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讲记

《系列四.祖师心髓5-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文备忘录•暇满难得》 ︱ 纽西·龙多丹毕尼玛尊者 传授 阿琼仁波切 记录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本部外前行的大出离修法是龙钦巴父子的不共之轨,应当遵循这条道轨,将出离心发展到极致。不仅出离三恶趣,还要出离轮回;不仅自己出离,还要让一切有情出离;不仅出离三有边,还要出离寂灭边。也就是说,不落三有轮回,是脱出了凡夫的三有边;发起大悲,要救度一切有情到正等觉果位,就是超出了寂灭边。同时超越三有边和寂灭边,叫做“大出离”。修习外前行,必须发展到这一步的希求心才算究竟。

就安立四出离而言,下士的等起一般的出离和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以及大出离,共四种。从三出离而言,声缘两种,加菩萨一种,共三种出离。

从安立四出离来说:下士的等起,考虑到来世堕在三恶趣特别可怕,一心想从轮回最黑暗、最痛苦的地方——三恶趣超出,希求生到人天,这种等起或动机是一般的出离、共世间的出离。

世人都会把恶趣苦或现世生老病死等定义为苦,他们当然想要从中出离,并且依循所有能解决的办法,但这些只是局限在世间层面,是一般的、平常的出离。人人皆有避苦求乐之心,只不过下士深信三世因果,深信有三恶趣,把眼光拉长到来世而不想感受苦苦。世人都有类似的出离,都想找到能对治的方法,所以叫做“一般的出离”,等同于世间心态,根本算不上出世的见解。

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属于“出世的出离”。也就是说,他们能认识到轮回完全是苦的自性,一无是处,因此寻求从轮回中彻底解脱的出离。声闻的出离是修习苦集二谛,由此认识苦的自性,希求从中出离。缘觉的出离是在此基础之上,修习十二缘起,更细致地了解到轮回流转的状况,希求从轮回缘起链中出离或截断流转之因。此等出离意乐和修行,分别叫做声闻小乘的出离、缘觉中乘的出离。相对于大乘来说,这两种出离非常渺小,因为是只考虑自己利益的下劣作意,堕于寂灭边。

引起大悲之后,不愿停留于一己之解脱,不愿停留在三有或寂灭边,最重要的是把自他一切众生都安置于正等觉佛的果位。超越耽著三有边的下士,也超越耽著寂灭边的声缘,以出离有寂二边的缘故,称为“大出离”。

如果以三出离而言,就只定义在出世的出离上,声闻缘觉的两种出离,加上菩萨的一种出离,总共三种。

现在从整个轮回中出离后需要找一个避难之处,所以需要励力求解脱和一切种智果位。此解脱道也是自己随便不会知道的,父母和亲戚等谁都不教导,也不懂得教导,因此要找一个善知识。再者,“任意碰碰谁就轻率依止”是不行的,所以需要对具上师善知识德相者以三喜承事之门依止,而随学彼之心行。

这一段是转入于思维解脱利益和依止善知识两分修法中。既然已经认定轮回不是可待的地方,一定要从中出离,当然就要找一个远离惑、业、苦侵袭的避难之处。如何才是到达永恒安宁之地呢?是解脱和一切种智的果位。此中具有真实义利、安乐、寂静等,是我们真正应当致力寻求之处。我们应当在了解解脱利益后,发起求解脱心。

为了求得解脱,必须了知解脱道。但它并不是凡夫随随便便就能了知的,轮回中的父母、亲戚等谁都不会教导,他们自己没得过传授,更没经历过解脱道,如何能懂得教导呢?所以必须寻找善知识。然而,寻找善知识也不是凭感觉,或者碰到谁就可以随便依止的,我们需要依止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在认定之后,还要以供献财物、身语承事、如教修行三种让善知识内心欢喜之事来亲近。

亲近的目的不是为财,而是为法,不是法的外在,而是内在,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学到善知识的心行。

“心行”指上师内在的心意、内在的修行或功德。佛法不是看外相,如果行者只是一味地模仿外相、装模作样,却没学到上师的心行,就根本算不上内道的学修。真正的学修要从下乘的基础法开始。譬如,善知识的出离心不仅从耽著今生中出离,也从耽著来世轮回中出离,这些都需要我们一一学成;他对众生的利益之心,对佛法的护持之心,内心安住在本性中等等,乃至一切戒定慧的功德都需要学成,这才是依止的目的。反之,如果不去学修这些,只希求能沾上外在的荣誉、利养,或者得到更高的位置等,就算不上是如理依师。“行”,是指他的心如何行于法道、符合法道,这都是我们应学之处。特别结合本法来说,龙钦宁体前行法类中的内涵,在善知识心中是如何实修实证,或者说他有怎样的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等等,都是我们应学之处。

