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菩萨戒概述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6-10-21 浏览量: 3050

释亲藏

一切佛法不出三无漏学,三学之中戒为基础,戒法分三大 类,所谓别解脱戒、菩萨戒和密乘戒。这里主要分析三戒中的 菩萨戒。

在北传佛教中有关大乘戒律的论典主要有《梵网经》、《优婆塞经》、《虚空藏菩萨经》、《瑜珈师地论》等。汉地以 前二为主,藏地秉后二为宗。其他尚有《菩萨内戒经》、《清 净毗尼方广经》等则少有人提及了。这其中的 优婆塞戒 在家菩萨所受, 梵网戒 主要是出家者守持。汉地前辈大德 梵网戒 不乏著解,如今正值学习藏传佛教五部大论中的《三戒论》,试依《瑜珈师地论》对菩萨戒的内容稍作分析。

一切戒法皆分体、相二分。戒相即是戒条,他胜、恶作、十重四十八轻之类。戒体为存在于依法授受的补特迦罗相续 中,能生防非止恶等功能的本体。对此戒体的承许诸部各有不 同,有部认为其应该是无表色,经部许为非色非心,是相续中的一种特法。今说大乘戒、依唯识宗的观点,应是阿赖耶识 中依仪轨等因缘所熏成的善种子。在《三戒论》中将其定义为: 以对无量众生悦意的慈心与不忍他们痛苦的悲心滋润 相续,唯一为了利益他众,以智慧圆满菩提而想获得佛果之心引发,也就是以智慧方便双运的愿行心所摄六度本体的特殊发心,断除利他之障碍以及自己圆满菩提之违缘三门罪业的相续心。 菩萨戒有三类或者说三个分支:严禁恶行戒、摄善法戒 和饶益有情戒。

严禁恶行戒亦名律仪戒,《瑜伽师地论》中认为律仪戒应是菩萨戒所受的七种别解脱戒,即是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此戒有十种相:一、不顾恋过去诸欲。二、不惜求未来诸欲。三、不耽著现在诸欲。四、乐于远离不生喜足。五、能扫涤不正言论、诸 恶寻思。六、不自轻蔑。七、柔和。八、堪忍。九、不放逸。 十、具足轨则净命。菩萨成就如是十支,名住戒律。

摄善法戒在《瑜伽论》中的定义为: 谓诸菩萨受律仪戒后,所有一切为大菩萨由身语意积集诸善,总说名为摄善法戒。 宗喀巴大师归纳为八种相:一、发生三慧。二、于殊胜田积集资粮。三、随喜功德及有德者。四、习近堪忍。五、回向发愿。六、供养三宝。七、修不放逸。八、修资粮道所依之善。

饶益有情戒以宗大师论有十一相:一、饶益求助伴者。 二、饶益愚于正理者。三、饶益有恩。四、救济怖畏。五、开解忧恼。六、饶益匮乏资具者。七、饶益求依止者。八、饶益求随心转。九、饶益正行。十、饶益邪行。十一、饶益应现神 通调伏之有情。

菩萨戒的受法分有师法和无师法两种。

有师受法中受戒者需具足两个条件:一、对前所说三种戒藏具善意乐,诚欲修学。二、发愿菩提心。非惟他劝、非为胜他。传戒师应具备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意能授能开等功德。还需避免惟聪慧,无净信、有悭贪等过失。求戒者在具德的阿阇黎前礼双足已,请言: 我今欲于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萨净戒,惟愿须臾不辞劳倦,哀愍听授。 戒师亦当为赞戒之胜利,宣说学处,若轻若重,并劝其发决定心,立坚固誓。

