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
《无量寿经大疏(五)未定稿》 ︱ 智圆法师.会编解释 ︱
像这样,如果能在自己心上做细致的观察,就会逐渐相信因果不虚。这么来衡量的话,造四种口恶决定堕落恶趣。而且因小果大,任何一个种子,经过不断地生长、蔓延,最终必然出现巨大的果相。以生前造四种口恶,将来就会辗转沦落在三恶趣的苦海里,变现出无量的苦恼境界。
所以,要想得安乐,一定要遵循因果正道。任何违背良心,损害自他的事,都决定毁灭自己。只有做不损害人,乃至利益人的善行后,才会有福德,心才会安。所谓“为善最乐”,而且做的越多,心就越清净、安宁、稳定,这就是福德的相。如果心已经转成了比较稳定的善心状态,那就有了人天的基础,在这上面才修得起出世间道。否则的话,没有善心、福德的基础,不说修解脱道,连人身都保不住。
世尊在这里宣说五恶、五痛、五烧,就是让我们知道因果律的严厉,必须脱离恶趣的习性,恢复人性,之后才能上升,乃至生到殊胜的净土。与之相反的五善,正是往生净土的基础。要在远离恶法,有善心、福德的基础上信愿持名,才能与佛心相应,才能往生。包括造了五逆十恶,临终地狱相现,在善知识的开导下,以信愿十念念佛而往生的人,也是真正发起了悔改之心,猛利忏悔,才得以往生的。他们生前虽然没闻到佛法,造了很多恶业,但一听闻正法就能真心忏悔,改过向善,所以能解脱。而我们现在已经听闻了正法,知道了因果道理,这就要赶紧醒悟,如果始终不知悔改,一味地造恶,明知故犯,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没有最起码的向善之心,根本没办法跟佛心相合。
【是为四大恶,四痛四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这是总结第四大恶。
造了四种语恶业,来世就会感受恶趣的苦报,长劫陷在剧苦当中。那种大苦不断地逼迫身心,一刻也休歇不下,这就叫做“勤苦”。这就大火焚烧人身一样,由内在恶业成熟所变现出的业报猛火,将会在长劫当中焚烧罪人。
【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为四大善也。】
如果人能在浊世当中,一心制伏自心,端正身口意的行为,唯一只作善行,不造恶业,只说清净的、正直的、柔和的、贤善的、真实的话语,这个人就能从苦海中度脱,得到应有的福德,乃至超出三界,成就出世间的涅槃果位。这就是第四大善。
--------------------
【思考题】
1.关于第三大恶:
(1)第三大恶都包括哪些恶行?
(2)淫欲本身并不会损害其他众生,为什么把它立为重罪?
(3)哪种人容易造邪淫罪?
(4)邪淫者今生后世会有哪些果报?
(5)我们应如何行持第三大善?
2.关于第四大恶:
(1)语恶业主要有哪些?
(2)解释“谗贼斗乱,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于傍快喜。”“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不能自知,为恶无耻。自以强健,欲人敬难。”
(3)为什么有些恶人不但没遭恶报,反而有威势、有福报?
(4)语恶业只是口里说说而已,也没做什么,为什么会堕入恶趣?
--------------------
【佛言:其五恶者。】
第五大恶,指贪欲、嗔恚、邪见三种意恶业,兼带其他恶业。
(一)造恶之人
【世间人民。】
指世间上各种不信因果的人。
(二)显示如何造恶
【徙倚懈惰,不肯作善,治身修业。】
这是讲引发后面三毒罪恶的原因。
“徙倚”,指徘徊,意思是不思进取。“懈惰”,指懈怠、懒惰。对于世出世间的善法没有进取心、积极性,苟且度日,得过且过,放任自己的三门造作各种恶业。
“不肯作善”,因为没有佛法上的志向,所以只是浑浑噩噩地度日子,心里发不起行善的精进心。
不肯“治身修业”,既不修正自己的身心,整天放荡不羁,不加约束,又不操持家业,日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家室眷属,饥寒困苦。】
由于没有责任心,整天无所事事,不去赚钱养家,导致父母妻儿都跟着受苦,缺衣少食,生活陷于困境当中。
作为一个世间人,既然有家庭,有眷属,就应该为家人负责,尽到应尽的义务。然而有的人被烦恼障蔽的缘故,一直不能振作起来,修身治家,只是拖累家人,让全家都跟着遭殃。
【父母教诲,瞋目怒应。言令不和,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
这是讲由嗔心所产生的忤逆不孝的行为。
父母忧心这件事,好心地教导诲谕,然而他不但不悔改,反而怒目而视,顶撞争辩。像这样,不遵从父母的教导、嘱咐,反而违背、抵触、不听从,非常叛逆。父母见他这样也很伤心,辛辛苦苦拉扯大,如今却像冤家似的,觉得养这样的不孝子,不如没有。
【取与无节,众共患厌。负恩违义,无有报偿之心。】
这是讲因贪心借贷不还。
由于被贪欲心、自私心蒙蔽,只是一味地索取,没有限度。没钱花了就跟父母亲戚借,给了之后,没多久又花光了,再继续要。这种人就像寄生虫一样,大家都觉得是一个负担,很讨厌他。像这样,无休止地借贷,从来不想着偿还。
或者说,作为一个人,孝养父母是最起码的事,应该常常想着怎么来照顾父母、供养父母。但这种人完全反了过来,一心想着怎么把父母身上的油水榨光。父母有多少现金?有多少存款?有几处房产?心里总是惦记着,想尽各种办法拿到。即使得了一些也不满足,还想得更多。从来不忆念父母的恩德,没有丝毫回报之心。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
这是讲以贪心非法谋财,受用无度。
“贫穷困乏,不能复得,辜较纵夺。”(“辜较”,是侵占、掠夺的意思。“纵夺”,指肆意放纵地夺取。)由于他借债不还,时间久了,别人都不再理他,导致资财匮乏,不能再得到财富。这时,由于他已经懒惰成性,不想努力工作来谋生,就通过巧取豪夺、欺诈窃取等非理的手段来谋求利益。
人如果以清净正业过生活,就不会有非份之想,相反,一直好逸恶劳,不务正业的话,就会动各种歪心思,想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取财富。这都是自然的心理。
“放恣游散,串数唐得,用自赈给。”这一句讲他“辜较纵夺”的心态和行为。(“串数”,是不断地串习,“唐得”,指不劳而获。)他已经成了一个游手好闲,身心放荡的人,一味地放纵贪欲,到处闲逛,不断地起一种颠倒的心态,想要不劳而获,把别人的财富据为己有,来提供给自己享乐。这是一种非常恶劣的心态,已经违背了世间正道。起这种奸诈的心思,将来必然堕入恶趣。
“耽酒嗜美,饮食无度,肆心荡逸。”如果他通过诈骗、掠夺等各种狡诈的方式,得了一些财富,也不会供养父母或偿还债务,唯一用这些钱财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好酒贪杯,嗜好美色,大吃大喝。就这样心态放肆,行为放荡,丝毫不加约束。