如何学成善知识的心行?要求心心相应。如何能达到心心相应呢?需要心和心之间的亲近,远离一切违品。需要以三喜承事,使上师善知识欢喜后,上师相续中的法就能传入自己心中。而且,由于自心具有信心和恭敬的缘故,也会立即把上师所传递的法纳受在心中,作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来进修,因此能够学成。总之,学成前行等的关键,是在于依师是否如理如法。或者说,令善知识欢喜非常重要。自身有信心、恭敬,善知识有欢喜,法流便会自然进入;如果自心不做令师欢喜之事,在缘起上就不可能相应,学得再多也难以修成,这一点极其重要。

熟导和解导

这里,暇满难得等的引导有成熟引导和胜解引导,现在就只有胜解引导了。而从大持明者晋美朗巴出世以来,还有仅存的成熟引导之堪当品,所以需依此轨进行。

成熟引导和胜解引导简称“熟导和解导”。譬如,龙钦巴当年依止根本上师革玛燃匝,上师按成熟引导的轨范来引导他。成熟引导需要弟子定期定量完成,到成熟为止再转入下一步。修习暇满若干天,直到出现修量,上师才传授无常;无常修到量,内心有一定的成熟或者出现相应的感受时,上师才传授轮回苦等等。如此逐步引导,观念也逐渐成熟,由外至内,由浅至深,内在逐渐发生转换,就是真正在培养悟道的根器。最终,上师看到弟子在前行方面的修量都已具足,才传予正行,使弟子真正契入。

相反,如果前前的修量尚不具足便妄求高深,就不可能修得上去,反而还会延误上上的修行。一般人以为不必修前行,或者修前行时如戏耍一般敷衍了事,根本不讲求一一到量,他以为这就是加速,其实恰恰成为减速,他以为可以不要下下的基础法,结果一步也无法往上攀登。

所以,我们应当牢记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诫:“下下修时上上到,慢慢修时快快到”。关键在于注重次第,注重心上实际的发展、成熟。内心成熟时,自然会到达或趣入更内层的修法;如果没成熟,也不可能用强力牵拉,毕竟心的成熟不是外在的形相或知识的积累。因此,我们必须依次第进修。

但是,在龙钦巴之后的很长时间当中,就没有实行成熟引导,只实行胜解引导。直到晋美朗巴尊者应运出世以后,他自身示现完成了大圆满从前行至正行之间的一切修量,完全是实修实证的大祖师。而且,由于莲师法门——龙钦宁体开取的时辰已到,以各种内外因缘的重新积聚出现了吉祥的缘起,出现了成熟引导的堪当品。

所谓“胜解引导”,是指由听闻上师的讲授而产生闻慧,继而以思维出现思慧,断除内心的未知、邪知、疑惑等,真实生起胜解,差不多到此程度就可以听受下一个引导。也就是说,并不严格要求弟子真正在心上实修,所以一般情况是,弟子还达不到修习的觉受量,也并没有出现证量、经验等等。(当然也有很特殊的弟子,有一些特殊的修量或觉受等。)

胜解引导是重在引导学人首先建立道的根本——胜解。具足胜解,就是具足了修行的基础或行道的基础,将来基本能够独立实修。在内心中对正法具有胜解的缘故,就不会出现危险,或者落入非道歧途。为什么只给予胜解引导?因为因缘欠缺。我们不可抱怨:既然没有成熟引导,胜解引导也就算了,我不要。为了法的护持,以及在学人心中建立修行的根本,仍然需要从下到上一级一级地在心中建立胜解。

成熟引导是经验的传授,以此能让学人实修而出现证量。这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要求师徒之间各方面因缘都达到一定程度。师父具足证量,有引导的能力;徒弟具足德相,有深厚的善根福德、相续上达到一定的堪能。具足此等方方面面的许多因缘,才能通过师父的引导,使徒弟按时按量完成修行任务。有句话说,“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此中原因,不外是因缘难聚。弟子不只今世需要精进,而且还要具备累世的修集,当他内在的“火候”快成熟时,依靠师父的引导就能很快进步。如果因缘欠缺——资粮不足、罪障深重,方方面面被其他力量牵引等等,就不必说从前行到正行一步步完成修量,即使是完整地听受一部传承、融一分法义入心都很困难,会导致出现如此情形。

就胜解引导来观察,当今很多人尚未出现丝毫胜解。毕竟,仅仅这一点都需要积聚诸多因缘。嘉维尼固祖师在《普贤上师言教》的暇满引导中也说到:一切都是缘起法,譬如,欠缺一分因缘也没办法点火,没有火就不能烧茶,没有茶就无法受用。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因缘聚合的结果,并非依凭个人想象。

自晋美朗巴尊者出世以来,是宁玛派重现大光明的阶段。晋美朗巴作为教主,作为宁玛顶庄严,具足了真实的修量。他所发掘的莲师大法,在名言缘起上具有极大的传承加持力、不共的缘起力。就时代因缘来看,它的加持“热量”最大,也最容易入心。传承顺利的缘故,使后代弟子容易趣入;传承的力量也容易使行者出现修量。从各方因缘来看,要想在末法时代的某个时期出现一种有加持热量、容易融入内心、发生修量的,只有应世而出的莲师伏藏大法,晋美朗巴尊者也正是应此因缘而化现在人间。以他自身祖师的证量来说,完全已经实现了小、大、密的一切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