们认为,六字真言、金刚萨埵心咒等口中念诵的词,才是所谓的“咒”,但实际上“咒”并不一定是词,“咒”的本体,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有广大神通、有神奇之力的咒语。修持般若波罗蜜多,就可以彻底断除可怕的轮回,获得佛果。

上师教言 2021.01.06
01 JAN
05
2021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来推翻我们的不清净观念,而圆满次第则用来推翻我们实有的执著,两种方法都很快。

上师教言 2021.01.05
01 JAN
03
2021

经云:“未满二资粮,不证胜空性。”成佛的主因乃智慧,智慧不会无因无缘而证得,是从闻思修及福德资粮而生。积福资粮有很多不同方便,其中最殊胜的为供曼荼罗。福慧要双运,若无慧资粮,仅积福资粮也不能成佛,若不积福资粮也不能证悟空性。是故,首先要积累福资粮。

上师教言 2021.01.03
01 JAN
02
2021

阿罗汉不是没有慈悲心,他也有慈悲心,但他的慈悲心是怎样的呢?佛经里有两个恰如其分的比喻,充分地说明了大乘菩萨与声缘阿罗汉慈悲心的差异。阿罗汉的慈悲心,就像没有双手的母亲,当她的儿子被无情的巨浪淹没的时候,她虽然对儿子有很大的慈悲心,但因为她没有双手,所以无能为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惨遭不幸。阿罗汉的慈悲心就如同软弱无能的母亲,当他看到众生遭受痛苦折磨的时候,也生起了悲悯之情,但是他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能力去救度他们,只能寻求自己的解脱。

大乘菩萨的慈悲心,却如同勇敢的父亲,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在战场上寡不敌众、命在旦夕的时候,知道如果不去救援,自己的儿子就会被敌人杀害,因此而生起了难以堪忍的慈悲心,所以就披挂上阵,奋不顾身地去拯救儿子。他不但有极大的慈悲心,而且有所向无敌的能力和勇气。大乘菩萨就如同坚强无畏的父亲,他越感觉到轮回的可怕,就越有勇气和决心,不顾私利、毫不犹豫地去度众生。这就是形容大乘菩萨与声缘阿罗汉在慈悲心方面不同的两个比喻。

上师教言 2021.01.02
1月 - 慧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