戒子既作如上无倒劝请后,当虔心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及已入十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诸菩萨众。念彼功德,生净信心,然后于有智有力胜菩萨所具卑敬仪,对佛像前,作如是请: 惟愿大德,或言长老,或善男子,哀愍授我菩萨净 戒。 如是请已,专念一镜,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 量无上大功德藏,如是修胜欢喜,默然而住。此时师当问障 难曰: 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或法弟听,汝是菩萨否? 彼应答言: 是。 ”“ 发菩提愿未? 应言: 已发。 若依 还应问其是否造过五无间业,若有不应为授。

师于正行时应作是言: 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当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否? 答言: 能受。 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

如是三番问答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坐,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没?顶礼双足,作如是白: 某名菩萨,今已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某菩萨已为某名菩萨作证。唯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 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 第二第三亦如是说。如是受戒羯磨 毕竟。自此以后,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 生亲善意,眷念怜愍。令其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

以上即是受菩萨戒祈白请证,如是已作受戒羯磨等事。授受菩萨具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论中叮嘱受后应当数数思维何者应做,何者不应做,并对经律及注释等勤加修学。对谤法无信之人不应率尔宣示戒法。

如果不会遇具德善知识,如 梵网戒 中说: 若千里内无能授戒师。 尔时当于佛像前自誓受戒。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受戒以后当识开遮,先论开缘。论中云: 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当知一切皆无违犯。 宗大师摄略为二:一得戒未舍,而意乐正住。有违犯中分无染,有染,有染犯中又分软中上三品缠之差别。所断罪犯有两种 —— 他胜罪和恶作罪。他胜罪, 梵网戒 有十,含别解脱四重。 优婆塞戒

有六,《虚空藏经》中有十八或二十三。寂天菩萨的《学集论》把《虚空藏经》与《菩萨地论》结合有十四条。此 瑜伽 有四或分为八。即:一、为求利养,自赞毁他;二、悭惜财法,不行惠施;三、嗔损有情,不受谏谢;四、信相似法,谤菩萨乘。于四他胜处法随犯一种,则不复堪能于现法中,增长摄受菩萨广大资粮,不复堪能于现法中意乐清净,是即名为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恶作罪在 梵网戒 里叫轻垢罪,有四十八条, 优婆塞戒 有二十八条。《菩萨地论》汇集诸经有四十六条。总的原则如《律仪二十颂》中云: 随于自及他,虽苦若有利,及利乐应作,不作乐无利。 菩萨行者于自他现后有利之事,虽暂感苦,亦应勉力行之,不做得罪;对于自他现后俱无利益,纵有安乐,亦不应作,做亦获罪。《菩萨地论》中有其列出纯为利他的菩萨对性罪的开许。菩萨在慈悲心,饶益心等动机所发起时,可以行杀、盗、淫、妄、离间语、粗恶语、绮语身语七支。此时无所违犯,生多功德。只是欲邪行须简别僧俗二众, 唯开在家,不开出家。弥勒菩萨叮嘱:菩萨于中应起尊重,住不及恭敬,专精修学……从初专精,不应违犯。

虽初专精,令无违犯,设由无知,放逸、多惑、不敬四缘违犯,即当如法忏悔还净。应向有力,于忏悔法语表能受, 小乘大乘补特迦罗发露悔灭。其境若无菩萨律仪,唯有别解脱律仪者,则须比丘男女,以沙弥等,且非悔除犯别解脱所对镜故。若悔罪者是出家身,现有出家可对悔境,亦不应向在家菩萨。若以上品缠犯他胜处法,由此即失净戒律仪,应当更受。

