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青春被谁折断了翅膀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5-11-27 浏览量: 2174

女众部现观系 释圆珍

青春被谁折断了翅膀
——试论加行道位菩萨的境界对现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90后的生活,物质条件十分富足,其价值观中自然也就认为外在的物质是获得幸福的来源,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基于这样的价值观,90后的人们普遍都是以追寻丰富的物质生活为生活目的的。

现在的社会中,90后已成为主流人群,本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但未来却反而令人堪忧,在2014年9月4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首份预防自杀报告中就说道,全球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大约每40秒就有一人轻生,是15到29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究竟是社会压力太大,还是内心过分脆弱?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社会现状?

《现观庄严论》主要是论述佛陀以及大乘菩萨修持三智的方法及境界。其中的部分章节也提到了他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本文节选了一段阐释加行道菩萨境界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了知圣者的价值观,让我们找到解决这一严重社会现状的方法。

下文中主要依据《现观庄严论》中“色等离聚散,住……”这一颂的内容加以分析。

一、这个世界没有存在,更谈不上永恒

90后的我们认为,我以及一切外在周围的环境都是真实存在的,比如,当我拥有一幢海景别墅时,就会觉得幸福生活就是住在这幢别墅中,眺望着远处的海景,吹着暖暖的海风,喝着美味的咖啡,享受当下生活带来的快乐感受,在电话中向朋友炫耀着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并且认为这样的幸福是可以永恒的,只要我努力维护,就一定不会失去。

如果是一位加行道菩萨,她会如何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呢?“色等离聚散。”“色等”是说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摄法乃至佛陀的十八不共法之间的一切法,包括这个世界所呈现出的一切的万事万物以及生命体。“离聚散”是指远离了积聚、恒常以及无常、破灭的特性。也就是说,加行道位的菩萨,她们会认为自己所拥有的当下的一切,其实是如彩虹般不实有的,其本质是完全不存在的。为什么呢?

首先,这个世界一切万事万物真正存在形态一方面是“离聚”的,“聚”就是“积聚”之意,佛教认为万法的形成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成,一旦因缘散灭,万法也就消失殆尽了,所以,这里以“积聚”指代万法“存在”的特性;“离”顾名思义就是“远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说,一切万法的特性是远离“积聚”的,并不像我们眼睛所见到的那样恒常存在的。我已经拥有的海景别墅、附近美丽的景色,手中美味的咖啡等等各种美好的生活,以及正在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我,其本质其实是无常、刹那迁变的,并不是我们肉眼见到的实实在在存在不变的事物。

那么什么是无常呢?无常分为粗细两种。粗大的无常是我们肉眼可见的事物的变化,比如“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生老病死各种不同的状态,下午时候的我还正享受着海风带来的温暖,晚上可能会因此而着凉感冒了;或者是外在的事物,比如手中的咖啡由热变冷、由多变少;海风忽大忽小;海浪层叠起伏等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并且能被我们所感知到,就被称为是粗无常。细微的无常就是说,每件事物都是刹那不断变化着的,只因太过快速而不被我们肉眼所见,比如海水,它分分秒秒都不断地流淌着,我们在不同时间段当中是不可能看到大海中的同一滴水的,如此刹那快速的、并且不易被人们察觉的变化,称为细无常。任何事物粗大无常的变化,都是由细微的无常作为前提而产生我们肉眼可见的变化的,就比如海景别墅,是由一块块坚固的大理石堆砌而成,短暂看来没有变化,但经过10年、20年或者更久一点可能就需要维修了,为什么?因为每块砖头其实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物理学称之为分子原子或者更小单位的运动。所以,一切的事物的本质随时都在不断变化着,只是因为我们固有的概念,才会误认为一切外在的美好不会改变,痛苦也就随之而生。