设中品缠犯,应对三人或三人以上悔恶作罪。先对诸境合掌礼拜,次于下方蹲跪合掌,作如是说: 长老专志,我如是名,如所称事违越菩萨毗奈耶法,犯恶作罪,如是众罪,我于长老发露悔除,更不覆藏。发露悔除,我安乐住,不露不悔,则不安乐。 问云: 汝于此等见罪否? 应答言: ,问 云: 后防护否? 应答言: 如法如律善为奉持。 第二第 三亦如是说。若下品缠犯他胜处法及余违犯,对一人前,悔法如前。若无随顺补特伽罗可对悔罪,可自誓悔。如《菩萨地》第十七品云: 又诸菩萨,过去现在一切误失,一切违犯,以净调柔爱乐随顺所学戒心,想对十方佛世尊所,至诚发露,悔往修来,亦劝导他作如是事。如是数数发露所犯,少用功力,一切业障皆得解脱。 亦可对虚空藏菩萨前梦中悔除。《邬波 离请问经》中的观点是:菩萨违犯中与嗔、痴相应的为重罪, 当对十众正直悔除。复有违犯,对五众前悔除重罪,余罪对一、二补特伽罗悔。亦可昼夜专诚对三十五佛悔除重罪,《弥 勒狮子吼经》等中亦提到昼夜各诵三遍《三聚经》及菩提心之 悔法。三聚为:悔罪、随喜、回向。

《摄抉择分》中云: 又因缘略有四种:一者决定发受心不同分心,二者于有识别人前,故说舍弃语言,三者总别悔犯四种他胜处法。四者上品缠总别毁犯四种他胜处法。 第一谓舍愿菩提心。第四上品缠需具四缘:数数现行,都无惭愧, 深生爱乐,见是功德。若以染中品缠犯他胜时不舍戒,生重邪 见亦舍。若未现前舍缘,则虽复转身遍十方界,在在处处皆不 失此戒,虽数重受而非新受,亦不新得。舍菩萨戒过患极重,如《入行论》中所说: 若他障菩萨,刹那所修福,即损有情利,感无边恶趣。坏一有情乐,尚使自衰损,况坏尽虚空,无边众生乐。 《学集论》中引用《正法念住经》、《正法摄经》、《海慧经》之教证广明此理。故菩萨于初受时应善观察,于一切种不应舍戒。

如是菩萨所受律仪戒,于余一切所受律仪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嘴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对治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计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邬波尼殺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藏故。若于菩萨净戒律仪善加修学,精勤守护,便得成就三种圆满,安乐而住。一者成就加行圆满。谓诸菩萨于净戒中 行无缺犯,于身语意清净现行,不数毁犯,发露自恶,如是名为加行圆满。二者成就意乐圆满。谓诸菩萨为法出家,不为活命;求大菩提,非为不求;为求沙门,为求涅盘,非为不求;如是求者,不住懈怠,下劣精进,不杂众多恶不善法,杂染后有,有诸炽然众苦异熟,当来所有生老病死。如是名为意乐圆满。三者成就宿因圆满。谓诸菩萨昔余生中修福修善,故于今世种种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资身什物自无匮乏,复能于他广行惠施,如是名为宿因圆满。与此相违,当知成就三种衰损,危苦而住。严持净戒亦常能获得五种胜利:一者常为十方诸佛护念;二者将舍命时住大欢喜;三者身坏已后,在在所生,常与净戒菩萨若等若增诸菩萨众为其同分,为同法侣,为善知识;四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能满净戒波罗密多;五者现法后法,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如是菩萨大尸罗藏,能起当来大菩提果。谓依此故,菩萨净戒波罗密多得圆满已,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依《瑜伽论》:如是三种菩萨净戒,以要言之,能为菩萨三所做事。谓律仪戒能安住其心,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饶益有情戒能成熟有情。如是总摄一切菩萨所应做事,所谓欲令现法乐住,安住其心,身心无倦,成熟佛法,成熟有情。如是菩萨惟有尔所菩萨净戒,惟有尔所净戒胜利,惟有尔所净戒所作,除此无有若过若增。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菩 萨求大菩提当于中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菩萨求大菩提今于中学。

参考文献

《瑜珈师地论》

《菩提正道论》宗喀巴大师著

《虚空藏菩萨经》

《优婆塞戒经》

《梵网经菩萨戒本》

上一篇:“不并存相违”的运用 下一篇:灵深桃花源--论心净则国土净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