如果说一切万法本质无常,那我们误会的“永恒”又是什么呢?佛教将其解释为“同类相续不断”,也就是“刹那生灭”的万法被“同类相续”连接着。这就是为什么大海每分每秒都在流淌变化着,却不会被人称作长江、黄河;享受着暖暖海风的我和后来被海风吹感冒的我,本来不是同一个我,感冒的同时,之前那位享受当下并快乐着的我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感冒带来的痛苦和正感受着痛苦的我,但却都被统一称为是“我”在感受。

正是因为具有同类相续的特性,才让同一种事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当中连续不断地存在着。只是我们没有认清真相,混淆了二者的概念,才让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成为了永恒,才会习惯地认为我永远都是同一个我,我所获得幸福永远就是我的幸福,不会有任何错误和改变。但其实万法真正的本质是刹那变化无常的。

所以当我们拥有的事物突然间坏灭了、失去了,不应该感到痛苦,因为所谓的永恒其实只是我们美好的幻想,真正的事物的本质,仅仅只有生老病死的变化而已。即便拥有,也一定是暂时的,坏灭死亡的本质让所有外在的一切不可能真正属于我们,终有一天,我们会和这些美好的万事万物说再见。

与此同时,世界中的万事万物拥有着另外一种特质——离散,也就是说,万法无常的本质也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为什么?因为我们眼中的世界,永远存在于二元对立的状态中。有对的,就有错的,有美的,必定就有丑的对比,当一方不存在,另一方必定也不存在,如果世间万物“聚”的形态不存在的话,“散”的形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比如,晚上因为海风着凉感冒的我是非常痛苦的,但这个痛苦的本质本是不存在,为什么?因为痛苦本身是刹那变化的,并不是恒常实有存在,如果没有一个恒常实有的本体存在,痛苦的本身就没有立足之处了,没有痛苦的存在,又怎么会有一个痛苦不存在之说呢?

世间万物具备“离聚”和“离散”的特性,这就证明了万物的本质其实是不存在的,是空性的。我们一生想获得的幸福、追求的成功,或者当下所拥有的豪车、别墅、手机、各种奢侈品等等,在我们看来是真实存在的一切,其本性其实都是完全不存在的。只是我们现在就像得了黄疸病的人看到的海螺是黄色的那样,认为一切真实存在而苦苦追求,也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幻觉,让我们因为执着生活而颓废消极,甚至选择自杀。

二、握不住的沙,干脆扬了它

如果我们想赢,其实就已经输了,如果我们想获得,其实就已经失去了,如同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就越多。我们越发地在意执着结果,就会让我们在过程中失去很多所谓成功的机会,因为对结果的各种猜想必定把我们变得胆小、怯懦、自卑。恶性循环造就了90后偏激、孤僻、我行我素的性格。那如何改变这种心态呢?“离住”讲的是加行道位菩萨面对世界的心态,由于认清了万物的本质唯一只是远离了无常的坏灭和常有的安住,其本身是不存在的,不可能永远恒常地跟随着我们,从而使得自己的心态具备“离住”的特质,也就是说,不会执着万物必须是要有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着,进而不会去执着外在的一切。

如此的心态让菩萨在面对这些看似美好或者丑陋的事物的时候,非常地坦然自在,不会时刻处在大喜、大乐、大怒、大悲之中。如果我们也有同样的认知,不去执着事物的任何状态,那么一切外在的成败对我们也一定不会那么重要了,二元对立的执着所带来的痛苦也会随之消失,生活本身带来的乐趣与利益便能更加明显地能被感受到。

圣者的一生,并未刻意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但是却总是生活得洒脱、自在、幸福。而努力追求着幸福的90后却常常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弃儿,一生都活在患得患失的痛苦当中,最后为了摆脱痛苦,不得不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一时的快感,愚痴地认为自杀就是最终的解脱。

90后曾经心怀远大理想,用尽一切丰满自己的羽翼,随时准备展翅飞翔,但美好的青春,被谁折去了翅膀?

上一篇:“桌子”的启示——略谈中观应成派… 下一篇:依理成立前生后世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